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循环经济

深圳循环经济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问题

瑙鲁之鉴

石油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不过一个多世纪,但低廉而又充足的廉价石油时代已告终结。随着国际油价的高位震荡和石油产量即将达到的峰值,国际上不少能源专家认为,我们正在走向后石油时代。后石油时代是一个新的主体能源接替时期,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加速发展替代能源,以应对高油价的挑战,迎接后石油时代的到来,这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回顾以往,因掠夺性地使用资源,人类付出的代价比比皆是。

国土面积世界倒数第三的南太平洋岛国瑙鲁,21平方公里的国土上3/4被鸟粪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粪变成了珍贵的磷酸矿石。1968年瑙鲁国独立,从新西兰人手中收回了磷酸矿石的开采权,从此瑙鲁人都从渔民变成了富翁,但由于人类长时间的开采,现在留给瑙鲁人的的开采量已不足18年了。瑙鲁政府已着手准备用30多年来销售磷酸矿石的收入在美国购买商业大楼,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建造52层的“瑙鲁大厦”。他们计划在岛上的资源采尽之后举国迁往澳大利亚,用银行的利息和商业大楼的盈利来安置本国的国民。

也就是说,18年后,瑙鲁国民将离开祖祖辈辈

生活的家园,在别国的土地上寄人篱下。在这个地球上,美丽到令人窒息的瑙鲁国将成为一段历史和一个

记忆。

世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瑙鲁?发达国家的太空计划,像不像在寻找一个外太空的“澳大利亚”?——同样试图去外太空建设一个“瑙鲁大厦”来安置我们子孙的未来。

石油之怨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用多久?这是个世界性问题。连好莱坞的影视编剧们也在这个问题上挑战想象力的极致。大牌观赏性动物皮尔斯.布鲁斯南在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中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石油的任务。但事实上尽人皆知,面对石油危机,不管在7前面加多少个0的人也无能为力。

上世纪60年代,日本人开始搞核能,70年代美国人开始搞生物质能,80年代全球都搞过新能源,欧洲人的太阳能颇有成效。开始时轰轰烈烈,大有一觉醒来世界会因此改变的气势。然而,新能源抱着给全世界人民发红包的决心出场,却弄得很受伤、很受伤……

每个人童年的第一本科普读物上都会讲到,未来总

文/ 鲍 逊

谁能成为未来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者,谁就是未来世界经济的霸主!

有一天,石油会枯竭,会有一种神奇的天赋之物来代替它。就像听说男孩长大了总要娶妻生子一样,小孩子们对此总是兴奋的、伤感的,还有些惶恐。像美丽的童话,又像是孤注一掷的赌局。

目前,石油消费量同新探明的石油储量的比例是4:1。按已探明储量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探明石油储量的一半。这种尴尬就像当年听故事的小男孩已成了超龄光棍,择偶的目标虽有几个,但条件一般,要的彩礼又极高。

面对石油的枯竭,全球几大投行想到的是攫取最后的利润。2005年的新能源法案标志着美国选择玉米作为主要新能源,于是,汽车咀嚼着全世界的粮食,能源和粮食构成了全球范围内新的游戏。旧石油工业体系拒绝退出舞台中心,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个世界已不剩多少力量去淘汰旧石油工业体系,建立新能源工业体系——除非把既得利益集团的能量释放出来。

科技之殇

近几十年来,我们还有过类似相对论、进化论、基因组、量子理论之类的重大发现吗?我们已经远离了激动人心的科学大发现时代那么久,而基础理论的研究经费却在世界范围内被压缩着。当“小胖孩”把广岛烧成焦碳,核武器开始作为最重要的工具维持大国之间绝对的武力平衡。于是,各国的武力竞争脱离二战前无限升级的开放式游戏,登上核平台后大家止步不前。

深入探索物质的基本结构变得越来越昂贵,美国国会否决粒子加速器提案,让微观领域的突破变成狂想。各国外太空的探索方案,一提出来就被扣上敌国陷阱的帽子。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要么永远在基因上玩着排列组合的把戏,要么在意识起源问题上被难以实证的问题困扰。

由于太多的无法实证,空想论文取代了科学精神。科研经费成为全球科学界划分等级的数字标识。缺少了实验工具,伽利略还可以爬到斜塔上扔铁球,而现代物理学家们只能躺在家中辗转反侧。电影中的天才博士变成科学狂人,旧工业体系的污染问题被置换成对现代科学的大众恐慌。

