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长激素5类

植物生长激素5类

植物生长激素5类
植物生长激素5类

【生长素】

名称(缩写)结构略:

●吲哚-3-乙酸(IAA)

●吲哚-3-丁酸(IBA)

●4-氯-3-吲哚乙酸(4-Cl-IAA)

●苯乙酸(PAA)

存在形式:

1.自由生长素:具有活性

2.束缚生长素:没有活性

注:自由生长素和舒束缚生长素可以相互转换.

分布:

1.总体: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细胞:约有1/3在叶绿体内,余下在细胞质基质.

运输:

1.通过韧皮部运输:运输方向决定于有机物浓度差.

2.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细胞间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合成:

部位:

●主要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少数部位:成熟叶片和根尖.

途径:依赖和不依赖色氨酸的合成途径,下面是依赖色氨酸的途径.

1.吲哚乙酰胺途径

2.吲哚乙腈途径

3.吲哚丙酮酸途径:

4.色胺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茎伸长,叶片扩大,顶端优势,种子发芽,侧根和不定根形成,根瘤形成,片上性生长,形成层活性,光合产物分配,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伤口愈合,种子和果实生长,坐果等.

2.抑制作用

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等.

【赤霉素】

缩写:GA

分类结构略:

C20赤霉素:呈酸性.

C19赤霉素:种类多,活性高.

存在形式:

1.自由赤霉素:易被有机溶剂提取.

2.结合赤霉素:没有活性.

分布与运输:

1.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果实、种子含量比营养器官多两个数量级.

3.器官或组织有两种以上赤霉素

4.没有极性运输

合成:

部位:

发育着的果实伸长着的茎端和根部

步骤:

在质体中->内质网中->细胞基质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和茎伸长,两性花的雄花形成,单性结实,某些植物开花,花粉发育,细胞分裂,叶片扩大,抽薹,侧枝生长,胚轴弯钩变直,果实生长,以及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细胞分裂素】

缩写:CTK

存在形式:

1.游离的细胞分裂素:

2.tRNA中细胞分裂素:

●自由细胞分裂素:具有生理活性

●束缚细胞分裂素

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分裂的部位.

运输:主要从根部合成处通过木质部运到递上部,叶片合成部位也能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

合成:

部位:在细胞质体合成但细胞分裂素糖苷位于液泡,细胞内运输还有待阐明.

途径:

1.由tRNA水解产生

2.从头合成:主要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细胞膨大,地上部分分化,侧芽生长,叶片扩大,叶绿体发育,养分移动,气孔张开,偏上性生长,伤口愈合,种子发芽,形成层活动,根瘤形成,果实生长,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不定根和侧根形成,延缓叶片衰老.

【乙烯】

存在形式:在体内以SAM的形式溶于水,经催化变成ACC运输,在有氧条件下经ACC氧化酶形成乙烯气体.

分布:成熟组织少,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叶脱落衰老和果实成熟时产生的多.

合成部位:细胞的液泡膜的内表面.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解除休眠,地上部和跟的生长分化,不定根形成,叶片和果实脱落,某些植物花诱导形成,两性花中雌花形成,开花,花和果实衰老,呼吸越变型果实成熟等.

2.抑制作用

抑制某些植物开花,生长素的转运,茎和根的伸长生长.

【脱落酸】

缩写:ABA、S-ABA、R-ABA

存在形式:

天然脱落酸:右旋,S-ABA或(+)-ABA表示.

左旋:R-ABA或(-)-ABA表示.和S-ABA一样具有活性,但不能促进气孔关闭.

运输:

1.脱落酸不存在极性运输.

2.可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大多在韧皮部.

合成:

部位:根茎叶果实种子的细胞质基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叶、花、果脱落,气孔关闭,侧芽生长,块茎休眠,叶片衰老,光合产物运向发育着的种子,种子成熟,果实产生乙烯,果实成熟.

