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

初二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

初二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
初二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

生物复习资料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10、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8、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2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3、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3、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60、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窝

6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

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

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133.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性,外在形式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直观体现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

140.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栖息地的丧失;(2)偷猎(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迁地保护。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座号 一、单选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下列哪些动物属于鱼类?() A.龙虾B.鱿鱼C.海马D.章鱼 2、.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叫() A.探究试验B.模拟实验C.对照实验D.观察实验 3、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B.二氧化碳和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D.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4、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 A.吸盘B.小钩C.环带D.刚毛 5、在观察蚯蚓是,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 C.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D.有利于蚯蚓地消化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空中飞翔,两翼不停的扇动,动力来自() 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部肌肉 D、胸部肌肉 7、鸟类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8、下列有关蝗虫外骨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支撑身体,使身体长大B.有利于飞行生活 C.可以防止天敌捕杀,具有防御作用D.适应陆地生活 9、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运动能力不强

10、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11、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 12、下列成语中没有描述动物行为的是() A.莺歌燕舞 B.虎背熊腰 C.金蝉脱壳 D.飞蛾扑火 1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臭鼬受到威胁时释放臭气 14、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的关怀无微不至。这种现象说明了() A、动物界的所有动物都能和平相处 B、猫与鸡的血缘关系很近 C、母鸡的识别能力很差 D、鸡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5、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蜘蛛 D、黑猩猩 16、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 A.心脏生物反应器B.胃肠生物反应器 C.乳房生物反应D.肝脏生物反应器 17、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 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 高温灭菌 18、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19、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 细菌 B. 病毒 C.真菌 D.霉菌 20、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流通的货币上 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 C、刚煮熟的食品中; D、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21、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A、一个细菌 B、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 D、真菌的菌落 22、在制作甜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原因是()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鱼脊椎动物 体形:流线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部、躯干部、尾部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部(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 流出。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 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二、其它水生动物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腔肠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软体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一、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 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 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二)、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使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胚 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 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3)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 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课本P17

2017—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2017—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A . 海豚 B . 海豹 C . 乌贼 D . 鲨鱼 2. 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是() A . 章鱼 B . 鲸鱼 C . 甲鱼 D . 鲫鱼 3.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A . 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 B . 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 . 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 . 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4. 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 . 用肺呼吸 B . 胎生哺乳 C . 牙齿分化 D . 变温动物 5. 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6. 能正确表示动物与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①蚯蚓——体壁②蝗虫——气门③鱼——鳃④家鸽——肺和气囊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③ 7.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细菌比真菌个体更细小 B . 真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 . 剩饭变馊主要由细菌造

成,而发霉则是由真菌造成D . 真菌的菌落多有外观可见的颜色 8. 梅雨季节,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A . 螺旋菌 B . 杆菌 C . 酵母菌 D . 霉菌 9. 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A . 捕食行为 B . 学习行为 C . 防御行为 D . 社群行为 10. 人们将人类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是大肠杆菌制造出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这种技术叫() A . 仿生学 B . 发酵 C . 克隆 D . 转基因技术 11. 做面包,包子需要的微生物是() A . 酵母菌 B . 乳酸菌 C . 甲烷菌 D . 根瘤菌 12. 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 . 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 . 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 . 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 . 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13.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A . 口 B . 鳃 C . 肺 D . 皮肤 14.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A . 先天性、攻击行为 B . 先天性、防御行为 C . 后天性、防御行为 D . 后天性、攻击行为 15. 常用食品保存方法有() ①高温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④保持湿润⑤暴露在空气中⑥隔绝空气 A . ①③ B . ①④⑤ C . ②④⑥ D . ②③⑥

最完整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20210104201650)(精华版)

细菌和真菌 1.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细菌菌 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 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3.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4.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 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养方式为异养)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 5.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的分布很广泛。 6.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 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 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细菌 8.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 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 细菌很小,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19 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 (病毒比它还小) 11.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 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 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附 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 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 15.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 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 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 × √ √ √ 植物细胞 √ √ √ √ 细菌细胞 √ √ √ 无成型细胞核 有中区域 × 有些细菌有 有些细菌有 DNA 集 叶绿体× × ×√×× 荚鞭膜毛 17.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 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 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 19. 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 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八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的起源 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二、生物的进化 1.②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③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④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⑤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⑥生物进化在趋势: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2.地球上的生命史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纪。中生代主要生物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3.自然选择:①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三、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森林古猿是人类的最早祖先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3.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人类的进化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4、现代人种:蒙古利亚人(黄色人种);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5.南方猿人是目前位置发现的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智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检索表) 二、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分类的原则: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 2、生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5、分类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6、△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属名+种名) 第二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0万种,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如衣藻等),也有多细胞的。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