尽管能源末日论者日益悲观,但近20年来,原油储量还是增加了60%以上,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倍以上,而煤炭起码还可供我们使用两个世纪。于是,石油工业浇灌着中产阶级的惰性,大自然早就替人类想好了能量的获得和存取及材料的加工问题,只要把手伸向大自然挂在我们脖子上的大饼,一切唾手可得。对石油稍稍动动脑筋,人们就可以方便地得到塑料、橡胶等材料,工业体系变得高度集约,围绕石油,人类用100年的时间建立了碳基文明。

很久很久了,人类仿佛无需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科学家们的话被认为书生意气,也没有人关注社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已积累的新能源技术被当作技术储备。政府和军队仍在为获得稳定的廉价能源供应而投入努力。

能源之隐

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我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已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有专家测算出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能源供需出现紧张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也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有关。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首先,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工业化阶段,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化行业快速发展,而重化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工业;第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城镇人口平均消耗能源是农村的3.5倍;第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第四,在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

现有的能源除短缺告急之外,也对环保带来隐患。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污染环境,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平衡,每挖一吨煤,就要破坏1.7m3的地下水。如果按照目前计划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的能耗需要增加52亿吨,而2000年我国的能耗仅为13亿吨。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能源消耗却要翻四倍。重工业发展所需的主要能源,我国的储量不足世界的5%。以石油为例,到2015年,如果我国的石油消费人均达到1吨,那就需要用到世界石油可贸易量的3/4。如果我国钢材人均消耗量达到1吨的水平,就需要全球钢产量的两倍……如果我国钢产量达到7亿吨,就可能把全世界的铁矿石全部买下来……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总会有些大事发生,当一切都到了不能再等的时候,新能源这一次上路少了轰轰烈烈,多了慷慨悲歌,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2003年德国完成“十万天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确保一定百分比的屋顶覆盖上太阳能电池,安装太阳能屋面的用户得到国家补贴。日本随后也完成了这个计划,现在他们打算实验建造一个大棚来利用温室效应发电,而上海作为我国的试点从2005年开始启动这一进程。澳大利亚的太阳能电站,利用热空气流动带动发电机运转,在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热效应比光伏效应更容易利用,也更经济。

美国计划在2012年前在帕劳建立一个微波接收站,接收来自太空中太阳能电池组以微波形式的能量。而他们中期计划

是建立公里数量级的太阳能电池组。

太空中可以无时间、气候限制地吸收太阳能,由于近几年美国突破了微波技术的瓶颈,他们可以高精度地传送几万瓦能量到几平方米面积的接收器上,能量的传递接近零损耗,并在零时间内完成传递。

与新能源同时兴起的,永远是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技术的力量也永远不应该被忽视,它甚至将导致现有社会版图的变革和地缘政治的重构。比如当石油的海上航线无足轻重的时候,许多战略要地就失去了争夺的意义。

也许新能源的成本还是很高,但是由于可以无限获取,社会的发展会因此提速。比如利用太阳能的成本很高,但是可以利用太阳能的空间简直是无限的,所以发展会因此而提速。

深圳之路

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纷纷抓紧出台各类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扶持政策,大幅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呈百舸争流之势,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有着明显规模优势的深圳,建成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家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研制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建成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建成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研制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响当当的名牌企业。无论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以及相关服务方面都居国内新能源产业领跑地位的深圳,能否跑赢人类下一轮次的能源竞赛?

工业革命以来,要么是煤炭,要么是石油,都是单一能源在推动人类文明。但无论煤炭还是石油,其实都源于几亿年前射向地球的那一缕阳光,源于大地母亲的亿万年来的不断积攒。不幸的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建设都要经历千辛万苦,而任何一种形式的毁灭,却只在瞬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人类只用了短短的244年就将经历40亿年才沉积起来的地球资源消耗殆尽,灾害、饥荒、无尽的战争,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与其追究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多寡,不如拷问人类贪婪的底限!

