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代谢作业及答案

糖代谢作业及答案

糖代谢作业及答案
糖代谢作业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第八章糖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淀粉酶和?–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酶类。

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

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12.糖酵解在细胞的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3.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酶降解α–1,6糖苷键。

14.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__和________催化。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6.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_________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__________反应。

17.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19.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0.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__;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它需要______和________作为辅因子。23.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4.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淀粉磷酸解为G-1-P,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酶协同作用。

26.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___________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碳骨架的共体。

二.单选

1.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B.葡萄糖-6-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D.磷酸酯酶

2.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B.脂肪酸氧化;C.葡萄糖的有氧氧化;D.磷酸戊糖途径E.以上都是。

O+ATP;B.乳酸;C.丙酮酸;D.乙酰CoA

3.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H

2

4.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

A.酮体生成B.脂肪合成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D.糖原合成E.以上都是

5.在原核生物中,1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A.12;B.24;C.36;D.38

6.植物合成蔗糖的主要酶是:A.蔗糖合酶B.蔗糖磷酸化酶C.蔗糖磷酸合酶D.转化酶

7.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α-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CoA;E.生糖氨基酸

8.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A磷酸戊糖途径;B糖异生;C.糖原合成与分解;D.糖酵解

9.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B.磷酸戊糖途径C.胆固醇合成D.脂肪酸合成

10.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

A.糖异生B.糖有氧氧化C.糖酵解D.糖原分解E.磷酸戊糖途径

11.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醛C.6-磷酸果糖D.1,3-二磷酸甘油酸E.6-磷酸葡萄糖酸

12.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A.二硫键B.肽键C.脂键D.糖肽键E.糖苷键,

13.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异生B.糖酵解C.三羧酸循环D.磷酸戊糖途径E.糖的有氧氧化

14.关于三羧酸循环那个是错误的

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B.受ATP/ADP比值的调节

C.NADH可抑制柠檬酸合酶D.NADH氧化需要线粒体穿梭系统。

15.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

2

A.柠檬酸B.乙酰CoAC.琥珀酸D.α-酮戊二酸

16.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A.F-1-P;B.F-6-P;C.F-D-P;D.G-6-P 17.醛缩酶的产物是:A.G-6-P;B.F-6-P;C.FDP;D.1,3-二磷酸甘油酸18.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A.α-酮戊二酸;B.琥珀酰;C.琥珀酸CoA;D.苹果酸

19.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哪种物质?A.乙酰;CoA;B.硫辛酸;;

D.生物素;+

20.TCA循环的限速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B.顺乌头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D.延胡索酸酶E.异柠檬酸脱氢酶

21.生物素是哪个酶的辅酶:

A.丙酮酸脱氢酶B.丙酮酸羧化酶C.烯醇化酶D.醛缩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2.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A.NAD+;B.CoASH;C.FAD;D.TPP;E.NADP+

23.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24.原核生物中,有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ATP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生成的净ATP摩尔数的最近比值是:A.2:1;B.9:1;C.18:1;D.19:1;

E.25:1

25.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B.D-酶C.Q-酶D.α-1,6-糖苷酶E.淀粉磷酸化酶

26.淀粉酶的特征是:

A.耐70℃左右的高温B.不耐70℃左右的高温C.属巯基酶D.在pH3时稳定27.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磷酸基使ADP生成ATP: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

步骤是:

28.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

2

A.琥珀酸→延胡索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戊二酸→琥珀酰CoA;D.苹果酸→草酰乙酸

29.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A)抑制柠檬酸合成酶(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C)阻断电子传递(D)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30.由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为:

A1;B2;C3;D4;E5

三.判断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2.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3.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4.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5.所有来自磷酸戊糖途径的还原力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6.发酵可以在活细胞外进行。

()7.催化ATP分子中的磷酰基转移到受体上的酶称为激酶。

()8.动物体内的乙酰CoA不能作为糖异生的物质。

()9.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10.在糖类物质代谢中最重要的糖核苷酸是CDPG。

()11.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均需要“引物”存在。

()12.联系糖原异生作用与三羧酸循环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

()14.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15.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16.在高等植物中淀粉磷酸化酶既可催化α-1,4糖苷键的形成,又可催化α-1,4糖苷键的分解。

()17.TCA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

()18.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形成谷氨酸。

()19.在植物体内,蔗糖的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化酶催化的。

四.完成反应式:

1.丙酮酸+CoASH+NAD+→乙酰CoA+CO

2

+()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

2.α-酮戊二酸+NAD++CoASH→()+NADH+CO

2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

3.7-磷酸景天庚酮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催化此反应的酶:()

4.丙酮酸+CO

2+()+H

2

O→()+ADP+Pi+2H催化此反应的酶:()

5.()+F-6-P→磷酸蔗糖+UDP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五.问答题

1.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3.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

4.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意义?

