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时训练及答案)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时训练及答案)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时训练及答案)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时训练及答案)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课时目标】 1.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2.能够灵活地应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3.理解并掌握“平行”与“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

文字语言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

符号语言

?

???

?a ⊥αb ⊥α?________ 图形语言

作用

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②作平行线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 ∥α

B .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则l 与α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C .若E 、F 分别为△ABC 中AB 、BC 边上的中点,则EF 与经过AC 边的所有平面平行

D .两条垂直的直线中有一条和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和这个平面垂直

2.若M 、n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 ?????m ∥n m ⊥α?n ⊥α; ② ????

?m ⊥αn ⊥α?M ∥n ; ③ ?????m ⊥αn ∥α?M ⊥n; ④

?

????m ∥αm ⊥n ?n ⊥α. A .1 B .2 C .3 D .4

3.已知直线PG ⊥平面α于G ,直线EF ?α,且PF ⊥EF 于F ,那么线段PE ,PF ,PG 的大小关系是( )

A .PE >PG >PF

B .PG >PF >PE

C .PE >PF >PG

D .PF >P

E >PG

4.P A 垂直于以AB 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 为圆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P A ⊥BC

B .B

C ⊥平面P AC C .AC ⊥PB

D .PC ⊥BC 5.下列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6.在△ABC所在的平面α外有一点P,且P A=PB=PC,则P在α内的射影是△ABC的()

A.垂心B.内心C.外心D.重心

二、填空题

7.线段AB在平面α的同侧,A、B到α的距离分别为3和5,则AB的中点到α的距离为________.

8.直线a和b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个不同平面内,使a∥b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a和b垂直于正方体的同一个面;②a和b在正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③a和b平行于同一条棱;④a和b在正方体的两个面内,且与正方体的同一条棱垂直.9.如图所示,平面ABC⊥平面ABD,∠ACB=90°,CA=CB,△ABD是正三角形,O为AB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点,N是A1C的中点,MN ⊥平面A1DC.

求证:(1)MN∥AD1;

(2)M是AB的中点.

11.如图所示,设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AA′⊥α于A′,BB′⊥α于B′,CC′⊥α于C′,G、G′分别是△ABC和△A′B′C′的重心,求证:GG′⊥α.

能力提升

12.如图,△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DB⊥平面ABC,CE=CA=2BD,M 是EA的中点,N是EC的中点,

求证:平面DMN∥平面ABC.

13.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C=BC=CC1,M,N分别是A1B,B1C1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A1BC;

(2)求直线BC1和平面A1BC所成的角的大小.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作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并入平行推导链中,实现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都是真命题.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都是假命题.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答案

知识梳理

平行a∥b

作业设计

1.B [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B 正确.]

2.C [①②③正确,④中n 与面α可能有:n ?α或n ∥α或相交(包括n ⊥α).] 3.C [由于PG ⊥平面α于G ,PF ⊥EF , ∴PG 最短,PF

4.C [PA ⊥平面ABC ,得PA ⊥BC ,A 正确;

又BC ⊥AC ,∴BC ⊥面PAC ,∴BC ⊥PC ,B 、D 均正确. ∴选C .]

5.B [由线线、线面垂直与平行的性质知②③正确,选B .]

6.C [设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O ,易证△PAO ≌△PBO ≌△PCO ?AO =BO =CO .] 7.4

解析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 中点到α距离为以3和5为上、下底的直角梯形的中位线的长. 8.①②③

解析 ①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②为面面平行的性质,③为公理4的应用.

9.6

解析 由题意知CO ⊥AB , ∴CO ⊥面ABD ,∴CO ⊥OD ,

∴直角三角形为△CAO ,△COB ,△ACB ,△AOD ,△BOD ,△COD . 10.证明 (1)∵ADD 1A 1为正方形, ∴AD 1⊥A 1D .

又∵CD ⊥平面ADD 1A 1,∴CD ⊥AD 1. ∵A 1D ∩CD =D ,∴AD 1⊥平面A 1DC . 又∵MN ⊥平面A 1DC , ∴MN ∥AD 1.

(2)连接ON ,在△A 1DC 中, A 1O =OD ,A 1N =NC .

