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总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修辞学》《论语》

《修辞学》开创了“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这个传播过程模式。

《论语》

传播的政治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关于传播原则的经典表达。

传播者的修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传播者品行是否正直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播的艺术:

“侍奉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传播艺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把握传播时机,适时宣传。

传播的效果: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上之草,必偃”——强效果论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社会历史环境: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战、心理战,宣传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传播媒介的发展:

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初步形成了独立产业——传播业。

社会科学发展:

新闻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已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两次科技革命,使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学说日益多样化。

三、传播学在美国诞生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学科背景

直接原因:1、2

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三大广播公司NBC,CBS,ABC,CNN)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1926年,“全国广播公司”(NBC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Columbia Broadcasting Company)

1943年,美国广播公司(ABC America Broadcasting Company)

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Cable News Network) }

2.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美国,推动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拉扎斯菲尔德、卢因)

3.政治上:

战争时期的宣传战,和平时期的总统竞选,都体现出政治家对传播媒介依附。

一战中,美国对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的研究影响最大。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系统深入研究传播的著作,成为宣传研究的经典。

二战中,美国广泛利用电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传播研究的深入。

霍夫兰电影实验

“广播总统”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精于操纵新闻媒介的政治家。

“电视总统”肯尼迪

4.、经济上:

市场拓展与营销行为的增加,广告、公关、调查公司

大众传播业在战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私营产业赢利的特征迫使各媒介为追求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听率,竞争的压力迫使传播者必须思考并完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与受众等问题。

5、社会条件上:

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丰富信息促进社会的同时,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传播业提出的新问题,也提出不少研究成果。

6、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批判学派(定性研究方法)和经验学派(定量研究方法)

经验学派(传统学派或实证学派):繁荣于二战后的美国,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研究。以美国学者为代表,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坚持实验性研究立场,重视从实用主义目的出发,以传播效果研究为重点。(佩恩基金会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开创了经验学派学者们以经验的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也是传播学界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开端)

批判学派:60-70年代出现于欧洲,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备受人们关注。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其主要的流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霸权学派、文化研究学派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

研究目的:从实用主义目的对社会文化的批判

研究焦点:传播效果批判

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第三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和创立者(每个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及对传播学的贡献)哈罗德.拉斯韦尔: 1、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2、开创了内容分析法。 3、在进行宣传研究的同时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提出大众传播的基本传播过程即“5W”模式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4、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同时他在对传播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析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库尔特·卢因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的研究。

1、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群体动理论”是他对社会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二战中劝说家庭主妇改变食谱的实验。

2、提出了“把关”概念。这对于后来的研究来说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方向的贡献。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社会学特别是应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相当深远。1、“他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2、《人民的选择》终结“枪弹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的概念,传播学效果研究进入了“有限效果论”时代。3、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4、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功能观:大众传播的隐形功能,授予地位的功能和促进社会准则实行的功能;以及一种负功能,麻醉精神的功能。)

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研究说服态度而关系、态度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著作1953《传播与说服》

缺点:有限性,条件性,复杂性。霍夫兰及其合作者没有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媒介运动和大众传播。另外他们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学生和实验性对象范围有限。虽然他在后期也发现了许多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的众多影响因素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对现实生活有无实用价值却不清楚”。

威尔伯·施拉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创立了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将传播学作为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1、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

2、他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

3、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4、补充:提出了许多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选侧或然率公式、传播的直线型观点、“知识沟”、以“魔弹论”形容早期传播效果看法等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1.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

2.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理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实地调查法: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引进

随机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内容分析法: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分为控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个案研究: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个案研究就是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一般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而前面的方法只是对总体的某几种特征进行研究描述。

第三章

传播的含义:

中国的理解: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郭庆光——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西方对传播的定义的理解:强调“共享”强调“关系、互动”、强调“符号”、强调“目的、影响、反应”

自己的理解:

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括号内为意义

1、符号和信号时代:有限的声音和体语符号与信号成为早期人类祖先进行沟通的基本手段。

2、说话和语言时代:说话和语言传播方式的到来,对人类传播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

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表达和交流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更加顺利有效率;促进人类思维能力提高;使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经验得以传承。)

3、文字时代:弥补了口头语言时空障碍的缺陷,具有规范、便携、长期保存的优点,所承载的信息也由简单、容易变得复杂、繁多。

4、印刷时代:1456德国古登堡摸索出金属活字印刷法,印刷了《圣经》,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印刷时代的开始。(使报纸、书籍、杂志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开来;印刷、报刊、书籍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使资产阶级革命得到顺利进行。)

5、大众传播时代:1920匹兹堡KDKA第一个电台;1936英国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意味着人类的传播能力与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大众传播及媒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知识和信息的进步和拓展。)

