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文化旅游

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背景与基础

1.宏观背景

国家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发改委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明确要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并要求池州建成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池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将旅游业上升到与工业经济并重的全市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迫切要求我市建设一支在规模、素质、结构、类型等方面能适应全市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新需求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2.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7月对全市文化旅游人才调查统计,全市共有旅游

相关单位3898家,文化旅游人才15360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1147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7.5%;旅行社人才1797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11.7%;旅游星级饭店人才2326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15.1%;旅游景区人才1558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10.1%;旅游其他企业,包括旅游车队、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销售、农家乐、旅游星级餐馆、大型餐馆、非星级宾馆等,共有文化旅游人才8167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53.2%;文教体系统涉旅单位,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遗迹、文艺演出单位、文保单位等,共有文化旅游人才191人,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1.2%;全市旅游高等院校和中等旅游学校共6所,有专业教师125人,另有旅游专业培训机构4家,专业教师约49人,共占全部文化旅游人才1.1%。

3.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人才总量不足。池州旅游业快速增长,对文化旅游人才的需求总量大,而且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文化旅游人才直接缺口接近10000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总量明显不足;

(2)文化旅游人才总体层次偏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明显缺乏,全市文化旅游人才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较少,还不足30%。管理类、技术类、技能型人才层次不高,全市旅游类高级管理人才稀少,高级技师缺乏,高级导游员空缺,这些都限制了行业总体水平的提升。

(3)文化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存在关键、紧缺岗位

相对不平衡的现象,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要求。一是从事新型旅游业态和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如电子商务、旅游网络管理、网络营销、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智慧旅游、旅游资本运营、创意策划、旅游规划、游轮旅游、体育旅游、佛教文化旅游等人才。二是本土旅游中高端人才匮乏,尤其是具有国际眼光,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外语导游少,特别是日、韩、法等小语种导游更加缺乏。

(4)文化旅游人才流失问题突出。旅游行业员工流动性强,企业挖人、员工跳槽等现象十分普遍。优秀导游人才流失更严重,近年来池州每届评选出“十佳导游员”,现在仍留在池州工作的已经廖廖无几。

(5)文化旅游人才开发投入不够。旅游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投入明显不够,缺少规范的培训基地和培训机构。旅游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学习提升的机会少,挂职、轮岗、交流渠道还不畅通。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各类人才学习深造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补充,导致旅游业人才队伍整体能力弱化。

(6)文化旅游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市文化旅游人才分布总体上呈现两个中心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即贵池区和九华山风景区,贵池文化旅游人才占到总量的28%、九华山占29%,全市文化旅游中高端人才也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两个中心。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为指引,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文化旅游人才发展机制,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把池州建成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较大(参见表1)、结构较合理、素质优良能适应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发展需要的池州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实施“6510”工程,文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高,成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人才高地。

“6510”工程:主抓6大任务,打造5支队伍,建设10大工程。即主抓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规模、提升文化旅游人才能力素质、优

化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文化旅游人才成长政策体系和构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网络体系等工作任务;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文化旅游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和乡村文化旅游实用人才队伍;重点推动全市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引进与智库建设,文化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旅游饭店技能人才培养、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培训、导游人才队伍优化、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实用人才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及经营人才开发、文化旅游策划营销及新业态开发人才培养和本土特色文化人才培育与佛学大师塑造等重点工程建设。

表1: 池州市文化旅游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快速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规模

以满足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为核心,迅速扩大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规模。到2020年,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规模达2.6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

l 出台文化旅游人才引进政策,面向省内外吸引旅游相关专业各层次人才来池州文化旅游行业创业就业。

l 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强旅游企业,增加旅游就业岗位,吸纳更多人才向池州旅游行业集聚。

l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市内各有关企业、有关部门的优秀工作人员向旅游行业流动。

l 加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鼓励全市范围内具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旅游行业转移,吸引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在旅游行业创业就业。

(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素质

以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廉政诚信意识、科技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人才队伍的理论能力、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l 加强旅游相关专业教育,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对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市内旅游中职学校旅游相关专业加强教学改革,侧重各自优势为池州培养更多的文化旅游发展适用人才。

l 加强旅游行业人才全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全市旅行社、饭店、景区和车船公司等总经理、部门经理及一线文化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从业能力培训工作,整体提升文化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l 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提高文化旅游人才综合素质。推进本地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师生走进池州旅游实践,让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高层管理人才参与旅游专业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

l 拓宽学习交流渠道,更新文化旅游人才的理念。通过选派骨干国(境)内外短期学习、开拓视野,更新理念,使全市旅游管理经营人才水平得到提高。

(三)全力优化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

以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管理、品牌创意、营销策划、项目开发、酒店经营、高级导游、高级管理和新兴业态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为重点,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人才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高层次人才占比明显提高,初、中、高级人才梯次和专业、职业结构趋于合理。

l 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加大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引进

