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

1.对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可使一些中子组成原子核

B.核力可使非常多的质子组成原子核

C.不存在只有质子的原子核

D.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

解析:由于原子核带正电,不存在只有中子的原子核,但核力也不能把非常多的质子集聚在一起组成原子核,原因是核力是短程力,质子之间还存在“长程力”——库仑力,A、B 错误;自然界中存在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11H,C错误;较大质量的原子核内只有存在一些中子,才能削弱库仑力,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

答案:D

2.关于核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同万有引力没有区别,都是物体间的作用

B.核力就是电磁力

C.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D.核力与电荷有关

解析:核力是短程力,超过1.5×10-15m,核力急剧下降几乎消失,故C对;核力与万有引力、电磁力不同,故A、B不对;核力与电荷无关,故D错.

答案:C

3.(多选)对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均存在核力

B.原子核内的质子间均存在核力和库仑力

C.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结合为原子核时,其间“势能”一定减小

D.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增加核力、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

解析:由于核力为短程力,只会发生在相邻核子之间,由此知A、B错误;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范围内,而距离大于0.8×10-15m,核力表现为引力,在此过程核力必做正功,其间势能必定减小,形成原子核后距离一般不小于0.8×10-15m,故C正确;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由于只有相邻的质子间才有核力,但各个质子间均有很强的库仑斥力,随着质子数的增加,其库仑斥力增加,对于稳定的原子核,必须存在较多的中子才能维系二者的平衡,故D正确.

答案:CD

4.某核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X.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 6 u ,31H 的质量为3.018 0 u ,4

2He 的质量为4.002 6 u ,X 的质量为1.008 7 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B .X 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C .X 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D .X 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解析:由题目所给核反应方程式,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可得:2

1H +31H →42He +1

0n ,X 为中子,在该反应发生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 1=2.013 6 u +3.018 0 u =5.031 6 u ,反应后产物总质量m 2=4.002 6 u +1.008 7 u =5.011 3 u ,总质量减少,出现了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释放能量.

答案:B

5.一个锂核(73Li)受到一个质子的轰击,变成两个α粒子.已知质子的质量是1.673 6×10-27 kg ,锂核的质量是11.650 5×10-27 kg ,氦核的质量是6.646 6×10-27 kg.

(1)写出上述核反应的方程;

(2)计算上述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73Li +11H →242He.

(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Δm =m Li +m H -2m α

=(11.650 5×10

-27+1.673 6×10-27-2×6.646 6×10-27) kg =3.09×10-29 kg.

则释放的能量为

ΔE =Δmc 2=3.09×10

-29×(3×108)2 J =2.78×10-12 J. 答案:(1)73Li +11H →242He (2)2.78×10-12 J

1.(2014·北京卷)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m 1+m 2-m 3)c

B .(m 1-m 2-m 3)c

C .(m 1+m 2-m 3)c 2

D .(m 1-m 2-m 3)c 2 解析:根据质能方程知C 正确.

答案:C

2.如图所示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

m 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原子核A 分解为原子核

B 、

C 可能吸收能量

B .将原子核D 、E 结合成原子核F 可能吸收能量

C .将原子核A 分解为原子核B 、F 一定释放能量

D .将原子核F 、C 结合成原子核B 一定释放能量

解析:因B 、C 核子平均质量小于A 的核子平均质量,故A 分解为B 、C 时,出现质量亏损,则放出能量,故A 错.同理可知B 、D 错,C 正确.

答案:C

3.原子质量单位为u ,1 u 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真空中光速为c ,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原子核结合为质量为M 的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A .(M -m 1-m 2) u ·c 2

B .(m 1+m 2-M ) u ×931.5 J

C .(m 1+m 2-M )c 2

D .(m 1+m 2-M )×931.5 eV

解析:在核能计算时,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 ,则用ΔE =Δmc 2进行计算,如果质量的单位是u ,则利用1 u 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计算,即ΔE =Δm ×931.5 MeV 进行计算,故C 正确,A 、B 、D 错误.