6、网络传播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有的传统媒介也在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形态将愈加信息化,全球化,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业成为主体,劳动市场等随之变化;由网络而来的法律问题也大大增加;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带来影响。)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信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东西

信息种类丰富,概念也还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概念,在传播学中,信息指的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它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这种创造物是人大脑收集、加工、处理的结果,既包括人内向自我传播所用的材料,也包括外化出来的人的精神创造物。三论中的信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信息论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式

(2)控制论维纳,侧重于信息反馈

(3)系统论贝塔朗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皆是有机整体。

从三个层面理解“三论”中的信息

1、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2、信息是两次不确定只差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产物

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要素

结构:1、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2、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

语言符号: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就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最主要的工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成俗的。它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补充,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

分类:有声语言(口头)和无声语言(书面)

非语言符号: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

分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听视觉性语言符号

视觉性:动态(体语、运动画面、人际距离等)、静态(静止体态、象征符号、实义符号乃至图片画面雕塑环境摆设等)

听觉性:类语言(口语补充或附加部分如啊)、其他声音符号(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

第五章传播类型

内向传播:又称为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自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

内向传播的正常形式:感觉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异常形式:入眠状态和做梦;催眠;酒精中毒;毒品服务;沉思状态

人际传播: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

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特点:直接性、随意性、私密性

动机:就是那些直接推动个人或团体参加人际交流以达到某些目的的内在驱动力。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罗洛夫的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人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主要交换六种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和爱

3普遍认识:

认识自我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需要、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情感沟通的需要组织传播方向: 1自上而下的传播 2自下而上的传播 3组织内部的横向传播,或称水平传播 4组织与外部的横向传播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信息和生产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征:1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整体或个人

2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为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媒介

4受众广泛,成分负责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观点:

对环境进行监视、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赖特的四功能观点:

对环境进行监视、协调关系、社会化、娱乐

拉扎斯菲尔德功能观:

区分了社会系统中的“正功能、反功能”和“显性功能、隐形功能”。隐形功能:授予地位的功能、促进社会准则实行的功能;显性功能:麻醉精神的功能

施拉姆的总结:

大众传播是:1社会雷达,具有寻求,传递和接收信息的功能,用于监视社会环境 2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对受众进行诱导,劝服,解释信息,并引导做出决定 3具有指导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 4具有娱乐功能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负面影响:

1、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理论

拟态环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分为客观现实、主管现实、象征性现实。

刻板印象: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评价和好恶感情。

揭示了大众媒介运行的基本机制,也提醒我们,大众传播在实现其正面功能的同时,也埋下了遮蔽人们视线的可能性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①大众传播的产品把人们吸引到对事物的关注和讨论上,而不是对这些事物采取相应的行动,人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媒介接触上,而且满足于这种间接的接触,便不再积极地参与公共事物,而是消极旁观

②由于信息大量涌入造成了信息过剩,使人们对信息产生了一种冷漠的态度

③人们过多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之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也逐渐减少,甚至与

社会,社群逐渐疏远和陌生

④大众传播所提供的文化娱乐节目的水准不及正规教育和高级文化,而只是一种作为工业社会产物的大众文化,只是一种消遣,对大众的鉴赏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第六章传播过程

传播5要素:传者、讯息、渠道、受者、效果

拉斯韦尔线性传播模式

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对谁(接收者)→取得什么效果(效果)【拉斯韦尔公式及其相应的传播过程诸基本要素】

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 →对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韦尔公式及其相应的传播研究领域】126

特点:线性、直线、无反馈

申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息论范畴包括五个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

五个正功能

信源:发出讯息发射器:将信息转化为信号信道:负责传递信号接收器:将信号还原成讯息信宿:讯息的目的地

一个负功能:噪音会对正常信息的传递进行干扰126

德弗勒模式:p128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p128

该模式比线性模式更进一步,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对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相出入。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p130

该模式对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意义重大,一是它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是经过若干阶段进行的,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而是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不足:1它认为三个参与者之间是平衡的,互利的,整个系统完全自我调节,实际上,传播过程中三个参与者之间是很少平衡的 2它夸大了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体化程度,现实中,每一方都会追求各自不同的目标 3它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

赖利夫妇的系统论模式p132

最早提出了在社会系统框架之中的传播系统模式

他们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并将传播系统放在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系统中去研究,大众传播过程与社会系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他们这一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

第七章传播者

集权主义传播制度(封建专制统治时期)

基础: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准则: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君主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报刊绝对服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

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犯罪行为

印刷时代的到来标志:德国工匠古登堡

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基础:发展于1688年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竞争阶段思想源泉: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以及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

准则:“报刊是观点的公开市场”。提供信息、娱乐,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内容:真理的自我修正,观点的自由市场,“报刊是观点的公开市场”

