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

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

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
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

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

——医疗卫生管理的一项基础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710032) 张音徐勇勇

提要目的:论证病例组合的统计分类是医疗卫生管理的一项基础研究。方法:从病例组合的定义、应用范围、历史回顾到具体的统计方法,论述进行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结果:4万病例的AID分类预实验,形成了132个病例组合。结论:病例组合研究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病例组合医疗卫生管理统计分类算法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1.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质量评价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的医疗质量指标是在20世纪初由Ponton和M aceachern研究并建立起来的,诸如:占床率、平均住院天数、治愈好转率、死亡率等,他们主张将这些指标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加以比较〔1〕。尽管一般都认为这些指标在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仍然有效,但是问题在于:作为各医疗机构的平均指标是随着其为之服务的对象——病人构成不同而变化的,所以直接用平均指标衡量医疗质量和效率,而不考虑病种构成的不同,评价就缺乏可比性。近年来,国内,军内普遍提倡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如国家卫生部的100余个单病种〔2〕,总后卫生部的65个单病种,虽然考虑到目标群可比性的问题,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①现行的单病种质控体系对“目标群”的定义多局限于相同的疾病,未考虑同一疾病下,病情等有关因素对医疗质量的影响而导致的不可比性;②病种覆盖面窄,不可能对所有病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不利于对医院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单病种并非很合理的医疗质量的评价单位。

2.公费医疗的费用控制我国医院收治病人具是“保障福利”的性质,作为一种由供方控制医疗费用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的消耗主要由医院和医生掌握。因此,对医院和医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避免诸如“人情方”、“大处方”等不合理医疗消费,是控制医疗消耗的主要途径,但现行的体制并没有具体的约束办法。

3.医院经费拨款我国部分现行的经费拨款制度是按伤病员的实际占用床位日进行拨款,这较以前的按照床位数拨款有了明显改进,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只考虑到医疗的“量”,未考虑到医疗的“质”;未能区别各医院由于收治病种不同而出现的实际消耗差别较大的情况,其补偿缺乏公平性,这里所说的“质”,是指病人的诊断分类,病情,以及年龄、身份、费别等社会学特征,它们对资源消耗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3〕。

(二)病例组合的定义

上述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医疗的产出没有合理的测量单位所致。因为无论是质量的评价还是费用的控制及补偿,都应基于医疗的产出,即对产出进行质量评价,对产出进行消耗的控制和补偿。病例组合(casem ix)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直接、合理、有效的医疗产出测量单位〔4〕。国际上对病例组合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由美国官方认可的病例组合方案——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手册中对病例组合模型的含义介绍如下〔5〕:病例组合是指一些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病人各方面特征的归类分组;这些特征包括病人病情、疾病预后、治疗难度、治疗必要性以及医疗资源消耗强度等5个方面。英国国家病例组合办公室(NCMO,the NationalCasem ixOffice)认为所谓病例组合是卫生保健各方面的组合,这样的组合能把病人分成不同的组;能被组合在一起的卫生保健变量很多,但这些变量要与病人所接受的治疗、医疗的需求及医疗的产出高度相关;病例组合要求一组内的病人在两方面具有相似性;临床特征及医疗资源消耗,其代表性病例组合方案为卫生保健资源分类法(HRGs)〔6〕。

我们认为,病例组合是指将病人按某些特征归类分组,这些特征包括病人的临床特征、医疗资源消耗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指标。根据分组的不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轴心,同时选择不同的分组变量。病例组合作为一种医疗产出的测量单位,其目的在于使患者特性与诊疗特性分离,方便医疗质量或医疗费用的管理。

(三)病例组合的应用

1.医疗费用补偿建立同资源(Iso—Re-source)病例组合方案,即同一组病人在医疗资源消耗上具有一致性,分别规定每个组合的医疗成本和价格,按病例定额支付给医院。如美国著名的PPS制度〔7〕。这种按定额预付的方式,使医院考虑为获得利润而主动降低经营成本,控制费用,被公认为比较先进的医院经费补偿方法。