5.磷酸戊糖途径有什么生理意义?

6.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途径,决定因素是什么?7.试说明丙氨酸生成糖过的程。

8.琥珀酰CoA的代谢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9.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的代谢去路?

10.概述B族维生素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α-1,4糖苷键

个ATP

3.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4.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5.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

二酸脱氢酶;

个ATP;

7.甘油醛3-磷酸

8.延胡索酸酶;氧化还原酶

9.两个;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NADP+ 10蔗糖

12细胞质;葡萄糖;丙酮酸;ATP、NADH

13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即α-1,6糖苷酶)14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15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

16丙酮酸;丙酮酸→乳酸

17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8乳酸;甘油;氨基酸

19TPP;NAD+;FAD;CoA;硫辛酸;Mg

20转酮醇酶;TPP;转醛醇酶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2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ATP;GTP 23.UDPG;G-1-P

24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麦芽糖酶25淀粉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

26识别;蛋白质;核酸;脂肪

二.单选

1.B:该步骤是不可逆步骤逆反应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

2.B:

3.A:三羧酸循环每消耗1个乙酰CoA释放2个CO2,产生的H+被NAD+和FAD接受生成NADH和FADH

2

,进入电子传递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水和ATP。

4.D:糖原,纤维素和淀粉合成反应需引物分子参与。

5.D: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产生8个ATP,丙酮酸生成乙酰CoA可产生3个ATP,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可生成12个ATP,2个丙酮酸可15个ATP,共生成38个ATP。

6.C:

7.D:乙酰CoA只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8.D: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3个关键酶之一。

9.A: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催化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10.B:人在饥饿后摄食,肝细胞的主要糖代谢是糖的有氧氧化以产生大量的能量。

11.E:6-磷酸葡萄糖酸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其它都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12.D:糖蛋白中糖和蛋白质连接的键称糖肽键。

13.D:在磷酸戊糖途径的非氧化阶段发生三碳糖,六碳糖和九碳糖的相互转换。

14.D:

15.D:三羧酸循环共生成2个CO2,分别在生成α-酮戊二酸的反应和它的下一步释放。16.C:

17.C:醛缩酶催化的是可逆反应,可催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生成果糖1,6-二磷酸。18.C:三羧酸循环中只有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就是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的反应。19.D: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乙酰CoA,需要的辅酶是NAD+,CoA,TPP,FAD,硫辛酸。20.E: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三羧酸循环过程的三个调控部位之一。

21.B:生物素是羧化酶的辅酶,这里只有丙酮酸羧化酶需要生物素作为辅酶。

22.C: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酶中,只有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因子是FAD。23.C:在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都发生反应的酶是在糖酵解中催化可逆反应步骤的酶,这里只有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24.D:在有氧的情况下1摩尔葡萄糖氧化生成38个ATP,在无氧条件下生成2个ATP,二者比值是19:1。

25.C: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Q酶,而催化支链淀粉脱支的酶是R酶。

26.A: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是前者耐70℃高温,而后者耐酸。β--淀粉酶是巯基酶。27.B:在糖酵解过程发生了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一次是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反应,另外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28.A

29.B: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竞争性抑制剂,竞争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

30.B:由葡萄生成6-磷酸葡萄糖消耗一个高能磷酸键。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UDPG,然后UDP 脱落,相当于1分子UTP转化为UDP,消耗一个高能磷酸键

三.判断

1.错: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是α-淀粉酶耐70度的高温,β-淀粉酶耐酸。

2.错:麦芽糖是葡萄糖与葡萄糖构成的双糖

3.对:磷酸果糖激酶是变构酶,其活性被ATP抑制,ATP的抑制作用可被AMP所逆转,此外,磷酸果糖激酶还被柠檬酸所抑制。

4.错:糖异生并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行,其中的不可逆步骤需要另外的酶催化完成。

5.对:戊糖磷酸途径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氧化阶段的3步反应产生还原力,非氧化阶段进行分子重排,不产生还原力。

6.对:

7.对:

8.对:动物体内不存在乙醛酸循环途径,不能将乙酰CoA转化成糖。

9.对: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可以用来合成氨基酸,草酰乙酸可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及Glu和Asp脱氨氧化生成的-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都经三羧酸循环分解。