所幸的是,太阳的能量一直没有消失,我们失去的只是几十亿年来的储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储备也算基本完备,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次科学技术的大爆发,来让人类无限制地使用太阳的光和热、合成新材料。当突破石油依赖,找到使用新能源的稳定渠道,能源将再一次变得廉价,并永远廉价下去。

所幸的是,人性中的善与智,就像太阳的热,可以熔化地球的冰点。任何新思想新技术在被人类普遍接受之前,都经历过艰难的考验,但哥白尼长存、布鲁诺长存。有人说,世上只有两条路,一条叫由来,一条叫未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路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由来已久,而另一种人必将创塑未来!生命存在与进化的意义在于对神秘宇宙无限的认识过程,没有革新与尝试,生命将失去活力,进化将停顿不前。

所以,深圳,请大胆些!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25

10

给新能源产业 下一个“深圳”定义

06

FROM THE EDITOR 编辑手记

01 后石油时代的新能源问题

01

60 储能电站:比亚迪进军新能源产业的新法宝

启节能智慧 明循环之道

2009.NO.4 总第020期

责任校对:范东洋

设 计: 设计工作室

承 印:深圳市汇亿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策划 / 本刊编辑部执行 / 鲍 逊 石晓林 方蔓莉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喷薄欲发的深圳新能源产业

据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能源消费将达

到4—5吨标准煤当量。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3153美元。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深圳GDP完全有可能突破10000亿元,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当GDP达到万亿元时,需要消耗3倍于目前的标准煤当量。所以说,深圳能否实现每年万亿GDP,将受到水、土地、能源、环境的制约,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而发展新能源产业,寻求能源生产消费清洁、高效及多元化,是保证深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新能源产业是指在开发利用新的能源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新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

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对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明显,是支撑

和保障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深圳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核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深圳太阳能企业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主要部分,产业链相对完整。 以嘉普通公司为代表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在全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以深圳拓日、创益、尚德等一批优秀企业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由于发展早、技术成熟、实力强,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在全国太阳能产业具备较大影响力。深圳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主要集中在垃圾焚烧发电,是全国最早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的城市,建成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焚烧

厂——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深圳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垃圾发电产业的专业公司,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之一。深圳核电产业主要是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为核心所形成的相关产业群。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目前已拥有核电产业链上具有战略意义且处于产业结构高端、技术密集型的几乎全部关键环节业务。深圳目

文/本刊记者 方蔓莉

 本刊综述

- 0-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前在风电产业方面主要集中在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在氢能及海洋能这两种代表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的开发利用上,深圳也具备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深圳相继成立了建筑节能实验室和建筑节能检测评价中心,研发了光电幕墙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等项目。掌握了第二代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生产和研发核心技术、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技术。另外,深圳的新型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和光伏玻

璃、系统设计和BIPV建筑一体化技术、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技术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风电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深圳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海洋能利用技术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中。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深圳不断加大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煤炭和燃油在全市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LNG等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快速增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有了实质性起步。目前,垃圾发电装机规模达7万千瓦;风电发电装机容量达2.4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1兆瓦,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95千瓦;核电装机容

量已投产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2008年,深圳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亿元,新能源机组装机容量约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应用取得新进展

深圳已建成了1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填补了我国兆瓦级并网光伏项目空白。深圳是国家建筑部建筑一体化示范城市,全市的太阳能光热在建筑中的

应用年均增长超过37%,使用太阳能热水的新建建筑面积达64.6万m2,用户达1.8万户。此外,深圳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和五洲龙公司为支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拥有比克电池、航盛电子、特尔佳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已承担多个相关的国家863

计划课题,包括新能源汽车试验课题、深圳市典型城市工况下电动汽车示范运行技术考核研究课题、深港澳电动汽车运行试验与技术考核课题等。目前深圳已开辟3条新能源汽车公交线路,将有101辆混合动力公交车、20辆电动公务车投入运营。到2010年,深圳将完成863计划课题任务,投放各类电动汽车1000辆,力争达到2000辆。建设能量加注站22个(充电站、LNG站等),并开发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管理信息化平

台。其中,全球首款插入式双模电动车F3DM已于2008年12月正式上市,F6DM和E6纯电动车也将陆续推出。今年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上,包括深圳在

内的13个大城市被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四部委纳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对购置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按照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给予一次性定

额补贴。

产业装备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深圳在产业技术研发方面具备雄厚的实力,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处

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有利因素促进了深圳新能源产业的装备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使得深圳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已出口到美国、菲律宾等国家,比克电池、航盛电子、特尔佳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迅速成长。风电控制设备制造虽刚起步却已成绩斐然,由风发科技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已下线,该新型风力发电机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各项试运行和测试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远超国内外现有同类风力发电机,可望在深圳乃至我国拉动一个庞大的风电装备产业。深圳是全国太阳能光电企业的主要积聚地,全世界72%的光电小产品企业都集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200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3153美

元。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深圳GDP完全有可能突破10000亿元,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当GDP达到万亿元时,需要消耗3倍于目前的标准煤当量

