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_赵本忠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_赵本忠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_赵本忠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_赵本忠

林业调查规划 2005.Jun.30(4):50~54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C N53-1172S ISSN1671-3168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赵本忠

(宾川县林业局,云南 宾川 671600)

摘要:鸡足山风景名胜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佛教文化,美丽的中亚热带高原风光,罕见的地带性植被,庞大、瑰丽而气势雄伟的寺院古建筑群,成为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著名旅游景区。但目前生态旅游开发速度较缓慢,为此,在对鸡足山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对策;鸡足山

中图分类号:S78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05)03-0050-05

Preliminary Stu dy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Scenic Spot of

Jizhu Mountain

ZHAO Ben-zhong

(The Forestry Bureaau of Binchuan County,Yunnan671600,China)

A bstract:The Jizhu Mountain,with a set of features including long history,glorious Buddhism culture,beau-

tiful central sub-tropical plateau view,rare distinctive vegetation,magnificent&spectacular ancient architec-tures,becomes a famous multi-functional scenic spot in the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worship and study,tour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mainly show B uddhism cultur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Focus on the current slow speed of development,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on the analysis of Jizhu Mountain tourism r esources.

Key words:tourism resource;Eco-tourism;countermeasure;Jizhu Mountain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0°20′~100°25′,北纬25°56′~26°00′,跨宾川、洱源、鹤庆、大理3县1市,主体部位在宾川县境内,辖区面积6165hm2。因山势

* 收稿日期:2005-03-24

作者简介:赵本忠(1965- )男,云南省宾川县人,工程师,从事营林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

资源的可持续性。同时,引入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走集约化经营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引入资本运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组建森林生态旅游企业集团,不断提高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此外,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为此,须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使森林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使此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来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刘良源.森林生态旅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J].生

态经济,2002,(4):58~61.

[3]吴楚材.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地理,

2000,(11):43~45.

“顶耸西北,尾调东南,前列三距,后拖一趾”,形若鸡足而得名。它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是佛教名山,自古与峨眉、九华、五台、普陀4大佛教名山齐名,在国内及南亚、东南亚久享盛誉,因此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佛教圣地自然保护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观等殊荣。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云南面向世界推出的23个精品景区之一。

1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1.1 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浓郁

鸡足山佛教为佛祖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所开辟,探本溯源,鸡足山佛教历史的长河已奔流了2500多年,它始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博纳部派,汉传佛教、印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南传佛教共处一山,形成部派兼容的和谐格局。佛教造像数量众多,造像雕塑技术十分娴熟,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鼎盛时期,鸡足山寺院庵房及静室达360余间,成为以36大寺,72大庵为主的佛教古刹群,常驻僧尼5000余人,无数专家学者前来鸡足山进行科研活动,留下了宝贵的考察资料。历代高僧大德虚云、担当、大错等多来朝拜、住持和修行。墨客骚人多来游历题咏。永历帝朱由榔西迁途中,敕封寂光寺,明嘉靖年间,慈圣母赐经于华严寺;万历年间,明神宗下令豁免鸡足山粮税,并赐紫衣、圆鼎;清光绪年间,德宗皇帝动用国库巨款直拨鸡足山建筑寺院,敕封虚云为“佛慈宏法大师”。

各寺藏经楼珍藏的大量梵书经文等文物珍品达3926件:近400联各寺庵院亭楹联佳品、2468字的鸡足山长联、标志性建筑物高42m的13层密檐方塔、高22m的无影白塔、开香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象征的缅塔、金顶寺的铜铸金殿、铜佛殿的铜瓴铁瓦、高达2m的青铜巨鼎、寂光寺可供千人同时开伙的镏铜大铁锅以及供奉于五华庵大雄宝殿内鸡足山最著名的玉佛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鸡足山寺院数量、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言其为中国大西南地区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我国汉传佛教地区亦属罕见。

