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榜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和探究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蔡雪峰严伯冲沈吉军

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学生时代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杨贤江同志因而早就提出:"学生时代谓为一生最切要时代".这是因为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转型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一方面,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为社会的不良习气所影响.一个人学生时代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他的处世观、理想信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反过来说,一个人的一生总会留下他的学生时代的深深烙印。在这新的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追星现象也影响着我们新时期的学生,有不少学生本身就是"fans",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为学生提供可让学生参照和借鉴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学校现在面临的问题。

活动案例:校十佳学生评选――――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一、评选宗旨

“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评选条件

1、“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的评选标准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创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出色,并取得突出成绩。在上述基础上,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1)、校级或校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2)、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份子者;

(5)、在校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6)、在逆境中顽强拚搏、自立自强且品学兼优者;

三、评选办法与步骤

1、各班根据评选要求,开展相关的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向校团委推荐候选人1名,并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按时上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根据情况另形上报;

2、团委办公室对各班推荐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推荐材料不全或不符要求的将被取消评选资格;

3、团委在充分考虑候选人事迹后,将确定20名人选作为正式候选人。;

4、团委在校广播台、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公布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进行为期1周的全校公示,广泛征集全校师生的意见;

5、团委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校同学的无记名投票结果进行选举,并报学校校长室同意,最终确定“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获奖者。

四、评选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候选人推荐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在推荐候选人的工作中,各班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择优原则。所推荐的人选应是本班学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各班要将所有申报材料在规定日期前上报团委会办公室,逾期不交将作弃权处理。

5、申报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推荐登记表,一式3份;

(2)被推荐人2000字的事迹材料及100字左右的事迹简介各1份,;

(3)提供事迹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奖项的证书复印件,两寸近期彩色照片2张。

五.反响:成功开展的“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我校广大学生争作先进、积极进取的热情。评选出的十佳青年学生品学兼优、综合素质突出,在各自的学习、生活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了先进典型,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成才。

六.效果: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使学生在身边的同学身上发现了新时期优秀青年的应有品质,让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再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我校“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进而有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科学价值观的养成。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进行价值认识时所持的根本观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价值观念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讲,价值观念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价值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理应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奠定基矗教育价值导向的实质和关键,就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当然也不能用对事实的认识取代价值观教育,相对于青少年来说,价值观教育似乎更重要一些。这正如爱因斯但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任何一个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都需要建立起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体系,其中的道德理论、原则、规范和评价方式对社会、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就是道德的价值。我们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伦理道德的价值,认识到德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武装学生,使他们学会以社会主义观点判断社会事件和人物言行道德的能力。关于审美价值观教育,就是让学生理解人类和个人对美的真正需求,认同和实践高雅文化,排拒和抵制粗俗文化,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所谓人的价值,是指具体个人所形成的特有的人生理想和他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必须培养学生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他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榜样的模范作用。现在缺少的就是榜样的模范作用。沈阳市教育局曾经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现状进行一次调研分析,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价

值取向上出现偏差。抽样调查的20所学校中,竟然有2.9%的学生表示景仰黑势力老大,这个结果几乎是景仰父母的两倍。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崇拜“黑势力”的老大?记得我小时候,看了一些电影之后,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有扮演英雄人物,也有时扮演反派人物,无论扮演那一种人物,孩子们心中榜样人物都是英雄们的形象,即便是在扮演反派人物,总是想通过演好这个反派人物来衬托英雄的形象。在那个年代虽然传媒没有现在发达,但英雄的形象随处可见,这给我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确实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把这种教育一概说成是说教,显然是不正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历经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对青年人仍然起着榜样作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也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优秀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均更为其他同学所关注.因此,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自然成为同学的榜样,优秀的榜样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思想上。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当今社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相对较为复杂。作为"十佳学生"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三观”:从大的方面说,"十佳学生"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爱国主义情感。还应与时俱进,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周恩来同志曾在年轻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书呆子,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一个"十佳学生",他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首先应是爱学校,爱班级,爱宿舍,尊敬师长,友善同学;对待学业,应该是孜孜以求,进取不息;他应该是班级良好舆论氛围的创设者、维护者、引导者和实践者。唯其如此,"十佳学生"才能在思想上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学习上。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周恩来曾经讲过,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十佳学生"在学习上起到榜样作用,这并不是说每位"十佳学生"的成绩都应在班级或年级名列前茅,并不是“唯分数论”。"十佳学生"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崇高的学习理想,有远大的学习目标,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学习意志和品质,有承受挫折、改正错误的学习勇气。总之,在学习上能够尽心竭力,“尽吾志矣,可以无悔”,也就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生活上。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社会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不排除负面的影响。新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滋长,这种不良的风气也冲击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致使某些中学生在生活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曾有文章用三个字“懒、馋、玩”来概括当今某些中学生的特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颇能说明问题。一日三餐不饿,课间饥肠辘辘。零食不绝于口,没钱,向老爸老妈伸手。更有同学喜欢吃洋餐,穿名牌;不在学习上争高低,而在生活上搞攀比。作为"十佳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首先要热爱校园生活,拥抱校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埋怨生活,消极怠惰。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要严于律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实行量化星级管理模式,作为"十佳学生"要尽可能带领同学提高内务卫生水平,做到内务不扣分或少扣分,值日时宿舍整体内务不扣分。再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要崇尚节俭,要“戒奢以俭”。消费尺度既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状况,同时又要考虑年龄特征,不可超过一定的限度。俗话说“生活是

