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一节课

本课程内容简介

1、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现代宏观经济的原理、模型与问题。

本课程具体包括:

(1)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三大均衡);

(2)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导出(总均衡);

(3)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的分析(几大政策);

(4)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四大宏观经济问题);(5)开放经济的国际收支平稳;

(6)现代宏观经济流派。

2、本课程特点:

结构严谨、简洁明确、系统完整、图文并茂。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整体框架与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进展简史

第二节宏观经济的问题、政策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常用数学记号一览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相关的量和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

第三节简单模型下的收入决定

第四节乘数

摸索题

第三章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消费需求函数

第二节投资需求函数

第三节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第四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摸索题

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货币的差不多知识

第二节货币的供给

第三节货币的需求

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摸索题

第五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第一节两个市场的均衡与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宏观总生产函数

第三节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四节总供给曲线

摸索题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模型的均衡解

第二节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

第四节收入政策

第五节关于政策的进一不讨论

摸索题

第七章失业与通胀

第一节失业问题

第二节通货膨胀问题

第三节菲力普斯曲线

摸索题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论

第二节卡尔多模型

第三节萨缪尔逊的乘数—加速模型

第四节经济增长概论

第五节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摸索题

第九章开放经济

第一节关于开放经济的差不多知识

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新关系

第三节汇率制度对均衡的阻碍

第四节开放经济的总模型

摸索题

第十章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节现代货币主义

第二节供应学派

第三节理性预期学派

第四节新制度学派与瑞典学派

第五节哈耶克的极端自由主义学说

摸索题

第一章绪论

引子:历史、问题、方法、特色

本章先简要叙述宏观经济学的进展历史,再扼要介绍宏观经济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课程的特色。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进展简史

引子:“经济学史五段说”按大多数经济史学家的说法,分成五个时期:早期

进展、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凯恩斯学派和现代进展。

一、经济思想的早期进展

人类的经济思想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甚至更早。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在古埃及,可追溯到纸莎草纸的手抄文献;在古印度,可追溯到吠陀经;在古希腊,可追溯到苏格拉底(Socrates)、色诺芬(Xenophon)、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

(一)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差不多信条

(1)金银是财宝;

(2)要一国致富,只有通过采掘贵金属或者展开“少买多卖”的对外贸易。2、人物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和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1)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专门注重流通领域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经商”才是发财的源泉。

(2)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被马克思称为英国经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在早期,他的经济思想受制于重商主义;在其后期,他突破了重商主义的狭隘眼界,不仅注意观看流通领域,而且深入研究生产领域。威廉·配第的著作《赋税论》(1662年出版)和《政治算术》(1690年出版)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他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重农主义——魁奈

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思·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他的力作《经济表》(1758年出版),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第一次较全面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该书被认为是宏观总量分析的早期典范。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

威廉·配第和弗朗索思·魁奈,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

二、古典学派

(一)关注的问题

古典学派是资本主义社会成长时期的经济学说,它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为经济的自由进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既涉及到价值、价格、分配等现在所说的微观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国民财宝、经济增长、货币、财政等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问题。相对来说,古典学派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民财宝和经济增长向题。

(二)A.Smith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Smith,1723~1790)是古典经济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建立了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体系。他专门强调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以致成为传统经济学(包括以后的新古典学派)的差不多思想;其中隐含着如此一个假说:只要工资和价格放开,经济就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三)J.S.Mill的古典综合与《政治经济学原理》

古典学派从斯密开始,通过李嘉图(D.Ricardo,1772~1823)、萨伊(J.B. Say,1767~1835)等人,最后由约翰·穆勒(J.S.Mill, 1806~1873)作了综合。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出版)在专门长时刻里被作为经济学的正统教科书。

古典学派的要紧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

②经济总量分析(而不是均衡分析)为研究宏观问题的差不多方法。

③以国民财宝和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的中心。

三、新古典学派

(一)第一代、第二代边际主义

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中发生了一场所谓的“边际革命”。杰文斯(W.S.Jevons,1835~1882)、门格尔(C.Menger,1840~1925)和瓦尔拉(L.Qalras,1843~1910)三位经济学家分别在英国、奥地利和瑞士独立地研究了效用理论。

(二)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1、第一个不同点在于价值论。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不是由客观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评判即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这确实是所谓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值论”

2、第二个不同点在于方法论。

(1)第一代边际主义者

上述几位经济学家称为新古典学派中的第一代边际主义者。他们基于边际分析方法,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改造经济学。

