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第二,“ 段模型并没有假提供一个明确的基” ,因此,它不适于、改善和虚构。

第三,“ 段法会受条文主和自上而下关注等困”。

第四,“启法的段在构建一系列的段存在描述不的”。

第五,“ 段法不适当地将政策周期的分析元。” 句,它忽了政府关系系的概念。

6、公共政策系模型的基本内容与价:

( 1)基本内容:

伊斯,政治系的政治决定源于境的要求与支持,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是政治系要求和支持的反。公共政策作用于境,而境又会政治系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必此作出反。??因此,公共政策上就是政治系与其境中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同,公共政策制定系与境的作用,是一个互影响的程,在两者的循中生公共政策。

(2)价:极

价:

1)了公共政策程各个的相互作用。

2)了境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3)了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程。

系模型受到的批:

1)伊斯于政治系的理概括,看成是政治系运作方式的准确描

述是的。

2)它程和决策黑箱的重要性,但是与要求和支持的尽分析相比,程的关注相少。

3)系尤其是在黑箱中程生的方式,可能本身就是政治行的目的。

7、公共政策方案划的基本原:

公共政策制定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p116-120

(1)目性原:

(2)明确性原:

(3)筹兼原:

(4)预测原则:

(5)评估原则:

(6)合法性原则 :

(7)集体决策原则 :

(8)连续性原则 :

(9)信息原则 :

(10)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11)可行性原则 :

(12)择优原则 :

8、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的影响:p70

(1)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要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

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总和。

(2)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政府要想制订出合

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它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三,经济环境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

第四,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依据。

9、当下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性因素:

巴拉克和巴拉兹将扼阻性决策定义为:“当意图改变既得利益者之分配,以及社群中之特权者时,可能在手段尚未提出之前即遭受阻碍或被隐藏,或是在进入相关决策过程之前加以封杀,甚至在上述方法皆失败时,可以在政策过程之决策执

行阶段加以破坏。”—— 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阻滞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第一,敷衍性执行政策。第二,曲解性执行政策。第三,附加性执行政策。

第四,替换性执行政策。第五,截留性执行政策。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导致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也是多重的:

第一,政策本身的原因:(1)政策缺乏科学性( 2)政策缺乏稳定性( 3)政策缺

乏公平性

第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1)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 2)政策执行人员

的素质不高

(3)政策执行机构的不合理化。

第三,政策环境的原因:(1)政策执行资源不足(2)政策执行对象的负面影响(3)政策监控机制的不健全。

解决政策执行阻滞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第二,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第三,完善政策执

行的管理体制

第四,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第五,优化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

10、公共政策议程设定中的多元流分析模型(金登):

金登认为,一项政策议题的设定是问题流(problem strem )、政策流( policy strem )、以及政治流( political strem)汇集的产物,只有当这三者汇合,并

借助于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s)的运作,政策之窗( policy window)才会打开。

金登多源流分析理论的建构是建立在阶段式政策模式基础上的, 尽管金登的理论是以“垃圾桶模式” 为蓝本 ,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政策的多阶段, 而是将主要的分析集中在问题界定、议程提出以及方案选择这三个阶段上。

金登在对政策议程进行分析时提出, 问题的界定与政策议程的建立都是在民主政

府的前提下完成的。多源流分析的另一个前提就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大多数政策, 并不是由政府组织和计划 , 而是由公共政策的子系统来完成 , 这个子系统是由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甚至个人组成的多元集合。

金登的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理论在很多地方值得称道。

首先,他非常重视偶发因素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他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拓展细化了政策过程中的行动主体的范围, 他不仅包

括当选官员、任命官员、利益集团、研究机构和大众媒体, 而且还有总统和国会

的办事人员、竞选者、政党和公共舆论。

最后 , 多源流分析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性。

当然 , 多源流分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 而且这些问题多与其最具特色的分

析有关。

首先 , 多源流分析对政策缺乏预测。

其次 , 政策议程设定过程中的模糊性既是其理论的一大特色 , 也成为其他政策学者

们批判的一个焦点。

再次 , 多源流分析中问题、政策以及政治溪流的彼此独立也值得怀疑。

金登的政策理论不仅适应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及政治体制 , 而且对中国的政策制