一本活的教科书”,“欲人立须先己立”。"十佳学生"能在生活方面首先“立己”,那么也一定能达到“立人”的效果,最终起到“活的教科书”的作用。

(四)行为习惯上。作为"十佳学生",能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种校纪班规,即使偶有犯规,也要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君子之过,如日月悬于中天,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现在传媒的发达,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英雄形象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枪战片”、“警匪片”以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由于通俗的大众文学没有明显的榜样作用,孩子的模仿中也就可能产生盲目崇拜黑社会老大的问题。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就有黑社会之类的现实,又没有人正确引导他们去认识这些问题,那么这种盲目的崇拜就可能变得不再盲目,而是心中的目标。我们应当非常清醒的看到今天发达的现代传媒能给孩子提供的榜样作用实在太少,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孩子们又接触了一些社会不公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导不当,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必然出现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后果是很危险的。青年是面向未来的一代,充满青春期的精力和美好想象,价值观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青年价值观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明天。青年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其青春性是两面的,对它们要给予合理的归位和落实。青春性中开放、先锋、创新的一面决定着青年乃至整个国家的活力与冲动,意味着任何一种可能的生活前景。青年正是带着一颗骚动的青春之心进入社会的。将青春性的这一面用得其所,那么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将使整个社会得到“反哺”;而青春性中叛逆、情绪化的一面则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如果听任这种青春性放纵,那么种种负潮、暗流会磨蚀整个社会的理性智慧。总之对青春性中可能存在的正负面要充分估计并予以疏导。

1935年11月23日,爱因斯坦在为居里夫人举行的悼念会上的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象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知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这就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另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评价。爱因斯坦的话,毫无疑问地表达了他本人的价值观念。结合实际来说,我们不妨举每年高考升学的例子。有幸进入高中学生,究竟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多,还是非常努力的孩子多,我们没有办法得出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智力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机会将会更多地提供给那些学习努力、有毅力、善于克服困难的孩子。聪明而不努力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根据多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结果,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智力是非常优秀的,这种非常优秀的智力,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应该毫无问题。以每年宁波市18岁的人口16万人为基数,3%即为4800人,但每年实际考入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只