中在深圳及其周边地区。

产业服务向高端化迈进

高端服务业是深圳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新能源服务业是指为新能源开发、生产、应用及其他相关环节提供服务的行业,不仅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新能源产业需要具备系统、专业及科技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作为支撑。目前,深圳的新能源产业服务正向高端化迈进,在生产型服务、应用型服务、综合型服务领域全面起步,初步形成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核燃料管理、节能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新能源服务体系。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及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100家。

政策助推新能源产业腾飞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把加快风能、太阳能、生

物质能等代表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

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出台

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新

能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2005年2

月28日,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四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再生能源法》,使我国的新能源从

此走上了法制化发展的轨道。2007年4

月,国家颁布《能源发展“十一五”

规划》,重点发展资源潜力大、技术

基本成熟的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

电、生物质能成型燃料、太阳能利用

等可再生能源,并得出将制定可再生

能源发电配额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

发电电价优惠政策,施行有利于生产

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政策。同年8

月国务院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

规划》,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优质清

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

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0%,2020

年要达到15%,要形成以自有知识产

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能力,

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

消除有机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各

类新能源产业也因此迎来快速发展的

契机。此外,国家还制定了《可再生

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

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措施。

近期,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国

家级新能源产业规划也在积极制定中,

内容既包括核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传统能源利

用体系的变革。与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

规划相配合,深圳将于近期出台《深圳

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

年)》,该规划着力于分析深圳新能源

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会诊深圳新能源产

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新能源产

业的发展与深圳特色紧密结合,确定适

合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主要

任务、重点工程,并制订保障措施。

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带动深圳产业

结构转型与升级,促进深圳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深圳经

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深圳经

济可持续发展。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传统化石能源

的日益枯竭,新能源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德国、英国、法

国、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与规模,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6月3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资源吸引投资额为140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传统化石燃料投资计1100亿美元,仅占44%,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全球已经掀起了一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热潮。

德国

德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占世界风力发电总量的1/3强,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减少了约1700万吨,为德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作出

了巨大贡献,增强了德国可持续发展动力。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德国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3.2%上升到2005年的10.2%,同时为德国创造了12万个就业岗位。太阳能和风能成为德国新能源开发领域的领头羊。2006年,德国光伏市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1%,2007年,德国的光伏市场安装量为1328兆瓦,占世界光伏市场总量的47%,连续3年为世界之首。风力发电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4%,太阳能取热器总面积破600万平方米。据统计,2005年德国风力发电量占总

发电量的4.3%。2007年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达到22.3千兆瓦。此外,德国还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2006年再创新高,占总能源消费比例已由2005

年的6.8%上升至7.7%,相当于为1000万个家庭提供了电力、采暖和燃料消耗。2006年德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费增长了约11%,达

到了715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市场的11.6%。

2004年8月1日,德国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对2000年出台的法律作了修改和补充,为投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水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新法规明确提出了发展新能源的目标: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20%。德国联邦政府从长远出发,制定了促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未来投机计划》,已投入研究经费17.4亿欧元。2009年3月1日起,德国新出台的《关于可再生能源用于取暖市场的措施的促进方针》正式生效,目的是通过促进投资扩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取暖市场中的份额,并由此降低费用及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应用性。刚刚修订生效的《德国可再生能源取暖法》规定,从2009年至2012年德国

以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

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与规模,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

联邦将根据需求每年提供最多至5亿欧元的支持。同时,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新能源,推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开发。

英国

在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核能与风能是英国最“现成”的资源。2008年7月,英国首相布朗在英国国内引发争议的核电站问题表态时说,对建设核电数量“不设上限”。此举被认为是布朗在石油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设法使英国在能源方面减少对石油依赖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英国将鼓励民营企业建设核电站,在英国目前所需能源中占有20%份额的核电将在未来15年内大幅增加。

英国现有10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年发电能力为100亿兆瓦,在未来15年内,其中14个的使用年限都将到期。为此,布朗呼吁在“后石油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核电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他希望在现有核反应堆的使用寿命