答案:C

4.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 n 、m p 、m D .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反应方程为γ+D →p +n ,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

A.12

[(m D -m p -m n )c 2-E ] B.12

[(m D +m n -m p )c 2+E ] C.12

[(m D -m p -m n )c 2+E ] D.12

[(m D +m n -m p )c 2-E ] 解析:因为轻核聚变时放出能量,质量亏损,所以氘核分解为核子时,要吸收能量,质量增加,本题核反应过程中γ射线能量E 对应质量的增加和中子与质子动能的产生,即E

=Δmc 2+2E k =(m p +m n -m D )c 2+2E k 得E k =12[E -(m p +m n -m D )c 2]=12

[(m D -m p -m n )c 2+E ],故

选C.

答案:C

5.(多选)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C.用能量大于2.2 Me 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解析:用能量小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一定不能分解,所以A正确,B错误.用能量大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只要分解,分解出的质子和中子动能之和一定不为零(若动能之和为零就分不开了),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AD

6.氘核和氚核聚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10n,已知31H的平均结合能是 2.78 MeV,21H的平均结合能是1.09 MeV,42He的平均结合能是7.03 MeV,则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MeV.

解析:聚变反应前氘核和氚核的总结合能

E1=(1.09×2+2.78×3) MeV=10.52 MeV.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

E2=7.03×4 MeV=28.12 MeV.

由于单个核子无结合能,所以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ΔE=E2-E1=(28.12-10.52) MeV=17.6 MeV.

答案:17.6

7.31H的质量为3.016 050 u,质子的质量是1.007 277 u,中子的质量是1.008 655 u.求:

(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

(2)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各是多少?

(3)如果此能量是以光子形式放出的,则光子的频率是多少?

解析:(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核反应方程是11H+210n→31H,

反应前各核子总质量为m p+2m n=1.007 277 u+2×1.008 665 u=3.024 607 u,

反应后新核的质量为

m H=3.016 050 u,

质量亏损为

Δm =3.024 607 u -3.016 050 u =0.008 557 u ,

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释放能量.

释放的核能为

ΔE =0.008 557×931.5 MeV =7.97 MeV.

(2)氚核的结合能即为ΔE =7.97 MeV ,

它的比结合能为ΔE 3

≈2.66 MeV. (3)放出光子的频率为

ν=ΔE h =7.97×106×1.6×10-196.63×10-34 Hz ≈1.92×1021

Hz. 答案:(1)放出能量 7.97 MeV

(2)7.97 MeV 2.66 MeV

(3)1.92×1021

Hz

8.镭核226 88Ra 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变为氡核222 86Rn.已知镭核226质量为226.025 4 u ,氡核222质量为222.016 3 u ,放出粒子的质量为4.002 6 u.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镭核衰变放出的能量;

(3)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均转变为氡核和放出粒子的动能,求放出粒子的动能. 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226 88Ra →222 86Rn +42He.

(2)镭核衰变放出的能量为ΔE =Δm ·c 2=(226.025 4-4.002 6-222.016 3)×931.5 MeV ≈6.05 MeV. (3)设镭核衰变前静止,镭核衰变时动量守恒,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Rn v Rn -m αv α=0.①

又因为衰变放出的能量转变为氡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

ΔE =12m Rn v 2Rn +12

m αv 2α.② 由①②可得

E α=m Rn m Rn +m α·ΔE =222.016 3222.016 3+4.002 6

×6.05 MeV ≈5.94 MeV. 答案:(1)226 88Ra →222 86Rn +42He

(2)6.05 MeV (3)5.94 MeV

【物理】19.5《核力与结合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 第十九章原子核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 19.5 核力与结合能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力的概念、特点及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知道稳定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3.理解结合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4.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和预见作用的能力; 2.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氦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质子质量为m p=1.67×10-27kg,带电量为元电荷e=1.6×10-19C,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那么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两者相差多少倍? 学生通过计算回答:两者相差1036倍 问:在原子核那样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为万有引力的1036倍,那么质子为什么能挤在一起而不飞散?会不会在原子核中有一种过去不知道的力,把核子束缚在一起了呢?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第五节:核力与结合能(板书)点评:让学生从熟悉的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比较氦原子核中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的大小,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入核力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板书) 点拨:20世纪初人们只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力:一种是万有引力,另一种是电磁力(库仑力是一种电磁力)。在相同的距离上,这两种力的强度差别很大。电磁力大约要比万有引力强1036倍。 基于这两种力的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要靠自身的引力来抗衡相互间的库仑斥力是不可能的。核物理学家猜想,原子核里的核子间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存在,即存在着一种核力,是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后来的实验证实了科学家的猜测. 问:那么核力有怎样特点呢?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核章节检测带答案

