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_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_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_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_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2009·5

结果呈现出较一致的观点:专业差异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Shaw,F.S.,Giacquinta,J.B.,2000;Sam,H K,Othman,A.E.A.,Nordin,Z.S,2005)。对场认知方式和专业差异的关系,董圣鸿、王珍(2003)的研究表明,文理分科对高中生的场认知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寻云杰、樊文强(2004)却提到,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偏好学习自然学科,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偏好学习社会学科。

作为影响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前因因素之一,言语劝说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衷克定、刘运华(2007)研究了这四个前因因素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言语劝说、替代性经验和情绪唤醒对初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三交互作用显著;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对高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双交互作用显著。此外,Compeau(1995)等人的研究表明,来自他人的鼓励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对场认知方式和言语劝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结果呈现出较一致的观点:

场独立型的学习者不易顺从他人,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则对他人的意见较敏感(李萍,2004;寻云杰、樊文强,2004)。四、总结及趋势展望

总之,现有成果可以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大量可借鉴之处,但是这些研究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注,更多的是二者的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二者的共有相关因素,而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系的直接探究尚为空白。综观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不难提出以下问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上、下位概念及场认知方式的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那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场认知方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些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相关的因素在两种场认知方式的学习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两种场认知方式的学习者之间是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系探索是未来的研究必然要关注的话题。

一、引 言

当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多媒体学习逐渐占领了教育—这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领域。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深入探究多媒体学习的原理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更好荡涤去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以及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去学习。

随之,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也被我们所接受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论我们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我们都离不开资源的建设。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的时候,从传统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到一些新的标准如经济性,互操作性,即时性等去进行开发,当然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网络学习资源的标准。不过,我们却很少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去开发,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去指导设计者,怎样设计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当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出现时,不仅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理念——从

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开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规范了多媒体学习,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过程,也为学习资源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指导。

二、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概述1.多媒体教学信息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message)是指用语词(narration)和画面(animation)来呈现学习材料,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里的用语词包括书面的文本或者讲话等言语形式来呈现学习材料;这里的用画面包括图表、照片、动画、录像等来呈现学习材料。

2.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

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模型,也称之为多媒体学习的生成理论模型。人类在进行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多媒体教学信息即语词和画面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语词通过听觉器官耳朵进入到认知加工系统中,画面则通过眼睛进入;感觉记忆阶段,一部分的语词和画面引起了学习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学习者选择了这部分的语词和画面;这部分的语词和画面进入到工作记忆阶段,学习者把所选择的语词组织成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徐 冲

——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理论方桌

2009·5

相互关联的思维表述,即言语模型,同样,将所选择的画面也组织成图像模型;最后,在整合阶段,将言语模型、图像模型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继而产生出新的知识,也是一个多媒体学习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要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选择语词、选择画面、组织语词、组织画面、整合等五个主要步骤。而在这五个步骤中,学习者必须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意义学习得以发生,多媒体学习的意义才能得以实现。

三、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网络学习资源设计

以上介绍的是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的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概念的梳理。网络学习资源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属于该理论所界定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必然其设计应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的主要贡献在于它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也有学者称之为定律,这些原则包括:多媒体理论(Multimedia Principle),空间接近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时间接近原则(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一致性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双向通道原则(Modality Principle),冗余原则(Redundancy Principle),个性化原则(Personality Principle)等等。其中的某些原则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学习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

这里提到的学习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主要是利用了邻近原则,邻近原则包括时间邻近原则和空间邻近原则。空间接近原则(Spatial Contiguity Princple)是说当屏幕的文本与所描述的画面邻近呈现时比远离呈现更能使学习者学习得深入。这也可以扩展到书页的文本和插图中。当屏幕的文本与所描述的画面邻近呈现时,学习者会在相应的文字和图片之间建立联系,相反,如果分离呈现,那么学习者一定会浪费有限的认知容量来搜寻与屏幕文本相关的画面,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同理,时间接近原则(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是当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部分同时呈现比分开来呈现更能使学习者学习得深入。当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同时呈现时,学习者更容易在工作记忆中保持言语和图像模型间的联系,而且,语词和画面相隔的时间越短,这种心理表征在言语和图像模型中保持的机会也就越大。

这个原则很容易理解。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网络课程时,当给学习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一过程时,设计者也很好的配合了一个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图解,但是该图解却显示在下一个页面,学习者要通过点击“下一页”才可看到这个图解。这种方式的设计违背了空间接近原则,学习者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寻找相关的图解,有限的认知容量就被分配给了去搜寻相关的图解。

