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数学建模D题

2013数学建模D题

2013数学建模D题
2013数学建模D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D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平

日期:2013年9月16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有关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包括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问题。对于该题中的问题我们转化为数学中的数据统计与图像,利用Excel、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本题中的五个问题。

对与问题一:首先要进行总体样本数据统计,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找出所需要的重要数据,将其按照问题所需进行运算分析。

第一、用Excel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以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第二、对所有站点按照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它们排序。第三、在Excel中汇总出每次用车时长的数据,随即将数据导入matlab中,通过matlab 处理去除奇异数据,并做出图像。第四、通过该图得出用车时长最长的时段数据,拟合出函数分布,并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第五、检测观察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测真实数据与理论数据间的一致性来判定事物之间的独立性。

对于问题二:首先在表借车卡SN列中用数据透视筛选出20天每张借车卡的数量,再将数据导入matlab中,统计数据中每张出现过的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每张借车卡累计次数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三:首先根据问题二的统计结果确定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多的一天。在解答下列小问

1)先从统计数据结果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在利用Excel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从问题一数据中选择那一天借还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其借、还车时刻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列表统计出那一天各站点借、还车高峰时段及其高峰时段的借、还车的频次,把共同借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分类。

对于问题四:通过从数据中分析出有用信息,并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对于问题五:从统计出来的数据中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Excel Matlab 总体样本平面直方图数据统计与分析分布的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1.1.背景资料与条件

低碳生活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自行车租赁的站点位置及各站点自行车锁桩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题目给出了:附件1是公共自行车数据(内含20个Excel文件);附件2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图。

1.2.需要解决的问题

1.2.1.问题一

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另外,试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1.2.2.问题二

试统计20天中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即借车人)数量,并统计数据中出现过的每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情况。

1.2.3.问题三

找出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并讨论以下问题:(1)请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选择借车频次最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分析其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归类。

1.2.4.问题四

请说明上述统计结果携带了哪些有用的信息,由此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1.2.5.问题五

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其他运行规律,提出改进建议。

2.1.问题的重要性分析

建立此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更加完善,便于市民通行。以此合理分布站点,根据不同站点人员借车的密集程度安排自行车的数量。做好每天高峰时段及节假日用车高峰时段的自行车调度是重要问题。

2.2.问题的思路分析

2.2.1.问题一

对与问题一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利用所给的Excel文件进行数据统计,找出所需要的重要数据,将其按照问题所需进行运算分析。

首先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以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然后对所有站点按照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它们排序,最后,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该图看出用车时长最长的时段,数据处理后可以找出其满足的函数分布。并对其分布进行检验。

2.2.2.问题二

与问题一相同,要先统计出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数量,然后统计数据中每张出现过的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每张借车卡累计次数的分布情况。

2.2.

3.问题三

通过的数据统计找出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

1)首先任意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然后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将统计出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的数据进行筛选,找出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把借、还车时刻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其分布以及车时长的分布。

3)在统计数据中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数据处理分类。

2.2.4.问题四

通过问题一到问题三的数据处理,在统计结果中列出有用的信息,通过观察

数据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的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进行评价。

2.2.5.问题五

从数据中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一些规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模型假设

为了我们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在此之前,我们作出以下假设:

1)假设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假设借出的车都归还(借车未还的忽略不计);

3)假设公共自行车不存在跨市运营;

4)假设公共自行车不存在跨市运营且只有一家运营公司;

5)假设公共自行车在借车以后一直处于行驶状态

6)假设每个锁桩所能容纳的车辆都相同,

(四)符号说明

ν:中心距

α:偏斜度

β:偏斜度

X:表示【附件3】数据中每张卡的总次数的平均值;

x i:表示【附件3】数据中每张卡的总次数

N:表示【附件3】数据中卡的总次数;

s:表示【附件3】数据中每张卡的总次数的标准差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首先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以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

见附件中的【附件1】

然后对所有站点按照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它们排序

见附件中的【附件2】

最后,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1)去除大数据、奇异值

原因:1、通过把每次用车时长数据统计后画出直方图1【附件3】,经观察后发现有较多大数据阻碍了图像的完美表达,并且数据主要集中在0-150之间,为了便于观察分析,剔除大于150的奇异数据。

编辑matlab 程序: a=data;j=1; b=a(:,1); for i=2:20 b=[b;a(:,i)]; end

for i=1:size(b) if b(i)>150; b(i)=0;j=j+1; end end j

运行程序的结果:

j=844

图1

偏态测定:将三阶中心距3v 与其标准差的三次方对比,求得偏态偏斜度α

即:

___

3

3

331()i

f X

X v N

s α-=

=??

∑ 注:α=0,表示数据为对称分布;α>0,表示数据为右偏或者正偏;表示α<0,表示数据为左偏或者负偏。

编辑matlab 程序,计算结果如下:α=-2.31

峰度测定:将四阶中心距4v 与其标准差的三次方4S 对比,求得峰度偏斜度β

即:

___

4

4

4

41()i f X

X v N

s β-=

=?

?

