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

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

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

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

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

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

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

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

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

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

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

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

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

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

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

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25、特普朗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吧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

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26、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指正式课程以外的

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27、研究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方法。

一些原则

1、制定课程计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

2、小学课程内容选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

原则

3、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

4、泰勒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5、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

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6、简述课程内容组织原则(1)正确把握课程被容组织的不同取向(2)处理好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的关系(3)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7、在处理学习经验的组织关系时,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8、泰勒提出的选择和建立学习经验的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又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是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相同的教育目标

(5) 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教学手段选择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

和安全的原则

特征特点

教学论学科形成阶段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赫尔巴特和乌申斯基,具有代表

性的实力是教育心理学运动2、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3、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4、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思想5、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6、出现了一大批教学论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家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1、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今日了现代课程并取得了合法地位

2、在内容进程的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许多学

科之间的协调性

3、从课程性质,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

4、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课堂的活动丰富了,还重视课外拓展的活动,教科书的

标准编写越来越科学合理

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3、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古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2、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

4、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教学目标的特征

1、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授目标又是学习目标。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的预期变化

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说明教学是一种受自觉目的支配的活动

3、教学目标是可以测度的。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主张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2、教学程序上,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3、教学策略上,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杜威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有道德的人

2、教学程序上,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要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特点

1、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智慧即是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教学程序上,设置疑难情境,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3、教学策略上。提倡从做中学,注重儿童的兴趣,采用发现式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的统一

4、分科教学

复式教学的特征

三多两少:三多包括:在统一课堂内年纪多,教学内容多,自动作业时间多。两少: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原因或因素分析

1、现代课程在17-18C形成的原因

(1)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工业革命促进课程现代化。学校教育的等级性和阶段性受到挑战。

(2)时代状况,科学知识的大发展时期(3)现代学制的建立

(4)现代教学制度的确立,为现代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

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外部因素:

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

(2)社会的要求和条件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课程制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

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3)社会的性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

(4)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直接影响着课程,决定着课程的基本方面

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1)儿童观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决定着课程组织的逻辑

知识对课程的影响

(1)知识对课程的影响救援、直接而深刻。课程内容的质和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

的发展状况。

(2)科学文化知识的急剧增长是当代课程改革重要的推动力

(3)在各种各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观。

(4)人类对知识的探索方式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3、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

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4、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

教学任务和目标、学习者因素、教师因素、经济因素、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5、制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客观因素:社会的变迁、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师生的特点

主观因素: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者的已有的经验和教育视野

6、研究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择好研究课题(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

(3)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索过程的指导。

意义和影响

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

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发展了学校能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定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课程管理民主

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5)是广大中小学成为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的“实验田”

现实意义

(1)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开发民主化

(2)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

育素养

(3)对学生而言,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实

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

(4)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是的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

的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3、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1)遵循教学规律: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系统化的内在机制

(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力量的来源

基本环节或可能遇到的问题

1、简述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2、如何确定基本目标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2)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选

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学习者的需要: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的

基本依据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校的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

学科的发展:学科是知识的最基本载体,正是通过学科的发展,人类知识得到了最有系统、

最有规律的组织。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明确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是课程的终极目的。是特定价值观的体现,

它制约着课程目标的提出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特定价值观的基本化,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这一个环节需要在普通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做出选择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通过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及其课程工作者。对学生的

教育需求进行调查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确定个需求之间的先后顺序。

3、内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2)讲课时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3)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4、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

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其次要对内容点进行分解(1)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内容点教学目标有3部分组相互对质和冲突时期、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发展时期(2)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演绎并举(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4)由刻板到灵活(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如何认识“教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说”

教学的认识活动具有特殊性,它是教师和学生主要学习现成认识世界和发展自身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来自于间接经验,学生认识形式丰富,具

有综合性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教学认识有教师的介入,形成了独特的教师引导学

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三体结构。具有间接性,高效性和系统性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现和探索有间接性。教师传授也有间接

(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并促进个体发展的突出功能。这是教

学认识区别于其他认识活动的重要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1)不需要通过课堂的形式而往往在课外进行(2)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固定,视需要可长可短(3)对学生的要求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4)不一定面向全班,可分小组活动或个人作

业的形式进行。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

完善和发展:巴塔维亚制、曼海姆制和冈布里治制、圣巴巴拉制、生活学校、

否定与抛弃:文纳特卡制、设计学校、开放教学、

组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特朗普制、协同教学(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

量和个人特长、采用大班、小班、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全面提高教学适量。、强调合作,但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

的合作观和竞争观。

复式教学的优点

便于儿童就进入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等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复式教学适用于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