初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及答案真题

初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及答案真题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下文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酿制甜酒要用一种微生物,它是: A.乳酸杆菌 B.单细胞酵母菌 C.醋酸菌 D.青霉菌 2、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A.把食品密封就行了 B.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就可以了 C.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就可以了 D.把食品放到冰箱内就可以了 3、下列现代食物保存方法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是: A、冷冻 B、真空包装 C、添加防腐剂 D、利用酶对食物保存 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前生物技术正在引发新的革命 B、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 C、生物技术已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D、生物技术的发展只会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 5、下列生物学成果均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结果,其中利用的技术原理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A、多利羊的诞生 B、具有良好抗虫能力的烟草 C、抗虫棉花 D、巨型鼠的产生 6、冰箱的冷藏室可保存食品的原因是: A、低温杀灭了所有微生物 B、冰箱中无空气 C、冰箱内无微生物 D、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7、下列各组中属于现代食品保存方法的是: ①风干②罐藏③盐渍④糖渍⑤脱水⑥冷冻⑦酒泡 ⑧真空包装⑨添加防腐剂 A、①②⑤⑥⑦ B、①⑤⑥⑧⑨ C、②④⑦⑧⑨ D、②⑤⑥⑧⑨ 8、在酿制酒酿的实验中,用冷开水冲冼蒸熟的糯米的目的是: A、抑制酒曲的活性,防止酒酿发酸 B、降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抑制酒曲的活性 C、促进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的合成 D、防止温度过高,糯米腐败变质 9、下列最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是: A、真空包装的桂花鸭 B、用盐盐渍的鸭肉 C、新鲜鸭肉 D、烟熏鸭肉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 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八上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 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 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 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 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 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 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 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鱼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2、鱼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①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主要靠_躯干_和尾鳍_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起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5、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6、鱼类的特征:体表被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为腔肠动物。河蚌,蛾螺,乌贼,章鱼等是软体动物。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是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 8、海马、鲨鱼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鳖是爬行动物。 9、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村)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使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7、蚯蚓,沙蚕,水蛭等,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无足) 8、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体内有膈等特征。 9、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0、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 11、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狼、虎等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2、兔的盲肠发达,有助于消化植物纤维,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A.体表有刺细胞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D.身体呈两侧对称 2.下列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残渣排出的结构正确的是() A.血吸虫:寄生、肛门B.涡虫:自由、口 C.蛲虫:寄生、口D.绦虫:自由、肛门 3.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涡虫B.血吸虫C.珊瑚虫D.猪肉绦虫 4.猪肉绦虫的繁殖力很强,每个猪肉绦虫可产生700~1000个节片,每个节片可产生50000个受精卵.强大的生殖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 A.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 B.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 C.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 D.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 5.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具有贝壳B.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C.柔软的体表有外套膜D.运动器官是足 6.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身体分节B.身体前端有口;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D.体表干燥 7.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 8.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D.具有口和肛门 9.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D.足和触角都分节 10.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形态和生殖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B.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C.蚯蚓的环带可分泌蛋白质形成卵茧 D.乌贼体内有退化的贝壳 11.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章鱼B.鳄鱼 C.鲨鱼 D.鲸鱼 12.大鲵又叫娃娃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B.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蜥蜴B.变色龙C.蝾螈 D.眼镜蛇 14.生活在北方的蛇和野兔,到了冬季,蛇要冬眠,野兔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A.蛇体表的鳞片不能保温 B.野兔体表有毛 C.野兔善于奔跑,体温升高快 D.蛇是变温动物,野兔是恒温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 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 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北师大教材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7-20章) 第十七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 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将其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 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 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6、例题: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 分析: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食了青蛙,青蛙的数量就会少了,也就是说蝗虫的天敌少了,蝗虫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蝗虫的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蝗虫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蝗虫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蝗虫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 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三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 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3、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 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保护区——金丝猴;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 4、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 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湘一宜章学校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生物 考试时量:7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 ) A 、海蜇、海参、海带 B 、珊瑚、海马、扇贝 C 、海葵、海蜇、珊瑚D 、海葵、海蜇、河蚌 2、水螅、涡虫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 、由肛门排出 B 、由细胞膜排出 C 、由胞肛排出 D 、由口排出 3、蛔虫、钩虫和线虫都属于线形动物,下列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的是 A 、身体细长 B 、身体呈圆柱形 C 、体表有角质层 D 、有口无肛门 4、医生在有的胃肠病患者体内发现了近百条蛔虫。请问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 A 、胃 B 、肺 C 、大肠 D 、小肠 5、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 A 、体节 B 、环带 C 、环节 D 、体带 6、河蚌是水生动物,所以它的运动器官是( ) A 、入水口 B 、贝壳 C 、鳃 D 、斧足 7、河蚌、乌贼、蜗牛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生活在水中 B 、身体的外壳都有壳 C 、身体柔软 D 、都以小动物为食 8、下列常见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河蚌 B 、蚯蚓 C 、蟹 √ D 、鲫鱼 9、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组成 B 、身体腹面有协助运动的刚毛 C 、蚯蚓属于爬行动物 D 、体壁能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 10、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 ) A 、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 、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C 、鲢鱼、草鱼、鲫鱼、青鱼 D 、草鱼、青鱼、鲤鱼、鳙鱼 11、鱼的呼吸器官是:( ) A 、眼睛 B 、鳃 C 、口 D 、鳍 12、下列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 、鱼 B 、蝗虫 C 、海豹 D 、兔 13、将一条鱼放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的交替张合,这时它正在( ) A.喝水 B.呼吸 C.玩耍 D.找食物 14、植物的哪一特点利于动物为其传播种子 A 、花有芳香气味 B 、花粉小而轻 C 、果实有钩刺 D 、花能分泌花蜜 15、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爬行动物大多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B 、爬行动物的卵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C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16、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 ①中华鲟 ②鲸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泥鳅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小静很喜欢蛇,于是在家里养了两条,她注意到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 ) A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 、自由运动 C 、适应水中生活 D 、皮肤呼吸 18、河蚌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班级 姓名 考室号____ __ __ ____ __ _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