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鸭梨、葡萄的7倍,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它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省内已经有大面积的栽培。为更好的提高马铃薯的整体栽培水平,促进马铃薯的生产,现将马铃薯的春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未施过甲黄隆、绿黄隆的地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偏酸性土壤;保水透水性适中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对马铃薯生长最为有利,通气性和透水力差的重粘土和低洼排水不好的下湿地,最不适宜种植马铃薯,容易引起薯块腐烂。

2、选茬:茬口的选择很重要。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钾素)缺乏,而且可能减少病虫害感染危害的机会。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适宜与禾谷类和豆科作物轮作。总的原则是:忌连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忌迎茬(即在一块地里每隔一年种一次马铃薯),只少要三年轮作。

3、整地;马铃薯属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同时还可以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和保蓄水分,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排涝能力,一般在求深耕

30--33CM因此,深耕细耙是保证根系发育,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重要条件,满足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

二、合理施肥

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农家肥随整地施入,化肥播种时集中一次性沟施。大西洋、夏波蒂等专用型品种,由于结薯早,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使结薯前能使植株长起,给薯块膨大提供充足的养分。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补镁促产专家研究证明,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薯块膨大期,如镁肥充足,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积累多,品质好,因此在植株45厘米高时,每株要以50~100克硫酸镁对水溶化后追入。

叶面喷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从展叶起,每10天叶喷一次0.1%的硫酸镁、0.3%的磷酸二氢钾、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连喷3~5次,能显著提高产量。

三、选用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是高产的关键。没有优良的品种,不可能达到高产的目的。选用良种要坚持3个原则:

1、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选用良种:根据水资源情况选择品种,耐水肥品种如: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水旱地均可种植的克新4号,陇薯三号,同时要针对各地主要病害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2、根据不同种植方式选用良种:如间作套种要选用株型直立、植株较矮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克新4号。

3、根据不同用途选用品种:出口产品要求薯形椭圆、表皮光滑、芽眼极浅、红皮或黄皮黄肉的品种,如:费乌瑞它;炸条、炸片加工要求淀粉含量不低于14%、还原糖不超过0.3%、芽眼浅、顶部和脐部不凹陷的品种如:大西洋,夏波蒂;淀粉加工要求含淀粉高的品种

等,如:陇薯三号,青薯168,。

四、切块与催芽

一般1公斤种薯切块30--40块为宜,切块时要先破顶芽纵切,再根据薯块大小及芽眼位臵横切,要求切块大小在25克--30克左右,每块都要有一个芽眼,不能削皮挖芽和去掉顶芽,小种薯不再切块直接用于整薯播种。去尾芽经试验观察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应对尾芽弃臵不用。切刀要消毒,(选用0.2%升汞水、5%石碳酸、0.1%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切好块茎用50%多菌灵500倍液与1000倍农用链霉素喷湿晾干堆放,上盖一层草帘,在15℃左右,5、6天后芽长1CM时揭帘炼苗,待芽晒绿时即可播种。催芽的好处是可以淘汰病、烂、退化种薯促进早出苗,出全苗,苗壮苗齐。

药剂拌种将切好的种块用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宝大森、多菌灵等按每公斤切块5g的药剂拌种,现拌现种,拌种后的种块不能久放,当天种完。忌用粉锈宁(三唑酮)拌种。

五、播种

1、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正确确定播种期有3个原则:1、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

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

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正常年份可根据海拔高度确定播种期。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区域,适宜播种期在4月上旬。海拔1800米以上的区域,一般要求海拔每升高100米可推迟播种5~7天。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区域,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2、播种技术播种技术可根据土壤湿度和其它需要选用播后覆膜覆土或覆膜后开穴播种技术。海拔较高、土壤湿度大、地温回升慢的区域,要求选用覆膜开穴播种技术,以防土壤湿度较大,覆膜后土壤通气性差、地温较低、种薯萌芽迟缓而造成切块缺氧腐烂,影响出苗率。

采用起垄种植,垄沟40cm,垄宽80cm左右。为防治地下害虫,起垄时将基肥与3kg甲拌磷、2kg呋喃丹或1kg辛硫磷乳油与细绵沙均匀拌成毒沙一次性沟施在垄内,播种时每垄种两行,两行穴眼相错成等边三角形,播种深度12厘米左右,尽量确保芽眼朝上。

3、合理密植密度可根据品种不同而定. 费乌瑞它,每亩5000~5500株为宜,大西洋,每亩5500~6000株为宜,夏波蒂,每亩3500-4000株为宜,克新4号,每亩5000~5500株为宜,陇薯三号,每亩4000-4500株为宜。