完结之前,至少再建8个核反应堆。据

有关机构预测,新的核反应堆将在2017

年开始运营发电。

在风能方面,英国已把北海当成

“未来之湾”,以期大力发展风能。

英国当局决定建设欧洲最大的风力发

电厂,满足32万家庭的用电需求。这

个发电厂将安装152个涡轮发电机,项

目投资约为6亿英镑。此外,潮汐发电

也成了英国新能源开发的另一重点。

近年来在一年一度的阿伯丁能源会议

上,各种潮汐发电设备成为参展商关

注的一大热点。

2007年5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英

国能源白皮书》,为英国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提出了具体目标。这份白皮书说,

2005年,在英国的能源总量中,煤炭的

比重为35%,石油和天然气占40%,可

再生能源仅占6%。到2020年,煤炭在

英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将降低到20%,

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将保持在40%左

右,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增至35%。

法国

法国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一直持十分积极的态度,金融危机以

来,政府更将其视为拉动经济的一个重

要增长点。2008年11月下旬,法国环境

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

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

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

发电等多个领域。法国能源部长让-路

易.博洛在介绍该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时表示,法国拟在2020年将可再生

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由2005年

的10.3%提高至23%。

核电方面,法国在全球居于领先

地位。法国一直优先发展核电,全国

78%以上的电力供应来自核能发电。法

国核电企业在国内核电饱和情况下不断

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如收购他国公司

等,此外,法国也向各国积极推销民用

SUMMARY揽要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核能项目。

另外,在发展风电方面,法国政府一直采取投资贷款、减免税收、保证销路、政府定价等措施,扶持企业投资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项目。2007年欧洲风电装机新增容量中,法国新增容量888兆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千兆瓦,占欧洲年度新增容量的10.25%,居第三位。

美国

美国能源部已决定加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利用力度。从美国能源部2005年的研发投资来看,能源总研发投资7.66亿美元,其中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占研发投资的42%。美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于2006年12月披露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到2025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将至少达到美国电能需求的25%,即550~700千兆瓦。美国制订了庞大的风力发电计划,2007年美国增风电装机容量5244兆瓦,是2006年的两倍多。风电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天然气的最大能源供应方式。2007年底,美国风电累计装机16818兆瓦排名世界第二。美国风电的快速增长表明风能已经成为美国新的能源供应体系的主流选择。2006年,美国光伏市场安装量增加了57%达到220兆瓦,排名世界第四。美国政府出台的“百万屋顶计划”将在1997年到2010年里,在百万个屋顶上安装总容量达到4.6亿千兆瓦的光伏系统。美国前总统布什于2007年1月23日提出,通过大量使用乙醇、适度提高汽车效率以及通过技术应对方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2009

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宣布了其能源政策:未来10年内向清洁能源领域战略性投资1500亿美元,由此帮助提供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投放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上路,这些汽车用1加仑汽油就能够跑150英里,并保证这些汽车在美国当地生产;确保到2012年发电量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5%。新能源政策引发了市场对

新能源的高度关注。奥巴马针对乙醇燃料、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均提出了详细的政策目标,这标志着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的启动。

日本

日本政府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新能源计划”,计划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4600兆瓦。1994年12月,通过的“新能源推广大纲”,成为日本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基础。1997年日本颁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的特别措施法”,该法定义的新能源包括供给方新能源: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风力发电、废弃物发电与热利用、生物质能发电与热利用、温度差能;以及需求方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天然气热电联产和燃料电池。此外,也将地热、雪冰热、输出功率在10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列为新能源。2003年初,日本发布官方报告称,2010年正式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并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有500个地区被指定为该计划的示范区。2003年4月,日本发布“关于电力公司利用能源的特别处置法”,规定了新

能源电力的义务购买量:2003年电力公司购入新能源的义务为73.2亿千瓦,到2010年将扩大到122亿千瓦,把新能源电力在电力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从2002年的0.2%提高到2010年的1.35%。2004年6月,日本出台了“基本能源政策”,强调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应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省于2007年1月确定了新的方针,旨在使日本电力公司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需求到2014年占其销售电量的1.63%,即达到160千瓦时。

从1999年起,日本太阳能发电量超过美国,至今一直居世界首位。2003年日本太阳能发电量为85.96万千瓦,

占世界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9.1%。2006年日本的光伏市场份额排名世界第二,2007年日本安装230兆瓦,世界排名第三。风电方面,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发展风电。2003年日本风力发电量为67.8万千瓦,占世界风力发电总量的1.72%,2004年发电量近100万千瓦。日本2004年制定的风力发电目标是到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日本的风力发电技术目前处于世界上领先地位。生物质能发电方面,2002年12月,日本提出了“生物质能源综合战略”。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改,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具体目标,即全部废弃物的生物质利用在2010年达到80%。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日本1981年对磷酸燃料电池进行基础研究,先发展成大型电池堆,继而发展成电站,并实现商业化。同时,日本在清洁能源汽车、天然气热点联产、雪冰热、小水电、波浪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深圳绿色建筑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青及她所在的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下称建科院)涉足建

