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世界性潮流,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

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4、教师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备课组活动的一般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中学教师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总之,教案的书写,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之外,必须要有教学后记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记错记录。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轮新教师最好能写出详案。

(3)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备课中允许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缺乏创新,仅仅是克隆教学参考、确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个性的创造,是不完整的备课活动。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三、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把教学工作干好,想方设法的钻研教材、大纲、考试信息、研究学生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

职责。有了这种意识,备课组活动就有了积极进取的氛围,大家都希望在共同的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2、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保证。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集体备课时,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

不管对有经验的、还是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缺乏合作的意识都不利于自己教学水平更大的提高。其实,有一个专家说的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产生更新的观点。”难道这不是一种双赢吗,又何乐而不为?

所以要有合作意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责任要明确。要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各尽所能。

3、整体意识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要系统安排,要处理好宏观、微观的关系。第一次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计划,甚至,有可能的话,制定整个学年的计划;同时,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集体备课活动有时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

4、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制定好整体计划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一、二个单元的课。

5、反思意识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常常包含: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

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因此,加强这五种意识的培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非常重要。否则,备课组活动往往就会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形式化或者就是大家坐下来谈谈进度、吹吹牛,毫无实质内容。长期下去,备课组活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浪费时间,备课组的凝聚力就无从谈起。

此外,在备课组活动中,备课组长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备课组长除了具备前面谈到的“五种意识”以外,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这样自己在该备课组中才能形成较高的威信。备课组长不仅对教学有宏观的决策,同时也应该对微观的具体教学进行示范;不仅要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更要有内容的落实,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备课组活动的延伸和开放

我们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备课组的活动仅仅是局限在学科、年级、学校内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围绕着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拓展备课组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1、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可以进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以及其他教学研究课的研讨活动。让同学科的各个备课组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通过示范、展示、研讨,共同摸索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

2、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子”。每学年由教导处安排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新调入学校的教师、新上高中课的教师与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组成一帮一的对子,并签订协议书,相互形成责任和任务。规定新老教师之间听课的任务,学期结束时新教师要交教学学习心得,老教师要交指导评价总结。

3、积极鼓励和倡导各备课组参加和承担市、区的教研活动。我们不把承担任务看成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作为备课组的工作,由备课组集体商量讨论确定所讲内容。

4、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要,各备课组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大课题小研究”,紧密联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可能还谈不上作为课题立项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原则是不求大只求能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

5、备课组的活动,也有一个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可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听课、交流,了解其他学校的备课和教学情况,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也可以邀请兄弟学校的备课组来校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与备课组、学科与学科、教师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感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带入备课组,带入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备课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开学时由各教研组与教师商量组成,并确定各年级学科备课组的组长。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备课组组长负责安排和组织该年级、该学科的备课活动,并负责协调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学情况的监控和反馈。备课组活动要做记录。备课组长的工作按照一定的工作量纳入学校的奖金分配方案中。

学校对备课组的活动不仅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指导。分管教学的领导尽可能地参与备课组的活动,了解情况,参加教研组组织的示范、汇报、研究课及其评课活动。教导处应经常下发有关教研文件和经验文章,组织学习,聘请专家来校举行专题讲座,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学科专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等。

对于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情况,教导处每学期都应进行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其中包括对教师教案、备课组记录的检查,平时对教师教案、备课组记录、听课记录本进行抽查,并及时把检查情况进行小结和反馈。