4、膜上覆土技术采用播后覆膜技术,出苗前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膜面覆土,才能确保种薯顺利顶膜出苗、培育壮苗。一般在播后15~20天进行覆土,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要均匀、细碎,培土宽度应尽量将膜覆完,以防种薯幼芽趋光串苗。同时,可根据气温情况适当提前覆土。如果播种后气温较高,地温回升快,发芽出苗也

随之加快,因此可提前3~5天覆土。采用覆膜后开穴播种技术,应在播后将空穴用细绵土盖实,并形成小丘,将空穴周围地膜压严实,防止进风揭膜。

六、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1、查苗补苗,出苗期间要仔细查苗,及时将不能自行顶出地面的苗放出。苗出齐后,对缺苗的种穴进行检查,若缺苗是因缺种或“盲眼”薯块所致,应及时补种;若是因病烂薯块所致,则要将坏种连同周围土壤挖出,再进行补苗(播种时应将多余的种薯密植田头,以备补苗之用)。

2、灌水、培土,中耕除草,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突出一个“早”字,总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管理的重点是,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止病虫害。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30天左右,播种后因温度逐渐上升,杂草丛生,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除草。苗子出齐70%后,要及时灌水,现蕾期进行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进行第二次培土、浇水,应结合除草进行,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此时可视植株长势情况决定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施些尿素,约10kg左右。

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尤其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

温度达30℃左右时,对高温敏感的品种会产生畸形块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正常生长。雨后积水应及时防涝,否则将造成田间烂薯。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利于收获贮藏。

3、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及时防治晚疫病、蚜虫、蝼蛄等。防治晚疫病,要适时施药防治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及其附近植株上的病叶摘除就地深埋,撤上石灰。然后对病株周围的植株用l: 100-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封锁,隔10天再喷1次。也可采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涪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4、防冻:在高海拔地区无绝对无霜期,种植马铃薯在苗期注意防霜冻,特别地膜种植更为重要,方法是烟雾法。

七、收获

适时收获,茎叶呈现黄色,中基部叶片枯萎、薯皮老化、薯块易从脐部脱落时收获。应按合同要求,剔除各类不合格薯,将符合标准的装袋交售。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进行防治。春季马铃薯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

防治策略主要依据当地主推品种特点及防治对象而提出,如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以预测预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马铃薯环腐病以种薯处理为主。

防治时期主要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制定,如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在4月上旬,从种薯处理就要开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7—8月等。

主推技术如施肥水平、密度设计、起垄覆膜等农业防治措施。种薯药剂处理、切刀消毒等。大田药剂种类、使用方法等。

1、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的种类很多,在国外已发现的有24种(其中有两种为类菌质体)。我国已发现8种病毒即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A(马铃薯A病毒),PVS (马铃薯S病毒),PVM(马铃薯M病毒),PAMV(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甘肃省主要有PVX(马铃薯X病毒)、 PVY(马铃薯Y病毒)、 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根据其症状,分为如下四大类型。

花叶类型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很多,如PVX、PVY、PVA、PVM.PVS

等。这些病毒可单独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感染引起花叶症状。根据花叶感染程度可分为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黄斑花叶。

卷叶类型由PLRV引起的卷叶症状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变厚、变脆,一般基部叶片卷曲严重,初感染时顶端叶片首先卷曲,有的品种并伴随有茎部和块茎维管束坏死。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上流行的病毒病害主要为由PVY、PVX引起的花叶病(包括轻、重花叶病与皱缩花叶病)和由PLRV引起的卷叶病。

丛生矮化类型一是丛矮,植株分枝多丛生,叶片变小,感病块茎产生纤细芽,可能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二是黄矮,顶端叶片黄化,植株矮缩,块茎内有坏死斑。可能是由PRDV (马铃薯黄矮病毒)引起的。

束顶类型植株顶部叶片小,变黄,微卷卷曲;有的表现出顶端叶片成锐角,向上直立。可能是PSTVd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的。

甘肃主要有卷叶类型和花叶类型。

病毒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耐病优良品种;二是选用脱毒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三是出苗后药剂防治。适期喷洒1000倍1.5%植病灵乳液或5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溶液;四是现蕾前要及时发现和拔除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叶片皱缩、植株矮化等症状的病株。五是改变栽培措施。(1)进行轮作或轮休,中断侵染循环;(2)改变播种期,根据蚜虫迁飞高峰时间,以决定播期,早迁飞可适当晚播,以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晚迁飞可适当早播,以使植株在蚜虫迁飞期

已具有成龄抗性;(3)马铃薯田远离毒源植物如茄科蔬菜、感病马铃薯等,以减少传染,还要远离油菜等开黄花的作物,从而减少蚜虫的趋黄降落;(4)收获前提早刹灭并清除地上部分,以减少病毒运转到种薯的机会;(5)防治和控制传毒介体昆虫,可用药剂防除。