∴ON 綊12CD 綊1

2AB ,

∴ON ∥AM . 又∵MN ∥OA ,

∴四边形AMNO 为平行四边形,∴ON =AM .

∵ON =12AB ,∴AM =1

2

AB ,∴M 是AB 的中点.

11.证明

连接AG 并延长交BC 于D ,连接A ′G ′并延长交B ′C ′于D ′,连接DD ′,由AA ′⊥α,BB ′⊥α,CC ′⊥α,得AA ′∥BB ′∥CC ′.

∵D 、D ′分别为BC 和B ′C ′的中点, ∴DD ′∥CC ′∥BB ′,∴DD ′∥AA ′, ∵G 、G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重心, ∴AG GD =A ′G ′G ′D ′,∴GG ′∥AA ′, 又∵AA ′⊥α,∴GG ′⊥α.

12.证明 ∵M 、N 分别是EA 与EC 的中点,∴MN ∥AC , 又∵AC ?平面ABC ,MN ?平面ABC , ∴MN ∥平面ABC ,

∵DB ⊥平面ABC ,EC ⊥平面ABC , ∴BD ∥EC ,四边形BDEC 为直角梯形, ∵N 为EC 中点,EC =2BD ,

∴NC 綊BD ,∴四边形BCND 为矩形, ∴DN ∥BC ,

又∵DN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DN ∥平面ABC , 又∵MN ∩DN =N , ∴平面DMN ∥平面ABC . 13.

(1)证明 如图所示,由已知BC ⊥AC ,BC ⊥CC 1,得BC ⊥平面ACC 1A 1. 连接AC 1,则BC ⊥AC 1.

由已知,可知侧面ACC 1A 1是正方形,所以A 1C ⊥AC 1. 又BC ∩A 1C =C , 所以AC 1⊥平面A 1BC .

因为侧面ABB 1A 1是正方形,M 是A 1B 的中点,连接AB 1,则点M 是AB 1的中点. 又点N 是B 1C 1的中点,则MN 是△AB 1C 1的中位线,所以MN ∥AC 1.故MN ⊥平面A 1BC .

(2)解 如图所示,因为AC 1⊥平面A 1BC ,设AC 1与A 1C 相交于点D , 连接BD ,则∠C 1BD 为直线BC 1和平面A 1BC 所成的角. 设AC =BC =CC 1=a ,则C 1D =2

2a ,BC 1=2a . 在Rt △BDC 1中,sin ∠C 1BD =C 1D BC 1=1

2,

所以∠C 1BD =30°,

故直线BC 1和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30°.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 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是直线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较强,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 2.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证明. (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推导和简单应用。 (3)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亲从问题解决过程中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内容和简单应用。 2.难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论的证明,等价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设计思路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判定线线平行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的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强调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学习,应让学生清楚,对于一些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问题或正面较难证明的

问题,可考虑用反证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证明过程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有几种? 生:定义、例题2结论、判定定理。 师:各判定方法在何种条件或情形下方可熟练运用? 生:若能确定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直线垂直,则运用定义说明。 若能说明所证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可运用例题结论说明。 若能说明直线和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垂直,则可运用判定定理去完成判定。 师:在空间,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几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在平面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行。 师: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的判定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研究过,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直线和平面如果垂直,则其应具备的性质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 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棱A A′、B B′、 C C′、 D D′所在直线都垂直于平面ABCD,它们之间具有什 么位置关系? (三)讲解新课 例1 已知:aα ⊥。求证:b∥a ⊥,bα 师:此问题是在aα ⊥的条件下,研究a和b ⊥,bα 是否平行,若从正面去证明b∥a,则较困难。而利用反证 法来完成此题,相对较为容易,但难在辅助线b’的作出, 这也是立体几何开始的这部分较难的一个证明.在老师的知 道下,学生尝试证明,稍后教师指正.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下面我们研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也就是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条件下,能推出哪些结论。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我们可以先研究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关系. 探究 如图,设α⊥β,α∩β=a .在β 内任意画一条直线b ,b 与a 有哪些位置 关系相应地,b 与α有哪些位置关系为什 么 显然,b 与a 平行或相交.当b ∥a 时,b ∥α;当b 与a 相交时,b 与α也相交. 特别的,当b ⊥a 时,b ⊥α.下面我 们来证明这个结论. 如图,设b 与a 的交点为A ,过点A 在α内作直线c ⊥a ,则直线b ,c 所成的 角就是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由α⊥β知,b ⊥c .又b ⊥a ,a 和c 是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 ⊥α. 由此我们得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这个定理说明,由平面与平面垂直可以得到直线与平面 图 βαb a