注:当β=3时,为正态分布;当β>3时,分布曲线为尖峰;当β>3时,分布曲线为平峰。

编辑matlab 程序,计算结果如下:β =4.23

2) 利用Matlab 软件画出每次用车时长在0-150之间的直方图。如图2所示。

编辑matlab 程序 a=data; b=a(:,1); for i=2:20 b=[b;a(:,i)]; end

for i=1:size(b) if b(i)>150 b(i)=0; end end

hist(b,1000)

图2

3) 验证图2中曲线的分布情况。

对于这种直方图,我们尝试用卡方分布,F 分布,泊松分布来拟合,为了方

便起见,编写matlab程序进行分析;程序见附件中程序1,检验结果都不予通过。

下面通过拟合曲线来看清分布情况

图3

注:(1)拟合的指数方程为0.067

=

20375

y e-

(2)2R为拟合优度,越接近1越好,以上拟合优度2R=0.9412,效果良好。5.2问题二

1)先统计出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数量

见附件中的【附件4】

2)然后统计数据中每张出现过的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

见附件中的【附件5】

3)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每张借车卡累计次数(见附件中【附件6】)

分布情况:

图4

每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统计如附表1,利用excel画出其分布图像,如图4

经观察,图像分布接近指数分布图像,再利用excel 进行拟合

得到R 2=0.9728,非常接近于1,(R 2

为优度系数,越接近1,拟合程度越好)因此每张借车卡累计接车次数的分布较符合指数分布 其函数为

e

y X

-=073.02.3147

算得:

?

+∞

X

-0

073.02.3147e

=1

因此,进一步证明了每张借车卡累计接车次数的分布与指数分布具有满意的

一致性。

5.3.问题三

通过分析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使用最大的一天为第20天

1) 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

见附件中的【附件7】

由假设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借车时间越长,则行驶的距离就越长。有附见7可知从黎明街道卫生中心到市政府西用车时间最长,也就是借还车距离最长的两点。

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见附件中的【附件8】

2)找出借车频次最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为街心公园、五马美食林

分别统计分析其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街心公园 借车时刻分布图,如图5;还车时刻分布图,如图6

图5

通过图像可知街心花园的借车时刻在17:00-18:00时段借出最多,其余时刻

都有借车辆并且较均匀,各个时段借车数量主要集中在60-80之间,早晨与晚间借车数量相对较少。

图6

从图像中直观的看出还车时刻最多有两段分别为15:00-16:00和18:00-19:00,其余时刻还车量比较均匀,出现了两个高峰还车段,其余时间段还车数量主要集中在40-80之间

五马美食林借车时刻分布图,如图7;还车分布图,如图8

图7

由图像可知:早晨与晚上都会出现借车高峰,总体分布比较均匀

图8

由图像可知数据中明显的高峰时段是在17:00-18:00 街心公园用车时长的分布

图9

由图可知时长在4-20之间

五马美食林用车时长分布图

图10

由图可知时长在3-14之间大部分数据比较集中

从图9、图10可以看出两个站点时长主要集中的时长。

1)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

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

见附件中【附件9】

2)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归类。

见附件中【附件10】

5.4.问题四

首先数据统计出各锁桩借还车量总数见【附件11】

通过上述所有数据统计找出有用信息:

1)借、还车频次最高和最低的站点。

2)各个站点借、还车的高峰时段。

3)借、还车次数的总和(由此说明当地人员密集度)。

4)每张借车卡累计出现的次数。

5)借、还车站点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

6)各个锁桩借、还车的数量。

7)对20天所有的时长分布情况,得出人们借车所用时长大多在6-10min,从而可以对相应的时间设置合理的站点。

评价:

从附件1中分析:

1)租车、还车都很不方便;,

2)存在车多位少的问题;

3)车少(调配车辆将会增加运营成本)从数据可以分析出,站点的锁桩相同,但是借、还车的数量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附件2中可以看出:

车站的位置设置不合理(例市中心、风景区、休闲区、集中;副城、外围、居住区、高教园、服务点较少,相对孤立,因此利用率也低)。

从附件11中可得,

根据各个站点借车与还车的频次,可对目前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合理的设立车辆或增加锁桩数量,在有的锁桩少的地方借、还车数量却很多(例如锁桩3).

5.5.问题五

运行规律:

1)

图11

通过表2和图11可以得出每七天的最后两天借还车总次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周末是借、还车频次最高的日子。

2)由以上统计结果分析出每天早晚是一个借还车高峰期。

改进建议:

1)可以将自行车分单双号,隔天运营,然后在周末单双号自行车全部运营,加强停车换乘组合模式,进而增加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吸引力;

2)未还车辆较多,应设置信誉管理制度,并且完善站点设置;

3)应根据自行车借还总数安排各站点的锁桩数及车辆数目;

4)站点靠近公交站台,方便市民选择出行方式

5)在早晚时段做好自行车的调度工作

(五)模型的评价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得到所要求的结果。

优点:较为准确的统计出了各个站点的高峰时段,为以后自行车数量的分布及站点锁桩数量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帮助。

缺点:所给数据较多,剔除了奇异值后数据更加集中,也便于分析。但这样会使得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六)参考文献:

[1]李子强李峰高黄斌罗幼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8

[2]施庆生陈晓龙邓晓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2

[3]阮沈东王永利桑群芳 MATLAB程序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郭爱民徐向辉《经济计量分析与Excel应用》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1

附件

【附件1】【附件2】

【附件3】【附件4】

【附件5】【附件6】

【附表1】【附件7】

【附件8】【附件9】

【附件10】【附件11】

程序1

function f=p_judge(A,alpha)

% 本程序用于判别所给数据源在置信率为0.05时的概率分布形式。A的形式为n ×1。

A=A(:);

[mu,sigma]=normfit(A);

p1=normcdf(A,mu,sigma);