2、传毒蚜虫和地上害虫的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二是黄板诱杀。三是药剂防治:采用乐果、氧化乐果、功夫、灭蚜威、阿克泰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雾3~4次。其它地上害虫可结合防蚜喷洒特效杀虫剂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为防治地下害虫,起垄时将基肥与3kg甲拌磷、2kg呋喃丹或1kg辛硫磷乳油与细绵沙均匀拌成毒沙一次性沟施在垄内,。生长前期为彻底防治可结合浇水亩用1公斤辛硫磷乳油进行根灌

3、晚疫病晚疫病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对番茄、青椒、茄子等常造成危害。

症状马铃薯的叶、茎、花、浆果和块茎均可受害。植株地上部受害后,最先表现的症状是叶片边缘或尖端出现淡褐色的不规则型斑点,在斑点的外围有浅绿色的环带,病斑扩大后叶片开始卷缩,大气湿度增高时,病斑呈水浸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毛,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块茎感病首先是表皮出现紫褐色小病斑,然后凹陷,多数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切开患处,可见病组织变为锈褐色,腐烂后呈烂梨渣子状。窖藏和运输期间,如遇温湿度过高,带

病块茎会大量腐烂,在腐烂的块茎上生有白色霉毛。

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阴雨、晨露使叶片水湿,是病菌孢子入侵的有利条件。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10℃。菌丝可在块茎中越冬,主要是播种带病的块茎,在条件适宜时首先从带病块茎植株发病,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降雨时又把病菌孢子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或在收获时块茎表皮被擦伤,土壤和茎叶上的病菌孢子趁机侵入块茎。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最好的防病办法.克新系列等。

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只要种薯不带病,田间就不会首先出现病株。淘汰病薯,第一,在种薯出窖进行催芽前严格剔除;第二,催芽期间,凡不发芽或发芽慢,出现病症的全部剔除;第三,切块播种或整薯播种时严格检查,剔除病薯。

③药剂防治.目前采用的药剂在防治晚疫病上最好的是瑞毒霉。

田间发病时最好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施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每l0天左右喷1次,2~3次即可控制病害发展。

药剂: 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WP(德国拜耳公司),58%安露可湿性粉剂WP(英国诺信集团),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g/L银法利SE,拜耳公司,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湿性粉剂,克露72%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可杀得77%可湿性粉剂,硫酸铜,波尔多液,58%宝大森

④厚培土。田间晚疫病孢子侵入块茎,主要是通过雨水或灌水把植株上落下的病菌孢子随水带到块茎上造成的。在种植不抗晚疫病的品种时,尤其是块茎不抗病的,要注意加厚培土,使病菌不易进入土壤深处,以减少块茎发病率。

⑤割秧防病。在晚疫病开始流行时,对种植密度大,行距小,不能厚培土的地块,要在植株还未严重发病前把薯秧割掉,运出田间。作为留种的地块更应及早割秧,尽量防止病菌孢子侵入块茎,以免后患。

4、环腐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可减产30%~60%。收获后贮藏期间如有病薯存在,常造成块茎大量腐烂,甚至“烂窖”,应予以足够重视。

病苗主要在植株和块茎的维管束中发展,使组织腐烂。病株一般生长缓慢,开花期前后病症明显,常出现部分枝叶萎蔫,下部叶从叶缘变黄并向内卷曲,柱叶枯死慢,这是与青柏病不同之处。块茎发病是病苗沿维管束通过匍匐茎进入维管束环,严重时薯肉一圈腐烂,呈棕红色,用手指挤压,则薯肉和皮层分离。但芽眼并不首先受害,这也是与青枯病不同之处。

种薯带病是主要的病源。尤其是切块播种,病薯可诵过切刀把病菌传给健康块茎。而且病菌还可由运输工具如草袋、筐和机具带病菌后传播给健康块茎。但土壤并不传病。环腐病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0~

23℃,而田间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8~20℃,土壤温度超过3l℃,病害受抑制

防治一是严格选种。播种前进行室内晾种和削层检查,彻底淘汰病薯。二是切块时切刀可用53.7%可杀得2000倍干悬浮剂400倍液浸洗灭菌。切后的薯块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47%加瑞农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三是生长期管理。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并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0.1%的硫酸铜溶液进行防治。

5,黑胫病黑胫病在西北地区较为普遍。植株发病率,轻者占2%~5%,重的可达50%左右。病重的块茎播种后未出苗即烂掉,有的幼苗出土后病害发展到茎部,也很快死亡,所以常造成缺苗断垄。

