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基础上,以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产业发展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基于以李克强总理带头的新一届政府4个多月以来“新政”的履职情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很多重要场合均强调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举措,本文认为,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可以用两句话来表示,即并重经济增加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与经济升级。就经济发展目标来说,应明确要打造中国“升级版”经济,就经济调控方式与措施来说,应具备统筹兼顾-先浅后深-逐一解决的特点,就调控思路来说,应体现出区间管理和底线思维,就调控方式来说,要具备灵活性,强化信息以及稳定预期,就调控标准来说,要突出预见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就财政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现目前我国还是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与之前几年政策方向

没什么出入。特别是新政府刚刚履职的初期,中央多次强调应确保宏观政策具备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这对政府换届过程中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以及稳定社会各界对新政府宏观经济

政策的预期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政府后续实施经济领域相关改革奠定了稳定、良好的环境。但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很多经济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要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必然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出一定的改变或是调整,加之,我国现目前整处于过渡期和转折期,所以,现目前宏观政策更要并重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相较于传统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现目前的经济调控方式具备灵活性、主动性、精确性以及弹性等特点。

二、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税政策

所谓财税政策,即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结合有关经济理论以及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的配套财税准则、财税方针等。财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应用较多的宏观政策之一。因为最近几年我国房价增长很快,基于此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财税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的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政策相关房地产价格调控的财税政策

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财税方面的政策汇总

(二)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即政府为了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多种方式对汇率、利率以及货币供应等实施调节。因为房地产行业需要很多资金,而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所以,要有效调控房地产行业,确保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政策制定了与之配套的金融政策。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有关金融政策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2。

表2 我国金融方面的政策汇总

三、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财税政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幅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收入涨幅和购买能力,政府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确保房地产市场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财税政策。现目前,媒体报道的“鬼城”逐渐增多,居民小区入户率比较低,这就暴露出了“一人多套房”的问题。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霸占着地闲置着,当低价上涨之后再卖出去,这就是说土地或是房产本身持有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最近几年,在财税政策方面,我国政府主要是借助增加税种、拓展征收范围、提升税率等方式应对房价上涨。如

在购买房屋的时候要缴纳交易费、契税等,售出房屋的时候要缴纳营业税(购买房屋后五年以内出售的)、交易税等;试点开始征收房产税;房地产开发商如若征收土地后闲置就要缴纳相应的土地闲置税费等。这些财税政策的出台,不仅提升了房地产的持有成本,也提升了房地产的交易成本。持有成本的提升,对“一人多房”的投资行为或是投机行为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从某种层面来说也能降低房价。此外,还能抑制开发商囤地倒卖,使实际土地供应量得到提升,这对降低房价也有一定作用。

(二)金融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中国人认为“房”和“家”是并重的,对房子有着深厚的情感,很多人都想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套、两套、三套……,把房子作为家业传承下去。通常来说,这些人都是具备一定购买条件后才会购买房子,且贷款比例与额度通常比较低。另外也有一部分人属于投资者或是炒房客,房价的不断增长让很多人洞悉了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和投机机会。他们通常会支付最低限额的首付,余下的部分就贷款,当房价上涨到自己预期的价格后,就会迅速出手,如此反复操作。而且,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一部分是预售房屋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是银行贷款资金,我国政府在金融政策方面就是借助调整利率以及货币供应等来应对。

三、结论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结构即各个产业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比例关系,但产业技术与创新能力则决定了产业内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16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A) A.涉及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 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 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 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 2.(B)不就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A.累进税率 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与失业保险 D.农业支持方案 3.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就是( D ) A、1 B、2 C、4 D、5 4.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 B 80000 C 15000 D 60000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就是( B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6.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 B )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7.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8.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10.下列( C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 1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2020最新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真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真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B.财政部 C.银监会 D.中国人民银行 答案:[C] 2.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某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 000万元人民币时,须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 金为()万元。

A.300 B.150 C.110 D.100 答案:[B] 3.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由()组成。A.三级、三类规划 B.四级、四类规划 C.三级、四类规划 D.四级、三类规划 答案:[A] 4.国家级专项规划应组织专家论证。按规定,参加论证的其他相关领域专家不得少于专家总数的()。 A.1/5 B.1/4 C.1/3 D.1/2

答案:[C] 5.除特殊情况外,国家级专项规划应在批准后()内 向社会公布。 A.一周 B.二周 C.一个月 D.二个月 答案:[C] 6.在投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首要目标应是()。 A.质量、成本、工期三控制 B.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 C.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D.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答案:[C] 7.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社 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A.出口 B.进口 C.进出口 D.净出1:3 答案:[D] 8.目前我国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处于正在寻找工作的 状态,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答案:[A] 9.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的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属于()。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混合型通货膨胀