2.医疗质量控制建立同结果(Iso—Out-come)病例组合方案,即同一组病人在临床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拟定每组典型病人的医疗质量标准,根据标准,即可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与监督。另外,采用病例组合的质量管理,可填补现行质管指标中无经济指标的不足,质量和效益并行,能激励医院和医护人员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努力降低损耗,并增强竞争意识。

3.投入产出管理根据产出的测量单位——病例组合,可建立标准化和定量化的医疗产出模型,为客观评价医疗的产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病例组合指数可作为医院成本分析中的解释变量,参与构建成本效益模型。

研究历史回顾

按照一定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类的思想可追溯到起于200年前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D isease, ICD),此分类以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作为混合分类轴心,所有疾病都可依此归入适当类目,一病一码,被认为是迄今最精细的疾病分类,已普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8〕。目前,该分类已发展到第10版本(ICD-10, 1993年),主要用于病案的管理、应用、流行病学、卫生

服务的计划、检查和评价的统计等方面,但它用于医疗卫生管理却有许多不如人意处:①疾病与症状混合,不易区别病情严重程度;②无预后因素;③同一编码,医疗消耗可能相差很大;④分类数目太多,达万种以上。根据病例组合定义构建的组合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DRGs〔9〕它是最早,最具规模,也最为有名的病例组合方案。第一代DRGs由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1976年完成。它的资料取自美国三个州共70万出院病例的病历总结,病人被划分成383个DRG。第二代DRGs1981年完成,从332所医院的140万出院病例总体中抽取了训练样本40万,形成了467个DRG。联邦政府卫生财政管理局(HCFA)每年对DRGs版本进行修订,至1992年已公布HCFA DRGsVⅢ版。AP-DRGs是美国现行DRGs的最新版本,它是HCFA DRGs版的改良版本,共有785个DRGs编号,实际具有607个DRGs组。1983年, DRGs与PPS挂钩,美国公费医疗(Medicaid和Mdeicare基金出资)由实报实销改为预付款制,对全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1993年美军部份医院也开始试行按DRGs补偿。

2.HRGs〔10〕由英国国家卫生局信息管理组专设的病例组合办公室制定和实施,其研究始于1986年,到1997年,已发表HRGs-3版。

3.ANDRGs 澳大利亚根据本国病例对DRGs的修订版本, 1993年7月1日起实行并与PPS挂钩。

4.Stager病情分类软件〔11〕按ICD-9-CM编码把病人分到420个诊断组内,每个诊断组再从轻到重分为四个等级。在用Stager改进DRGs的研究中,显示二者合用比单独使用DRGs能多解释5~10%的费用变异。HCFA认为, Stager是一种较好的DRGs的改良方法。该方法由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1984年开发。

5.PMC 利用ICD-9-CM编码,将病人划分为852个PMC组,每一组由专家给出医疗标准,由美国蓝十字保险在1985年组织研制。

6.APACHE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它是一种不依赖于病人诊断编码的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根据12项急性生理指标以及年龄与慢性病记分,然后,利用所记分数对病人进行分组。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病人的病死率,借以反映医疗质量,主要用于ICU病人。由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1981年研制。

7.CSI 计算机病情指数。将ICD-9-CM编码划分为820个诊断分类,由计算机根据诊断分类将病人再分至1~4个病情分级,然后自动计算出每个病人的总病情分数。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1982年研制。

8.病种病例分型〔12〕按病种由临床医生填“病例分型卡”后输入计算机分型,每个病种分ABC三型,并有与之配套的《病种诊疗技术方案》,以实施质量控制。由天津市医院系统工程研究所马骏等于1993年完成。

病例组合的方案还很多,近年来国外病例组合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住院病人向急诊病人、门诊病人、家庭护理院及康复之家病人等方向扩张,精神科、小儿科、老年科等专科病人的病例组合也是热门的研究课题。

统计方法

从已知的病例组合看,组合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基于专家意见,如上述组合方案的④、⑤、⑥、⑧,根据专家对疾病的理解,建立具有相似临床特征的病例组合,这类方案对医疗质量控制有较好的作用。另一类分组设计则基于统计学技术,如上述组合方案的①、②、③、⑦,通对对大量住院病例的统计分析,建立具有相似资源消耗的病例组合。这类方案对医疗费用补偿和投入产出管理有较优的能力。此类组合方案的建立,一般需要下面两个要素: 1.统计分类指标:即将病人分类的根据,多采用资源消耗指标,如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成本等,也可以采用死亡率等医疗指标。2.分类算法:即将病人分类的统计方法,多采用树型模型,主要有①AID算法,它是DRGs的分类算法;②CART算法,它是HRGs的分类

