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

.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

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和动力

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0.(2010江苏南通通州联考)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1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其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之际,

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防治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有效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作出积极努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改造世界的活动③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④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②③ D.①④

能力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能使用带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

A.③④ B.①④.②④ D.②③

1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综)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

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②④ D.③④

14.(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

1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2010江苏高考单科)下列与“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7.观察下图漫画《鲁班落聘》。招聘者的主要错误在于

鲁班落聘

A.没有看到运动是绝对的

B.没有看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没有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没有做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8.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图中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重要观点,并写出该观点的具体内容。

19.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

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群众的化节日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推动化大发展、大繁荣,化部、中国联定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建国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近年首次。

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

基础巩固

1.A 2.A 3.B 4.B 5.D 6.

7.8.B

9.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

能力提升

10.

11.B 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说明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故选B项。

①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②的说法错误,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2.B 能的使用属于客观存在、实践活动,“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属于意识、认识,正是因为前者,才产生了后者,这体现了①④;②③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13.B 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①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的说法错误。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

14.D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采用更为先进的测年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考古研究,却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体现了①④;②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③的说法错在“必然”上。故本题选D项。

15.B 题意旨在说明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如果不能回

到实践中去,不为实践服务,这种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故选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6.B 材料中的引言强调了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B项中的“近水”与“远山”强调的是亲身参加实践的重要性,与材料内容一致。

17.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认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以是否具有凭为标准选聘人才的做法违背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选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8.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此漫画的哲学寓意在于探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结合课本所学相关内容即能确定答案。

拓展探究

19.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小戏小品的创作于群众的实践,反映了群众的生活。小戏小品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活动,要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小戏小品发展的动力于群众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化生活越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小戏小品能不能得到发展,就需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检验,看小戏小品能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小戏小品从群众实践中,最终还要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推进社会主义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解析:认识论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组织答案所运用的具体理论内容也很好确定。本题可分别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入手回答,同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但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材料。

比的认识测试题及答案

比的认识测试题 一、填空: 1、( ):30=30÷( )=5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2.6 20 9:6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72,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 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5、饲养场白兔和灰兔的比是5:2,白兔比灰兔多60只,饲养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6、六年级共有学生280人,男生是女生的5 3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三个数的比是1:2: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8、一条路已经修好了80千米,已经修的与铁路总长的比是1:8,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9、有大小两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从大桶取出12升油倒入小桶,则两个桶中的油正好相等。两桶中原来各有油多少升? 比的认识答案 一、填空: 1、18, 50, 40, 0.6 2、3 :2,2 :5 3、5 :6, 5 :6 4、5 3 , 16 5、5 :4 , 20 6、35, 55 二、计算: 1、1 :2 , 7 :15 , 1 :500000 2、 201, 10 27, 4 :1 三、解答: 1、解:长与宽的和:72÷2=36厘米 长:36÷(4+5)×5=20厘米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1(新人教版 必修4)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实践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 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 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 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 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重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 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四、【方法点津】: (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 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 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 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 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 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 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 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广东省高级中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教学反思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反思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多维的考虑:采用话题式教学,围绕知识有所侧重又要提高,渗透核心素养,以悄然达到提升学生面对高考题目的能力,最后能浓缩地呈现在40分钟的课堂,我所展示的是我们强大的科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备课到试讲,再到正式上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1、总体设计。课堂设计要有一条主线,层层递进,让听课者(学生和老师)思路明晰,不必面面俱到,对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大胆删除,对知识能整合的就要整合,从最初的25页PPT的课件,删减至14页。“PPT写得越多就越说明自己越不懂,自己思路越清楚PPT就自然越简略”。PPT的字多,反而会搅乱学生的思维,越简略也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材料如何处理?采用案例教学,一例到底,但有些知识又不能很好融入,因此,复习时将它们提前,材料专门用于分析重点知识,然后再进行拔高,贯彻素养提升。 2、素材选取。知识点确定的情况下,精选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小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农民种地,从大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但是选取一个可切入的话题真的很难。试讲结束后,潘老师和丁老师马上表达了相同看法,“视频不够震撼”。作为贯穿课堂起决定作用的材料,要有可讨论性,平铺直叙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 3、教学细节。记得每次试讲完以后,姬老师和张老师、郑老师都会和我交流一个多小时,都会对语言的流畅度,PPT每个标志的设置,每个动画出示的方式、顺序等等进行指导,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大道至简,一张PPT上字体最多两种,颜色最多三种,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视觉及思考。时间把握,我自己对着PPT,每页用时多少,进行详细记录,在下课铃想起那一刻结束本课,绝不拖堂。 4、学生素养培养。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课堂各环节中也特别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落实,在活动中提升,让学生活起来,让素养在无形中在学生的思维里成长起来。增强学生互动设计,不仅仅是思维的互动,还有精神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给予充分表达机会。 5、瞄准高考,模拟高考的命题。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 单元测试卷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19分) 4,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5 是, 是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比值是。 2、一个课外科技小组,6人共做了78件模型,这个小组所做模型总数与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3、某工厂男职工人数与女职工人数的比是8:5,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 倍,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 1的比。 4、写出3个比值都是 3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6、甲数是乙数的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7、把5克盐放入50水中,盐占盐水的比是。 3=():16= 24 =()÷24 8、 8 9、甲、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4: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 是, 周长比是。 二、判断。(8分) 1、:化简后是2. () 2、如果a:b=6:5,那么a一定等于6,b一定等于5. ()

