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分析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分析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分析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分析

作者简介:傅国华(1965-),男,福建仙游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热带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CARS -34)”资助

《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期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分析

*

傅国华,李隆伟,张德生

(海南大学,海口570228)

摘要:本文以我国与东盟天然橡胶供需互补为模式基础,结合双方的地缘、橡胶种植、加工技术,认

为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时机成熟。通过对模式的估计,并分析了模式的运行效果与互补性评价,得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可以促进东盟橡胶产业升级,又可以保证我国用胶安全。中国采取的天然橡胶迂回生产,与东盟展开天然橡胶合作,在技术、地理、市场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最佳的产业合作半径。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巩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提高整个区域天然橡胶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引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正积极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寻求来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天然橡胶供给。保障中国天然橡胶需求,同时提高当地产胶水平,促进热带农业国际合作,增强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根据傅国华(2009)[1]

出以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为引力,借助中国先进的天然橡胶生产与管理技术,依托东南亚国家土地资源,以增强中国用胶安全与提高胶农收入,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本文以东南亚出口天然橡胶最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四国作为东盟的代表,探索与中国构建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区域农业发展的合作构想。建设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进行国与国之间区域分工,整合资源、产品、生产、市场等过程和要素。发挥地理位置的区域优势,在产业系统中,更密切地将产业环节联成一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以产品和产品的延伸加工为纽带按照空间布局的逻辑和时间关系,联结成更好更快的价值增殖功能链。对构建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的某一农业行业,按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进行区域分工协作,设计“东盟农业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国市场和非热带地区的市场+实现产业链整链效益”的框架,组织生产经营,建

立长期契约管理,保证各国获取比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探索分析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预期跨越天然橡胶资源分布的空间局限,结合天然橡胶的“产-加-运-销”等环节,形成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提高整个空间产业链的附加值,更好实现天然橡胶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

一、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重要性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首先,对天然橡胶产业本身来讲,有利于促进产胶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双方在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关系,特别是对加强双方在天然橡胶产业在资源、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天然橡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橡胶种植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其次,对整个热区农业的影响来讲,各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展开纵向合作,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将为热区农业空间产业链的合作提供参考,推动热区其它作物的空间产业链建设。最后,对区域内政治影响上,促进经济一体化,以经济利益双赢达到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综合效益的统一,增强区域内利益共同体的信心,缓解中国与东盟区域内国家的紧张趋势,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基础(一)东盟主要天然橡胶国情况

本文以世界天然橡胶出口量占前四的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2],等4个东盟成员国代表东盟。首先从上述四国天然橡胶产需情况,判断上述四国的国内天然橡胶生产剩余,得出东盟主要产胶国天然橡胶出口量,从而为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提供天胶供给可能。

表12002 2008年东盟天然橡胶主产国国内产需表

(单位:万吨)年份生产量消费量生产剩余

2002552.5452.23500.31

2003600.2493.15507.09

2004666.1198.54567.57

2005685.5899.21586.37

2006754.68112.21642.47

2007758.29129.1629.19

2008782.09138.05644.04

注:上述数据来源于FAO加工所得,每年的生产量、消费量分别是四个国家的生产、消费之和,生产剩余=生产量-消费量。

表1可以得出东盟天然橡胶的主产国橡胶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四国天然橡胶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最大差距是2002年的10.58倍,但是虽说今年东盟四国的天然橡胶国内需求增加,从2002年消费占生产的9.45%,提高到2008年的17.65%。从2002 2008年东盟四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剩余来分析,呈现日益增长的局面,2008年高达到644.04万吨。上述数据还表明,在2002 2008年7年里,东盟四国的天然橡胶生产量增加了229.55万吨,增长45.55%;虽说消费量增幅为164.31%,但绝对增加量仅为85.82万吨,生产的增加量是消费增加量的143.73万吨,这为国际橡胶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天然橡胶。

(二)中国天然橡胶供需情况

根据农业部对中国的天然橡胶生产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且生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逐渐在扩大,以2002 2008年,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与需求统计数量为例。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橡胶在2002 2008年7年间天然橡胶的绝对值增加仅为2.09万吨,增幅为3.97%,平均年增加率为0.57%。我国天然橡胶的需求量7年间增加了103.4万吨,增幅为69.12%,年增加率为9.87%。2002年生产占消费的35.22%,下降到2008年的21.65%。从中国天然橡胶的需求缺口来分析,目前,中国天然橡胶需求缺口由2002年的96.91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98.22万吨,7年间增加了101.31万吨,增幅高达104.54%,年增长率高达19.43%。数据显示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22002 2008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需表