有100人左右。假设这些学生的智力全部属于非常优秀者,他们也仅占同年龄智力非常优秀者的48分之一。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那种既聪明、又努力的学生。如果说象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要求孩子有非常优秀的智力条件,那么,很多普通大学,对智力条件的要求就不那么高,至于其他的大专、中专、职业高中,对智力的要求就更不是升学竞争的最主要问题了,对这些学校来说,只要具有中等偏上或中等智力,就足可以有条件参与其入学竞争。关键看非智力因素、即是否努力、刻苦、自信,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可以认为,非常努力的人一定会有所作为,而非常聪明的人可能会无所作为。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好,他进入象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是,他完全有机会在社会上的其他各种竞争中取胜,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反之,一个智力条件非常优越的儿童,如果他的社会性发展不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娇生惯养,害怕困难,要么骄纵自大,要么自卑羸弱,他终归一事无成。意志坚强,严于律己,客观公正,甘作公仆,谦虚谨慎,热忱、顽强,勇于克服困难,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社会性"品质的概括,正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居里夫人才从千百万具备和她同等智力的妇女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任何一个具备居里夫人那样的品质的人,他即使没有成为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可能在其他的社会事业中作出成绩,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贡献的人。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近代以来,中国青年在救亡与发展的主题下发生着丰富的价值观变革。无论是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文明意识的形成还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社会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虽然这一主导价值取向在中国青年中有一个在矛盾斗争中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有一个受各种思潮影响而出现诸种偏向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所追求的理想基本没有改变,青年价值观的核心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统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在读书求知、职业、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具体入微的表现,逐步体现出“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这是与以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实绩对青年的感染影响作用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代世界,冷战格局已被打破,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现代化发达国家青年面临物质利益重新配置、社会关系调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不同国家中表现出价值观方面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在社会与个体之间求共识,在主流与亚文化中求平衡,在求是务实与享受生活中求合理,在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间求认同等等。多样分化并逐步走向整合也是贯穿其中的态势。人生价值观,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个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多种因素(这里,我不妨称之为“完美的人格”)。而我们的教育,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教育活动。在张扬学生个性中,构建起他们完美的人格和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同时,让生命自由生长,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近年,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感到教育应当“走进生命教育的新时代”,通过课程改革,创造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②促使我们的教育向生命敞开,促进我们的学校、课堂成为鲜活生命、完整生命的摇篮,让所有生命的全部价值在校得到高扬。因而,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学习是一种

内在的思想交流、对话、质疑、反思,以及达成新见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任何外在的强迫都无助于启动和维持这一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让其充分地有个性地自由学习,他们身心各方面的潜在发展倾向才能表现出来。“自由乃是其他价值欲得到发展所必须的土壤”。

我们这样建设学校:学校是价值观相互认同的老师学生聚集到一起,并能为各方实现各自的价值提供一个平台。学校就是一个平台,把一些认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到一起,或在学校期间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念,大家骨子里认同的是一套价值理念,所以在学校内开心的工作、学习,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样的学校也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组织,这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志同则道合,志不同则道不合。道不合则不与为谋。

总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他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是其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在新时期,我们在学生中进行“十佳学生”的评选,就是要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生提供可让学生参照和借鉴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杨贤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杨贤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编写了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教育史ABC》,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原理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新教育大纲》。 1.论教育的本质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②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③同时指出:学校都是社会的劳动领域,为赋予劳动力以特种的资格的地方,就是使单纯的劳动力转变为特殊的劳动力的地方。 2.论“教育功能” 20世纪20年代教育界流行的“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的论点,是对教育功能不恰当的夸大。 ①对于“教育万能”论,杨贤江指出教育有助于社会发展,但教育又受制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不可能超越时代和环境条件; ②对于“教育救国”论,杨贤江针对当时提倡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几个观点,指出只要中国社会未改造,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不打倒,中国殖民地位不摆脱,中国便不可得救。 ③对于“先教育后革命”论,杨贤江指出,先通过培养人民的革命能力,然后才能进行革命的说法具有欺骗性,因为统治阶级不可能允许自己所支配的教育为无产阶级革命去培养革命人才。 3.“全人生的指导”与青年教育 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人的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青年期极为关键,因此,他对青年提出了进行“全人生的指导”的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①“全人生的指导”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