备课组活动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阶段,抓好集体备课组建设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工作。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平 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3.让理念化为“行动”。[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臵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回顾平时,我将绝大部分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备课本的实用价值不大,在一定水准上形成了两张皮的问题。有时为了补充备课本备课时的不足,我总爱在上课前将重点写在书上,以便上课所需。但总感觉这样做仍有些草率,随机性过大。今天在这里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商榷。 1.备课本采用活页夹:这样可灵活修改、增添备课内容,还可节省资源,减少重复劳动造成的资源浪费。能够手写备课内容,能够修改、增添内容,能够剪贴内容供参考等。 2.修改手写详案的规定:第一次接触的教材内容备课必须手写详案,内容包括:(1)备教学课时目标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预测。制定课时目标前,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教学低段时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注意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政”的盲目性。总目标为终点,年段目标为线,单元目标为面,课时目标为点,备课时点面结合,螺旋上升,达到实用与高效。(2)备核心环节: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方法的设计)、回顾与反思(回顾精彩、不足、思考、改进等)。 (3)备练习: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既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备变化:对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成性问题)实行预测,做出充分的应对预设,以防教学中的措手不及。 3.备课时思考多于书写:第一次,备课时先不参照任何资料,完全凭自己的创意来设计教学;第二次,参照别人的备课,比较谁的设计更精妙,对备课实行修改,把重点写在书上;第三次,上课后实行回顾与反思,让下一次上课更精彩。 4.完善备课精品的储备:将教师们备的精品课(公开课)教案和课件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文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docx

学校备课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数学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非常感谢市教科院、县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我把我们备课组现在的一些做法给大家汇报一下,以供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备课组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备课组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谈以试题为核心,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二)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名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对学生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个性特征给以充分地尊重。 2、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1、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2、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及持久动力,为其数学学习寻找轻松愉快的途径,也为其终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二、高度重视备课组团结,做到统一行动无杂音,相互支持无保留 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体现团队性 说明:统一资料主要是指所用的课本、同步习题、单元题等备课组共同拥有的资料;现在我们学生手上资料是《数学之友》,老师手上的资料是《数学之友》《步步高》及网络资料。 统一进度是指每一章或每一个模块所用的时间,而不是细致到每一节。比如在讲概率前我们讨论后把选修2—3的排列组合、计数原理提前讲了。现在讲的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备课组经过讨论后,教师根据总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教师之间的进度保持

如何备课才有效

如何备课才有效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我认为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浅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首先,“有效”立足点不仅是对于教师来说“教”要有效,更要考虑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得有效。我们传统的备课工作就是——写教案,之后出现写学案,再后来经历了集体备课等。所有的转变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备课时,一味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写成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的教案。此时,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1、备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通常大家都是不假思索地将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照抄下来,完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备课过程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2、备学情分析: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风,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盲然备课是不科学的。反之,教师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后,展开备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高。 3、备教材分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充分利于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 4、备资源利用: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许多如课件、相关资料、课外资源等都需要教师上课前进行准备。 5、备措施预设: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推敲。同时,要对自己的方法留有调节的余地。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之我见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最新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一)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形成“教导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要建立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管理备课组的机制,教研组代表教务处站在专业的制高点上指导和评价备课组的工作,年级从行政上加以督促和执行,并提供备课组活动保障。 (三)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和备课组应切实担负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研组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