(单位:万吨)年份生产量需求量需求缺口

200252.74149.696.91

200356.51152.596

200457.47160102.67

200551.36190138.96

200653.80210156.21

200758.84235176.2

200854.78253198.22

注:数据来源FAO,同时进行加工而成

(三)中国-东盟橡胶供需依存分布情况

从表2中我国橡胶进口国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为主,本文在开篇以上述东盟四国为样本的分析,在此可以得到证明是符合现实情况的。根据表IRSC的统计数据建立表3。

根据表3泰国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橡胶最大,其次是马来西亚,再其次是印尼,最后是越南。马来西亚与印尼对中国的天然橡胶出口量将有可能持平,印尼对中国的出口趋势最稳定。根据表3可以得出出口天然橡胶到中国绝对数最多的是泰国2008年75.21万吨,最小的是越南2008的5.71万吨;增加的绝对数最大的印尼,7年间增加了28.17万吨,增幅为479.08%,最小的是越南,增幅为-41.07%。东盟四个主产国又有较高的天然橡胶生产剩余,且对我国的出口比例较大。

表3中国天然橡胶主要进口市场表(单位:万吨)

年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合计200257.2914.91 5.889.6987.77 200366.6720.5513.577.84108.63 200458.8129.3220.72 5.04113.89

年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合计200555.3939.8127.11 5.07127.38 200659.3942.0333.319.08143.81 200767.4641.1931.208.22148.07 200875.21 6.0634.05 5.71151.03注:数据来源于IRSC

表4中国天然橡胶需求总量与

进口四国橡胶表(单位:万吨)

年份需求缺口

进口

东盟量

依存比例

(%)

200296.9187.7790.57

200396108.63113.16

2004102.67113.89110.93

2005138.96127.3891.67

2006156.21143.8192.06

2007176.2148.0784.04

2008198.22151.0376.19

注:数据来源于IRSC与中国农垦内部统计资料,其中,需求缺口=需求量-本国生产量,年进口东盟量=年进口四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天然橡胶之和,依存比例=进口东盟量/需求缺口。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国进口东盟四国的天然橡胶总量在2002 2008年间,增加了63.26万吨,增幅达到72.08%。中国的天然橡胶需求缺口由2002年的96.91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98.22万吨,增幅达到104.54%。2002年东盟填补了中国橡胶需求缺口的90.57%,2003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13.16%(可能原因是中国对天然橡胶进行相当数量的战略储备,所以进口量高于需求缺口。);2004年仍高达110.93%,但是2005 2008年中国对东盟四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占需求缺口的比例出现了下降,下降最大的2005年,达到19.26%%,而2007年、2008年分别下降幅度减小,仅约8%。中国天然橡胶需求对东盟四国依存关系比例在2003年的基础上逐渐下降,但是绝对的依存比例仍然高达76.19%,说明当前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仍然受东盟四国制约。

东盟四大橡胶主产国拥有绝对的橡胶出口优势,中国市场是东盟四国橡胶出口的有利保证,随着中国用胶数量的快速上升,这种关系将会更加紧密。以2002 2008年为例,通过对东盟四国出口橡胶总数量与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橡胶总量的比较,构建表5。

表5东盟主产国橡胶出口中国市场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份

东盟出口

橡胶总量

东盟出口

中国市场

橡胶总量

中国市场

占东盟四

国出口

比例(%)2002500.3187.7717.54 2003507.09108.6321.42 2004567.57113.8920.07 2005586.37127.3821.72 2006642.47143.8122.38 2007629.19148.0723.53 2008644.04151.0323.45

注:数据来源于FAO与IRSC加工所得

通过表5可知中国市场占东盟四国橡胶出口量最高在2007年,达到23.53%,中国市场进口了东盟四国将近1/4的橡胶出口量,且2008年与2007年略持平,7年来保持稳步增加的趋势。东盟出口到中国的橡胶在7年内绝对量增加了63.26万吨,增幅为72.08%,年平均增幅为10.3%,东盟出口中国的橡胶呈现快速稳步增加的趋势。

三、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模式设计

通过对中国、东盟橡胶主产四国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橡胶需求缺口增大,进口东盟四国的橡胶量增加,中国市场成为重要的东盟橡胶出口市场,同时中国对东盟四国橡胶依存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橡胶消费绝对量大幅上升,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基于这种紧密的东盟橡胶主要出口国与中国的产需关系,满足双方经济建设与橡胶产业的发展与增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胶农增收,建立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显得越发重要。

(一)模式的假定

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模式理论假定前提是:(1)“中国-东盟”区域内没有特殊事件发生(如战争,禁运),天然橡胶作为一种贸易物资能在“中国-东盟”区域内自由贸易;(2)“中国-东

盟”各成员国之间能够采取降低关税等措施促进天然橡胶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动;(3)要素可以流动,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4)市场有动力,促成空间

产业链形成和发展。中国与东盟10国达成协议,从2010年1月1日起对包括天然橡胶在内的约7000种商品实行零关税。未来在无特殊情况下,假定前提成立,模式构建成为可能。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呈现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3]

