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接入控制架构研究综述

网络接入控制架构研究综述

网络接入控制架构研究综述
网络接入控制架构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目前网络接入技术的目标是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任何终端接入到受保护的网络时.服务器端均检查其配置是否符合网络的安全策略。但是,这3种架构都没有考虑如何保护终端的安全。终端在接入网络之前,除了要提供自身的平台可信性证据之外,还应该能够对接入的策略执行点进行可信性评估。否则无法保证从策略执行点获取的应用服务的可信性(若策略执行点的平台不可信,则这些应用服务可能为策略执行点的恶意代码所支配)。

(2)标准化是网络接入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不但能减少厂商的开发周期和成本,而且为用户降低了部署费用,增加了灵活性。TNC标准已经向ISO申报成为国际标准,相信不久以后,就会有网络连接架构的国际标准出台。

参考文献

【l】沈昌祥.基于积极防御的安全保障框架fN】.中国信息导报,2003,10.

【2】CiscoNetworkAdmissioncontrolS].CiscoCompany,

源于联想网御神州专家新论

E并peC£采’Forl^取.

2006,http://www.cisco.com/en/US/netsol/

ns617/.

【3】NetworkAccessProtectionPlatformArchitecture[S].MicrosoftCorporation。2006,l2,http://www.

microsoft.com/technet/network/nap/.

【4】TCGSpecificationTrustedNetworkConnectTNCArchitectureforInteroperabilityRevision1.1.Trusted

ComputingGroup。May。2006.http://www.

trustedcomputinggroup.orglS].

【5】张曼晋,桂文明,苏涤生,等.从终端到网络的可信计算技术【J1.中科院计算所信息技术快报(内刊),2006,04

(02l21—34.

【6】沈昌祥.大力发展我国可信计算技术和产业【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09).

【7】贺文华,陈志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07(10).‘疆

(上接第柏页)

下和深空通信的距离和速率极限。而探索如何在新型的通信模型下突破经典通信的极限,无论是对于理论创新还是对于国防军事通信安全等都非常有意义.

5结语

量子测不准和不可精确克隆等原理带来的最大优势在于为检测窃听提供了可能,它同时为既定数据的量子保密直接通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不排除利用这些量子特性直接进行量子保密直接通信的可能性15一,因为目前公开的一些方案能够实现量子保密直接通信,并且比QKD具有更简洁的协议。这说明,可能存在比基于QKD的OTP更好的量子保密通信方案,因为QKD协商过程占用太多的带宽资源。

因此,在积极探索量子保密通信体制模型的同时,寻求量子技术与经典技术的“融合。,促进这种新型保密通信系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I】MayersD.UnconditionalSecurityinQuantumCryptography[J].JournaloftheACM,48(03)May

200l:35l-406.

【2】陈晖,祝世雄,张文政,等.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12l120一121.

【3】GisinN,ThewR.QuantumCommunication[J].Naturephot.,2007.01(03)165.

【41陈晖,朱甫臣.量子密码实验系统分析【J】.通信技术,2005(07)185-187.

【51AmbainisA,MoscaM,TappA.RonalddeWolf.PrivateQuantumChannels[J].FoCS2000:547—

553.

【6】DengFG,LongGL,LiuXS.Two—stepquantumdirectcommunicationprotocolusingtheEinstein?-