3、如果a :b=6,那么a 是b 的6倍。 ( ) 4、从学校到电影院,小兰要10分钟,小明要8分钟,小兰与小明的速度比是4:5. ( ) 三、选择。(4分) 1、下面与52:21比值相等的比是( )。 a 、: b 、5:4 c 、20:25 d 、41:51 2、一个比,它的( )。 a 、前项不能是0. b 、后项不能是0 c 、比值不能是0 3、如果m :n=3:2,那么( ) a 、m 比n 多31 b 、m 比n 少31 c 、n 比m 多31 d 、n 比m 少31 4、:20cm 化简后是( ) a 、1:50 b 、50:1 c 、2:1 d 、1:2 四、化简下面各比。(18分) 36:24 32:54 : 1:41 :10 : 五、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5分) 9:36 : 43:169 65:101 1:4 1 六、解决问题。(36分) 1、一个农场计划在15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已知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比是2:3,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2、把一批书按4:5的比例分配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知六年级分到120本,五年级分到多少本? 3、混凝土是水泥、沙子和石子混合而成的,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40吨这样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完整版)第4单元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第 7 课时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 5分钟打了 250 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 (2)买 5个足球花了 120 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 (3)3 ) ∶()= ( 7 (4)把一批零件按 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 (5)20 克糖完全溶解在180 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 5,甲数是 () 。 2.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 12∶6的比值是 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2 3.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3,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 ,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1)现有 150 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 10 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 10 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3 6.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7,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0,艺 1 术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5,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 校艺术教师有28 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 2 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 行驶的路程之比为 5∶ 3,乙车离东站还有 140 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高中思想政治_《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是第一批接受新高考改革教学模式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哲学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探究,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在讲讲议议中自主解惑。 效果分析 本框题容量大,抽象性强。学生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明确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中学生发明案例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把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与抽象的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二单元着重介绍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本课则讲述了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本课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有初步的认识,但缺少系统地理论学习,本课时内容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强理论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评测练习 1、(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检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某校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的比是5: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女教师比男教师少40% B.女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37.5% C.男教师比女教师少全校教师的40% D.男教师是女教师的 2.比的前项是3,比值是,后项是() A.15 B.C. 3.比的前项扩大10倍,后项缩小10倍,比值就() A.不变B.扩大10倍C.扩大100倍D.缩小100倍 4.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5,它们的体积比是() A.2:5 B.4:25 C.8:125 D.6:15 5.如果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那么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A.2:5 B.2:3 C.5:3 D.3:2 6.0.3m:15cm化简后是() A.1:50 B.50:1 C.2:1 D.1:2 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3:4:7,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56 B.256 C.192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9÷=:56==(小数) 10.:10的比值是,如果把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0倍,比值是。

11.5.4: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12.1.2:=(×10):(×)=:。 13.六(1)班体育达标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24:25,即:100 1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15.甲、乙两数的比是5:6,两数的和是66,两数的差是。 16.小磊生病住院用去医药费3760元,根据儿童医疗保险规定,个人负担和医院报销的比是1:4,小磊可以报销元医药费。 17.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是180m,已知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m2. 18.9:=27:=÷40=。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判断对错) 20.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4:5.(判断对错) 21.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3,那么a就是b的.(判断对错) 22.在一个比中,当后项大于1时,比值一定小于前项.(判断对错) 23.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5:450.13:2.6::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5.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1)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2:1. (2)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