,将

更加有利于产业分发展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要素在空间内的流通。天然橡胶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天然橡胶产业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化趋势,天然橡胶的种植、加工、物流、贸易、消费早已超出特定空间局限。由于天然橡胶种植、加工所需的技术含量较高,决定了天然橡胶生产具有技术指向性的特点,更进一步决定对天然橡胶投资的局限性。根据上述分析,设计“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模式”如图1。

图1

中国-

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模式

该模式中的产业链主体为中国-东盟双方的投资主体,可以为私营企业、个体农户、科研机构、甚至是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在模式中,空间产业链各环节将中国与东盟天然橡胶的消费与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干胶贸易和天然橡胶生产、加工、贸易、物流等环节中要素流动形成完成的产业链条。该模式主要是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双方合作,使得中国-东盟天然橡胶供给-需求链已经形成。

通过对模式分析发现,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途径,分别是建立合作胶园,建立贸易、物流公司,开设橡胶加工厂。三种途径中,中国都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加工技术、种植技术、贸易人才,而东盟主要橡胶生产国可以通过橡胶空间产业链获得资金、税收、就业等综合效益,最重要是将可以得到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国本地区的橡胶种植能力、加工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在种植链条环节,东盟橡胶种植可以分为

其自主种植与合作种植,合作种植包括中国利用东盟主要橡胶生产国的有利条件,包括适应的自然环境、大量闲置的废弃胶园、联合国橡胶替代罂粟种植等项目开展合作,承包东盟主要橡胶生产国的废弃橡胶园,或是提供优质高产橡胶苗更新落后低产的橡胶园。此模式主要是针对橡胶生产落后国或后起国家,诸如老挝、缅甸等国,因为此类国家种植橡胶时间较晚,其它作物的种植经济效益低,从而橡胶种植对其它作物的替代性强;同时,此类国家橡胶种植技术低下,地方政府与胶农对橡胶种植技术需求旺盛,橡胶种植的合作空间大。此模式的运作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在土地承包方面的支持,还需要与当地胶农的和谐相处,重点在橡胶的管护方面,既要有效的防治橡胶树的疾病,还要防止当地居民毁胶盗胶行为,种植成本较高。

第二,在加工链条环节,由中国提供资金、加工技术支持,在东盟主要橡胶生产国建立橡胶加工厂,收购区域内自主胶园与合作胶园的胶水。此链条环节避免了承包胶园种植橡胶带来的诸多风险,仅以合理的胶水收购价格就能获得胶水,保证干胶产量。上述链条环节主要是针对橡胶生产新兴国家,诸如越南等国家,此类国家近年内扩大了橡胶种植面积,橡胶产量迅速提高,然而国内的加工技术发展速度落后于橡胶产量发展速度,形成制约此类国家橡胶产业发展的新的因素。建立橡胶加工厂能快速有效的获取当地胶水,实现对新兴产胶国的紧密合作。

第三,在贸易链条环节,由中国提供资金、贸易人才,在东盟橡胶主要生产国建立橡胶贸易公司,开展与当地的橡胶生产公司合作。此链条环节主要针对东盟发达的橡胶生产国家,诸如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此类国家橡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橡胶产业利益群体

,“建立加工厂、合作胶园”等形式不容易深入此类国家。此类可以通过出资收购当地橡胶生产经营企业,采取资本输出的形式合作。

当然上述三种链条环节不会是独立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三个链条环节并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区域,而是在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针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特定的考虑,也可以在一国内不同的地区进行胶园承包、建立加工厂、开办贸易公司,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二)模式的现实检验

该模式把天然橡胶的生产、加工、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原来相对独立的天然橡胶产业集群,

突破了胶固定区域对天然橡产业发展的限制。中国在东盟承包胶园、开办加工厂,对东盟优势的胶水生产资源(土地、地理位置)整合;通过成立天然橡胶贸易公司、物流公司,对生产后的干胶整合,稳定我国国外干胶的供给。模式中把我国承包的胶园和东盟所产胶水向我国加工厂靠拢,并有专业的贸易、物流公司辅助,改变了原来单一区域产业链接,充分利用了我国先进的橡胶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空间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巩固时期,还会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除了增加东盟国家的就业、地租、税收之外,还将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中国的先进种植、加工、管理技术会在东盟“零成本”扩散。该模式还充分考虑到欧美日国际消费市场,指出发达国家通过直接购买东盟橡胶,或是以干胶作为投资报酬,提供资金与我国共同开设加工厂的路径最短,交易成本最小,是最优的路线选择。模式同时考虑到,只有充分结合欧美日国家,利用其资金和市场,模式的空间链接才最长,空间产业链产生的附加值才会更高。