关于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备课的几点思考 任何一种有目得得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必须在此之前精心设计.教学也是如此.有时候,教学得一个开头,尽管短短得几句话,或者看似微不足道得一个环节,也是精心雕琢,课上讲得一句话,也是集腋成裘所得.因此,要想在这有限得时刻内取得优质高效得收获,更需要教者细致得安排和周密得考虑——这就涉及如何备课得咨询题.那么,备课就等于写教案吗?等于背课吗?备课有必要吗?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写教案,写教案不是备课得全部.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得,也是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学要求得.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预备得过程,它包括临上课前得教学设计、预备教具器械,也包括到图书馆查寻资料、与不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更重要得是备课向师生生活方方面面得辐射,拓展备课外延,实现终生备课.即:以学科教学为核心,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得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得无形教案——“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得“教案”,它融教师得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得方式存在于教师得头脑之中. 教案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得书面表现形式.一线得教师都明白,事实上课上得好坏与教案写得详略是完全没有关系得.魏书生老师一年中有一半时刻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哪一课或者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也不带教案.何文浩老师上物理课也从不拿教案,同时从来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而他带得高中三个年级得物理考试成绩都特别优异.赵谦详老师得“语文教育与人得进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也是上课没有教案.了解这三位名师得教师都明白他们得教案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脑海里得,他们得课走到哪里预备到哪里.何文浩老师得头脑中有上千道各种类型得物理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若干种处理方法.魏书生老师不管去哪里讲学,日记就写到哪里,为学生预备得书籍资料就搜集到哪里.赵谦详老师即使旅行结婚也是适应性地把随见随闻写成诗歌文章,而这些最富有时代气息得诗文非常快就变成了学生课堂上得阅读材料. 因此,教案只是备课得最后一个环节,是备课得纸面产物,是课前打算、课上备忘录、课后反省薄,是备课得显性时期——显性备课.我们虽不能低估教案得作用,但更应该将教学得着力点放在更重要得、前期得、隐性得、凝聚教师智慧与能力得预备时期——隐性备课:它包括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考虑教法等都属隐性得了.尽管这些隐性备课做得默默无闻,无从查证,但隐性备课做得粗细与深浅却直截了当妨碍教学质量得高低,教学效果得优与劣,它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得过程,是形成教师风格得有效途径,在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因此,做好、做细备课得隐性工作特别重要,也非常有必要,是需要老师们下苦功夫、练真功夫得,是抄袭教案所不能达到得.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有效途径. 二、备课不等于背课 备课者,他们时时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实际情况离目标有多远,他们放飞思想,放眼生活,搜罗资料,审视他人备课成果,分析自身教学特色,信手拈来,艺术化得展现课堂,搭建起让学生轻松、愉快、充分参与得平台.课也因随处精彩生成而丰富,充满灵气,富有弹性. 背课者,省略得是研读教材和学生,而直奔教学设计.“拿来”他人教案(或教学设计),挤到里面去一些补充资料,固定轨迹,然后死背,按步就班,不越雷池半步.如此顺畅平静得课堂,怎能有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小燕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备课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和摇篮。 普通高中新课程面临着教育目标和理念、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崭新的挑战,这就对学科教师的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中学备课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组建设应找准目标,科学设计,力求达到最大的效益。 一、教材及其目标定位——深度研学,合理把握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既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又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智慧。 1.备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课程标准是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才能不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使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研读课标的时间适当前置,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各模块教学指导意见等重要学科文件进行仔细研读,努力领会并把握课程及模块教学的性质、结构体系和目标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阅读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学科内容,力求对教材体系主线及层次的全面把握。 [案例1]高中化学不同模块(苏教版)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层次。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5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化学1》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只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阴、阳极的产物,会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了解反应的本质;《化学2》要求学生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电解原理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的应用,并能写出电极方程式和总电解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是中学阶段“电解”相关知识达到的最高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电解的原理,并能应用离子的放电顺序解释实验现象;在《实验化学》“电化学问题研究”中则要求分别以铁棒和碳棒作阴极和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产物。另外,《化学与技术》模块中也涉及了“电解”的相关内容,要求了解氯碱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及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以氯碱工业为背景讨论氯碱生产的核心技术问题——电解工艺,理解并归纳出食盐水精制的要求、所用的试剂、反应原理和方法。通过比较石棉隔膜、离子膜两种电解工艺的基本过程,了解食盐水如何转化为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2.备教材——确定核心内容的教育价值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模块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不成体系,较为散乱。事实上,这些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鲜明的特色,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吃透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如《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知识,目的是为分科前所有的学生普及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因此,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把着眼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上,重心下移。其次,我们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通过分析栏目的功能和具体的正文内容,确定核心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深广度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确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以及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备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从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会”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教学,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个人论文)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协民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 我国教师的教研工作是有坚实的历史基础的。早在1957年,教育部就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其中规定了教研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明确的规定了那个年代教研组的任务与功能,那么,六十年过去了,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组又有哪些功能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在接受《现代教学》记者专访时明确地指出:在教研组建设发展的五十年的历程中,虽然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说、改进这一基本的流程和环节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取向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往主要是技术熟练取向,新课程改革以后,逐渐转变为全面反思取向,更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转变,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又是教师学习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而,要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智慧,教研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教研组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体来说,学校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其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的主要机体。教研组应该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体现在群体化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体都以课程改革委要求,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形成较理想的群体素质。其三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验积累的基本主题。教研组的行为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的发展,发挥教研组功能的基础是增强学校教研组的“造血机能”。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教研组在新形势下应教、研、训一体化,重视研究、合作、反思。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功能: (一)发挥组织学习功能,提高教师课改意识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的形势下,许多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教学实践,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因此,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的功能,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