Podolsky-Rosenpairblock[J].Phys.Rev.A,

2003,68(04]t0423l7.‘蹬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9一I.43

万方数据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摘要:访问控制是安全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决定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而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则是最早的访问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访问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从一般访问控制技术入手,介绍访问控制的基本要素和模型,以及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了包括传统DAC 策略在内的多种自主访问控制策略;接下来列举了四种自主访问控制的实现技术和他们的优劣之处;最后对自主访问控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简略介绍其发展趋势。 1自主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主体(例如进程)对客体(例如文件目录等)的访问(例如读、写和执行等)。自主访问控制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是由客体的属主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允许主体(客体的拥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定谁以何种访问模式去访问该客体。 1.1访问控制基本要素 访问控制由最基本的三要素组成: ●主体(Subject):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如用户、进程、 I/O设备等。 ●客体(Object):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如文件、共享内存、管 道等。 ●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集, 如访问矩阵、访问控制表等。 1.2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自从1969年,B. W. Lampson通过形式化表示方法运用主体、客体和访问矩阵(Access Matrix)的思想第一次对访问控制问题进行了抽象,经过多年的扩充和改造,现在已有多种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变种。本文介绍的是访问控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一是引用监控器,这是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模型,进而介绍了访问控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安全技术的关系;二是访问矩阵,这是访问控制技术最基本的抽象模型。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任洛卿,唐成虹,王劲松,黄琦 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106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grid's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Ren Luoqing, Tang Chenghong, Wang Jinsong, Huang Qi NARI Group(SGEPRI), Nanjing, Jiangsu 2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s of micro-grid and proposes a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 off-grid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s based on fast fault detec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mproved half-wave Fourier algorithm is used to carry out fast protection compu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so as to implement fast fault dete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is described by logical expressions and its real-time valu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running mode and as the criterion to implement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between the grid-connected mode and off-grid mode. So far, this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Luxi island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 KEY WORD: micro-grid; fast fault dete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摘要: 本文对微电网组成结构及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故障快速检测和运行模式识别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方案。故障快速检测以改进的半波傅里叶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微电网特征量的快速保护运算,实现故障的快速检测。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实现方法,将微电网特征量以逻辑表达式的形式进行描述,通过读取微电网特征变量实时值,识别出微电网当前运行模式,实现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目前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鹿西岛微电网示范工程。 关键词: 微电网;故障快速检测;模式识别;协调控制策略 1 引言 微电网由分布式发电、负荷、储能等部分组成,一般与中低压配电网相连,是一种可以运行在并网模式或离网模式的小型配电网系统。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电源数量快速增长。智能微源、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1],因此微电网是处理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的必然选择,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坚强电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 微电网有并网和离网两种状态。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可离网运行,进入独立的孤岛状态。然而在微电网的发展中,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尤其是并离网切换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的电力输出与实际负荷的电力需求很可能不平衡,造成大量电能缺额或电能过剩。此时需要迅速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使微电网能够平滑切换至离网状态运行。 现有的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控制装置一般是针对特定并网方式设计,而离网控制操作过程需要人工参与[4-6],无法自动适应微电网运行方式,很难做到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因此,研究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实现方法[7-12]是保证微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智能微电网的并离网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基于快速保护运算的故障检测技术和基于模式自识别的协调控制方法。这些新技术组成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使微电网可以在并网和离网模式间实现平滑切换,同时保证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2 快速故障检测技术 快速的故障判断是微电网的并离网切换控制的重要基础,而更快速的故障判断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保护量的运算。 传统的全波傅里叶变换是电力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保护计算方法。 传统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N -1 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设备,达到最大化接纳分布式电 2 a n =x n N =0 sin(nπ 2π ) N 4∑ N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西华大学380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及其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男女学生在自我效能、人际公关、自我控制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在目标计划、观念意识、工作态度、趋势需要、自我效能和自我表现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农村和城镇学生在自我管理各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管理各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此结论基础上,文章对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调查研究;分析;对策 文章主要以西华大学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同时也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支持模式。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王荣发认为自我管理,是指社会的个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以期有效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规划和控制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过程。郭海龙认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整合自我资源(包括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计划、自我发展的活动。这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自我管理;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呈金字塔排列,自我管理是在塔的底部,它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都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其实,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对自己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就是要根据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进行自我的管理和约束,达到社会和个人预期的目标。 从文献中发现,自我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最早对自我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临床医学,研究者主要针对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关节炎等慢性病,目的是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治疗效果;接着,教育领域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在工业领域也出现通过提高员工和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一开始主要聚焦在有情绪问题、人格障碍或行为障碍的学生,通过提高这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业成绩。随后研究者把自我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扩展到了对普通正常学生的学业研究。这一研究的转移导致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热潮。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