定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 , 在对偶然性事件或者突发性事件的态度上, 政府可以更为开明。

其次 ,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 多元的政策参与既有利于群策群力从而保证政策的合理

性 , 同时也有利于政策各方利益的均衡与妥协 , 保证政策为各方所接受从而提升政

策的合法性。

再次 , 要重视政策的“软化”过程。

最后 ,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平衡政策被采纳的各种标准。

11、新闻媒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政策问题提出阶段:大众传媒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在引起公众关注的同时,也促使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制定阶段:媒体促使公众议程走进政府议程。

政策决策执行阶段:大众传媒为决策执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支持,舆论是传媒影响决策

的途径,也是决策者利用传媒的重要原因。

此外,决策者还可以使用媒体对基层组织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12、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p184

①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现实中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政策制定者

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目标常常难以明确,

因而也很难测定。

②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在所有影响之中,有些因素难以测定,甚至是根本无法测

定的,同时各种影响因素也难以用同一个计量标准来进行

衡量,这就给政策评估带来了障碍。

③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性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性: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性,是指投入到不同公共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是属于哪一项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性,就是指不同的政策系统基于各自的权责或利益,

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都制定并实施政策,造成各项相关的政策同时作用于某一政策对象。

④政策对象的抵制:政策运行的各有关人员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而阻挠或反对政策评估

的进行。

13、广博理性模型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 1)基本观点:在选择政策时,决策者必须做到:

1)知道社会上所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各自分量;

2)知道所有可行的政策选择;

3)知道每一项政策选择产生的社会后果;

4)对每一项政策选择计算成本受益比;

5)选择最有效的政策。

( 2)评价:缺陷部分

1)社会上没有经常一致的价值存在,可能只有特殊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况且许

多价值彼此间是相互冲突的。

2)许多相互冲突的价值并不能比较或权衡。

3)决策者的环境,尤其是权力与影响力体系,致使决策者无法观察或正确权衡

许多社会价值。

4)决策者的动机往往难以捉摸。

5)决策者有时并未积极寻求最大化其目标,只是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就行。

6)决策资料难以获取,尤其是关于未来的资料,且寻找成果太高。

7)沉淀成本的存在阻止决策者重新考虑其他的政策或方案的机会。

8)现有学科发展所形成的预测力还不足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每一政策方案所可能

产生的影响

9)在批判广博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决策模型:有限理性

决策模型和渐进主义决策模型。

1、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P9)

(1)指导功能(2)控制功能

(3)协调功能(4)分配功能

2、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环境(P95-98)

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之外的一切与之相关的因素,在政策执行时的环境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包

括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两方面。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治状态。

(3)文化环境。政治执行中的文化环境包括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公民素质等。

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P124-126)

(1)前后对比法(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5)自我评定法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答:(1)它是有关民主主义的学问。(1 分)(2)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哲学基础。( 1 分)(3)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1 分)(4)它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l 分)(5)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1 分)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答:( 1)管制功能。( 2 分)(2)引导功能。( 1 分)( 3)调控功能。( 1 分)( 4)分配功能。( 1 分)

3、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3、答:(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

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3 分)(2)意义:

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1 分)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

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 分)

4、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4、答:( 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l 分)(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l 分)(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1 分)(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 l 分)( 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 分)

5、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答:主要原则:(1)突出主题。(1 分)(2)充分重视并讨论各种意见与建议。(l 分)(3)改进并综合提出的方案。(l 分)(4)创造自由讨论氛围。( 1 分)( 5)发言简炼,即席发言,( 1 分)

三、简答题

1、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答:一致性思维;有倾向性的选择信息;极端化的盲目情绪;对群体的过分自信;很强的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2、政策终结的措施有哪些?

答: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公开评估结

果,争取更多支持;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

价。

3、政策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优化原则;效益原

则;可行原则;兼听原则;时效原则。

4、简述德尔菲法的一般程序?