(完整版)第4单元比的认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7课时 综合练习 1. 填一填。 (1)小丽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50个字,字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2)买5个足球花了120元,总价钱与球的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3 7 =( )∶( ) (4)把一批零件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人加工,甲加工这批零件的( ),乙加工这批零件的( )。 (5)20克糖完全溶解在18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甲、乙两数的和是3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甲数是( )。 2. 判一判。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2,比值不变。( ) (2)化简12∶6的比值是2∶1。( ) (3)某次足球比赛,甲、乙两队的得分比是4∶2,这个比可以化简成2∶1。( ) (4) 除法运算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的半径的2 3,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 ),周长比是( ),面 积比是(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一种农药,在使用时要将它用水稀释,规定农药与水的体积比在1∶200~1∶300。 (1)现有150毫升的农药,至少要加多少升水? (2)在10升的水里,最多可以加多少毫升农药? (3)在10毫升的农药,可以加多少毫升的水? 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4,周长是162 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6. 明珠花苑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27,数学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3 10,艺 术教师的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 5,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与艺术教师的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 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各有多少人?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甲、乙两车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2小时后甲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此时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比为5∶3,乙车离东站还有140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化 B.教师授课 .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考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 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ADE By HINA”(中国创造)取代“ADE IN 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30=30÷( )=5 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2.6 20 9 :6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72,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 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个有多少人? 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5、饲养场白兔和灰兔的比是5:2,白兔比灰兔多60只,饲养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6、六年级共有学生280人,男生是女生的5 3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三个数的比是1:2: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认识与实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认识的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的含义、阶段,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初步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增强学习动力,以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事物、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增强实践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也检验认识的效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高考注定与以往不同,在各种防疫措施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全国约1071万名考生于7月7日奔赴考场,开启一场大考,这一天上午的语文作文题也成

为众议的热点。今天的课程,我们从两个作文题目说开去,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个哲学命题,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一)认识与实践 学生探究活动:根据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Ⅲ卷的作文题目内容,请学生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为后面讲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做铺垫。 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①对自己外貌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②对自己性格个性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③对自己能力特点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陈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姓名: 一、计算。 1、化简下列比。 12﹕21 0.25﹕1 2﹕4 1 52﹕4 1 0.3﹕0.4 16﹕20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12﹕5 0.875﹕8 3 3.6﹕2.4 32﹕4 3 3、解方程。 X ÷43=65 2521 ÷ X=42 X —41X=24 85X —53=5 2 二、填空。 1、正兴小学6(1)班有男生28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占全班 人数的 )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2、把11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水占盐水的 ) ( )( ,盐与水的比是( )﹕( )。 3、甲数比乙数少 3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甲与甲乙两数之和的比是( )﹕( ),乙与甲乙两数之差的比是( )﹕( )。 4、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6个月完成,乙队单独修8个月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 比是( )﹕( ),工作效率的比是( )﹕(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2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6、正兴小学今年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倍,正兴小学今年与去年植树棵数的 比是( )﹕( )。 7、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7 2 ,宽与长的比是( )﹕( )。 8、甲乙两数的比是7﹕4,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 () (。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0、A :B=3﹕7,则S A ﹕S B=( )﹕( )。(S ≠0) 11、甲拿出糖果的 7 1 给乙,则甲乙两人的糖果一样多,原来甲乙两人糖果的 比是( )﹕( )。 1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 比是( )﹕(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 面积的比是( )﹕( )。 13、2.25=( )∶( )= 27÷( )=( ) 24 三、判断题。(错的请改过来) 1、 40分:0.6小时化简成最简比是2﹕3。( ) 2、 小明与小丽的年龄比是6﹕7,五年后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3、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同小圆周长的比值相等。(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要求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的设计理念是: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对实例的分析中,切实感受到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同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做坚决的斗争,并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点。 二、教材分析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六课的第一框题,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从实践的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各课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四课和第五课的学习,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哲学毕竟是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课堂教学应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强化学生对于实践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由于学生参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的主体和对象欠缺足够的认识,所以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生活体验,将生活化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集中考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材料取材于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热点问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小学数学新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计算(28分)。 1、化简下列比(12分)。 12﹕21 0.25﹕1 2﹕ 4 1 52﹕4 1 0.3﹕0.4 16﹕20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8分)。 12﹕5 0.875﹕8 3 3.6﹕2.4 32﹕4 3 3、解方程(8分)。 X ÷43=65 2521 ÷ X=42 X —4 1 X=24 85X —53=52 二、填空(26分)。 1、正兴小学6(1)班有男生28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男生人 数占全班 ) ()(。 2、把11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水占盐水的 ) ( )(,盐与水的比是( )﹕( )。