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始于2000年。那时,叶青刚刚走上建科院的领导岗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年深圳的建筑行业已经非常有名气,但作为深圳市唯一一个建筑行业的科学研究所却默默无闻。

叶青一直认为,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设行业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静悄悄来临之时,也正是她及她的团队投入到节能事业之际。9年前,多数人对绿色建筑还不太清楚整个社会的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还相当薄弱,相

关的法规体系不健全,标准体系不全面,叶青和她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对节能事业的满腔热情,在探索信守一份坚定和执着。如今建科院组建了3个市级公共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深圳市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节能检测评价中心、深圳市建筑节能检测评价中心。2008年9月,建科院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依托这些平台,建科院完成了近50项节能领域国家和地方标准或规范。

叶青欣慰地对记者说:“虽然第一个吃螃蟹就必然无法回避其中的风险及压力,但我们可以说,这条路没有走错。”

在采访过程中,叶青严密的逻辑、聪慧的思维和形象生动的讲述深深吸引了记者。深圳“绿色”理念被阐述得栩栩如生,又从“绿色建筑”延伸到“绿色家庭”,无不娓娓道来,让人从中感受到深圳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羁绊不止、探索不断,但在坎坷的道路上依然茁壮成长。

共享——绿色建筑的核心

循环经济:叶院长,我想问您的第一问题是,什么是绿色建筑?您认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叶青: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该

文/本刊记者 方蔓莉

——访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叶 青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定义可以从下面两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绿色建筑强调了空间上的全面性与时间上的全面性:空间上的全面性是指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建筑本身的能源、资源、环境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时间上的全面性则是指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其次,绿色建筑追求的三个目标是“适宜健康,低耗高效,环保和谐”。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应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绿色建筑设计应立足于本土,以低耗为核心发展绿色建筑,以精细化设计降低资源消耗。

我觉得如何理解绿色建筑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我个人理解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共享,是一种价值观。共享是人与自然的共享,是人与人的共享,是精神与物质的共享,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共享。实现共享的基本方法是平衡,没有平衡的共享只会造成混乱。而平衡,作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之本,就是要在需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等因素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平衡要注重三个观点:时间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考虑设计;空间观——设计要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居民生活的关系;系统观——在法规、技术、市场的系

统中,在建筑、气候、文化的系统中,在我们所有的技术系统中,绿色建筑是要集成和整体最优的,而不是冷拼和简单叠加。

深圳是广东省节能事业的缩影

循环经济:叶院长,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您怎么看待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圳发展绿色建筑是否具有优势?

叶青:深圳市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深圳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从抓新型墙体材料起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在建筑节能、建设领域资源节约、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禁止使用粘土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06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建筑节能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为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

作奠定基础;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又一部重要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条例》于10月1日实施;2008年出台《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及其配套文件

《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实施方案,将深圳打造成为“绿色建筑之都”。

目前全市共有55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涉及总建筑面积550万m2,总投资175亿元,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共有11个,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助2500万元。2007年光明新区设立,拟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同时我市即将实行绿色建筑认证,配套的《绿色建筑认证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规范》也即将颁布。这些都将引导绿色建筑在深圳蓬勃发展。

我一直认为,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设行业的一场革命。

深圳是广东省节能事业的缩影,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循环经济:您对深圳发展绿色建筑有哪些好的建议? 

叶青: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设行业的一场革命,它未来一定会改变我们现存的既有模式。绿色建筑应从四个环节进行控制——观念、设计、实施技术和运行管理,越在前端加以控制,建筑对资源的消耗量就越少,对项目的可持续贡献就越大。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是以较小的成本代价最大限

度控制资源、能源消耗,以最小投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工作居住环境下功夫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环。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主要应在“精”、“宜”两方面。所谓“精”,就是将常规设计、常规技术做精做细,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验证;所谓“宜”,是指紧密结合项目需求和地域气候等特征,将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形成项目自身个性化的技术路线。“精宜之道”需要在工作模式上进行改变,比如数字化的设计手段、持续化的效能验证等。

