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监测探讨

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监测探讨

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监测工作探讨

邓立鹏肖超华

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流 537400

[摘要] 目的了解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10年北流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北流市16年发生疟疾25例,全部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88%病例发病时间为以3-9月份。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治疗疟疾病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疟疾监测流动人口

inquire into the monitoring method of malaria after eliminated malaria Deng li peng Xiao chao hua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xi Beiliu city, Guangxi, Beiliu 5374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after eliminated malaria in Beiliu ,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malaria control. Method Analysis on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malaria in Beiliu from 1995-2010. Result 25 malaria cases were reported in 16 years in, were all imported cases ;most ot were young adults , the males were more than the female; 88% cases appeared from March to September.Conclusion T o strengthen surveillance of mobile populatio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ases, are the main tasks in the future .

【key word】Malaria ,monitor,mobile population

疟疾是严重危害全球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并列为全球三大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降低疟疾发病、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北流市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通过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1988年通过基本消灭疟疾验收,1994年达到部颁消灭疟疾标准。1995年起进入消除疟疾后期监测管理阶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疟疾监测,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效地巩固和维持了消除疟疾成果。现将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1995-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今后疟疾防控工作措施。

1监测管理措施

1.1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疟疾监测网络

北流市各级卫生部门继续加强对消除疟疾后期疟防工作的领导,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市疾控中心设立寄生虫病防治科,配备2名熟练掌握疟疾防治知识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流537400

作者简介:邓立鹏(1971---),男,广西北流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寄生虫病、免疫规划管理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信作者: 邓立鹏,Tel:131********,Email:blcdc@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093887.html,

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从事疟疾防治工作,各镇卫生院做好医务人员疟疾知识培训,落实1-2名防保人员负责本辖区的疟疾防治,村医生负责各村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及时转送到卫生院开展血片采集,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

1.2疟疾病例侦察

全市设立27个疟疾镜检站,各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及市级医疗机构把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列入常规疟原虫血检,对检出疟疾阳性病例和疑似病例,将血片送到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对确诊病例给予氯喹和伯氨喹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好随访,对疑似病人进行假定性治疗。

1.3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各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每年对本市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人群进行登记和主动监测,对发热病人及时采血检查,及时掌握和治疗输入性病例。对输入性病例2例及以上的病灶、点,给予病家及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同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防止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1.4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每年10月对近3年有输入性病例或曾有过疟疾病例的村屯及边远山区的居民采集滤纸血,进行IFAT疟疾抗体测定,抗体滴度≥1:20者为阳性。

2 结果

2.1疟疾发病情况

1995-2010年,全市共检出25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为海南48%、广东24%、云南20%和广西其他地市8%;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份。从职业分布来看,从事建设业9例,伐木或割松香者5例,探亲5例,开矿、采药、开荒、种蔗、经商、水泥厂各1人;病例分类96%为间日疟,恶性疟占4%;。

2.2血检监测情况

1995-2010年全市共血检56492人次,阳性25人,阳性率为0.04%。其中本地未外出居民“三热”病人血检26591人,阳性0人;外出回归人员血检23873人,阳性18人,阳性率0.08%;外来人员血检6028人,阳性7人,阳性率0.12%。从2006年起未发现疟疾病例。。

表1 北流市1995—2010年疟疾监测情况

当地居民外出回归人员外来人口

年度血检

人数阳性

人数

阳性

率%

血检

人数

阳性

人数

阳性

率%

血检

人数

阳性

人数

阳性

率%

1995 3223 0 0 2259 4 0.18 246 2 0.81

1997 1471 0 0 2663 1 0.04 37 0 0.00

1998 1518 0 0 2767 0 0.00 60 1 1.67

1999 2361 0 0 1750 1 0.06 104 0 0.00

2000 1828 0 0 1024 1 0.10 297 0 0.00

2001 1484 0 0 715 2 0.28 307 0 0.00

2002 1316 0 0 838 1 0.12 341 3 0.88

2003 1066 0 0 760 3 0.39 232 0 0.00

2004 574 0 0 706 0 0.00 283 0 0.00

2005 1531 0 0 833 2 0.24 698 1 0.14

2006 839 0 0 1066 0 0.00 669 0 0.00

2007 1296 0 0 991 0 0.00 692 0 0.00

2008 1776 0 0 889 0 0.00 798 0 0.00

2009 1542 0 0 700 0 0.00 675 0 0.00

2010 1349 0 0 571 0 0.00 589 0 0.00

合计26591 0 0 23873 18 0.08 6028 7 0.12

2.3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16年对输入性病灶点、老疫区、边远山区居民采集滤纸血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共检查9520人,没有发现抗体阳性。

3 讨论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导致人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反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从我国疟疾形势来看,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但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疟疾暴发流行,国外疟疾输入也不断增加[1,2],疟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充分说明了疟疾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北流市自1994年达到消灭疟疾后,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该市采取加强对“三热”病人和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患者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1995-2000年长达16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北流市消灭疟疾后期虽然输入性病例仍不时出现,但由于监测管理到位,输入性病例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了继发病例出现,有效地巩固了消灭疟疾成果,证实只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正规治疗现症患者,其余措施可适当简化[1]。北流市虽然连续16年没出现当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病例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输入性疟疾病例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疟防成果巩固的主要威胁,因此,今后疟疾防控工作要把流动人口“三热”患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疟疾病人,防止出现继发病例。

监测结果显示,北流市发现的疟疾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职业主要为建筑业和伐木或割松香者。北流市是全国有名的建筑之乡,外出从事建筑业的青壮年较多,遍及全国各

地。他们居住的工棚条件简陋、拥挤、防蚊条件差,蚊虫叮咬机会多,农民工又多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疟知识知晓率,特别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加强自我保护,降低疟疾感染机会,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

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一些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对抗疟工作有所松懈、重视下降、经费投入减少、从事疟疾防控工作的基层卫生人员老化、短缺、出现厌战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消除疟疾成果的巩固受到严重的挑战。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县乡基层卫生单位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抗疟成果良性有效运转,使监测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成为现阶段抗疟工作的重点[4]。继续健全和巩固基层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加强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疟疾诊断知识的培训,提高疟疾诊治水平,保障疟防经费投入,扩大宣传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是今后巩固灭疟成果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 卫疾控发[2010]47号.

[2] 周水森,王绮,房文,等.2007年全国疟疾形势.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2008,26(6):401-403.

[3]张均和.浙江省舟山海岛基本消灭疟疾后17年流行病学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3):182-183.

[4] 彭进.常德市1950-2006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与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93-59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