(2)第二代边际主义者

第二代边际主义者有英国的埃奇沃思(F. Y. Edgeworth 1845~1926)、美国的克拉克(J.B.Clark 1847~1938)、费雪(I.Fisher 1867~1947)等。他们的要紧工作是把边际分析方法运用于收人分配、资本、利息、生产诸方面的讨论。(三)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共同点:

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也有三个共同点。他们都信奉:第一,“自由放任”;第二,“充分就业”;第三,“货币中性”。所谓“货币中性”是指对货币的如此一种认识:货币只是使交易变得更为便利的一种流通媒介;它的数量的变化,可不能阻碍经济活动的实际值,只会改变经济活动的名义值。

(四)马歇尔综合与《经济学原理》

新古典学派的集大成者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 1842~1924)。马歇尔综合了古典学派和边际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商品价格的均衡价格论,并构成所谓“微观经济学”的差不多内容,写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该书使以后几十年的经济论文均黯然失色,直至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显现。

四、凯恩斯主义学派

(一)J. M. Keynes与A.Einstein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 1883~1946),于1936年发表的《通论》,被公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论》的英文是“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这正好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5年出版的名著“The General of Relativity”(中译《广义相对论》)的取名有相同的格式。

(二)凯恩斯的要紧论点

凯恩斯在《通论》中,摆脱了当时经济学中的传统观点。

1、凯恩斯不相信“萨伊法则”,而坚信: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而不是供给决定的。

2、凯恩斯否定“货币中性”说,并论证了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阻碍经济系统的利率水平、产出水平、就业水平等。因此,结论是明显的:“自由放任”应该予以舍弃。

3、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并不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进而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和政策。

(三)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派别

凯恩斯学派在其进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

一个是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15~ )、托宾(J.Tobin, 1918~ )、克莱因(L.Klein, 1920~ )和索洛(R.Solow, 1921~ ),这几位均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为代表的美国凯恩斯学派,也称新古典综合派。

2、新剑桥学派

另一个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 1900~1987)、琼·罗宾逊(J.Robinson, 1903~1980)和卡尔多(N.Kaldor, 1908~1986)为代表的英国凯恩斯学派,也称新剑桥学派。

3、两个剑桥的不同观点

(1)方法论上的不同。

美国派妄图以新古典学派作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进而把两者综合为一体;而英国派则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学派之间的区别,反对综合。(2)价值论上的不同

美国派兼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而新剑桥学派专门反对新古典学派的主观价值论,而坚持客观价值论。

(3)政策论上的不同

在政策主张上,英国派主张有助于改变分配不均的政策,而不同意美国派提出的赤字财政等政策。

五、宏观经济学的现代进展

70年代初期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滞胀”现象: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前,失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日趋严峻,物价连续上涨。面对这种情形,凯恩斯学派既提不出恰当的理论说明,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应对。因此,凯恩斯学派的地位受到坚决,非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派得到了进展。

(一)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为美国经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 1912~ )。

1、自由市场信仰

货币主义坚信自由市场有一种满足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

2、坚决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稳固的货币增长率”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政府唯独应做的是给市场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政府在经济上应做的是,只要把货币的发行量操纵在一个稳固增长的范畴内即可。货币主义坚决反对凯恩斯学派用财政政策去干预经济。

(二)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

该学派的要紧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R.E.Lucas Jr., 1937~ ),也是一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

1、从“信息”到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们在看到经济立即发生变化的信息时,就会从自身的利益动身,作出合理而明智的反应,即所谓“理性预期”。

2、一切政策差不多上失效的

理性预期与理性反应会使政府的政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除非政府当局不断地欺诈公众或者采取完全随机的非系统性的“政策”(这因此已称不上是真正的政策了)。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渊源与流派,那个地点只是作了极为简要的介绍。那个地点,不得不提及一些专门闻名的经济学家。把他们补列于后,以便有爱好的后学者参考:

马尔萨斯(T.Malthus 1766~1834),庇古(A.C.Pigou,1877~1959),熊彼特(J.Schumpeter,1883~1950),凡勃伦(T.Veblen 1857~1929),希克斯(J.R.Hicks, 1904~1989),汉森(A.Hansen 1887~1975), 阿罗(K.Arrow, 1921~ ),丁伯根(J.Tinbergen 1903~ )等等。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0节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国民经济总体是由专门多经济系统构成的,各系统的运动及其互相联系,形成了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确实是说明国民经济各系统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也为国民收入核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在那个地点做了两个假设:

(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

(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酬劳.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和劳务提供给居民,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买广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在这种情形下,家庭必须把当期所得的收人当期全部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如此国民经济才能顺利地运行。在要素市场,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应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相等。在商品市场,居民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应同厂商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相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时均衡,两部门经济才能正常循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缘故,比如有人适应节俭,有人要为今后购买贵重物品而攒钱,有人要为老年的生活做预备等等,家庭会把收人中的一部分用作当期消费,而把另一部分作为延期消费,或储蓄起来存人金融机构,或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企业除了获得家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外,还能够把家庭的储蓄引进为企业的投资。有了储蓄和投资后,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转.如下图所示。

包括储蓄和投资的两部门经济循环图

图中,在两部门经济中,厂商以其所有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人,作为要素支出,支制给要素所有者—家庭。家庭将要素收入第一要用于消费支出,剩余部分作为储蓄。企业为了坚持或扩大再生产,必定要把家庭的储蓄吸取到企业.用于企业投资。个人储蓄向企业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具体地说,有两条差不多途径:

(1)家庭直截了当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企业直截了当把居民不用于现期消费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购买投资品。

(2)家庭把临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中间环节再把钱贷给企业,以用于企业投资。

有了储蓄和投资后,国民经济除了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外,还增加了金融市场。如此,三个市场都必须均衡才能保证两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即除上述的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外,在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储蓄)和资金的需求(投资)应相等。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部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要紧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达的。政府税收要紧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截了当税,这种税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比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人口税等。另一种是间接税,这种税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收的税,比如商品税、营业税、进口税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性支付。转移性支付属于政府福利支出,这种支出把一部分购买力无偿地转移给有困难的或合乎某种专门规定的个人,比如,政府把钱支付给退伍军人、残疾人、困难户、失业者等差不多上转移支付。许多进展中国家政府支出中还包括投资。在三部门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如下图所示:

三部门经济循环图

三部门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均衡外还必须保证政府收支平稳,即政府收支大体相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三部门之外增加了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也叫开放经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大差不多上四部门经济。四部门对国内经济的阻碍是国外向国内提供商品和劳务,本国用货币购买,对本国来说确实是进口;本国也向国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国外向本国支付货币,对本国来说确实是出口。另外,国外还要向本国政府支付关税。四部分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和政府收支均衡外,还必须保证国际收支均衡,即国际收支大体相等。国外部门包括外贸进出口、资本流出流入和劳务输出输入。

最重要的经济总量,是国民生产总值(GNP)。以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外加BP)便完整地描述了一国经济的总风光貌。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其相关的量和相关的问题

一、GNP的定义与GDP、NNP、NI

(一)GNP的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为GNP。定义如下:在一定时刻内,由本国国民所拥有

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以市场价格运算的总值。展开:该定义中,每个词差不多上“关键词”!

(二)对GNP的详尽说明(内涵与外延)

1、“一定时刻”

(1)“一定时刻”是多长?

“一定时刻”一样指一年。

中国案例。

(2)流量与存量

“一定时刻”说明GNP是流量。

所谓流量,是指单位时刻内发生的量。

对偶:与流量对偶的是存量。所谓存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存在的量。

2、“本国国民”(对应:made by)

(1)“国民”是指“1年以上的常住者”

“国民”,特指在所论国的“常住者”。即在该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重心的个人或者单位。

(2)什么是经济领土?

所谓经济领土,是指一国政府所管辖或者使用的范畴。比如,驻外使领馆就属经济领土。

展开:“经济领土”空间的扩张?

如,FDI与CDI便是典型的“经济领土”的扩张。

所谓经济利益重心是指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而且,时刻至少一年。

3、“本国国民所拥有生产要素”与GDP

(1)“所拥有的”(强调产权)

不管这些生产要素是在国内依旧国外,重要的是它们是否为该国国民所拥

有;即使在国外生产的,只要其生产要素是本国国民所有,也计入本国GNP。(2)引出GDP概念(对应:made in)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而不问生产所有的要素由何国国民所拥有;另一方面,在国外生产的,即使用的是本国生产要素,也不计入本国GDP。

展开:国际、区际间GDP与GNP竞争。

联系一下招商引资中的外资与内资。

(3)GNP与GDP的概念

与GDP两者的关系是:一国GNP=该国GDP+该国国民在国外的生产要素所

制造的产值-外国国民投在该国的生产要素制造的产值

(4)什么是“净要素收入”?