绿色建筑绝不等同于贵的建筑

循环经济:绿色建筑为达到节水节电、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目的,必然采取一些措施并使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成本增量大概是多少?成本增量由谁负担,政府还是消费者?打着绿色环保牌的地产商售卖对象多数为高收入人群,如何令中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绿色生活,理解绿色的真谛,为整个国家和地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叶青:绿色建筑的成本不是指一次性建造成本,而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其中包括运营成本和未来维修、改造、拆除的成本,以及环境和资源的成本。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在建筑50年的使用周期里,一次性的建筑成本占25%,75%的花费消耗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建造成本按一次性交易成本计算,这成为发展绿色建筑的阻障。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这层阻障。首先,政府应采用激励政策平衡环境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利益关系,因为按一次性建造成本计算,对于开发低运营成本建筑的开发商来说并不公平。其次,从技术层面寻求破解这层屏障的方法,通过技术进步把成本降下来。绿色建筑绝不等于贵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初衷在于降低资源的使用量,而造价本身是资源量的标志,高造价意味着资源使用总量高或采用的资源单价高,也可能是使用了稀缺资源。

设计回归建筑本质,是我本人和我们团队在实践活动中一以贯之的做法。我们建过造价为每平方米两千余元的“绿色”廉租房、安置房,也建过造价为每平方米四千余元的“绿色”高层办公楼,无不结合我国的特点、当地的环境条件,重视项目的适宜性、实用性,而不堆砌高科技技术和照搬国外经验。我院曾经进行过300万m2

的住区入户调查,针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在采用的100多项应用技术里,75%与设计和运营管理有关,25%与高科技技术有关,再次验证了二八理论,即八成的收益来自两成的成本。所以,我们院强调规划设计的节能与绿色贡献率。在以普通造价实现绿色目标方面,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一个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不可全盘复制

循环经济:我们知道,建科院的建科大楼是首批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深圳市第一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级示范工程项目。作为示范项目,该大楼将发挥真正的节能、环保优势,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真正推动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普及。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情况各有不同,绿色建筑有没有一个既定标准?同一种开发模式,可以复制到国内的其他城市

吗?假如不行,那绿色建筑应该如何因地制宜?

叶青:绿色建筑有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设计与构造绿色建筑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可以说是一样的,但拟采用的技术措施没有两栋绿色建筑是相同的。我院建科大楼作为一栋绿色建筑示范,它示范的更多是一种理念、价值观,示范的是基于此地、此时、此人、此“钱”等特征而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绿色建筑技术采用方法和绿色运营的实践方法。

每栋建筑都是一个个案,每栋绿色建筑更是只有这栋绿色建筑独有的、最适合、最匹配的绿色建筑技术,同一个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不可全盘复制,不

同气候、地理、经济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地区,设计与建造绿色建筑更不可全盘复制,这就是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时所强调的“精”、“宜”之道,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的魅力之所在。

总之,我国对绿色建筑正在慢慢达成共识,2006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针对南北地区的差异性,制定了相应措施。简单地说,北方建

筑冬季采暖需“穿袄”,南方建筑夏季遮阳通风需“打伞”,南北特性决定了技术路线各有不同。 我国建筑的建造成本水平是国际相应水平的1/3至1/4,我国的建造模式以原始的秦砖汉瓦为基础,而不是工业化的装配式发展,这意味着高科技的技术堆砌并不适合我国。我们必须按照我国国情发展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比如通过设计使建筑实现自然通风,降低空调使用频率,这比人为封闭门窗制造恒温、恒湿的环境更节能。

循环经济:全球变暖后经常有极端的天气出现,不少专家提出:在这种气候状况下,南方的冬天未必比北方暖和多少,那

么在设计中要不要考虑此类情况?

叶青:实际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始终贯彻着平衡观和系统观,一定不是局部最优,而是整体最优。至于极端恶劣的气候,要看它的发生概率,如果概率较低,可以开启人工电源调整舒适度,而无需加厚墙体而消耗更大资源量。国家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取基本气候状况的历史数据作为建设的基本条件,所以,绿色建筑决不是追求极致,从而造成资源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我觉得,海啸、地震、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生态变化,是地球本身的自愈性平衡,只是它的平衡过程人类无法抵御。人抵抗不了环境的变化,才需要采取措施,过度

特别

策划

SPECIAL

SECTION

满足人类的无节制的需求而不顾环境是不明智的。

绿色建筑将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叶院长,9年前的2000年,多数人对绿色建筑还不太清楚。当时,你刚走上建科院的领导岗位,建科院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科学研究机构在全国也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在当时无论从人、财、物到实践经验都严重不足的科研机构发展到今天成为深圳建设领域内提供综合服务的权威品牌机构,还先后完成近50项节能领域国家和地方标准或规范。您认为建科院的成功得益于哪些因素? 