2017年01月19日阿甘的高中物理组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是() A. B. C. D. 2.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聚变反应产生的,下列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A.→ B.→ C.→ D.→ 3.某原子核内有核子N个,其中包含质子n个,当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它自身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可知这个新的原子核内() A.有核子(n﹣3)个B.有核子数(N﹣4)个 C.有中子(N﹣n﹣1)个D.有质子(n﹣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大批氢原子从4能级跃迁到1能级时,氢原子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D.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5.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有些含有铀和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发生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全部衰变完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γ射线一般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4 6.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是质子B.n是电子 C.X是P的同位素 D.X是的同位素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高中物理最新-核力与结合能教案 精品

核力与结合能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力的概念、特点及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知道稳定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3)理解结合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4)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和预见作用的能力; (2)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第五节核力与结合能 (一)引入新课 提问1:氦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质子质量为mp=1.67×10-27kg,带电量为元电荷e=1.6×10-19C,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那么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两者相差多少倍?(两者相差1186倍) 提问2:在原子核那样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为万有引力的1186倍,那么质子为什么能挤在一起而不飞散?会不会在原子核中有一种过去不知道的力,把核子束缚在一起了呢?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提示:20世纪初人们只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力:一种是万有引力,另一种是电磁力(库仑力是一种电磁力)。在相同的距离上,这两种力的强度差别很大。电磁力大约要比万有引力强1186倍。 基于这两种力的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要靠自身的引力来抗衡相互间的库仑斥力是不可能的。核物理学家猜想,原子核里的核子间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存在,即存在着一种核力,是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后来的实验证实了科学家的猜测。 提问1:那么核力有怎样特点呢? (1)核力特点: 第一、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第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第三、核力存在于核子之间,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总结:除核力外,核物理学家还在原子核内发现了自然界的第四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弱力),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转变质子的原因。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磁力小。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5节 核力与结合能含答案

第5节核力与结合能 1.原子核内相邻核子之间的作用力叫核力,把 原子核内核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叫结合能。 2.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叫比结合能。比结合能 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 越稳定。 3.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 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里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作用: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核力的特点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 1.5×10-15 m之内。核力在大于0.8×10-15 m,小于1.5×10-15 m的范围内表现为吸引力,在小于0.8×10-15 m时表现为斥力。 (3)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3.第四种相互作用 核物理学家在原子核内发现了自然界的第四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该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 m,作用强度比电磁力小。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包括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在相同距离上,电磁力大约比万有引力强1035倍。 二、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1.较轻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大致相等。 2.较重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 三、结合能与质量亏损 1.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2.比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3.质能方程 物体的能量与它们质量的关系是:E=mc2。 4.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原子核中粒子所受的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可以达到平衡。(×) (2)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库仑力大。(×) (3)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 (4)原子核的结合能就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的能量。(×) (5)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6)质能方程E=mc2表明了质量与能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质子之间存在库仑力,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没有库仑力,那么是不是质子之间存在核力,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没有核力? 提示:不是。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无论是质子之间、质子与中子之间还是中子之间,都存在核力。 (2)为什么核电荷数越多的原子核越不稳定? 提示:核电荷数越多的原子核中,有些核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随着距离增大,核力和质子间的斥力都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当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核力会小于质子间的斥力,原子核就不稳定了。

2020-2021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醇与酚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3.通过分析乙醇和苯酚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一.基础知识 1.苯酚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或,苯酚分子可看作苯分子中的被取代的生成物。 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俗称。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而呈色,有气味。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当温度高于0C时,以;苯酚易溶于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浓溶液沾到皮肤上是,应立即用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 ⑴苯酚的弱酸性: 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有。苯酚的酸性比无机弱酸碳酸,写出比较酸强弱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