(《论出版自由》:“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主要观点: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主要内容: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权利。2、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制出版的政策。3、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社会责任主义传播制度(《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1947年,《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准则:媒体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内容:现代传播媒介应当称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现代传播媒介要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的典型图画”

现代传播媒介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现代传播媒介要使得“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信息”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基础: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0c9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巨大变化理论渊源: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马、恩、列等人思想

内容:新闻及传播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文化、技术的发展

传播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范畴,是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传播业包括属于国家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把关模式:怀特、麦克内利、巴斯双重行动模式

“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叫做“把关”,该概念由传播学先驱之一卢因最早提出。

把关模式(1950年,怀特提出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1、怀特的把关人模式

《“守门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中改进了卢因的理论,通过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了信息是怎样被过滤和筛选的。

用公式来表达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

研究发现:

1、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是从新闻信源中选取一部分进行的报道。

2、大众传播组织形成一道“关口”,即“门区”,某些新闻得以通过“门区”,而另一些新闻则被挡在门外从而被舍弃。

成就:怀特的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法,聚焦于把关人,将把关行为的内核凸显出来,使把关探讨得以深入,即充实了传播学的学科内容,也深化了人们对把关问题的认识。

不足:怀特的把关人模式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成的必然性与社会性。

2、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麦克内利麦克内利把关模式说明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其在1959年发表文章《国际新闻流动中的中介传播者》中指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守门人”,如记者、编辑,并且最初的接收者也经常为其他人充当守门人。把关人通过把关最后分别发出互不相同的信息。

成就:1、麦克内利的把关理论是对怀特研究的发展与完善,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化缺陷 2、他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在信源与信宿、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而绝非怀特模式所显示的一个孤零零的“门区”。

缺陷: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等同起来,认为每个关口都是处于同一层次上的,不分主次。

3、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巴斯在1969年发表论文《重新定义守门人概念》中提出了“双重行动模式”。这个模式强调,虽然在信息流通中有诸多把关环节,但是其中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双重行动:

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把关人还是记者,记者进行取舍和加工。

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研究表明:经过新闻媒介的双重把关后,一幅人造的现实图景便呈现在受众眼前,而这幅图景同世界的本真面貌并不完全一致。

成就: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的完善,指出虽然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把关环节固然很多,但事实上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介。

总之,这些把关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信息传播的流动是单向的,专业的传播者掌握着对信息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信息流通过程中对受众发挥着重要影响。他们在强调把关人的把关作用的同时忽略了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筛选。因此,关于“把关人”的理论只适用于把关阶段,实施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第九章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认识媒介的四个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持久性;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1)报纸(第一个 1833年“便士报”纽约太阳报)

媒介特性:1、报刊是视觉媒介,是阅读媒介 2、报刊的时效性较差 3、报刊的保存性教强4、报纸的选择性较强 5、报刊适合传达深度信息6、信息量大

传播手段:文字、图片、版面等

优势:报纸的传播优势在于其擅长传达深度信息。第一,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文字本身比声音和图像更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第二,报纸是空间媒介,非线性媒介。读者可以自行决定阅读速度、详略程度、反复阅读。第三,报纸要求读者更高的主动性。更能调动读者的思维,深入思考新闻。

报纸的保存性较强,报纸的选择性较强。

报刊适合传达深度信息4、信息量大

劣势:与电视网络相比,时效性较差;报纸虽有图片,但生动性、现场感和感染性不足;阅读报纸要求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限制了其读者范围。

独特价值:1、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2、诉诸理性,培养想象力和思考力3、弘扬文字魅力,推动理性思考

挑战对策: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2)广播

媒介特性:1、广播是听觉媒介 2、广播的时效性较强播 3、广播的保存性和选择性较弱 4、覆盖面广,影响面大5、反馈互动及时,便于受众参与

传播手段:人类语言、音乐、音响及其他声音等

优势:1、时效性和便捷性:第一,广播时效性强,它能随时传递最新变动信息;第二,广播诉诸听觉,对文化水平和设备要求较低,对受众需付出的经济成本达到最低;第三,广播是伴随性的,这一点任何其他媒介都无可比拟。综合以上,广播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时效性和便捷性

劣势:选择性差,受众无法自由灵活的选择信息;保存性差,转瞬即逝很难留下深刻印象2、单一的声音符号,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独特价值:1、实现了对印刷媒介造成的信息2、为受众生活的高效率和情趣化提供了便利3、“速播化”“专门化”趋势日益增长

3)电视

媒介特性:1、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 2、电视时效性较强3、电视保存性和选择性较差 4、电视具有较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

传播手段:画面、声音、文字、节目、字幕等

优势:1、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2、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电视的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众广泛。