垂直. 这个性质定理可以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装修房子时,需要在墙壁上画出与地面垂直的直线,这时只要在墙面上画出地面与墙面的交线的垂线即可. 探究 设平面α⊥平面β,点P在平面α内,过点P作平面 β的垂线 a,直线a与平面α具有什么位置关系 我们知道,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因此,如果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平面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重合. 如图,设α∩β=c,过点P在平面α内作直线b⊥c,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b⊥β. 因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垂直,所以直线a与直线b重合,因此aα. 对于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我们探究了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特殊位置关系。如果直线不在两个平面内,或者把直线换成平面,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的一些结果。 例9 如图,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a有如下关系:α 图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从熟知的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进而结合图形用抽象化的数学语言总结、表述出这些内容;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辩论证的理性精神和迅速认识事物本质的直观能力; 3.通过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实际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真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这一哲学理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能自觉地运用“数学地”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实现的内容.掩盖教育意图是实现教育意图最好的途径,也是科学加艺术的教育技艺的体现,所以笔者一向不采用在进行新课前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的做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于不知不觉间实现这些目标. 二、教学过程 1.引言 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对直线和平面是非常熟悉的,就拿学校旗坛中的旗杆来说,它与地面的关系给我们的印象是“互相垂直”的,请大家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具体事例,…. 不过我们现在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研究这些事物,将旗杆(是许多事物的代表)看成直线l ,将地面(也是许多事物的代表)看成平面α,今天就来研究直线l 与 平面α垂直的有关知识. 2.进行新课 如图1,直线l 代表旗杆,平面α代表地面,那么你 认为l 与α内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以前的知识完全可以判断是“互相垂直”关系.在引言部分指出将“旗杆看成直线l ,将地面看成平面α”,但现在面对抽象图形反过又来又将直线l 看成旗杆,将平面α看成地面,意图是运用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引导学生平稳而迅速地完成抽象与具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教学中,教者试图用三角板来度量从而判断l 与α内的直线是否垂直,学生往往会发出会意的笑声,教者说:“是的,立体几何中直线的互相垂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也是度量不出来的,而是用心‘想’出来的.”这既复习了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特别是异面垂直)的观察、想象、判断、识别和论证,又为后继的学习准备了条件. 反过来,如果l (旗杆)与α(地面)内的直线都垂直,那么l 与α是什么关系? α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课时)李忠志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通过探索发现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散思维和类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物模型或学生自己制作模型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难点 性质定理的探求及证明中反证法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 问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