力度,鼓励九华山、杏花村、牯牛降、平天湖等在重大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工程、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进驻池州,引进旅游高端人才。

l 加强文化旅游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文化旅游管理、创意策划、宣传营销、项目开发、酒店经营、高级导游、高级管理、智慧旅游和新兴业态等方面人才的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l 提高文化旅游人才学历能力水平。与省内外旅游高校合作培养文化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整合市内外教育资源,努力创办皖南旅游学院,培养各类旅游职业技能与服务人才,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业培训。

l 提高中高级文化旅游人才的比例。推动完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制度,拓宽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

(四)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能力为突破口,文化旅游行政管理、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旅游专业技术、文化旅游服务技能和乡村文化旅游实用人才等五支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造就一支素质良好、规模适当、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l 以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对旅游业新政策、新趋势的了解及对本地旅游发展的驾驭、决策、危机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旅游政策制定、产业研究和行业管理、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形象推广的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懂旅

游、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强、素质高的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l 以提高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旅游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l 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及旅游业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满足旅游现代化、信息化和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l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技能服务人员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文化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l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带头人、乡村旅游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乡村文化旅游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乡村文化旅游实用人才队伍,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创新文化旅游人才成长政策体系

以有利于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着力点,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发现、选拔使用、合理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让市场机制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依靠制度保证形成一支专业较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衔接、满足池州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l 建立和完善引进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

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

l 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人才奖励体系,促进优秀文化旅游人才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来池州创业就业,培育一批高素质旅游职业技能人才。

l 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领导人才培养机制,让真正懂旅游爱旅游的行政管理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激发文化旅游管理干部工作热情,培养一批专业化文化旅游干部队伍。

l 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人才职称评定与技术等级认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本土文化人才和特殊人才走进文化旅游行业,打造一支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六)构建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网络体系

以文化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旅游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人才的梯度培养模式。发挥各类各个层次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各自的培养培训对象、目标和重点,完善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机制,构建完善的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网络体系。

l 构建比较完整合理的本科、专科高职、中专职高三个层次旅游教育培养体系。依托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积极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稳步扩大旅游专业本专科规模;依托地方旅游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名校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培训。

l 依托地方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加强文化旅游管理党政干部文化旅游意识培训工作;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及旅游培训机构作用,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评比,开展系列的旅游行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

l 依托九华股份等重点旅游企业,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点)。鼓励并推动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去实践锻炼,旅游院校学生选择本地旅游企业完成教学实训实习任务。

l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广泛运用各类传播媒体、电子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

l 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国际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先进的管理、培训理念,高素质的师资以及一流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加快国际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步伐。

四、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引进与智库建设工程

围绕世界佛教观光胜地和国际生态休闲城市战略目标,结合池州市旅游产业优势和企业特色,大力引进高层次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引领池州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建立池州市文化旅游人才智库,为政府出台旅游重大决策,旅游发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和科学论证。

主要举措:

l 充分利用池州环境资源优势,吸引文化旅游管理领域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重点引进文化旅游管理、创意策划、宣传营销、项目开发、酒店经营等方面高端人才

l 在旅游发展、规划策划、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营销推广、业态创新等重要领域,遴选高校旅游专家、旅游研究机构专家、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领军人才和旅游行业杰出人才,建立池州市文化旅游专家智库。支持和鼓励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咨询专家库。

l 与省内外旅游教学科研机构合作,聘请外地著名专家担任顾问或者研究员,为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思想和新思路。落实与池州学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共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作用;

l 建立与智库专家的定期会商和交流机制,为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文化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以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培育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育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强的文化旅游师资队伍。

主要举措:

l 实施“文化旅游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委托省内外旅游院校定期举办中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培训班,或是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旅游教师培训班;

l 加快组建“文化旅游教育名师”队伍,每年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名师培训选拔工作,举办学科带头人培训班;

l 支持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每年有计划选派年轻教师到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挂职或实践培训,加强应用型文化旅游师资培养;

l 鼓励旅游院校从企业特聘兼职教师,让企业一线杰出人才走上高校讲台,提高其理论素养,强化文化旅游实用师资培养。

l 将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提升文化旅游人才职业素养。

(三)旅游饭店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大力提升旅游饭店餐饮、客房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

主要举措:

l 深化校企合作,每年通过旅游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开展各类旅游饭店技能人才大赛、巡回演示和岗位练兵活动,选拔培养一批旅游饭店优秀技能人才,提高旅游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岗位适应性;

l 每年选送一批旅游饭店技能人才到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专业机构培训,鼓励旅游饭店加强员工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展短期实务培训和专题培训。

l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完善服务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

专项奖励政策,提高薪酬待遇,改善人才环境。

(四)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培训工程

以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通过培训学习,使培训对象掌握现代旅游景区管理方法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主要举措:

l 市、区县每年分别举办旅游景区人才专题培训班,加强岗位培训工作,优化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景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l 每年选派一批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到省内外著名景区考察培训,或是参加省内外旅游景区发展论坛。

l 针对一些特色旅游景区,如文化旅游景区、智慧旅游景区等,每年定期的组织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到发展较好的景区学习培训;

l 鼓励九华山、杏花村、牯牛降、平天湖等在重大旅游项目和重大旅游工程、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中高端文化旅游管理人才。