[H1,s1]=kstest(A,[A,p1],alpha)

n=length(A);

if H1==0

disp('该数据源服从正态分布。')

else

disp('该数据源不服从正态分布。')

end

phat=gamfit(A,alpha);

p2=gamcdf(A,phat(1),phat(2));

[H2,s2]=kstest(A,[A,p2],alpha)

if H2==0

disp('该数据源服从γ分布。')

else

disp('该数据源不服从γ分布。')

end

lamda=poissfit(A,alpha);

p3=poisscdf(A,lamda);

[H3,s3]=kstest(A,[A,p3],alpha)

if H3==0

disp('该数据源服从泊松分布。')

else

disp('该数据源不服从泊松分布。')

end

mu=expfit(A,alpha);

p4=expcdf(A,mu);

[H4,s4]=kstest(A,[A,p4],alpha)

if H4==0

disp('该数据源服从指数分布。')

else

disp('该数据源不服从指数分布。')

end

[phat, pci] = raylfit(A, alpha)

p5=raylcdf(A,phat);

[H5,s5]=kstest(A,[A,p5],alpha)

if H5==0

disp('该数据源服从rayleigh分布。') else

disp('该数据源不服从rayleigh分布。') end

HIMCM 2014美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HIMCM 2014美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Problem A: Unloading Commuter Trains Trains arrive often at a central Station, the nexus for many commuter trains from suburbs of larger cities on a “commuter” line. Most trains are long (perhaps 10 or more cars long). The distance a passenger has to walk to exit the train area is quite long. Each train car has only two exits, one near each end so that the cars can carry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Each train car has a center aisle and there are two seats on one side and three seats on the other for each row of seats.To exit a typical station of interest, passengers must exit the car, and then make their way to a stairway to get to the next level to exit the station. Usually these trains are crowded so there is a “fan” of passengers from the train trying to get up the stairway. The stairway could accommodate two columns of people exit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irs.Most commuter train platforms have two tracks adjacent to the platform. In the worst case, if two fully occupied trains arrived at the same time, it might take a long time for all the passengers to get up to the main level of the station.Buil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ime for a passenger to reach the street level of the station to exit the complex. Assume there are n cars to a train, each car has length d. The length of the platform is p, and the number of stairs in each staircase is q. Use your model to specifically optimize (minimize) the time traveled to reach street level to exit a station for the following: 问题一:通勤列车的负载问题 在中央车站,经常有许多的联系从大城市到郊区的通勤列车“通勤”线到达。大多数火车很长(也许10个或更多的汽车长)。乘客走到出口的距离也很长,有整个火车区域。每个火车车厢只有两个出口,一个靠近终端, 因此可以携带尽可能多的人。每个火车车厢有一个中心过道和过道两边的座椅,一边每排有两个座椅,另一边每排有三个座椅。走出这样一个典型车站,乘客必须先出火车车厢,然后走入楼梯再到下一个级别的出站口。通常情况下这些列车都非常拥挤,有大量的火车上的乘客试图挤向楼梯,而楼梯可以容纳两列人退出。大多数通勤列车站台有两个相邻的轨道平台。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两个满载的列车同时到达,所有的乘客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主站台。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估计旅客退出这种复杂的状况到达出站口路上的时间。假设一列火车有n个汽车那么长,每个汽车的长度为d。站台的长度是p,每个楼梯间的楼梯数量是q。使用您的模型具体来优化(减少)前往主站台的时间,有如下要求: Requirement 1. One fully occupied train's passengers to exit the train, and ascend the stairs to reach the street access level of the station. 要求1.一个满载乘客的火车,所有乘客都要出火车。所有乘客都要出楼梯抵达出主站台的路上。 Requirement 2. Two fully occupied trains' passengers (all passengers exit onto a common platform) to exit the trains, and ascend the stairs to reach the street access level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数学建模练习试题

2011年数学建模集训小题目 1.求下列积分的数值解 ? +∞ +-?23 2 2 3x x x dx 2.已知)s i n ()()c o s (),(2h t h t h t e h t f h t ++++=+,dt h t f h g ?=10 ),()(,画出 ]10,10[-∈h 时,)(h g 的图形。 3.画出16)5(2 2=-+y x 绕x 轴一周所围成的图形,并求所产生的旋转体的体积。 4.画出下列曲面的图形 (1)旋转单叶双曲面 14 92 22=-+z y x ; (2)马鞍面xy z =; 5.画出隐函数1cos sin =+y x 的图形。 6.(1)求函数x x y -+=12 ln 的三阶导数; 法一:syms x y dy; >> y=log((x+2)/(1-x)); >> dy=diff(y,3) dy = (6/(1-x)^3+6*(x+2)/(1-x)^4)/(x+2)*(1-x)-2*(2/(1-x)^2+2*(x+2)/(1-x)^3)/(x+2)^2*(1-x)-2*(2/(1-x)^2+2*(x+2)/(1-x)^3)/(x+2)+2*(1/(1-x)+(x+2)/(1-x)^2)/(x+2)^3*(1-x)+2*(1/(1-x)+(x+2)/(1-x)^2)/(x+2)^2 (2)求向量]425.00[=a 的一阶向前差分。 7.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1)?????=-+=-+060622x y y x (2)???=+=++5 ln 10tan 10cos sin y x y e y x 8.求函数186)(2 3-++=x x x x f 的极值点,并画出函数的图形。 9.某单位需要加工制作100套钢架,每套用长为2.9m ,2.1m 和1m 的圆钢各一根。已知原料长6.9m ,问应如何下料,使用的原材料最省。 10. 某部门在今后五年内考虑给下列项目投资,已知: 项目A ,从第一年到第四年每年年初需要投资,并于次年末回收本利115%; 项目B ,从第三年初需要投资,到第五年末能回收本利125%,但规定最大投资额不超过4万元;