问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 问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 问5:若a α⊥,b α?,则a b ⊥吗? 问6:若a b ∥,a α⊥,则b α⊥吗? 问7:问5的逆命题成立吗?即 a α⊥,b α⊥,则a b ∥吗? 二、推进新课: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 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麽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a b αα⊥⊥ 求证://a b 证明:(反证法)假定b 不平行于a ,则b 与a 相交或异面; (1)若a 与b 相交,设a b A = , ∵,a b αα⊥⊥ ∴过点A 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 此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矛盾, ∴a 与b 不相交; (2)若a 与b 异面,设b O α= ,过O 作//b a ', ∵a α⊥ ∴b α'⊥ 又∵b α⊥且b b O '= , ∴过点O 有直线b '和b 垂直于α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一已知平面垂直矛盾, ∴b 与a 不异面,综上假设不成立, ∴//a b .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说课稿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虽然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为了能过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对于本节课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接下来我就从几方面简单的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四小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推导和应用。到本小节,学生已经学了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定理之间相互联系的同时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解决空间几何位置关系问题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指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会根据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而本节课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那么就要求学生不光掌握面面垂直,还要能够理解与之前知识的联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会根据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抛出提出问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练习题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 ∥α B .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则l 与α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C .若E 、F 分别为△ABC 中AB 、BC 边上的中点,则EF 与经过AC 边的所有平面平行 D .两条垂直的直线中有一条和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和这个平面垂直 2.若M 、n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① ?????m ∥n m ⊥α?n ⊥α; ② ? ????m ⊥αn ⊥α?M ∥n ; ③ ?????m ⊥αn ∥α?M ⊥n; ④ ?????m ∥αm ⊥n ?n ⊥α. A .1 B .2 C .3 D .4 3.已知直线PG ⊥平面α于G ,直线EF ?α,且PF ⊥EF 于F ,那么线段PE ,PF ,PG 的大小关系是( ) A .PE >PG >PF B .PG >PF >PE C .PE >PF >PG D .PF >P E >PG 4.PA 垂直于以AB 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 为圆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PA ⊥BC B .B C ⊥平面PAC C .AC ⊥PB D .PC ⊥BC 5.下列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6.在△ABC 所在的平面α外有一点P ,且PA =PB =PC ,则P 在α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垂心 B .内心 C .外心 D .重心 二、填空题 7.线段AB 在平面α的同侧,A 、B 到α的距离分别为3和5,则AB 的中点到α的距离为________. 8.直线a 和b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两个不同平面内,使a ∥b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a 和b 垂直于正方体的同一个面;②a 和b 在正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③a 和b 平行于同一条棱;④a 和b 在正方体的两个面内,且与正方体的同一条棱垂直. 9.如图所示,平面ABC ⊥平面ABD ,∠ACB =90°,CA =CB ,△ABD 是正三角形,O 为AB 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对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探索、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 能初步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怎样判断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提问) 生: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生: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先来看下面问题: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判断下面结论的正误。 1)平面ADD′A′⊥平面ABCD 2) DD′⊥面ABCD 3)AD′⊥面ABCD

师:我们发现: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平面ABCD = AD,D′是平面ADD′A′内一点,过D′点可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中有与平面ABCD垂直的,也有不垂直的,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能与平面ABCD垂直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这些直线与交线AD的关系)生:(略) 师: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内的任一点,平面内过该点且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平面ABCD。 (三)新课 已知:面α⊥面β,α∩β = a, AB α , AB⊥a于B, 求证:AB⊥β (让学生思考怎样证明) 师:(分析:要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须证明直线垂直于 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而题中条件已有一条, 故可过该直线作辅助线) 证明:在平面β内过B作BE⊥a,又∵AB⊥a, ∴∠ABE为α﹣a﹣β的二面角,又∵α⊥β, ∴∠ABE = 90° , ∴AB⊥BE 又∵AB⊥a, BE∩a = B, ∴AB⊥β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用符号语言表述)若α⊥β,α∩β = a, AB α , AB⊥a于B,则AB⊥β 师:从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要证明线垂直于面可通过面面垂直来证明,而前面我们知道,面面垂直也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这种互相转换的证明方法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要认真理解和体会。 2. 例题分析 例1.空间四边形ABCD中,ΔABD与ΔBCD都为 正三角形,面ABD⊥面BCD,试在平面BCD 内找一点,使AE⊥面BCD 解:在ΔABD中,∵AB=AD,取BD的中点E, 连结AE,则AE为BD的中线

第3章 3.4~3.5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平面的法向量 Word版含解析

3.4~3.5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__平面的法向量 [读教材·填要点] 1.射影 (1)过空间任意一点P作平面α的垂线与α相交于点P0,则P0称为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 (2)预先给定平面α,空间任何一个图形的每一个点P在平面α上都有一个射影P0,所有这些P0在平面α上组成一个图形,称为这个空间图形在平面α上的射影.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2)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3.平面的法向量 与平面α垂直的非零向量称为α的法向量. [小问题·大思维] 1.平面的法向量是唯一的吗?若不唯一,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平面的法向量不是唯一的,平面的不同法向量是共线的. 2.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1,1),向量(1,-1,0)及向量(0,1,-1)都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提示:∵(1,1,1)·(0,1,-1)=0, (1,1,1)·(1,-1,0)=0, 而向量(1,-1,0)与向量(0,1,-1)不平行,∴l⊥α. 利用判定定理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D1B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1AC.