关于对教师备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对教师备课的几点建议 ——杨镇华 备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我们教师队伍中就如何备课,备什么标准的课,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就备课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意见,以供大家讨论。 一、备课的思想要端正。认真备课,提前备课,做到有备无患。教师不能无教案上课,不该抄袭他人教案或使用从前的旧教案。教案的书写要规范整洁,不能记录杂事,更不能撕页。 二、倡导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大家集体思考,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更能集中集体智慧。当然,集体备课要定好讨论内容、讨论时间、讨论中心发言人,便于大家讨论,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个教师都能充分、主动、富有创造力的思考讨论,然后综合其中的优点,形成最优质的教案。 三、备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备课的指导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最根本的三大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明确了这一思想,才能统筹兼顾,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四、备课要尽量做到“十备”。 1、备大纲。认真学习大纲熟悉教材,弄清所教学科的任务。只有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特点和教法要求,理清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各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白了具体章节、课时的目的要求,才能增强对课程教学进度的把握,克服盲目性。 2、备教材。通读全册,全盘考虑,认真编写学科教学计划并安排好教学进度,在单元教学前对各单元做好单元授课计划。 备课时要逐句研读熟悉教材,深钻教材,力争达到弄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脉络,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力求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才能避免授课时机械转述,照本宣科。 3、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学

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

如何有效备课教学提纲

如何有效备课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周的教研活动由我主持,今天下午我们教研活动我来分享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语文课上好。因此,无论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新兵,无论是讲新课,还是讲熟课,都十分重视备课,把备课看成是上好语文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但现实中,备课的实际效果很不尽人意,原因在于: 一、依赖教材、教学参考和教案汇编等备课用书照抄照搬的做法屡见不鲜。以为备课只要对着教材按图索骥,照着参考资料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的教案很“规范”,要求有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安排、教学过程等样样齐全,文字流畅,文字数量又多,可称得上是详细教案。在各级学校领导教学检查或职称评比过程中都受到较好的评定。然而,在教学中,这些教案完全脱离实际,派不上任何用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备课仅局限于弄懂教科书内容,理顺条块而已,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突出教师的教,轻视能力训练点的确立和素质的培养,很少考虑在备课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只管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传输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收集反馈信息等,从而造成课堂教学出现千篇一律、枯燥疲乏的状态,教学方法简单单一,学生思维畸型发展,教学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看来如何促使备课达到实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暂时停滞不前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世界性潮流,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 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 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4、教师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备课组活动的一般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年级备课组的建设 高二化学备课组王兆敏 近几年来,我们博兴二中实行以年级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年级部负责制,备课组是年级的组织,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备课组建设,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理顺关系,备课组建设成“教研共同体” 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部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部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淡化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把备课组建设成“和谐、竞争、合作”的教研共同体。 二、整体规划,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科学的学习者和应用者,完全可能也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者型的教育专家,更需要大批的教研骨干和科研型教师。 备课组长应该是学校的学科领军人物,不能仅仅瞄准高考,就教学抓教学,要从课题研究、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研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做出三年长期规划,明确三年内备课组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与工作思路,并指导成员制定出三年教师个体发展规划。 备课组建设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以激活和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对话、合作、反思、慎思的教研组文化为途径。把“学习化”作为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以“反思、互动、共享”为核心理念,开展“课题引领,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研训一体活动,引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做智慧型教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做高效型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做学者型教师”,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大批具有教育科研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从而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用三到五年建设一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 三、创新活动机制,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合作设计——课堂观察——修改方案——反思研讨”的主题教研,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活动机制,实现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 四、加强备课组组长队伍建设 备课组组长是团队组织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团队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组长的人格魅力、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学识、敏锐的判断力都会对教研、备课组产生较大的影响。要让那些勤于学习,勤于修身的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组长。 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备课组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同时要加大对备课组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教师如何有效备课——读《有效教学艺术》有感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遍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近期读完吴松年老师的《有效教学艺术》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作者运用流淌自如,平实朴素,亲切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怀。翻开书首先被导语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备好课,吴老师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备课是个自觉的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备课过程不是应付上课,而是自我提高教学素质的过程。我们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往往都是为了上课而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备课思路就被上课牵绊住了脚步。没办法发挥其很好的功效,他们认为上完了备的内容那就是成功的上好了一节课,其实这种想法都是大错特错的。 综合吴老师所讲,我认为要想备好课就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备课中引发学生的兴奋点。 2、由学习的成功点体现和展示学习价值。 3、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华。 4、在典型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5、让学生起兴、好奇、从学生的困惑点出发。 6、活跃学生的思维。 7、巧妙的课堂设问。 8、贴近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 二、备出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独特有效的教学风格,教学的活力在于创造。不能把备课过程和环节程式化,落入俗套,要善于推陈出新,追求最大化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教师应是手不离卷、心不离学的人。爱学习,爱读书,实质上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教师要时常自我总结,自我反思,重视学生的反馈。经常参与集体备课,通过网络与名师沟通交流,提升自身备课能力与教学水平。 三、备出教师的个性优势 要备好课,教师就必须集中发挥自身的教学个性优势。要敢于张扬教学个性的优势,逐步把个性优势做大做强,积累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亮点、灵感、成就点、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管理方案

