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0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品教案,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部编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

9

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

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

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

2

×3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2是2个91,2个9

1

乘3就是6个

91,所以就是9

6

。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

(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

(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

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

2

”,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

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 的衣物就需要5个2

1

勺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

52×4= 9×32 87×4= 14×21

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21

2

的计算方法。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3个12L ,就是求12L 的( )倍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

2

1

桶是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2

1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想:求12L 的一半,就是求12L 的

()

(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21桶就是半桶,求“2

1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 的

2

1

是多少。) (3)问题三:4

1

桶是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4

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12L 的

()

(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求“

41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4

1

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21”和“12×4

1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21表示12的21是多少;12×41表示12的4

1

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交流: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指名汇报: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10

3

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

21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1,种玉米的面积占5

3。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么列式呢? (实际上就是求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列式是:21×5

1。)

(2)探究

21×5

1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先画出它的21,表示2

1

公顷。 ②再涂出

21公顷的51

。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21公顷的5

1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

1

板书:21×51=5211??=10

1(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1×5

3

。 (2)提问:“21×53”等于多少呢?你能涂色表示21的53

吗?(投影出示)

21公顷的5

3

是?公顷

(3)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21×53=5231??=10

3(公顷)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2)组织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

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这道题中喷洒1公顷菜地需要农药23kg 的51,所以列式是23×5

1。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算一算。

53×30= 12×32= 52×31= 87×4

3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4。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

9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

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10

9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109千米/分的45

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9×454=451049??=45036=25

2

(km )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109×45

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5.小结。

教师强调: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同学们选择了较简便的约分方法,那计算就更简便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都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03×3

2;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问题2:让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怎样约分。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35

2

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3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相关练习。每年上升

1007m ,50年就上升50个1007m ,也就是100

7×50;

100年就上升100个

1007m ,也就是100

7×100。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这道题是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这是道改错题。第一个算式错在将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约分,第2个算式错在将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把约分后的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教学时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还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易犯的错误,让学生纠正。

4.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6道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目,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反思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小结。

在计算分数乘法时,要先观察题目,想一想能不能约分;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53×15= 21×32= 53×31= 85×5

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85 54 4

1

让学生说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3.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5。

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4

3。 欢欢:我身体长2.1dm 。 乐乐:我身体长2.4dm 。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2)组织交流。

提问: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解决问题一。

(1)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4

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由题意可以知道松鼠欢欢的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2.1dm 的4

3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列出算式:2.1×

4

3。)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 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4

3

化成小数。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

43=1021×43=40

63(dm )

分数化成小数:2.1×4

3

=2.1×0.75=1.575(dm )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使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8页“做一做”。

这道题是小数乘分数的计算练习,旨在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可以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算式,再按照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5和25可以进行直接约分,将分母化成1。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 ×b=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 乘法分配律 (a+b )×c=a ×c+b ×c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分数混合运算。 投影出示例题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得出: (1)画框长

54m ,画框宽2

1m 。 (2)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

54+21)×2或54×2+2

1×2 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21×31○31×21

(41×32)×53○41×(32×53) (21+31)×51○21×51+31×5

1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53×(61×5) (65+4

1

)×12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3×(61×5) (65+41

)×12 =53×(5×61) =65×12+41

×12

=(53×5)×61

=10+3

=2

1

=13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第3小题可以通过变形转化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87×863=(86+1)×86

3

)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在计算过程中,先算“50

1

×100”会使计算更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7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1)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 (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数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这道题包含了学生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各种计算,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这道题是为了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3.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1题。

这道题是巩固分数乘法简便计算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这道题中的每个小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其中连乘的运算可以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而混合运算则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如“92-167×92”可以先转化成“1×92-16

9

2

”在计算。) 4.出示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这三道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题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

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第13题可以先求出每箱糖果的质量,再求4箱糖果的质量,列式是:2

1

×25×4;也可以先求4箱一共有多少袋,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是:4×25×

2

1。 第14题可以先求每天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多少,再求15天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多少,列式是:70×

31

×15;也可以先求15天一共收到多少生活垃圾,再求这些垃圾有多少可以回收利用,列式是:70×15×3

1。 第15题先求尼罗河长度的109有多长,再求长江的全长,列式是:6670×10

9

+297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题目:六(1)班图书角有故事书24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2

1

,科技书有多少本?连环画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3

2

,连环画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得出:

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21=24×21

=12(本)。 连环画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32=12×3

2

=8(本)。

2.揭示课题。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与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就利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8。 1.阅读理解。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2.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2

1。 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2

1=240(m 2)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41,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41,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4

1。)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4

1=60(m 2

) (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

21×4

1=60(m 2)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8

1)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

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21×41=8

1。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8

1=60(m 2) 列成综合算式:480×(21×4

1)=60(m 2) 3.回顾与反思。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求出了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m 2

,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对,不能,因为我们还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2)学生尝试检验。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检验:60÷240=

41,240÷480=2

1。 只要学生的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 (2)组织交流。

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2.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这三道题都是和例题8类似的分数连乘问题,每道题都可以有两种不同解题方法。 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找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

(1)三峡工程

7

5

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5

2

是活动场所。

(3)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75,儿童读物中的8

3

是科普读物。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比较的量,根据关键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投影出示例题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

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

(2)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 ①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 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4,多的部分是青少年心跳次数的5

4

。 ③要求的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学生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2.分析与解答。 (1)找单位“1”。 提问:题目中的

5

4

是把谁看作单位“1”?(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2)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青少年: 婴儿:

(3)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解题思路二: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再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4)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全班交流。

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

解法一: 75+75×

54 解法二: 75×(1+5

4) =75+60 =75×5

9

75次

?次

比青少年多

5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