[自主解答]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2,0),B 1(2,2,2),E (2,2,1),F (1,1,2). EF ―→=(-1,-1,1),AB 1―→=(0,2,2),AC ―→ =(-2,2,0). ∴EF ―→·AB 1―→=(-1,-1,1)·(0,2,2)=0, EF ―→·AC ―→=(-1,-1,1)·(-2,2,0)=0, ∴EF ⊥AB 1,EF ⊥AC .又AB 1∩AC =A , ∴EF ⊥平面B 1AC . 利用判定定理,即通过证明向量数量积为0来验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1.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AB =2AD ,点E 是线段C 1D 1的中点,求证:DE ⊥平面EBC .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AD =1,则AA 1=1,AB =2,则可得D (0,0,0),E (0,1,1),B (1,2,0),C (0,2,0), DE ―→=(0,1,1),EB ―→=(1,1,-1), EC ―→ =(0,1,-1), 因为DE ―→·EB ―→=1-1=0, DE ―→·EC ―→=1-1=0, 所以DE ⊥EB ,DE ⊥EC , 又EB ∩EC =E ,所以DE ⊥平面EBC . 求平面的法向量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G ,E ,F 分别为AA 1,AB ,BC 的 中点,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GEF 的法向量. [自主解答] 以D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是直线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较强,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及层层递进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度,从而完成定义的建构和定理的发现。 2.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原认知过程,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三、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的正确认识; 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②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内容和推导。 (2)教学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复习导入: (1)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探究发现: (1)创设情境:已知黑板面与地面垂直,你能在黑板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相交或垂直吗这样的直线分别有什么性质?试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 感知在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有哪些特殊的直线和平面关系,然后通过操作,确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合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讨论在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情况下,能够推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练习题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 ∥α B .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则l 与α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C .若E 、F 分别为△ABC 中AB 、BC 边上的中点,则EF 与经过AC 边的所有平面平行 D .两条垂直的直线中有一条和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和这个平面垂直 2.若M 、n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 ?????m ∥n m ⊥α?n ⊥α; ② ? ????m ⊥αn ⊥α?M ∥n ; ③ ?????m ⊥αn ∥α?M ⊥n; ④ ? ????m ∥αm ⊥n ?n ⊥α. A .1 B .2 C .3 D .4 3.已知直线PG ⊥平面α于G ,直线EF ?α,且PF ⊥EF 于F ,那么线段PE ,PF ,PG 的大小关系是( ) A .PE >PG >PF B .PG >PF >PE C .PE >PF >PG D .PF >P E >PG 4.P A 垂直于以AB 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 为圆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P A ⊥BC B .B C ⊥平面P AC C .AC ⊥PB D .PC ⊥BC 5.下列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6.在△ABC 所在的平面α外有一点P ,且P A =PB =PC ,则P 在α内的射影是△ABC 的( ) A .垂心 B .内心 C .外心 D .重心 二、填空题 7.线段AB 在平面α的同侧,A 、B 到α的距离分别为3和5,则AB 的中点到α的距离为________. 8.直线a 和b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两个不同平面内,使a ∥b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a 和b 垂直于正方体的同一个面;②a 和b 在正方体两个相对的面内,且共面;③a 和b 平行于同一条棱;④a 和b 在正方体的两个面内,且与正方体的同一条棱垂直. 9.如图所示,平面ABC ⊥平面ABD ,∠ACB =90°,CA =CB ,△ABD 是正三角形,O 为AB 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汇总

