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 A. 理论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D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B.经济发展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C C.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D.1987年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D.民族

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B B. 演进

3. 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D. 同化

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C C. 自然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C 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A A.不同民族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B 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D.和平与发展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C.社会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A. 民族与阶级

3. 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 c3000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 D. 经济利益

1.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D D.21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以上民族共居。A A.两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C.64%

4.我国大陆地区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 B.3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B.18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B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1.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 A. 民族平等团结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C. 根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核心是()。C C. 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4.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B. 1/3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C.自治权的行使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C C.15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C C.44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B.民主集中制

1.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2.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D D. 长治久安

3.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B.精神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A. 科技人员和教员

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上。A 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D D.15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A.满、回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 A.11

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D D. 传承性和变异性

3. 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 D.1亿多人

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C.佛教和伊斯兰教

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 C.资产阶级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 B.自治、自养、自传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C.赵朴初居士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 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1/2 B.1/3 C.2/3 D.2/5 5.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 6.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020年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B.经济发展 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电大-民族理论-单选题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 A. 理论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D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B.经济发展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C C.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D.1987年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D.民族 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B B. 演进 3. 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D. 同化 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C C. 自然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C 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A A.不同民族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B 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D.和平与发展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C.社会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A. 民族与阶级

2017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得研究对象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得民族与民族问题,目得就是揭示民族与民族问题得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得矛盾、问题. 2、民族理论学科就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得一门独立得学科。民族理论学科得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民族与民族问题.它就是从总体上对民族与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得研究,揭示民族与民族问题发展得最一般规律得科学。同时,又就是研究正确解决与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得途径、(方法)得科学。 3、民族得发展,一般说来,主要就是民族得(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得全面发展。但就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得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得研究,就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就是最基本得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得研究,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得最基本得前提与条件。 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得形成与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得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得含义。 7、民族得共同历史渊源主要就是指民族起源得( 族体)渊源与(地域)渊源等。 8、宗教在有得民族形成特别就是(生形态)民族得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得分类,以(民族属性)与( 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得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得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与现实)得(民族特征)与主观上得(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得.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得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民族得形成,就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得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就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得产物。 13、民族形成得一般规律就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得民族就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得特殊规律,就是指在民族形成后得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得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得民族,即(原生形态)民族. 14、民族发展得基本趋势,就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民族(融合) 就是民族消亡得途径与方式。 16、民族(消亡)就是民族融合得实现结果。 17、自然同化就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得、自愿得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得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她民族一部分得现象。它就是由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得)、(自由得)、(自愿得)发生发展得。 18、民族关系既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一种(历史)现象,还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得成员之间发生得关系就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就是这种关系中就是否具有(民族性)得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得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与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与谐)得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与平与发展)就是国际民族关系得总得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得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民族平等得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1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1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四选一题) 答题时请注意根据参考答案作一些删减 第一章问题讨论小组讨论 【探讨题目】 联系中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 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1、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翻身解放;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认五十六个民族成份,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培养少

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密切了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考验,中国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党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既保持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稳定性、一贯性,又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只有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真正搞好和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只有在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执行得不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 第二章问题讨论 【探讨题目】 1.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同斯大林的理论的同异。 2.联系中国某一民族的实践说明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可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中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民族,经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 民族(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它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 )、( 自由的) 、( 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20. 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3 、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17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充题 1.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2.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6.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7.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9.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0.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1.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1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8、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9.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3.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24.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25.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27.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28.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020年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 说明:(1)少数题号上加□的是《复习指导书》以外的习题。 (2)题后的页码指教材的页码,供答案索引。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P1 2. 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 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及民族问题的途径、的科学。P1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P4 4.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P2 5.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P2 6.随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P9 7.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渊源和渊源等。P13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P15 9.民族的分类,以和为基本依据。P17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P20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P27 1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P27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P47 14.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民族。P47 15.民族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P44 16. 民族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P44 1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P47-48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49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P50 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52

电大本科2017-2018-2019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7 2018 2019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充题 1.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2.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6.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7.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9.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0.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1.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1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8、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9.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020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 一、填充题 1.(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 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 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 5.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 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 6.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 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 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 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 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 利)。 10.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 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1.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2.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 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1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5.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16.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17.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 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18.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9.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 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20.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21.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 影响。 22.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23.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4.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 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5.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 提)。 2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述题 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a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c.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 a.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b.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同化问题? 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现象是存在于民族发展整个过程的现象,只是不同时期的性质不同。历史上发生过民族同化现象,当今世界也存在民同化现象,将来也还会发生民族同类化现象。同族同化有两种类型:一是民族强迫同化, 就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二是民族自然同化;它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 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 (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2)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因此民族特征的消失标志着民族同化的完成。 (5)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 (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表现为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 (2)56个民族都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民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各民族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4)各民族彼此尊重、帮助、合作和学习,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交往联系中,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 (二)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 (1)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族 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形成和增强的社会原因。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 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2 B.13 C.14 D.1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1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1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 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2019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充题 1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 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2 ?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 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4 .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6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 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7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8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9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0.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1.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12. 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3. 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4.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5.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6.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7.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8. 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 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9. 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 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 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1.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3.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岀来。 24.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25. 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 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岀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6.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27. 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