是。 ⑵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既不需要,也不用 比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苯酚受的影响,苯环上的H变得了。(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⑶苯酚的显色反应:遇呈色,用于检验苯酚。 4.酚与芳香醇 酚是苯环碳直接连接羟基的化合物。--OH连接在苯环取代基上的化合物是芳香醇。比如分子式为C7H8O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有三种分别是、、;也可能是醇类:;也可能是醚类:。 二.【例题精选】: 例1:苯酚具有微弱的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A.红色B.蓝色C.黄色D.不变色 例2: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 ) A.NaAlO2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Ca(OH)2溶液 例3:比较①乙醇;②苯酚;③甘油;④碳酸;⑤水。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顺序例4:写出下列各步的化学反应: CaCO3CaOCaC2C2H2苯氯苯苯酚2,4,6—三溴苯酚

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单元总结与测知识点分析(含解析)

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单元总结与测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在光电效应中(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此处是难点之一; 2、玻尔模型中能级的跃迁及计算。在玻尔原子模型中能级的跃迁问题以及量子化的提出也是难点之一; 3、原子核的衰变问题以及核能的产生与计算是本部分重点。核能的计算与动量和能量的结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处理好。 知识要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的本性 1、光电效应 (1)产生条件: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 (2)入射光频率决定每个光子的能量决定光子逸出后最大初动能(3)入射光强度决定每秒逸出的光子数决定光电流的大小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光的本性。 (1)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 (2)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波,粒子性越显著。 (3)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作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 知识点二——原子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沿原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角度

偏转,极少数偏转角大于90°,有的甚至被弹回。 2、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半径大约为10-10m,核半径大约为10-15~10-14 m。 知识点三——氢原子跃迁 对氢原子跃迁的理解: 1、原子跃迁的条件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或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吸收或放出恰好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级差的光子;当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时,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原子还可吸收实物粒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实物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差值,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2、氢原子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光子的可能数 一群氢原子从第n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发出的光子数为种。 知识点四——原子核反应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1)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2)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 有放射性。 2、原子核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即, 其中为靶核的符号,x为入射粒子,是新核,y是放射出粒子的符号。 发现质子的方程:(卢瑟福) 发现中子的方程:(查德威克) 发现正电子的方程:(约里奥·居里夫妇)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核反应方程遵循两个守恒关系,即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10 J·S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34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 =h 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

化学选修5醇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5《醇》教学设计 课标研读: 1、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 知道醇的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的断裂。认识醇能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通过学习醇的性质,感受醇在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2、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 过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和对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 考纲解读: 认识醇能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通过学习醇的性质,感受醇在有机化合 物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与第1章第3节“烃”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 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于什么样 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 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 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 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其可能发生 的反应。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 复习:在醇类化合物中,人们最早认识的是乙醇,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又是怎样的呢?又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 化学性质: ①断开: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CH3CH2OH +CH3COOH 浓硫酸 △ CH3CH2OOCCH3+H2O

②断开:2 CH 3CH 2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CH 3CH 2OH + HX → CH 3CH 2X + H 2O ①③断开: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 2H 2O ②④断开: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 + H 2O 新课引入: 阅读P 57 交流。研讨 依据乙醇的化学性质及醇羟基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它醇的化学性质。 二、醇的化学性质 1、羟基的反应 (1)取代反应 A 与HX 反应:CH 3CH 2CH 2OH + HX → CH 3CH 2CH 2X + H 2O 思考:卤代烃水解的条件是什么?氢氧化钠有何作用? B 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 2 CH 3CH 2CH 2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CH 2OCH 2 CH 2CH 3 + H 2O 丙醚 例5: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生成醚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2)消去反应 CH 3 C H 2CH 2OH 浓硫酸 170℃ CH 3CH 2=CH 2↑ + H 2O 规律:乙醇的消去反应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类似,都属于β-消去,即羟基 的β碳原子上必须有H 原子才能发生该反应 例6:(1)下列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 乙醇 B 1-丙醇 C 2,2-二甲基-1-丙醇 D 1-丁醇 (2 ) CH 3CH 23OH 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的烯烃有哪些? (3) 某饱和一元醇C 7H 15OH 发生消去反应,只得到两种单烯烃,则该醇 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下列中的( ) OH CH 3CH 3C CH 3CH 3C CH 3 OH CH 3CH 3CH CH 3CH 3C CH 2 A B CH 3(CH 2)5CH 2OH OH CH 3CH 3C CH 3 CH 3 CH 2CH