2.抑制作用

抑制种子萌发,(生长素)IAA运输,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植物生长激素5类

【生长素】 名称(缩写)结构略: ●吲哚-3-乙酸(IAA) ●吲哚-3-丁酸(IBA) ●4-氯-3-吲哚乙酸(4-Cl-IAA) ●苯乙酸(PAA) 存在形式: 1.自由生长素:具有活性 2.束缚生长素:没有活性 注:自由生长素和舒束缚生长素可以相互转换. 分布: 1.总体: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细胞:约有1/3在叶绿体内,余下在细胞质基质. 运输: 1.通过韧皮部运输:运输方向决定于有机物浓度差. 2.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细胞间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合成: 部位: ●主要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少数部位:成熟叶片和根尖. 途径:依赖和不依赖色氨酸的合成途径,下面是依赖色氨酸的途径. 1.吲哚乙酰胺途径 2.吲哚乙腈途径 3.吲哚丙酮酸途径: 4.色胺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茎伸长,叶片扩大,顶端优势,种子发芽,侧根和不定根形成,根瘤形成,片上性生长,形成层活性,光合产物分配,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伤口愈合,种子和果实生长,坐果等. 2.抑制作用 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等. 【赤霉素】 缩写:GA 分类结构略: C20赤霉素:呈酸性. C19赤霉素:种类多,活性高. 存在形式: 1.自由赤霉素:易被有机溶剂提取. 2.结合赤霉素:没有活性. 分布与运输: 1.生长旺盛器官多,衰老器官少. 2.果实、种子含量比营养器官多两个数量级.

3.器官或组织有两种以上赤霉素 4.没有极性运输 合成: 部位: 发育着的果实伸长着的茎端和根部 步骤: 在质体中->内质网中->细胞基质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和茎伸长,两性花的雄花形成,单性结实,某些植物开花,花粉发育,细胞分裂,叶片扩大,抽薹,侧枝生长,胚轴弯钩变直,果实生长,以及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细胞分裂素】 缩写:CTK 存在形式: 1.游离的细胞分裂素: 2.tRNA中细胞分裂素: ●自由细胞分裂素:具有生理活性 ●束缚细胞分裂素 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分裂的部位. 运输:主要从根部合成处通过木质部运到递上部,叶片合成部位也能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 合成: 部位:在细胞质体合成但细胞分裂素糖苷位于液泡,细胞内运输还有待阐明. 途径: 1.由tRNA水解产生 2.从头合成:主要途径 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细胞膨大,地上部分分化,侧芽生长,叶片扩大,叶绿体发育,养分移动,气孔张开,偏上性生长,伤口愈合,种子发芽,形成层活动,根瘤形成,果实生长,某些植物坐果. 2.抑制作用 抑制不定根和侧根形成,延缓叶片衰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 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B。 目标检测: 1.下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烟,以下哪一 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2.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2)(3)5)B.(2)(3)(5)(7)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3.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1向光生长 2 不生长不弯曲3直立生长4向光弯曲 2.詹森的实验 图3-4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影响可穿过琼脂由尖端向下传递 3.拜尔的实验——尖端产生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引起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是某种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5.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6.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幼嫩组织,分生组织,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尖端。 机理:色氨酸→生长素 2.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部位 影响因素:光,重力,水等(与向性运动有关) 纵向运输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茎尖、根尖等 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 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向运输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方式 影响因素:载体,ATP,O2 非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方向:双向运输 3.分布: 部位: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特点:生长旺盛部位 >衰老成熟部位 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分析 单侧光→胚芽鞘尖端 尖端以下部位茎向光弯曲(有利于光合作用) ∣ 四、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 暗盒开孔类(如下图) 直立生长向光弯曲 2. 云母片插入类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3 4 生长素极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 (内因) 光光 光 光 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 审核人:袁蓓、周瑞 编写时间:2010-09-2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①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中感光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是? ②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如何证明。 ③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 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分 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有五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等处。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陶喜斌 2014310218 种子科学与工程

