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加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迫在眉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价值;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82-02

导语

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通过在全国高校

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具体实施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考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忽视。

因此,积极稳妥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积极功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价值,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面临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遭消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以及实践等诸多因素的不健全,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学生,在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及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有序完成活动申请、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及活动成果提交,力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每期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本人所指导班级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思政部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查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以下时间、周数均为参考) 根据马列主义教研部所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相关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分别记16学时、10学时和10学时,共36学时。 “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在二年级暑假或三年级寒假完成。指导教师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学生根据“思想政治理

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社会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于暑假(或寒假)完成调研,下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教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装订成册存档。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推荐优秀作品制作“优秀报告集”。(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12课时,共16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校内实践”:校内实践由必选项(研读马列经典、学习重要文献)之一+任选项(阅读经典著作、时事新观察、主题微电影、聆听学术讲座、校园采访报道和观看红色影视)之一组成。校内实践原则上在一年级完成。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完成必选项,大一第二学期完成任选项。第一学期必选项可由马列部一年级课程任课教师随堂布置,学生根据所提供目录宣读作品,第15周内提交读书笔记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在第17周面授总结并布置下学期任选项实践工作。学生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提供的实践活动目录形式及要求,选择拟从事的活动,在第二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校内实践”报告,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并布置下期任务。(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3课时,共10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 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 (一)本科课程设置 4门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3学分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 6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2学分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3学分 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专科课程设置 2门必修课: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三)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 (四)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 (五)成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参照本规定执行。 (六)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二、本科、专科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时间安排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按照《意见》和本方案实施。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本科、专科教学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充分考虑新课程设置方案与师资队伍、原有课程的衔接,从当前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学秩序的稳定,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先试点、后推广,突出重点、逐步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实施工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5级学生开始,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试点;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除试点学校外,2005级(含2005级)以前的学生,仍按照“9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本科、专科同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可参照上述相关规定执行。 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在没有作出新安排前,仍按照“9 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 四、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 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必须把教材建设、教学研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2018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2018)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理论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5.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 6.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7.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2.立德树人的内容及途径 3.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5.五大发展理念 6.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及途径 7.四个自信的含义及其培育 8.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指导 意义 9.党的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四.辅导员工作特征分析 1.大学生行为分析 2. 辅导员工作特征分析 3.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分析 五. 辅导员角色定位 1.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依据 2.辅导员角色的素质要求 六. 辅导员工作职责 1.辅导员思想引导职责

2.辅导员发展辅导职责 3.辅导员生活指导职责 4.辅导员组织管理职责 七.辅导员工作务实 1.辅导员党团组织和班级建设 2.校园文化建设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6.学生危机预警与应对八.辅导员主要工作方法 1.谈心教育法 2.主题教育法 3.榜样教育法 九.辅导员职业发展 1.辅导员素质提升策略 2.辅导员职业伦理要求 3.辅导员工作评价体制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会昌二中朱华升 许多思想品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概:现在的学生对这门学科没多大兴趣,上课的课堂效果较差。下面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本人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教师潜心研究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规律,研究教材和中考命题特点,找准问题,大胆尝试和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改革中求得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使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上出自己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真正喜欢,觉得有了有用、有价值。否则,在目前日趋严峻的中考形势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式的劳作会日益严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最终会将极富智慧的教育事业干成高耗低效、你追我赶的体力竞赛,与语、数、英这些主要学科争时间,教师们也一定会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会出现制约瓶颈,造成诸多恶性循环。 (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主动工作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快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群体优势,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活动,开展了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材、教法研讨会,学情分析会,理论学习会,并讲实效,使学校学科教研组的各项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政治学科的教师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学科优势,真正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群体。 (三)学习、反思、研究、改革应成为每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工作的基本状态: 1、学习。教师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思想的过程,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客观地分析我校目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现状,实际上我校的绝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最缺少的知识还是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知识,即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一位教师,如果缺少这一条件性知识,要谈课堂教学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许多研究指出: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新课程的推行,不是任何一位教师能够决定的事情,如果认真研究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政治学科的中考卷,我们就不难发现,中考对学生的学习素质的考查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自己本人都不适应这种中考的变化,学生就更不可能适应。为此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每周组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仙桃市中考规律,研究教材和仙桃市中考命题特点,使思想品德教师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1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效性是其生命线,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实效性问题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必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及运用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尤其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生多师少”和轻视课堂教学的现状,加之教学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合班讲大课的授课方式,甚至有人肆意贬低课堂教学作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合班上大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从而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对提高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一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面临和思考着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也明显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我国不断流入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各种政治信息就通过日益强大的媒体不断传播,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基于这一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思想观念来引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的基础,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教师队伍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普遍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且很可能与思想政治课程中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应从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课堂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作用的最得力渠道。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在继承以往有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抓手,努力提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问题的水平,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沉默现象严重 课堂沉默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态度消极,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和行为。这种课堂沉默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但迫于授课教师考勤压力不得不听课,因而在课堂上很少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毫无兴趣或不愿参与课堂讨论。这种“人到心不到”的情况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二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很少,往往只有个别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师生间双向交流和互动,其他学生或在后排睡觉或玩手机或看其他书籍,只等下课走人。 (二)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日益蔓延,对思想处于沉淀期的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使三观尚不成熟、心理情感还不稳定、对周围事物倾向于持批评态度的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前早已形成了诸多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成效,使大学生产生思政课内容”大而空”的错误认识,认为其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从而最终引发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3年设立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学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为研究生创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了 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及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联合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学习以课程学习、自学研修、专业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和学科组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身体健康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生态文明教育。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1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学分基本要求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毕业论 文开题之前全部完成。凡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31