新教材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核力与结合能

3.核力与结合能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与核力的特点,了解结合能、比结合能和质量亏损的基本观念和相关实验。2.[科学思维]理解核力是短程力,掌握比结合能和质量亏损,能用质能方程进行计算,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教材上的科学推理,掌握其实质,培养科学推理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培养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责任。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115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 教材P115“问题”提示:原子核内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叫强相互作用,克服质子间的斥力,把质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强相互作用 (1)定义: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即存在一种核力,它使得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这种作用称为强相互作用。 (2)特点: 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 m。 2.弱相互作用 (1)定义:在某些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 (2)也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10-18m。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说明: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作用,也叫核力的饱和性。 二、结合能和质量亏损 1.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2.比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作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

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 3.质能方程 物体的能量与它们质量的关系是:E=mc2。 4.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注意:原子核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与把它们分开需要的能量相等。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库仑力大。(×) (2)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 (3)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4)质能方程E=mc2表明了质量与能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2.(多选)对核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核子之间均存在核力 B.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C.核力只存在于质子之间 D.核力只发生在相距1.5×10-15 m的核子之间,大于0.8×10-15 m为吸引力,而小于0.8×10-15 m为斥力 BD[由核力的特点知道,只有相距1.5×10-15 m之内的核子之间存在核力,核力发生在核子之间,B、D正确。] 3.(多选)下列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能量 B.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能量 C.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 D.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 AB[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原子核拆解成核子要吸收能量,A、B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但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其结合能不一定大,例如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比重核大,但由于核子数比重核少,其结合能比重核反而小,C、D错误。]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 核力的性质 如图所示是稳定核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 实线为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的情况,而实际上稳定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关系是另一条线。(其中Z表示质子数,N表示中子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醇..pdf

课时跟踪检测(九)醇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 B醇是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故A、C、D 属于醇, B 项不属于醇类。 2.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由于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乙醇与钠B.水与钠 C.乙醇与氧气D.乙烯与溴水 解析:选C乙醇与钠反应只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水和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乙醇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点燃时生成CO2和 H2O,在 Cu 作催化剂并加热时发生 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和 H2O。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CH2BrCH2Br 。 3.下列关于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丙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可生成CH3CH2CHO B. 1-丙醇可与HI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C. 2-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一种烯烃 D. 1-丙醇、2-丙醇、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醇和O2反应欲生成醛,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原子,1-丙醇满足此条件,其氧化后能生成醛, A 正确;醇可与氢卤 酸发生取代反应, B 正确; 2- 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只能生成丙烯, C 正确;丙醚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与1-丙醇、2-丙醇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D 不正确。 4.下列醇既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解析:选 D A.CH3OH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甲醛,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B. 该醇是仲醇,可以被氧化形成酮,由于羟基连接的碳原子邻位 C 原子上有H 原子,因此可

以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C.是伯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 羟 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没有H 原子,因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D. 该醇是伯 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羟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有 H 原子,因此可以发生消去 反应形成烯烃,正确。 5.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 (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燃烧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⑥与 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只有①②③⑥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 D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故应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但不具有 酸性,以上反应中,除⑥外均可发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解析:选D选项A错误,一是并非所有醇类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形如 的醇类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是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不一定是烯烃,如乙二醇HO— CH2—CH2— OH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乙炔;选项 B 应掌握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形如 的醇才能被催化氧化,而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选项 C 隐含在浓H2SO4存在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因此生成的有机物

第4章 核力

§4.7 核子-核子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开始认识强相互作用. 核力为强相互作用, 其特点为: 力程短, 约10-13cm; 为吸引力; 强度大; 具有饱和性. 1

一. 氘核基态 氘核基态是两核子n-p系统唯一的束缚态, 给我们提供了核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 氘核特性,目前的实验结果是: 结合能:B = 2.2246 MeV,很松散(在普通核中约7-8 MeV; 角动量与宇称:J P = 1+ ; 磁矩:μ d = 0.85742 μ N ; 电四极矩:Q = 2.875×10-27 cm2. 2

3

4 这个位阱有两个参数V 0与r N . r N 为势阱宽度,V 0为势阱深度, 负号表示吸引力. 核子在阱内, 在边界处: 则薛定锷方程为:N r r r r V F <=?=0 /)( ??) ~( /)( 0 /)( N N r r r r V F r r r r V F ∞=?=>=?=????[] (3) )()( )()2/(22r E r r V r r h ψψμ=+??

