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郁论治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李小燕,王津,范志勇

从郁论治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李小燕,王津,范志勇

154

第17卷 第7期 2015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7 Jul .,2015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是结肠功能失调所致的非器质性病变,它的发生关键和郁这一精神因素有关。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本病常因郁而诱发,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本病病在肝脾两脏,肝郁脾虚是其发病的关键。目前西医疗效一般,本文将从郁论治,无论用药或针灸治疗均以调理肝脾为要,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

1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郁密切相关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以泄泻为主,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精神因素或遭遇应激事件有关,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抑郁、紧张、焦虑、多疑或敌意等,中医可概括为“郁”,《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这里就明确指出郁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明代张景岳提出“情志三郁”,即怒郁、思郁、忧郁。怒又可以分为暴怒和郁怒,郁怒就是敢怒不敢言、情志不得发泄,可以导致气郁气滞,使肝失疏泄,除了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外还进一步发展为肝气犯胃,称为“因郁致

病”。自明代以后,历代医家逐渐将情志之郁作为郁

病的主要内容,如《景岳全书》所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现代医学也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介导,使脑-肠轴功能紊乱,影响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现代人工作节律加快,加上情志不遂,郁怒烦恼易致肝郁失疏,脾失健运,而出现泄泻、腹痛等症状。

2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从郁论其病机2.1 从郁与肝脾的关系上看

郁作为情志因素的一种,和肝脾二脏密切相

关。肝主疏泄,脾主升清运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升清运化功能健旺,如《临证指南医案》曰:“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乘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郁怒不解可以使肝失条达,日久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则出现腹痛、泄泻,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常伴嗳气食少,舌苔薄白,脉弦等症状,这称为“木横乘土”,本病以乙状结肠激惹较多,常伴左下腹痛,少腹为足厥阴肝经所过部位,其痛多与肝经有关,《医学入门》亦言:“腹中之痛,称为肝气……木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

从郁论治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李小燕1,王津1,范志勇1,黄伟昌2,黄穗平1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摘 要: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常由于“郁”这一精神因素而诱发,通过对发病及病机的分析,认为郁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郁所导致的肝脾失调在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有重要地位。作者在临床上发现,注重调理肝脾以解其郁、治其泄,坚持针药并重,加强心理疏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泄泻;肠易激综合征;郁;针药并重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7- 0154- 03

收稿日期:2014-12-13

作者简介:李小燕(1979-),女,广东信宜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及中医体质辨识。

Discussion about Treatment of Diarrhea-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ased on Depression Syndrome

LI Xiaoyan 1,WANG Jin 1,FAN Zhiyong 1,HUANG Weichang 2,HUANG Suiping 1(1.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2.Guangdong Province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oshan 5282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Diarrhea-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ten induced by the mental factor of

“depres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thogenesis,depression syndrom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and spleen. 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pleen,which is caused by depression,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nset of diarrhea-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uthors foun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at to get satisfactory effects,we should tak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regulating liver and spleen function to relieve depression and treat diarrhea,using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and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Key words: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epression syndrome;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7.052

17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则痛于脐下”。《景岳全书》泄泻篇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故薛已强调“凡脾之得疾,必先察其肝……盖肝者脾之贼”。如明代赵献可《医贯》中认为:“凡郁皆肝病”,可见郁这一因素常常导致肝脾失调,使患者出现精神紧张而诱发腹痛腹泻[1]。

2.2从郁与中焦的关系上看

郁证病人多愁善思,而“思则气结于脾”,脾胃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枢纽,脏腑气机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中焦的斡旋作用,故《医方集解》谓:“郁证多在中焦,中焦脾胃也,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主,四藏一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和,而先郁矣”。《丹溪心法·六郁》:“凡郁皆在中焦”,认为脾胃之气不得升降,五脏之气血及周身上下的气血均不得通达,郁证出焉。戴思恭认为郁证以中焦所致最多,郁证使气机“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传化失常为其病机关键。因此脾升胃降和郁的发生密切相关,郁怒不解影响到脾胃功能异常,传化失常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2]。