2013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2013年(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 由飞机/发动机设计原理可知,对于持续高马赫数飞行任务,需要高单位推力的涡喷循环,反之,如果任务强调低马赫数和长航程,就需要低耗油率的涡扇循环。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可以同时具备高速时的大推力与低速时的低油耗。变循环发动机的内在性能优势,受到了各航空强国的重视,是目前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研究方向。 1 变循环发动机的构`造及基本原理 1.1 基本构造 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见图1、图2,其主要部件有:进气道、风扇、副外涵道、CDFS涵道、核心驱动风扇级(CDFS)、主外涵道、前混合器、高压压气机、主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后混合器、加力燃烧室、尾喷管。双涵道模式下,选择活门和后混合器(后VABI)全部打开;单涵道模式下,选择活 前混合器主外涵道主燃烧室加力燃烧室

图2 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序号表示发动机各截面参数的下脚标 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如图3所示,变循环发动机为双转子发动机,风扇与低压涡轮相连,CDFS、高压压气机与高压涡轮相连,如图3下方褐色的线所示。蓝色的线表示有部件之间的气体流动连接(图3中高压压气机后不经主燃烧室的分流气流为冷却气流,在本题中忽略不计)。 图3 变循环发动机工作原理图 1.2工作原理 变循环发动机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涡喷模式和涡扇模式。 发动机在亚音速巡航的低功率工作状态,风扇后的模式转换活门因为副外涵与风扇后的压差打开,使更多空气进入副外涵,同时前混合器面积开大,打开后混合器,增大涵道比,降低油耗,此时为发动机的涡扇模式。 发动机在超音速巡航、加速、爬升状态时,前混合器面积关小,副外涵压力增大,选择活门关闭,迫使绝大部分气体进入核心机,产生高的推力,此时为发

数学建模题目及答案

09级数模试题 1. 把四只脚的连线呈长方形的椅子往不平的地面上一放,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然后稍微挪动几次,就可以使四只脚同时着地,放稳了。试作合理的假设并建立数学模型说明这个现象。 (15分) 解:对于此题,如果不用任何假设很难证明,结果很可能是否定的。 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假设 : (1)地面为连续曲面 (2)长方形桌的四条腿长度相同 (3)相对于地面的弯曲程度而言,方桌的腿是足够长的 (4)方桌的腿只要有一点接触地面就算着地。 那么,总可以让桌子的三条腿是同时接触到地面。 现在,我们来证明:如果上述假设条件成立,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以长方桌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作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方桌的四条腿分别在A、B、C、D 处,A、B,C、D 的初始位置在与x 轴平行,再假设有一条在x 轴上的线ab,则ab 也与A、B,C、D 平行。当方桌绕中心0旋转时,对角线 ab 与x 轴的夹角记为θ。 容易看出,当四条腿尚未全部着地时,腿到地面的距离是不确定的。为消除这一不确定性,令 ()f θ为A、B 离地距离之和, ()g θ为C、D 离地距离之和,它们的值由θ唯一确定。由假设(1), ()f θ,()g θ均为θ的连续函数。又由假设(3),三条腿总能同时着地, 故()f θ()g θ=0必成立(?θ)。 不妨设 (0)0f =,(0)0g >g (若(0)g 也为 0,则初始时刻已四条腿着地,不必再旋转),于是问题归 结为: 已知 ()f θ,()g θ均为θ的连续函数,(0)0f =,(0)0g >且对任意θ有00()()0f g θθ=,求证存 在某一0θ,使00()()0f g θθ=。 证明:当θ=π时,AB 与CD 互换位置,故()0f π>,()0g π=。作()()()h f g θθθ=?,显然,() h θ也是θ的连续函数,(0)(0)(0)0h f g =?<而()()()0h f g πππ=?>,由连续函数的取零值定 理,存在0θ,0 0θπ<<,使得0()0h θ=,即00()()f g θθ=。又由于00()()0f g θθ=,故必有 00()()0f g θθ==,证毕。 2.学校共1000名学生,235人住在A 宿舍,333人住在B 宿舍,432人住在C 宿舍。学生 们要组织一个10人的委员会,试用合理的方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15分) 解:按各宿舍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列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设:A 宿舍的委员数为x 人,B 宿舍的委员数为y 人,C 宿舍的委员数为z 人。计算出人数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大的整数进1,其余取整数部分。 则 x+y+z=10;

西南大学2016年春《数学建模》作业及答案(已整理)(共5次)