【课题】9.4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 (2)掌握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判定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学设计】 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作一条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空间中,过一点作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能作无数条. 例1是判断异面直线垂直的巩固性题目,根据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只要判断它们所成的角为90即可. 在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的条件.可举一些实例,以加深学生对条件的理解.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例子非常多,教学时可以多结合一些实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4是判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巩固性题目,关键是在平面 B AC内找到一条直线AC与平面B1BDD1 1 垂直.例5是巩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的题目.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知识巩固】 例1 如图9-43,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判断直线AB 和DD 1是否垂直. 解 AB 和DD 1是异面直线,而BB 1∥DD 1,AB ⊥BB 1,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 可知AB 与DD 1成直角.因此1AB DD . 图9-43 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 10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在图9?43所示的正方体中,找出与直线AB 垂直的棱,并指出它们与直线1AA 的位置关系. 提问 指导 思考 解答 了解 知识 掌握 情况 14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问题】 前面我们学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根据定义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判定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这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呢? 【观察】 我们来看看实践中工人师傅是如何做的. 如图9?44所示,检验一根圆木柱和板面是否垂 直.工人师傅的做法是,把直角尺的一条直角边放在板面 上,看曲尺的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圆木柱吻合,然后把直角尺换个位置,照样再检查一次(应当注意,直角尺与板面的交线,在两次检查中不能为同一条直线).如果两次检查,圆木柱都能和直角尺的直角边完全吻合,就判定圆木柱和板面垂直. 质疑 引导 分析 思考 带领 学生 分析 17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从大量的实践与观察中,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讲解 说明 理解 带领 学生 分析 图9?44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称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 分析: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所有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分析:定理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垂直”的问题,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地位: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线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面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研究遵循“直观感知、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展开,而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研究则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初步运用”的认知过程展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同时体会“平面化”思想和“降维”思想. 二、目标分析: 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分析: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与直线和平面垂直有关的简单命题:在平面内选择两条相交直线,证明它们与平面外的直线垂直. 4.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即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 三、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 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为什么至少要两条直线,并且是两条相交直线,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定义中“任一条直线”指的是“所有直线”,这种用“有限”代替“无限”的过程导致学生形成理解上的思维障碍.同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运用中,不知如何选择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证线面垂直(抑或选择平面证线面垂直从而得到线线垂直)导致证明过程中无从着手或发生错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直观感知 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出旗杆与地面、大桥桥柱与水面是什么位置关系?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则 )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 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

教学 过程 一一检验。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 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3.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 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 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离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以及已有经验,进行合情 推理,猜想判定定理。 师生活动:(折纸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我 们一起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 (如图1),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 接触) 问题4:(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确认)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 上的高时,且B、D、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翻折之后竖起的折痕 AD才不偏不倚地站立着,即AD与桌面垂直(如图2),其它 位置都不能使AD与桌面垂直。 学生猜 想定理, (教师 提示) 学生动 手操作、 探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人 教A版)第三节第4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问题是 平面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 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 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 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 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学 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体系看,“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是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内容的延续,不仅可以加深利用线 面垂直证线线垂直,也可以实现面面垂直的证明。 因此,我们可以说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关系的 纽带,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 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的概念,

判定定理,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学生已具备 了对空间几何图形的一定水平层次的想象能力和 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立体感,学习兴趣较浓,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 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 够严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要发展趋势,他们的思维正在从经验性的逻辑思 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仍需依赖一定的具体 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本课借 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验、分 析、猜想、归纳、论证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 体验空间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在实验、 猜想和论证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应用进行类比,这是积 极因素,应因式利导,不利因素是学生的抽象概 括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 三.设计理念

直线与平面、面与面垂直关系练习题

专练一直线与平面、面与面垂直关系2020.4.17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①已知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已知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 线.() ③已知两个平面垂直,则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中,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3 B.2 C.1 D.0 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AD=DB,则() A.PD?平面ABC B.PD⊥平面ABC C.PD与平面ABC相交但不垂直 D.PD∥平面ABC 4、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β,若α⊥β,α∩β=m,n?α,要使n⊥β,则应增加的条件是() A.m∥n B.n⊥m C.n∥α D.n⊥α 5、(多选)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个条件是()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m⊥α,n⊥β

6、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AB= 2 , BC=AA 1=1,则BD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7、P A 垂直于以AB 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 为圆上异于A ,B 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P A ⊥BC B .B C ⊥平面P AC C .AC ⊥PB D .PC ⊥BC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1)二面角B-PA-D 平面角的大小为 ; (2)二面角B-PA-C 平面角的大小为 . 10、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DD 1中点,O 为底面ABCD 中心, 求证:B 1O ⊥平面PAC 。 例 5.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EF 和AB 所成的角. 9、

人教B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2练习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直线与平面垂直

