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诗词五首_0

人教版九年级诗词五首_0

人教版九年级诗词五首_0
人教版九年级诗词五首_0

诗词五首

重点:

①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学生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

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5.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6.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你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当堂背诵。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应当比较易于成诵。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重点讨论下列问题: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5.“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项。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

(三)背诵指导。

第二课时

四、《如梦令》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教师领读这首词。

(三)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四)练习背诵。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五)继续讨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 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3.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4.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5.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教师再次领读。

(七)小结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三)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这时是什么季节?

3. “说丰年”的是谁?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上片的内容。

5.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6. “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么?

7.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倒语?

9.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10. 由学生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间参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五)小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教案点评:

以朗读带动教学,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练习语文版(含答案)

17 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 1.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时,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边塞。 《泊秦淮》是杜牧所作。秦淮河一带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无题》是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与恋人相识相恋而作的恋情诗。 《浣溪沙》是晏殊所作。北宋前期,晏殊身为宰相,生活中的平静、优越使他的词作中即使有闲愁伤感也大都以豁然的态度化解了,这首词就是这时期晏殊这种词风的最佳代表。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密州所作。当时作者在政治上受挫,与胞弟子由已有七年没团聚,其抑郁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词中抒幻想而留恋人世,伤离别而处以达观,反映了作者由超脱尘世的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过程。 2.古诗词考点链接 描绘诗词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考查方式】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技法点拨】 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格式】 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课内精读”T7,《浣溪沙》《水调歌头》“课内精读”T6。 01 积累与运用 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征pénɡ(蓬) xiāo(萧)关蜡炬.(jù) 云鬓.(bìn) 殷.勤(yīn) 探看.(kān)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使至塞上》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维,其风格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泊秦淮》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上看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无题》的作者李商隐,晚唐(朝代)著名诗人。他的咏史诗多托古讽今,他的“无题”诗中也有寄寓政治内容之作。 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完整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

3.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熟读成诵,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诗句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月夜》 作品简介: 《月夜》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2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文本赏析: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炼,具备新诗美的品格。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强大的人格。它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避免直白浅露,而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意境,情感和思绪蕴藏很深。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会”吧。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而白描手法的运用,又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萧红墓畔口占》 作品简介: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人教版一至九年级古诗词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单元 19.诗词五首学案

诗词五首学案 《行路难》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生于中亚碎叶城,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背景探秘】 他是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害,仅一年便离开了长安。此诗即为志不得申,辞官放浪江湖而作。主要通过咏世路之艰难,抒“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情怀。 【资料链接】 这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的在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5)(6):道路难行用比喻 (7)(8):满怀希望用典彷徨 (9)(10) :现实缈茫反复、设问 (11)(12) (13)(14):乐观向上用典,抒情乐观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 【品味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语出自〈宋书宗悫传〉,宗悫

的叔父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意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挂满风帆横渡沧海。这两句表现诗人对前程充满信心。【文章特色】 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驰骋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诗人名片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称为“韩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 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 宏伟奇崛的特点。有《昌黎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惊骇。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高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三、文题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3*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想象法。 学习准备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

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经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漫漫 ..(zhuāng shì) ..(màn màn)装饰 舵.手(duò) 谎.言(huǎng) (2)词义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谎言】骗人的话;假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诗词五首_0

诗词五首 重点: ①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学生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3、短诗五首

部编版3*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想象法。 学习准备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经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漫漫 ..(zhuāng shì) ..(màn màn)装饰 舵.手(duò) 谎.言(huǎng) (2)词义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 30 诗词五首 行路难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珍贵价值万文钱。 (心情愁烦使我)放下酒杯和筷子,吃不下饭食,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边经过,后遇成汤罚相。人生的道路艰难啊,道路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在哪里? 坚信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挂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凉州词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夜光杯里斟满了葡萄酒,酒香让人饮个够,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醉倒在战场,您莫要笑,自古以来征夫战士几个能活着回来? 咏煤炭于谦 原文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凿开大地得到乌金般的煤炭,你积蓄着如暖和阳光的热力,作用最深厚广大。 像火炬一样燃烧着,如春回大地,给人以无比的温暖,像火炉一样照亮了深沉的黑夜。人们的饮食原来依赖你的力量,铁石虽然化成媒而你的功用还在。只希望百姓都能得到饱暖,你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 虞美人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3 短诗五首 大地二中张清泉 镇海中学陈志海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格和奋斗精神。 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成就很大的现代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来说,自然是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侵华日军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 (1)六小时寂寞 ..。 .....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五首短诗是由沈尹默等五位诗人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诗。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过程与方法】 对比阅读五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在对比阅读中了解新诗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创作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月夜》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词、曲、赋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步骤二:诵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汇总