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1.2概念界定 1.2.1 自我概念 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 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 院系: 姓名: 班级: [摘要]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在上课时基本能够认真听讲,自制力和自觉性比较高,但仍有部分幼儿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在游戏规定场地里乱跑,注意力不能集中,易受其他幼儿的活动的干扰。为了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更快地适应社会,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独立意识,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 大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 一、引言 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有所控制的体现。它主要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幼儿自制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抑制直接的、短期的欲望而控制冲动性的能力,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极其重要成分。自觉性指人对行动目的和行动动机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并受社会的规范调节支配,即使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也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坚持性是指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完成目的的品质。自控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幼儿要完成在社会中的每一项任务,就必须要学会自我控制。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处于一般的阶段,还没有达到高度灵活的自我监督调节,实现幼儿的自我控制的灵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体现幼儿缺乏自控能力的各种行为表现,入园时不能自觉做好入园准备,把书包放好;参加集中教育活动时不能认真听课,喜欢做小动作,说各种无关的话,与身旁伙伴嬉戏打闹;参加游戏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只有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进行区域活动时,一个区里的任务还没完成就跑到了其他区域;排队的时候与前后的同伴说话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促进幼儿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综述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监控)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幼儿期是培养自我控制的关键时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关于在日常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什么是儿童自我控制的定义,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在各自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例如冲动控制(impulse control)、顺从(compliance)、自我控制(ego-control)、自我调节/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self-control)、抑制性控制(inhibitoy control)。而在不同的概念框架下,对于自我控制发展的描述也用截然不同。Vaughn和Kopp(1984)指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监控)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自我控制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我国学者如朱智贤则从儿童个性发展角度研究,指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份之一,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并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将自我控制分为对内在心理历程的控制和对外在行为方式的控制两个方面,如行为的自觉性和对动机的自我控制属于对内控制,而行为的坚持性、自制力、独立性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属于对外控制范畴。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早期表现 早期儿童自控的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母亲指示的服从(compliance)和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服从是最低水平的依从行为,儿童仅仅为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而遵循规则或习俗。这类儿童对行为的社会性意义缺乏认识,只能在成人直接的监督下才可能完成对其的行为要求。延迟满足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Mischel提出的延迟满足含义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大的报偿而延迟立即就可得到的满足。在80年代初,Karniol、Miller指出,在现实情境中儿童极少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情境,即一个小的立即就可以获得的满足与一个较大的但需要忍耐一段时间的奖赏。更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因此,Karniol、Miller 提出了延迟满足的EID(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d reward)范式,即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1](P. 293-307)这种研究范式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认可。Vaughn,Kopp等人在一项研究中,采用了三个延迟满足任务。这三个任务都是采用的EID范式,第一个为电话任务(Telephone task),要求孩子不去碰他们伸手就能拿到的一个有趣的玩具电话,等到下一个游戏时再玩;第二个称为葡萄干—杯子任务(Raisin-cup task),将孩子喜欢吃的葡萄干(或其它孩子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杯子下面,要求孩子在实验者允许之前不去碰那个杯子;第三个任务称为礼物任务(Gift task),要求孩子在实验者完成一项工作之前不要打开装着礼物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应用研究综述 ? ? ? ? 摘要: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认识和知觉,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在越来越承认和重视自我概念的同时,对其内涵、结构等具体问题却存在着分歧,使自我概念成为一个非常模糊和极具争议的概念。本文主要对自我概念在不同年龄段学生中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并探讨其研究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自我概念发展应用小学中学大学 ? 1.????? 内涵及构成 1.1内涵 自我概念是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也叫做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指的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 ? 1.2结构 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James为代表的理论建构取向;一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取向。主要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马卡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Shavelson等的自我概念多纬度层次理论模型。 ? 2.形成与发展 哈特曼把自我从弗洛伊德自我本能概念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认为自我与本我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两种独立机制。埃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自我是过去与现在经验的综合,自我有遗传、生理上的因素外,还受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并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凯利也认为一个人是在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形成我—非我的观念,由此界定自我,确定个人的概念系统。库利和米德对自我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深层次的研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自我实际是“社会我”,个体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形成自我的,强调了自我的社会性,米德承认且发展了库利的观点,指出自我来源于社会互动,个体在交流中学会了用他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就产生了最初的自我,要发展成完整意义上的自我,必须以社会作为镜子,强调社会外在因素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沙利文受库利和米德的影响,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强调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的直接作用,认为“自我”概念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自我概念从作为一种本能到重视人际关系基础,最终形成决定于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Eormuth则从生态系统观来把握自我概念的发展,把客体、他人和环境整合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认为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驶向动态平衡。 自我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也体现在实证意义方面的研究。弗洛伊德派别指出儿童期是自我概念形成和建立时期。Anderson认为生命的第一年对自我概念发展最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起伏现象。一般认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是U字形曲线,在青春期开始下降,到青春期后期或成年又回升。Freemen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概念的这种发展曲线的起伏变化现象。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类似。