答: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小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第二轮,将第

一轮得到的相对集中地意见再反馈给每位专家,要求他们以此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第三轮,将第二轮统计结果及有些专家的陈述理由告知每位专家,请他们

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预测。

二、简答题:

1.公共政策决策有哪些原则?( 1)政治性与公共性原则

( 2)导向性与预见性原则

( 3)合法性与权威性原则

( 4)目标性与层次性原则

( 5)参与性与程序性原则

( 6)过程性与动态性原则

( 7)选择性与满意性原则

( 8)调节性与平衡性原则

( 9)功能性与可行性原则

( 10)稳定性与创新性原则

2.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

(1)生产力标准

(2)效益标准

(3)效率标准

(4)公正标准

(5)政策回应度

3.简要回答公共政策资源的类别。

(1)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

(3)财力资源。

(4)制度资源。

(5)权威资源。

(6) 信息资源。

4.简要回答公共政策的目标构成。

(1)效率( effciency )。

(2)公平 (equality)。

(3)秩序( order )。

(4)发展( development )。

5.简要回答公共政策议程本质。

公共政策议程实质是列入政府或其他社会主体讨论的问题清单。公共政策议程

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特定的

互动,人们要争夺公共官员的注意力,官员也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列表。公共政策

议程在政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首先,公共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其次,公共政策议程是政府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配置的基础。因此,研究公共政策

的人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组织都需要认真讨论与解决与公共政策议程相关的问题。

6.简要回答政策终止的主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及时地终止失效或无效的政策,就可以将人力、

物力和财力组织配备到新政策实施上去,让有限政策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公共管理部门要对社会公共领域实施最有效的管

理,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最公正的调节,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两个政策的实施就能实

现这一目的。它必须运用政策运行的周期性特征,不断地将绩效变得低下的旧政

策适时地淘汰、更换、废止,让新的政策发挥出效能。通过政策的这种周期性的循

环,可以保持较高的政策绩效。

第三,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只有将无效的、过时的政策,通过废止、合并、分解、缩短,才能使政策系统不断地优化,从而更能与环境相适应,更加符合社

会发展需要。 6.福莱特思想在行政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什么?第一,为

早期正统行政管理理论向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的转变架起了桥梁。第二,系统深入研

究了行政管理中人的问题。第三提出了全新的行政管理观念。第四,理论观点有

待系统化。

7.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

( 1)公共性

( 2)整体性

( 3)动态性

(4)规范性

(5)目的性

(6)多样性

8.简要回答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 1)问题

( 2)目标

( 3)备选方案

( 4)政策效果

( 5)政策标准

( 6)政策模型

( 7)政治可行性

9.确定公共政策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注重目标的针对性。政策目标要针对实际问题,切中政策问题的要害。

第二,注重目标的可行性。一般来说,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既要高

于现实水平,又必须是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即具有可行性。

第三,注重目标的系统性。政策所要解决的总是常常是比较复杂的大问题,

因而政策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四,注重目标的规范性。政策目标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第五,注重目标的具体性。政策目标的语言表达必须明确、具体、清晰,政

策目标应包括实现目标的明确的时间期限,政策目标应有明确的约束条件和适应

范围。

10.公共政策变迁的动因主要有哪些?

(1)政策环境的改变。

(2)政策主体(政府)的个人偏好。

(3)公共政策失灵。

(4)公共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11.公共选择决策模型具体内容是什么?

公共选择决策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是在自利动机的引导下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行动方案。第二,决策活动中的每

一个角色都是“经济人”。第三,交易性决策活动带来的后果是导致“政府失败”,包括政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政府扩张以及. 政府寻租活动。第四,必须改变选民需求显示不充分的状况以更新决策方式。由于决策者与选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行政决策往往被某一特殊利益团体操纵而成为他们谋利

的工具。因此,采取新的决策方式以改变选民需求显示不充分的状况,使政治家、官员的决策与选民两者之间的理性偏好达到较为接近的程度。

12.公共政策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 1)公正性原则

(2)普惠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 5)连续性原则

13.影响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

第二,政策目标。

第三,社会环境。

第四,执政党。

第五,资源因素。

第六,意识形态。

14.影响公共政策创新的因素哪些?