2.添加有趣的内容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

这一点是与一致性原则有关系的。一致性原则(Coherence Principle)说当无关的文字、声音、音乐视频等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深入。当有与学习材料无关的信息(可能是有趣的但是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进入到视觉和听觉通道时,学习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无关要素进而引起通道容量的超载,破坏相关联的部分语词和画面联系。

在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时,设计者的本来意图是想增加有趣的内容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没有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出发,添加了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有趣的内容,无疑会使学习者的视觉或听觉通道的认知容量超载,相反是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

3.“画面+解说”和“画面+屏幕文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差别

双向通道原则(Modality Principle)是说学习者从画面和解说中学习效果要比从画面和屏幕文本中学习的要好。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屏幕文本虽然是语词,但是,是经过眼睛这个视觉通道进入到选择加工阶段的,所以当画面和屏幕文本同时呈现时,会占用更多的图像通道,会造成认知负荷。当语词用解说来呈现时,则图像通道就会只加工画面了。而且,Mayer团队在实验中也证实了“最有效的基于计算机环境的多媒体呈现是‘动画+解说’的简明呈现”。在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时,尤其对于理科课程,比如化学、生物、机械类的课程时,动画的演示加上适当的解说要优于一幅幅静止的图片与相关文字的描述。

4.屏幕文本有时是一种累赘

这是根据冗余原则(Redundancy Principle)来说的。学习者使用画面和解说的学习材料要比使用画面和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的效果要好。与上述的双向通道原则类似,如果使用画面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画面和屏幕文本会在视觉通道中会造成超载,从而产成认知负荷。例如,图表中已经很明显地看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以及其所占有的比例,当在进行讲解时,图解的下方又出现了同样的屏幕文本,会使学习者既看图解有看屏幕文本,学习者的视觉通道将会超载,影响了学习者的认知。这时,屏幕文本的出现就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

四、结 语

根据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可以看出,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在不增加学习者信息加工系统中工作记忆的负担情况下,用促进生成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其主要贡献在于它提出了几大原则或者说是定律,这些原则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光是对网络学习资源,对于教学媒体的设计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所包含的原则还有很多,而且Mayer团队也一直在探索和完善,因此,在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中,设计者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编排,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理论方桌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攀郭理* 郑鸿英 摘要: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综合传统的ITS系统优势,同时又结合Web的特点,系统具有智能性,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模型,探讨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库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最后给出系统实现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要研究应用领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数字化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由于ITS涉及到多门学科,所用到的相关学科的技术即使在本学科也不够成熟以及人类对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还认识不够,所以对ITS 的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存在知识的表示、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错误的诊断、教学规划、人机自然语言对话处理等技术难题。 2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 2.1 传统的ITS模型 传统上,智能教学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专家知识库(有关领域的知识描述)、学生模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模型(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部分是在智能教学系统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通信交流方式,有时也被看成是教学方法的补充而作为教师模型的一部分。 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多数是单机或单独运行的(stand.alone),系统费用昂贵,维护代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Web 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这种方式利用网络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图1传统的ITS模型 2.2 基于Web的ITS系统模型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知识点库存放课程知识点,知识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难度级别、重点度级别等;教学课件库存放各种形式的课件;教学方法库存放各种教学模板。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模型突出了其重要性。模型综合了传统ITS系统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Web 的特点,客户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系统具有智能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工具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即时的通信反馈,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导航结构,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等等,实践证明,基于Web的ITS是ITS

网络基础知识试题4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TCP/IP协议族并不是完全按照OSI参考模型来划分的,相对应于OSI的七层网络模型,没有定义()。 A、物理层与链路层 B、链路层与网络层 C、网络层与传输层 D、会话层与表示层 2、在以下的协议、技术中,不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的有:() A、X.25 B、TCP C、IP D、Frame-relay 3、在以太网中,帧的长度有一个下限,这主要是出于()的考虑。 A、载波监听 B、多点访问 C、冲突检测 D、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4、有一台计算机安装了一块10/100M自适应网络接口卡,当该计算机通过UTP电缆跟下列设备对接时,分别工作在那种双工模式?对接的设备为HUB,LAN交换机。() A、全双工,全双工 B、半双工,全双工 C、全双工,半双工 D、半双工,半双工 5、下面哪个协议用于发现设备的硬件地址?() A、RARP B、ARP C、IP D、ICMP 6、下面协议中那一个是工作在传输层并且是面向无连接的。() A、IP B、ARP C、TCP D、UDP 7、应用程序PING发出的是()报文。 A、TCP请求报文 B、TCP应答报文 C、ICMP请求报文 D、ICMP应答报文 8、在一个C类地址的网段中要划分出32个子网,下面那个子网掩码最适合?() A、255.255.255.252 B、255.255.255.248 C、255.255.255.240 D、255.255.255.255 9、PPP协议的协商报文中,参数()用来检测链路是否发生自环。 A、MRU B、MTU C、MagicNumber D、ACCM