访问控制模型综述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沈海波1,2,洪帆1 (1.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湖北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效益和增强竞争力,许多现代企业采用了此技术来保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等几种主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论述和比较,并简介了有望成为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的UCON模型。 关键词:角色;任务;访问控制;工作流 中图法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5)06-0009-03 Su rvey of Resea rch on Access Con tr ol M odel S HE N Hai-bo1,2,HONG Fa n1 (1.C ollege of Computer,H uazhong Univer 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 uhan H ubei430074,China;2.Dept.of C omputer Science,H 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Wuhan H ubei430205,China) Abst ract:Access control is an im port ant inform a tion s ecurity t echnolog y.T o enha nce benefit s and increa se com petitive pow er,m a ny m odern enterprises hav e used this t echnology t o secure their inform ation m ana ge s yst em s.In t his paper,s ev eral m a in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such as tra dit iona l access control m odels,role-bas ed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ta sk-ba sed acces s control m odels,t as k-role-based access cont rol m odels,a nd s o on,are discus sed a nd com pa red in deta il.In addit ion,we introduce a new m odel called U CON,w hich m ay be a prom ising m odel for the nex t generation of a ccess control. Key words:Role;Ta sk;Access Cont rol;Workflow 访问控制是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主体对客体访问能力及范围的一种方法。它是针对越权使用系统资源的防御措施,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从而保证系统资源受控地、合法地使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系统内用户的行为和操作,包括用户能做什么和系统程序根据用户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 访问控制的核心是授权策略。授权策略是用于确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对客体拥有访问能力的一套规则。在统一的授权策略下,得到授权的用户就是合法用户,否则就是非法用户。访问控制模型定义了主体、客体、访问是如何表示和操作的,它决定了授权策略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若以授权策略来划分,访问控制模型可分为: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TBAC)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模型等。 1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 传统的访问控制一般被分为两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 (Discret iona ry Acces s Control)和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 ory Acces s C ontrol)。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以及它们所属组的基础上对访问进行限制的一种方法。自主访问的含义是指访问许可的主体能够向其他主体转让访问权。在基于DAC的系统中,主体的拥有者负责设置访问权限。而作为许多操作系统的副作用,一个或多个特权用户也可以改变主体的控制权限。自主访问控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主体的权限太大,无意间就可能泄露信息,而且不能防备特洛伊木马的攻击。访问控制表(ACL)是DAC中常用的一种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管理员通过维护AC L来控制用户访问有关数据。ACL的优点在于它的表述直观、易于理解,而且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但当用户数量多、管理数据量大时,AC L就会很庞大。当组织内的人员发生变化、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时,AC L的维护就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对分布式网络系统,DAC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强加给访问主体(即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的一种访问方式,它利用上读/下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利用下读/上写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MAC主要用于多层次安全级别的军事系统中,它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可以有效地阻止特洛伊木马的泄露;其缺陷主要在于实现工作量较大,管理不便,不够灵活,而且它过重强调保密性,对系统连续工作能力、授权的可管理性方面考虑不足。 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为了克服标准矩阵模型中将访问权直接分配给主体,引起管理困难的缺陷,在访问控制中引进了聚合体(Agg rega tion)概念,如组、角色等。在RBAC(Role-Ba sed Access C ontrol)模型[2]中,就引进了“角色”概念。所谓角色,就是一个或一群用户在组织内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角色意味着用户在组织内的责 ? 9 ? 第6期沈海波等: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4-04-17;修返日期:2004-06-28