( 1)制度安排

(2)政策资源

( 3)路径依赖

( 4)利益集团益集

团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答:( 1)它是有关民主主义的学问。( 1 分)( 2)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哲

学基础。( 1 分)(3)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1 分)( 4)它是学者与政

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l 分)( 5)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1 分)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2、答:( 1)管制功能。( 2 分)( 2)引导功能。( 1 分)(3)调控功能。( 1 分)(4)分配功能。( 1 分)

3、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3、答:(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

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3 分)(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1 分)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 分)

4、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4、答:(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l 分)(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l 分)(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1 分)(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 l 分)( 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 分)

5、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答:主要原则:( 1)突出主题。( 1 分)(2)充分重视并讨论各种意见与建议。( l 分)(3)改进并综合提出的方案。(l 分)(4)创造自由讨论氛围。( 1 分)( 5)发言简炼,即席发言,( 1 分)

1.公共政策目标的定义和两大特征是什么?P242

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

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

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

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

2.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有哪些?P275

答: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有这样几点:

(1)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行为具有很强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整个执行过程必须反映和实现公共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并且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一系列行动。

(2)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运

作过程,它包括试验、总结、推广、计划、沟通、协调乃至追踪决策等许多内容。要取得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就必须牢牢把握政策目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实施上的灵活性。在现实社会中,公共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

决策)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决策,主要是着眼于宏观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通常

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因此,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

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切忌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政策

的精神实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求收到良好的执行效果。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非常复杂,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终目标,又要立足于近期目标,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联系。

(5)影响的广泛性。公共政策执行需投入巨大的资源,涉及众多的

因素和变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系统的、深远的影响。

1 通常情况下 , 哪些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

2.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

2 戴维 . 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包含那几层内容

1.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2.分配得到内容是价值

3.分配时面向全社会的

4.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3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有哪些?

答: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分解综合原则、民主原则

4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2)备择方案的设计(3)政策方案的评估(4)政策

方案的优选

5、简述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答:( 1)、与企业相比,评估行政机构绩效往往非常困难,其结果是,我们往往

缺乏监督

和激励行政机构并促使其改进效率的手段:

(2)、与企业相比,行政机构缺乏竞争也是其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相比,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体制往往比较僵化,从而制约了

行政机构的活力。

6、政府途径的优势有哪些?

答:表现在两个方面:(1)、其权威性的广泛性,即除非遇到特殊障碍,其权威性一般能够遍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域和人群:( 2)、政府是唯一能够

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7、市场不完美造成效率的损失主要有几个方面?

答: (1) 、垄断与效率的损失:( 2)、公共物品与效率的损失:(3)、外部效

应与效率的损失;(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8、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96-98)

答:(一)政治因素分析: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

的;再次,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二)行政因素分析: 1、政策执行机构;

2、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3、政策执行的资源。(三)沟通因素分析:首先要做

好宣传工作;其次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第三要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

9、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作业?

答: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括:系统模型化、最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

(1)系统模型化,通常在构成模型时要考虑四类变量:决定变量、环境变量、结果变量与评价变量。模型化过程的好坏,对系统分析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2)系统的最优化分析,是指依据模型求解,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最理想的。

这种最优化的分析,往往体现在政策目标上,是“效益(或效率)为最大” “费

用为最少”“时间为最省”之类的。

(3)系统的综合评价。利用模型和各种资料,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比各种

可行方案,考虑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从整体性出发,综合分析问题,选择可行的优化方案,这是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途径。

10、决策树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1)它构成了简单的决策过程,使决策者有序、有步骤地进

行决策。

(2)它比较直观,使决策者按照逻辑推理去周密地考虑各有关

因素。

(3)它对于较复杂的决策,尤其对多级决策比较有效。11、

在制度分析中,旧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有什么样的不同?

答:(1)旧制度主义关注的更多是制度的属性,以及制度如何使个人行为变更好。而新制度主义把制度当成一个变量,并着重探讨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如何的不同。

( 2)旧制度主义忽略个人活动与制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新制度主义把个人行为的解释元素纳入到了制度分析的视野。

(3)旧制度分析途径停留在政府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层面,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制度对公共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新制度主义着力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

讨。

(4)旧制度主义是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倾向,而新制度主义是以社会为中心进行研究

(5)旧制度主义是一种静态的制度分析,而新制度主义是一种行动的、动态的制度分析。

12、价值评价的主要原则包括哪些?

(1)合规律和合目的的性的统一。

(2)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3)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4)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13、政策规划的特征是什么?