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 2.1 网络的概念 所谓“网络”(networks),实际上就是节点(node)和连边(edge)的集合。如果节点对(i,j)与(j,i)对应为同一条边,那么该网络为无向网络(undirected networks),否则为有向网络(directed networks)。如果给每条边都赋予相应的权值,那么该网络就为加权网络(weighted networks),否则为无权网络(unweighted networks),如图2-1所示。 图2-1 网络类型示例 (a) 无权无向网络(b) 加权网络(c) 无权有向网络 如果节点按照确定的规则连边,所得到的网络就称为“规则网络”(regular networks),如图2-2所示。如果节点按照完全随机的方式连边,所得到的网络就称为“随机网络”(random networks)。如果节点按照某种(自)组织原则的方式连边,将演化成各种不同的网络,称为“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 图2-2 规则网络示例 (a) 一维有限规则网络(b) 二维无限规则网络

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量 描述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量主要有: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簇系数(clustering efficient )、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 )、介数(betweenness )等,下面介绍它们的定义。 2.2.1 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 定义网络中任何两个节点i 和j 之间的距离l ij 为从其中一个节点出发到达另一个节点所要经过的连边的最少数目。定义网络的直径(diameter )为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即 }{max ,ij j i l D = (2-1) 定义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 为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即 ∑∑-=+=-=111)1(2N i N i j ij l N N L (2-2) 其中N 为网络节点数,不考虑节点自身的距离。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 又称为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 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 和直径D 主要用来衡量网络的传输效率。 2.2.2 簇系数(clustering efficient ) 假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i 有k i 条边将它与其它节点相连,这k i 个节点称为节点i 的邻居节点,在这k i 个邻居节点之间最多可能有k i (k i -1)/2条边。节点i 的k i 个邻居节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N i 和最多可能有的边数k i (k i -1)/2之比就定义为节点i 的簇系数,记为C i 。即 ) 1(2-=i i i i k k N C (2-3) 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定义为网络中所有节点i 的聚类系数C i 的平均值,记

多媒体认知理论

222多媒体认知理论 多媒体教学以多种方式的组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它所呈现的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形 象,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更加直观地学习。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教学都优于传统教学。以往的多媒体教学界面设计主要基 于专家的经验或者设计者的思想,而不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即以“设计者为中心”而 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逐渐意识到要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依据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来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因此,多媒体学习理论也就成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 Mayer等人在双编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针对该理论,他首先提出了三个前提假设,如表: 表2-1尊媒体学习认如理论的二个假没” ~~学月咅拥仃购个独工的信息加工通道,可分别加T视逆信息、听愛信息右跟痒战学习若亦进祎信息力II工时*每一个通道一次可同时加工的信息数歌足有限的胃注1诂圧汀信息加丨购-ft括了学 习肴对新情息的注意'对所选揮的主动加工 信息建/ ?致的心理表征,以及将此心理視征与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 多媒林呈规協觉记忆工柞记忆长时记忆 图2-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即语词和画面。图2-3提供了一个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代表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教学信息以画面和语词的方式,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到学习者的感觉记忆中。学习者将感觉记忆中登记的语词信息和画面信 息有选择地贮存于工作记忆中。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在积极主动的意 识状态下,学习者将语词和画面分别组织成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然后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关 的先前知识,最后将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的联系,最终实现信息的整合。上述信息加工过程 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并且不遵循固定的步骤。该理论强调了:(1)在多 媒体学习中,画面和语词材料是在不同的加工系统中分开加工的。尽管信息是通过一个通道 进入信息系统,但是学习者也能够对信息的表征方式进行转化,从而使其能在另一条通道得 到加工。通过分析和转换,画面通道最终产生图像表征,而语词通道最终产生语词表征。(2)认知建构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加工。主动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 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只有完成了主动加工的过程,学习者才能对新的知识 建立起心理模型,学习才是有意义的。(3)每个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若对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一次呈现太多的加工元素将会超出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而阻碍学习。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主要通过整合语词和画面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媒体对学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继识别、记忆、注意、思维之后的属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新名词。首先使用该名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udd Flavell)。尽管迄今为止对此概念的表述尚未统一,但一般都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作出补救措施等。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基础教育阶段的元认知教育是学生学习由他主到自主的一个过渡过程,该阶段的顺利进行对于学习者学习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元认知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是终身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需要把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等,完成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1. 元认知的概念 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以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Flavell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