劣势:1、电视信号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因此不适合表现过于复杂的内容,再加上电视符号主要是直观画面,很难表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其适合展示和告知,而不擅长解释说理。2、电视所呈现的暴力问题,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和庸俗化问题一直为人诟病。

4)互联网

媒体特性:1、网络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工具2、网络的时效性较强4、网络的选择性较强5、网络的可控性较差

传播手段: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

优势:1、超时空性和交互性。第一,互联网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它像报纸一样选择性和保存性强;它像广播、电视时效性好。第二,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大众媒介,也是一种人际传播的重要工具,在接受大众传播的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留言板或论坛提供评论或反馈。劣势:1、它对受众在技术、设备、经济成本和文化水平上要求较高,限制了受众范围。2、正因为它的交互性,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权威性和可信性大大降低。

传统媒体的前景

传统媒介虽然受到互联网巨大冲击但仍有自己的优势:1、互联网虽以文字为主体,但在传递深度信息这一点上还是报纸更擅长;2、互联网时效性虽较强,但在接收的便携性尤其是伴随性上不如广播; 3、互联外在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上逊于电视媒介。

媒介选择或然率

媒介选择或然率=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

对于受众的选择,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一个“媒介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他认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讯息等各种因素而进行的。

报偿保证:指的是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这需要的可能性,而“费力的程度”指的是得到这则

信息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情况。

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①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指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1、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力量和速度的延伸。2、每种媒介都会改变热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3、印刷书籍由于加重了视觉偏向,而进一步分裂了感官生活,阅读成为更个人化的沉默行为。

②媒介即讯息

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内容表述,而是媒介自身。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于受众的刺激与按摩,而不是他所传递的内容。媒介本身就带来讯息,媒介本身就是讯息。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

热媒介:指能够“高清晰度”的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介,所谓“高清晰度”指的是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非常充分、完善,不需要人们调动更多的想象活动,对受众参与度的要求较低。冷媒介:与此相反。

他认为,“热媒介”主要指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冷媒介”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照片与漫画。

④地球村:他认为传播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尺度,电子媒介的高速传播压缩了广漠的空间,消除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畛域,使世界逐步变小,最终变成了一个村庄。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传遍全球,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地球村”的概念正确的指出了当今世界信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⑤意义: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化,对我们认识媒介工具具有重大启发意义。2、他将媒介合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因此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的价值和作用。4、他预言的“地球村”也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⑥局限:1、唯技术决定论。只强调媒介工作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是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第十章受众

受众的变迁

中弹即倒,乌合之众;自助餐厅,使用满足;分众时代,受众本位;受众即商品

(由被动到自主选择到有针对性分众传播到更注重受众的注意力)

受众分化:多、杂、散、匿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

1、选择性接受: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

2、选择性理理解: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容。

3、选择性记忆:受从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人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

受众权利

知情权、参与权、讨论权、隐私权、监督权

受众理论:个体差异、社会分化、社会关系、文化规范

德弗勒将受众的理论归纳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和文化规范论。

1、个人差异论:基础是“刺激-反应”论。认为媒介讯息包含着特定的刺激性,这些刺激性与受传者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由于受众的个人条件、社会关系等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有着不同的接受和理解,进而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社会分化论:基础为“个人差异”论。认为社会中的受众,在接受和选择内容过程中不仅有“个人差异”,还有共性,认为不同的社会类型的成同趋同选择不同的媒介内容,并以同其他社会类型成员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讯息,有选择地记忆,并采取不同行动。

3、社会关系论:强调群体关系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受众作为个体均有不同的生活圈,并受到其约束和影响,很多受众接受的信息者了是经过这个生活圈解释和过滤了的,人们接受与本团体之间相符的信息,并以本类型人典型的方式接受这些信息。

4、文化规范论:认为受从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新的见解,可以加强或改变其原有价值观念。强调大众传播间接和长期的效果。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

大众传播研究包括:传者、内容、渠道、受众、效果

传播效果的层面

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和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三个阶段强——弱——强

枪弹论

概念: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是盛行于本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灌输的各种思想,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主要观点: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地夸大化。

缺陷: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相关链接:拉斯韦尔《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肯定该理论

研究成果:潘恩基金会研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火星人入侵地球

有限效果论《人民的选择》、电影实验

概念:也叫最小效果定律,是对枪弹论的否定,认为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从的直接和唯一因素闻。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研究

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二战中对美国士兵的劝服。让士兵观看《我们为什么打仗》四部系列电影,发现可以改变一些意见或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但对固有想法效果不明显,揭示了影片的效果是有限的,并不如枪弹论所言是万能的。

2、劝服效果理论

3、拉扎斯费尔德等:两级传播论

人民的选择:名词解释

《人民的选择》: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研究——传播学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一拉扎斯菲尔德带领助手和学生在伊里县做的选举调查,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该调查肯定了媒介效果的有限性,更重要的意义是提出了“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证明了它比大众传播更具有说服力,经过意见领袖再加工的信息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相信。