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儒家思想,经过后人不断地传承,不断地发展,延续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的信仰;是早期的礼制的规范和规则;是历史长河中每个人心中对自己以及家庭和国家信仰的图腾。显而易见,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同时对当今的教育思想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字,“仁”。“仁”是一种价值观,它既是家庭的关系,又是社会的政治关系。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则可以看做是,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出身自一个贵族家庭,因此他的生活他的教育思想是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息息相关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和孔子倡导的“举贤才”是一致的,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在此之前,只有王公贵族的胄子才能接受教育,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有教无类”是孔子对当时教育体制招生对象的革命,从此,无论贫贱,无论职业,无论阶级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就有了“学而优则仕”的机会。实行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孔子私学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一所学校,从总的社会实践效果来看,是应该肯定的。“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他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孔子提出儒学的初期,因为那个兵荒马乱纷争的年代,与孔子仁政的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并没有得到诸侯的认可。直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呼声下,华丽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因为“三纲五常”等等思想深得统治者们的欢心,儒学思想此时正好为统治阶级对于加强集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从思想根源上抓住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并为其后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打下了基础。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拥有了国家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念,这比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早了十多个世纪。这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统一观念,当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人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然而历史在不断前进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口号已经成了封建王朝的断壁残垣下的尘埃。我们走进了大学的伊甸园,在这里似渴地汲取着不同的思想,分门别类的科技知识。我们以为孔子和茫茫历史长河中那些知名人物一样,只成为了教科书中的几颗字眼,或者是偶尔矗立在某处风霜雨雪中的一尊雕像,再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当然不是,孔子曰,学而不厌,孔子曰,温故知新,孔子曰,诲人不倦,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提倡出来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孔子教育我们,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重师长,为人谦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对仁者特别亲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做到以上为人的基本要求时,再去学习知识。孔子首先强调:做人与读书,做人是第一位的。你可以行而无学文,但不可学文而无行。在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知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语教121 45号郑利芳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他一丝不苟,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孔子。 孔丘,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几乎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环境育人”,那么孕育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如何呢,我们且先看一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吧。 一、时代背景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当时公室没落,大夫兼并,正处于宗室制度被家族制度取代的社会演变之中,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孔子的家境则比较寒酸,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曾祖父是个战争难民,父亲曾是一名勇士,三岁而丧父,到孔子时家道已经衰微,故有“吾十又五而致于学”,足见其受教育之晚。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让那些有意向学习又有物质保证的人都可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的见面礼的人,他都收做了学生,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 基于“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招收学生,有八个不分: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这“八不分”说明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孔子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思想,适应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传授“六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杨贤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 -------------榜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和探究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蔡雪峰严伯冲沈吉军 201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学生时代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杨贤江同志因而早就提出:"学生时代谓为一生最切要时代".这是因为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转型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一方面,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为社会的不良习气所影响.一个人学生时代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他的处世观、理想信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反过来说,一个人的一生总会留下他的学生时代的深深烙印。在这新的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追星现象也影响着我们新时期的学生,有不少学生本身就是"fans",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为学生提供可让学生参照和借鉴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学校现在面临的问题。 活动案例:校十佳学生评选――――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一、评选宗旨 “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评选活动旨在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评选条件 1、“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的评选标准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学术研究、科技创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出色,并取得突出成绩。在上述基础上,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1)、校级或校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2)、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份子者; (5)、在校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6)、在逆境中顽强拚搏、自立自强且品学兼优者; 三、评选办法与步骤 1、各班根据评选要求,开展相关的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向校团委推荐候选人1名,并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按时上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根据情况另形上报; 2、团委办公室对各班推荐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推荐材料不全或不符要求的将被取消评选资格; 3、团委在充分考虑候选人事迹后,将确定20名人选作为正式候选人。; 4、团委在校广播台、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公布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进行为期1周的全校公示,广泛征集全校师生的意见; 5、团委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全校同学的无记名投票结果进行选举,并报学校校长室同意,最终确定“杨贤江中学十佳学生”获奖者。 四、评选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学生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政策,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臵、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 我校至成立以来,营造出了在“尚行”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尚品立行文化育人”办学理念和“博文约礼”的校训精神。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更新了教育观念,扎实进行了业务提升,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踏实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省、州、市名优教师齐全,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州、市赛课一、二等奖;学生各种团体获得优异成绩。我校的综合实力在提高,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先后有汪营各小学的校长到我校跟岗学习考察,毛坝小学、忠路民族小学、建南黄金小学选派骨干教师到我校和教师互动交流,今年开始还将牵头元堡各小学推进集团化办学。 我校坚持“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的办学宗旨,秉承“创新改革,执着跨越”的发展精神和“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定办一所“优质小学+特色小学=学生多元成才”的特色民族实验

小学。至成立以来,我校坚持多元发展,学生多元成长,素质提升明显,已为学校成为优质特色民族实验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来源是按照全市的划片招生,在全州目前来看,我校入校水平整体偏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或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弟,学生总体起点较低,对改变自己暂时不利的现状和习惯没有应对信心和策略,不愿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愿意坚持,表现出意志力较弱。这是我校在制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时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课程目标 我校坚持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勤朴涵真、思学向上、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和新的形势,我校的课程设臵与规划就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的核心的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因此,我校与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目标为:(1)以两个意识、四个品性和三自准则为核心的德育课程目标(现代意识、国际意识;爱国心、责任心、坚定性、创造性;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并能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学会理解、尊重、学习他人,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交流沟通并努力践行,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

