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新课标6.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6.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6.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6.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

必修二 物理 学案 第1页 共4页 必修二 物理 学案 第2页 共4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地球吸引月球的力、地球吸引苹果的力…与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不是同种性质的力?

2.“月—地检验”要检验什么?

3.万有引力定律是谁发现的?内容是什么?是谁首先在实验室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

课堂互动 【融会贯通】 一、月—地检验

[说一说]:“月—地检验”要检验什么?如何检验?

[试一试]: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9.8m/s 2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3天(2.36×106

s ),

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半径R =6.4×106

m 。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则2

ω

r a =,又T

π

ω2=

,r =60R ,得22

460T

R a π=g 26018.936001=?=

。 因此得出结论 。

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一说]: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 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 上,引力的大小与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 成反比。即F= 。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

1、 2、 三、引力常量

[说一说]:英国物理学家 首先在实验室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G 的数值是G = 。 [想一想]:测定引力常量G 的数值有何意义?

[思考与讨论]:英国物理学家 把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所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身边的两个物体会相互吸引呢?

【触类旁通】

〖例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2

r Mm

G

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是在开普勒揭示的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万有引力定律

仅适用于天体之间

B .卡文迪许首先用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

C .两物体各自受到对方的引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引力也大

D .当r 等于零时,万有引力为无穷大

〖例2〗质量都为50Kg 的两个人相距1m ,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是多大?这个力大约是每个人的重力的多少分之一?(g =10m/s 2)

高一年级

§6.3 万有引力定律 新授 徐进 高一年级备课组 2012年4月

物理

【无师自通】

1.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

2.质点A与质点B相距L时万有引力为F,若将A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3倍,B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8倍,将AB间距离增大为2L,则AB间万有引力将为()

A.F/4 B.6FC.12FD.24 F

3.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

A.1:27 B.1:9 C.1:3 D.9:1

4.质量均为0.8×107Kg的两艘轮船相距100m时,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与下列哪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相当()

A.一只蚂蚁B.一个鸡蛋

C.一头大象D.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

5.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质量分别为m与4m,半径分别为R与2R,表面相距为R,则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课后提高】

1、两艘万吨油轮,满载时质量分别是4.0×108 kg和2×109 kg,当它们相距0.1 km时,计算其万有引力为多少牛顿?

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如果从球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球,放在距离为d的地方。求下列两种情况下,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大?

(1)从球的正中心挖去(如图甲)

(2)从与球相切处挖去(如图乙)

3、已知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4,在离月球表面38m处让质量为m=60Kg的物体自由下落,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任何星球表面的重力可近似认为等于万有引力,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

(2)物体下落到月球表面所用的时间;

(3)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和“重力”与地球上的是否相同?

【课(学)后记】

必修二物理学案第3页共4页必修二物理学案第4页共4页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doc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 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 动画、ppt 课件等。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 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 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 f 引=f 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 半径等问题. 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 f 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 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 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 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 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恒星(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然 后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自行应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特点来 得到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知道在具体问题中主要考 虑哪些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最后引导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万有引力定 律在天文学上的实际用途。 本节课我采用了“置疑-启发—自主”式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设问、提问、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 时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数理推导、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 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思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 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教师: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太阳系行星运动挂图和flash 动画】 教师:根据前面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所有物体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而且这种万有引力在天体这类质量很大 的物体之间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这样巨大的引力没有把天体 拉到一起呢? 【设疑过渡】 教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来解释:因为天体都是运动的,比如恒星 附近有一颗行星,它具有一定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不 受外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它受到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 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样,它既不能摆脱恒星的控制远离恒星,也不会被恒星吸引到一起,将围绕恒星做圆周运动。此时,行星做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第八周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了解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 3.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 能用卫星环绕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4.会推导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和含义 学习重点 1. 掌握两种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2. 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 能用卫星环绕规律解决相关问题.(重点和难点) 3.会推导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课前知识储备: 1、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 (分别写出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式) 2.万有引力定律的容 。 公式: 万有引力常量G= 。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 重力是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 设疑自学 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 有引力提供。关系式:F 引=F 向 二、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1、 阅读教材P51 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 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 2R Mm G =R T m 2)2(π得 M = ,ρ=V M =3034R M π= .(R 0为天体的半径) 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 0,则ρ= 2.阅读教材P52 了解利用万有引力发现未知天体的思路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都发现了哪些星球?怎样发现的?