两级传播: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两级流动传播)

缺陷:

①有限效果论只考虑传播效果对态度的影响,未考虑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②有限效果论只考虑对个人的传播效果,未考虑对社会和群体的传播效果。

③有限效果论只考虑短期的效果,未考虑长期效果。

④有限效果论只从传播者立场上来考虑传播效果,没有从受众的角度考虑。

适度效果论

1)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的一种取向,这一取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在于满足某些个人化的、经验化的需求

根植:1944 赫佐格对广播肥皂剧妇女进行短期长期调查采访,发现妇女听众一部分是为了发泄感情,一部分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苦恼,一部分是为了获得处事经验的指导而收听节目“麦奎尔”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我们为什么看电视: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

罗森格伦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237)

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评价:

①“使用与满足”研究使传播学者的关注点从传播者向受众的主动传播转移到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主动使用上来,开创了传播研究的新阶段。

②研究者们深入探讨了受众使用大众媒介的各种心理动机,对于了解受众的根本需求非

常有帮助。但是,研究者们对受众所受到的更广泛社会影响缺乏充分的考察。

③此外,仅仅强调受众的能动作用而忽略媒介的生产过程不能完整解释整个传播过程。

2)创新与扩散理论:又叫采用扩散理论,提出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主要研究新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传播扩散的过程。

罗杰斯《创新扩散》中分为五类: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跟进者,后期追随者,迟钝者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知晓、说服、决定、实施、确认

3)议程设置:说明媒介有意无意地建构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话题的一种理论

会议议程用“内容分析法”,议程设置用“调查法”

他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我们不能把他的效果绝对化,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题的力量

通俗说,大众媒体报道什么,受众便关注什么。大众传播越重视什么,受众越关注什么。强大效果论

诺纽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观点: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局限:该理论过分强调“害怕孤立”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忽略了其它导致社会行为的动力因素,即使感到孤立,人可能在“权衡利益”后采取行动,不一定保持沉默;有的人在害怕孤立时不仅不沉默,还可能发出攻击性的言语或行为。

表明了三种心理:

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螺旋图

名词解释: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向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及其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一概念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反馈: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应,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

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最新《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 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 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 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 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 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 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

投资学读书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界着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更多投资学领域的着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放长线钓大鱼。投资者应该相信,即使是小钱,只要看准好公司,长期投资也可以发大财,就是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的要尽量透彻,然后就是买入等待,“短线而言,股票市场投票机,人气旺的股票走高。但是,长线来看,股票市场是体重计,本只好的股票永远不会寂寞”。“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家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他十分钟“,这是巴菲特对于持股事件长短的形象说明,他善于长期持股,但是,很显然,前提是已经分析出这是优质股票。看了关于巴菲特等人的投资学着作后,才真正把他们当作风云人

如何将PDF转换成WORD PDF转WORD

如何把PDF转换成WORD 先了解一下: PDF文档到底是什么? PDF是出版和图形领域的软件厂商Adobe制定的电子文档格式标准。Adobe为之提供了免费的文档浏览器--Adobe Acrobat Reader以及相应的编辑软件--Adobe Acrobat,后者可以对PDF文档中页面的组织、链接进行编辑,对文档进行批注等等。而Adobe的另外一款软件--Illustrator则可以从各个细致入微处修整PDF文件。与普通格式的电子文档(如纯文本、超文本、RTF格式以及Word文档等)相比,PDF文档具有能够完善保持版面样式、跨平台等优越性,所以国外许多组织机构在发放无需再次编辑的文件时通常选择使用PDF格式。在我国,许多电子书籍也开始采用PDF格式。 创建PDF文件的典型方法并不是使用Illustrator等软件来编辑,而是先用普通的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软件如Word、WordPerfect和PageMaker等编排好文档,然后通过Adobe的PDF Distiller或者PDF Writer等仿打印机引擎制作PDF文件。另外也有一些PDF文档是直接使用Adobe Acrobat配合扫描仪将原书稿扫描制作完成的,虽然该软件配有支持对多种西方文字进行光学字符识别(OCR)的插件,但是为了保证文字的可靠性,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PDF文件没有进行字符识别。 如何把PDF文档转换成Word文档 一款非常好的Pdf向Doc格式转换的工具,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v1.0。它是由ScanSoft公司同微软共同组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Office 2003 插件。该插件可以帮助你通过Word直接将Pdf文档转换为Word文档,并且完全保留原来的格式和版面设计。 这个名为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的插件是首先捕获Pdf文档中的信息,分离文字同图片,表格和卷,再将其统一到Word格式。现在你可以重新利用早先你从网络上下载或Email中收到的Pdf文件中的信息,而无需添加任何其他软件。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已经非常紧密的同Office 2003整合在一起了,有两种方式可以将Pdf格式转换成Doc文件。 第一种方式,在Microsoft Word 2003中你可以直接通过“文件”—>“打开”来打开Pdf文件。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插件会自动弹出了,经过转换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Doc文件。 第二种方式,ScanSoft公司也已经开发了基于此的Smart Tag(Office 2003中重要的功能元件)能够轻松的通过右键来将PDF文件转换成为 Microsoft Word 文件。 =========================== PDF文件中的文字存在两种可能性: 其一,可能是以计算机字符代码的形式被包裹在文件中; 其二,也可能只是一个页面图像中的像素组成的线条,没有字符代码信息。很明显,只有第