(五)导游人才优化工程

严格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以提升导游人才素质和畅通导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主线,实施“导游人才队伍优化工程”,努力造就一支能代表池州旅游形象的优

秀导游员队伍。

主要举措:

l 支持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学校办好导游相关专业,引导学生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积极参与组织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试,巩固池州学院考点;加强导游资格考试前的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

l 创新导游年审培训形式和内容;扩大中高级导游和外语导游人员比例;

l 实施“金牌导游工程”,每年开展选拔评选“金牌导游员”和“最美导游员”活动,塑造一支优质导游员队伍,提升我市导游服务形象;

l 以用为本,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等优秀人才进入导游讲解行业的弹性用人机制和柔性流动政策;

l 建立健全导游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导游等级相衔接的导游薪酬机制,加大导游服务质量监管力度,完善导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六)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为适应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需要,利用国(境)内外教育资源,提升市、区县在职旅游行政人员管理水平。

主要举措:

l 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主要是在职专题培训)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市场营销、规划等具体业务能力,通过游轮旅游、文化

旅游、会展旅游、休闲体育、养生旅游等专项旅游知识的学习,提升在职管理人才的理论素质、行政管理能力、专业水平;

l 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到旅游发达地区或境外培训学习、参观,每年有计划选派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到省内外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挂职学习,扩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增强他们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 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旅游院校等教育机构在旅游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规范初任培训,突出任职培训,强化在职培训,深化专门业务培训。

l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实现竞争性选拔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完善从旅游一线选拔录用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机制。

(七)乡村文化旅游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为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的业务能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等乡村旅游实用人才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主要举措:

l 制定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规划,推动建立各部门参与、各级旅游部门分工协作,政府部门、旅游院校、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投入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运作机制;

l 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培训体系,通过

举办乡村旅游专题知识讲座、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和网上培训辅导等形式,加强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结对帮扶、技能培训、以赛促训等方式,培训乡村旅游实用人才;

l 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每年评选乡村旅游带头人、优秀农家乐(庄)经营者,带领农民交流经验技能;深入挖掘推广民间技艺,培养能工巧匠;

l 开展专家服务乡村旅游活动,组织专家积极开展智力帮扶和业务指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l 实行挂职锻炼、短期工作和人才对口支援制度,鼓励文化旅游人才向乡村旅游合理流动;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就业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乡村旅游领域就业创业。

(八)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设计与经营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支研发水平高、生产技术好、市场营销能力强的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与经营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

l 做大文化旅游商品产业规模,带动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与经营人才开发;

l 举办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文化旅游商品会展等系列活动和比赛,选拔评选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设计与经营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

l 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工作室、文化名人、创意人才等从事旅

游工艺品创意研发和生产销售,鼓励企业选送旅游商品经营与研发人才外出学习进修提升;

l 每年组织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与经营人才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商品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研发能力。

(九)文化旅游策划营销及新业态开发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强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及新业态开发人才培养。

主要举措:

l 每年对文化旅游策划营销及新业态开发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

l 每年选拔策划创意人才并进行重点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旅游新业态的开发和建设;

l 每年组织文化旅游企业高管人员、规划人才和技能人才到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会展旅游、休闲体育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项目开发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调研活动;

l 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联合培养旅游新业态开发建设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文化旅游企业通过重大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旅游高端人才;

l 积极加强与国内旅游名校和国际旅游培训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旅游高端人才和新业态人才。

(十)本土特色文化人才培育与佛学大师塑造工程

发现和培养本土特色文化人才,推进非遗资源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遴选扶持一批德艺双馨、影响广泛的文化领域杰出人才,资助一批重点项目、重要演出、重点专著,支持开展创作研究和文化交流。加强佛教文化人才培养,打造九华山佛教文化人才高地。

主要举措:

l 建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展示、传承、体验为内容的新型文化旅游街区、特色文化展示区和传习基地,支持旅游景区吸纳地方文艺演出团体和民间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演艺项目经营,带动池州傩、青阳腔、东至花灯、目连戏、罗城民歌、佛教音乐等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

l 每两年命名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改善非遗传承人知识结构,提高技艺水平;解决好老传承人的福利待遇,发挥他们对新人的传、帮、带作用;

l 培养优秀传统民间技艺后继人才。深入挖掘民间工艺、民俗表演、特殊技艺等方面的民间艺术家,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和名手艺人。

l 培养本土文化艺术人才。鼓励书法、美术、摄影、音乐等协会培养大师级的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培养一批本土文化艺术人才。

l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僧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依托九华山佛学院,培养佛教文化人才,提升九华山僧侣人才素养;鼓励法师外出参学,求真访圣,扩大九华山在佛教界影响,造就佛学大师。成立市