(1)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2) 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 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 4)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14、简答阶段模型的缺陷。

(1)阶段模型根本上不是一个因果模型。

(2)不能提供验证假设的明确基础。

(3)对议程设置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的发展进程的描述不充分、

不准确。

15、政策执行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6、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 ?

答: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

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常用于评估

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

17、简述阶段模型有哪六个缺陷?

第一,阶段模型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个因果模型。

第二,由于缺乏因果机制,阶段模型不能提供验证经验假设的明确基础。

第三,阶段模型对从议程设置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的发展进程的描

述是不充分,不正确的。

第四,阶段模型固有的注重心在于条文主义和自上而下的要素。

第五,阶段模型把政策周期作为时态的分析单元,这是不恰当的。

第六,阶段模型无法有效对政策分析和政策导向的学习进行整合。

18、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19、试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① 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② 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③ 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

④ 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2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阻碍包括哪些?

答: 1)心理上的抵触; 2 )组织的持久性; 3)反对势力的联盟;

4)法律上的障碍; 5)高昂的成本。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5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对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进行综合实施(2分),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3分)。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媒体CAI的特点:1)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6分) 4、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 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1)呈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叙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前期分析,包含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标(1分);3)组织教学资源,形成经常方案(2分);4)实施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其适用领域和具体涵义时什么?(10分) 1)ABCD法(1分),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标准(Degree)(2分),它非常适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2)内外结合法(1分),它是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阐明学习目标的方法(2分),适合于编写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7、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什么不同?(10分) 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1分) 1)1)诊断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前,评价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安排教学,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评价的作用是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3分); 2)2)形成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法有经常性测验、日常观察等,评价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3分); 3)3)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后中,评价目的是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有考试、考察等,评价的作用是评定血液成绩(3分)。 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 测)和后测)(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docx

感谢你的观看第一次工地例会 开场白:由建设单位组织,邀请参建三方参加第一次工地例会等等 声明会议流程: 1、业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主要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2、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4、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5、业主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6、总监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7.请业主就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8、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工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一、对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要求开工前对进场设备、仪器进行报验,凡测量和计量仪器均应附法定检测单位 的鉴定证明。进场施工设备、仪器应与施工技术需要合理匹配。 (2)工地管理人员要求到岗到位。开工前应报审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关资质上 报的管理人员名单要求到岗到位。各项具体工作应落实到人。尤其专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到位。 (3)对进场所有施工原材料的现场抽样试验必须经施工、监理、或业主共同见证,其 试验结果方能有效。 (4)施工期间不能随意更换施工作业班组和主要岗位管理人员,如确需更换的应提前 报请业主、监理同意,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5)施工准备工作应充分。开工前应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审查批准报业主同意 后才能开工。资料的时间问题请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填报。 (6)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业主审核批准后,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不得 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如确需更改的应提前报请业主、监理审批。由于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而造成费用增加的,增加部分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感谢你的观看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期末考试题

免疫思考题 第一章: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对机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当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并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不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免疫耐受. 2.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第一章: 1.免疫器官的组成。 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根据功能分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的功能。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屏障作用:血—胸腺屏障;骨髓是分化、产生血细胞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脾脏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同时能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还具有过滤作用。淋巴结也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也具有过滤作用。第二章: 1.什么是抗原、抗原表位?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表位。 2.抗原有哪些基本特性? 两大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即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致敏淋 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即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3.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体现在分子大小,大分子物质含表位数量较多,有强免疫原性;化学组成,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多糖和多肽也有一定免疫原性,脂质和单独的核酸免疫原性差;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物理形状;佐剂使用。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T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必需不需 表位性质主要是变性多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简答题.学生版docx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真题例示】 (2015 ?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 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 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 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 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扬、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姓名: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 B.IgG 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D )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 “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 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 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 ,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 ,“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 ,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 ,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 ,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 ,为什么呢?它从“需” 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 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遇雨不进,止頁也。”“需” 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 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 ,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