5 μ为质子与中子的折合质量, μ=m n m p /( m n +m p )≈1/2 m p Q V(r)为中心势, 可用分离变量法求解:u l (r)为径向波函数,满足径向方程:此式为能量为E 的本征方程. 基态为能量最低的态,应该是相对运动角动量l =0的S 态.氘核的总角动量:[](4) ),( /)()(?θψm Y r r u r l l r =[] (5) )( )()(2/)1(/)2/(22222r Eu r u r V r dr d l l h l l h =+++?μμ(6) l r r r +=S J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醇

实用标准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九)醇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 B醇是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故A、C、D 属于醇, B 项不属于醇类。 2.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由于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乙醇与钠B.水与钠 C.乙醇与氧气D.乙烯与溴水 解析:选C乙醇与钠反应只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水和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乙醇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点燃时生成CO2和 H2O,在 Cu 作催化剂并加热时发生 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和 H2O。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CH2BrCH2Br 。 3.下列关于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丙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可生成CH3CH2CHO B. 1-丙醇可与HI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C. 2-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一种烯烃 D. 1-丙醇、2-丙醇、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醇和O2反应欲生成醛,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原子,1-丙醇满足此条件,其氧化后能生成醛, A 正确;醇可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 B 正确; 2- 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只能生成丙烯, C 正确;丙醚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与1-丙醇、2-丙醇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D 不正确。 4.下列醇既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解析:选 D A.CH3OH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甲醛,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B. 该醇是仲醇,可以被氧化形成酮,由于羟基连接的碳原子邻位 C 原子上有H 原子,因此可

以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C.是伯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 羟 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没有H 原子,因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D. 该醇是伯 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羟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有 H 原子,因此可以发生消去 反应形成烯烃,正确。 5.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 (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燃烧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⑥与 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只有①②③⑥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 D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故应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但不具有 酸性,以上反应中,除⑥外均可发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解析:选D选项A错误,一是并非所有醇类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形如 的醇类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是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不一定是烯烃,如乙二醇HO— CH2—CH2— OH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乙炔;选项 B 应掌握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形如 的醇才能被催化氧化,而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选项 C 隐含在浓H2SO4存在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因此生成的有机物

【教学设计】《 核力与结合能》(人教版)

《核力与结合能》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基础上,探究是什么作用使得质子和中子可以有机地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为此,教材首先安排了“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1节的知识,同时突出

科学家的大胆“猜想”在研究中的作用。再利用核力的性质解释“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时,首先注意读懂教科书图19.5-2所揭示的稳定核中核子的组成情况,再结合核力和电磁里的共同作用,借鉴经典的动力学理论,寻求稳定原子核中核子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原因。从力的角度认识了原子核后,“结合能”的教学实际上是从能量的角度再次认识原子核,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也是重点,注意结合教科书的例题和教科书图19.5-3讲清楚其物理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核力的概念、特点及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知道稳定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3.理解结合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4.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和预见作用的能力;2.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氦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质子质量为m p=1.67×10-27kg,带电量为元电荷e=1.6×10-19C,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那么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两者相差多少倍?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力与结合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课时作业17 核力与结合能 1.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仑力和核力,则3种力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核力、万有引力、库仑力 B.万有引力、库仑力、核力 C.库仑力、核力、万有引力 D.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 解析: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氦原子核内的2个质子是靠核力结合在一起的,可见核力远大于库仑力;微观粒子的质量非常小,万有引力小于库仑力,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间都存在核力和库仑力 B.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 C.重核比中等质量的核更稳定 D.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大于库仑力 解析:只有相邻质子间才存在核力,A、D错误;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B正确;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最稳定,C错误。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循质量守恒 B.在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 C.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是放能反应 D.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必须吸收能量才能发生核反应 解析:核反应过程满足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其中质量数守恒并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质量亏损,并有能量变化。若反应后质量减小,则释放出能量,反之则吸收能量,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由E=mc2可知,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可以用物体的质量作为它所蕴藏的能量的量度 C.核反应中发现的“质量亏损”是消失的质量转变成为能量 D.因在核反应中能产生能量,有质量的转化,所以系统只有质量数守恒,系统的总能量和总质量并不守恒 解析:E=mc2说明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联系,即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并不是说明了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相互