症状幼苗期或成株期发病的植株明显变矮,茎杆变硬,节间缩短.叶片黄化并卷缩变小,侧枝与主枝的夹角从锐角趋于水平状态。后期发病的植株也出现萎蔫现象。最明显的症状是植株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直到母薯,其病菌释放到土壤可侵染幼薯,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病株最终多半死亡。一般不结薯或只结l-2个小薯。田间发病晚的植株可使块茎带菌病菌从植株经根部进入匍匐茎,再从脐部侵入块茎,但并不沿维管束发展,而是为害髓部,髓部变黑,产生粘液和臭味。严重者可在田间腐烂,轻者混入健薯中,来年播种于田间再次发病。

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通过带病的种薯传病,病菌可由切刀传病,也可从块茎皮孔侵入组织后发病。病株结的块茎,病菌从匍匐

茎进入块茎,并首先在脐部组织发生腐烂,而后延伸使整个块茎腐烂。土壤湿度大、温度高时,植株大量发病。在土壤湿度小时,发芽生长的植株不会马上发病,而在土壤湿度大时即出现病症。病菌在15~25℃都能致病,病菌发育的适温为23~27℃。

防治方法

①生产无病种薯。

②种薯播种前进行严格检查,并在催芽时淘汰病薯。

③选排水条件好的土地种植马铃薯,防止土壤积水或湿度大,导致病害发展。

④药剂防治:用O.Ol%~0.05%的溴硝丙二醇溶液浸种15~20分钟,或用0.05%~0.1%春雷霉素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而后取出晾干播种。

⑤收获、运输、装卸过程中防止薯皮擦伤。贮藏前使块茎表皮干燥,贮藏期注意通风,防止薯块表面出现水湿。

6、疮痂病

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开始在块茎表皮发生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破坏表皮组织,病处中部下凹,形成疮痂状褐斑。病菌主要从皮孔侵入,表皮组织被破坏后,易被软腐病菌入侵,造成块茎腐烂。

防治方法

①在块茎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干旱。

②实行轮作,在易感疮痂病的甜菜等块根作物地块上不种植马铃薯。

③种植马铃薯地块上,避免施用石灰,保持土壤氢高子浓度6309~10000纳摩/升(pH5~5.2)之间。

④选用高抗疮痂病的品种。

⑤疮痂病和粉痂病的药剂防治,可用0.2%的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即含40%甲醛的药液500毫升加水100升),在播种前浸2小时,或用对苯二酚(化学醇)100克,加水100升配成0.1%的溶液,于播种前浸种30分钟,而后取出晾干播种。为保证药效,在浸种前需将块茎上泥土去掉。

7、早疫病

早疫病分布广泛,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它是最主要的叶片病害之一。

症状:褐色、角状的坏死斑块在叶片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形成,较少扩散到茎上。叶片病斑很少是圆形的,因为它们受到较大叶脉的限制。病斑通常在花期前后形成,到植株成熟时病斑明显增加。病斑首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形成。它们可能也会引起馅黄,落叶或早死。腐烂的块茎颜色黑暗,干燥似皮革状。

?易感品种(通常是早熟品种)可能表现严重的落叶,晚熟品种表现抗性。植株在加速成熟的胁迫条件下(例如不良环境、温暖、潮湿气候、其它病害,或者养分不足)变得易感早疫病并在成熟以前死亡。?防治:在生长季节提供茁壮生长的条件,尤其是灌溉和追肥。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为害。晚熟品种的抗性也是非常有效的。

马铃薯品种介绍

费乌瑞它费乌瑞它(Favorita),荷兰薯,是一个早熟高产马铃薯品种,生育天数60-65天,干物质17.7%,淀粉12-14%,还原糖0.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13.6毫升/100克。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商品薯率极高,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薯肉鲜黄色。品种较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抗病。具有生长势强,茎粗壮繁茂、叶片大、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食用品质极好。费乌瑞它因其具有明显的早熟、高产优势和优良的品质,受到生产和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出口港澳地区极受欢迎,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同时,也是进入南方和东南亚市场的一个优良创汇品种。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耐水肥,适于水浇地高水肥栽培。一般亩产2500公斤,高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株形直立分枝少,适于密植,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水肥条件增加到4500~5000株,并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块茎休眠期短,适于二季作地区栽培;播前需晒种催芽,块茎对光敏感且易露于地表,应及早多次中耕并高培土,以免形成绿薯影响品质。?克新四号克新4号是一个早熟高产马铃薯品种,生育期70天。薯块扁圆形,块大整齐芽眼浅、表皮光滑、黄皮、浅黄肉,极耐贮藏,该品种对马铃薯Y病毒具有过敏抗性,耐束顶病。具有植株生长繁茂,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一般