GNP减去GDP所得之差称为该国国外净要素收入,它可正可负(因此也能够

为零)。

(5)GNP与GDP的欧拉图图解

图2-1

例题:

1、

GDP与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运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什么缘故?(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DP and GNP? Is one a better measure of income/output than the other? Why?)

答:

GNP与GDP的区别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不管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依旧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一国范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围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两者的关系能够表示为:

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使用

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缘故如下:

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纳

GDP作为计量指标,如此使得统计口径一致,便于国际间进行比较。

②由于国外净收入的数据不足,GDP比较容易衡量。

③相关于

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

GDP和GNP的差异专门小,因此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造成的差异都可不能大。但关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那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

GDP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

4、要素的损耗与NNP

(1)“要素损耗”

一样地,像人力和土地如此的生产要素不必或者不该考虑其损耗问题。然而,像机器设备如此的生产要素则需考虑其损耗问题(即折旧),因为凝聚在当期生产出来的新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是以机器设备的损耗为代价的。因此就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分。

(2)什么是“国民生产净值”NNP?

所谓国民生产净值,定义为:

折旧

-

?GNP

NNP

5、“生产出来的”

(1)不记入

它强调,不是生产出来的不计入GNP。例如,某交易日的股票交易额,比如,300亿元不能计入GNP。

(2)应当记入

在上例交易中证券交易商所提供的劳务,比如收取佣金2亿元,它应计入GNP。

问:属交易成本的“交易性劳务收入”,成了GNP?

答:人力N作为生产要素,是要吃饭的,是要猎取要素收入的。因此,劳动与服务形式创新,能够明白得为新经济增长点。如,各种服务行业、中介行业、第三产业,对GNP是有奉献的。

6、最终产品(final goods)

(1)“最终产品”强调的是“最终使用者”

最终产品是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2)与“最终产品”相对的是所谓“中间产品”

假如一产品的购买者不是最后使用者,而是对其进行再加工变成新产品的生产者,即,该产品若被用作生产材料连续投入生产过程中,则该产品被称为中间产品。

在GNP中,只计及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计中间产品的产值。如此作是为了

幸免运算GNP值时的重复运算。83年前我国所使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即包括重复运算。

注意:地域工业产值什么缘故比GDP还大?

(3)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方法:“增值法”

①什么是“增值法”?

所谓增值法确实是:分解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所有中间产品,再由中间产品的价格得到相邻生产过程的增值,由所有增值的总和可得该最终产品的产值。

③进一步说明:

第一,在运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只运算最终产品面包(5.50),或运算“增值的总和”(1.00+1.50+3.00=5.50)。它们差不多上5.50。

第二,假如按全部产品的产值计为1.00+2.00+5.50+9.00,它把小麦的增值多运罢了两次,把面粉的增值多运罢了一次。

例题:设想一个经济只是由面包师和为其提供原材料的人所组成。假如该经济的生产情形如下:lOO万面包(每只售价2美元);120万磅面粉(每磅售价1美元);酵母、糖和盐各1O万磅(混合售价每磅1美元)。面粉、酵母、糖和盐只卖给面包师,而面包师只用它们生产面包。

GDP)是多少?

(1)该经济总产出的价值(例如,名义

(2)当面包师将这些材料转变为面包时,增加到面粉、酵母、糖和盐上面的增加值是多少?

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当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因答:(1)名义

GDP=100万×2=200此能够直截了当运算最终产品(面包)的价值,即名义

万美元。

(2)各种原材料的初始价值为120万×1+(10万+10万+10万)×1=150

GDP能够用每一步生产产品的增加值来运算,同时第一步万美元。又因为名义

的增加值为150万美元,因此增加到面粉、酵母、糖和盐上面的第二步的增加值是50万美元(200万美元-150万美元)。

7、市场价格与NI

(1)市场价格(含税价)

市场价格由两部分组成:要素价格和间接税。

(2)直截了当税

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向个人直截了当征收的,可谓直截了当税。

(3)间接税

间接税是政府通过货品向购买者征收的,比如销售税、营业税等等,在你购买产品时才交付,但你未必感受到,假如间接税已隐含于产品标价之中的话。

(4)要素价格与国民收入

要素价格是生产一单位产品时付给生产要素的酬劳,也即生产要素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若在NNP 的定义中,把“以市场价格计”改成“以要素价格计”的话(或者,简言之,NNP 减去间接税),我们称该总值为国民收入,简记为NI 。