孔子的教育理念

-30 - 孔子的教育理念、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既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孔夫子不愧为圣人虽然他提倡“有教无类”但他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显然孔夫子对于教育是很有一套的他知道人的资质有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因材施教。 对于孔门弟子孔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子路鲁莽个性冲动孔子就告诉他凡事应多考虑曾参愚钝孔子就设法开导他等等。 在当时来说孔子的教育方法之科学从他开创私学的成功可见一般穿越千年放在当今– -31 - 教育来说孔子的教育方法之科学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当今的教育形势与当时相比有天壤之别。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古代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而如今现实点说学习是为了今后的人生作准备是为了在职场PK是为了在升学考试中与摩拳檫掌的莘莘学子竞技是为了演绎人生中的纯真岁月的特别风采。 话说回来当今的教育形势也是导致当今教育方法改变的原因。 如今很多学校都是提倡特– -32 - 长教育以培养某一方面有优势的学生这种做法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无疑是对孔子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极好传承。 读《孔子》有感高二9班王永平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发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没有谁能向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长久如此之远------他便是孔子。 读孔子书籍它不仅能使我们增长文化知识还使我们在人世间学会怎样做人。 孔子为 -- 33 - 人博古通今德行高尚他凭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赢得了弟子的敬爱子贡曾赞誉他说他的才华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企及就好象天空不能踩着梯子爬上去一样颜渊也曾赞誉他说他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的确从孔子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他让我们知道做事不能贪求快不能贪图小利欲速则不达贪图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很有意义的警示。 社会也好个人也好都不应该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眼睛。 读孔子书籍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他说“天下无道上天将让孔子宣扬大道于天下”。 孔子认定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努力改变社会现实。 天下无道就是他投身于社会改造的巨大动力“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也许就是他一生的最好的概括。 读孔子有关的书籍让我掩卷沉思如果我们每个人像孔子一样做诚信事当诚信人以礼待人实事求事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 34 -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诚信乃立人之本高二九班邹庆锋子曰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实践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 实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培计划(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培训项目精神,结合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展开实际情况,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为切入点,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课堂教学、促动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一学、研一研、做一做”的“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的校本实践教研活动。 二、研究目标 1.学一学,协助教师理解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2.研一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路与办法。 3.做一做,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教研组推出一节示范课例。 4.形成“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的校本特色。 三、研究对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分析教情、学情,找准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2.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研究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

科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握热点,了解核心素养2019年(10月23日——11月10日) 1.召开工作部署会,解读核心素养校本化工作计划。组建校级坊。 2.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学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研究任务分工。 (1)教科室周芳做好学校校本主题研究计划。 (2)教科室指导学科组长确定学科组研究主题制定学科组主题研究活动计划(学科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要结合研修网课程及活动安排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内容)。 (3)学科组长指导学科组成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主题研修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观摩教学案例,落实核心素养。2019年11月11日--2019年12月10日 一、线上学习,线下思考。 1.参加研修网线上培训,观看相关课程实行理论学习。 2.结合研修网课程张丰老师的讲座《主题研修的策划与实施》,学科组、教师认真审核自己的活动计划存有问题。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你对里面内容了解多少?下面由为从两方面讲述核心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体现做人的标准与准则。孔子非常重视德育,一部《论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1)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第九章)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章)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第九章)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4章)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第4章)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4章)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4章)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9)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十五章) (10)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第十四章) 孔子的智育思想 孔子重视智育,主张多学、多练、多思、多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章)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二章)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章) (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第八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二章)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第五章) (7)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第三章)注: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章)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章) 10)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章) 关于孔子处事方针的基本内容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实践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校本化实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培计划(2018)”——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建设培训项目精神,结合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际情况,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为切入点,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一学、研一研、做一做”的“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的校本实践教研活动。 二、研究目标 1.学一学,帮助教师认识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2.研一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路与办法。 3.做一做,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教研组推出一节示范课例。 4.形成“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素养”的校本特色。 三、研究对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分析教情、学情,找准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2.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研究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