亩产3000公斤,高产可达5000公斤,食用品质好。

?克新4号因其具有明显的早熟高产优势和较好的消费质量,受到生产和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全国种植面积约30万亩。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较理想的盈利品种。

块茎质量:黄皮、浅黄肉、表皮光滑、薯形扁圆芽、眼数目中等、薯形整齐一致、芽眼浅、休眠期短、极耐贮藏、干物质21.4%、淀粉13.3%、还原糖0.04%、粗蛋白2.23%、维生素C14.8mg/100g 抗病性:中抗花叶病毒PVX、对PVY过敏、轻感卷叶病毒PLRV,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较抗,植株轻感环腐病、块茎中抗消费品质: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一般、口感较好,烹调后色变轻

田间特性:株型开展、繁茂,生长势中等,花冠白色、花粉少、瓣尖无,天然果少、绿色、大,株高60厘米,分枝少,茎色绿色,叶片中等、叶缘平展,叶色浅绿、侧小叶4对,结薯期早、结薯集中,生育期70天。

栽培管理:

1.耐水肥,适于水浇地高水肥栽培。

2.植株分枝少,适于密植,每亩5000~5500株为宜。

3.休眠期短,适于城市郊区及二季作区栽培,播前需催芽。生育期应及早多次中耕培土。

?用途:产品可提早上市鲜食或加工利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效益显著。

?大西洋大西洋(Atlantic),美国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5天。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秆粗壮,基部有分布不规则的紫色斑点;叶亮绿色、紧凑、花冠浅紫色,开花多,天然结实性弱;块茎卵圆形或圆形,表皮光滑,有轻微网纹,鳞片密,芽眼浅,白皮,白肉;干物质23%,淀粉含量17.9%,还原糖含量0.03%。该品种对PVX免疫,中抗晚疫病。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抗旱性较强,水、旱地均可种植。一般亩产25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土质以沙壤土为好,但不宜在严重干旱的沙质土上种植。种薯要采用脱毒种薯。种植密度一般以5500-6500株为宜,深施肥,每亩可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种薯生产可适当增加密度,以防产生过大空心薯块。

?夏波蒂夏波蒂(Shepody),加拿大品种,中熟,生育天数100天左右。薯形长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且突出,结薯较晚,结薯集中,薯块大。干物质19-21%,还原糖含量较低,特别适于油炸加工,是马铃薯薯条加工的理想品种。

?适应与产量:适于栽培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一般亩产2500公斤,最高可达4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易感病退化,对晚疫病敏感,因此,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并注意防治晚疫病。种薯要采用脱毒种薯。密度3500-4000株/亩为宜。生育期间加强肥水管理,在薯块形成期和膨

大期分次中耕培土。

陇薯三号高淀粉品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集中,而且较浅,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率90-97%。块茎休眼期长,耐贮藏。食用品质优良,口感好,有香味。薯块干物质21.4-30.7%,淀粉含量平均21.2%,量高24.25%,粗蛋白1.88%,维生素C25毫克/100克,还原糖0.13%。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适应性与产量:水旱地均可种植。亩产3000公斤,最高可达5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脱毒种薯。一般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旱薄地种植3000株/亩左右。种薯切块稍大为宜,深播种高培土,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早促快发管理。

LK99

生育期90天左右,薯块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少而极浅,薯形美观整齐,大中薯重率84.0%。薯块淀粉含量16.28%,还原糖含量0.22%,粗蛋白含量2.06%,维生素C含量18.7mg/100g,蒸煮食味优。是一个适合炸条、全粉加工及早熟菜用的马铃薯品种。植株中抗晚疫病,较抗卷叶与花叶病毒病,一般亩产2000kg以上,比对照炸片品种大西洋增产20%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1、采用脱毒种薯。2、晒种催芽后切块播种。3、

一般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旱薄地种植3000株左右。4、要深种厚培土,重施基肥,氮磷配合,早施追肥,地膜覆盖栽培时,一次性施足底肥,早促快发管理。5、一季栽培时,后期注意预防晚疫病。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深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 欲促进高产, 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 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试验证明,耕层愈深,增产效果愈显着。一般耕深不浅于25cm若土壤墒情不好, 要提前灌溉一次, 再进行深耕。 二、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 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又可以改善土 壤物理结构。所以播前要准备好肥料。根据生产经验,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或农家肥5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0kg、尿素10kg。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 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三、播前催芽和切块 春播每亩需种薯120kg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由于早春温度低, 马铃薯不能播种或播种后出苗慢, 而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 幼芽发根也快, 出苗早而齐, 发棵早、结薯早, 有利于高产。催芽的具体方法有: (一)催芽 1、整薯催芽: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保温性好的温室内暖种处理,催芽约1cm左右时,于播前1-2 天切块。郑州地区多采用此法。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观测圃设置、中心病株系统调查、 病情动态调查、大田普查、记载气象条件、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内容。 1.2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中心病株和始见期 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 2.2 现蕾期 有50%的马铃薯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的时期,为马铃薯的现蕾期。 2.3“标蒙”气候标准 马铃薯晚疫病存在菌源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连续48小时内,第一次出现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的天气,在此条件下经15~22天后田间即可出现中心病株。 2.4 严重度分级标准 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分为4级表示。 0级:无病; 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 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 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 4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也枯死。 2.5 病情指数 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通过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 (1) 式中,I :病情指数,d i :各严重度级值,l i :各严重度病株数,P :调查总株数,5:严重度级别。 3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以作物生长季最终病情定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100 5 (???∑P l d I i i ) =

