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王耀武侯福忠

(1.农垦建三江分局浓江农场,同江156335;

2.农垦建三江分局洪河农场,同江156332)

统计事关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可以说,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然而,现实中虚报,瞒报, 漏报,不报,拒报,篡改,造假统计数据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有些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认识数据质量的真正含义

往往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把准确性看做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同义词, 统计误差越小越准确,数据质量就越高.但从国际到国内,随着统计学科和统计事业的发展,对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向广义转变.准确性已不再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唯一标准.数据质量还包括相关性,及时性,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等等,是一个全方位,多因素的综合概念.结合日常统计工作,数据质量的概念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解释性.(2)可比性,可衔接性和相关性.(3)方法科学性,深人性和适用性.

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能客观地反映统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统计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

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发布的时间和统计数据报告截止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时间效率方面的要求.

可比性是指同一统计指标的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比,能使用统计数据进

行广泛的国际及国内地区间的比较.可比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对比应用方面的体现,是应用统计数据时选择对比参照标准的要求.

有效性是指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需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有效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价值实现上的体现,是使用者对统

计数据"适销对路"的要求,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经济性是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56活力2007.3

理应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数据成本

效益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提供和使用过程中经济效益方面的要求.

以上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各级相关

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总体效能上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应该说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客观上讲,依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统计数据存在严重不实的问题.从当前数据质量的总体状况看, 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但是,有些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有的基层干部为突出政绩,谋求升迁,采取虚报数据或想当然估算数据上报.这些情况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发生质疑.

统计数据的及时性适用性存在不强的问题.尽管多年来我国各级统

计部门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为己任,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适用性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仍不尽如人意.如:互联网是目前查询统

计数据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但有的政府统计部门网站上统计数据查询栏目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有些年份或月度根本没有数据.

统计数据的成本考虑存在问题.由于统计部门所提供产品是"非市场产出",从而决定了统计部门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应有的经济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统计调查的项目过多,指标过繁,调查频率过高,范围过大,办公设备更新频繁等问题,从而增加了统计数据的成本.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措施

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我国目前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全面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标准.这个标准不但包括真实性,还包括适用性,及时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增值性等方

面.

要大力加强依法统计.使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是保障统计数据客观真实性的法律基础.第一,要以《统计法》约束规范统计人员的统计行为; 第二,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第三,要向全社会宣传统计法,提高全民的统计法制意识, 使每个公民都懂得"依法统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尤其是各类统计对象和各级领导,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经费问题和改善基层统计组织的工作条件,提高先进统计设施在基层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数据的有偿使用机制,帮助筹措更

多的资金来更好地收集数据,以维持统计基层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帮助统计机构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

对数据的搜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其次.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 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要大力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并不是人们最终的需求,要使统计真正发挥服务效能,还要把数字搞活,使数字增值.这样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深入地进行数理研究,做好统计分析预测工作,运用统计的理论成果来指导社会实践.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所能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但只要朝着这,方向努力,统计数据的水分将会越挤越少,可信度将会大大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口(编辑/李舶)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所谓“统计“是“将原始数据整理转化为二次加工数据或信息的一个过程”。而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理解为“数据的一组品质标志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的综合”。下文是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欢迎阅读!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一为了认真做好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深入贯彻依法统计的基本方针,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充分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XX〕109号)要求,成立了小组,以粮食流通中心分管统计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由调控、监督检查、行管、为成员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小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依法负有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单位和经营者,进行了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检查对象 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粮油企业14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经营者)10户,其中国有企业1户。对所有涉粮企业20XX年以来的粮食经营台账建立情况,粮食统计报表报送情况,以及有关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 1.粮食经营台账建立情况。对涉粮企业粮食经营台账建立、台账资料保存、台账填写规范、台账数据真实等进行检查。 2.粮食统计报表报送情况。涉粮企业报送统计报表是否及时、真实,是否存在迟报、拒报统计报表等问题。 3.统计数据质量情况。对有关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业务的统计处理的准确进行检查,统计账与保管账、会计账账账相符进行了核对。重点检查经营企业(经营者)20XX年以来从生产者收购及库存粮油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漏报等问题进行检查。 4.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办理统计管理登记,主要数据来源的方法,有无原始记录,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现在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人员大胆探索,辛勤实践,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设计时需求不明确,缺乏远见。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4.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在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等质量控制、监督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自己审核或互相审核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一、当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统计数据人为干扰因素增加。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对待统计工作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严肃性,致使错报、漏报、迟报、虚报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受利益机制驱动,在与自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统计数据上做手脚、掺水分,造成统计数据严重失实。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基层统计部门力量弱、任务负荷重,难以担负起统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重任。而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基层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使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3.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其他专项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全面统计报表仍占主导地位,抽样调查比重很小。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显得越来越笨重,在经济生活中变得处处被动,再加上全面统计报表自身的一些缺陷,这种报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尽快改变。 4.现行的统计机制缺乏足够约束能力。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与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除了报表外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在向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时随意性较大,而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大,这就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随着统计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也明显下降,使得组织统计调查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5.统计立法不完善,统计执法难度大。我国《统计法》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和原则,导致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较差,并且《统计法》对违法者的惩治力度和强度不足,很难有足够的威慑力。比如按照加拿大统计法的规定,提供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被视为犯罪,并立刻定罪。而在我国,处罚形式只有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两种,而且罚款措施的应用面相对狭小。由于对违法者打击力度不够,导致统计信息常常出现人为失真的现象。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导致统计数据控制难的原因很多,要解决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除了依靠政府的重视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外,统计部门还必须坚持“一靠科技、二靠法制、三靠管理,归根到底靠人才”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长抓不懈,标本兼治。 1.更新与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反映宏观调控的统计指标还不够健全,但一些过时的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指标仍在机械地统计着。因此,应本着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取决于数据质量。从总体上看,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但是,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导致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看法比较多。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责无旁贷,但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统计方法制度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彻底根治,必须从制度着手,从源头抓起。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地位不断提高,统计方法技术日趋先进,统计工作条件不