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A.Brown与L.Baker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可见,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 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内容 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如对一列数字求和,就是将一列数字按照有关的运算法则相加。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确定阅读目的、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若发现错误则纠正等。 (2)对象 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如,阅读的对象是某段文字材料,回忆的对象是过去经历过的某种事情。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等。 (3)目的 认知活动的目的是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例如,个体将一列数字相加,为的是得到这列数字的和,这是认知活动的目的。

最新网络课程设计方案讲课教案

网络环境支持的物理网络资源应用与共享网络课程设计依据能力课程标准中“四、主题与课程”中T17主题,确定开发“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变革”综合课程“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网络环境支持下运用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工具有效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一、适用对象与条件 二、学习目标 三、内容规划

四、课程类型选择与设计 1.课程类型: 2.学习活动、资源与评价设计

Unit 1 Sincere Friendship Passage A The Secrets of Male Friendships Background Knowledge 1.Clinton Bill Clinton was born on August 19, 1946 and became the 4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3 and left the White House in 2001. He was the third-youngest president when he won the presidency at 46. Clinton has been involved in public speaking and humanitarian work. He created the William J. Clinton Foundation to promote and address international causes such a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IV/AIDS and global warming. In 2004, he released his autobiography My Life, and was involved in his wife Hillary's 2008 presidential campaign and subsequently in that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n 2009, he was named United Nations Special Envoy to Haiti.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2010 Haiti earthquake, Clinton teamed with George W. Bush to form the Clinton Bush Haiti Fund. 2.Gore Albert Arnold Gore was the 45th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93 to 2001 under President Bill Clinton. He is currently an author, businessperson, and environmental activist. 3.Bush George W. Bush is the 43r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sworn into office on January 20, 2001, re-elected on November 2, 2004, and sworn in for a second term on January 20, 2005. Before his Presidency, he served for 6 years as Governor of the State of Texas. 4.Tom Cruise He is an American film actor and producer. He has been nominated for three Academy Awards and won three Golden Globe Awards. His first leading role was the 1983 film Risky Business,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Generation X classic, and a career-maker" for the actor. After playing the role of a heroic naval pilot in the popular and financially successful 1986 film

关于迈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综述

Mayer多媒体学习理论的综述 14级数师一班陈婷学号:20144041047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学习方式日益多样化,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常见。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践反馈。 关键词:多媒体;数字化;Mayer 当今社会,多媒体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了人们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而Mayer 早在2001年就出版了经典著作《多媒体学习》。并且对人们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研究,预示了多媒体学习的优势。 Mayer在《多媒体学习》中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并通过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该理论正确性。Mayer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故而研究了多媒体学习方式的认知,依据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步骤和多媒体认知模型。 Mayer在《多媒体学习》第一章探讨了多媒体学习的前景,在第二章提供了被称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例子,在第三章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它解释了人们是如何通过词语和画面的。第四章至第十章,Mayer一一介绍了设计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七个原则,并在第十一章进行了总结。 在我看来,Mayer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他的研究为后世多媒体学习方式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现今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带动了多媒体学习方式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的多媒体学习方式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校学子课堂中的多媒体课件学习以及网络课程学习;教育教学网站上的教学视频以及多媒体资料;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站上千奇百怪的科普视频,技能教学视频……无一不是多媒体学习教学的方式。这些事例也进一步反馈了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是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就我个人而言,在平时的学习教学生活中,对Mayer在《多媒体学习》中提出的设计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原则深有体会,面对遵循这些原则的教学,的确能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在我看来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是经受住了不断的实践考验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理论。 参考文献:《多媒体学习》理查德·迈耶