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微网监控系统及其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三代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开序幕时,节能环保,可再 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微电网逐渐成为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 政策和电力市场机制改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分布式发电成为未来发展重要的 能源选择。现阶段我国的 能源方式仍以集中供电系统为主,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能源供电方式, 将是集中供能系统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微网;监控系统;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对环境的要求 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的一些清洁能源逐渐代替传统能源。在该大环境之下,微型电力系统逐 渐被大众所接受,它主要由微源、负荷和各个系统链接所构成,这样能够达到运行极为灵活 轻巧,并且可以独立并网地运行的微型电力系统。在我国逐渐提出了“互联网+”之后,新能源 微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推进新时代的节能减排和促进环保。 1微网具备的特点 第一是分布式能源的集成和运用,第二运行方式极为方便,第三电网可以自我调节,电 能的质量好,第四高可靠性,可以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根据上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在 微网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基于了电子技术的发展,静态开关和电能的质量控制。在运行的过 程中包括了微电网故障检测和保护技术、运行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 2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是整个微网系统当中的核心部分,起着协调作用,有利于实现微网协调、稳定 控制、高效科学、能源最大化,是充分完备的设备。在微网运行过程当中,监控系统通过数 据的监测,事实掌握微网的运行现状,通过数据的分析,实现微网的控制目标和协调机制, 总的来说监控系统是微网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1监控系统的特点 不同于电站和水站,微网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一,能够控制对象的分布位置,能源的负荷主要是以区域为单位,可以分布在各个区域;第二,运行模式多样化,它们的并 网运行模式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和主体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第三,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响 应速度存在不一样的差异,比如电能质量调节、无缝对接等,都要求在发电时,必须使得监 控系统达到分钟级别或者小时级别。第四,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是特别高的,要根据不同微网 的特点和分布的情况,来定制化设计系统,使得微网的运行方式更加的完备和可靠。 2.2监控系统功能架构 根据以往的微网的特点,在设计微网监控系统时,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以此来适 用微网的各个功能系统。首先从纵向来看,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了三个层面,主要有平台基础 功能、业务应用功能和综合功能体系。其中平台应用功能主要指的是为微网系统提供基础性 的服务支撑,主要包括了报表、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内容,业务应用主要涉及了微网内部的 各个元素的基本配置情况设置,有微网的综合监控、综合管理监控信息等。综合功能指的是 微网的效能分析、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和协调控制。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 宋 辉 杨丽珠 摘 要 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儿童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综述了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自我控制的结构;(2)自我控制的发生与发展;(3)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4)自我控制与个性发展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提供心理依据。 关键词 自我控制 结构 发生与发展 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与个性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儿童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时期,对儿童自我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作一概述,以供借鉴。 一、有关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 自我控制是心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是心理的整体功能,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有人将自控能力分为外显行为的自控和内隐行为的自控。外显行为的自控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自制力和独立性四个因素;内隐行为的自控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自觉性两个因素(谢军,1994)。还有的研究者对涵盖自控含义的自我监控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把自我监控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的一般——特殊结构;自我监控的微观——宏观结构;自我监控的隐密——外显结构;自我监控的发生结构(董奇等,1996)。Zi m m er m an提出自我监控“W HWW”结构,认为自我具有动机自我监控、方法自我监控、结果自我监控和环境自我监控四维结构(Zi m m er m an,1994)。 国外对自控结构成分的研究具体体现在对自我调控的不同定义上,认为自我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物。它是一种遵照要求的能力;根据情境要求引发并结束活动的能力;在社会和教育的环境下调节言语的强度、频率和持久性并控制行为的能力;延缓实现一个渴望目标的能力;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情况下形成社会赞许行为的能力。 总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自我控制的结构有一定成效,但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年龄特征研究还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儿童自我控制发生与发展的研究 人类个体绝非一出世就具备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儿童是在生理不断成熟的条件下,在成人的指导教育下,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交往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并逐渐克服其冲动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活动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获得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学习过程完成的。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冲动性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儿童控制自身冲动的能力有极大的个别差异。有些儿童能够很好地忍受正常的挫折,有些儿童则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拒绝或延迟满足,并表现为大发脾气或其他一些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大多数是后一 本文于1999年3月20日收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8、是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杨心德,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微网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江苏科技大学 李雅倩 【摘要】由于分布式电源各具特色,储能、负荷装置也不尽相同,为使分布式电源在并网以及脱离主网时实现无缝切换,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微网控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微网控制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网控制策略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电源;控制 1.