叶青: 建科院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支持与重视。2002年,深圳曾组团到美国参观学习绿色建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励、推进下,现在“绿色建筑”已经是非常时髦的名词,更多人关注起绿色建筑并且付诸实践。我们已经看到绿色建筑发展的春天,或者说已经沐浴在春风之中。

过去没有市场牵引,小部分企业将资金投入到个别产品上,造成产品稀缺、产量不足、单价较高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制约了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出台后,通过在各地区建设示范项目、奖励和补贴增量成本,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投入,更多技术单位、产品供应商加入其中,促使更多消费者购买,从而拉动市场。政策、技术、市场三方联动形成协调系统,绿色建筑将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绿色事业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也是事业的一种追求,不仅仅符合时代潮流,也是人类的未来方向

循环经济:从业这么多年,您一直倡导绿色建筑。您也一直认为,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设行业的一场革命。因此,当这场革命静悄悄地来到身边时,也正是您和您的建科院团队投入到节能事业的时候。作为深圳绿色建筑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您在探寻绿色的路上的感悟是什么?有哪些事情令你忧虑抑或害怕、生气、快乐、感动,使您感触较深?

叶青:我和我们的团队研究绿色建筑9年,前5年度过了孤单的时光。就我本人而言,喜怒哀乐的事情一箩筐。当我成为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成员时,有幸找到了更多知音,并与他们共同编制我国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这令我非常兴奋。可以说,绿色事业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也是事业的一种追求,不仅仅符合时代潮流,也是人类的未来方向。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建造一座梦想中的办公楼一直是我们的愿望,上班不再是痛苦的记忆,而是快乐的体验,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进而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办公楼里有菜地、花园、儿童乐园,在城市的狭窄地带上营造与大自然接触的一道风景,在花园里开会、争吵,在楼顶播种、收获……这促成了现在的建科大楼,当初设想的所有美好情境,而今我们都实现了。

作为绿色建筑师或行业从业者,亲自在传统的建设程序中一步步磨练,历经一道道艰辛,这种体验真实且难得。我们会将一座楼和一群人的故事详细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这份体会。熟视无睹为最大的愚昧,在熟视无睹中改变、挑战,这是我们的使命。

用绿色行动引领绿色生活

循环经济:聊聊轻松的话题,您的家是“绿色”的吗?哪些方面“绿”?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如何倡导“绿色”的?

叶青:我的家既“绿色”也“不绿色”。我的家在传统的住宅区,80m2的面积,装修非常简单,没有内饰不做附加,只刷了墙体;家庭成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重复使用水资源,减少空调使用频率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家,是绿色的。但家与公司距离较远,需要开车上下班,这个角度来看我的生活又不够绿色。英国政府发表的斯特恩报告指出,交通排放量远远大于建筑物排放量,减少交通才是最“绿色”的行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开车的次数,步行走路,用绿色行动引领绿色生活。

分享的力量很强大。9岁的女儿知道什么是环保行为,参加了环保规划大赛,虽然她不能准确地定义环保的概念,但她知道,她的妈妈是做这方面工作的。所以,建设绿色社区是功德无量的事业,它能将绿色的价值观渗透给绿色社区的居者,为树立下一代人绿色价值观埋下希望的种子。理念观

念的改变和行为模式的改变是实现绿色目标的根本。

- -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 0- ShenZhen Circular Economy

风电产业:脱颖而出 方兴未艾

文/本刊记者 方蔓莉

能是绿色清洁能源,是公认的最接

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资源相比,风能有

明显的优点:蕴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不会产生辐射或二氧化碳公害,而且从经济的角度讲,风力仪器的价格比太阳能仪器要便宜90%以上。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越来越大的能源短缺压力。因此,一些国家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都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风力发电的应用和风电技术的研究,全球迅速掀起了风

能利用的高潮,风电产业迅速发展。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风能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风能产业发展迅猛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风能储量大、分布广,陆地和海上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分别为2.5亿千瓦和7.5亿千瓦,

大大超过可利用的3.78亿千瓦的水能资源。我国风电资源的评估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根据评估,我国存

有100万千瓦的大型风能可开发利用区域有12个。最近,我国加大开发第三类风区风力发电市场的力度。第三类风区即风能可利用区,有效风能密度为每平方米50—150W,风速大于或等

于每秒3m,年可利用小时数为2000—4000h。全国陆地风能可开发利用量为2.53亿千瓦,其中50%是第三类风区。按国家发改委最新修订的风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第三类风区需要装机900万千瓦,总产值为36亿元,市场

特别策划

SPECIAL

SECTION 风电已经在节约能源、缓解电力供应

紧张形势、降低长期发电成本、减少能源利用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温室气体减排

等方面崭露头角,开始有所作为

WIND ENERGY

风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