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

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

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

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斯密强调指出,一旦经济活动的完全自由被剥夺,这些理想的结果将不复存在。无论在任何情

况下,垄断价格都是最高的,形成了对买者的剥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导致了垄断,无论它是来自政府、商人还是劳动者,斯密对此都是极力反对的。

3.经济增长理论

斯密认为,要实现富国裕民的目标,就必须具备国民财富,即供给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而要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依靠两个方法,一是分工,二是资本积累。斯密认为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分工能促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分工可以节省因工种转换而损失的时间,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者有利于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认为没有大量的资本,就难以形成经济增长。资本来自储蓄,可用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提高分工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因而资本积累是经济扩张的关键因素。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则能够带来社会的变化和多样化,生产力的提高,人口也随之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刺激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本积累进一步扩大。

(二)斯密革命的影响

1.尽管自17 世纪中叶起就出现了像配第、诺思、休谟、布阿吉尔贝尔、魁奈和杜尔阁等一批批判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然而,直到1776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才最终战胜了重商主义。斯密革命标志着产业资本的观念最终克服了商业资本的局限,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2.亚当·斯密把威廉·佩第开创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完整体系。他在吸收前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经济的内部联系,使古典政治经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3.斯密开创的经济学派,迄今仍然是经济思想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家和其他人们的心中,他比任何其它著作家更能代表这样的观念,即经济活动可以不需要政府的干涉而成功地进行。《国富论》出版后的半个世纪,政治家经常引用来反对政府的管制,工商业家经常引用来支持把物价和工资交给市场势力去自由摆动的主张,而经济学家则用来作为进一步精心雕琢各种学说的基础,这就使斯密的思想成了一片百花斗艳的园地。

二、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奥国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洛桑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三个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开始了“边际革命”。

(一)边际革命的主要内容

1.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是一种与古典经济学家截然对立的主观价值论。

2.边际主义者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缺性相关,稀缺性与主观评价成正比,从而决定产品或要素的价值。

3.将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分析-开创了经济研究方法论的革命。

4.将生产与流通、国内与国外的各种经济综合为一个整体。(古典经济学之前偏重流通,古典经济学偏重生产)

5.均衡分析是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边际革命的影响

1.新古典经济学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但它是以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

2.研究方法论上的革命,使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

4.使经济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三、凯恩斯革命

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正统地位、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市场出清的均衡境地,因此不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精雕细琢的和谐均衡毕竟未能经受住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考验,面对长期的萧条,面对近40%的社会生产力损失,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既在理论上难给予解释,又在政策上无法提出解决的措施。新古典经济学濒临崩溃的边缘,这被公认为是经济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是当时西方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一般来说,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和主张,因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一)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1.在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1767-1832)定律(属于古典经济学),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凯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的传统

观点,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收益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从理论上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和非均衡趋势。

2.在方法论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凯恩斯还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于一体,从而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在分析过程中运用的“二分法”的不一致性。

3.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自由放任”,凯恩斯反危机政策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其前提;财政政策是其重心(财政政策最重要,货币政策也重要);举债支出是其手段。

(二)凯恩斯革命的评价

1.意义和影响

(1)“凯恩斯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从而以其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2)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比较正确的分析。

(3)他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在极其关键的时刻发生转变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4)他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至少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比较现实和可行的途径。

(5)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影响,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方面更是明显地打上了凯恩斯的烙印。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凯恩斯的《通论》比做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方面的贡献和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他不仅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而且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2.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1)凯恩斯革命的必然性:凯恩斯的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的辩护性:他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危机爆发的原因,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凯恩斯革命的局限性

(1)只是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缺乏动态分析;

(2)强调了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

(3)它在特定情况下对经济需求方面给予充分强调的同时,却忽略了供给因素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变得不再时髦。右翼批评者认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使得国家的“死亡之手”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营。

药物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2)