算法;③线性模型算法,主要用于费率调整。

在我国进行病例组合统计分类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1990年至1996年,全国医疗费用每年递增37%左右,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1996年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约2 200亿元,到2000年将达到8 265亿元,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同时,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旧体制下的医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医院走向市场,医院管理将从粗放型经验管理走向定量的科学管理。病例组合,作为医疗卫生管理的一项基础研究,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与补偿、医疗质量的评价与监督、医疗投入产出的计量经济模型等课题具有基石意义。

2.可行性①建立病例组合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大规模的训练样本。军队医院自1993年1月正式运用统一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以来,迄今已积累了700多万病案首页,其中60%为地方病人,分布地域广泛。②军队伤病员有规范化的费用标准,以军队病人为对象建立病例组合的条件相对较为成熟。积累经验后,再扩大到军队和地方医院收治的全体病人,最终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条件的病例组合方案。③我们对军队26所医院的4万多例军队病人进行了AID 试验分类,形成了132个病例组合。通过对组间异质性和组内同质性的统计分析,以及各分类参数的测算,结果较为理想。扩大样本量后,可望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军队病人的病例组合方案。

Statistical C lassification in CaseM ix—the Foundationof M edical Care Adm inistration Study,Zhang Ying,Xu Yongyong,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TheFourthM ilitaryMedicalUniversity(710032),X i'an Objective:To conclude the study of case m ix is the foundation of medical care adm inistration.M ethods:By de-scribing the definition, usage, history and statisticsmethods of casem ix, to exam ine the

significance of casem ix measures inreimbursing the hospital,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atientcare, and estimating of input—output functions.Result:Casem ix scheme of 132 groupswas constructed by AID algorithmon the base of a sample of 40, 000m ilitary discharge records. Conclusion:The study of caesm ix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Key words Casem ixM edical care adm inistration A lgorithm of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参考文献

1.梅里良正.不同疾病及诊疗行为的医疗费用分析.中国医院管理1995; 15(10): 62

2.王宏,陈育德.浅议我国疾病费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中国医院管理1996; 16(1): 21

3.胡静,等.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的递归系统模型.中国卫生统计1996; 13(6): 1

4.K lastorin, T. D. and W ates, G. A. On the measurement ofhospital:CaesM ix.M edicalCare 1980; 18(6): 678

5.胡向阳,等.病例组合概念及其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 10(12): 73

6.

6.TheNationalCaseM ix O ffice.Case-m ixM easures in Ac-cident and EmergencyM edicine.NHS Ececutive, 1996: 7

7.HornbrookM.C.Hospital casem ix: its definition,measure-ment and use: Part I: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M edical

Care Review 1982; 39(1): 7

8.世界卫生组织编.国际疾病分类.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3

9.黄慧英.美国诊断相关分类法的综合介绍.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 1990; (4): 145

10.NCMO. ProjectprogressReport.NHS Executive 1997; 12.

11. Stephen F. Jencks and A llen Dobson. Refining Case-M ixAdjustment.N Engl JM ed 1987; 317(11): 679

12.马骏.病种DRGs费用与质量双项监测实验研究.中国医院管理1994; 14(9): 14

DRGs与临床路径简介

一、DRGs简介

图 1 各国 DRGs 研究进展 图 1 中黄色的是已经开始运作 DRGs 的,已趋成熟;蓝色的是已经在做,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红色的是开始在做;绿色的是准备做的。从图中不难看出,进行 DRGs 研究的国家是很多的。 (三) DRGs 分组框架 DRGs 是由住院病例分为 25 个 MBC ( 主要诊断分类 ) ,再在 25 个 MBC 的基础上进行 DRGs 的分类。它的分组指标包括疾病的首要诊断、手术种类、并发症和合并症、出院状况(是否死亡)、年龄、昏迷时间和新生儿的体重,根据这些指标把 MBC 分为了若干个 DRGs 组,这些组在各个国家分组的数量不一样,它可以作为质量控制、费用补偿,易于管理。它依据资源消耗相近、临床特征相近进行分组。具体可见图 2 所示。 图 2 DRGs 分组框架 根据发病器官、系统和病因结构先划分成 25 个诊断分类组,详见表 1 。 表 1 25 个诊断分类组