科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把握热点,了解核心素养2018年(10月23日——11月10日) 1.召开工作部署会,解读核心素养校本化工作计划。组建校级坊。 2.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学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3.研究任务分工。 (1)教科室周芳做好学校校本主题研究计划。 (2)教科室指导学科组长确定学科组研究主题制定学科组主题研究活动计划(学科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要结合研修网课程及活动安排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内容)。 (3)学科组长指导学科组成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主题研修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观摩教学案例,落实核心素养。2018年11月11日--2018年12月10日 一、线上学习,线下思考。 1.参加研修网线上培训,观看相关课程进行理论学习。 2.结合研修网课程张丰老师的讲座《主题研修的策划与实施》,学科组、教师认真审核自己的活动计划存在问题。

教育家及其著作和观点

教育家及其著作观点 孟禄:心理起源说 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 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 梁簌溟: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 苏格拉底: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助产术” 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说”和“自由教育”,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国外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的《学记》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建立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提出“四段教学法”,“德育”,“教育性教学”,“传统三中心论”,即:教师、教材、课堂。杜威:首倡“重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新三中心论”,即:儿童(学生)活动、经验。 拉伊和梅伊曼:创立实验教育学 瓦根舍因:提出“规范教学”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赞可夫:“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论终身教育》 斯宾塞: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泰勒:课程评价之父 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尔普,孔德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 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威尔逊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

浅论孔子“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 整理古代文化, 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其教育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本文着重讨论他所倡导的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就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研究孔子温故知新和教学相长教育思想,借鉴孔子的经验,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p.17)是孔子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孔子认为温故知新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精神。温故知新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故即古,指的是过去政治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新是指今,指的是现在的社会实际问题。他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认识当代社会实际。温故知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有知识是认识的成果,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孔子要求学生在温习旧知识时能积极思考、联想,扩大知识范围或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第三,温故知新也就是温故创新。温故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校教育中、社会生活中创造、创新。何谓创新?根据辞海释义,“创,始造之也”。根据此意推断,有独到的见解叫创见。首创未所有的事物叫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的问世叫创作。新是指初次出现的,往往相对旧而言的。孔子一生虽自称述而不作,而事实上是有述有作,是当时知识的集大成者。他编写、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流传后世的宝贵文献就是他温故知新的结晶。 从已知到未知孔子非常善于用已有的文献资料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过去的朝代推测将来的社会。有一次,子张问孔子:“十世可知也?”孔子胸有成竹地答道:“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p.21)孔子认为: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假定有人继承周朝而当政,就是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推想而知的。孔子反对“不知而作之者”。[1](p.73)他说世上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却凭空想象、主观臆测。不学不思,如何能知呢?孔子自认为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我无是也”。他在传授弟子“六经”的时候,在讲到历代礼的发展沿革时就说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1](p.26)他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但他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也能说得出来,但他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的历史文献不够的缘故,若有足够的文献,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孔子强调以事实为依据是他一贯主张,以致于他的学生子贡一再感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p.46)这是因为道德文章是可视可闻的,而人性与天道是不可捉摸的。有一次,他的学生季路向他请教有关鬼神之事。孔子很不高兴地对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1](p.11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完全处理好,怎么去讨论处理论文联盟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780272.html,整理人与鬼的事;人生活着的的道理都未能弄明白,怎么能懂得死? 举一反三孔子善于用启发式教育,他的得意门生颜回曾形容老师的教学艺术高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独创了著名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p.68)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机,即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予以启发诱导。另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说出新意来。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学生

小学综合素养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素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二、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成功的足迹、教师评语、家长回音、评价方法八个方面。 1、思想品德素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基本能反映这方面素养的日常表现情况。 2、科学文化素养—和以往考试分数不同,我们评价孩子某一学科的情况,是把该学科要素尽量细分,如语文学科,评价项目就分解成听话、说话、朗读、作文、作业、单元练习、写字、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这样你会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某门学科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和帮助。 3、身体心理素养---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交流与合作情况三项,对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实践技能素养—考查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的情况,反映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和实践能力。 5、成功的足迹—记录孩子一学期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包括比赛获奖、作品发表、甚至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6、教师评语—重点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 7、家长回音—请您对学校素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写在“家长回音”栏中,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回复。 8、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实践技能素养的发展情况,采用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采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方式。 三、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自我评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是主动的自我表现评价者。学生在自我表现评价中学会反思,了解自我表现发展的状况,通过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自我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了解自己本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改进学习策略,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养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2.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孟子 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荀子 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学记》 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陶行知 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蔡元培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提出美德即知识,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柏拉图 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 客观唯心主义" 。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摘要:孔子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有很多记载孔子教育主张和教育活动的篇章,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了详细的阐述。它是后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这些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既涉及基本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一.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1.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