针对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现实应用,具体表现是广东、云南、海南三大农垦企业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国家橡胶合作。云南农垦以农民、公司为主,王学平等人在1997年在缅甸组织农民种植橡胶,组建了孟连南卡江橡胶公司,规划20万亩,年产干胶达到30吨[4];2003年,西双版纳顺达进出口贸易公司在缅甸种植了橡胶8500亩,并且还涉及到技术培训、后续加工等项目投资[5]。海胶集团2005年在马来西亚投资90万亩进行橡胶种植[6],并在泰国、印尼、越南等国投资办厂,进行橡胶加工;2011年海胶集团受让泰国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商泰华树胶25%的股权[7]。广东农垦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建成5个天然橡胶生产加工项目,年生产橡胶能力达到了30多万吨[8]。上述事件充分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是对模式最有力的证明与考验。

四、模式构建后的应用性评价

互动性是评价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在运作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双方的橡胶产业对模式的依赖程度。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互动性,不仅要考虑到区域橡胶总量发展,而且还应考虑双方橡胶产业发展水平、技术结构、所拥有资源禀赋、专业知识存量等之间的关系。中国-东盟区域内橡胶的生产、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通过互动形式可以表现为:双方天然橡胶承包交易费用是否偏高,技术交流速度快慢,当地胶水是否到达中国加工厂,橡胶供需链是否稳固,双方的贸易市场竞争是否良性,区域内橡胶产业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平是否提高,橡胶总量是否最大程度满足双方经济发展需求。橡胶总量关系到橡胶发展的整体水平,包含社会技术的复杂性,双方橡胶产业发展关系到区域内橡胶空间产业链互补性程度,主要包括区域橡胶产业分工的程度以及基于橡胶技术知识的互动方式。根据上述描述,得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互动形式(表6)。

表6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互动形式

区域橡胶产业整体水平

橡胶产业恶性竞争,橡胶产品市场、要素市

场的流向相对单一,且市场容易萎缩。橡胶

生产技术、知识扩散比较慢,受益方橡胶产

业不断壮大。橡胶空间产业链容易断裂。

双方良性发展,橡胶生产技术、知识高速交

流,产业发展成本降低。区域整合橡胶资源

能力提高,空间产业链最长,市场机制充分

发挥,区域橡胶产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提高[9]。

单向恶性交流,包括橡胶产品市场、要素市

场的流向很单一,且很封闭。橡胶要素流通

速度很慢,产业改造的成本高。区域的空间

性强,橡胶空间产业链构建困难。

区域内双方中性互动,要素流通性加强,市

场机制开始发挥效用。橡胶产业空间被迅速

打破,但空间产业链不长,抗击风险能力较

弱,橡胶空间产业链稳定。

注:表中区域是指“中国-东盟”形成的天然橡胶产业空间区域

结合中国与东盟天然橡胶产业的互补性和区域橡

胶产业整体水平,以这两个维度决定四种模式的互动形式。当区域橡胶产业互补性较小时,不管整体橡胶水平发展的高低,区域内橡胶产业都处于恶性竞争、交流状态,橡胶生产技术、知识扩散比较慢,发展的成本高,橡胶产业发展的差距被迅速拉开,这二种互动形式在战争年代尤为明显(战争是一种特殊阻断互补的形式)。当区域橡胶产业互补性变大时,区域橡胶要素流动顺畅,橡胶空间产业链不易断裂,产业链价值开始显现,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二种互动形式在当前中国-东盟橡胶产业表现最为明显,中国的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是对橡胶产业互补

性最好的诠释。

中国与东盟对橡胶资源的控制历程表明,当双方的互补性被外部力量(除市场之外的力量,如政府。)割裂,就会产生巨大橡胶资源浪费,表现在东盟橡胶种植技术、割胶技术、加工技术、管理技术全面滞后(东盟关键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是高的,但管理技术落后中国,主要是在管理技术上:东盟主要橡胶国以小家庭胶园生产,中国则是大规模国有农场或是国有控股公司生产模式,如:标准化胶园的管理。)引起的资源浪费,仅仅依靠优势的自然环境无法提升东盟橡胶产业水平[10]。只有与中国展开全面的橡胶生产、加工、贸易等空间产业链的构建,通过对空间产业链的外部经济性吸收,降低东盟升级橡胶产业的成本,延伸自身橡胶产业链,改变仅以干胶出口的现状,更好从获取橡胶产业中的附加值。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中国可以与东盟采取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在技术、地理、市场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最佳的产业合作半径。本文研究认为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是实现天然橡胶主产区良性合作的一种高效的模式。中国与东盟主要橡胶生产国通过空间产业链,共同开发市场,增强区域天然橡胶产业抗击市场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在模式的运行中,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即可独资办厂建园,也可合资贸易、物流,还可引进第三方合作,关键是如何在分工基础上合作,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构建稳定的、高效益的合作机制与运行模式,确保各方的收益。模式既能弥补我国橡胶需求缺口,又能促进东盟橡胶产业的发展,是深化“10+1”区域农业合作又一探索。