教育学考研小学教育专硕备考分析完整版

教育学考研小学教育专 硕备考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育学考研——小学教育(专硕)备考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比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等等,也可以从事学习管理师、教育咨询师等,尤其在北京,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好。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些重点院校小学教育的招生情况,希望给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重点院校备考信息】 一、小学教育专硕重点院校近两年招生情况 (一)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992小学教育综合) 参考书目: 特殊说明:(2016年及其之前北师大专硕没有招收小学教育,2017年第一年招生没有给出参考书目) 2017年北师专硕增加招收小学教育专业,人数30人,没有给出参考书目,考察的是992小学教育综合。 (二)南师大小学教育(825小学课程与教学) 2017年参考书目: 825小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教学论》,刘树仁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复试:参考书目?无 2016年参考书目: 833小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教学论》,刘树仁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复试:参考书目?无 南师小教,2017年招生人数增加了6人,代码有所变动,由之前的833变为825,但是都是考察的是小学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没有变化,同学们可以放心备考。需要强调指出的是:2017年南师小教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与2016年不同的地方。 (三)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889小学课程与教学) 2017年参考书目: 889小学课程与教学:

尤金《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个人读书笔记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读书笔记 碎碎片片 文章题目: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作者:尤金·法玛(Eugene F.Fama) 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出处:本文原载于[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8卷第2期(1980年),第288-307页。 一、写作动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着企业中的决策是由非股东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理论舍弃了古典的企业模型——经营企业仅仅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而赞成集中研究控制企业但不拥有企业并与古典的“经济人”相去甚远的管理者的动力问题。代表有,鲍莫尔(1959)、西蒙(1959)、西尔特和马奇(1963)以及威廉姆森(1964)。 最近,经济学文献倾向于舍弃古典的企业模型但接受古典的经济行为形式,企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每一种要素为其自我利益所驱使。因此,强调在组织中通过契约来界定产权的重要性。代表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与詹森和梅克林(1976)。 作者认为,阿尔奇安和德姆塞斯,詹森和梅克林的见解——将企业看作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是远远不够的。在古典理论中,代理者是企业的化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剩余风险的承受者。但,这种见解不能解释,现代大公司里企业的控制权和证券所有权是分离的。 二、主要观点 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观点中,证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可以解释为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作者放弃了公司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所有者的假定,并把企业家的概念搁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将管理与承担风险两种职能归给企业家,而着两种职能在将企业称为是一系列契约时,自然被作为分离的要素来处理。企业为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所约束,被迫改进有效监督整个队伍及其个别成员业绩的手段。另外,企业的个体参与者,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外部都要正确面对市场为他们的服务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 三、分析框架 1、企业所有权概念的不相干性 管理是一种有特殊作用的劳动——协调投入活动和贯彻投入要素间达成的契约,都有“决策”的特性。风险承担者的作用,即接受不确定性和在每一个生产期结束时总收益与总成本间可能为负的结果。通常,风险承担者通过事先提供财富来保证契约的业绩。以这种方法,承担风险的职能和资本与技术的所有权就被结合起来。然而,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因此,理解控制企业决策并不必然是证券持有者的天职第一步是,消除企业由证劵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第二步,摒弃企业家这一角色的观念。 2、管理和承受风险:更仔细的考察

小学教育学(黄济)

第一部分 有关说明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课程标准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中“应用”层次,可以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识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而“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自学教材的说明 教育学考试推荐使用的教材是: 2001年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的《小学教育学》。 三、自学方法指导 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自学应试者应首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地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其次,要把握住各篇章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自学者应能通过自学,将所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核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本课程考试试卷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或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 第二部分 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识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 传播过程 第一节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过程观 结构观 二、传播模式: 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 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模式:议程设置、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4,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 第二节线性传播过程 一、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表明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 (二)申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与同事韦弗提出通信的数学原理 五个正功能: 一个负功能: 讯息发出的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 二、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单向的过程; 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静态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控制论传播过程 一、控制论观照下的传播过程 1948,维纳,《控制论》 控制论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原意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德弗勒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反馈机制的增加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1954) 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兼具编码、译码、释码功能。 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 译码: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该模式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且选择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多重把关性。 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认为传播过程是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 2,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本体运动过程,忽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系统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过程均关注于传播过程系统的内部微观要素与环节。 系统论观点: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二、系统过程传播模式 (一)马莱茨克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 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二)梅尔文·德弗勒模式(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投票等政治程序 保护 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 市场调查 消费 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支撑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这个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是自由市场原则支配下的大众传播体系。 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五章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 I 客我 Me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