引言 传统的庞大电力系统在适应负荷变化的灵活性与供电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加之常规能源的逐渐衰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目光转向以新能源为主能源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 2.微网的概念 微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简称DR)、储能系统、重要负荷和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配电系统[1]。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等。储能系统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各种储能技术因不同的电能转换方式和存储形态,在储能容量、功率规模、功率和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单位容量和单位功率造价、响应时间以及综合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微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在联网模式下,负荷既可以从电网或微网获得或输送电能(根据接入电网的准则)。当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满足用户要求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网与主电网断开,运行于孤岛模式。在孤岛模式,微网必须满足自身供需能量平衡。微网技术克服了DR单独接入主网时对配电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在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微网控制 3.1 单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 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方法分为恒功率(PQ)控制、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14-16]。 (1)恒功率控制 如图1.1所示,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采用PQ控制,其控制目的是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于其参考功率。该控制方法需要系统中有维持电压和频率的分布式 图1.2?Droop控制的原理 (2)下垂控制 下垂控制原理如图1.2所示,它利用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和频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均成线性关系而进行控制。对等控制 策略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控制。 (3)恒压恒频控制 原理如图1.3所示,不管分布式电源输出 功率如何变化,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一 直维持不变。此方法一般用在主从控制策略 3.2 多个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 (1)主从控制策略 主从控制模式是指在微网处于孤岛运行 模式时,其中一个DG或储能装置采取V/f控 制,用于向微网中的其它DG提供电压和频率 参考,而其它DG则可采用PQ控制。 当微网在联网模式运行时,电网可以稳 定系统的频率,微网不需要进行频率调节; 而孤岛模式运行时,主从控制系统中的主控 制单元需要维持系统的频率和电压。在联网 运行时微网中所有分布式电源采用PQ控制, 即微网不参与系统频率调节,只输出指定的 有功和无功功率;在孤岛运行时主单元采用 V/f控制维持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恒定[13-14]。 常见的主控制单元选择包括下述几种: 1)储能装置作为主控制单元。这类典 型示范工程包括荷兰Continuon微网[3],希腊 NTUA微网[4]等。 2)分布式电源为主控制单元。这类典型 示范工程包括葡萄牙EDP微网[5]等。 3)分布式电源加储能装置为主控制单元。 这类典型示范工程包括德国MVV微网[6]等。 (2)对等控制模式 对等控制模式中的微网中所有的DG在控 制上都具有同等的地位,每个DG都根据接入 系统点电压和频率的就地信息进行控制。同 时这种控制方法能让微网具有“即插即用” 的功能。采用对等控制策略,要求分布式电 源采用本地变量进行控制,不同分布式电源 [7-9] 图1.5?P-f和Q-V下垂控制 两种基于下垂特性的典型控制方法在对 等控制策略的分布式电源控制中被广泛应 用[10-12]。采用Droop控制可以实现负载功率变 化在DG间的自动分配,但负载变化前后系统 的稳态电压和频率也会有所变化。一种是f-P 和V-Q下垂控制方法,它利用测量系统的频率 和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幅值产生有功和无功 功率。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测量分布式电源输 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产生电压频率和幅值, 称作P-f和Q-V下垂控制法,如图1.4和1.5所 示。 TimGreen在他的微网控制系统中提出了 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三环反馈控制 方法[17],内环控制器提高了电能质量、增 加滤波器谐振阻尼的同时限制故障电流。尤 其指出了采用滤波电感电流作为控制变量能 限制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电流,为保护逆变器 提供了依据。但是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分布 式电源接入主网时电流变化会影响其端口输 出电压的变化,因此电压受负荷扰动影响较 大。 (3)分层控制模式 文献[2]就提出配网调度中心、微网、 分布式电源三者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基础 上,应用多代理理论,建立了一个由全系统 控制协调代理(CAG)、微网控制代理(MGAG)、 分布式电源代理(DRAG)以及母线代理(BAG) 组成的多代理系统,在保证配电网辐射状运 行、满足配电网电压与电流及馈线容量等约 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供电恢复。 3.3 其他控制方法 文献[18]用粒子群优化(PSO)方法解决继 电器协调的问题,制定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 规划(MINLP)方法。并提出了利用方向性过流 继电器保护分散型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网。 文献[19]提出了一种阻抗为电阻线的低 电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在电压骤降情况 下提出了逆变器接口的虚拟电感器输出控制 方法,以及当地负载效应功率控制算法。 文献[20]分析采用闭环控制的逆变器输 出阻抗受线路参数和控制器参数影响的基础 上,进行内环电压电流控制器的设计,电压 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稳定负荷电压,采用比 例环节的电流控制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 且设计控制器参数使输出阻抗为感性阻抗。 在此基础上利用下垂特性设计外环功率控制 器,实现微网内多逆变单元间的无线通信控 制。 文献[21]分析了微网中:(1)可能发生的 开关事件;(2)导致分布式电源形成孤岛模式 的故障事件。DR包括一个传统的旋转同步机 和电力电子转换器接口。后者的单元接口转 换器配有独立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以减少 孤岛瞬变,保持微网相角稳定和电压质量。 文献[22]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的主动式孤 岛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横轴(d轴)或纵轴 (q轴)电压、电流转换器注入干扰信号然后进 行检索。 文献[23]提出了采用根轨迹和频域法分 析传统控制技术来设计控制器的方法。 4.微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方向 微网技术作为电力系统的的前沿领域, 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微网控制是其中最 关键的技术,它必将融合传统控制理论、智 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小波分 析、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微网系统最优控 制的模型。 微网系统具有单个DR的(下转第191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