表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系统调查 4.1 调查田块 在大田选择低洼潮湿地且马铃薯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3块,田块面积不小于2×667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选择低洼潮湿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田块面积不小于2×667m2。选用当地感病品种,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用于调查。 4.2 调查时间 从植株现蕾期或根据“标蒙”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后开始,每3天一次。4.3调查内容 4.3.1 中心病株调查 采用按行踏查方法,踏查面积667m2,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发现病株后则细查其严重度级别,估计植株密度,计算、记载中心病株出现日期、病株率及其病情指数。结果记入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表2)。 表2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 4.3.2 病情动态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10点,其中至少1点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10株,调查发病株数和各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表3)。 表3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ocx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是我区仅次于玉米、小麦的第三大种植作物,具生产周期短、增产潜力大、市场需求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规模化种植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以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为主的病虫害在我区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因此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是实现“压麦扩薯”战略、推动产业发展、保证种植效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之一。现就常见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取多方面措施,以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高垄栽培等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土壤处理、种薯处理和化学应急防治等关键防治措施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把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播前预防 播前预防以采用无病种薯为主,辅以选用脱毒抗(耐)病优质马铃薯品种,结合实行轮作等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优质抗性品种,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根据当地种植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尽可能选用相对应的抗性品种,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我区应以紫花白为主栽品种,搭配早大白、克新1号、克新三号,示范推广夏波蒂、费乌瑞它等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要健全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立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脱毒种薯,不断扩大脱毒种薯的覆盖范围。留种时应选取具有本品种特性,表面光滑,色泽光鲜,无病斑,无损伤的薯块单独储藏,以备下年留作种用。 2、抓住最佳播期,实行合理轮作。适期播种,是防止种薯腐烂、保证苗全、确保苗壮、增强抗病力的有效措施。我区春播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川道在2月上中旬,浅山区在2月中下旬,高寒区山区在3月上中旬。马铃薯连作会引起严重病虫害,宜实行合理轮作。不能与茄子、番茄、辣椒、烟草等茄科作物轮作,否则其共有病害如晚疫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也不能与甘薯等块根作物轮作,宜与禾谷类、豆类作物、纤维作物轮作,轮作年限在3年以上。 3、抓好种薯消毒,防止切薯传病。播前必须进行种薯消毒,方法是用1%的石灰水或0.l%的高锰酸钾液浸种薯1小时后再晾干,或用0.2%的福尔马林液浸种薯5分钟后,用薄膜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再摊开自然晾干。提倡小整薯播种,大的薯块要进行切块。切种薯时,要仔细检查,彻底清除病薯,并且做到两把切刀轮换消毒使用,每切35个种薯左右换另一把刀。在切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液或3%来苏尔液,浸泡切刀5~6分钟进行消毒,防止种薯病害通过切刀传染。切块要纵切,以发挥顶芽优势,每块带1~2个芽眼,重量25-30克。切后晾干,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三、马铃薯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1、晚疫病。晚疫病又称疫病,主要是种薯带菌,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后期气温升高、多雨天气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受害马铃薯提前枯死,减产可达20~50%。对晚疫病,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即连根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封锁中心传染源。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10天,交替用药,连喷2~3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的术语与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用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3.2 始见期 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 4 防治原则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防病、药剂防控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常发区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与品种感病性提前施药预防, 其它地区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实施防治。 5 防治措施 5.1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种。主要中抗品种有东农306等,高抗品种有克新19号等。 5.2 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用无病种薯 马铃薯无病留种田应与马铃薯、番茄大田相距2.5km以上,在无病或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种。提倡种薯播种。 5.3 种薯处理