思想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总结报告模板

思想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依然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为主要研究 主题,采用听课、研讨、培训为主要研究的形式,深入浅出,逐一落实。 具体活动过程: 1、XX年4月9日,四中xxxx老师做课《自己的事自己干》,采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真正地的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将“三主”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主体:自学——自测——互评——“兵教兵”——归纳——当堂训练。 教师主导:展示目标——指导自学——指导评价——指导归纳——指导当堂训练。 练为主线:自学(能力培养和训练)——检测(训练)——评价(能力培养和训练)——“兵教兵”(训练)——归纳(训练)——当堂练习。 整个过程学生在不停的“学”,教师在不停的“导”,充满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有形和无形的训练、抽象和具体的训练。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导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但教师不影响、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 2、XX年5月13日,xx县xx老师和八中xx老师做课《珍惜学习机会》,做为市级研讨课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风格,讲解了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学习的有效探究、做到了合作、并善于与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的在一起,教学方法。 比如,温一鸣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招聘广告的设计,你想应聘哪个?体现了当今社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小丽求助的例子为线索,展开讨论,为她出谋划策,帮助她如何维护她的受教育权?展开猜想假如小丽辍学打工了,那么,小丽以及她的父母要承担什么责任呢?为什么?点出中学生应该怎么样来履行受 教育的义务?层层设问,渗透知识要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课学院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一、课内实践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社会现实问题调查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社会现实问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职责:(1)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拟定调查计划、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内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 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理论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报告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专业班级:材料化学08-2 姓名:陈东 学号:310813020213

实践地点: 博爱县 实践时间:2010 年7月21日至2010年8月5日共15天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学校团建工作,深入了解我省基层学校团建工作现状, 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 南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教育 活动的通知》(豫青联字〔2010〕51号)有关部署,决定以省管高校为主,指定 18所高校团委每校组建一支大学生骨干基层学校团建调查队作为省级大学生社会 实践重点团队,到高校所在省辖市所有的县(市、区)团委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 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是开展基层中学中职团建调查、中学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调 查和中学基层团干部成长路径调查三项工作。 为相应团省委号召,加强焦作市基层学校团建工作,我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 极组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基层学校团建调查团,各个成员分 布到焦作市4个区、4个县和2个县级市共计十个地区,王超兴、沈兴成和陈东 同学有幸作为调查团的一个单位小组,深入到焦作市博爱县各级学校开展基层学 校团建调查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博爱县基层中学中职团建及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情况 1、博爱县中学中职团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涉及到博爱县30余所中学中职(其中有4所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联系到相关负责人),在校学生2.3万余人,其中团员人数约1.4万,占总人数的60.8%。全县30余所中学团总支下设380余个团支部,是一支团结协作、与时俱进、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年轻队伍,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但26所学校中无一所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时候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正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经历进行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着眼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而我们高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不仅要从我们的生活上,还要从我们的学习上注入更多的关于思想政治的元素,让我们的行事更得当,让我们的思想更成熟! 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充分认识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散漫、晨昏颠倒的状况,就是对进大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党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

的大学生应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珍惜大学的宝贵时间,按照教育方针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感到茫然、出现生活散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摘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编写优秀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教师、教材、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关乎社会主义中国办学方向的大问题。进一步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中央“5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精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其转化为求知修身、择业创业成才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转化为把握国家前途命运和分辨是非的思想武器,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一、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败,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及长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且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只有清晰地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们还应具备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如果教师没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他们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所以,要经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书育人责任心方面的培训,以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要充分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能力 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上好一堂“公共课”要比上好一堂专业课的难度大得多。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定期参加教学水平竞赛及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治学态度不严谨,那就很难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学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这些问题大致如下: (一)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脱节 在当前某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将信仰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并止步于知识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忽视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学生难以认识其价值;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难以实现其价值;过于强调知识点灌输,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传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1]P31 。 (二)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激发不足信仰是个体在精神层面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 信仰,不但是社会需求,而且是个体的需求。但目前某些高校的思政