10.错:是UDPG。

11.对:

12.对:丙酮酸羧化酶是变构酶,受乙酰CoA的变构调节,在缺乏乙酰CoA时没有活性,细胞中的ATP/ADP的比值升高促进羧化作用。草酰乙酸既是糖异生的中间产物,又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高含量的乙酰CoA使草酰乙酸大量生成。若ATP含量高则三羧酸循环速度降低,糖异生作用加强。

14.对:糖酵解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它是葡萄糖有氧氧化和无氧发酵的共同途径。15.对:

16.对:淀粉磷酸化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正反应催化α-1,4糖苷键的合成,逆反应催化α-1,4糖苷键的分解。

17.错:TCA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GTP,相当于一个ATP。

18.对: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谷氨酸。

19.错:在植物体内,蔗糖的合成主要是通过磷酸蔗糖合成酶途径。

四.完成反应式:

1.丙酮酸+CoASH+NAD+→乙酰CoA+CO

+(NADH+H+)

2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丙酮酸脱氢酶)(TPP)(硫辛酸)(辅酶A)(FAD)(NAD+)(Mg2+)

2.α-酮戊二酸+NAD++CoASH→(琥珀酰-S-CoA)+NADH+CO

2

催化此反应的酶和其它辅因子:(α-酮戊二酸脱氢酶)(TPP)(FAD)(Mg2+)

3.7-磷酸景天庚酮糖+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4-磷酸赤藓糖)催化此反应的酶:(转醛酶)

O→(草酰乙酸)+ADP+Pi+2H

4.丙酮酸CO2+(ATP)+H

2

催化此反应的酶:(丙酮酸羧化酶)

5.(UDPG)+F-6-P→磷酸蔗糖+UDP催化此反应的酶:(蔗糖磷酸合酶)

五.问答(解题要点)

1.答:(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糖类物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核酸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3.答:(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4.答:乙醛酸循环是有机酸代谢循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可分为五步反应,由于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有一些共同的酶系和反应,将其看成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支路。循环每一圈消耗2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1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1)乙酰CoA经乙醛酸循环可以和三羧酸循环相偶联,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缺失。(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转变为糖和氨基酸的途径。

5.答:(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2)生成的NADP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

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TP,提供部分能量。

6.答: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途径,决定因素是能荷水平,能荷低时糖分解按EMP-TCA途径进行,能荷高时可按磷酸戊糖途径。

7.丙氨酸成糖是体内很重要的糖异生过程。首先丙氨酸经转氨作用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转变成草酰乙酸。但生成的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为此须转变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后二者到胞浆里再转变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后者沿糖酵解路逆行而成糖。总之丙氨酸成糖须先脱掉氨基,然后绕过“能障”及“膜障”才能成糖。

8.答:(1)琥珀酰CoA主要来自糖代谢,也来自长链脂肪酸的ω-氧化。奇数碳原子脂肪酸,通过ω-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后者进一步转变成琥珀酰CoA。此外,蛋氨酸,苏氨酸以及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降解代谢中也生成琥珀酰CoA。

(2)琥珀酰CoA的主要代谢去路是通过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琥珀酰CoA在肝外组织,在琥珀酸乙酰CoA转移酶催化下,可将辅酶A转移给乙酰乙酸,本身成为琥珀酸。此外,琥珀酰CoA与甘氨酸一起生成δ-氨基-γ-酮戊酸(ALA),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9.答: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

(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接受NADH+H+的氢原子还原生成乳酸。(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人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氨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TP。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可促进乙酰CoA进人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3)丙酮酸进人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酸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为糖。

(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成为脂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

(5)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决定丙酮酸代谢的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

10.答:B族维生素以辅酶参与糖代谢的酶促反应过程,当其缺乏时会导致糖代谢障碍。

(1)糖酵解途径: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和丙酮酸还原成乳酸,需要VPP 参与。

(2)糖有氧氧化:丙酮酸及α-酮戊二酸氧化脱竣需要VB1、VB2、VPP、泛酸和硫辛酸参与。

乙酰辅酶A合成柠檬酸需要泛酸。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及苹果酸脱氢需要VPP;琥珀酸脱氢需要VB2

(3)乙醛酸循环:乙酰辅酶A合成柠檬酸和乙醛酸生成苹果酸需要泛酸。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需要VPP。

(4)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需要VPP参与。

(5)糖异生途径中也需要VPP参与。

解释:

1.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6.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7.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9.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酶: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

11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吸收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CO 2 NADH+FADH 2 H 2 O [O] TAC 循环 ATP ADP 变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 NAD + 乳 酸 NADH+H +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乙酰CoA 胞液 线粒体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③乙酰CoA 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 Krebs 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反应部位: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mitochondria)中进行。 涉及反应和物质: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 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 2;在循 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 ;有4次脱氢反应,氢的接受体分别为NAD +或FAD ,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 总反应式:1乙酰CoA + 3NAD + + FAD + GDP + Pi + 2H 2O2CO 2 + 3(NADH+H + ) + FADH 2 + CoA + GTP 特点: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生理意义:1. 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 2. 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丙酮酸乙酰CoA +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 一、选择题 (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 a 1摩尔; b 2摩尔; c 3摩尔; d 4摩尔; e 5摩尔。(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就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d 磷酸化酶。 ( )3、糖酵解的终产物就是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就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a 果糖二磷酸酶、ATP与二价MG离子; 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与二价MG离子; c 磷酸果糖激酶、ATP与二价Mg离子; 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与二价Mg离子; e ATP与二价Mg离子。 (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就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 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ATP水解为ADP与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H+的去路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 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 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

第7章--糖代谢习题

第七章糖代谢习题 一、选择题 1.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C )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E )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C ) A、草酰琥珀酸→ -酮戊二酸 B、 -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4.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B )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5.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D )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6.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D )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7.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C )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8.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C )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9.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 A )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 C、 -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0.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 ( D )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O 2 C、CO 2+H 2 O D、CO 2 ,NADH和FADH 2 11.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是:( E ) A、14或15 B、11或12 C、13或14 D、15或16 E、17或18 12.胞浆中形成的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mol产生的ATP数是:( C )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 ?新陈代谢 ?高能化合物 ?糖的分解 ?糖的合成 第一节新陈代谢 ?提问:什么是新陈代谢? ?新的来,久的去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1.1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统一 1.2 新陈代谢的共性 ?生物虽然形貌各异,习性万千,但体内的新陈代谢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呢? ?共同的祖先! 途径相似 ?A. 代谢 ?大同各类生物的物质的代谢途径十分相似 ?小异也有偏向 ?低等的厌氧生物尚没有发展出好氧代谢途径,而高等生物包括好氧细菌都发展出了更为高效的好氧代谢,但同时保存了厌氧代谢途径。 步骤繁多,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B. 反应 按进程新陈代谢 ?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吸收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代谢产物的去向与废物排泄 ?这门课主要涉及目前已经清楚的细胞内四大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1.3 代谢的研究方法 ?A.同位素示踪法 ?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参与代谢反应,测试该基团在不同物质间的转移情况,来认识代谢过程。 ?例 整体方法 ?B. ?C.组织提取法 D.自由能判断(逻辑判断) ?宏观世界的热力学规律在微观生物体细胞内仍然适用。 ? A.热力学定律与自由能 当体系恒温、恒压下发生变化时 ?△G= △H - △TS= -W(W-体系都外所作的功) ?①△G<0时,W>0,体系对外作功,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②△G = 0时,W =0,该反应过程为可逆过程 ?③△G>0时,W<0,该反应不可自发进行,必须吸收外来能量才能进行,同时,该反应的逆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提问:在代谢过程分析时,中间产物有A、B、C、D、E,如果G分别为3、5、 7、4、2,请判断自发反应的顺序? ?答案:△G<0 ?7→5 →4 →3 →2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第八章 糖代谢.

第八章糖代谢 自养生物分解代谢 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合成代谢 异养生物能量转换(能源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 物质转换(碳源 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 、F AD 、DNA 、RNA 、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第一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一、酵解与发酵 1、酵解 glycolysis (在细胞质中进行 酵解酶系统将Glc 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 TP 的过程。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 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 2和H 2O ,产生的NADH 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 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 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

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 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 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 Embden-Meyerhof Pathway ,1940 在细胞质中进行 1、反应步骤 P79 图 13-1 酵解途径,三个不可逆步骤是调节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 反应式 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P 80 图13-2己糖激酶与底物结合时的构象变化

糖代谢百度百科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另外包括一些双糖及单糖。多糖及双糖都必须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经唾液中的α淀粉酶 作用,催化淀粉中α-1,4-糖苷键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α糊精和少量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含有α糊精酶,此酶催化α极限糊精的α-1,4-糖苷键及α-1,6- 糖苷键水解,使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刷状缘上还有麦芽糖酶可将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小肠黏膜还有蔗糖酶和乳糖酶,前者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者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己糖尤其是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