西南大学2014年春《数学建模》作业及答案(已整理) 第一次作业 1:[填空题] 名词解释: 1.原型 2.模型 3.数学模型 4.机理分析 5.测试分析 6.理想方法 7.计算机模拟 8.蛛网模型 9.群体决策 10.直觉 11.灵感 12.想象力 13.洞察力 14.类比法 15.思维模型 16.符号模型 17.直观模型 18.物理模型19.2倍周期收敛20.灵敏度分析21.TSP问题22.随机存储策略23.随机模型24.概率模型25.混合整数规划26.灰色预测 参考答案: 1.原型:原型指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关心、研究或者从事生产、管理的实际对象。2.模型:指为某个特定目的将原形的某一部分信息简缩、提炼而构造的原型替代物。3.数学模型:是由数字、字母或其它数字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4.机理分析: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建立的模型常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或现实意义。5.测试分析: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黑箱”系统,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准则找出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6.理想方法:是从观察和经验中通过想象和逻辑思维,把对象简化、纯化,使其升华到理状态,以其更本质地揭示对象的固有规律。7.计算机模拟:根据实际系统或过程的特性,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模拟实际运行情况,并依据大量模拟结构对系统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8.蛛网模型:用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分析市场经济稳定性的图示法在经济学中称为蛛网模型。9.群体决策:根据若干人对某些对象的决策结果,综合出这个群体的决策结果的过程称为群体决策。10.直觉:直觉是人们对新事物本质的极敏锐的领悟、理解或推断。11.灵感:灵感是指在人有意识或下意识思考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猜测、思路或判断。12.想象力:指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将新感知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形象相互比较、重新组合、加工、处理,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13.洞察力:指人们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初步分析能迅速抓住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简化问题的层次,对可以用那些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判断。14.类比法:类比法注意到研究对象与以熟悉的另一对象具有某些共性,比较二者相似之处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15.思维模型:指人们对原形的反复认识,将获取的知识以经验的形式直接储存于人脑中,从而可以根据思维或直觉作出相应的决策。16.符号模型:是在一定约束条件或假设下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描述原型。17.直观模型:指那些供展览用的实物模型以及玩具、照片等,通常是把原型的尺寸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主要追求外观上的逼真。18.物理模型:主要指科技工作者为一定的目的根据相似原理构造的模型,它不仅可以显示原型的外形或某些特征,而且可以用来进行模拟实验,间接地研究原型的某些规律。19.2倍周期收敛:在离散模型中,如果一个数列存在两个收敛子列就称为2倍周期收敛。20.灵敏度分析:系数的每个变化都会改变线性规划问题,随之也会影响原来求得的最优解。为制定一个应付各种偶然情况的全能方法,必须研究以求得的最优解是怎样随输入系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叫灵敏性分析。21.TSP问题:在加权图中寻求最佳推销员回路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在一个完备加权图中寻求最佳哈密顿圈的问题,称为TSP问题。22.随机存储策略:商店在订购货物时采用的一种简单的策略,是制定一个下界s和一个上界S,当周末存货不小于s时就不定货;当存货少于s 时就订货,且定货量使得下周初的存量达到S,这种策略称为随机存储策略。23.随机模型:如果随机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必须考虑,就应该建立随机性的数学模型,简称为随机模型。24.概

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在城市道路常会发生交通异常事件,导致车道被占用,事发地段的通行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当交通需求大于事发断剩余通行能力时,车辆排队,产生延误,行程时间增加,交通流量发生变化。根据这些特点,我们以城市道路基本路段发生交通事故为例,主要分析了交通事故发生后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段事故点及其上下游路段交通流量的变化,用于以后进一步突发事件下交通流的预测。 针对问题一,根据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考虑到车身大小不同,我们把所有车辆进行标准化。运用统计估算模型对视频一的车辆进行分段统计,得出未发生事故前道路通行能力2555(辆/h )。因为车辆所占车道未达到数学理论计算要求,所以我们利用修正过后城市干道通行能力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出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的理论通行能力为1356(辆/h ),进而与实际数据对比,得出相对误差。 针对问题二,我们基于问题一的模型,以及附件三数据分析所得,不同车道的通行流量比例不同,对视频二的车辆各项数据的分段统计分析,得到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再根据修正的理论数学计算模型,得出理论通行能力。得到的结果与问题一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在同一横断面上的实际通行能力与交通事故所占车道的车流量呈负相关性。 针对问题三,我们运用了两种模型,一种结合层次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理想化的函数关系式。基于层次分析模型,我们将进行问题分解,把车辆长度作为目标层,其他三个量作为准则层。通过查阅资料对各因素进行打分,计算出事故持续时间、车道通行能力、上游车流量对车辆排队长度的权重。层次分析模型得到各个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关系的大小,然后我们用线性回归模型求出各指标与目标层的具体的函数关系式为130.0430.09263.623y x x =-+-。第二,我们运用车流波动相关理论,得到理论模型,继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针对问题四,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上游来车在红绿灯下的时间间断问题,所以把来车的情况作周期性分析,假设来车是间隔相同的时间连续的到来,求出一个周期能通过的最大车流量数。然后运用等待制排队模型,当累计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后,可以通过排队论计算出时间15min 。 关键词:通行能力 统计估算 层次分析 非线性回归方程 SPSS 软件 排队论 车流波动 一、问题重述

数学建模作业

习 题 1 1. 请编写绘制以下图形的MA TLAB 命令,并展示绘得的图形. (1) 221x y +=、224x y +=分别是椭圆2241x y +=的内切圆和外切圆. (2) 指数函数x y e =和对数函数ln y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3) 黎曼函数 1, (0)(0,1) 0 , (0,1), 0,1 q x p q q x y x x x =>∈?=? ∈=?当为既约分数且当为无理数且或者 的图像(要求分母q 的最大值由键盘输入). 3. 两个人玩双骰子游戏,一个人掷骰子,另一个人打赌掷骰子者不能掷出所需点数,输赢的规则如下:如果第一次掷出3或11点,打赌者赢;如果第一次掷出2、7或12点,打赌者输;如果第一次掷出4、5、6、8、9或10点,记住这个点数,继续掷骰子,如果不能在掷出7点之前再次掷出该点数,则打赌者赢. 请模拟双骰子游戏,要求写出算法和程序,估计打赌者赢的概率. 你能从理论上计算出打赌者赢的精确概率吗?请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这些概率收敛吗?