图 3 DRGs 的形成 图 3 是在 25 个诊断相关分类以后分成的 DRGs ,它有手术室手术及操作和非手术室手术和操作,以及手术的分级、肿瘤症状,最后要按照年龄、伴随症和合并症进行分组。

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以方便管理。那么DRGs有哪些分组原则呢?

4. MCC (主要并发症 / 合并症) 对患者医疗资源消耗起到很大影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表 2 DRGs 分组情况 表 2 是 DRGs 的分组情况,美国 876 个,德国 986 个,法国 700 个,英国 583 个。 (六)应用效果 国外 20 余年的应用经验表明与现有的其他付费方式相比 DRGs 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既兼顾了政府、医院、患者等多方利益,又达到了医疗质量与费用的合理平衡。它可以兼顾各方利益达到质量与费用的合理平衡。 1. 效果一 能够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DRGs 不再根据医院的投入,而是按照医院收治的病例及其诊断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使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更为直接有效。另一方面补偿标准的制定对医院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可以激励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从而节约卫生资源。 美国实施 DRGs 老年医疗保险住院总费用的增长速度从 1983 年的 18.5% ,降到 1990 年的 5.7%。手术费的增长率从 1984 年的 14.5% 降到 1992 年的 6.6% ,平均住院天数从 1980 年的 10.4 天降到 1990 年的 8.7 天, 1995 年已缩短到 6.7 天。 2. 效果二 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DRGs 定额预付制的实施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促进了医疗质量、经济、信息等方面管理学科的发展,涌现了临床路径、战略成本管理、数字化医院等先进管理手段,并且为医院进行同行间的评价和内部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 效果三 增加患者满意度。 DRGs 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医院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题目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 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 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 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综合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中含有离子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3、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五氧化二磷 B、汞 C、硫酸 D、液氧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氯化钠 C、氯化氢 D、氩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铁、二氧化硫、石油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磷、二氧化碳、水银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疾病的传染,其实这些传染疾病你有没有想过属于哪种分类呢?我们国家对于这些传染疾病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准确的划分为三种分类。我们在日常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些疾病才能够很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强身健体也能够很好的预防疾病,抵制疾病的入侵。 传染病的出现让人们闻风丧胆,关于这三种疾病的传染分类很多人都会对其混淆,我们只有在日常学会分辨传染病的分类才能够在日常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及时的治愈传染疾病。 ★1.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2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这两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病例对照研究

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暴露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 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集合吸脑肝。(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 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 伤寒、畐J伤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米登临艾Y —登革热、淋病、AIDS、 炭疽) _______ 丙类传染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008年5月2 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 ■ 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发现传染病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提供的服务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常见传染病分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甲类:霍乱、鼠疫(共两种). 乙类:二脑六肺三热记,肠传脊肝伤寒痢,性传淋梅与艾滋,虫传疟疾与血吸,狂咬破布钩炭疽(共26种,注:二脑指流脑与乙脑;六肺指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六种,其中三种病原体为病毒,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麻疹,另外三种病原体为细菌,即白喉、百日咳、肺结核;三热指猩红热、登革热和流行性出血热:肠传指经胃肠道传播,主要有脊灰、病毒性肝炎【暂且归为此类,因为乙、丙、丁型肝炎是经血液传播】、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与阿米巴型痢疾;性接触传播的有淋病、梅毒与艾滋病;虫媒传染病是疟疾与血吸虫病;最后一句指的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与炭疽),另外新加了甲型H1N流感。0 U* P, f- W$ ] `9 p( Q7 r9 v 丙类:一急一黑,二风二虫三流(急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指黑热病;二风指麻风与风疹,二虫指包虫与丝虫,三流指流感、流腮与流斑),另外还有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型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在新加手足口(共11种)。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案例一 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 案例二(续1) 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 1