5.3.1 处理方法 a)湿拌法 播种前1d~2d,将药剂配成母液(水药比应20倍以上),均匀喷洒到种薯(薯块)上,边喷雾边翻动,使薯块均匀着药。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b)干拌法 播种前1d~2d,将拌种药剂与20倍~30倍重量的滑石粉混拌均匀,然后与种薯(薯块)混拌,使薯块均匀着药。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注:薯块播种法,切薯后及时散开薯块,切口愈合后(大约5h)混拌。 5.3.2 处理药剂 a)72%甲霜灵·锰锌; b)64%恶霜灵·锰锌。 注:兼防马铃薯环腐病加70%甲基硫菌灵;兼防细菌性病害加72%农用链霉素。 5.4 农业措施 5.4.1 合理轮作 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不宜重茬,应选麦茬、豆茬、玉米茬等茬口,不宜选择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白菜等茄科或十字花科茬口。 5.4.2 适期播种 适期早播,播前清除和处理马铃薯病株残体及杂草。 5.4.3 垄作栽培 进行垄作栽培,加厚培土。提倡大垄高台栽培。 5.4.4 合理施肥 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5.4.5 田间管理 采取2次~3次中耕培土管理、必要时开沟排水等措施。 5.5 田间药剂防治 5.5.1 施药时期和方法 5.5.1.1 预防时期 气象条件为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叶上有水滴,温度12℃~25℃,相对湿度70%以上时,在未发病前预防喷药一次。 5.5.1.2 防治时期 在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立即清除中心病株,用密闭容器携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可根据气象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而定,连阴天、降雨多、连雨天,温度18℃~22℃,相对湿度90%以上,感病品种应增加施药次数,间隔天数至5d~7d,治疗型药剂应与保护型药剂配合应用,且同一类药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多年来在我市大面积发生成灾,特别是二半山及高寒山区发病危害重。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50%。 一、危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可危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退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萎垂,发黑,全株枯死。病斑扩展后为暗褐色,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边缘处长出一圈白霉,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上最明显,湿度特别大时,正面也能产生。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叶背无白霉,质脆易裂扩展慢。 二、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能力或出土前腐烂,少数病薯的越冬菌丝随种薯发芽而开始活动、扩展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菌,即中心病株。出现中心病株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侵染。病菌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而危害块茎时则通过伤口、

皮孔和芽眼侵入。 晚疫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坡地发病重。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三、综合防治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差别。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性品种栽植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应以选育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种为重点。目前,我市推广的耐(抗)晚疫病品种为云薯401、合作88、丽薯7号等。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和种薯处理: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5里以上,以减少病菌传播侵染机会,并严格施行各种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薯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可在发病较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作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7931066.html,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赵春红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 马铃薯是现在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在种植量较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脱毒中熟产品,使其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不少的提升,但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现阶段马铃薯种植来说,人们在种植中为了降低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1、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2、粉痂病 用甲烷钠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或长期与牧草轮作,可显著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3、早疫病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当早疫病较为严重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4、干腐病和萎焉病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块茎。受害叶生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防治方法:喷洒杀菌剂,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选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绿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绿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每7-10 天左右喷药一次,共喷2-3 次。 马铃薯病毒病有3 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 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 倍液或绿亨6号,配合绿 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附件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危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部被害时,叶尖或叶缘先产生绿褐色的水渍状斑点,斑点的周围常有一圈浅绿色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迅速扩大变为褐色,晕圈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尤其在叶背面特别显著。如果病斑扩展很快,病、健组织没有明显界限,严重时全田植株枯萎,一片焦黑,并发出腐败臭味。薯块受害病斑灰褐色,稍下陷,切开可看到有深浅不一的锈褐色病斑,潮湿时会产生白霉。晚疫病在发生严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三至四成。 防治措施:1、种薯处理。一是选用脱毒种薯。二是严格挑选无病种薯,并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将种薯浸泡10—15分钟后,晾干种植。2、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病能力。铲除田间杂草,搞好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要多中耕、深中耕,植株周围高培土,适时喷施矮壮素,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能力。3、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减少菌源,控制蔓延。 4、药剂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在3天内组织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每亩每次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叶面喷雾。应根据当地实际发病情况或预报,重发生区喷药3~5次,间隔时间7~10天,轻发生区喷药1~2次。5 、马铃薯收获前5天割掉地上茎叶,防止晚疫病菌下移薯块。收获时捡出病烂薯、晒绿薯和残枝落叶。薯块分大、中、小三类进行出售或存放,在遮阴通风处3-5天后入窖贮藏。 1