4. 根据表1.14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拟合问题: (1) 如果用指数增长模型0()0()e r t t x t x -=模拟美国人口从1790年至2000年的变化过程,请用MATLAB 统计工具箱的函数nlinfit 计算指数增长模型的以下三个数据拟合问题: (i) 取定0x =3.9,0t =1790,拟合待定参数r ; (ii) 取定0t =1790,拟合待定参数0x 和r ; (iii) 拟合待定参数0t 、0x 和r . 要求写出程序,给出拟合参数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结果,并展示误差平方和最小的拟合效果图. (2) 通过变量替换,可以将属于非线性模型的指数增长模型转化成线性模型,并用MA TLAB 函数polyfit 进行计算,请说明转化成线性模型的详细过程,然后写出程序,给出拟合参数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结果,并展示拟合效果图. (3) 请分析指数增长模型非线性拟合和线性化拟合的结果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4) 如果用阻滞增长模型00 () 00()()e r t t Nx x t x N x --= +-模拟美国人口从1790年至2000年的变化过程,请用MA TLAB 统计工具箱的函数nlinfit 计算阻滞增长模型的以下三个数据拟合问题: (i) 取定0x =3.9,0t =1790,拟合待定参数r 和N ; (ii) 取定0t =1790,拟合待定参数0x 、r 和N ; (iii) 拟合待定参数0t 、0x 、r 和N . 要求写出程序,给出拟合参数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结果,并展示误差平方和最小的拟合效果图. 年份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2003年数学建模A题

200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对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A题 SARS的传播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俗称: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SARS的爆发和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的重要性。请你们对SARS 的传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要求如下: (1)对附件1所提供的一个早期的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建立你们自己的模型,说明为什么优于附件1中的模型;特别要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这样做的困难在哪里?对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做出评论,如:提前或延后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疫情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做出估计。附件2提供的数据供参考。

(3)收集SARS对经济某个方面影响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附件3提供的数据供参考。 (4)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附件1: SARS疫情分析及对北京疫情走势的预测 2003年5月8日 在病例数比较多的地区,用数理模型作分析有一定意义。前几天,XXX老师用解析公式分析了北京SARS疫情前期的走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了每个病人可以传染他人的期限(由于被严格隔离、治愈、死亡等),并考虑在不同阶段社会条件下传染概率的变化,然后先分析香港和广东的情况以获得比较合理的参数,最后初步预测北京的疫情走势。希望这种分析能对认识疫情,安排后续的工作生活有帮助。 1 模型与参数 假定初始时刻的病例数为N0,平均每病人每天可传染K个人(K

2013年数学建模课程论文题目-信计10级

嘉兴学院2012-2013年度第2学期 数学建模课程论文题目 要求:按照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撰写论文,以A4纸打印,务必于2013年5月31日前纸质交到8号楼214室,电子版发邮箱:pzh@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7560930.html,。并且每组至少推荐1人在课堂上做20分钟讲解。 题目1、产销问题 某企业主要生产一种手工产品,在现有的营销策略下,年初对上半年6个月的产品需求预测如表1所示。 班时间不得超过10个小时。1月初的库存量为200台。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40元/件。该产品的销售特点是,如果当月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顾客愿意等待该需求在后续的某个月内得到满足,但公司需要对产品的价格进行打折,可以用缺货损失来表示。6月末的库存为0(不允许缺货)。各种成本费用如表2所示。 (1)若你是公司决策人员,请建立数学模型并制定出一个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最优产销方案; (2)公司销售部门预测:在计划期内的某个月进行降价促销,当产品价格下降为220元/件时,则接下来的两个月中6%的需求会提前到促销月发生。试就一月份(淡季)促销和四月份(旺季)促销两种方案以及不促销最优方案(1)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选取最优的产销规

题目2、汽车保险 某保险公司只提供一年期的综合车险保单业务,这一年内,若客户没有要求赔偿,则给予额外补助,所有参保人被迫分为0,1,2,3四类,类别越高,从保险费中得到的折扣越多。在计算保险费时,新客户属于0类。在客户延续其保险单时,若在上一年没有要求赔偿,则可提高一个类别;若客户在上一年要求过赔偿,如果可能则降低两个类别,否则为0类。客户退出保险,则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事故死亡引起的,将退还其保险金的适当部分。 现在政府准备在下一年开始实施安全带法规,如果实施了该法规,虽然每年的事故数量不会减少,但事故中受伤司机和乘员数肯定会减少,从而医药费将有所下降,这是政府预计会出现的结果,从而期望减少保险费的数额。这样的结果真会出现吗?这是该保险公司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根据采用这种法规的国家的统计资料可以知道,死亡的司机会减少40%,遗憾的是医疗费的下降不容易确定下来,有人认为,医疗费会减少20%到40%,假设当前年度该保险公司的统计报表如下表1和表2。 保险公司希望你能给出一个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以表1和2的数据为例,验证你的方法,并给出在医疗费下降20%和40%的情况下,公司今后5年每年每份保险费应收多少才比较合理?给出你的建议。 基本保险费:775元 类别没有索赔时补贴 比例(%) 续保人数新投保人数注销人数总投保人数 0 0 1280708 384620 18264 1665328 1 25 1764897 1 28240 1764898 2 40 1154461 0 13857 1154461 3 50 8760058 0 32411 4 8760058 总收入:6182百万元,偿还退回:70百万元,净收入:6112百万元; 支出:149百万元;索赔支出:6093百万元,超支:130百万元。 表1 本年度发放的保险单数 类别索赔人数死亡司机人数平均修理费 (元) 平均医疗费 (元) 平均赔偿费 (元) 0 582756 11652 1020 1526 3195 1 582463 23315 1223 1231 3886 2 115857 2292 947 82 3 2941 3 700872 7013 805 81 4 2321 总修理费:1981(百万元),总医疗费:2218(百万元); 总死亡赔偿费:1894(百万元),总索赔费6093(百万元)。