单选题 1.【第1章】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明确()。A 评价立场 B 评价主体或服务对象 C 评价观点D,评价主体或评价观点 单选题 2.【第1章】从哪个角度出发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药物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实现社会群体健康状况的最大程度改善?() A 医疗服务提供者 B 全社会 C 保险机构 D 患者个人 单选题 3.【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是对()的识别、计量与比较。 A 成本 B 成本和收益 C 收益 D 效益 单选题 4.【第1章】有关备选方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优资源利用的备选方案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预期效果的备选方案 B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通常只有1-2种药物方 案 C 不同的备选方案对药物的利用资源程度不同,所需的成本也可能不同,由此获得的收益也不尽相同。 D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包括药物方案也包括非药物方案。 单选题 5.【第1章】药物经济学与下列哪一个概念密切关联?() A 丰富性 B 稀缺性 C 无限性 D 满足性 单选题 6.【第1章】下列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效益是指以货币或非货币计量的收益 B 效果是指以临床治疗效果计量的收益 C 效用是指以满意度或偏好计量的收益 D 效益是指以货币计量的收益

7.【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不应有的特点是()。 A 需要更加广泛地运用增量分析法 B 评价多个方案的经济性时,依据干预方案自身的成本-收益比值的大小可以保证得出准确的结果 C 主要评价方法无自生的经济性判定标准 D 需要更加广泛地运用增量分析法 单选题 8.【第1章】狭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是指()。A 成本-效益比 B 成本-利润比 C 成本-效用比D 成本-效果比 单选题 9.【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分类依据是()。 A 成本 B 效益 C 收益的不同计量方式 D 收益 单选题 10.【第1章】独立方案的特例是()。 A 具有独立关系的一组方案 B 备选方案是单一方案 C 各备选方案之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D 方案的采用与否,只取决于方案自身的经济性,不用考虑方案之间的可比性 单选题 11.【第1章】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单一方案或一组独立型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时,下列哪个结果表示该方案在经济学上没有效益()。 A 效益/成本>1 B 效益/成本=1 C B/C>1 D 效益/成本<1 单选题 12.【第1章】诊治某一疾病有M、N、L三个备选方案,所需的诊治时间分别是4、6、8天,评价这三个备选方案经济性的分析计算期应是()。 A 4天 B 8天 C 6天 D 18天 单选题 13.【第1章】狭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是指()。 A 对狭义药物资源的配置进行研究与评价 B 对狭义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与评价 C 对可供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研究与评价D 对临床上各种可供选择的诊治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识别、计量和比较,对狭义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与评价

药物经济学研究概述

药物经济学研究概述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卫生保健费用逐年上涨,且药品费用占医药总费用的比重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中国未来的医药卫生预期将越来越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项目。药物经济学为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药物治疗备选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边缘学科。目前已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比利时、芬兰、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应用于药品定价管制、药品补偿或共付水平的确定、用药目录的制定及促进合理用药等多个领域。

中国论文网/6/view-12957225.htm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热点 2.1 成本―效用分析中生活质量指标研究: 生活质量指标的确定直接影响药物治疗后的效用值,且统一的指标利于进行不同疾病诊疗措施间的比较。由于指标是不同健康状态的一定比例组合,而不同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指标中具体健康状态的选择以及占生活质量指标的比例大小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研究、制定。 2.2 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意愿支付法的方法学: 成本―效益分析要求给予生命、健康一定的客观货币价值较难为临床医务人员及公众接受,相对易于接受方法是调查适当的意愿支付值,将其作为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意愿支付法),但受个人生活水平、对