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

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 管理系 11级09班陶海鸥 1103288 自1998年以来,面对总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几年来,总需求有所扩大,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GDP增长8%,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效应不十分理想。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寻求高政策效应的途径。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给政府有关人员加薪以刺激消费,通过出口退税鼓励出口。从1998年-2002年政府发行国债6000多亿元,国债投资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1999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增加福利性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支持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还大幅度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建立了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制度,使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再加上消费信贷的配合,使城镇居民住房、汽车等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大量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了财政支出的增长,供求矛盾有所缓解。 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物价水平持续低迷,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200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下降0?8%,批发价格指数

PPI下降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4%。据统计600种主要商品中86?3%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现有失业人口2000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800万个;入世冲击开始显现,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政府投资是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尽管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财政政策的更主要作用在于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发挥乘数效应,刺激总需求增长;而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较小,启动民间资,带动总需求增长的作用有限。首先,我国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产业关联度较小,带动链条较短;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属于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投资,投资带动的就业少,政府投资转变为劳动者收入的份额较少;再其次,在我国当前时期,由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平均消费倾向较低,税率又较高,投资乘数较小;最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完善,信用不足,市场缺乏效率,也使乘数变小。 而今年1月1日起,酝酿已久的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始正式实施。专家认为,以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当前的宏观调控不仅是面对困难的应急之策,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把握短期波动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在防止经济出现大幅起落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失时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02、2011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

2011 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 .统筹兼顾 C.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2. 联合国确立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A .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 B .健康、文化和幸福 C.寿命、文化和幸福 D .健康、技能和生活水平 3. 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 A .成本推动型 B .需求拉动型 C.结构型 D ?混合型 4. 因社会总支出和产出下降,对劳动整体需求减少引起的失业称为(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稳态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5. 经济学关于经济萧条的解释是()。 A. 实际产出低于实际需求水平 B .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水平 C.实际产出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不大 D .实际产出持续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巨大 6. 为应对经济衰退,需要扩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 B .出售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C.购入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D .购入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 7. 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是() A .消费物价指数 B. GDP 平减指数 C. 生产价格指数 D .核心价格指数 ) 。 )通货膨胀。 ) 。 ) 。 ) 。

B .国民生产总值 C. 国民收入 D. 国民净收入 9. 实际GDP 是指()。 A ?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B?按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C.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D ?按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10. 按收入法统计GDP 是指()。 A ?对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进行汇总 B ?对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纯收入进行汇总 C.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进行汇总 D ?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性收入进行汇总 11.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需向政府提交()。 A?项目申请报告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报告 D .资产评估报告 12. 根据乘数一加速原理,导致经济周期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 .消费 B .投资 C.国际贸易 D .国际资本流动 13.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一般由企业按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备案。 A ?建设主管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投资主管部门 D .土地管理部门 14. “支出在先,回报在后”指的是投资的()特性。 A .收益性 B .长期性 C.风险性 D .预付性 15. 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 .折旧 B .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 C.对外贸易顺差 D .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 16. 保证社会再生产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 )。 A.增长一倍 B.增长两倍 C.翻一番 D.翻两番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 )阶段。 A.起步 B.上升 C.初级 D.繁荣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经济建设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社会主义( )四位一体。 A.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明建设 D.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5.如果A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必然引起B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则说明A、B两种商品是( )。 A.互补商品 B.无关商品 C.无价格弹性商品 D.相互可替代商品

6.在充分竞争市场上,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做( )。 A.保护价格 B.垄断价格 C.生产价格 D.均衡价格 7.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 )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动型 C.输入型 D.混合型 8.当经济运行显著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将分别呈现( )。 A.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B.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C.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D.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9.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监测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反映经济运行荣枯分水线的PMI值是( )。 A.10 B. 30 C.50 D.100 10.在外汇市场上虽然交易规模不大,但影响很大的参与者是( )。 A.国际贸易公司 B.中央银行 C.投资银行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 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基础上,以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产业发展、我国宏观经济政 策取向 基于以李克强总理带头的新一届政府4 个多月以来“新 政”的履职情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很多重要场合均强调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举措,本文认为,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可以用两句话来表示,即并重经济增加和结构 应明调整;促进经济转型与经济升级。就经济发展目标来说,确 要打造中国“升级版” 经济,就经济调控方式与措施来说,应具备统筹兼顾-先浅后深-逐一解决的特点,就调控思路来 说,应体现出区间管理和底线思维,就调控方式来说,要具备灵活性,强化信息以及稳定预期,就调控标准来说,要突出预见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就财政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现目前我国还是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 ,与之前几年政策方向 没什么出入。特别是新政府刚刚履职的初期,中央多次强调应确保宏观政策具备连续性以及稳定性,这对政府换届过程中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以及稳定社会各界对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政府后续实施经济领域相关改革奠定了稳定、良好的环境。但历经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很多经济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