1.2 珍贵的地带性植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省存在有为数不多的呈岛屿状星散分布的原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鸡足山就是得以幸存的地带性植被的岛屿之一。森林覆盖率85%,伴随着立体气候,植被呈垂直分布,具有地带性植被和植被垂直分布的完整性。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分布着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丘陵、山地竹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地硬叶阔叶林,亚热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热带亚高山常绿灌丛。植被组成的区系比较复杂,是滇中高原重要的植被类型,多为古老的第三纪型森林,呈现出泛北极成分和古热带成分的奇妙混合和交错过渡。据调查,鸡足山自然植被按系统分类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组,15个群系。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种,并富有特有种,药用植物100多种,是国内罕见的古树名木集中地区,著名的有700多年的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和600多年的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400年以上的冲天柏(Cupres-sus duclouxiana)、短叶罗汉松(Podoc arpus macro-phylluas var.makj)和大理罗汉松(Podocarpus for-restii),宋代高僧慈济禅师亲手所植的古梅(Prunus mume),植于清代的古茶花(Camellia reticulata)、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滇合欢(A lbizzia mol-lis)、银杏(G inkgo biloba)、五裂槭(A ce r olive ria-num)、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柳杉(C ryptomeria fortunei)和年近千岁的古栎树林(Form.Quercus re hderiana)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此是这样评价的:“这些古树名木多为中国西南地区所罕见,对于研究古生态环境和树种栽培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禽兽种类多达80多种,珍稀禽类有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烧香雀(Birds called Praying to Buddha)等。珍贵动物有豹(Panthe ra pardus)、岩羊(Pseudois nayaur)、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ia)、狼(Canis lupus)等。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为鸡足山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美丽的亚高山景观

名胜区内广泛分布着二迭系玄武岩,夹数层紫或紫红色凝灰岩、玄武角砾岩,岩石构造多异,具“石状奇绝”之特色,同时由于纵横交错的节理和断裂,构成了裂隙水的良好通道。茂密的森林植被孕育出众多的溪流泉塘,据康熙31年(1693年)所著《鸡足山志》记述,鸡足山“有泉八六、池十五、溪七、瀑五、涧六、水六、潭六等一百三十四”,如金顶有玉泉水,华首门有曹溪水、八公德水,铜佛殿有三献水,盒子孔有龙王溪水等。区内风景极秀,有东观日出,西观苍山、洱海,北观玉

·

51

·

第4期赵本忠: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龙雪山,南观云海和婀娜多姿的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塔院秋月、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昭、杜鹃长廊、古洞别天、古树名木、楞严倒影等,可谓“鸡足奇秀甲天下”。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登临天柱峰绝顶惊呼:“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观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总之,可用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来概括鸡足山的美景。

1.4 景点组合性好,聚集度高

虽然鸡足山寺院、庵房、静室、茅棚众多,仅罗汉壁一带就有静室49处,但寺院群落依山形地势自下而上,可以分成山门、祝圣寺、迦叶殿、金顶寺4个片区。山门片区以进灵山佛国的大门—“灵山一会”坊为中心,寺院及主要景观有山神土主庙,金碧辉煌的大寺院九莲寺及以“塔院秋月”著称的佛塔寺等;位于山半的祝圣寺片区为鸡足山重点寺院建筑群,面积约250hm2,主要包括以十方丛林著名的祝圣寺、禅宗的主要寺院———石钟寺、五华庵、万寿庵、牟尼庵、虚云禅寺等;座落在山腰的迦叶殿片区,面积68hm2,主要寺院有雄伟瑰丽、美仑美奂的迦叶殿,供奉禅宗初祖达摩和关羽像的慧灯庵、放光寺等;位于山顶的金顶片区,主要寺院有金顶寺、铜佛殿、太子阁等。片区中心点相距3~5km,各寺院景点之间相距0.03~3km,其组合性之好,聚集度之高是其他景区难于比拟的。

2 生态旅游开发条件

2.1 地理位置优越,通达性好

大理州是滇西的主要交通要道,是320、214两大国道干线公路的交汇地,境内还有楚大、大保、大丽3条高等级公路,全州公路总里程达17245km,省道220线穿越宾川。鸡足山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为横断山脉,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南为云贵高原的起伏丘陵,北为云岭山脉主峰—玉龙雪山,左濒金沙江,右临苍山、洱海。名胜区距昆明386km、大理市80km、丽江古城370km,使鸡足山自然地融入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旅游环线中。“九五”以来,重点改造了县城至大理凤仪41km二级柏油公路和县城至鸡足山30km旅游专线公路,新修了鸡足山至大理景区50km和炼洞至鹤庆县黄坪30km三级柏油公路。一个南北纵穿、东西横贯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2.2 景区旅游设施

在名胜区内,新修了山门至祝圣寺10km柏油公路,采用大理麻布石和宾川墨青石,高标准铺筑了从山门至金顶17.6km的步行游道和高标准改扩建停车场14800m2,修建了祝圣寺至索道下站3.7km弹石路面生态马道,9.32km混凝土景区车行道及防火应急通道,在游道险段安装护栏1 550m,游道沿线修建休息平台52个,亭阁7个。景区内形成了连接各寺,照应景点,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改善了景区通达性,提高了可进入性和便捷性。