2014年美国数学建模大赛(MCM)试题译文

2014年美国数学建模大赛(MCM)试题译文 王景璟大连理工大学 问题A:超车之外靠右行原则 在一些开车必须靠右行驶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以及其他除了英国,澳大利亚,和一些前英国殖民地的国家),行驶在多车道高速路必须遵循一个规则,那就是要求驾驶员在超车之外的情况下,必须在最靠右的车道行驶,超车时,他们向左变道,超车,然后再回到之前行驶的车道。 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该规则在车流量很少和很大的时候的执行情况。你最好能考察车流量与安全的之间的相互关系,过低或是过量的速度限制的作用(速度设置过低或是过高),以及/或者其他在该问题陈述中没有明确提到的因素。该原则是否能有效促进更好的车流量?如果无效,请建议和分析其他更有助于提高车流量、安全、以及其他你认为重要的因素的其他方案(可以完全不包括该原则)。 在开车靠左行的国家,讨论一下你的方案在经过对方向的简单修改之后或是添加额外的要求之后是否也适用。 最后,以上原则取决于人们遵循交通规则的判断力。如果道路上的车流完全在智能系统(要么是道路体系的一部分,要么是包含在使用道路的所有车辆的设计之中)的控制之下,该改变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你先前分析的结果? 问题B: 大学教练联盟 《体育画报》,一本体育爱好者的杂志,正在寻找上世纪“最好的大学教练”,包括男性和女性。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以从诸如大学曲棍球,曲棍球,橄榄球,棒球,垒球,篮球,或足球等运动的男性或女性教练中选出最好的一个教练或几个教练(过去的或现在的)。分析中使用的时间分界线是否有影响?即在1913执教和在2013年执教有不同吗?清晰地表达你们模型中的评判标准。讨论你们的模型如何能广泛地应用于两种性别及所有可能的体育运动。分别选出你模型中3种不同运动的前5位教练。 除了MCM格式及要求,准备一篇1-2页的文章给《体育画报》以解释你们的结论并包括一份能让体育迷们看懂的对你们数学模型的非技术性解释。 问题C:使用网络模型测量影响力

2013数学建模D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D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平 日期:2013年9月16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有关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包括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问题。对于该题中的问题我们转化为数学中的数据统计与图像,利用Excel、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本题中的五个问题。 对与问题一:首先要进行总体样本数据统计,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找出所需要的重要数据,将其按照问题所需进行运算分析。 第一、用Excel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以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第二、对所有站点按照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它们排序。第三、在Excel中汇总出每次用车时长的数据,随即将数据导入matlab中,通过matlab 处理去除奇异数据,并做出图像。第四、通过该图得出用车时长最长的时段数据,拟合出函数分布,并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第五、检测观察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测真实数据与理论数据间的一致性来判定事物之间的独立性。 对于问题二:首先在表借车卡SN列中用数据透视筛选出20天每张借车卡的数量,再将数据导入matlab中,统计数据中每张出现过的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每张借车卡累计次数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三:首先根据问题二的统计结果确定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多的一天。在解答下列小问 1)先从统计数据结果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在利用Excel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从问题一数据中选择那一天借还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其借、还车时刻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列表统计出那一天各站点借、还车高峰时段及其高峰时段的借、还车的频次,把共同借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分类。 对于问题四:通过从数据中分析出有用信息,并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对于问题五:从统计出来的数据中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Excel Matlab 总体样本平面直方图数据统计与分析分布的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2013年数学建模A题概念解释--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由于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以及服务水平不同,通行能力分为:基本(理论)通行能力,可能(实际)通行能力和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理论通行能力是理想的道路与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 以理论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理论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公式(参《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传播分析与控制》): 单向车行道的可能通行能力Qx=CB*N*fw*fHV*fp Qx是单向车行道可能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四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veh/h。 CB是基本(理论)通行能力。 N是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 fw是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HV是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是:fHV=1/[1+ PHV(EHV-1)],EHV 是大型车换算成小客车的车辆换算系数;PHV是大型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fp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一般在0.9~1之间 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basic traffic capacity】指的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通过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traffic capacity】指的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三种。