初中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汇总 文言文名句 鱼, 我所欲也 ; 熊掌, 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生, 亦我所欲也 ;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鱼我所欲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岂直五百里哉 ? (《唐雎不辱使命》) 天子之怒 , 伏尸百万 , 流血千里。(《唐雎不辱使命》) 布衣之怒 ,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彗星袭月 ; 聂政之刺韩傀也 , 白虹贯日 ; 要离之刺庆忌也 , 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立侍左右 ,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

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 妾之美我者 , 畏我也 ; 客之美我者 ,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 , 百二十城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由此观之 ,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 闻寡人之耳者 , 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诚宜开张圣听 , 以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之气 , 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 ,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按要求默写

部编新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教案

3*短诗五首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杜宣:《忆望舒》,《文学报》1983年8月18日)浅水湾一带原来山明水秀,筑有不少别墅,萧红临死前曾在拍纸簿上向身旁友人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骆宾基:《萧红小传》)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个大字,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死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歌意境。 朗读法、想象法。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诗词五首教案 课题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读懂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激情导入 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是谁?因为什么而流泪?我们来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作者作品 1、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后世称他“杜工部”。他的诗反映人民的疾苦,谴责统治阶级的残暴,被人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有《杜少陵集》。他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二人并称“大李杜”。安史之乱期间他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2、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国破山河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延续7年之久, 762年冬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了河南、河北等地,这时,在樟州过着逃离生活的杜甫正听到大乱平定的胜利消息,又惊又喜,便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诵读诗歌 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的感情。(欣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他到底是悲还是喜? 明确:诗人是悲喜交加。 3、尾联中把四个地名用“从”“穿”“下”“向”四个词串在一起有何作用? 把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理感受。五、诗歌翻译 在剑门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jì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立即动身,穿过那巴峡和巫峡,一路顺风,从襄阳直到洛阳。 六:诗歌主旨 表达了诗人忽闻安史之乱已平的捷报,急欲奔回老家的无比喜悦之情。 29.《卖炭翁》教案

九年级古诗词五首

望江南赏析诗歌赏析(九年级上) 望江南赏析诗歌赏析(九年级上)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

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起 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30诗词五首

语文九年级下册 30、诗词五首 30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的意旨;2.细读名句,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诗词,并准确无误地默写。 【学案】 一、预习检测 1、按注意写字词 金zūn( ) 投zhù( ) zhāo( )奏 jué( )火 hùndùn ( ) cángxù( ) dǐngyí( ) yú( )美人李yù( ) 玉qì( ) huī( )下 zhì( )烤

pīlì ( ) 2、字词理解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 直万钱: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 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 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 弊事: ___________________ 鼎彝:___________________ 元赖: ___________________ .苍生:___________________ 朱颜: ___________________ 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 八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 沙场: 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知作者 ①《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他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_,字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又称_______。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_______”,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③《咏煤炭》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_,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单元 15.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六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并背诵六首诗词。 3.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背诵诗词。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蒹葭》。 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指诗歌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 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经》。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雅”分大雅(三十一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小雅(七十四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的民谣。“颂”包括周、鲁、商三部分,多是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3.《诗经》多是四言,隔句用韵,章节反复重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记忆和吟唱。在创作手法上,《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接铺叙;“比”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风、雅、颂、兴、比、赋”合称为《诗经》“六义”。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重要的教材,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不管是民歌还是诗人的创作——始终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关雎》 (一)自学展示,确定学习重点 1.营造诗情,激情引入。 通过播放古琴曲,引入《关雎》的学习。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7 诗词五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五篇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7 诗词五首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 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 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 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 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 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 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 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 【解析】: 第4题【多选题】 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 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 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shuāng fēng()呼呼的吹着。 (2)你zhuāng shì()了别人的梦。 (3)jiāo yuán()如海,房舍如舟, 2.选词填空。 (1)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______(A站着B立着C.站立),却没有靠着。() (2)你却卧听着海涛______(A.闲话B.说话C.闲聊)。() (3)你______(A.装扮B.装饰C.装修)了别人的梦。() (4)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______(A.袭来B.冲来C.奔来)。() (5)因为一切果实并无______(A.差别B.差异C.差距)。()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C.房舍如舟。 D.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D.《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其对未来感到茫然。

参考答案 1.(1)霜风(2)装饰(3)郊原 2.(1)B(2)A(3)B(4)C(5)B 3. B 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5. C解析:“你”是一个泛指,可指任何人,不仅仅是读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