3、甲数比乙数少 3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甲与甲乙两数之和的比是( )﹕( ),乙与甲乙两数之差的比是( )﹕( )。 4、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6个月完成,乙队单独修8个月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比是( )﹕( ),工作效率的比是( )﹕( )。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2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6、正兴小学今年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倍,正兴小学今年与去年植树棵数的比是( )﹕( )。 7、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7 2 ,宽与长的比是( )﹕( )。 8、甲乙两数的比是7﹕4,甲比乙多 )( )(,乙比甲少) ( ) (。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0、A :B=3﹕7,则SA ﹕SB=( )﹕( )。(S ≠0) 11、甲拿出糖果的7 1 给乙,则甲乙两人的糖果一样多,原来甲乙两人糖果的比是( )﹕( )。 1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 ﹕(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13、如图,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正方形的61,相当于小正方形的4 1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三、判断题(5分)。 1、 40分:0.6小时化简成最简比是2﹕3。( ) 2、 小明与小丽的年龄比是6﹕7,五年后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3、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同小圆周长的比值相等。(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二年级政治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 【教学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知识梳理】 (一)实践及特点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原因: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能动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注意: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 理解实践基本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基本”不是“全部”,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比如说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法官判案,医生看病,教师讲课等等都是实践活动,由于人类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实验活动,因此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虽然都是基本形式,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精讲点拨】 实践的三个特点是一种什么关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当然,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是历史的变化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正是由于实践的这三个特征,才决定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才决定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典型例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4)--比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 ):30=30÷( )=5 3= ) (24 =( )(小数) 2、五(1)班男生36人,女生24人,男、女生人数的最简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最简比是( )。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乙与甲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 4、体育课上老师拿出40根跳绳,按3:2分给男、女生,男生分得这些跳绳的) () (,女生 分得( )根。 5、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山羊只数和绵羊只数的比是( ),绵羊比山羊少( )%。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7:1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计算。 1、化简比。 0.875:1.75 20 7 :43 4厘米:20千米 2、求比值。 0.13:2.6 20 9 :61 2:0.5 三、解答 1、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 :5,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2 :5,它的顶角与底角各是多少度? 3、红、黄、蓝三种铅笔支数的比是2:3 :5,红铅笔是12支,黄铅笔、蓝铅笔各有多少支? 四、应用题。 1、在一块铜和锡的合金中,铜和锡的重量比是5:3.已知合金的重量是400千克,其中铜和锡各重多少千克?

2、用18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4.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某校语文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2,数学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0 3 ,艺术教师占教师总人数 的5 1 。语文、数学和艺术教师的人数比各是多少?如果学校艺术教师有28人,那么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个有多少人? 4、果园里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比是3:2:7.其中苹果树有60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5、饲养场白兔和灰兔的比是5:2,白兔比灰兔多60只,饲养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6、六年级共有学生280人,男生是女生的 5 3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三个数的比是1:2:3,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8、一条路已经修好了80千米,已经修的与铁路总长的比是1:8,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生活实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活实例、生活现象进行简单分析,能初步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培养自己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学习重点: 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 三、学习难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不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但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学习等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但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来自实践。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表现在: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六、知识梳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改造的活动。它有两层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他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执教者曾露芳 解读理念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通过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积极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境演绎来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解读学生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在教学设计阶段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梯度的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解读教材内容标准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正确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体会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材地位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 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 本的观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命题判定、概念再判断等方式,能够理解实践概 念、特征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全面深刻地把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初步利 用“实践观”来分析现实生活。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努力形成知行合一的生活 态度。 教学资源 通过创设情境,,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资源,并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 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全面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征。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准备任务资料、PPT。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小学6年级数学比、比的认识专项训练习题含答案

比的认识专项训练一 一、单选题 1.已知y= 2.5x,那么x与y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1:2.5 B. 2.5:1 C. 5: 2 D. 2:5 2.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用了5小时,乙车用了6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 5:6 B. 6:5 C. : D. 不能确定 3.把10克糖溶解在100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 1∶10 B. 1∶11 C. 11∶1 4.将甲组人数的拨给乙组,则甲、乙两组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 ) A. 5:1 B. 5:3 C. 5:4 5.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A. 4:9 B. 2:3 C. 3:2 6.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7,甲数是乙数的() A. B. C. 7.糖占糖水的,糖与水的比是() A. 1:5 B. 1:4 C. 1: 6 D. 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

8.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6。() 9.加工一批零件,甲需要10天完成,乙需要12天完成,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5:6.() 10.买同样重的苹果和梨,买苹果用了6元,买梨用了5元,那么苹果和梨的单价比是6:5。() 11.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5:6,女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 12.如果A:B=2:5,那么A=2,B=5。() 三、填空题 1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质量比是1∶4,喝掉一半后,这时牛奶与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 14.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是小圆面积的,大圆和小圆面积的比是________。 15.正方形周长与一条边长的比是________。 16.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________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________ 17.甲数是0.75,乙数是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 18.甲乙两人制造机器零件个数的比是11∶16,已知甲制造零件132个,乙制造零件________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