健康的看法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实际应用层面有待深入。 2.3 实际临床试验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实际临床试验的结合,需要从试验的开始增加成本信息的收集,可能的情况下延长观察时间,或进行远期疗效的模型预测。 2.4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的矫正、敏感性研究以及统计学模拟技巧: 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中的模型假设检验、事件的随机性检验以及蒙特卡罗模拟、自助法模拟等的应用,有助于药物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改进模型,在分析阶段进行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3 国内外研究对比 3.1 研究数量[2] 注:158篇中有23篇与药物经济学基本无关,10多篇内容基本相似或类同,其余100多篇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约80%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约2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各计5%,共计30% 简答题:4小题,各计10%,共计40% 分析论述题:2小题,各计15%,共计30% 二、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 2、掌握区域经济学理论,并能用理论解释区域经济现实问题; 3、掌握区域分析方法,能用定量模型分析区域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 (一)区域经济学概论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的划分标准、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及其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若干主要问题、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区位选择理论 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新古典学派(其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对新古典学派的批评);行为科学学派(其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内容、启迪式过程、对行为科学派的批评);结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区位选择因素:潜在的重要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区位因素的差别、区位因素的历史发展过程。 新古典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的作用、运输费用紧小的区位、区域垄断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三)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 分散和集中的区位模式、中心地理论(市场区边界、最佳市场区的形成、中心地体系、中心地结构的变化、廖什的解释、局限性)、勃温特对区位结构理论的整合。 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内部效应、外部效应、局部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效率、最佳城市规模。 (四)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定义的基础(贝恩的观点:需求的可替代性)、产业的分类、产业集中度的测度方法和指标、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观点、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原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诱因和机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区位商的计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P131 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P157 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 P208 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 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 P281 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 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 P351 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 P363 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 P387 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 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 (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

2017浙大远程教育《药物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7分单选题 1.【第1章】有关备选方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优资源利用的备选方案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预期效果的备选方案 B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通常只有1-2种药物方案 C 不同的备选方案对药物的利用资源程度不同,所需的成本也可能不同,由此获得的收益也不尽相同。 D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包括药物方案也包括非药物方案。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第1章】如果要解决的医疗问题是确定某一疾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则备选方案应是()。 A 手术治疗治疗方案 B 物理治疗方案 C 其他多种形式的治疗方案 D 包括所有可选的可治疗该疾病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第1章】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只有()才具备参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资格,这样的评价和比较才有意义。 A 安全性方案 B 有效性方案 C 可行性方案 D 经济性方案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4.【第1章】独立方案的特例是()。 A 具有独立关系的一组方案 B 备选方案是单一方案 C 各备选方案之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D 方案的采用与否,只取决于方案自身的经济性,不用考虑方案之间的可比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分类依据是()。 A 成本

C 收益的不同计量方式 D 收益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第1章】诊治某一疾病有M、N、L三个备选方案,所需的诊治时间分别是4、6、8天,评价这三个备选方案经济性的分析计算期应是()。 A 4天 B 8天 C 6天 D 18天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1章】从哪个角度出发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药物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实现社会群体健康状况的最大程度改善?() A 医疗服务提供者 B 全社会 C 保险机构 D 患者个人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8.【第1章】下列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效益是指以货币或非货币计量的收益 B 效果是指以临床治疗效果计量的收益 C 效用是指以满意度或偏好计量的收益 D 效益是指以货币计量的收益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是对()的识别、计量与比较。 A 成本 B 成本和收益 C 收益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六章复习题答案

(3)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非专用性资产。混合并购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5.简述三种并购的xx效应。 答: (1)一方面,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福利损失。 (2)企业间通过实施纵向并购可以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同时得到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纵向并购达到进入某一行业的目的,完成企业的产业扩张。 (3)混合并购对竞争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某些影响可能改善资源配置,而另一些影响可能造成行业垄断,增加福利损失。 6.从公司法角度来看,并购类型有哪些? 答: 按照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可以分为新设合并型、吸收合并型和控股型。 (1)新设合并型是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并成一个新公司的形式而进行的合并。 采取这种形式的合并,合并双方均解散,失去法人资格。 (2)吸收合并型是指一个公司通过吸收其他公司的形式而进行的合并。采用这种方式,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失去法人资格;继续存在的公司称为存续公司,存续公司要进行变更登记,被吸收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存续企业继承。 (3)控股型即并购双方都不解散,但一方为另一方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公司被收购后仍保留其法人地位。 7.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中,哪一个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