断改善,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险性已逐渐暴露,并日渐严重。现行的统计制度、传统的统计方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一些企业、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尽量减少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其因素有: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从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到群众,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与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当前这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中,对不据实填报统计数据者不仅法律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颁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一是处罚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罚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罚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三是对部分统计管理领域的规范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基础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 计数据质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

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 其二,统计工作本身因素。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工作队伍不稳定,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低,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其三,统计客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部门分工不协调带来的重复统计,经济法规配套程度低带来的人为干扰、有意造假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的行为等等。 二、现阶段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在核算方法上开始跟国际接轨,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定期评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案

秀山县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与匹配性,准确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状况。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统计能不能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能不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合格的参谋,能不能引导和促进科学发展,取决于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客观、真实可信。当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紧迫,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联网直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二、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制定完善统计管理规章制度 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一是按照市政府(2008)72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统计机构,落实4有:有固定场所,有固定人员,有固定设备,有工作经费。二是抓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针对部分乡镇、部门及企业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规范。 三、落实统计数据质量监督责任制度 (一)落实统计责任制度。一是主要领导负责制,各乡镇

街道行政一把手为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方统计数据的结果负责。部门主要领导为部门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统计数据的结果负责。企业法人为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数据质量负责。二是落实统计业务人员责任制,统计业务人员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统计数据的上报和数据维护,对统计数据的结果承担直接责任。对统计数据出现重大问题的乡镇街道、部门及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予以数据质量问责制。 (二)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建立季度数据质量监控制度,由县统计局迁头,各经济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和企业主要数据进行监控。二是明确监控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总值(GDP)及分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主要能源消费量及库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含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住户收支,价格指数等指标的绝对数及发展速度。 (三)建立数据质量检查制度。各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要建立数据质量常规检查机制和专项督查机制,查询反馈机制。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对辖区主要统计数据要每月查询一次,每季自查一次,半年开展数据回头看。每年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对检查后的数据质量认定要有一个结果,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以此来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从哪里来?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万物基础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 目前,社会普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数据的简单加加减减,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现象,可信度不高。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我也有一些切身体会,由于统计数据是级级汇总,每个统计数据的来龙去脉是否可循以及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都需由统计人员尤其基层统计人员严格把关。统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不够,能够采集到和容易采集到的数据就统计,不能采集或难于采集的数据就干脆置之不理;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度不高,统计最初数据来自合同订单、产品出入库单、领料发料单、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等原始单据,对原始数据不经审核,或分类不对,不换算单位,都会影响数据准确度。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目前,企业综合统计都是专职,而基层统计人员兼职较多,往往一个月下来,从事统计工作时间还不如其他工作时间多,自然也没有精力熟悉和精通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热忱,兼职统计人员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持续干一行,如何到爱一行再到专一行? 3、基层统计人员服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人数极少,领导也认为统计不为我用,不予重视。从近年来企业参加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结果来看,通过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多数是综合统计人员、专业统计人员或分厂级专职统计,基层统计人员或兼职统计人员通过率极低。 二、如何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正因为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统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很大程度影响到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简单的数据有时要往复多次才能搞准,到下月时仍然不熟悉,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从企业来说,应做到如下几点: 1、维护统计队伍稳定,稳定统计人员队伍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一环。统计工作是一项细致活,我们说不光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温家宝在致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5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计信息是认识国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统计改革,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中国特点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体系、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温家宝强调,要按照“快、精、准”的要求,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各方面研究分析问题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温家宝总理的信,对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今年是“统计数据质量年”。各级统计机构要以此为契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 一、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1、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相关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的现

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 2、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是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统计人员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不能专心搞统计,造成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对统计业务仍是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于胜任统计工作。二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部分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几换,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要上报报表了,就随便填几个数字,上报了事。三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分析评估能力弱。目前基层统计人员,尤其是私营企业、乡村统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实际操作能力差。业务素质低,对统计制度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差,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出现偏差,其业务处理能力就存在困难,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就谈不上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和评估了。四是统计原始记录不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很多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不全、又未建立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统计数据的来源性差,甚至没有来源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