最新杨贤江《新教育大纲》-word文档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笔名李浩吾、健夫、姚应夫、江一、叶公朴、牛犇等。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我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属慈溪县)一个贫苦的手工 业者家庭。幼年聪颖过人,学习刻苦,高小毕业后留校任教。17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常撰写论文,初露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才华。1917年毕业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斋务助理和教育科助理等职。1919年,经邓中夏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被选为该会南京分会的书记,并担任分会会刊《少年世界》编辑。1920年,杨贤江被选为“少年中国学会”第二届评议部评议员,开始摆脱“教育万能论”和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去。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春,受聘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的实际主编,通过《学生杂志》宣传马列主义,介绍进步杂志,指导青年和学生运动,并亲自撰稿回答青年学生所提出的涉及思想、政治、读书、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种种问题,成为当时知识青年的良师益友。1924年,当选中共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青年部长,兼任浙江上虞县春晖中学教务主任,发起了对教育

界复古思潮的批判。 1926年底,杨贤江离开《学生杂志》,投身于上海工人起义的组织工作。1927年春,在北伐军攻克的杭州担任《国民日报》编辑。蒋介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出版的《革命军日报》社长。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回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同年底,东渡日本,负责中国留日学生特别支部工作。 客居日本期间,杨贤江于革命活动之余,积极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编写和翻译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教育论文,翻译出版了日本山下德治的《世界史纲》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等书,撰写出版了《教育史ABC》一书。 1929年5月,杨贤江秘密回国,寓居上海,专事教育理论的著译工作,并接受党的委托、克服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在不到半年的时向里完成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新教育大纲》,从而“奠定了杨贤江作为新兴教育理论先驱者光辉的历史地位”。 由于工作繁重,环境恶劣,杨贤江积劳成疾,于1931年8 月9日病逝于日本,享年仅36岁。 《新教育大纲》共有三章(内含十二节),三章之前加有“序言”和“绪论”。第一章的标题是:“教育的本质”,内含四节。第一节,教育是什么。第二节,教育的本质及其变质。

教育家代表作及思想主张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思想 1.《学记》: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②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③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④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⑤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⑥教学相长⑦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⑧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孔子:①代表作《论语》②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启发教学法④他最早提出学、思、行统一的观点⑤主张因材施教⑥有教无类 3.孟子:①性善论②仁政③民本思想 4.荀子:①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②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③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④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⑤主张“师云亦云” 5.墨子:①提出“人性素丝说”②兼爱、非攻③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西方教育思想 6.苏格拉底:①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③产婆术④运用启发式教学 7.柏拉图:①代表作《理想国》②最早倡导寓学习于游戏 8.亚里士多德:①代表作《政治学》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9.昆体良:①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②是古代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③提出分班教学④运用奖励,反对体罚⑤提出教学应适当原则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①代表作《大教学论》②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③教育学之父④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⑤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⑥泛智教育⑦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12.赫尔巴特:①代表作《普通教育学》②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③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④科学教育学之父⑤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⑦五步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 13.杜威:①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②实用主义代表③以儿童为中心④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⑤活动课程:活动教学⑥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⑦五步教学法: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⑧赫尔巴特传统代表学派与杜威的现代教育学派形成对立 14.卢梭:①代表作《爱弥儿》②提出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③对教育最大贡献是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关系④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亲,尤其是男孩子 15.康德:较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6.洛克:①代表作《教育漫话》②“外铄论”代表人物③形式教育论④提出白板说⑤绅士教育 17.华生:①“外铄论”代表人物②行为主义③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④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18.裴斯泰洛齐:①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②教育心理学化③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④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 19.斯宾塞:①代表作《教育论》②课程理论代表人物③教育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④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

1.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论述 (一)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为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来。 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而优则仕” 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孔子对实行“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学习与做官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鼓励学生们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没有。弟子们受到此思想灌输,头脑中普遍存在为做官而学习的念头,既然已学为君子,不做官是没有道理的,子路心直口快说出“不仕无义”,这是有代表性的。孔子积极向当权者推荐有才能的学生去担任政治事务,但他在输送人才时也坚持一些原则:首先,学不优则不能出来做官;其次,国家政治开明才能出来做官,否则宁可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