级佛教文化研究会,加强佛教文化与时俱进,推动佛教文化具有学术性、教育性、科学性,使佛教文化达到艺术化、生活化、现代化的社会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工作领导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人才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开发、培养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文化旅游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现有市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向文化旅游行业倾斜。建立市、区县、企业三级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组织网络,成立由组织部(人才办)和旅游、发改、教育、人社、文化、财政(国资)等主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等有关方面组成的文化旅游人才工作联席会,设立办公室,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确保重点人才工程落实。

(二)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工作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不低于10%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设立文化旅游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以及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逐年递增,确保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旅游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实行专款专用。各级政府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为文化旅游人

青田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青田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青田县委宣传部 2008年11月 根据丽水市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部署,青田县开展了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及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一、青田县文化人才基本情况 1、文化队伍老龄化 文化队伍现有在编人员103人(含乡镇文化员),其中35岁以下32人,占 31%;36—40岁14人,占13.6%;41—45岁28人,占27.1%;46—50岁16人,占15.5%。51—55岁7人,占6.8%;56周岁以上6人,占5.8%。股级及以上干部19人,其中45岁以下9人,占47%;45岁以上10人,占53% 。 2、学历职称偏低 在文化结构方面,初中以下学历16人,占总人数15.5%;中专(含高中)53人,占51。5%;大学(含专科和本科)学历34人,占33%。获副高以上职称2人有,占总人数的1.9%;27人获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26.2%,有52人获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总人数的50.5%;其它人员有19人。 3、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中群众文化系列有63人,文物博物系列有2人,图书管理系列有9人,艺术表演系列有5人,电影放映系列有18人,工程管理系列尚无一人。熟悉图书管理、曲艺、戏剧、美术、博物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奇缺,特别是原来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人才逐步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目前,青田县文艺工作者大多数人员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过招收自行培养的,少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较少,专业门类不齐备,尤其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除舞蹈人员、少部分声乐人员较年轻外,其他人员都在40岁以上,因此,舞台表演阵容薄弱,缺乏朝气与活力,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困绕艺术生产,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少,一些部门的人员年纪偏大,一些部门的年轻干部还不成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县文化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年龄偏大,工勤人员较多,一些主体业务因无人难以开展;县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很少进过新的业务人员。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关系长期制约着人才培养发展,受编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的人员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在安插,人才结构不仅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较严重;其次是对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切入点,以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之城“六张名片”为抓手,合力谋划全域旅游,联动推进“七要素”建设,1-6月份旅游收入累计8.12亿元,同比增长46.04%,累计接待人次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9%,全县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为全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xxx任主任的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下设“食”、“住”、“行”、“游”、“购”、“娱”、“美丽乡村”七个要素建设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一个要素建设,每个要素建设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根据《xxx县关于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

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对照《xxx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指南》中明确的6个必备条件、10项评分指标,我们逐一作了落实分解,细化到责任单位、明确到时间节点。 (二)推动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以绿为韵,做足生态文章,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两河:沿索泸河、卫千渠布局城市南北向绿色廊道和滨水休闲绿带。两湖:利用索泸河沿线低洼地带布局城市内湖,结合内湖建设南湖公园、北湖公园。四廊:就是建成了城西索泸河生态走廊、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城中卫千渠生态走廊和城北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多园:已建成董子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生态公园、滨河公园、移民文化园、怡园等七座大型公园,李武社区公园、南关社区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以水为脉,做足“水”文章。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水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1.3%。以文为魂,做足“文化传承”的文章。强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精心建设载体,在园林景观中体现董子、移民等标识性人文元素。规划建设了董子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移民文化园、大原书院、民俗文化步行街等主题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 (三)打造精美乡村旅游线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

2020年公司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 ——刘耀东 一、整体规划 1、了解总经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期望,结合公司目前销售、市场、客 户、产品、技术工艺、资源和服务支持等运营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社会环境、客 户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劣势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发展机会,确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 注:需要统计、分析以往数据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论编制规划书,包括战略 规划对部门分解、实施时间控制、对应的考核体系等。 2、公司战略:以每年15-30%幅度提高销售能力;提升客户定位和产品利润空间;提高新品研发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持能力。 3、经营策略:根据目前的劣势、威胁、优势和机会制定改善和实施计划;优 化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属性和内容,建立考核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 流程,逐步规范管理程序。 4、业务战略: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如客户满意度达到80%,交期达成 率96%质量合格率98%等);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对运营成本进行年度预算,分 解到各部门各季度,对部门和岗位考核);组织并确定就如何更好地为各级战 略服务、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工作效率,如生产自动化、工艺革新等。 5、财务战略:财务人员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分析,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的依据,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牺牲长期利益,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工作。 二、营销规划 1、市场: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压缩边缘及二三级以下市场。拓展户外运动、礼品、汽车类等中高端市场。 2、客户:重点发展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有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以及利润 空间大的中高端等客户发展(如3M、BOSS、Canon、Disney、HTC);逐步缩减利润 小发展前景不大的低端客户,提高公司品牌在市场上的美誉度。 注:需结合此前1-3年客户的销售、回款、利润率等综合情况,方案由公司批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全域旅游思维下的叙永县旅游发展规划精编版