课教学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重社会需求而轻个体需求,偏重于教育者基于社会需求向大学生传输理论,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求的激发,从而导致两种需求缺乏有效整合。 (三)教学资源亟须优化首先,部分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教学存在统筹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体性。某些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各自为政,导致各门课教学内容缺乏统筹,在理论教育方面造成脱节,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实效。其次,教材理论性强,有些内容完全照搬文件政策,影响了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兴趣。再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社会问题时,难以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一种表现为只呈现社会问题而忽视深入分析和积极引导,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另一种表现则是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缺乏说服力。 (四)教育对象研究不足大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习惯等会对思政课教学实效产生重要影响,准确把握大学生特点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某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不改善这一状况,就很难把握学生的理论需求,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策鉴于上述问题与不足, 应针对问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 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一)优化信仰教育目标 1. 信仰教育目标具体化。 在教学中,应首先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并将其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1.学分认定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系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应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一学期内修满该门课程所要求的学分,并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末之前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5个实践教学学分,除特殊情况外学生应按《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要求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撰写四门课程的实习报告,并将填写完毕的相关认定表格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统一交人文社会科学系审核。人文社会科学系于第六学期第八周前将学生实践学分情况登录上网。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不能冲抵理论教学学分。转专业的学生,之前获得的实践教学学分可累积计算。 3.被收录或相关刊物采用并已认定过学分的文章不能再用来当作综合实习报告进行学分认定。 4.四门课程综合实习报告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5.成绩认定为“不合格”或者所有学分汇总不到2.5学分的同学,需要进行补充学习,并修够相应的学分,方能毕业。 6.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根据四门课程的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亲自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撰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7.注意事项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属于课内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内容才能获得学分; (2)学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妥善装订在对应的表格上,并和填好的学分认定手册一起上交; (3)封面的专业栏要填全称; (4)《考察调研学习活动学分登记表》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分登记表》两个表中的“证明人”一项,除需要详细写明证明人的姓名外,还需要提交盖有相关单位行政章的证明材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5)学生应妥善保存好《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以备四年之用。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摘要]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掌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基本思路进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注重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把问题导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思路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科学把握课程的内容,更要改进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思想方法,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基本思路进行。 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基础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进入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思想文化领域,一个突出特征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个特征也存在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中。面对新形势和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着眼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充分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征,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发展的需求,把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 发表时间:2019-01-04T10:27:43.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裴珊珊 [导读] 摘要: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主体化、立体化、差异化和隐性化的“四化”发展趋势。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重庆 401524 摘要: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主体化、立体化、差异化和隐性化的“四化”发展趋势。它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高校作为给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进行传授的重要场地,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水平与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进行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现实角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时俱进的路线,以改革创新为主体,对新时期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有效的开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信息化、学习化和知识化的方向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不断丰富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生态学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而且为人们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拓展研究视野,思维更加科学。从生态学视角切入,以系统的构成要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为主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实效性可提供实际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他们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构成要素与周围环境之间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动态平衡、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系统中任何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打破了系统内部原有的平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问题,从而影响系统效能的发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核心问题是从微观层面探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通过对系统各个构成要素进行优化,改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良性互动与有效整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从宏观层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努力形成家庭、社会关心、支持髙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从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2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和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两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这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较为特殊的社会环境。新时期发展下社会思想日益活跃,人们思想具有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不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意识形态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性格、行为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心智、价值观还不过成熟,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注重享乐、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成为他们的特点,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精神人文素养有所缺失。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和范围都需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大学生道德冲突进行深入研究。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化就是要弘扬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它集中表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发展,把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为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是第三形态。人类历史进程的三大形态对应着人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历由弱到强、由局部人的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可见,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不断确立和弘扬,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囿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普遍存在着忽视人的主体性的现象,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导致实效性不足;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学生的个体价值及人格独立问题却关注不够;教育手段过于单一,灌输过程强制性明显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化转向,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超越,又契合时代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正确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高校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领下能够与时俱进,完善自身,解决实际的问题,遇事能够正确的对待。高校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 3.1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西方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企图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日益明显,争夺我国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地尖锐和激烈,这场没有確烟的政治斗争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我国,知识青年更是成为了他们主要”攻击”的目标。资本主义通过各种途径,极力美化自身的形象,宣传他们健全、发达的社会制度与福利保障,打着所谓”自由、民主、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