网上教学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 1 功能模块图 1.1 系统模块设计概述 模块化设计不仅是将一个系统划分成一些小的部件所构成的系统即可,同时要满足模块化组合原则、模块化可解性原则、模块化保护性原则、模块化连续性原则等。模块化的连续性完全取决于模块的信息隐蔽的能力。对于模块化保护性部分取决于信息隐蔽,如错误数据不传送到程序的全局变量中去。要实现完全的模块保护性,要求模块的实现包括例外处理部分。 一个模块化系统是指该系统由一系列松散耦合的模块组成。模块是一个适当尺寸能独立执行一个特定的功能的子程序。它应该具备下述3个性质:第一,对一个模块作某些改变,该变化影响不应超出该模块的边界。第二,从系统中消去该模块,将仅仅影响它执行的功能。第三,用一个具有相同接口和功能的新模块代替旧模块,将不改变原系统的功能,而可能影响的仅仅是系统的性能,如执行速度。上述3个性质可概括为模块的有界性、可插拔性和可互换性。 1.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得出我们数据库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图见图1-1。

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下面将这几个模块的功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学生注册登陆模块: ①.用于参考学生考前在规定时间内注册自己的相关信息及参加考试的个人密码 ②.学生根据注册的学号及密码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上考试系统参加考试 ③.学生可随时修改个人参加考试的密码。 (2)题库管理模块 ①.增加试题

②.查询试题 ③.修改试题 ④.删除试题 (3)在线考试模块 ①.自动组卷:根据教师的试题要求,自动生成测试试题;即参加考试学生 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后,系统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自动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试卷; ②.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答题,超时不提交答卷本试卷作 废,但学生可重新抽题。系统给出时间提示,采用倒计时方式提醒考生考试时间,到最后三分种给考生提示。试卷提交后不可以再次重新抽题,或重新考试。 ③.系统自动评卷: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即时进行在线判卷,当场给出学 生所得分数及成绩等级。 (4)成绩管理模块 ①.成绩查询: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②.成绩统计:以班级为单位对参考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的学生人数,并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 ③.成绩单输出:按“考试成绩登记表”的格式输出学生成绩单,并可以打印。 (5)课件视频发布及下载模块 ①.课件视频发布:网上发布任课教师的电子讲义。 ②.数据库视频下载:提供数据库多媒体视频发布下载。 ③.课件及有关信息的维护。 (6)师生交流模块 ①.论坛:实现学生与老师的更进一步的交流,学生不懂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②.作业提交系统:统计学生用Email提交作业的情况。 (7)系统维护模块 ①.注册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注册,用于规定学生的注册日期。 ②.登录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登录网上考试系统,用于规定学生的考试日期。

多媒体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多媒体理论的认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基础 通过本次学习,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市教科院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田伟副教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区域规划与实施》和但松健副教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技术》,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和瞿副教授的《教在当下——信息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时代变化与课堂教学变革》,还有来自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案例报告,更难得的是安排了到江津聚奎中学的实地考察。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 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聆听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第三节之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完形一顿悟说。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行为,通常采取畅快、一下子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面发生的行为截然分开来而突然出现的特征。”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其基本观点是: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 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总的来说,完形一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一试误说那样完整而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一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即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_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2009·5 结果呈现出较一致的观点:专业差异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Shaw,F.S.,Giacquinta,J.B.,2000;Sam,H K,Othman,A.E.A.,Nordin,Z.S,2005)。对场认知方式和专业差异的关系,董圣鸿、王珍(2003)的研究表明,文理分科对高中生的场认知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寻云杰、樊文强(2004)却提到,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偏好学习自然学科,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偏好学习社会学科。 作为影响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前因因素之一,言语劝说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衷克定、刘运华(2007)研究了这四个前因因素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言语劝说、替代性经验和情绪唤醒对初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三交互作用显著;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对高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双交互作用显著。此外,Compeau(1995)等人的研究表明,来自他人的鼓励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对场认知方式和言语劝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结果呈现出较一致的观点: 场独立型的学习者不易顺从他人,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则对他人的意见较敏感(李萍,2004;寻云杰、樊文强,2004)。四、总结及趋势展望 总之,现有成果可以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大量可借鉴之处,但是这些研究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注,更多的是二者的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二者的共有相关因素,而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系的直接探究尚为空白。综观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不难提出以下问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上、下位概念及场认知方式的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那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场认知方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些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相关的因素在两种场认知方式的学习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两种场认知方式的学习者之间是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场认知方式的关系探索是未来的研究必然要关注的话题。 一、引 言 当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多媒体学习逐渐占领了教育—这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领域。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深入探究多媒体学习的原理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更好荡涤去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以及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去学习。 随之,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也被我们所接受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论我们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我们都离不开资源的建设。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的时候,从传统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到一些新的标准如经济性,互操作性,即时性等去进行开发,当然这也是我们评价一个网络学习资源的标准。不过,我们却很少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去开发,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去指导设计者,怎样设计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当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出现时,不仅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理念——从 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开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规范了多媒体学习,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过程,也为学习资源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指导。 二、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概述1.多媒体教学信息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message)是指用语词(narration)和画面(animation)来呈现学习材料,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里的用语词包括书面的文本或者讲话等言语形式来呈现学习材料;这里的用画面包括图表、照片、动画、录像等来呈现学习材料。 2.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 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模型,也称之为多媒体学习的生成理论模型。人类在进行多媒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多媒体教学信息即语词和画面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语词通过听觉器官耳朵进入到认知加工系统中,画面则通过眼睛进入;感觉记忆阶段,一部分的语词和画面引起了学习者的注意,也就是说学习者选择了这部分的语词和画面;这部分的语词和画面进入到工作记忆阶段,学习者把所选择的语词组织成 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新思路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徐 冲 ——基于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理论方桌