糖代谢 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有特定的载体参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着与细胞膜结合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当Na+经转运体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Na+一起被移入细胞内,这时对葡萄糖而言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这个过程的能量是由Na+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提供的,它足以将葡萄糖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当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单向葡萄糖转运体(unidirectional glucose transporter)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血液中。小肠上皮细胞内增多的Na+通过钠钾泵(Na+-K+ ATP 酶),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

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 编辑本段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体内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糖浓度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7.0 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 称为低血糖。要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必须保持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动态平衡。 一、血糖的主要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糖代谢作业任务及答案解析

班级学号姓名 第八章糖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淀粉酶和–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12.糖酵解在细胞的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3.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 14.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6.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__________反应。 17.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1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9.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__;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它需要______和________作为辅因子。 23.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4.植物中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多种酶协同作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淀粉磷酸解为G-1-P,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酶协同作用。 26.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___________有关,也

生化习题_第四章_糖代谢[1]教学文案

生化习题_第四章_糖 代谢[1]

第四章糖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葡萄糖吸收机理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 B.简单的扩散吸收 C. 由小肠细胞刷状缘上的非特异性载体蛋白转运 D.小肠粘膜细胞的胞饮作用 E. 逆浓度梯度的被动吸收 2.进食后被吸收入血的单糖,最主要的去路是: A.在组织器宫中氧化供能 B.在肝、肌、肾等组织中被合成为糖原 c.在体内转变为脂肪 D.在体内转变为部分氨基酸 E.经肾由尿排出 3.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是: A.脑 B.肝 C.肾 D.肾上腺 E.胰 4.在NDP-葡萄糖+糖原(Gn) NDP+糖原(G n+1)反应中NDP代表: A.ADP B.CDP C.UDP D.TDP E.GDF

5.乳酸(Cori Cycle)循环是指: A.糖原和G-1-P相互转变 B.骨骼肌由丙酮酸合成丙氨酸和肝中丙氨酸合成丙酮酸 C.肝中合成尿素和在肠中由细菌将尿素降解为CO2 D.周围组织由葡萄糖生成乳酸,肝中由乳酸再生成葡萄搪 E.以上都不对 6.糖原合成时,加到原有糖原分子非还原端上的是如下哪种形式? A.游离葡萄糖分子 B.G-6-P C.G-1-P D. UDPG E.以上都不是 7.磷酸化酶b转变成磷酸化酶a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实现的? A.脱磷酸 B.磷酸化 C.亚基聚合 D.酶蛋白变构 E.SH基转变为二硫键 8.为什么成熟红细胞以糖无氧酵解为供能途径: A.无氧可利用 B.无TPP C.无辅酶A D.无线粒体 E.无微粒体 9.糖的无氧酵解是: A.其终产物是丙酮酸 B. 其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C.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糖代谢习题答案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A 3.C 4.B 5.D 6.B 7.A,C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E 15. b 16. b 17. e 18. c 19. c 20. a 21. b 22. b 23. a 24. e 25. e 26. d 27.c 28. a 29. d 30. d 31. d 32. c 33. c 34. B 35.、d 36、d 37、d 38、d 39、c40、b 41、 b 42、b 填空题 1.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2. 2,32; 3.4,NAD+,FAD; 4.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 5、2、2 6、乳酸 7、 12 1 8 、4 1 9.线粒体糖酵解 10.、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11、 1 4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v 7. x 8. v 9. x 10. v 11. x 三、简答题(略) 4、答:空腹或饥饿时利用非糖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可维持血糖的浓度:糖异生是肝脏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调节酸碱平衡。 5、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赖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等。 6、三羧酸循环中有四次脱氢,两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三羧酸循环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三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а-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成酶);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是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 7、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的前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成为乳酸并产生ATP的过程,由于该过程与酵母菌、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醇发酵的过程相似,故之称为。 2.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即在线粒体中,糖、脂、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的共同中间体乙酰辅酶A首先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再经过脱氢、脱羧等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 一、知识要点 (一)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 (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 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糖转变为脂肪:糖酵解所产生的磷酸二羟丙同酮还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2)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甘油经磷酸化作用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再异构化变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沿糖酵解逆反应生成糖;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可经乙醛酸循环和糖异生作用生成糖,也可经糖代谢彻底氧化放出能量。(3)能量相互利用: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直接用于脂肪酸的合成,脂肪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用于糖的合成。2.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糖是蛋白质合成的碳源和能源:糖分解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等是合成氨基酸的碳架。糖分解产生的能量被用于蛋白质的合成。(2)蛋白质分解产物进入糖代谢: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生成α-酮酸,α-酮酸进入糖代谢可进一步氧化放出能量,或经糖异生作用生成糖。3.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解答:(1)脂肪转变为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进一步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再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氨基酸。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能产生谷氨酸族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2)蛋白质转变为脂肪:在蛋白质氨基酸中,生糖氨基酸通过丙酮酸转变成甘油,也可以氧化脱羧后转变成乙酰辅酶A,用于脂肪酸合成。生酮氨基酸在代谢反应中能生成乙酰乙酸,由乙酰乙酸缩合成脂肪酸。丝氨酸脱羧后形成胆氨,胆氨甲基化后变成胆碱,后者是合成磷脂的组成成分。4.代谢的区域化有何意义?解答:代谢的区域化是生物代谢的空间特点,该原则普遍适用,而且,越高等的生物,该特点越明显,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酶促反应之间的干扰。(2)使代谢途径中的酶和辅因子得到浓缩,有利于酶促反应进行。(3)使细胞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4)有利于调节能量的分配和转换。