二、名义GNP 、实际GNP 与价格水平P

(一)基年价格(不变价格)与当年价格(名义价格)

GNP 定义中的价格是指当年价格。然而,价格是会变动的。为了使不同年份的GNP 具有纵向可比性,就应以某一不变价格来运算GNP 。往往能够以某一年的价格选作不变价格。这一年称为基年,这一不变价格也可称作基年价格。因此,GNP 有名义(nominal )和实际(real )之分。

(二)名义GNP 与实际GNP

以当年价格计得的GNP 称为名义GNP ;以基年价格计得的GNP 称为实际GNP 。名义GNP 不能明确反映其变动的缘故,分不清是产量变动依旧价格变动;而实际GNP 排除了价格变动,因此它明确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形。

(三)所谓“价格折算因子”;一样价格水平(又称:物价指数)

假如用)0(p 表示基年价格,)(t p 为t 年的当年价格,)(t q 为t 年最终产品产量,

则有:

∑=i t i t i q p GNP t )()

(年的名义

∑=i

t i i q p GNP t )()

0(年的实际 式子中,i 表示该年的第i 种产品,若该年共有n 种产品,则n i ,,2,1 =。 定义:

∑∑i t i i i t i t i q p q p )()0()()

(/为(第t 年关于基年的)GNP 折算因子。它是价格水平(物价指数)的一种。

注意:一样物价水平P(物价指数),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差不多内生变量之一。

GDP增加一倍,在你开始庆例题:假如你在早上醒来,同时发觉一夜之间名义

祝之前,你需要核实的统计资料是什么?什么缘故?(If you woke up in the

GDP had doubled overnight, what morning and found that nominal

statistic would you need to check before you began to celebrate? Why?)

GDP平减指数(deflator,折算因子)变动答:最先核实是的统计资料确实是

多少。缘故如下:

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运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1)名义

GDP是以2000年的市场价格运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值。例如,2000年的名义

GDP是以2003年的市场价格运算的在那一年所生产的品价值,2003 年的名义

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阻碍,利用名义GDP可能会高估产品价值。名义

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GDP发生变化的缘故有两个:第一是物质产量的变化,第二是市场(2)名义

GDP增加一倍,可能的缘故有两个:一是物质产量价格的变化。一夜之间名义

翻了一番,二是物价翻了一番。第一种情形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因此,在

GDP平开始庆祝之前,最先核实是的统计资料确实是物价是否大幅上涨,即是

GDP的变动。假如名义GDP和GDP平减减指数变动多少,进而考察实际

GDP保持不变。

指数都增加一倍,那么实际

GNP

三、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潜在的(充分就业的)*

潜在的(potential)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包括劳动力)在正常情形下能够产出的最大产量所对应的GNP。

GNP

(二)什么是“充分就业”?当且仅当发生*

当一国的经济达到潜在的GNP时,我们就说该国的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的

GNP与各年度事实上的GNP常常是不一致状态。明显,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

的。当它们一致时,系统的经济资源达到最充分的有效利用。必须指出,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技术水平、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GNP度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经济活动专门难甚至无法计入GNP。

比如,一些不通过市场交易的活动,一些非法的经济活动等等。

(二)GNP反映不出许多与经济福利相关的问题。

比如,反映不出闲暇增多或产品质量提高而来的福利,反映不出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负福利。因此,有人提出“绿色”GNP,等等。

(三)利用GNP的纵向(历史)比较问题。

基年的选择和调整,只解决了该问题的一小部分。

(四)利用GNP的横向(国际)比较问题。

各国的价格水平,汇率变动、统计水平、统计体系等是造成该问题的要紧缘故。案例:中国,“世界工厂”依旧“世界垃圾场”?

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成立双边合作工作小组,开始联合开展绿色GDP研究,8月,差不多完成《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报告。两局将在那个框架的基础上,在全国六个大区各选择一个省,开展绿色GDP的试点工作,争取在2004年年底有一个时期性成果。

1、如何样运算“绿色GDP”?

绿色GDP=现行GDP-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缺失价值

2、“绿色GDP”有没有一个现成例子?