医学免疫学复习简答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复习 1、试述CD4+T细胞如何分化为CD4+Th1、Th2、Th17 和Tfh 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作用。 (2) 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转换,那些细胞因子诱导Ig类别转换为IgG、IgA、IgE。 (2) 3、比较三种补体激活途径 (2) 4、干扰素分类及其作用。 (3) 5、细胞因子概念和分类? (3) 6、细胞因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 7、比较IL-10 和TGF-β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差异。 (4) 8、诱导Th1、Th2、Th17、Tfh分化的细胞因子分别是什么? (4) 9、试举一例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 (4) 10、HLA复合体的分区及各区所含的基因座位。 (4) 11、比较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在结构和与递呈抗原肽方面的特点。 (4) 12、T细胞的成熟过程 (5) 13、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定义及其生物学意义。 (5) 14、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 (5) 16. 简述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及其主要功能。 (6) 17. 简述调节性T细胞亚群及其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7) 18. 简述B细胞与CD4+Th2/Tf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7) 19. 试述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过程。 (8) 20、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8) 21、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9) 22、抗体的效应阶段 (10) 23、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0) 24、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10) 25、总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和其作用,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共同特点和其意义。 11 26、简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引发的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11) 27、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主要功能。 (12) 28、以肿瘤细胞为例,叙述肿瘤抗原呈递过程,以及对T细胞的激活。 (12) 29. 简述免疫耐受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13) 30. 举例说明研究免疫耐受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 (13) 31、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13) 32、简述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和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及其作用机制。 (14) 33、简述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及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14) 34、举例说明抗体刺激性超敏反应和抗体阻抑型超敏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15) 35、以Arthus反应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例,简述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 36、以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为例,简述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 37、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后,会出现Ⅲ型超敏反应。 (15) 38、举例说明固有免疫细胞对适应性应答的调节作用。 (16) 39、简述三种专职APC作用的T细胞及其介导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16) 40、简述新生儿Rh型溶血症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免疫学检测方法。 (17) 1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docx

简答题1.试述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 答: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破坏螺纹副防松。 摩擦防松有:弹簧垫圈、双螺母、椭圆口自锁螺母、横向切口螺母 机械防松有:开口销与槽形螺母、止动垫圈、圆螺母止动垫圈、串连钢丝 破坏螺纹副防松有:冲点法、端焊法、黏结法。 2.试分析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素? 答:初拉力、包角a、摩擦系数f、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速度v。 3.链传动与带传动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写三点即可) 答:1)无弹性打滑和打滑现象,因而能保证平均传动比不变; 2)无需初拉力,对轴的作用力较小; 3)可在环境恶劣下工作; 4. 涡轮与蜗杆啮合时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解: 24、简述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并简述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25、标注普通型螺纹M12 1.5LH—6H7H/7g8g各项所代表的含义。 1、简述滚动轴承的3类、6类、7类的类型名称及应用特点。 答题要点:3类为圆锥滚子轴承,承载能力强,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6类为深沟球轴承,应用广泛;主要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较小的双向轴向力; 7类为角接触球轴承,按接触角的大小可分为C、AC、B等三种。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轴向力,接触角越大,承受轴向力的能力越强。 2、分析比较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答题要点:弹性滑动是因材料的弹性变形而引起带与带轮表面产生的相对滑动现象称为弹性滑动。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带有弹性;紧边松边存在拉力差。 摩擦型带传动在工作时,当其需要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带轮摩擦力的极限值时,带将会在带轮表面上发生明显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通常打滑由过载引起,将使带传动无法正常工作 1.简述凸轮机构中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1.答:压力角越小,则基圆半径越大,整个机构的尺寸也越大,致使结构不紧凑;(4分) 故在不超过需用压力角的条件下,将压力角取大些,以减少基圆半径值。 (6 分) 2. 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什么区别? 2.答: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由于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一种传动失效的表现,应当避免。 (3分) 3. 弹性滑动是由带材料的弹性和紧边、松边的拉力差引起的。只要带传动具有承载能力,出现紧边和松边,就一定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6分) 3.根据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简述渐开线的主要特性? 3.答: 1)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2)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4)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相等;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4. 螺纹连接为什么要防松?有哪几类防松方法? 4在静载荷作用下且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螺纹连接不会自动松脱。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荷作用下,或当温度变化很大时,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 消失,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就会使连接松脱,影响连接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发生 严重事故。因此,设计时必须采取防松。 (4分) 5. 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 1、 为什么三角带的张紧轮常压在带的内侧,其致使包角有所减小,而不压在外侧,使包 角增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