全域旅游思维下的叙永县旅游发展规划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为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需要,推进叙永县旅游产业发展,叙永县于2014年6月邀请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叙永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期优化叙永县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切实地指导未来叙永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本规划中,绿维创景运用全域思维进行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旨在将叙永县打造成蜀南边城山水田园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本项目得到了甲方和专家高度认可,于2014年12月顺利通过评审。 一、项目概述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主要以种植烟草为主,曾是煤矿型资源城市,随着煤炭开发,资源逐渐枯竭,产业亟需转型。 叙永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风景名胜众多。它拥有山岳、竹林、悬瀑、溶洞、温泉等诸多生态资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拥有春秋祠、雪山关等人文景观;养育了熊文灿、黄方等历史名人;红军四渡赤水时曾辗转于此,红色石厢子会议在“鸡鸣三省”召开;拥有苗族、彝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商品和特色饮食独树一帜。叙永县生态资源类型多样,具有良好的休闲度假基础,人文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与开发价值。 二、难点聚焦 叙永县旅游发展处于空白阶段,如何在区域范围内一举成名?叙永周边赤水、古蔺、合江、兴文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且面对同质资源竞争情况下,叙永旅游如何突围?叙永县应以怎样的角色,应对日趋成熟的旅游大格局?青山绿水、边城古韵,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三、总体定位 项目组通过对叙永县旅游SWOT分析,将本项目定位为紧抓旅游发展新阶段的大时机,以满足川渝市场客群避暑需求为前提,依托叙永县画稿溪、任家洞、卫星水库等山水生态资源,乡村田园景观,及南部高海拔地理地势、凉爽的气候条件和高负氧离子含量,以厚重的“边城文化”为特色,紧扣“避暑”核心主题,构建集山水观光、高山避暑、田园休闲、度假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蜀南边城山水田园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部门运作完善措施

?业务部 目前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问题一:业务所下订单对各种设备装置描述不够详细、太过于文字,直观明了度需加强。 改善建议:建议尽量表格化,各机台装置改为(机械部、电器部分、油路部分、各部份又以结构来区分,如客户对某部分中物料需求有指定供应商,需备注清楚供应商名称。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大和发展,业务定单交期尽可能实行订单评审。 问题二:销售渠道单一、立体化不强 改善建议: 建立起多元化销售渠道 1:除目前的销售渠道外,以省为单位,在重要省城与一些贸易机构建立代理合作关系,利用他们当地人员的资源去开拓市场和维护市场,将售后维修和维护卖断给到他们(对设备产权需签定合同、对服务质量需要建立监督投诉电话、以确保不损害公司品牌形象,为确保代理点在设备保修期内,能积极时效高品质的完成售后服务,可扣除一部分佣金需过维护期限后,根据客户投诉情况给予退回相应金额或在客户集中区域建立售后服务点),售后维护和维修成本将大大降低,且维护时效性会有很大改善。 2:在目前公司销售零区域,纸箱业集中位置,上一些广告牌,或当地机械类黄页网建立合作关系(需衡量成本) 3:建立一支销售团队以区域划分责任销售订单量,区域需根据纸箱业集中情况划分等级,级别高的定单任务高。各种销售渠道由区域负责人负责维护和发展。 4:完善目前公司网站,建立起适时更新、完善健全的销售网页。 ?人事部 目前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问题一:目前无公司企业文化、安全生产、5S、岗位技能培训。 改善措施:创建企业文化、安全生产、5S、岗位培训课程文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新进员工需培训完后才能上岗。 预计完成时间:安全生产培训资料有制作好,因生产任务和人员、场地问题还未施行上课培训,其他培训资料预计在8月中旬制作完。新厂房建成后届时需成立培训组(人员1-2人,负责培训和公司各部门安全、5S、劳动纪律督察)。 问题二:人事、行政、后勤、培训组无具体明确编制,具体事项落实情况不明细。 改善措施:今年内创建好详细具体的分工明细文件,规范部门运作流程和各职员职责范围。 问题三:各类表格单据不齐全、流程欠周密。 改善措施:逐步完善各类单据流程及创建新的流程控制单据。 问题四:人员招聘途径太单一化需开拓新途径。 改善措施:开通网络招聘,建议选择前程无忧,节省现场招聘交通费用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问题五:公司各部门无组织架构图和部门运作流程图以及各职能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确认。 改善措施:人事部门制作出新定组织架构图,明确各部门及责任部门管理人员责任和职责范围。各部门制作出部门组织架构图和各职员责任和职责范围。 问题六:劳保品添置、生产过程中工伤问题 改善措施:添置3M进口防毒面罩(已购置价值150元一套(面罩+滤芯)面罩半年更换一次(90元),滤芯3个月更换一次(60元),另建议下半年非电工人员添置防砸鞋,电工人员添置防砸防电鞋,费用公司一半员工一半,防砸鞋(40元/双)、防电防砸(100元)。另针对工伤问题已建立强制措施(每人/次最底扣除10元/次+扣除奖金1%)。直接上司负责监管失职责任,给予同等处罚。