2.3从肝郁与心神的关系上看

张介宾在《类经·脏象》中云:“心为脏腑之主,……怒动于心则肝应”,又云:“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心既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是七情发生之处,所以说心主宰了人的心理活动。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若情志畅达,则气血调和,健康无疾。《素问·灵台秘典论》载“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诸病源候论·结气候》曰:“结气病者,忧思所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心气郁结,肝气不疏,同样会诱发本病,因此治疗时也要重视养心安神以解郁。

2.4传统认为脾虚湿盛亦是发病的关键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多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之说,《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其病变一般认为与脾虚湿盛关系密切,历代医家对此已有较多的论述。然而脾为阴土,其主运化的功能,须依赖肝之疏泄才能有度,所谓“土得木则达”,肝气不疏,肝郁犯脾,木不疏土,则脾气亏虚,脾土壅滞,导致湿自内生,并走肠道下趋而为腹泻,在分析脾虚湿盛的病理变化时,不可忽视肝对脾的影响。

3 疏肝解郁,健脾除湿为治疗大法

3.1古代医家重视从肝脾论治解其郁、治其泄

郁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古代医家重视调理肝脾来解郁。《丹溪心法》:“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血证论》曰:“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湿中满之证,在所不免。”《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会约医镜》曰:“一曰平肝,木旺侮土其病在肝,宜平肝,乃可补土也”,《景岳全书》曰:“故治此者,当补脾之虚,而顺肝之气,此故大法也。”因此治疗要重视调理肝脾。戴思恭认为郁证以中焦所致最多,传化失常为其病机关键,指出苍术、香附、川芎为治疗要药,认为苍术是阳明经药能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强胃健脾,开发水谷气,其功最大;香附为阴血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两药配合一升一降,以散其邪;川芎为厥阴经药,能达三焦,能行血中之气,调和气血。这三药对调理肝脾有较好的作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气机升降正常而行使其功能,必借肝气的条达,才能升清降浊[3],若肝气郁滞疏泄不及,则脾胃升降之气也因之壅阻,中气梗塞不通则腹痛。古人在本病的治疗大法上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便是调和肝脾以解其郁、治其泄。

3.2疏肝解郁、健脾除湿为主,常配合使用升清、安神之法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因郁所诱发,《证治汇补》谓:“郁证虽多,皆因气血不周流,治疗宜取其木郁达之,以当顺气为先。”现代中医认为本病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而致腹泻,治郁者,须以疏肝解郁理气为要,结合泄泻的特点,治泻时不忘治湿,同时健脾除湿,以达全功。有学者临床上运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4]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痛泻要方功能疏肝和脾,参苓白术散功能健脾除湿,两方加减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除湿之功,如防风能“搜肝气”,擅疏散肝气,升清止泻,柴胡能疏肝解郁,《本经》谓其能“主心腹肠胃中结气”,并能升阳举陷,陈皮疏肝醒脾,白术健脾益气除湿,李东垣称其能“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白扁豆能健脾化湿,《本草纲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还有砂仁、桔梗、苡仁等理气健脾除湿。

此外,还常常配合使用升清、安神之法。《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本病脾虚湿盛,清气下陷,常常使用黄芪、葛根等品升补兼施以补中升清。黄芪补气健脾,升阳利水。葛根《本草正义》云:“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清阳之气得行阳道,则飧泄自除矣。”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心身疾病,张景岳谓:“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绳。”故临床上常选用养心安神之药。如合欢皮、酸枣仁,合欢皮能安神解郁,《本经》:“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酸枣仁能养心益肝、安神,《本草汇言》谓其能“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

基于对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理的认识,其根本在于郁所导致的肝脾失调,着重从肝脾治本病,治以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旨在解郁,调肝脾之用,同时辅以升举清阳之气、养心安神,以兼顾其病机及发病特点。

3.3坚持针药并重的治疗思路

本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反复发作,一般单纯的内治法效果不佳,要配合运用外治法,尤其是针灸推拿的结合:(1)取穴肝经、脾胃经、大肠经、心经为主。太冲为肝经原穴,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合称“四关穴”,能疏肝解郁,理气调肠;足三里胃经合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配合取穴,功能健脾补中,理气除湿;神门为心经要穴,心经体内经脉气血由此交于体表经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通于阴维脉,两穴均