3. 阅读教材P53:①了解300多年前牛顿的人造地球卫星设想 ②地面上的物体,怎样才能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呢? 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 的关系: 由2R Mm G =R v m 2, 得V= ∴R 越大,v 越小。 由2R Mm G =R m 2ω,得ω= ,∴R 越大,ω越小。 由2R Mm G =R T m 2)2(π,得T= ,∴R 越大,T 越大。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议一议: 根据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观测数据,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出 的天体质量是地球的还是月球的? 【课内探究】 1. 基本思路: ①.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提供。(说明:虽然行星的轨道不是圆,但是实际上和圆十分接近,在 高中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把天体运动按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 其基本关系式为: 。 ②.在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认为天体表面处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其基本表达式: 。 2. 具体应用: 应用一、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方法一:要求一颗星体的质量,可以在它的周围找一颗环绕星,只要知道环 绕星的周期和半径,就可以求这颗星体的质量(但不能求出环绕星的 质量m ) 【点拨释疑1】若月球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 ,又知月球到地心 的距离为r 。(1)设地球质量为M ,月球质量为m ,试求出地球 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2)求出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 (3)若知道地球半径为R ,求出地球的质量

2021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学案

导学案6-3 万有引力定律(1课时) 班别:姓名学号 青春寄语:停课不停学,要求我们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自律则能自 强! 【核心素养】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在简单情景中能计算万有引力。 2、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 【教学重点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预习案】 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________两个物体之间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_____________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m的_______________成____比,跟两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次方成____比。 2、引力常量G=_________________Nm2/kg2 【探究案】 探究一:万有引力定律 1、公式:F=_____________ 其中,M和m指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__,r是指两物体间的________。

2、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______两个物体 3、通常,万有引力常量G=_____________________Nm2/kg2, 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测出。 4、公式2r Mm G F =万 的适用条件: ①适用于两_________间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式中的r 是指两球心间距离。 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之间,式中的r 是指质点与球心的距离。 例1:(多选)对于质量为M 和m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2r Mm G F =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 、M 和m 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训练案】 1、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 ,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 R M h m

6.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

6.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 一、月—地检验 月球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在地面附近受到引力的,这说明月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半径之间也遵从“”的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上,引力的大小与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成反比。 2.表达式:。 3.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公式只适合于两个可以看做的物体,即物体(原子)的自身半径相对两者的间距可以忽略时适用。 4.理解:“两物体的距离”—如果两个物体可以看作质点,这个距离就是的距离,如果是地球、月球等球体,这个距离应该是的距离。 三、引力常量 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测得了G的数值,通常取G= 。 四、万有引力的作用 1.地球上:如图所示,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指向 地心,它分解为两个力:物体的重力G=mg和物体随地球 的自转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向=mω2r,r指物体所在 纬线圈的半径。 当物体在赤道上,F、G和F向三个力方向相同,则有 + =,随着纬度的升高,纬线圈的半径越越小, Fω mg r m2 向心力越越小,重力越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越大。 当物体在两极时,F向=0,此时F=mg,重力呈现最大 值,g也最大。 2.在空中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地球的自转对卫星不起作 用,所以F用充当公转的向心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五、应用 1.请估算同桌两人相距1m时的万有引力,并说明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 2.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当它们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引力是F=__________。 (1)若把m1改为2m1,其他条件不变,则引力=______F。 (2)若把m1改为2m1,m2改为3m2,r不变,则引力= F。 (3)若把r改为2r,其他条件不变,则引力=_____ F。 (4)若把m l改为3m1,m2改为m2/2,r改为r/2,则引力=_________F 3.假如月亮绕地球公转可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月亮到地球中心的距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a r e g 授课时间:2017年4月10日星期一第2节授课地点:高一(4)班授课人:邵笙青【学习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能应用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 4、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需要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 观察. 【学习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难点】 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方法指导】 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使用说明】 1.先阅读课本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依据发现的问题 再研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惑处。 2.分组完成探究一,认知什么是“月-地检验”,并了解万有引力的得出。 3.试做课后练习和知识点巩固。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课堂提问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轨道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积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 规律:二、自学探究----课前预习,独立完成 1.联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苹果落地,并 思考:①为什么行星不会飞离太阳?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满足什么关系? ②为什么月球也不会飞离地球呢? ③为什么苹果会落地?④以上几个力有无相似之处? “品味”牛顿的思考及牛顿的猜想 牛顿的猜想: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_________,引力的方向,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_________成正比,与它们___________成反比. 3.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其中G叫_________ G=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_____kg的物体相距________时的相互吸引力,它是由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在实验室里首先测出的,该实验同时也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计算________________的万有引力,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仍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r为_____________的距离。另外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比它 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的时候,可以把两个物体当作质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探究解决。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月-地检验” 问题1:什么是“月-地检验”?有什么意义?“月-地检验”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思想方法?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学案-6.3-万有引力定律