最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好处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好处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电化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它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优化学习过程,促进主动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主要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现教学内容,往往会把事物抽象化。而电化教学则用形象和声音等表现教学内容,能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能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长征》这篇课文,对于今天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他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长征中的爬雪山、飞夺泸定桥等画面(影片剪揖),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 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网络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从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技能,减轻课外负担,为推进素质教育赢得时间。比如说,教师事先把一些练习做成投影片,课堂上用投影仪投出,不是免去了抄写习题的时间了吗?本来要抄写后在课外 练习的不是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吗? 三、网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 通过观看一些教学实录,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懂得了要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类型资源的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

网络基础理论题

1.支持Internet服务的协议是( A )。 A)TCP/IP B)OSI C)IPS/SPX D)CSMA/CD 2.以下( B )是正确的电子邮件地址? A) http://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B) 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C) mailto://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D) mailto: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3.网络适配器又称( A )。 A)网卡B)集线器C)路由器D)捕捉卡 4.单击桌面上的( D )图标,即可浏览同一局域网内的全部计算机。 A)我的电脑B)我的文档 C)Internet D)网上邻居 5.通过Internet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E-mail)的首要条件是应该有一个电子邮件(E-mail)地址,它的正确形式是( A )。 A) 用户名@域名B) 用户名#域名 C) 用户名/域名D) 用户名.域名 6.家用计算机一般要接入互连网,应该安装的设备是( B )。 A)网络操作系统B)调制解调器 C)交换机D)浏览器 7.计算机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地址就像人们身边的门牌号,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住址",即网上的通信地址,称为( A )。 A)IP地址B)物理地址 C)虚拟地址D)实在地址 8.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C )。 A) 数据处理B) 文献检索 C) 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D) 信息传输 9.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b )。 A) WAN B) LAN C) ROM D) CPU 10.一般情况下,从中国往美国发一封电子邮件大约( a )内可以到达。 A)几分钟B)一天C)几星期D)几个月 11.下列域名中,表示网络机构的是( d )。 A)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B)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C)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D)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 12.下列各项中,非法的IP地址是( b )。 A)126.96.2.6 B)190.256.38.8 C)203.113.7.15D)203.226.1.68 13.通常所说的I/O设备指的是( a )。 A)输入输出设备B)通信设备 C)网络设备D)控制设备 14.按照网络的分类,因特网属于( A )。 A)广域网B)局域网C)都市网D)卫星网 15.Internet提供的服务有很多,其中( D )表示电子公告。 A)E-mail B)FTP C)WWW D)BBS 16.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7957382.html,中的"cn"是指( D )。 A)日本B) 美国C) 教育机构D) 中国