摘要;经过多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了与植物生长有关的重要激素——生长素。生长素在植物芽的生长,根的生长,果实的生长,种子休眠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那么,生长素是如何发挥这这些作用? 1;什么是生长素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1928年温特证实了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生长。1934年, 凯格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并命名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 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 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 生长素在植物体作用很多,具体有;1.顶端优势 2.细胞核分裂、细胞纵向伸长、细胞横向伸长3.叶片扩大4.插枝发根5.愈伤组织6.抑制块根7.气孔开放8.延长休眠9.抗寒 3;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3.1生长素作用机理的解释 激素作用的机理有各种解释,可以归纳为二; 一、是认为激素作用于核酸代谢,可能是在DNA转录水平上。它使某些基因活化,形成一些新的mRNA、新的蛋白质(主要是酶;,进而影响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引起生长发育的变化。 二、则认为激素作用于细胞膜,即质膜首先受激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膜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使许多依附在一定的细胞器或质膜上的酶或酶原发生相应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史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植物激素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一类植物激素,有关知识最初来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向光性研究. 达尔文把一盆金丝雀虉草的幼苗放在房内,发现幼苗总是朝着太阳光照射的一边弯曲。如果用锡箔或其他不透光的纸包住幼苗的顶芽,或者把顶芽切去2.5~4毫米,那么幼苗就不再向光照的方向弯曲,达尔文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向光性”。根据上述事实,达尔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达尔文把他当时得到的结论写在他的论文“植物运动的本领”(1880年)中:“当金丝雀虉草幼苗暴露于单侧光时,某些影响由上部传到下部,因而引起后者发生弯曲。只是幼苗的顶端能接受光的刺激,当把幼苗尖端遮光时,则不发生弯曲”。那么,胚芽的尖端是否真的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在达尔文之后,科学家们开始了禾谷类胚芽鞘的研究。 菲廷(1907年)在水汽饱和的小室内横向切割燕麦胚芽鞘尖的一侧或两侧,不妨碍影响向下传导,在单向光线照射下,胚芽鞘仍然发生弯曲。 詹森(1910年)发现胚芽鞘尖端的影响,能穿过明胶薄片向下传导,发生向光性弯曲;但不能穿过不透水的云母片。 拜耳(1914年)把切除胚芽鞘尖端放回胚芽鞘的一侧,发

现没有单侧光的影响,也促进这一侧的伸长生长,发生弯曲。 梭登(1923年)发现切去顶尖导致燕麦胚芽鞘生长停止,当重新放回切去的顶尖,伸长生长又恢复,从而证明植物的生长受激素所调节。 斯达克(1917-1921年)将含有燕麦胚芽鞘尖端榨出的液汁的琼胶片,放在胚芽鞘残桩的一侧,也促进这一侧的生长,引起弯曲。由此,证实胚芽鞘尖的液汁物质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 荷兰科学家温特(1928年)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的尖端,再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证实切下的胚芽鞘尖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它下面的琼脂块。 到1933年前后,多克(1929-1932年)、柯甲(1934年)、西蒙(1934年)等人先后从人尿、玉米油和根霉以及燕麦胚芽鞘里提取出类生长素物质,经过化学分析和鉴定,终于弄清吲哚乙酸就是一种天然的生长激素。 但在高等植物里直到1946年才从玉米的乳熟期籽粒的提出物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虽然当时对生长素作用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要求:Ⅱ。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实验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同时还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几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此节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植物生长激素

植物生长激素 年月日 课程名称植物及植物生理授课顺序授课教师课时数 2 班级累计课时数基本课程第一节植物生长激素目 1、掌握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和特征。的 2、了解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合成分布和运输。掌要握其主要生理作用 求 教 学讲授;启发式方 法 引言 第一节植物生长激素 一、生长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主 (三)生长素生理作用要 二、赤霉素内 容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三)赤霉素生理作用 三、细胞分裂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 输 (三)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 课

1、解释概念:植物激素 外 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有那些主要生理作用 作 3、预习脱落酸和乙烯等内容 业 备 注 引言 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命过程,植物生长发育除要求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的供应之外。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还受一些微量物质的调节与控制,既植物生长物质的作用。它几乎参与到植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且作用巨大,因此学习本章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大家熟知的扦插技术,由于有了植物生长素的使用而变得更加有效。目前植物生长物质的使用更加广泛,作用也愈来愈显著,药剂类型和种类也更加丰富,选择余地更大。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 植物生长物质可以分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两大类。本次课主要讲解植物激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植物生长激素 植物激素概念:植物体内合成的,并能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 的有机化学物质。 植物激素种类:目前得到普遍公认的有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室

新年伊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分别于1月19日和2月24日到植生生态所调研。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家洋院士,专家指导组成员陈晓亚院士、李传友研究员、种康研究员、瞿礼嘉教授和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温明章处长等先后参加调研。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旨在 通过对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深入认识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及其对环境适应的机制,认识激素调控植物重要器官和性状形成的机制,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调控以及育种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植生生态所作为我国植物激素研究的重要单位之一,积极参与承担了该计划的科研任务,包括三项重点项目(合作一项)及多项培育项目。 我室薛红卫研究员、何祖华研究员、何玉科研究员、黄海研究员、罗达研究员、郭房庆研究员主要承担了该项重大研究计划,并在调研工作会议上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情况和最新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专家组与科研人员就植物激素研究方面可能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凝练和集成今后重点支持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组对该计划的工作表示了认同,同时也希望各相关单位要分工协作,力争做出具有原创性的工作。薛红卫所长代表研 究所表示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激素测定平台,争取承担更多任务,做出更多有显示度工作。 调研结束后,专家指导组实地考察了相关实验室和中心仪器室。 2010年1月19日,斯坦福大学的Sharon Long 院士和朱筑文教授访问我室,并分别做了题为“Role of plant proteins in bacterial inva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symbiotic root nodules ”和“A guide for analyzing microarray experiments ”的学术报告。 2010年3月10日,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Daniel Auerbach 访问我室,并做了题为“Pathway profiling and protein interaction discovery: novel approaches for basic science and drug discovery ”的学术报告。 (2009)获奖名称 获奖者 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金 健 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薛良交 地奥奖学金(二等奖) 刘绮丽 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姚 瑶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宋献军 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毛颖波 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陈晓亚 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林鸿宣 中科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林鸿宣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林鸿宣