6.3 万有引力定律 学案(人教版必修2) 1.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 “____________”的规律,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苹果到地心的距离)的60倍, 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________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 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______________加速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 速度(____________加速度)的________.根据牛顿时代测出的月球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 检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__________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用公式表 示即________________.其中G 叫____________,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英国 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利用扭秤实验测得的.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近似地,用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 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特殊地,用于两个均匀球体,r 是________间的距离. 4.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 =Gm 1m 2 r 2计算 C .由F =Gm 1m 2 r 2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 .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牛顿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 N ·m 2/kg 2 5.对于公式F =G m 1m 2 r 2理解正确的是( ) A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当r 趋近于零时,F 趋向无穷大 D .当r 趋近于零时,公式不适用 6.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4 ,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A .使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 4 ,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 4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B .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 C .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万有引 力定律》 教学设计

2012-03-09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探究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表明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规律,引力常量的测定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使得万有引力定律能进行定量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 3、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卡文迪许实验的重要性,了解将直接测量转化为间接测量这一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颗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如下图所示)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万有引力定律.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推导”一下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导学案

《万有引力》导学案 从近几年高考考纲来看,万有引力应用、人造卫星依然为命题热点.解决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天体的形成和天体的运动;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对接和回收;地球的自转;三种卫星的比较;在外星球表面进行的各种实验活动及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多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应用和卫星问题.即:(1)分析确定行星或卫星运动的圆心和轨道半径: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地球(或外星球) 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GMm R 2=mg ;(3).在卫星变轨问题中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知识体系】 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三种宇宙速度 各种人造卫星 卫星变轨问题 随地球自转 不考虑自转

第一节 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 【开普勒三大定律】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天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 ,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 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 的 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都 .即k T r =23 【例题1】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的三次方与 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成正比,即3 2a k T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 ,太阳的质量为大M .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 ,试计算地球的质地M .(G=6.67×10-11Nm 2/kg 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 的 成正比,跟它们的 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

6.3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6.3 万有引力定律 命题人:郑州星源外国语学校 王留峰 一、预习指导: 1、了解万有引力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 的物理意义,了解万有引力常量G 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现的意义,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5、阅读课本P36—P37 二、问题思考: 1、什么力量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 2、考虑一下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 三、新课教学: 【例1】两物体质量都是lkg ,两物体相距1 m ,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 【例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M=6.0×1024kg ,地球半径为R=6370 k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 /s 2. 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 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 (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 物体受到的重力? (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与一质量为M 、半径 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2R 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 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0.5R 的小球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 【例4】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 火和地球的质量M 地之比为p ,半径之比为q ,那么,离火星表面R 火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与离地面R 地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例5】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四、课后练习: 1.(单选)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地球中心,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此物体此时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 ( ) A .零 B .2R Mm G C .无穷大 D .不能确定 2.(单选)如图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是r 1和r 2,均小于r ,而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新课标第一网

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备课备课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学案 教学过程:

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3 万有引力定律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中学黄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次重大突破及其思考与检验。 (2)了解月球绕地球公转及其对立情形、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各种运动情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及其两个极限情形。 (3)知道引力常量的数值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追寻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探究中思考与灵感、合作与交流、理论与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的和谐统一,蕴涵其中的规律之简洁性和普适性,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二、设计思路 在1687年,牛顿出版了巨著《自然哲学及其数学原理》,终于领悟了万有引力的真谛,把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体系。这是牛顿第三次研究引力,得到了哈雷的鼓励和帮助。为了能在课堂上展现牛顿观念的突破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又能促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中思考与灵感、合作与交流、理论与实验的意义和作用,而且领略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并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适时适当补充这些细节。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应凸现牛顿发现引力的普遍性,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地球与地面物体和月球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统一的及其检验;(2)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这样的引力及其检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次重大突破。 教学策略: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直接地解决问题,①地球与地面物体和月球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否同一种力;②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是否都有这样的引力。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领悟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策略:把地球对月球引力与太阳对行星引力的类比,想象并演示如果月球不绕地球公转和在地球上把物体用足够大的速度平抛时的现象等来印证,加强地球对地面物体有引力这类例子的举证,对落体加速度和月球公转向心加速度进行验证,想象如果没有地球引力的现象来反证。 四、教学资源 1.宇宙中的太阳系(图片)。 2.牛顿在乡间的苹果树下沉思2(图片、文本)。 3.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停止公转落向地球的模拟(动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导学案§7.2万有引力定律

即墨美术学校高一物理导学案 课型:新授编写人:赵财昌审核人:高一物理组编写时间:2021-3 编号: §7.2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 2.能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表达式. 3.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含义及适用条件. 4.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一、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猜想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可能是太阳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与行星到太阳的有关. 2.模型简化 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运动的向心力. 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mv2 r=m? ? ? ? ? 2πr T 2 · 1 r= 4π2mr T2. 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得:F∝ . 4.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的大小也存在与上述关系类似的结果,即F′∝ . 5.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由于F∝m r2、F′∝ M r2,且F=F′,则有F∝,写成等式F=,式中 G为比例系数.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引力的方向在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成反比.2.表达式:F= . 3.引力常量G:由英国物理学家测量得出,常取G= . 预习自测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式F =G Mm r 2中G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没关系.( ) (2)在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时,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3)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月球受力平衡. ( ) (4)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引力产生的.( ) (5)由于太阳质量大于行星质量,故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 2.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相距r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10-8 N ,若它们的质量、距离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A .4×10-8 N B .1×10-8 N C .2×10-8 N D .8×10-8 N 【课堂探究】 探究一: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理解 如图所示,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1)为什么行星会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总结: 1.两个理想化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 . (2)质点模型:由于天体间的距离很远,研究天体间的引力时将天体看成 ,即天体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上. 2.推导过程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特点:太阳与行 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 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太阳与 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方向.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6.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设计思路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及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设计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先后结合的方法。“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吗?”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则由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出月球轨道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是地面物体下落加速度的2601 倍时,学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和 谐统一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定律,又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对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不只是用来做几道题,而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我让学生查找关于卡文迪许的资料、做成ppt 并让两到三组同学在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将不易测量的微小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同时也能说明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资料讲解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张格丽宝鸡中学 721013)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3节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场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从上述物理学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并与之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内容。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下节课 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 的教学重点,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力、向心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能熟练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已经 完全具备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从知识建构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其中向学生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推理论证等方法思想,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同时根据上节课“说一说”中的问题,很容易在他们脑中形成这样一个问题: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我们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演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旅”, 确定了转接点,也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3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第6章 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 基础夯实 1.(2011·北京日坛中学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天文学发展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并且现代天文学证明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B .开普勒提出绕同一恒星运行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平方跟公转周期的立方之比都相等 C .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该定律可计算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引力 D .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Nm 2/kg 2 答案:D 2.(2011·南京六中高一检测)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引力常量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G Mm (R +h )2 B .G Mm R 2 C .G Mm h 2 D .G Mm R +h 答案:A 3.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碰到苹果,对此论断的正确解释是( ) A .由于地球质量比苹果质量大得多,地球对苹果的引力比苹果对地球的引力大得多造成的 B .由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无引力作用造成的 C .由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小相等,但地球的质量远远大于苹果,地球不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 D .以上解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是相互的,它们大小相等;在相同的力作用下,质量越