为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加快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理论研究,完善其运作思路与运作方案。通过天然橡胶市场供需力量,促进双方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中的要素流动。积极推动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的多元投资主体,包括农户、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新加坡资本市场,通过兼并、购买、合作、扶持多种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适应的天然橡胶物标准化体系,包括天然橡胶的种植、加工、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信息处理等标准,形成规范的天然橡胶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天然橡胶的标准化生产,达到区域天然橡胶生产优质化和天然橡胶贸易品牌化。尽量避免发达国家操控胶价,形成新的天然橡胶战略联盟。确保我国加工厂胶源、减少当地农户对我国承包的胶园盗胶毁胶行为,创立的和谐产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傅国华.构建海南-东盟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浅析[R].海口:中国(海南)热带果蔬国际贸易企业家圆桌会议暨中国(海南)-东盟农业合作论坛,2009,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8079918.html,/fo-cus/2009-12/12/content_18482008.htm.

[2]柯佑鹏,过建春,张赛丽.世界天然橡胶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0-31.

[3]冉国庆.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3):160-162.

[4]陈鹏.云南提出“海外大橡胶”计划去越老缅种橡胶.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8079918.html,/20060919/ n245415063.shtml.

[5]海南农垦在马来西亚租地种橡胶首期种19.5万亩.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8079918.html,/futuremarket/ fmnews/20050725/11391830820.shtml.

[6]海南橡胶收购泰国最大树胶商25%股权.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10526000017 37.shtml.

[7]广东农垦海外战:一本“走出去”的教科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8079918.html,/nfyk/content/2010-07/27/ content_14203205.htm.

[8]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9.

[9]张玉梅.天然橡胶市场空间均衡模式研究[D].海南: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

[10]叶华光.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内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7):63-67.

(编辑校对:段钢陈利)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7) 一、研究原则 (7)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研究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9) 一、重要性 (9)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物联网模组概述 (11) 一、无线模组的定义 (11) 二、无线模组的分类 (12) 三、模组是上游芯片和下游终端的关键结合点 (13) 第二节我国物联网模组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5)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5)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7) 三、部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行业政策 (19)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2) 第三节物联网发展初期,产业链上游模组率先受益 (22) 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投资新风口 (22) 二、物联网模组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率先受益 (23) 第四节技术带动模组发展,4G和NB-IOT成为主流 (25) 一、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和特点 (25) 二、技术演进带动模组发展 (26) (一)模组演变过程:技术迭代推动模组逐级过渡替代 (27) (二)4G/5G模组长期共存是模组破局关键 (28) (三)蜂窝模组:4G模组及NB-IOT模组将成为主流 (28) 三、LPWAN (29) (一)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0) (二)LPWAN:应用场景 (31) (三)LPWAN模组:NB-IOT商用化,模组厂商产品升级 (33) 第五节深耕细分行业需求,模组厂商模式需升级 (34) 一、模组的产业链 (35) 二、上游标准化芯片 (35) (一)海外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35) (二)上游标准化芯片:主流厂商均已具备量产能力 (36) (三)上游标准化芯片:价格趋低利好模组厂商 (37) 三、下游多样化终端 (38) (一)分散化需求,模组厂商定制差异化产品 (39) (二)下游多样化终端:需求巨大,推动模组规模级别放量 (40) (三)下游多样化终端:需求巨大,推动模组规模级别放量 (41)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2014 届毕业论文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011班 学号: 学生姓名:项貌堂堂 指导教师: 日期:2014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进程的脚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不断放大。东盟已经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与东盟是相似的。加上地缘、文化、气候、经济结构各种的相似,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双方很容易造成市场竞争。例如纺织品、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市场潜力大、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丰富,互补性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双边贸易产生了互补互利、互相竞争,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现象。目前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进行分析将是潜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了解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中互补性和竞争性产生的原因及重要影响,并根据未来影响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补;竞争