计算公式为:CAP=s1*λ1+s2*λ2+....+sn*λn(s为饱和流量,λ为绿信比) 全红时间越长,通行能力越小 周期时长一定的情况下,相位数越多,通行能力越大 它是指道路上某一地点、某一车道或某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道路容量、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一般以辆/h、人/h表示。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单位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不尽相同,交通量是指道路在某一定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一般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比其通行能力小得多时,则司机驾车行进时操作的自由度就越大,既可以随意变更车速,转移车道,还可以方便地实现超车。当交通量等于或接近于道路通行能力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就逐渐降低,一般只能以同一速度循序行进,如稍有意外,就会发生降速、拥挤,甚至阻滞。当交通量超过通行能力时,车辆就会出现拥挤,甚至堵塞。因此,道路通行能力同河流的过水能力一样,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值,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其通行能力也就不同。故通行能力是一个变数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D题储药柜的设计 储药柜的结构类似于书橱,通常由若干个横向隔板和竖向隔板将储药柜分割成若干个储药槽(如图1所示)。为保证药品分拣的准确率,防止发药错误,一个储药槽内只能摆放同一种药品。药品在储药槽中的排列方式如图2所示。药品从后端放入,从前端取出。一个实际储药柜中药品的摆放情况如图3所示。 为保证药品在储药槽内顺利出入,要求药盒与两侧竖向隔板之间、与上下两层横向隔板之间应留2mm的间隙,同时还要求药盒在储药槽内推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并排重叠、侧翻或水平旋转。在忽略横向和竖向隔板厚度的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下面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1.药房内的盒装药品种类繁多,药盒尺寸规格差异较大,附件1中给出了一些药盒的规格。请利用附件1的数据,给出竖向隔板间距类型最少的储药柜设计方案,包括类型的数量和每种类型所对应的药盒规格。 2. 药盒与两侧竖向隔板之间的间隙超出2mm的部分可视为宽度冗余。增加竖向隔板的间距类型数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宽度冗余,但会增加储药柜的加工成本,同时降低了储药槽的适应能力。设计时希望总宽度冗余尽可能小,同时也希望间距的类型数量尽可能少。仍利用附件1的数据,给出合理的竖向隔板间距类型的数量以及每种类型对应的药品编号。 3.考虑补药的便利性,储药柜的宽度不超过2.5m、高度不超过2m,传送装置占用的高度为0.5m,即储药柜的最大允许有效高度为1.5m。药盒与两层横向隔板之间的间隙超出2mm的部分可视为高度冗余,平面冗余=高度冗余×宽度冗余。在问题2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储药柜横向隔板间距的类型数量,使得储药柜的总平面冗余量尽可能地小,且横向隔板间距的类型数量也尽可能地少。 4. 附件2给出了每一种药品编号对应的最大日需求量。在储药槽的长度为1.5m、每天仅集中补药一次的情况下,请计算每一种药品需要的储药槽个数。为保证药房储药满足需求,根据问题3中单个储药柜的规格,计算最少需要多少个储药柜。

2014年下学期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作业习题8

2014年下学期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作业习题8 1.轮船的甲板成近似半椭圆面形为了得到甲板的面积。首先测量得到横向最大相间8.534米;然后等间距地测得纵向高度,自左向右分别为:0.914, 5.060, 7.772, 8.717, 9.083, 9.144, 9.083, 8.992, 8.687, 7.376, 2.073,计算甲板的面积。 【1】命令: x=0:0.711:8.534; y2=[0,0.914^2,5.060^2,7.772^2,8.717^2,9.083^2,9.144^2,9.083^2,8.992^2, 8.687^2,7.376^2,2.073^2,0]; %plot(x,y2,'*'); a=polyfit(x,y2,2) 【2】结果: a = -5.2832 46.5248 -16.7465 得y^2=-5.2832*x^2+46.5248*x-16.7465,即y^2/85.68+(x-4.4031)^2/16.2175=1 故面积=0.5*a*b*pi=58.56. 2.物体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在水平直线上运动。测得位移与受力如表8.1 表8.1 X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F 20 21 21 20 19 18.5 18.0 13.5 9 4.5 0 求(a) 物体从位移为0到0.4所做的功; (b) 位移为0.4时的速度是多少? 【1】命令: x=0:0.1:1.0; f=[20,21,21,20,19,18.5,18.0,13.5,9,4.5,0]; plot(x,f,'*');hold on; a=polyfit(x,f,2) f2=-34.4988*x.*x+14.8625*x+19.5979; plot(x,f2); syms t y=-34.4988*t.*t+14.8625*t+19.5979; w=vpa(int(y,t,0,0.4),8) V=diff(y);t=2;v=eval(V)

2019数学建模国赛a题答案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8年,来自全国34个省/市/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及美国和新加坡的1449所院校/校区、42128个队(本科38573队、专科3555队)、超过12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赛事设置: 竞赛宗旨 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竞赛质量,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科学研究。 规模与数据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同学可以向该校教务部门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

赛。2014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338所院校、25347个队(其中本科组22233队、专科组3114队)、7万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比赛时间 2017年比赛时间是9月14号20:00到9月17号24:00,总共76小时,采取通讯方式比赛,比赛地点在各个高校。比赛时间全国统一的,不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在互联网查阅资料。 同学们在比赛期间应该注意安排时间,以免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组委名单 注:第五届专家组任期两年(2010-2011)。2011年底任期届满后,组委会对专家组进行了调整,并决定此后不再对外公布专家组成员名单。 第五届组委会成员名单(2010-2013)及下属专家组成员名单 第四届组委会成员名单及下属专家组成员名单 第一、二、三届组委第一、二、三届组委会成员名单及下属专家组成员名单引各赛区组委会各赛区联系方式列表引 [注1] 各赛区联系人请注意:若本赛区联系e-mail地址发生变化,请通知全国组委会进行修改。 [注2] 全国已成立赛区的有28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尚未成立赛区的区域组成联合赛区,其他(境外参赛学生)组成国际赛区,共30个赛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