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二〇〇九年四月)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繁荣大文化,建设五大中心”提供人才支撑,4月上旬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市直文化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有关问题,摸清了基本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概况 近年来,市直文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市直文化单位共有4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0人,管理人员10人,工人23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市直文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数字截止日期:2008年12月31日 项目合计 性别 少数 民族 中共 党员 学历年龄 研究生大学大学 中专 高中 及 以下 35岁 及 以下 36岁 至 40岁 41岁 至 45岁 46岁 至 50岁 51岁 至 54岁 55岁 及 以上男女 博 士 其 他 本科专科 甲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总计420 254 166 1 147 8 97 101 117 97 189 54 63 60 25 29 1、女166 166 31 4 37 45 51 29 91 17 20 25 10 3 2、在管理岗位工作的17 14 3 16 2 6 7 1 1 5 2 3 4 3 专业技术 职务正高级职务22 14 8 14 4 4 6 8 3 5 7 2 5 副高级职务70 51 19 44 1 17 17 11 24 13 17 15 11 14 中级职务151 98 53 57 2 18 48 32 51 42 28 27 34 10 10 初级职务101 50 51 1 26 46 26 17 12 79 4 13 4 1 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76 41 35 6 5 12 6 51 2 68 6 1 1 专业科学研究人员 1 1 1 1 1 教学人员46 22 24 13 2 22 10 6 6 23 6 3 5 5 4 经济人员 1 1 1 1 1 会计人员11 3 8 5 2 7 1 1 6 2 1 2 图书档案文博人员96 53 43 1 48 3 43 40 2 8 39 10 18 18 5 6 工艺美术人员 4 3 1 2 3 1 2 1 1 艺术人员244 155 89 66 3 14 40 108 79 112 35 37 31 12 17 政工人员17 16 1 11 13 3 1 7 2 3 4 1 (二)基本特点 由于政府的扶持和重视,我市文化人才环境已日益完善,文化行业的人才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素质不断提 高。一是人才结构及分布基本合理。目前,市直文化系统共有15个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文化行政机关1个,事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基层服务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共585人,具体构成为站场分公司管理员30人、正(副)班长53人、一线站场管理工502人。基层服务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4岁,其中35岁及以下375人、占64.1%;36至40岁65人、占 11.11%;41至45岁42人、占7.18%;46至50岁60人、占10.26%;51至55岁39人、占6.67%;56岁及以上4人、占0.68%。基层服务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16人、占2.74%;大专学历72人、占12.31%;中专中技学历104人、占17.78%;高中及以下学历393人、占67.18%。具备职业资格有28人、占4.79%,分别为初级工7人、中级工14人、高级工6人、技师1人。 (二)管理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管理人才共60人,具体构成为经营管理人才6人、中层管理人员19人、其他管理人员35人。 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3岁,其中35岁及以下42人、占70%;36至40岁7人、占11.67%;41至45岁4人、占6.67%;46至50岁3人、占5%;51至55岁3人、占5%;56岁及以上1人、占1.67%。管理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36人、占60%;大专学历16人、占26.67%;中专中技学历2人、占3.33%;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10%。具备专业技术职称有24人、占40%,分别为初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6人。 二、近三年以来在选拔、激励、使用、培育人才等方面的做法 (一)建立班长年度选拔机制,挖掘基层服务管理优秀人才。每年中旬,办公室牵头组织对现任正(副)班长的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通过自评、上级评价、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四个环节了解其工作表现和综合管理能力,淘汰不胜任者,补充一线优秀人才。

刘馥馨: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

Part1:大势所趋 国家经济大势。我国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处于L型下行的趋势,传统的投资和出口的两匹马车已经乏力,消费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驱动力,旅游也成为除了人们日常开支和教育之外最大的消费热点,旅游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域旅游在这个大风口下是势在必行的态势,本身也是旅游产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抓手和举措。

规划转型需要。目前规划业面临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困境,所有规划中50%以上是政府解决不了的,是要依托市场的主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需要其他局厅办委的配合,因此希望通过全域旅游对资源,对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旅游规划、旅游咨询业务的进一步落地,这个过程中巅峰有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尝试。 2009年,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中,胡晓冉首次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这个阶段将全域旅游的概念充分融入到规划中,但仍然在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中和概念的探索中;2012年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市场主体与政府职能进行了剥离,完善了项目库和招商书,以解决引导市场发展的问题;2014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审规划中,创新性将旅游产业政府应该发展的重要工作分解到了33个厅局,以便尝试将旅游的一些政府职能进行具体的落地;2016年11月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认定标准,创新工作模式,将政府职能下放各厅办,而且具体到了指标的落实,让旅游规划以及提出的指导思路变得可以落地执行、跟踪考核,进行最后的验收。