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 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传播过程。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理解自我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投资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本杰明?格雷厄姆,其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 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的投资者,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沃伦?巴菲特,世 界著名天才投资者,被称为“股神”,福布斯排行榜上 名列前茅的世界级大富翁。还有马里奥?加比例,格 伦?格林伯格……通过这本书,我又接触并了解到了 更多投资学领域的著名人士,读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告,建议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抄和感想。 价值投资者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只投资于市 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价格低于价值,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该买入该证券。通俗的说就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济价值毫不关心,而是将精力集中于交易数据,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量,以此来研究预测证券未来价格走势。你必须知道自己有何学识,并要能够区分一般的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解力。通俗的说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理性投资,理性做事,不至于在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遭遇失败。谨记债券市场上的名言——“不要与历史记录

抗争“”趋势是你的朋友““卖掉跑输的马,让跑赢的马 继续参赛”,看似简单的话语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 许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吗?不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巴菲特可能不会脱颖而出,也就是个普通人。秉持稳健投资和集中投资的理念,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像巴菲特一样谨慎的投资者投资市场的基础,是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石。然而,保住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咋投资市场上畏首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就是说要学会多方向投资,预测风险等等。充分了解股票投资,不了解股票市场就像是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一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一败涂地,包括股票的概念,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交易,股票的种类,构成……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投资态度,不然不仅得不偿失,还会影响下一步的正常投资。从新闻上看到了股民的种种反应,总觉得良好的心态太重要了,毕竟这是投资,有风险,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尽量调整心态,期望值不要太高。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这是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也是他自己百试不爽的投资方式,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两件事:投资什么,什么时候投资。就像前面说的低买高卖一样。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轻松办公 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由于许多人在使用不同的办公软件,在传输和交流文档以及打印文档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建议把你所要使用的文档转换为PDF文档,以保证在他人电脑上可以无障碍的打开,和避免打印时所出现的字体变更,格式变更等问题。虽然pdf的交互性很好,但是却不便于编辑,所以你要编辑pdf文档的话,建议把pdf文档转换为office文档。所以,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这方面的软件。 一,首推adobe acrobat x 10 Adobe acrobat x 10是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PDF创建、编辑和查看软件,功能强大,相比上一版的acrobat 9提高了许多,首先从打开文档的速度上来说,个人觉得比上一般快许多,打开一般的文档比adobe reader快一倍多,和foxit reader相比来说,速度差不多。界面上,编辑的按钮主要集中在了右侧,上方按钮较少,这样方便编辑。从功能上来说,增加了保存为word,excel和图片等格式,支持保存为word 2003和2007,excel2003和2007,图片可以保存为jpg,TIFF等格式,并且把菜单集中到word和excel中,在word和excel 中你可以把word和excel文档输出成为PDF格式,如果你是office 2010的用户,你可以使用backstage就是文件背景视图中的save as来把word和excel文档保存成为PDF文档。 从界面上看,现在还没有官方的中文版本,只有英文等版本供大家使用,对于不懂英文的朋友来说,就有一些困难了,个人还是期待中文版早点推出,方便亿万中国用户。当然adobe 晚推出或者不推出有些软件的中文版,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盗版太猖獗了,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支持正版,终究老用盗版也不好,做软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员,所以取得一定的报酬也是对的。 在转换速度上来说,从PDF转换成word和excel的速度非常快。从质量上来看,转换出来的文档的格式都没有变,和原word文档一样,我现在使用的结果是,会丢掉word里原先插好的目录标题文字,这个主要用来作自动目录的,还有有些下划线会稍微变化一下,有部分图片的一小部分会发生变化,其他的都很好。在这一点上,比其他的转换软件好许多。 从word,excel转换到PDF的速度和质量也很好,但个人觉得没有用office2010直接保存成pdf的速度和质量好,也不如doPDF的转换速度。但是好的地方在于和office的高度集成,还有转换文档的平滑性,同时还可以随意创建和编辑pdf文档。这个版本还强化了社交和分享的功能,你可以方便的添加评论和与他人分享文档。 从体积上来看,许多人都觉得体积大,现在的安装包体积有400多M,相对于foixt要打30多倍,但是呢,其功能比较全一些,对不同种类和不同语言的pdf文档支持好许多。Adobe acrobat和foxit,就相当于microsoft office和金山的wps一样的。Office虽然臃肿体积大,但是它对office文档的支持和兼容性最好了。wps体积小,功能也很多,对于一般办公已经足够应付了,但是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大的或者某些office文档用wps不能打开,但是用microsoft office就可以打开。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使用这个体积大的adobe acrobat x 10。 官方网站试用链接(需要有adobe账号): verycd程序下载安装地址: 二,Nitro PDF Professional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 传播者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 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 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梅尔文·德弗勒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 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 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 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 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3、社会责任(自我约束式) 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报业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媒介从业者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