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ities and Trade Competition Analysis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bilateral trade is continuously enlarged. Asean has become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e partner. China and Asean are similar during the way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ompareing with geography, culture, and climate, China and Area’s economic structure is extraordinary conform. Due to they at the same level of development, it’s very easy to caus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y have some competitive goods such as: clothing, shoes and toys and so on. The homogeneity goo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tensed dog-eat-dog situ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s has large market potential, production ability.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as the advantages can rely on or the rich resource that China needs to import. The bilateral complementary trade have greatly enriched domestic market advantages, because a lager numbe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Thus, the products are integrated industrial chain in those area.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bilateral trade achieved the complementary, mutual benefit, profit maximization in long-term, and mutual competition happen through combined both of them. Now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Zone, trade in services develop rapidly. There are some aspect communicated more than before, like in contracted projects and labor service, tourism, cultural exchange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etc. Therefore,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potential inves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ween Chin a and Asean’s bilateral trad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i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r the causes of competitive and important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two side, the thesis will propose the advices to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 complementary ;competition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方案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方案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简称“集团文化”),由集团愿景、集团企 业精神、集团核心价值观、集团经营理念、集团员工行为规范、集团形象标识六部分组成,构成统一的集团文化。集团文化总体表述为: 在集团发展进程中,集团公司坚持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追求为股东 创效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幸福的核心价值观;秉承顺势而变、诚信守诺、科技领先、管理图强的经营理念;广大员工恪守诚信、尽责、坚韧、团结、创新的行为规范;共同努力,将集团公司建设成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质量效益型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实现共同愿景。 集团文化具体分述为: 一、集团愿景: (一)集团愿景表述: 共同努力,将集团公司建设成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二)集团愿景释义: 集团愿景概括为“三化一型”。 “三化”就是将集团建成相关产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跨国 企业集团。 “一型”就是集团将走“质量效益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集团 战略目标。 二、集团企业精神 (一)集团企业精神表述:

自强不息,勇于超越。 (二)集团企业精神释义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以己之能,尽己之责,成万民之事;陈力就列,锲而不舍,做行业领跑者。自强不息表达了水电人的精神追求 ,水电人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信念,实现为民造福的宗旨;以力求进步、永不停 息的精神,实现国际一流综合建造企业的奋斗目标。这是水电人对中华文化千百年 来积累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继承,也体现了水电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弃、不 气馁、不服输、敢拼搏、争一流的优良传统和个性特征。 勇于超越。反映了集团全体员工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推动集团保持不懈奋斗的态势,与时俱进,勇往直前,永续辉煌。勇于超越,也体现了全体员工勇于开拓,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实现企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创新、创造精神的追求。 三、集团核心价值观 (一)集团核心价值观表述: 为股东创效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幸福。 (二)集团核心价值观释义: 为股东创效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幸福的核心价值观,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回答了企 业和员工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是什么的重大问题,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 为股东创效益。体现了集团公司对国家的高度负责,集团公司的出资人是国家,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股东的权利,集团公司向国资委负责就是向股东负责、向国家 负责。集团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回报股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社会担责任。集团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通过全体员工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汇总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线索:东盟介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由来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正式成立。成员国外长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正式例会和特别会议各一次。常设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外交部长会议的决议。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制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稳定;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研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等。 二、发展历程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2017年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可编辑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预可研工作概况 1.1 编制依据 本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包括以下四个文件,文件内容详见附件一至附件四。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征求对《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函”民航机函(某某)679号 (2)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复函”京政函(某某)114号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规函(某某)39号 (4)某某年3月29日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即中国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负责编制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 背景介绍 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位于某某市东北部的某某区某某镇某某市中心25km,是首某某区唯一一个用于民用航空运输的大型机场,是我国最大的门户机场,也是全国民航运输网中最重要的中心机场,在我国民航运输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都机场自1959年建成以来历经多次扩建,上一次扩建于1999年完成,是按照某某年机场达到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78万吨、飞机起降架次19.32万次的目标要求建设的。机场的主要设施有两条远距离平行跑道(跑道长度分别为3,800m和3,某某)、两座旅客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40.6万m2,实际功能面积为35 万m2)以及配套设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机场

航空运输量增长迅速,近三年主要航空业务量的百分比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某某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417.6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22.16万架次,货运吞吐量81.11万吨。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与上一次扩建的预测吻合,而飞机起降架次和货运吞吐量均超过预测值,现有主要设施已接近饱和,机场设施亟待扩建,新的设施应在某某年前后投入运行,以满足某某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本次扩建工程趋于合理,首先需要对原先批准的首都机场总体规划进行复核和修订。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和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于某某年初分别委托三家设计和咨询机构,对首都机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和机场规划框架进行了研究。其中,美国盖兰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有关枢纽功能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负责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的研究。三家公司的研究报告于某某年4~6月陆续完成。此项工作得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某某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工作中在不同范围、就不同主题进行了数十次的汇报、协调和研讨,最终形成了以下共识: 1、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尤其我国某某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举办某某年奥运会以及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推动,首都机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期。 2、国际航空业在近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航空公司联盟的枢纽航线网络逐渐形成,大型枢纽机场的强大功效日益凸现,这一切开创了航空运输业的新纪元。这些变化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风险。为了应对变化、壮大自身、走向世界,我国民航某某市对航线结构向中枢航线结构的改造势在必行。首都机场在我国航空运输网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发展方向、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 3、首都北京应尽快建设一个大型的国际、国内综合型的枢纽机场,其发展目标是达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0万吨,某某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4、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应对首都机场原有规划做出相应调整,本着深入挖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设计)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系别:外贸 学生姓名:李斯特 学号:08575216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2级 完成日期:2014年5月6 指导教师:李雨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截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商品出口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剖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的比较优势,挖掘二者贸易发展的空间,指出约束双方贸易的诸多现实因素,最后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一条以现有比较利益为基础、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拓展路径。 关键字: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出口贸易;优势互补