Part2:全域之路 全域资源整合。在传统的旅游发展中,旅游开发集中于大山大水、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现在227个5A级景区在数量上占所有A级景区的1%,但是在旅游人数上占到了50%,在旅游收入上占到了70%,投资、人流,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会非常集中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中。在全域旅游我们倡导的是社会、生活全资源的整合,下一步都将成为全域旅游下投资开发的重点,也成为潜力资源市场。 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作为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其社会资源的吸引力远大于传统景区。第一,谷歌总部作为生产型资源形成吸引,办公楼+景观雕塑形成观光型休闲、大洋伞下聊天喝茶形成生活型休闲、体验员工自行车形成体验型休闲;第二,渔人码头作为生活型资源形成吸引,渔夫码头以及渔主题农庄发展迅速;第三,斯坦福大学作为教育型资源形成吸引,包括建筑观光、风景、纪念品等。三者成为旧金山湾区全域旅游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湾区全资源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新运九分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公司当前经营状况 1、状况 我公司目前主要经营项目为普通和危品车辆的靠挂管理,现有普通车辆20余部、危险品车辆64部,作为我新运公司唯一拥有危品运输资质的公司,该项业务一直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是我市运管部门树立的榜样企业;正在筹备进行的运输业务有许昌天和蔬菜基地的冷藏出口运输业务;现正在沟通联系并做市场可行性调查的运输业务还有两三家;为配合各项运输业务的开展,尤其是为了不断提高我们参与特种运输的必备资源和服务质量,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也增大了融资车辆的发展力度。 2、优势 我公司有参与危险品运输的经验,也可以说对于特种运输业务有一定的基础。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中的冷藏蔬菜运输将会是今后逐步由单纯的特种车辆管理向特种运输经营方向纵深发展的契机。 我新运物流公司拥有全国货运一级资质的头衔和新运物流多年来的良好信誉,也就是有了传统车轮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稳步转变的

基础。我公司与百威啤酒和洛拖集团洽谈当中的运输合作业务也是对第三方物流的有效尝试,这两个合作意向争取在今年年底能够开始正常运营。 3、立足实际,找准突出问题 当前,我公司的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困难多年,资金短缺,稍有的转机尚需投入资金的支持,所以当下资金需要是一个重点问题。因为我们目前所联系业务的运费都实行后结算的方式,急需流动资金的周转;缺乏新项目启动资金,也制约了新的货源市场的开发。 (2)冗员多,负担重,辅助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衡,劳动效率低。由于历史原因和效益有限,工资待遇低,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3)按照蔬菜冷藏运输的运量需求,目前还缺乏适应运输要求的特种运输车辆,或者是如何将有效的社会运力用于我们运输的合理方法。 二、理清思路确定目标,促进企业稳步持续发展 1、2011年的总体目标是尽快扭转亏损局面,争取到今年年底持平;大体思路是“强化主业,盘活辅助产业,争取实质性突破,实现生产经营提高”。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倡导员工队伍的和谐,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国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为促进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郝德恒同志带领下,深入渠县、宣汉、通川区和市本级相关文化单位、,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全市目前文化队伍共有xxxxx人,其中:文广系统xxxx人、社会科学界会员xxxxx人、各级文联机关及会员xxxx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副高职称以上占%;xx岁及以下人员占%,xx岁以上人员占%;具有一定声望的专业戏剧编剧、曲艺作者、舞美编导xx余名,民间艺术大师x人(其中国家级x人、省级x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人xxx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xxx人。在文联所属协会会员中,有国家级会员xx人,省级会员xxx人,市级会员xxxx人,县级会员xxxx 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x万余人,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数量不详。 二、问题成因 总体看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全市文化人才近年来虽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升,但与建设“文化强市”对文化人才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一是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培训的氛围不浓,政策支持不够,没有设立文化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发展潜力大的可塑文化人才没有在遴选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各文化部门、单位由于受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对业内人才的培训几乎为零,即使有也多数以会代训,存在层次较低、针对性差等问题,导致文化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考核、管理不严。其原因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决策层面,存在重设施、轻人才的现象。在管理层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文化队伍总体年龄偏大,特别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平均年龄在xx岁以上。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xx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很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中,年龄在xx岁以上的占比达xx%以上。从专业结构看,戏剧、舞台艺术、文化经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公司发展规划范文