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案例二(续2) 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 案例三 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 2 192.86 21.25 9.07 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 4 0.11 0.80 1.09 1.87 1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实习病例一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倒一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结构模式,设计特点。 2.熟悉非配对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提要 1.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设计要点。 2.非配比资料分析(两组暴露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3.配对资料的分析及比值比计算。 4.病例一对照研究的常见偏倚。 三、实习内容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高。 问题1:有人认为这种增加不一定是真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增加或诊断技术标准有所改进所致,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你能完全摒除这种可能性吗? 许多学者针对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与吸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及职业性因子有关。 问题2:请考虑如何区分以上因素对肺癌的作用。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现将其方法、设计及结果综述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选定病例组,病人要诊断明确有代表性,要设立相应对照组。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有无暴露于某因素,以及暴露的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可疑病因与疾病联系的线索,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 1. 选定病人,作者在20家医院选了确诊肺癌的病人。 问题3: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在病人入院时即通知派专职调查员前往访视病人,并进行调查。 2. 选择对照,选择同时入同一医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4:请考虑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对照者的年龄应与病人在相同的年龄组内(上下在5岁之内),性别与肺癌患者相同。一个病人配一个对照。注意不将病因可能相同的疾病作为对照,作者还选择胃癌、肠癌、肝癌等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5: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 3. 确定研究的病因,拟定调查表:在确定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能因吸烟习惯有改变而发生困难,如吸烟少的可以变成重度吸烟者,而重度吸烟者又可以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再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道路工程的组成和分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临床路径模式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模式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病案管理中不断发展与壮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相比较,我国临床路径在管理模式中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但随着交流的频繁与社会选择的需要与必要性,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的道路会越来越宽敞。文章先描述临床路径的要素,然后分析我国病案管理中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淡薄、临床路径病种资料准确性欠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模式 临床路径是针对患有某一固有疾病的一组病人,临床医务工作的人员在时限要求范围内通过流程顺序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最适宜的医疗照顾方案以及医疗服务程序。临床路径做为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其目的是为了改进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帮助患者尽早远离病痛,将医疗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1]。临床路径通过规范临床医疗治疗与护理的行为,提高医疗效率,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有效减少,减轻患者病痛,节约医疗卫生资源,适应了社会的需要[2]。卫生部已经颁布了112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在2009年又展开了100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的制订,作为医院病案管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临床路径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对着许多挑战。 1 临床路径的构成要素 科学的程序化要求中,临床路径的构成要素有八个,分别是:目的与目标、范围与项目、岗位职责、临床路径的每日流程、临床路径的实施控制、变异分析、医疗信息归集。病案管理模式旨在为某个病种的患者提供高效、优质、费用低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制订制、实施临床路径方案,满足平均住院人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质量特性综合满足率的需求与预定的目标。临床路径的范围涉及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一些疾病需要对出院病人的随访或者门诊预约服务也包括在内。临床路径的项目有病例评估、医嘱类诊疗护理项目、医嘱类医疗服务项目、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变异监测记录。 临床路径的岗位职是让医护人员尽职尽责的进行医疗行为,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工作模式,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职业操守的一种规范,包括主治医师及医师职责、主任医生职责、个案答理者职责、护士职责、住院医师职责等。临床路径要求每天一个流程表单,内容不仅包括医嘱类诊疗护理项目,也包括非医嘱类诊疗护理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服务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执行要求、执行结果等记录。 临床路径实施控制是针对每一个病种或者病例的表单实施过程的控制,包括三级医生查房逐级检控、会诊过程、病案讨论、手术诊疗过程、护理过程、临床药学控制控制等。变异分析的内容包括: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病理改变、患者年龄与体质变异、病情变异、医疗决策变异、院内感染变异、医疗行为与规范不一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 人群易感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D 22.A 23.E 24.E 25.B 26.E 27.A 28.D 29.E 30.D 31.B 32.D 33.B 34.C 35.A 36.B 37.D 38.A 39.B 40.E 41.D 42.B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7.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