第七章糖代谢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答案 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这个分解过程与酵母生醇发酵大致相同,因此糖的无氧氧化又称为糖酵解。 2、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又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4、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填空题 1.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2.细胞液乳酸 3.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4.4 2 5.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4 2 1 12 6.细胞液线粒体36 38 7.葡萄糖糖原 8.磷酸戊糖途径戊糖 9.肝脏肾脏 10. 糖异生作用 简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例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则糖酵解过程加强,以补充运动所需能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贫血、失血、休克、呼吸障碍、循环障碍等,因氧供应不足,组织细胞也可增强糖无氧分解,以获得少量能量。 (2)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某些组织细胞如红细胞、视网膜、睾丸、白细胞、肿瘤细胞等,其所需能量仍由糖酵解供应。红细胞缺少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分解,维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所需的能量全部依赖糖无氧分解获得。 (3)为体内其它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特点: (1)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三羧酸循环是机体主要的产能途径,每一次三羧酸循环共生成12分子ATP。 (3)三羧酸循环是单向反应体系。 生理意义: (1)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羧酸循环是体内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 (3)糖有氧氧化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生成5-磷酸核糖 (2)生成NADPH

糖代谢作业(1)

糖代谢作业 简答题: 1:分别写出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或乙醇的过程。 葡萄糖→G-6-P→F-6-P→F-1,6-2P→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氢丙酮 磷酸二氢丙酮→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PEP→丙酮酯 丙酮酯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乳酸;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乙醇。(详细答案在课本P147页) 2:说明TCA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答: 1)氧化功能,1分子乙酰CoA 通过TCA彻底氧化生成2分子CO2及4分子还原当量,后者可以通过呼吸链氧化成H2O,经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乙酰CoA通过TCA彻底氧化产生12分子ATP。 2)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糖、脂肪及蛋白质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最终都通过TAC氧化。 3)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代谢联系的枢纽。 4)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的前体。 3:三羧酸循环中哪些反应有脱氢、脱羧和脱水?所脱下的氢去路如何? 答:1) 4次脱氢 A 在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的过程中,异柠檬酸脱下2个H,生成了NAD(P)H+H+ 。 B在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生成琥珀酰CoA的过程中有脱氢,生成NADH+H+ 。 C 在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的过程中,琥珀酸脱氢,氢受体为酶的辅基FAD,生成了FADH2 。 D 在草酰乙酸的再生过程中,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H+ 。 2)两次脱羧 A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B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3)脱水 柠檬酸脱水生成顺乌头酸 4:说明生物产能代谢的化学实质。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e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水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糖代谢

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概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1.基本途径 关键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上述3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故被称为关键酶。 意义: ①.紧急供能:剧烈运动时。 ②.生理供能:红细胞、白细胞、神经和骨髓。 ③.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二、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1.基本过程: 从乙酰辅酶A开始,三羧酸每循环一次,可产生2分子CO2,3分子NADH,1分子FADH2。 2.供能: 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3.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4.意义: (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 (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人体肝 糖原总量70-100g,肌糖原180~300g。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分解 3.关键酶: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第三节糖异生 体内非糖化合物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能进行糖异生的非糖化合物主要为甘油、氨基酸、乳酸和丙酮酸等。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 2.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补充糖原储备。 3.乳酸循环:

糖代谢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 第七章糖代谢 一、选择题 (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 a 1摩尔; b 2摩尔; c 3摩尔; d 4摩尔; e 5摩尔。(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d 磷酸化酶。 (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 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 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e ATP和二价Mg离子。 (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e 烯醇化酶。 (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 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第六章代谢总论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六章代谢总论第七章糖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能量代谢 3、、自由能 4、高能化合物 5、糖酵解 6、糖酵解途径(EMP) 7、糖的有氧氧化8、三羧酸循环(TCA) 9、磷酸戊糖途径10、糖的异生作用 二、填空题 1、糖类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和。 2、糖酵解途径是在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4、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这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三羧酸循环是从草酰乙酸和结合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又返回草酰乙酸的过程。 6、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8、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9、在磷酸戊糖途径中,7-磷酸景天庚酮糖与________________在转醛醇酶作用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 10、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11、酶催化与ATP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其逆反应是由酶催化的。 12、动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糖的贮存形式是_________。 13、一次三羧酸循环共有次脱氢反应和次底物磷酸化反应。 14、组成丙酮酸脱H酶系的三种酶分别是、和,五种辅酶分别是、、、和。 15、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 16、催化糖酵解途径中消耗ATP的反应的酶是和。 17、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为型,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18、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9、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产生和___________这些重要的化合物。 20、酵母菌通过途径产生使面包发起来。 21、在磷酸戊糖途径中,酶催化二碳单位的转移,酶催化三碳单位的转移,二碳、三碳单位的供体是,受体是。 22、参与糖原合成的核苷酸是,它和葡萄糖结合的形式是。 23、糖异生作用的关键酶有、、和。 24、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 25、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下进入途径;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进入途径;经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进入途径。 26、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内进行的,磷酸戊糖途径与糖酵解途径共同的中间产物是和。 27、在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最重要。生物体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以此为中心的。 28、化学反应中的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_________表示,生物化学反应中pH 7.0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表示为_________。 29、△G为负值是反应,可以进行。 30、高能化合物通常指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D.磷酸化酶 2、糖酵解细胞定位是: A.线粒体B.线粒体及细胞液C.内质网D.胞液 3、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C.丙酮酸D.乙酰CoA 4、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正确顺序应为: A. 琥珀酰CoA,琥珀酸,α-酮戊二酸,延胡索酸,苹果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 C.琥珀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 D.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苹果酸,延胡索酸 5、在原核生物中,一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 A.12 B.24 C.32 D.38 6、糖代谢中间产物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B.3-磷酸甘油醛C.1,6-二磷酸果糖D.1,3-二磷酸甘油酸 7、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A.α-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CoA 8、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 A.磷酸戊糖途径B.糖异生C.三羧酸循环D.糖酵解 9、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 A.糖异生B.磷酸戊糖途径C.糖酵解D.TCA循环

第八章 糖代谢

第八章糖代谢 1、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得的空腹血糖正常值:答: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其中主要来源和主要去路是什么? 答: 3、升高或降低血糖的激素各有哪些? 4、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第四节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途径: 1、糖酵解的概念: 答: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的情况下,生成乳酸与少量能量的过程。 2、糖酵解的反应部位(细胞定位): 答:细胞质 3、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答:两个阶段⑴一分子葡萄糖降解成两分子丙酮酸⑵两分子丙酮酸还原成两分子L-乳酸。11步连续反应,①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ATP提供γ-磷酸基,需要Mg2+。②6-磷酸葡萄糖异构生成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异构酶)需要Mg2+。③6-磷酸果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1)ATP提供γ-磷酸基,需要Mg2+。④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醛缩酶)⑤磷酸二羟丙酮异构生成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酮异构酶)⑥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辅助因子NAD 4、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有哪些?答: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5、1分子葡萄糖或糖原经糖酵解生成乳酸净生成多少分子A TP?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的去路是什么? 答:净生成2分子ATP,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乳酸和NAD+。 6、糖酵解有何生理意义?成熟红细胞的供能途径是什么? 答:①糖酵解是机体或局部组织在相对缺氧是快速补充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②某些组织在有氧时也通过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大脑,皮肤,睾丸,视网膜,骨髓等③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其他物质的合成原料。磷酸二羟丙酮是3-磷酸甘油的合成原料;3-磷酸甘油酸是丝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合成原料;丙酮酸是丙氨酸和草酰乙酸的合成原料。 二、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1、糖有氧氧化的概念: 答:当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并释放大量能量推动合成ATP供给生命活动。 2、糖有氧氧化的发生部位(细胞定位): 答:细胞质,线粒体 3、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阶段): 答:①葡萄糖在细胞质中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③