住宿设施上,除山中有限量住宿外,县城有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旅游涉外宾馆2家,个体私营宾馆32家,鸡足山按三星级标准建成涉外宾馆1家,备有名贵斋菜、珍馐和白族风味小吃,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区域体系。

2.3 景区生态旅游管理条件

鸡足山是集中体现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最精华的区域之一,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面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鸡足山管理部门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从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保护环境,聘请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研究了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按照生态旅游对游客、旅行社、导游、住宿设施、自然生态区等的要求,本着不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的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了《鸡足山“十一·五”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五”以来,投资6154万元,重点实施了景区交通、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电力及通讯设施、旅游公厕、消防工程、旅游服务设施、景点景观、文物古迹恢复等建设项目,综合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于2002取得ISO9001 ISO14001国际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使鸡足山景区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另外,旅游管理部门还开发了鸡足山系列产品,深入挖掘鸡足山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内涵,出版了《鸡足山志》、《灵山佛都》、《鸡足山传说》、《吉祥之旅》、《走进神秘的鸡足山》、《鸡足山罗汉传》、《灵岳重辉》、《第一灵鹫鸡足山》等书籍及鸡足山旅游风光片,供游客选购。

2.4 政策条件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云南省旅游业管理

·

52

·第30卷

林业调查规划

条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理州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大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鸡足山管理条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必须采取有力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中西部12个省区的“旅游景区(点)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列为优势产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5 市场条件

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已排行世界第5位,我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之一,预计2020年中国的旅游业将跻身世界第一位。仅森林旅游人数将达4亿人次,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关注焦点,倍受人们的亲睐,仅2004年“十一”黄金周全省就接待游客214.8万人次,开始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2004年“十一”黄金周,鸡足山接待游客18122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562万元。

到鸡足山的游客,国外来自亚、欧、美、大洋4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南亚、东南亚的佛教信仰国家为主。国内以广东、福建、浙江、广西、香港、台湾、澳门为主,其它各省均有组团进入旅游和参拜佛学。省内以昆明为中心,辐射玉溪、曲靖、红河、楚雄的滇中客源市场为主,其它各地州均有启动。州内以大理市为主,辐射全州各县。随着鸡足山景区景点的不断开发,景区和县城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联系和宣传不断加强,鸡足山的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长足开拓。近年来,在假日黄金周的推动下,鸡足山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接待游客50.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1.318亿元,2003年接待游客59.47万人次,同比增加17.76%,旅游社会总收入1.4亿元,同比增加15.61%,2004年接待游客66.2万人次,同比增加11.32%,旅游社会总收入1.4亿元,同比增加6.22%。据近年来统计分析,海外游客和省外游客分别占游客总数的6%~10%、10%~14%,其中东南亚、南亚游客占海外游客的80%,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占省外游客的80%。滇中游客占游客总数的50%,其它地州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15%,州内游客占游客总数的15%。按规划要求,今后将通过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第1阶段(2005~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日接待临界容量为1.8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3亿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2.5万人次;第2阶段(2011~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1.26万人次,日接待临界容量为2.5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85亿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4.025万人次;第3阶段(2016~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15.73万人次,日接待临界容量为3.2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6.5亿元,直接和间接旅游就业人数5.5万人次。随着鸡足山作为精品景区向世界推出,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外客源市场。

2.6 社区发展及产业条件

鸡足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居住着白族同胞,过去他们的生活比较贫困,长期以来有着到名胜区采集非木质林产品,狩猎、盗伐珍贵木材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果断将旅游集镇从炼洞搬迁至鸡足山脚下,按照“名山下建名镇”和“山上清幽、山下热闹”、“游览在山上、娱乐在山下”的新思路,积极促成白族生态村建设,至今已有70%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年人均收入也从1998年的700元提高到6000元,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有效地缓解了与名胜区的矛盾。一个以自然生态观光、佛教文化、休闲度假和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白族生态村农家乐综合性旅游区在鸡足山脚下建成。

3 鸡足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尽管名胜区已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因“十年浩劫”造成的极大破坏,许多寺院及景区景点至今未能恢复原貌,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吸引力不够大。