越来越明显,甚至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要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必然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出 定的改变或是调整,加之,我国现目前整处于过渡期和转折期,所以,现目前宏观政策更要并重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相较于传统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现目前的经济调控方式具备灵活性、主动性、精确性以及弹性等特点 、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财税政策 所谓财税政策,即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结合有关经济理 论以及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的配套财税准则、财税方针等。财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应用较多的宏观政策之 因为最近几年我国房价增长很快,基于此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财税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的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政策相关房地产价格调控的财税政策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财税方面的政策汇总 二)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即政府为了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多种方式 对汇率、利率以及货币供应等实施调节。因为房地产行业需要很多资金,而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所以,要有效调控房地产行业,确保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政策制定了与之配套的金融政策。结合国家各个部委网站和有关资料,对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有关金融政策进行了整理,具体见表2 。 表2 我国金融方面的政策汇总三、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一)财税政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幅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收入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笔记.docx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概要 国家制定: 1、发展战略 2、区域发展规划 3、专项发展规划 4、产业政策 科学发展观作为工程咨询业务的指导思想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 2、实现可持续发展 3、推动协调发展 4、促进全面发展(1加快项目全过程管理2加强投资决策3注重后评价4积极开发新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如何指导各类工程咨询业务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全面发展 ●推动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咨询业务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 ●二要重视社会全面发展的多目标分析 ●三是综合考虑影响投资建设的各种因素 工程咨询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 ■加快工程咨询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 ■促进工程咨询全面协调发展 ■注重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工程咨询单位体制机制创新 ■实施“走出去”战略 咨询专业人才格局

形成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结构匹配、以行业领军人物为引领、以复合型人才为骨干、以专业执业人才为主体、以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为支撑的行业人才梯队 第二章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市场经济 需求数量和价格反方向变化 供给数量和价格正方向变化 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生成什么(供应与需求)2如何生产(成本最低)3为谁生产(如何分配) 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市场效率 =帕累托效率,均衡价格=帕累托最优 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7大因素)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正相关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负相关 ■替代品的价格-(商品房与经适房) ■互补品的价格-(住房与家居装修) ■预期-买涨不买跌 ■其它 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六大因素) ■产品价格-正相关 ■生产成本-负相关 ■生产技术-正相关 ■预期-预期涨价,则减少当期供给(捂盘),预期跌价,则增加当期供给(急推盘)■相关产品的价格 ■其它(如国家政策等)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用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动来理解】 ■住房需求上升,会引起房价上升与房屋供给量上升(量价齐升) ■住房供给上升,例如开发商开发的房屋数量上升,价格会下降,但均衡的产量会上升(以价换量)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基础 关键变量:产出、就业(失业率)、价格 GDP=常驻单位、最终成果 GDP=价值状态、收入状态、产品状态 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理想状态下GDP最大值) 生产法(3个部门)+收入法(6项生产要素)+支出法(4项支出类型) GNP:考虑国外影响 N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是一种地域的界定,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在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毋须质疑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研究是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展开的。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化所导致IS曲线的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研究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IS曲线、LM曲线中的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对曲线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从I 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上看,这种影响的大小会因IS曲线和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这一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图中,假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初始状态下的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的距离是E 0E 3,E 0E 3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积,即E 0E 3=K g ·Δg ,也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带动国民收入增加若干倍,这其中的原理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由于IS 曲线斜率的不同,国民收入的增加额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两者的增加额y 0y 1和y 0y 2均小于E 0E 3,原因是要想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为E 0E 3,必须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是不可能的。因为IS 1曲线、IS 2曲线向右分别平行移动到IS 1′和IS 2′时,在(r 0,y 3)点上,商品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但货币市场却发生了失衡——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不变(LM 曲线不变),这势必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必将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私人投资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问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0123r r 1 r 0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与答案 1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出现( )等现象。 A.市场供应紧张、通货紧缩 B.失业增加、物资匮乏 C.生产能力闲置、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物资匮乏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2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4.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 )。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 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各国经济发展经历表明,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源泉是( )。 A.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各项要素投入量增加 B.提高要素生产率 C.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 D.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以下关于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是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是第二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是第三产业 B.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7.在本世纪头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 )。 A.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B.经济社会信息化 3

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

调整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效应 年级:2011级 学号:1111020221 专业:工商管理112班 姓名:李闯闯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摘要: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准率或下调2至4次。 研究目的: (1)了解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 (2)分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3)对于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 结论:存款准备金率因其乘数效应一般被认为是猛烈的调控工具,在我国弱有效性主要是由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现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所决定的。另外由于我国货币调控工具单一,还不得不选用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并改善政策实施环境。

关键词:准备金率宏观调控效用分析 论文正文: 1、引言: 2、正文: (1)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 准备金率:是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