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秀松常青永不朽 共青团魂永相传-精品文档

秀松常青永不朽 共青团魂永相传-精品文档

秀松常青永不朽共青团魂永相传

(1.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453007 2.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510275) (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473000 4.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3007)

陈雪(1987-),女,河南南阳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谢青峰(1967-),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南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徐景新(1979-),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理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俞秀松

俞秀松烈士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的一生。俞秀松出生于中国近代的侵略史,奋斗于中国近代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为解救中国的劳苦群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奋斗终生。俞秀松烈士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秀松常青永不朽,共青团魂永相传。俞秀松烈士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永照人心,鼓舞着一代代共青团的新青年。

一、中华之革命先烈,人民之仁人志士

俞秀松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1919年北京学生的“五

四”爱国反帝震动了俞秀松年轻的灵魂,激起了他战斗的热情。5月12日,他和宣中华等人发动了杭州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运动。当日,约3000名学生汇集在湖滨公园举行声援北京、上海学生的爱国反帝大会,举行了杭州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他还积极组织并带领学生宣传队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被誉为杭州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

俞秀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致推荐俞秀松组织、主持团的工作。俞秀松撰写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章程,明确了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科学理论,实现自由平等;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2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俞秀松为首任书记。俞秀松写信联络、发动、指导各地建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全国建团的过程中起到了发起组的作用。他还创立了“外国语学社”,设法了解和学习与会各国党团建设的经验教训,并积极为中国青年赴苏留学而奔波。“外国语学社”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党校和团校。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1920年俞秀松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年轻的成员,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出席莫斯科国际会议和首批留苏俄学习深造的共产党人,是我党最早参加与军阀作战的军事工作者,对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俞秀松是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1935年6月,联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进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俞秀松曾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督办公署边防处政治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并主编《反帝战线》,为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力主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发展新疆文化,并为此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还倡导扩大新疆师范教育,从南疆招收几百名各民族学生,送入师范学校,并选派3批学生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

二、浩然正气照人心,秀松常青永不朽

俞秀松烈士为中国革命战斗的功绩永存史册,而同样令世人称颂的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俞秀松的爱国情怀、勤奋自强、伸张正义、团结工人都深深地鼓舞着我们。

立愚公移山之志而强国,怒抛“袁头”入长江而反日。《愚公移山论》是俞秀松在临浦高小就读时写的作文,其中写道:“自古成大业者,虽难而不惧,何也?盖其志坚耳,愚公移山一事,以残年余力而欲移山,其志可谓石坚乎?”“若人人有愚公之毅力,则中国何患不强乎。虽强大之国,吾何畏彼哉?”文章表达了俞秀松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报国的坚强意志。俞秀松在一次去杭州游玩的途中看到留着长辫子的遗老遗少、在街上欺凌百姓的军警和沿街叫乞的穷人、大小商店都塞满了日本货物,他感到很耻辱,他对同学们说道:“卖国政府勾结小日本,搞了一个

卖国二十―条!小日本今天要山东,明天就可能要我们的浙江,后天就可能要吞下整个中国了,叫我们四万万同胞都做亡国奴!……抵制日货,惩治汉奸,匹夫有责!”说完,俞秀松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在同学们面前晃了晃,一挥手,“咳”地一声抛下江去。尚处于少年时期的俞秀松已经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以拔发奋志之举而自戒,怀报国大志而积极进取。诸暨流传着一则“拔发奋志”的故事。俞秀松出生在清寒之家,他平时除了正常的读书之外还要干些农活。他有一天起床晚了,去读书的话就不能放牛了,去放牛的话就会耽误学业,他为了告诫自己提高警惕、勤奋努力,把自己的头发拔下来惩戒自己。俞秀松认为青年人应该胸怀报国大志,“虽耕于野中,而其心要常思有为于世”。[1]他认为“进取者,优美之阶级也。思想者,事实之胚胎也。故愈取愈多,愈思愈灵,自然之理也。若无进取之思想,无论一国一家一身,未有不败也。故无论士农工商者,必须有进取思想。”“ 进取者,人生之重要事也。”“时不论古今,地不论中外,政不论君民,“而其所以成事败事者,何一不发源于人心也。”[2]

践伸张正义之行助穷人,创贫民夜校以服务人民。俞秀松在年幼时就爱打抱不平。一次放学的路上,9岁的俞秀松看到两个猎人在欺负一名小乞丐,弱小的他毫不畏惧地站了出来和猎人讲道理,最后逼得猎人向小乞丐赔礼道歉。临浦高小寒假里的一

天,俞秀松与同伴们踢球结束后,他看见路边有一个乞丐脸色苍白、瑟瑟发抖,就将自己的棉衣披到乞丐身上。他心疼妈妈做一件棉衣不容易,就特意嘱咐弟弟不要把事情告诉妈妈,只说是衣服丢了。俞秀松参与筹办了一所贫民夜校,来参加的五六十人都是社会底层人民,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课,讲课内容有社会发展史、劳动创造世界、男女平等,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行改名换服之举进铁厂,践打破“智识阶级”之诺言。俞秀松为了实践他早年在《浙江新潮》发刊辞中提出的“凡智识阶级里面觉悟的人,应该打破‘智识阶级’的观念,投身劳动界中,和劳动者联合一致”的诺言,“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俞秀松进铁厂后虚心诚恳地向工人师傅请教,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流汗,成了厚生铁厂名副其实的工人。俞秀松为组织工人团体设计了方案:首先组织一个设有娱乐室、演说场、运动场、影戏场的“工人俱乐部”吸引广大工友来参加。通过教育引导、改变旧思想、灌输新知识来培养群众基础,然后可以组织各种团体来开展劳工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