答: 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

区域经济学概念

Reg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 区域(地区)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解释在一国国民经济范围内生产和人口分布状况,它经常被人们探讨,仿佛经不起通常的经济分析工具的检验。如果比较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区域经济学是一个性质不同的领域。就与世界其他地方进行商品贸易来看,一个地区就像一个国家。由于要素供给的区位差异造成各地区生产的商品不同,因此使得地区间的贸易也不同,这种情况恰好与国家一样。这些相似点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延伸到生产要素的行为。而资本就是能在国家之间和区城之间流动的一种生产要素。 国家和地区之间要主要的差别之一,则是与另一个生产要素,即劳动有关。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在国家之间是受限制的,然而在一国范围内,区域的绝对必要条件则是劳动力可以在地区之间无限制地流动。除此之外,两者之间根本性的差别,在于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不同。与国家不一样,一个区域不可能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 这种差别使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学迥然不同。和国家相比,一地区对商品的需求取决于该地区人口的内生数量。决定一地区的需求和生产什么的因素,是受劳动力流动程度所影响的劳动供给,当地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地区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别,以及地区的舒适程度。区域经济学密切关注对产业布局产生的作用。区域经济学中所关注的主要政策则是地方的税收和支出政策的效果,以及旨在影响地区之间经济活动分布的努力。所有这些都与国际贸易涉及到的关税、汇率和货币政策形成对照,而这些因素在区域经济学中是看不到的。 虽然区域经济学被相对地忽视,但它导致了经济学的其他领域中的对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区分,这在国际贸易文献中只是最近才做出的一种重要的区别,而在地区内乘数分析中早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区域经济学比其他的经济学更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商品的使用,对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生产布局。区域分析的这些要素和其他一些内容将在下面加以讨论.接着再考察用以分析地区的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已被接受的地区分析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P10 区分相关成本: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只有后者是药物经济学研究所指的成本。固定成本不随治疗措施的改变发生变化,例如医院的病床或医疗设备投资;可变成本则随着治疗措施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医生门诊时间、患者住院率。过量供应、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不属于药物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近期与远期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组成可能不同,必须结合研究的具体时间范围考虑成本划分。) P11区分不固定资源和进行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因素的来源有3类:参数、分析模型和分析者 P19药品需求的特征:1.需求的不确定性2.需求的最高优先性3.需求的不可替代性4.需求的外部效应性5.需求缺乏弹性(所谓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随人们收入和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6.需求的被动性 7.独特的需求三方结构[ 所谓需求三方结构,即指患者、医生(或药剂师)、医疗保险机构这三方结构] P28需求供给的特征:1.高质量性2.高技术性3.高投入性4.高风险性5.高回报性6.高度集中性(垄断性) P34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决定包括两种方式,即政府定价和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定价的范围主要是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药品和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政府定价的方式为:政府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机构在不突破政府最高限价的前提下,确定实际销售价格。凡未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价格的基础上,制定零售价,但零售价不能超过企业制定的零售价。企业自定价格也需报省、市物价管理部门审核。) P40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医学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要素、受试对象和试验效应三个部分。研究设计的原则:1.对照原则(.空白对照、试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2.重复原则.3.随机化原则 P46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1.医学目的原则2.知情同意的原则3.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及人体试验必须以维护患者利益为原则 P81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从投资的视角看,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即当前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最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存在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1.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利息,从而在将来获得更多的货币量2.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澎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3.一般来说,货币的未来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P851967年,Quade在其《成本效果分析》中将成本效果分析定义为:“用于帮助决策者确定所有备选方案中的最佳方案的技术。”这种成本效果分析与以往的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净成本这一概念。 P86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指标评价健康效果有两类指标:单一健康指标与复合健康指标 {单一健康指标是健康效果指标中最简单的形式,它涉及到治疗方案的两个方面,即积极的健康效果(药物疗效)和消极的健康效果(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这些指标包括:死亡率、生存率、预期寿命延长数等}{复合健康指标指导思想是与其将每个效果分别区分出来,采用不同的指标单位,不如运用一种单一非经济指标来比较一个治疗方案积极和消极的健康效果。一些研究人员常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即把治疗效果分别表达为寿命长短和生活质量。质量调整生命年是这类指标中最有用的指标之一} 健康效果指标分类:中间健康问题、最终健康问题、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P87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反映的是两种备选方案之间效果差异的单位成本,用于考察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当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在第三付费方的最大支付意愿内时,单纯成本效果比高的方案是可能被接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的计算公式: 增量成本效果比=A方案的成本-B方案的成本/ A方案的效果-B方案的效果 P88效果指标的选择原则:1.有效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特异性原则4.灵敏性原则 老师补充增量成本分析法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农业改革 摘要:“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必须密切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农民占我国城乡总人口的大头,农民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社会民众的境遇,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整体发展情况。60年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 关键字:制度农业中国特色社会体制身份 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张五常教授说:“从合约的角度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这一点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中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中国农业在近六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三农”问题回顾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从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都在不断地探索农业发展的最佳道路,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道路,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结过去农业发展的经验,对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 这一阶段时间大致从1950年到1953年,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改开始,一直到1953年春除个别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几千年农民的夙愿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土改虽然使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的压迫和榨取,使他们即使分到了一定数额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在单个弱小的个体农民无法抵抗风险情况下,要使个体的联合与协作能否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则无从谈起,而且,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身就是滋生资本主义发展的温床。于是中国的农业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对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 本阶段应包括基于理性角度考虑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农业合作化发展)阶段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总特征是前期相对“好得很”后期“糟得很”,合作化阶段排除自然灾害干扰因素外,农民温饱勉强可以得到保证,可谓相对“好得很”。但到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阶段,即使没有自然灾害农民也很难再解决温饱问题。从1958年到1962年这一阶段总的特征是:大运动、大变动、大混乱。 (三)、对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经验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梳理,从而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几点思考。1.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正视国情2.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加大