锦界中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管理制度和评价细则 一、指导思想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发挥备课组优质资源和集体智慧共享的优势,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加强我校备课组建设是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 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定位 教研组、备课组是在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室领导下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修的基本团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1、创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郁、人际关系融洽、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教学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创建一体化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研训、推优评优、结对帮扶、同伴互助工作机制,建立校本培训新模式。 4、形成一系列有较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 三、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2.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3.研讨性原则。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5.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创新和特色,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四、备课组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研组、备课组的主要工作是集体备课。在求真务实的前题下,形式和内容应丰富多样,要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研课等活动;组织学习教学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等;交流、研究教育及考试信息;开展以“有效教学”为重点

关于教师备课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师备课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备课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备课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因此,各学校和教研组织都十分重视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比如,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两次备课检查,并要求是手写。甚至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也要手写。这使得老师对备课都十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教师在备课方面存在着一些重要问题。 1.备课的目的:为了应付检查。不少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时另一回事。 2.备课的方法:拿来主义。备课不去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的要点,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是舍本逐末,克隆他人的果实。所谓的备课成了参考书或集体教案的搬家 3 .备课的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少教师没有把备课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而是仅仅罗列学习要点。很多教师能意识到备课要了解学情,要备学生怎么学,即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但是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做得不好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或教师注入式满堂罐的现象。课堂教学不受学生欢迎。 原因分析: 1.导向有误。 某些学校领导也将检查教案列入教学常规的必查内容,检查时多是关注教案书写是否清楚工整,环节是否全面、完整等,很少具体关注每节课的质量,关注教师的创新,这样富有个性的教案就很少出现。 2.工作繁重及课外琐事,时间不够。每天几节课外,还要批改作业,照管学生,校本培训以及制定各种计划,撰写有关总结,论文及心得体会以及参加听课交流等;许多年轻教师还要料理家务,照看老人和孩子那么,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备课,预设教案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就要对症下药: 1.阅读课标与大纲、分析教材,制定出实用的教学预案,促使教师深入细致地构思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设置等。 2.备课方式,通过可以在教科书上或参考书上进行圈点划注,灵活掌握。可以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将主要精力放于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上。也可使教研组织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作指导。 3.上前悟课临上课前(一般第二天上午有课,前天晚上要准备)还要进行课前准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环节与轮廓、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再熟悉一遍,将自己教学思路与预案再重现一遍,进行悟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