(2)名胜区在国内及国际旅游市场上虽然树立了一定的形象,但因宣传力度不够,每年前来旅游的人数较少。游客环保意识普遍偏低,管理措施不细,生态旅游知名度不够高。

(3)财政建设资金有限,旅游经济支撑能力不足,现有的旅游接待设施数量有限,总体质量不高,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4)生态旅游的策划者和生态学专业导游人才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5)软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管理粗放,科技落后。

(6)管护难度大。鸡足山专门从事于林区管护和治安的在编人员仅22人,季节性(防火期)护林员7人,远远不能满足护林防火和林区治安对人力的需求。

·

53

·

第4期赵本忠: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4 对策与建议

4.1 进一步优化区域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对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本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规范旅游秩序为突破口,以佛教文化为依托,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与建设并举,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进行。

4.2 注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宾川县已引以为戒,在对鸡足山的开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将开发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杜绝盲目性、破坏性开发。普遍提高旅游者特别是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做到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鸡足山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生态旅游的发展保持在名胜区承载能力之内,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加大保护力度

森林灾害是我国7大自然灾害之一,护林防火和防治森林病虫害成为当前鸡足山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鸡足山,将鸡足山连续21年无森林火灾的优良传统永远保持下去。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控病虫害的综合能力。再次,要加速景区内的退耕还林工作,进一步提高鸡足山环境质量和整体景观的完整性。最后,要杜绝铲草皮、掠枯枝落叶、放牧及樵采等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林区由于森林植被较为完整,土壤养分状况属丰富级(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极标准),水热状况良好,应在寺庙周围和道路两旁引种适宜的珍贵庭院观赏树及行道树,但不宜进行天然林分、灌丛、草地的人为改造,以保持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区内除维修寺庙、增添旅游设施及防火应急通道外,严禁爆破、挖沙取土、开山采石、开沟、挖渠、新造坟墓和放牧等。

4.4 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要充分发挥景区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享誉中外的鸡足山佛教及联系广泛的侨乡优势,以多种方式扩大对外宣传。与各地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便于以其为依托增加团队进入量,抓好“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引导和拉动假日旅游消费。

4.5 优化并完善旅游设施

在名胜区建立徐霞客纪念馆、文物展览馆和民族风情园,展示民族艺术和鸡足山文化内涵。另外,对交通、接待、娱乐等设施要逐步完善。

4.6 培养、引进管理和导游人才

加强对从事旅游行业人才的培训,将德才兼备的人员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建设一支既全面了解鸡足山历史和现状,又具备生态学专业方面相关知识的专业队伍,以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大理州科委,大理州林学会.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综合考

察报告[R],1981.

[2]赵正光.第一灵鹫鸡足山[M].深圳:深圳美达彩色印刷

厂,2001.

[3]若谷,陈云昌.灵山佛都[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5.

[4]高映.云南鸡足山志[M].大理:大理州文化局新闻出版

社,2001.