第14课时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 课时目标 1.理解线面垂直的概念.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识记强化 1.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于一点,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这个点到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推论1: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个5分,共30分)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 ①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垂直;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该直线垂直; ③若a∥b,a⊥α,则b⊥α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B.1 C.2 D.3 答案:C 解析:①不正确,因为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个平面与此直线垂直,平面上所有过该点的直线都与这条直线垂直;②正确,因为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个平面与此直线垂直;③显然正确.故选C. 2.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平面α,直线l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直线l与平

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 C.斜交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设a,b为这两条异面直线,则a∥平面α,b∥平面α,l⊥a,l⊥b.过a作平面β∩α=a′,则a∥a′,∴l⊥a′;过b作平面γ∩α=b′,同理得l⊥b′.∵a,b为异面直线,∴a′与b′相交,又a′?平面α,b′?平面α,∴l⊥平面α.故选B. 3.已知a,b,c是直线,α,β是平面,下列条件中,能得出直线a⊥α的是() A.a⊥b,a⊥c,且b?α,c?α B.a⊥b,b∥α C.α⊥β,a∥β D.a∥b,b⊥α 答案:D 解析: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故选 D. 4.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m∥β,n∥β,则α∥β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n∥m,n⊥α,则m⊥α 答案:D 解析:对于A,若m∥n,则α与β可以相交;对于B,m与n还可以异面;对于C,n 还可以在平面α内;对于D,显然正确.故选D. 5.已知三条相交于一点的线段PA,PB,PC两两垂直,PH⊥平面ABC于点H,则垂足H是△ABC的() A. 外心B.内心 C.垂心D.重心 答案:C 解析:∵PA⊥PB,PA⊥PC,PB∩PC=P,∴PA⊥平面PBC,∵BC?平面PBC,∴PA ⊥BC.∵PH⊥平面ABC,∴PH⊥BC.又PA∩PH=P,∴BC⊥平面PAH,∴BC⊥AH.同理可证AB⊥CH,AC⊥BH,∴H为△ABC的垂心. 6.如图,O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的中心,则直线A1D,AA1,A1D1,A1C1中与B1O垂直的是() A.A1D B.AA1 C.A1D1D.A1C1 答案:D 解析:连接B1D1,则A1C1⊥B1D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可得BB1⊥A1C1,故A1C1⊥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测试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一、选择题 1.两异面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A.相交直线 B.平行直线 C.一条直线—个点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若两直线a与b异面,则过a且与b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个 B.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C.有无数多个 D.—定不存在 3.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同—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②不正确 B.仅①、④正确 C.仅①正确 D.四个命题都正确 4.若平面α的斜线l在α上的射影为l′,直线b∥α,且b⊥l′,则b与l() A.必相交 B.必为异面直线 C.垂直 D.无法确定 5.下列命题 ①平面的每条斜线都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②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的斜线,则此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此平面内的射影; ③若平面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则它们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也相等; ④若一条线段在平面外并且不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它的射影长一定小于线段的长.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n 4个 6.在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为() A.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B.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C.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垂直于a的平面内 D.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7.已知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在四边形ABCD内,若P到这四边形各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A.圆内接四边形 B.矩形 C.圆外切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 8.在△ABC中,AB=AC=5,BC=6,PA⊥平面ABC,PA=8,则P到BC的距离等于()A. B. C.3 D.4 二、填空题 9.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其长为a,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A′B的长为b,则垂线A′A_________. 10.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和m⊥γ,现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α∥γ且l⊥m;②αγ且m∥β③αβ且l⊥m;④αγ且l⊥m;其中正确的为“________”.(写出序号即可) 11.在空间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为直角三角形的最多有____________个. 12.如图,正方形ABCD,P是正方形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 BCD则在△PAB、△PBC、△PCD、△PAD、△PAC及△PBD中,为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个. 13.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1)两条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平行直线; (2)两条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相交直线; (3)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定是两条相交直线; (4)一个锐角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是锐角. 其中假命题的共有_________个. 14.若一个直角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一个角,则该角最大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α,求证:a⊥b. 16.如图,在长方体AC1中,已知AB=BC=a,BB1=b(b>a),连结BC1,过B l作B1⊥BC1交CC1于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