目录 一、比较优势理论 (1)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1)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 1.概况 (1) 2.特点 (2) (二)东盟出口贸易概况。 (3) 1.概况 (3) 2.特点 (4) 三、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5) 四、加强中国和东盟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势互补的对策及建议 (10) (一)实现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 (10) (二)避免同质 (10) (三)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和合作 (10)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以联合开发为突破口 (11) 参考文献: (12)

一、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如果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占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都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在不同的产品上的优劣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按照李嘉图的观点来说,应该依据“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后来产生的赫克歇尔-饿林定理: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在赫克歇尔-饿林模型基础之上,巴拉萨提出了阶段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该国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进而使出口商品构成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一国的要素禀赋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的要素会发生变化,资本积累在增加,技术在改进,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变化。本文就以上理论分析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贸易概况及特点 (一)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概况 1.概况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阶段性,大致是这样分段的。建国后致1978年,是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国家垄断的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体制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国家管理主要通过进出口许可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货运监督与查禁走私制度和出口商品检验制度等。进口受到很大的限制,出口由国家垄断和控制。不可否认这样的贸易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再适应经济形势了。管的过死、缺乏利益激发机制、产销脱节,这样就使的对外贸易整体发展缓慢。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额的0.75%,在世界贸易排名32位。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加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或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施“质量兴企”战略,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或项目)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总部、公司直管项目部、各子公司及其所属项目部、项目管理机构。各子公司包括股份公司所属从事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工程项目”,包括公司或子公司承建的各类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和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统称承包项目);包括公司或子公司投资控股的建设项目,含BOT、BT等项目(统称投资项目);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上述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项目部,是指代表企业进行承包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现场组织机构,包括指挥部、项目经理部、联营体项目部、BOT、BT项目的总承包部等。项目管理机构是指投资项目法人(又称业主或建设单位)委派在现场专门从事该项目的管理

组织,包括直管项目的项目法人自身、现场项目部、受委托的专业项目管理单位等。 第二章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五条股份公司质量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公司总部对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宏观管理、重点控制”的原则,总体把握、宏观指导,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指导和管控,对直属项目进行直接管理。 第六条股份公司工程科技部是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公司质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要求。 (二)建立健全公司总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总部质量体系贯标认证工作,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三)指导、监督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四)建立健全公司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公司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股份公司总部的岗位责任制。 (五)按照“宏观管理、重点控制”的原则对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组织开展公司质量活动。 (六)组织或指导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质量问题引起的重大工程事项。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8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10001635XW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16354组织机构代码:10001635X 法定代表人:蔡颢成立日期:1994-05-31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32749.2511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1号楼 营业期限:2018-07-19 至 / 营业范围:民用航空机场的选址、总体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民用航空机场工程及航管工程的勘测、设计、监理;机场工程总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防雷工程设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89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

中国-东盟贸易与比较优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邻近地区东南亚与中国有着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东盟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本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与东盟各产品的贸易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行探讨,探讨中国与东盟在贸易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双赢,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得到了什么。 比较优势理论(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根据教材中李嘉图的理论,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劣势,互利贸易仍然能够发生. 低效率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的相对较少(绝对劣势最小)的产品,高效率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高的相对较多(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理论,由比较优势理论更进一步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缺少的要素产品。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又诞生出特定因素理论等等.作为我们分析比较优势的基础。 东盟成立于1967年,目前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文莱十个国家。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宣布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买一总额比重达11%,东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作为相邻地区,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组织进行分析呢? 目前世界上有172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安排的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通过建立优惠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政策选择。作为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加入了WTO的情况下,面对各国纷纷进行合作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更是跟着这个贸易潮流,与许多国家或组织建立了贸易关系,而与东盟的贸易更是一大贸易举措。而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是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东盟也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将给各方带来多赢局面,这就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价值。接下来将会以互补性与竞争性来进行分析。 (1)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分析 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热带资源、海洋资源、矿藏资源、农业资源 丰富,而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工业较为发达,所以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中国水电一局,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doc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下属五个企业简介 一、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 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全局现有职工103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1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8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3人,有资质的项目经理358人,拥有大中型施工设备5000多台套。企业具有建设部核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机电安装施工总承包一级土石方和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和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通过了GB/T19001(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吉林省建设厅颁发的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国家专业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骨干企业之一。 建局以来,相继独立建成了桓仁、回龙、朝阳、白山、红石、小山、莲花等多座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其中吉林省白山水电站总装机150万千瓦,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白山大坝也是我国第一座三心圆重力坝。黑龙江省莲花水电站是我国在严寒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该工程荣获了2001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中国水电一局参与建设的云南大朝山水电站荣获