2014浙大药物经济学在线作业2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增量分析法是指对不同的备选方案在成本、收益等方面的()部分进行分析,进而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选优的方法。 ? A 成本/效益 ? B 效益/成本 ? C 差额 ? D 额度 正确答案:C ? 单选题 2.按一定的贴现率将方案在整个实施或作用期内的效益及成本均贴现,所得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比是指()。 ? A 静态效益-成本比 ? B 效益-成本比 ? C 动态效益-成本比 ? D 成本-效益比 正确答案:C ? 单选题 3.在药物经济学领域,效用指个体在不确定条件下对某个特定的健康状态的偏好或愿望的()。 ? A 半定量表达 ? B 定量表达 ? C 定性表达 ? D 文字描述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4.用生命质量效用值作为权重调整的生存年数()。 ? A 伤残调整生命年 ? B 健康当量年 ? C 质量调整生命年 ? D 挽救年轻生命当量 正确答案:C ? 单选题 5.备选方案的成本或收益现值是其在整个分析期内每年所发生的成本或收益的现值()。 ? A 之和 ? B 之积 ? C 之减 ? D 之商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6.敏感性分析是为了验证()。 ? A 不同假设或估算数据 ? B 不同假设或估算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C 分析结果 ? D 相同假设或估算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7.在药品使用环节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如果必须在互斥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竭尽全力救治病人时,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无需对备选方案自身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 B 必须先对备选方案自身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 C 只对备选方案自身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经济即可 ? D 对备选方案自身的经济性可视情况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A ? 单选题 8.无形效益是整个效益的一部分,可以用()。 ? A 定量的等级指标加以描述的方式予以解决 ? B 半量化或定性描述的方式予以解决 ? C 文字加以描述的方式予以解决 ? D 半定量的等级指标加以描述的方式予以解决 正确答案:B ? 单选题 9.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预测性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实例分析 ? B 回顾性研究 ? C 样本成本和收益数据不准确 ? D 样本预测总体 正确答案:D ? 单选题