大物体加速度越小. 4.(2011·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检测)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卫星飞赴月球的过程中,随着它与月球间距离的减小,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将 ( ) A .变小 B .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B 5.(上海外国语学校高一检测)已知地球半径为R ,将一物体从地面发射至离地面高h 处时,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则h 为( ) A .R B .2R C.2R D .(2-1)R 答案: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G mM R 2,F ′=G mM (R +h )2=12 F ,代入可求解得结论. 6.引力常量为 G ,地球质量为M ,把地球当作球体,半径为R ,忽略地球的自转,则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 .g =GM R B .g =GR C .g =GM R 2 D .缺少条件,无法算出地面重力加速度 答案:C

32万有引力定律(无答案)-江苏省扬州市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学案

万有引力定律 单元复习 学案 一、知识网络构建 Z&X&X&K] 来源学科网ZXXK] 二、典型问题分析 1.掌握两种基本思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例1: (多选)由于阻力,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逐渐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速度变大 B .运动周期减小 C .需要的向心力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减小来源学科网ZXXK] 练习1:已知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R/R 0=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g 0=6,试求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 万 有 引 力 与 航 天

例2: (多选)地球半径为R 0,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若卫星在距地面R 0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卫星速度为 220g R B .卫星的角速度为0 8R g C .卫星的加速度为2g D .卫星周期为g R 022 练习2: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 的圆形轨道位于赤 道平面内,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自转角速度 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O 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 的运行周期。 (2)如果卫星B 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 、B 两卫星相距 最近(O 、A 、B 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 近? 2.赤道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转动量的比较 例3 如图所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 、近地资源卫星p 和同步卫星q 均 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 、p 、q 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 v 1、v 2、v 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 ) A .v 1>v 2>v 3 B .v 1<v 2<v 3来源学科网 C .a 1>a 2>a 3 D .a 1<a 3<a 2 练习3:(多选)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运行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 ,则以下正确的是( ) A. B. C. D.学。科。网Z 。X 。X 。K] 12a r a R =12r R =v v 1 22a R a r =()12R r =v v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精品学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天体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万有引力。 2.知道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学习重难点】 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方法。 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1781年(清朝乾隆年间)人们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_________。1846年(清朝道光年间)伽勒在预定的区域发现了太阳系的另一颗新行星——__________。1930年(民国年间)汤姆博夫根据海王星自身运动不规则性的记载又发现了一个新星—— ____________。这可以说是前一成就的历史回声,进一步提高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权威性。 2.1682年(清朝康熙年间)哈雷根据牛顿的引力理论,预言了_________将于1758年光临地球。克雷洛对哈雷的计算过程进行了修正,这个预言最终得到了证实。 3.如果测出行星的公转周期T以及它和太阳的距离r,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量。写出计算式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地球质量的“称量” 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王星和冥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B.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C.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根据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轨道,其原因是由于天王星受到轨道外面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2.若已知太阳的一个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可求() A.该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 C.该行星的平均密度D.太阳的平均密度 3.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做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长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短 4.引力常量很小,说明了( ) A.万有引力很小 B.万有引力很大 C.只有当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物体间才会有万有引力 D.很难察觉到日常接触的物体间有万有引力,因为它们的质量不是很大 能力提升 5.已知地球赤道半径R = 6 378km,计算赤道上的人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列公式求解)。解释为什么人不会因为地球自转而被地球甩到空中。 6.已知地月平均距离为38.4×104km,引力常量G = 6.67×10 –11N·m2/kg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 371km。求地球质量是多少?密度是多少?(已知:月球公转周期为T=27.32天)7.地球A和某一行星B的半径之比为R1:R2=1:2,平均密度之比为ρ1:ρ2=4:1,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那么B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若在地球表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最高可达20m,那么在B行星表面以同样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多少时间该物体可落回原地?(气体阻力不计) [应用拓展] 1.天体密度的估算 2.天体间距离的距离的估算 [归纳内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