15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7卷

有宁心安神之功。(2)同时百会采用压灸和重灸神阙以止泻。百会意指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功能通达阴阳经络,连贯周身经穴,又因位处巅顶,温灸之能升阳止泻;神阙穴位在腹部正中,功能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艾灸神阙,能治腹痛久泻。(3)结合手法按摩背俞穴尤其以肝俞、胆俞、脾胃俞、心俞、大肠俞为主和腹部的摩腹疗法,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之所,按摩肝胆俞能调达肝气,疏肝解郁,脾胃俞主健脾益气,理气化湿,心俞主宁心安神,按摩大肠俞及摩腹疗法能调理肠道气机,理气止泻[5]。根据临床经验,还可选取三阴交、中脘、天枢、上巨虚、丰隆等穴,治疗方法还有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等等,治法不外乎疏肝健脾,兼以升清祛湿、宁心安神,可获得佳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包括调节内脏感觉中枢敏感性,调控机体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的表达,调节肠道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胃肠动力等,通过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综合调控起效[6]。所以在治疗本病时我们往往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纯的单一治疗效果要好。

4 日常调摄中解郁当以调为要

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因郁而发,解郁当以调为要。调理情志,叶天士高度重视舒畅情志,《临证指南医案》认为:“情怀失畅,肝脾气血多郁”,屡屡指出“草木攻病,难以见长”,指出“内伤情怀起病,务以宽怀解释,务宜怡悦开怀”,中医养生学很重视情志的调摄,要求患者学会舒缓负性情绪,减少思虑,自然精神愉快。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干预,要尊重患者,重视其主观感受,创造舒适的环境,充分

解释疾病相关知识,解除不必要的担忧,通过典型案例树立其治疗的信心,进行放松训练指导,并鼓励其持之以恒。同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告戒患者合理的膳食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告知避免进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煎炸食物,并控制海鲜、甜牛奶等有可能导致腹泻的食物摄入,少量多餐,保持身体健康[7]。

5 结语

综上所述,郁这一精神因素是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关键诱导因素,也是导致肝脾失调的病因所在,又因肝脾两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枢纽,肝脾二脏常常相互影响,泄泻病证所体现的脾虚湿盛往往是由于肝郁所导致,我们通过以“郁”为辨证论治的核心,运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到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治疗上注重中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思路,还结合日常调摄中最关键的调畅情志、注意饮食以防止复发。◆参考文献

[ 1 ] 李晟玮,戴金梁.戴金梁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J ] .

中医药导报,2013,19 ( 10 ):20-22.

[ 2 ] 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 3 ] 沈英森.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 M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 4 ] 李林峰,李立,曾玉兰.肝脾并重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的体会[ J ] .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 ( 4 ):27.

[ 5 ] 范志勇,赖洪康,袁佳,等.腹部推拿调控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轴学机制探讨[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 ( 6 ):

400-402.

[ 6 ] 安彩萍,杨珊.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 J ]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 ( 7 ):474-477.

[ 7 ] 丁淑娥,初喆,刘丹,等.心理干预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 ( 10 ):2825-2827.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会发〔2015〕19号

关于开展2015“悦读改变人生悦读助我成长”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各有关专家及广大中医爱好者:

为配合2015全民阅读报刊行“悦读改变人生”专题征文活动(新出报刊司【2015】143号)和第二届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活动(国中社2015【办】字第9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联合全国中医药行业各期刊共同开展2015“悦读改变人生悦读助我成长”专题征文活动。现将征文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活动内容和进度安排

2015年8月31日前,征文投稿期。参赛者选择《第二届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活动推荐阅读精选作品目录》的作品,也可另行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1月以后(以版权页为准)出版的其他图书进行阅读,撰写论文向各组织征文活动的期刊投稿参赛。投稿期间各期刊在相应刊期上陆续刊登择优录用的稿件。

二 征文要求

(1)原创作品,文体不限。(2)文章立意新颖、紧扣主题,观点鲜明,积极向上,具有推广阅读、推介好书的价值。(3)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注明作者单位、真实姓名、手机和E-mail等联系方式。(4)字数在1000字以上,3000字以下。(5)请勿一稿两投。

三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办公室:

张立军010-******** 罗会斌010-********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

梁子钰010-********

E-mail:ydzy16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7265381.html, 传真:010-********

15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