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它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然是世界霸主,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发展的欲望,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工业革命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材料展示: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对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3.交通工具的革新: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目标导学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2.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3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较差,不能较好地联系中国历史进行理解。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讲明本册考点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 、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 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 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 约公元前 3100 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 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 一部著名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 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 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 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典例 剖析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 2.对比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用,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5.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对外扩张最早,所以在当时的美洲新大陆地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最多,以至于后来有了?拉丁美洲?这个地理名称。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反抗外来殖民的斗争。影响:①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探究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

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历史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思想意识 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通过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分学习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们的贡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学习爱迪生、诺贝尔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源领域的巨变和电器的发明。 【教学难点】 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热食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电。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电的应用 1.教师讲解:电的发现的背景:(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什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 学生回答: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831年,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教师提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历了哪些过程? 学生回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教师总结: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能一经问世就投入在生产领域,推动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 4.教师提问:在电力应用方面,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谁?(展示图片) 学生1回答: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学生2回答: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学生3回答:在电器发明方面,美国爱迪生在1879年制成耐用碳丝灯泡,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誉为“发明大王”。 教师补充: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8-12课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 呈现图表如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4课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