马铃薯病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防治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种类与危害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一种,类茵原体2种。专门寄生在马铃薯上的病毒有9种,国内发现的有7种。这7种病毒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4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VMA)、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喜卷叶病毒(PLRV)。此外,侵染烟草、黄瓜、番茄等的一些病毒也侵染马铃薯。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以上几类病毒引发的病症及特点。 1、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x病毒也叫马铃薯潜隐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叫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或轻花叶病。是马铃薯病毒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一般减产l0%一25%,依马铃薯品种和病毒株系而异。与Y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皱缩花叶时,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x病毒很容易通过汁液传播,在田间可借风、机械、人的走动使植株互相接触发生传毒。根与根或芽与芽的接触也能传毒,种植前切块时切刀可以传毒。蚜虫不能传播此病毒,但一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能传播此病毒。在发育早期感染此种病毒,病毒会很容易运转到新生块茎中,而在生育后期感染这种病毒,则很可能运转不到新生块茎中去。这种病毒在茎尖脱毒中较难脱掉。 2、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Y病毒也称作条斑病毒、条点病毒、沿脉变色病毒、顶端坏死病毒、重花叶病毒。其引起的病害叫做沿脉变色、垂叶条斑、重花叶或皱缩花叶。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危害范围广泛,能造成50%一80%的减产,尤其与PVx、PVA复合感染时减产幅度更大。由PVY侵染的植株轻的不表现症状,进而表现轻花叶、重花叶、粗缩和皱缩花叶。一些敏感品种叶片背面叶脉坏死形成条斑。还有些品种叶柄及茎上也出现条斑坏死。这种现象称作落叶条斑或垂叶条斑(叶片不脱落,枯死后吊在植株上)。带毒块茎长出的植株,表现矮化,叶片簇拥,变小变脆并皱缩;此种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及嫁接等途径传毒。 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病害叫马铃薯卷叶病。发病后叶片向上卷曲成筒状,并变硬、革质化,用手摸发出像纸一样的声音。该病毒分布极广,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马铃薯品质。当年感病的植株,症状主要表现在顶部叶片上。通常叶片直立,变为白绿色,小叶沿中脉上卷,随病情发展可扩展到老叶。植株晚期侵染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使病害的诊断变得困难。带毒种薯产生的植株表现矮小、直立,底部叶片严重卷曲并变硬、革质化。幼嫩叶子发黄,略卷。感病后块茎横切面有网状坏死。蚜虫是传播卷叶病毒的唯一媒体。其中桃蚜是最有效的传毒介体。蚜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解答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亩产万斤马铃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春季马铃薯亩产万斤栽培新技术 该技术适宜河南省内 马铃薯一直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08年命名为“马铃薯年”,马铃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马铃薯被列入继玉米、小麦和稻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被国际粮农组织美誉为《被埋没的宝物》。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对马铃薯的补贴力度,是唯一既是蔬菜又是粮食的作物,同时自2010年12月1日起凡是整车装有马铃薯的车辆,全国范围内公路免收过路过桥费用。 一、种薯选择标准: 适合河南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5号、克新6号、荷兰15号、郑薯6号等,即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是当前较好的早熟品种,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二、种薯处理标准: 1、选择无外伤、无病、无痕皮鲜亮的马铃薯整薯做薯种(不采用传统的切片方法),凡薯皮龟裂、畸形、尖头、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冻、老化、薯块变形等,则应坚决淘汰,同时进行种薯处理前要1-2天凉种,利于碰伤的伤口愈合,利于精良农业高产液的吸收; 2、单个薯种重量2两左右最佳,通常最大不超过3两;

3、配制高产马铃薯浸种液(高产浸种液+生物拌种肥),要求兑清水配制,一般情况下10斤高产液处理300斤种薯的标准; 4、先将选好的种薯置于阳光照射不到的场所(室内),并在堆积种薯的地面上铺设塑料薄膜,尽可能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流失,使“浸种液”可以均匀分布在种薯表面,种薯铺3层为好,然后用喷雾器将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向种薯均匀喷洒,或者将种薯直接放在配制好的“马铃薯高产浸种液”的大容器里浸浴的方法处理,控制用水量,确保“浸种液”用完,避免浪费或影响效果; 5、用塑料薄膜或者草苫或者麻布覆盖在已经喷洒过的种薯上,防止“马铃薯高产浸种液”蒸发; 6、24小时后,种薯表面干燥时既可用于播种; 三、整地、施肥标准 1、选择冬季撂荒,前茬没有种过土豆、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不易重茬,轮作时间是3年),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好,排灌设施齐全,微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2、冬季深翻土地,尽机械能力深翻,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的膨大,翻地前施入有机肥2-5方每亩,猪粪最佳、其次牛粪(若有机肥少时,可在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内),同时深翻前施复合肥(每亩标准是尿素100斤、过磷酸钙300斤或者70斤二胺、硫酸钾100斤),忌施氯化钾,深翻前施足基肥。冬季视土壤墒情,土壤干旱时一定要先浇水后施入以上标准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然后深翻土地越冬。 3、施肥参数,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