公司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从员工的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手段让员工接受公司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时解决在这一进程中的矛盾。举办各种创优争先和比赛活动挖掘员工思想中先进成份,大力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员工的高度责任心,使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发展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指引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调企业和谐发展,而企业的竞争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所以,要鼓励员工争做知识型员工,根据公司所需,采取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专业水平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公司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岗位规范,使公司管理和员工行为均有章可循,倡导在共同的企业文化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贵州国惠民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贵州国惠民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贵阳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范文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范文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工作总结是总结一次工作得失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一份好的工作总结能够让自己避免在下次工作中犯错,全文如下:【内容提要】文化艺术人才是推动我县文化发展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是繁荣我县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因素,加强我县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了我县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通过对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提出了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及对当前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8月份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文化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已基本摸清了我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化系统人才队伍概况近年来,我县文化系统在县委、县政府“人才强县”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新临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截止2010年8月,我县文化单位在职人员共有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工勤人员11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基本特点由于我国越来越加重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和重视,我县文化人才环境日益完善,文化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人才结构及分布基本合理。 目前,我县文化系统共有5个机关、事业单位。 其中文化行政机关1个,事业单位4个。 截止2010年8月,事业单位中共有在职人员74人,其中文化艺术专业人才63,约占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总数的85%,后勤人员约占15%。 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39人。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基本合理。 二是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对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文化人才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文化艺术专业人员的获奖项目较往常年增加三层,获奖档次也明显提升。 我县文艺工作者认真实践、不断创新,使戏剧、歌舞、书画等系列每年都有一批作品参加省、市、县会演、调演、展演、展览、比赛,并屡获奖项。 而且,晋升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也逐渐增多。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欢迎阅读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关于对公司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关于对公司发展的分析和建议我们的配套设施和各项硬件条件是有利的,特别有利于用客户发展客户。当然,要做到这样的程度,除了对我们的硬件设备有要求外,我们的管理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任何工厂,特别是由小渐大的工厂,发展中都会遇到一个管理体制与公司发展速度不协调的情况,大致是以下二种:1.管理体制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也就是说滞后于公司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会造在内部运作的成本无形中的增高。2.管理体制符合公司的发展。这点是大多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标。我认为,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属于第一种,而您也意识到这种情况,从您愿意出高一些的薪水从外面招更有利公司发展的人才加入可以看出,您认为公司现在处在一个“瓶颈”之中,退,永远只能是瓶里面的空间;只有打破这个“瓶颈”,我们公司才能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那么如何获得突破?这是我们公司全部职员面临的题目。以下仅个人的偏颇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首先,您应当把

公司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制定并分析可行性,与管理人员公布并讨论最后形成决策;这里最重要的是短期目标的建立和实现。所有的大目标都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而达成的。那么,我们目前最主要的目标或者说工作是什么?在保证目前订单如期交货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一个有规律的公司,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人,机器,物料,制度,环境作为生产的五大要素,我认为,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作为可塑性最大的人,如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产生的效果绝对是任其自由发挥所达不到的。那么,我们面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有效调动全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让其发挥潜力?要让大家做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准给其参考,并且这个标准有利于我们公司的发展,虽然目前没达到,但是大家都有意愿通过努力去达到。另外,这个标准是一套,是一个可以量化和质化的制度;不同分工有不同的评定方法,并附之形成一套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把诸如对产品的品质,效率,甚至于环境的卫生等方面都包括到里面的规章,奖勤罚懒,久之,才会形成一套良好的工作模式。在大家都形成习惯之后,我们还可以提高一下标准,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可以说,这样一套绩效考核的推行是

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汇报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宣传文化队伍现状 我县共有xx个乡镇办事处,xx个行政村。宣传部干部xx人,本科学历xx人,专科xx人,高中x人,中专x人。其中正科级宣传干部x人,正科待遇x人,副科级宣传干部x人,副主任科员x人,一般干部x人。内设办公室、政教科、宣传科、新闻科,文明办国教办为正科级挂靠单位,文联为副科级挂靠单位。乡镇宣传委员xx人,县直单位都配备有负责宣传工作人员。目前正与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申请增设县互联网管理办公室。 二、加强宣传文化队伍的主要做法 1、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文化队伍政治素质。根据进一步增强宣传文化队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总要求,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优化发展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自学、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等途径,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2、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以提素质、强能力为重点,围绕服务大局,提高工作水平,精心组织宣传文化人才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两次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培训人员xx人(次),

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xx人(次)。县文联每年组织文学艺术人才培训交流活动,人才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文学艺术创作不断繁荣,每年都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3、通过大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开展,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能力。近年来,我县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和社会经济宣传,在社会上打造了正确的舆论强势;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迅猛发展,桥、寺、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搜集和整理工作成效显著,“赵州扇鼓”、“范庄龙牌会”正申请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xx年我县未成年人建设荣获全省先进县。通过不断推动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迈上新台阶,广大宣传文化干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4、加强硬件和制度建设,不断改善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条件。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全国文化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展迅速,新建了xx个规范的乡镇文化站、xx个农家书屋,在建农家书屋xx个,并配备了相应的图书和文化体育设施,村镇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健身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制定宣传文化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细化分解任务内容。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资源,重视发掘各类民间文艺人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