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准备阶段 选题: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将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列出来 1.网络教育是什么? 2.系统分析和设计怎么进行? 3.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理是什么? 二、实施阶段 2013-11-12 地点:潮海村我的寝室 活动:打开“维普资讯”网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网络教学系统分析设计” 点开 结果:得到“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分析与设计” 备注计划:继续在本网搜索相关文献 2013-11-13 地点:江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活动:打开图书馆首页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系 统分析设计”点开 结果:得到“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备注计划:在“CNKI”里搜索文献 2013-11-14 地点:江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活动:打开图书馆首页的“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引擎,在空格上填写“网络教学”点开 结果:得到“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备注计划:在“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搜索文献 三、整理阶段 时间2013-11-15 1.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分析与设计 【作者】段升强尹洪峰程洁 【摘要】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统一管理必须解决的是对资源的语义描述,本文采用元数据资源描述的方法,设计实现教学资源的元数据描述规范框架,并给出基于RDF元数据框架的描述实现,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可管理、可查询、可评测,为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服务提供基础数据通信规范。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55

2.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 【作者】韩璐 【摘要】本文论述了网络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前景,并依据其特点,提出了实施网络教学所需构建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模式,阐述了在实施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网络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密方面的问题。 【出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2期 3.基于多Agent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勤; 何咏梅; 刘颖; 【摘要】实体识别是根据记录所包含的各种描述信息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实体,记录的相似匹配是数据集成中最具挑战的工作。分析了常见实体识别算法,提出了实体识别过程框架,用以实现数据ETL的数据规约功能。在开发的实现了语义数据集成的联通统一客户资料系统(UCIS)中,用实体识别算法进行测试,得到的平均返回率和精度分别为86.3%,96.5%,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出处】中小学电教,2007年06期 4.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智华 【摘要】在介绍了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数据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两个问题,分析了冗余数据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保留合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在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中,适当引入了冗余数据,简化了前端程序并提高了程序性能。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5.网络教学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 【作者】郭智华 【摘要】在介绍了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数据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两个问题,分析了冗余数据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保留合理冗余数据的方法.在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中,适当引入了冗余数据,简化了前端程序并提高了程序性能。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6.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作者】王萍罗颖昕杨培龙王利军林孔元 【文摘】为使电网图成为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通用I/O接口,同时解决电网图的自动绘制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知识库的电网图智能CAD系统.通过把专业图形的基本元素处理成知识对象,再将关系数据库作为实事型知识的重要载体、绘图规则编成过程写入知识对象,以及将绘图方法和经验转化成推理策略,并选用产生式专家系统的工作模式,使系统成功获得自动绘图、识别图面细节以及维护知识库绘图知识等多项智能行为。 【出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 16(5)

论文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haring Campu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xchanging Platform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审阅教师: 完成日期: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东学院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摘要 在教育领域,IT技术已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全球性地获得信息。它正在改变着教与学的环境、主旨、内容和实施方法。新的一代正在“网上数字式成长”,他们的学习方法、需要和兴趣,与以往的时代是不同的。依托校园网络的优势设计和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全面与快捷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的资源共享,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并对高校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进行了项目概述,简单介绍了项目开发的背景、项目开发的目的和项目开发的意义;在系统规划阶段,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及总体设计原则;在系统分析阶段,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主要完成了类图的设计,并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工具和采用的技术。 采用MVC模式、应用JSP+MySql 设计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本网站可以进行下载教学资源、阅览教师校园博客、论坛交流等功能,减轻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学习,教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关键词:师生交流;资源共享;教师博客;论坛 -I-

多媒体认知理论

2.2.2多媒体认知理论 多媒体教学以多种方式的组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它所呈现的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更加直观地学习。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教学都优于传统教学。以往的多媒体教学界面设计主要基于专家的经验或者设计者的思想,而不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即以“设计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逐渐意识到要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依据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因此,多媒体学习理论也就成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 Mayer等人在双编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针对该理论,他首先提出了三个前提假设,如表: 该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即语词和画面。图2-3提供了一个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代表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教学信息以画面和语词的方式,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到学习者的感觉记忆中。学习者将感觉记忆中登记的语词信息和画面信息有选择地贮存于工作记忆中。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在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下,学习者将语词和画面分别组织成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然后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先前知识,最后将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的联系,最终实现信息的整合。上述信息加工过程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并且不遵循固定的步骤。该理论强调了:(1)在多媒体学习中,画面和语词材料是在不同的加工系统中分开加工的。尽管信息是通过一个通道进入信息系统,但是学习者也能够对信息的表征方式进行转化,从而使其能在另一条通道得到加工。通过分析和转换,画面通道最终产生图像表征,而语词通道最终产生语词表征。(2)认知建构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加工。主动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只有完成了主动加工的过程,学习者才能对新的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