药物经济学基本考点

1.药物经济学定义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的学科。 药物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上的应用。1991年Principle of 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原理》)专著的问世和1992年《药物经济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形成。 2.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 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它包括疾病的医疗成本(医生的时间、工资、医院、药物和其他保健成本)和病人的旅差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及其他。 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 3.药物经济学中的用药结果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主要有3种形式: (1)效果。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2)效益。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 (3)效用。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病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考点2: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 (1)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他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应用范围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①成本与效果比值法。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②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产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药物经济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8分单选题 1.药物经济学与下列哪一个概念密切关联?() A 丰富性 B 稀缺性 C 无限性 D 满足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效益指的是()。 A 临床效果指标提高 B 以临床效果指标表现的收益 C 以货币形态表现的收益 D 诊疗时高水平医生带给自己的满足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两大要素是()。 A 差额和结果 B 成本和收益 C 成本和结果 D 成本和利润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4.狭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是指()。 A 成本-效益比 B 成本-利润比 C 成本-效用比 D 成本-效果比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广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是指()。 A 对指定范围的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与评价 B 对药物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及各环节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识别、计量和比较 C 对药品使用环节各种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识别、计量和比较 D 对药品流通环节中成本与收益的计量、比较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分类依据是()。 A 成本 B 效益 C 收益的不同计量方式 D 收益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7.药物经济学是一门为医药及其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应用性学科。 A 安全性 B 有效性 C 稀缺性 D 经济学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医药领域的特殊性造成临床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收益通常()。 A 不能计量 B 可以货币化计量 C 难以计量 D 难以货币化计量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9.狭义概念上的药物资源是指()。 A 在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各种物质资源 B 资金、时间等决定着药物资源数量的资源 C 药品及其使用过程中所必需的医疗产品或服务 D 在药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资源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比较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比较之前,应首先去除不可行方案 B 应将所有可行、不可行方案都进行比较 C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比较之后,再去除不可行方案 D 备选方案所解决的问题不能处于同一层面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11.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医药领域有关()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 A 资源 B 收益 C 药物资源 D 投资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2.狭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是指()。 A 对狭义药物资源的配置进行研究与评价 B 对狭义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与评价 C 对可供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研究与评价 D 对临床上各种可供选择的诊治方案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识别、计量和比较,对狭义药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美]埃德加?M?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美]艾伯特?赫希曼,潘照东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白雪梅,中国区域发展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陈栋生主编,区域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陈鸿宇主编,区域经济学新论,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崔功豪、魏清泉等编著,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方创林,区域发展规划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刘树成等主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刘再兴主编,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 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刘再兴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陆大道、刘毅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陆大道、刘毅等,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陆大道、薛凤旋等,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任保平,区域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孙久文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王一鸣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吴传钧、刘建一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吴殿廷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方法?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吴殿廷主编:区域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杨开忠,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2 专业简介: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于2006年经硕士学位点同意,2007年开始在经济学院招生。该研究方向具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朱舜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累计科研成果250余万字,其中出版《县域经济学》、《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等专著、教材18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获省厅级以上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各10余项。导师组成员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牢固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能力;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四、培养方式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

浙大远程药物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分单选题 1.【第1章】有关备选方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优资源利用的备选方案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预期效果的备选方案 ? B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通常只有1-2种药物方案 ? C 不同的备选方案对药物的利用资源程度不同,所需的成本也可能不同,由此获得的收益也不尽相同。 ? D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备选方案包括药物方案也包括非药物方案。 ? 单选题 2.【第1章】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分类依据是()。 ? A 成本 ? B 效益 ? C 收益的不同计量方式 ? D 收益

单选题 3.【第1章】如果要解决的医疗问题是确定某一疾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则 备选方案应是()。 ? A 手术治疗治疗方案 ? B 物理治疗方案 ? C 其他多种形式的治疗方案 ? D 包括所有可选的可治疗该疾病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案 ? 单选题 4.【第1章】从哪个角度出发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药物资源 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实现社会群体健康状况的最大程度改善?() ? A 医疗服务提供者 ? B 全社会 ? C 保险机构 ? D 患者个人

单选题 5.【第1章】狭义概念上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是指()。 ? A 成本-效益比 ? B 成本-利润比 ? C 成本-效用比 ? D 成本-效果比 ? 单选题 6.【第1章】下列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效益是指以货币或非货币计量的收益 ? B 效果是指以临床治疗效果计量的收益 ? C 效用是指以满意度或偏好计量的收益 ? D 效益是指以货币计量的收益

单选题 7.【第1章】药物经济学与下列哪一个概念密切关联?() ? A 丰富性 ? B 稀缺性 ? C 无限性 ? D 满足性 ? 单选题 8.【第1章】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明确()。 ? A 评价立场 ? B 评价主体或服务对象 ? C 评价观点D,评价主体或评价观点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