高中化学选修5醇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5醇的知识点 一、醇的概述 1 .醇的概念、分类及命名 (1) 概念 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 nH 2n+1 OH 或C nH 2n+2 O( n ≥1,n 为整数) 。 (2) 分类 (3) 命名 ①步骤原则

②实例: ③注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 看作链端,只能看作取代基,但选择的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 2 .物理性质 (1) 沸点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加,醇的沸点升高。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醇的沸点越高。 (2) 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3) 密度: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相关链接 几种重要的醇

二、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1 .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 (1) 与钠反应 分子中a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2CH 3CH 2OH +2Na―→2CH 3CH 2ONa +H2↑。 (2) 消去反应 分子中b 、d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3) 取代反应

①与HX 发生取代反应 分子中b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②分子间脱水成醚 一分子中a 键断裂,另一分子中b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4) 氧化反应 ②催化氧化 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分子中a 、c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③醇还能被KMnO 4酸性溶液或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醇催化氧化的规律 (1)RCH 2OH 被催化氧化生成醛:

高中物理---核力与结合能课后练习

高中物理-核力与结合能课后练习 基础巩固 1.对核力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之间均存在核力 B .核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核子之间 C .核力只存在于质子之间 D .核力只发生在相距1.5×10-15 m 以内的核子之间,大于0.8×10-15 m 、小于1.5×10 -15 m 为吸引力,而小于0.8×10-15 m 为斥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间都存在核力和库仑力 B .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 C .重核比中等质量的核更稳定 D .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大于库仑力 3.对结合能、比结合能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A .一切原子核均具有结合能 B .自由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可能吸收能量 C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D .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4.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 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E =mc 2 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ΔE =Δmc 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D . E =mc 2中的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5.某核反应方程为234112H+H He+X →。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 6 u,31H 的质量为3.018 0 u,4 2He 的质量为4.002 6 u,X 的质量为1.008 7 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B .X 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 C .X 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D .X 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6.原子质量单位为u,1 u 相当于931 MeV 的能量,真空中光速c ,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原子核结合为质量为M 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A .(M -m 1-m 2) u×c 2 J B .(m 1+m 2-M ) u×931 J C .(m 1+m 2-M )c D .(m 1+m 2-M )×931 MeV 能力提升 7.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放出28.30 MeV 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放出7.26 MeV 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 ) A .21.04 MeV B .35.56 MeV C .77.64 MeV D .92.16 MeV 8.原来静止的原子核A Z X 质量为m 1,处在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经α衰变后变成质量 为m 2的原子核Y,α粒子的质量为m 3,已测得α粒子的速度垂直于磁场B ,且动能为E 0,假定原子核X 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核Y 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22 Z - B .核Y 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2Z -

2020最新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5 核力与结合能课堂演练 新人教版必备3-5

5 核力与结合能 1.对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可使一些中子组成原子核 B.核力可使非常多的质子组成原子核 C.不存在只有质子的原子核 D.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 解析:由于原子核带正电,不存在只有中子的原子核,但核力也不能把非常多的质子集聚在一起组成原子核,原因是核力是短程力,质子之间还存在“长程力”——库仑力,A、B 错误;自然界中存在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11H,C错误;较大质量的原子核内只有存在一些中子,才能削弱库仑力,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 答案:D 2.一个23491P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分别为() A.91个91个234个 B.143个91个234个 C.91个143个234个 D.234个91个143个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3491Pa的原子序数为91,即质子数为91,核子数为234,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即为234-91=143,故C 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3.(多选)对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均存在核力 B.原子核内的质子间均存在核力和库仑力 C.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的范围而结合为原子核时,其间“势能”一定减小 D.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增加核力、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 解析:由于核力为短程力,只会发生在相邻核子之间,由此知A、B错误;当n个核子靠近到核力作用范围内,而距离大于0.8×10-15m,核力表现为引力,在此过程核力必做正功,其间势能必定减小,形成原子核后距离一般不小于0.8×10-15m,故C正确;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由于只有相邻的质子间才有核力,但各个质子间均有很强的库仑斥力,随着质子数的增加,其库仑斥力增加,对于稳定的原子核,必须存在较多的中子才能维系二者的平衡,故D正确. 答案:CD 4.某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1H的质量为3.018 0 u,4 2He的质量为4.002 6 u,X的质量为1.008 7 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