·

54

·第30卷

林业调查规划

迪庆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迪庆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3T17:04:21.9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项丽 [导读] 迪庆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迪庆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项丽中共迪庆州委党校 摘要:迪庆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调优产业结构,加快迪庆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迪庆州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三江并流自然奇观腹心地带,旅游资源集雪山冰川、高山河谷、民族风情、遗址遗迹、建筑人文、旅游商品等多种类型于一体,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对确保迪庆州整州脱贫并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一、迪庆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迪庆州以“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旅游品牌为龙头,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努力探索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带动藏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藏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截止目前,香格里拉市有农家乐 64 家,特色民居客栈 134 家,藏民家访 25家;维西县约有 80 余家农家乐,可以接待游客的乡村民宿有 32 户;德钦县依托梅里雪山、白马雪山等高禀赋资源,使农家乐、藏家乐、客栈建设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云岭乡已开办客栈、农家乐及藏家乐等 8 家,奔子栏有民俗特色旅游接待点5 家,农家乐3家,升平镇有精品酒店 2 家。 一、迪庆州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难度大。 迪庆州乡村旅游目前处于自发阶段各景点“小、弱、杂、乱”现状仍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粗放,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迪庆州内的“三江并流”片区既是自然遗产保护地又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片区内资源、景区景点,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林业、建设、文化、旅游等政府部门有各自的管理法律依据,统一管理的难度极大;由于旅游市场环境发育不规范,造成行业内部管理混乱、价格混乱,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二)资金及人才短缺。 迪庆州为欠发达地区,乡镇具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特征。许多县乡政府财政实力较差,对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旅游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资金缺乏造成旅游线建路建设滞后,主要交通及旅游线路均存在着等级低、路况差和不能形成小环路等问题。同时,由于旅游人才匮乏,对迪庆旅游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迪庆旅游从总体上来看,旅游区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很多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众多的旅游资源以概念存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不多,造成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从而导致旅游区景点存在着精品不多,游览内容及其内涵不够丰富等问题,旅游开发和开放程度与实际所蕴藏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 (四)旅游产品开发两极化,创新不足,消减旅游带动脱贫力度。 迪庆旅游发展火爆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品质低、高品质产品少,创新不足等问题。也就是“多与少”、“量与质”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多数的乡制旅游产品单一、产品雷同和产品类型粗犷,并且低品质过多,市场供给严重过剩。而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数量相对较少,分布不均,供给不足。旅游产品的创新上,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产品加工传统初级、包装简陋、毫无特色。乡村土特产的丰富度不足与创新开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土特产的价格较低减少了农牧民的收入,消减了旅游带动脱贫的力度。 (五)对乡村旅游缺乏规划与定位,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目前,迪庆乡村旅游没有专门的规划,没有规划统一的布局建设。缺乏区域宏观的视角,整体系统建设不到位,难以与相邻地区建设进行协调,出现如水、电、路、通讯、旅游设施等配备不齐的问题。规划是配置资源的依据,没有规划意味着土地价值的不确定、基础设施布局的不确定及空间资源的不确定,也就造成资金引进难,最终使资源和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甚至浪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迪庆州乡村旅游扶贫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的机制。 面对乡村旅游管理难的问题,应实行党政齐抓、部门统筹、上下联动、动态管理、属地负责的领导体制。州委州政府从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干部配备上强化旅游部门班子队伍建设。各市县区政府应将旅游业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工作中,将旅游主管部门纳入规划、建设等相关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探索其参与土地利用、城乡统筹、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相关领域的项目预审途径与办法,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编制、论证、审批、实施、监督、检查、评估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 (二)拓宽引资、融资渠道。 通过明确贴息贷款、各类补贴和项目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让企业投入旅游扶贫建设既可以享受到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享受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旅游行业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地方财政扶贫资金配套问题,从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财政收入与实际生活水平分类确定各个贫困乡的资金配套标准,不搞“一刀切”。 (三)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面向全州各乡镇相关领导、旅游特色村及特色小镇负责人,以及农(藏)家乐、精品客栈、民宿等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和有意向从职乡村旅游就业创业的人员开展现场培训。 (四)增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向多元化发展,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应加快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市场定位,深层次挖掘农产品的潜力,挖掘特色食品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延长旅游消费品生命周期,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依托旅游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文化特色,以现代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我国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及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一种新的文化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出现了,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方式,倍受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笔者针对生态旅游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peopl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orm, ecological tourism sustainable tourism as a way of highly social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as bor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s expound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 analyzed. Key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速度惊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旅游资源掠夺性开发、景区粗放式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例如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的社会、生态效益等,已经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旅游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作为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生态旅游备受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关的探讨。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一方面,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旅游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规划指南》,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赵红 联系方式: 准考证号:9 专业:旅游管理 2011年8月15日

<论文摘要> 生态旅游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领域,即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生态旅游业得竞争力提供借鉴。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踢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对策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 (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三、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2)草原风情生态游………………………………………………………………… (3)湿地观鸟生态游………………………………………………………………… (4)沙漠探险生态游…………………………………………………………………. (5)农业体验生态游…………………………………………………………………. (6)海洋度假生态游………………………………………………………………… 四、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五、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六、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态意识淡薄………………………………………………………………… 2、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 3、生态法制的有待完善和健全……………………………………………………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论文(DOC)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208401 学号2010020804032 姓名蔡希庆 指导教师朱恒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年10月

摘要 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新

Abstract Eco-tourism (Ecotourism) as a green tourism consump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Eco-tourism a generation, they show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nnual growth rate of 20% -25%. The past 20 years, eco-tourism as a way of Heaven recre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practic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as a way of thinking the revolution, are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national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academic and popular attention the world.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most dynamic industries and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fashion color, is a beautiful landscape. On this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development mode, some of the problems from the existing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as placed a great deal of hop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relies on its own over the background, and there ar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VJ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tourism and other cloud features is the premise of eco-tourism, eco-tourism is favo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tourists the industry. Eco-tourism while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eserving people's lives, mor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appear for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different features of eco-tourism. . As long as favorable factor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certainly have a very broad health prospects. Keywords:Eco-tourism;Development mod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