张乐天第二版版教育学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便把受教育者培育成适合社会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人的发展:指人的身心全面、协调、积极变化的趋势,是个体持续的、规律性的、前进上升的变化过程。 生物起源论:其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和冲动,动物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教育。 遗传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体质结构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特征,其中脑的机能特征尤为重要。 教育目的:是社会所要早就的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素质教育:从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长远目标出发,以提高受教育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 育。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简答题 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与精神实质是什么?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2.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三个面向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坚持社会培养“劳动者”或“建设者”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一:人具有可育性和对教育的需要性 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四:优化教育资源 五:主动协调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影响

财经学院读书笔记的模板和书目(1)

附件1: 财经学院 专业学习论坛读书笔记 题目 阅读时间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填写时间:年月日

财经学院 专业学习论坛读书笔记写作要求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而且能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按照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每个学生在第1-6学期阅读培养方案所列的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我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如下: 1.学生必须提交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经历,做出比较深入的读书心得,提出一定见解。 2.每篇读书笔记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2000字。 3.读书笔记必须真实,能反映出专业书籍的基内容及本人体会和感受,严禁抄袭。 4、读书笔记使用统一封面。 5.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A4纸正反两面打印,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2)页眉:宋体、小五、居中,内容为“财经学院专业论坛读书笔记”;页脚:正文页码,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封面不编页码。 (3)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2磅。

财经学院专业学习论坛读书笔记评分标准 一、优秀:完成规定数目读书报告,认真阅读原著,按时送交读书报告,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概述准确,能简要围绕阅读书目提出独到见解,抓住重点;能够结合问题,逻辑推理,并予以论证;能结合现实现象展开讨论,体现出新意和深度思考。行文流畅,文字优美,论证严密。(在校级或以上及有关报刊上发表读书报告或有关文章的,该门课程可直接评为“优秀”,上交读书报告时需提交相应佐证材料)。 二、良好:完成规定数目读书报告,阅读原著比较认真,按时送交读书报告,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和文字表达比较清晰,概述准确,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收获,抓住重点,行文较流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意识。 三、及格:完成规定数目读书报告,按时送交读书报告,态度端正,字迹工整。 四、不及格:不认真阅读原著,没有完成规定篇目的读书报告,不按时送交读书报告或内容空洞无物、读书报告质量极差或者抄袭等。

如何将pdf转为word

怎麼把pdf轉成word 有以下兩個方法, 1、實現工具:Office 2003中自帶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應用情景:目前國外很多軟體的支援資訊都使用PDF方式進行發佈,如果沒有Adobe Reader,無法查看其內容,如果沒有相關的編輯軟體又無法編輯PDF 檔。轉換為DOC格式則可以實現編輯功能。儘管有些軟體也可以完成PDF轉換為DOC的工作,但很多都不支持中文,我們利用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元件來實現這一要求最為方便。 使用方法: 第一步:首先使用Adobe Reader打開待轉換的PDF檔,接下來選擇“檔→列印”功能表,在打開的“列印”設置視窗中將“印表機”欄中的“名稱”設置為“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確認後將該PDF檔輸出為MDI格式的虛擬列印檔。 編輯提示:如果你在“名稱”設置的下拉清單中沒有找到“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項,那證明你在安裝Office 2003的時候沒有安裝該元件,請使用Office 2003安裝光碟中的“添加/刪除元件”更新安裝該元件。 第二步:運行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並利用它來打開剛才保存的MDI檔,選擇“工具→將文本發送到Word”功能表,並在彈出的視窗中勾選“在輸出時保持圖片版式不變”,確認後系統提示“必須在執行此操作前重新運行OCR。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不管它,確認即可。 1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一、“教育学原理”部分: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 二、教育心理学部分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三、中外教育史部分 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 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在完成这些教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翻阅其他书目的知识以扩展知识面和扩大知识储备。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 2、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 2、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又与《广播电视概论》等课程密切相关。 (四)学时、学时分配安排 本课程51学时,每周3学时。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入适当的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2课时) 1、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

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2课时)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 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意义的定义 2、符号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课时)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类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特点 3、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 4、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 第四章大众传播(8课时)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