煤炭与焦化:(山西案例)山西GDP为2000亿左右,而绿色GDP则为1300亿。

(1)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

山西的焦化工业要紧集中在河津、古交、襄汾、介休、潞城、孝义、洪洞等地。(2)山西现有及在建的焦炭生产能力为1.5亿吨,假如全部达产,每年所耗焦煤资源将达5.6亿吨。如此速度,则40年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将全部耗尽。(3)什么缘故焦化业给山西带来如此触目惊心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

第一,山西大多数焦化企业“只焦不化”(只重焦炭生产,不重视化工产品)的低层次生产水平,导致资源极大的白费。

煤炭除了炼焦外,还能够生成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几十种化工产品。

第二,山西介休、洪洞焦化工业区的“人群健康专项检查”发觉,焦化工业已导致当地居民血液中3个以上指标发生变异,致癌物质苯并芘是居住区最高承诺浓度的200倍。

GDP的增加经常说明为福利的增加,这种说明有什么问题?你认例题:实际

GDP are often 为哪一种是其最大的问题,什么缘故?(Increases in real

interpreted as increases in welfare. What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it, and why?)

GDP的增加经常说明为福利的增加,这种说明存在问题。因为答:(1)实际

GDP远没有完善地计量经济产量或福利,具体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GDP存在低估。

第一,实际

GDP强调的是“市场价值的总和”,无市场价值的物品被排除,在市由于

场不健全的情形下,有些该计入的末计入。如妇女的家务劳动、理想者提供的义

GDP的数字,但却并务劳动等。妇女加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数大增,增加了正式

未抵消家庭生产减少的削减。又如正式计量收费性日托的价值,但照看自己小孩的价值却为零。

GDP只运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没有考虑生产该产品造成的社第二,实际

会成本。

GDP的一些活动,实际上是利用资源幸免或遏制诸如犯罪或危运算为增加

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发生,同时,引起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均未从账户中排除,这一现象在进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GDP反映的只是产品数量,无法反映产品的质量改进。

第三,实际

运算机的情形专门是如此,质量显著改进,价格却大幅下降。这种情形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商品,为了反映质量改进,国民收入核算妄图进行调整,但这项任务并不简单,专门是当发明新产品或新款式时,更不容易。假如抛开这几个方面

GDP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说明为社会福利的增加。

的限制,实际

(2)其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在进展中国家片面追求进展的速度,结果对社会资源的可连续进展所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报告指出,正确核算环境破坏,应该在近年来计量出的经济增长率中减去

GDP”这一概念,即在核算GDP 3%。正由于此,近年来人们就提出了“绿色

时,应该减去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成本。

五、从GNP衍生出来的几个有用的变量

(一)几个有用的基于GNP的“经济变量”

除了GDP,*

GNP,NNP,NI外,个人收入(记为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记为PDI)也是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变量。

现把它们的关系排列于下:

1、

折旧

-

?GNP

NNP

2、

间接税

-

?NNP

NI

3、

转移支付

利息

红利

被扣缴的社会保险费

公司利润+

+

+

-

-

?NI

PI

)

(

)

(转移支付

利息

被扣缴的社会保险费

红利

公司利润-

-

-

-

-

?NI

PI

)

(

)

(政府收入

公司收入-

-

?NI

PI

4、

个人所得税

-

?PI

PDI

(二)什么是“转移支付”?

1、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要紧有:退伍军人收到的各种现金补贴,工人得到的失业补助金,老年人得到的养老金,符合福利照管的人们从政府得到的救济金等等。俗称:养命钱。

2、民间转移支付

为了简化,我们只提及政府的转移支付,而有意忽略其他的民间转移支付。(三)一个算例

为便于对上述经济变量形成直觉,那个地点给出1998年美国经济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1998年美国经济数据(单位:亿美元)

GDP 85110

加美国在国外

要素所制造的产值+2692(相当于:三个上海)

减外国在美要素

所制造的产值-2897

=GNP 84905

减折旧-9080

=NNP 75825

减间接税-6553

加统计误差等+675

=NI 69947

减公司留利(=利润-红利)-5615

加政府转移支付净值(=转移支付-社保)+3525

加利息+3155

加统计误差等+249

=PI 71261

减个人所得税-10983

=PDI 60278

资料来源:BEA News Release, 1999-03-31

注意:

1、上表中的公司留利确实是公司利润与红利之差;

2、政府转移支付净值确实是上文中的“转移支付”与“被扣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差(社会保险费当你领取工资时一样不已被扣,并缴付政府,故被扣缴的社会保险费为政府当时的收入,即可视其为政府转移支付中的一个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