了2004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参与建设并承担了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桐柏、安徽琅琊山、河南宝泉、回龙、山东泰安、江苏溧阳、宜兴、湖北白莲河、河北张河湾、等抽水蓄能电站的引水系统工程施工及部分厂房施工。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四川二滩、万家寨、云南小湾、黑龙江省尼尔基等30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承建了长春一汽扩建等多座大型工业厂房以及辽宁辽阳、营口水源工程、鲅鱼圈海堤、引碧<碧流河>入连<大连>、引英<英那河>入连<大连> 辽宁盘锦污水处理等多项工程。参加了沈山、沈铁、丹本、襄荆等高速公路的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俄罗斯、阿尔巴尼亚、刚果、土耳其,缅甸等国家都留下了工程局建设者的足迹。 中国水电一局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注重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积累和掌握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各种爆破技术,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类型滑模、斜井拉模、碾压混凝土施工、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岩石钻孔灌浆、软基处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和高强钢钢管制安等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积累了一整套在高寒地区和地质条件恶劣地区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施工经验,具有强大的综合施工能力和技术能力。先后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部委、省科技奖35项。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及启 作者 : 单位: 邮编 : 摘要:本文运用Lary(1968) ,Hill 和Philips(1997) 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要素密集度非常相似,竞争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比较,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生产率即使和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只有加快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改变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的局面。 关键词:制造业,要素密集度,竞争力,竞争与合成谬误 2002 年11 月,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签署了( 中国与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利益,取决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如果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那么将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双方都将从中获益。如果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那么可能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剧烈调整,各国将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如何分析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初的产业竞争关系, 而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制造业竞争力应当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他重要变量对竞争格局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要素密度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所处的产业层次;然后从劳动生产率

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比较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最后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该地区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一、从要素密集度研究制造业产业层次的方法 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是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 的比例,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情况,可以分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者技术密集等类型。但是要准确判断产业的类型比较困难,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确定一个产业的类型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A产业可能相对于B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相对于C产业是资本密集型;其次,同一产业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B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不同国家要累禀赋不同。不同的人对产业要素密集度的分类可能不同,关键是要有可比性,有助于研究产业的特征. 分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方法常采用资本—劳动比作为分类指标,这种分类比较直观,但是具体的操作困难, 因为资本存量常常是一个很难准确测量的指标。另一种方法避开了对资本存量的测量,从要素报酬的角度出发,其思想是各种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比例反映了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劳动密集的产业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在总产出增加值中的比重较大,资本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较大。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第二种方法。 国外的研究证明从要素报酬的角度研究制造业要素密集度是 可靠的。Lary(1968)用美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了各个产业的要素密集度,采用工人人均产出增加值(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工人人均工资增加值(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和工人人均 非工资增加值(non —wag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记为分类指标。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构成发现,双方总贸易额的增长伴随着半成品在总贸易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和制成品比重的不断下降。其次,本文分析了双方贸易在世界整体、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商品种类,发现双方的竞争商品结构与相互贸易结构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高的商品的结构非常类似。这说明双方间的竞争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而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导致了双方贸易条件的恶化。 关键词:中国;东盟;半成品比重;竞争商品种类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效。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XX年协定的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于20XX年11月正式启动。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第七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都是双方关系不断深化的表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关系二十几年来一直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障碍,也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中国贸易出口的扩大是否会减少东盟国家的出口到中国是否在抢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源于中国1994年的汇率调整直到现在十分热门的人民币升值论,都涉及两者之间的竞争问题。这些是经济问题,但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对双方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交往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竞争与互补是两个热点问题。在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合作与竞争的有关问题。因此,该研究不但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制定也很有价值。 二、双方相互贸易的特点 1.相互贸易的高增长性。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起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0%,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长速度均超过 15%。20XX年,在金融危机结束不久后,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亿美

具有民航专业工程相关资质的企业名单

关于具有民航专业工程相关资质 的企业名单的通告 民航机发〔2012〕3号 为促进我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规范民航专业工程建设管理, 现将按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8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和《建设工 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取得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颁发的民航专业工程相关资质的企业名单予以通告。 附件:具有民航专业工程相关资质的企业名单 机场司 2012年4月5日

具有民航专业工程相关资质的企业名单 机场场道工程施工企业(一级) 1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3北京蓝天建设有限公司 4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福建八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甘肃省机械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湖南星沙建筑有限公司 9空军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总队 10兰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山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12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13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 14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15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16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7上海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18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9四川省场道工程有限公司 20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 21西北民航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2新疆昆仑路港工程公司 23云南建工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24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5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26中南航空港建设公司 27中航南方机械化海南工程局 28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八工程总队 30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二工程总队 31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九工程总队 32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十工程总队 33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七工程总队 34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三工程总队 35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不含道面)36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 38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