糖代谢名词解释

糖代谢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分解代谢反应(catabolic reaction):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 的代谢反应。 2.合成代谢反应(anablic reaction):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分子的代谢反应。 3.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 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4.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Eg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 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5.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现象。 6.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 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 7.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AC),Krebs循环。是用于乙酰 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 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8.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酶催化的,补充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供给的反应, 例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9.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 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10.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rhway):那称为磷酸已糖支路。是一个葡萄糖-6- 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11.磷酸解(phosphorolysis)作用::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脂键而使 原来键断裂的方式。实际上引入了一个磷酰基。 12.尾部生长(tailward growth):一种聚合反应机理经过私有化的单体的头部结合到聚合 的尾部,连接到聚合物尾部的单体的尾部又生成了接下一个单体的受体。 13.糖异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 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14.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 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子氧(O2) 15.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 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 16.化学渗透理论(chemiosnotic theory):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 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ADP和ATP和Pi形成ATP的能量。 17.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的紧密偶联关 系解除的化合物,Eg2,4-二硝基苯酚。 18.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成AD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

第七章脂类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脂类代谢 一、知识要点 (一)脂肪得生物功能: 脂类就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与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得物质。通常脂类可按不同组成分为五类,即单纯脂、复合脂、萜类与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类及结合脂类。 脂类物质具有重要得生物功能。脂肪就是生物体得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就是组成生物体得重要成分,如磷脂就是构成生物膜得重要组分,油脂就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得贮存与运输形式。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得必需脂肪酸与脂溶性维生素。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有机体表面得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脂类作为细胞得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与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二)脂肪得降解 在脂肪酶得作用下,脂肪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甘油经磷酸化与脱氢反应,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纳入糖代谢途径。脂肪酸与ATP与CoA在脂酰CoA合成酶得作用下,生成脂酰CoA。脂酰CoA在线粒体内膜上肉毒碱:脂酰CoA转移酶系统得帮助下进入线粒体衬质,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在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水合、再脱氢与硫解四个步骤,每次β-氧化循环生成FADH2、NADH、乙酰CoA与比原先少两个碳原子得脂酰CoA。此外,某些组织细胞中还存在α-氧化生成α羟脂肪酸或CO2与少一个碳原子得脂肪酸;经ω-氧化生成相应得二羧酸。 萌发得油料种子与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可利用脂肪酸β-氧化生成得乙酰CoA合成苹果酸,为糖异生与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乙醛酸循环得两个关键酶就是异柠檬酸裂解酶与苹果酸合成酶前者催化异柠檬酸裂解成琥珀酸与乙醛酸,后者催化乙醛酸与乙酰CoA生成苹果酸。 (三)脂肪得生物合成 脂肪得生物合成包括三个方面:饱与脂肪酸得从头合成,脂肪酸碳链得延长与不饱与脂肪酸得生成。脂肪酸从头合成得场所就是细胞液,需要CO2与柠檬酸得参与,C2供体就是糖代谢产生得乙酰CoA。反应有二个酶系参与,分别就是乙酰CoA羧化酶系与脂肪酸合成酶系。首先,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然后在脂肪酸合成酶系得催化下,以ACP作酰基载体,乙酰CoA为C2受体,丙二酸单酰CoA为C2供体,经过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几个反应步骤,先生成含4个碳原子得丁酰ACP,每次延伸循环消耗一分子丙二酸单酰CoA、两分子NADPH,直至生成软脂酰ACP。产物再活化成软脂酰CoA,参与脂肪合成或在微粒体系统或线粒体系统延长成C18、C20与少量碳链更长得脂肪酸。在真核细胞内,饱与脂肪酸在O2得参与与专一得去饱与酶系统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各种不饱与脂肪酸。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必须依赖食物供给。 3-磷酸甘油与两分子脂酰CoA在磷酸甘油转酰酶作用下生成磷脂酸,在经磷酸酶催化变成二酰甘油,最后经二酰甘油转酰酶催化生成脂肪。 (四)磷脂得生成 磷脂酸就是最简单得磷脂,也就是其她甘油磷脂得前体。磷脂酸与CTP反应生成CDP-二酰甘油,在分别与肌醇、丝氨酸、磷酸甘油反应,生成相应得磷脂。磷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