常用植物激素介绍

常用植物激素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一)生长素类 1、吲哚乙酸,IAA 分子式:C10H9O2N 分子量:175.19 性质:纯品无色.见光氧化成玫瑰红,活性降低。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PH低于2时很快失活,不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它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较稳定。用途:植物组织培养 2、吲哚丁酸,IBA 分子式:C12H13NO3 分子量:203.2 性质:白色或微黄色。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用途:诱导插枝生根。作用特别强,诱导的不定根多而细长。 3、萘乙酸,NAA,相似的有萘丁酸、萘丙酸 分子式:C12H10O2 分子量:186.2 性质:无色无味结晶,性质稳定,遇湿气易潮解,见光易变色。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钠盐溶于水。 用途:促进植物代谢,如开花、生根、早熟和增产等,用途广泛。 4、萘氧乙酸,NOA 分子式:C12H10O3 分子量:202 性质:纯品白色结晶。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醋酸等。 用途:与NAA相似。 5、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滴 分子式:C8H6O3Cl2 分子量:221 性质:白色或浅棕色结晶,不吸湿,常温下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它的胺盐和钠盐溶于水。 用途:植物组织培养,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保鲜,高浓度可杀死多种阔叶杂草。 6、防落素,PCPA,4-CPA,促生灵,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6H7O3Cl 分子量:186.6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等有机溶剂。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诱导无籽果实;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常用于番茄保果。 7、增产灵,4-碘苯氧乙酸。相似的有4-溴苯氧乙酸,又称增产素 分子式:C8H7O3I 分子量:278 性质:针状或磷片状结晶,性质稳定。微溶于水或乙醇,遇碱生成盐。 用途:促进植物生长;防止落花落果,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等。 8、甲萘威,西维因,N-甲基-1-萘基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2H11O2N 分子量:201.2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灰色或粉红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遇碱(PH大于10)迅速分解失效。 用途:干扰生长素运输,使生长较弱的幼果得不到充足养分而脱落,用于苹果的疏果剂。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低毒沙虫剂。 9、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 分子式:C8H5O3Cl3 分子量:255.5 性质:与2,4-D相似。

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

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 一、教学目标:理解五大类激素的生理作用,存在和产生部位;初步掌握五大激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一)、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能引起细胞壁松弛软化,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地,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有萘乙酸、2,4–D等。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类 赤霉素是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引起该病的病菌叫赤霉菌,它能分泌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取名叫赤霉素。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更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完整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答案D 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2.如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透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 答案B 解析由于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偏下,不影响尖端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因此,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胚芽鞘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 3.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C 解析由实验甲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含生长素,胚芽鞘直立生长,而实验乙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可推知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答案C 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 5.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图。这个实验能证明() A.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 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能 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答案B 解析本实验是置于黑暗条件下的,所以A、C、D错误。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6.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D.机械组织 答案C 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属于分生组织。

重大研究计划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精)

重大研究计划“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 2007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宗旨在于,通过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深入认识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衰老及其对环境适应的机制,认识激素调控植物重要器官和性状形成的机制,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调控以及育种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科学目标 总体科学目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等)为材料,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从激素代谢、信号转导、激素间信号互作等不同层面研究激素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分子基础,揭示激素调控植物重要器官和性状形成以及对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深入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将围绕以下六个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一)植物激素代谢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二)植物激素信号感知及传递的分子机制 (三)植物激素间的信号互作网络 (四)激素调控植物重要器官形成的分子基础 (五)激素调控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 (六)植物激素成分分析、超微定量检测和原位检测 三、2007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2007年度鼓励科学家以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在重点资助方向框架内选择具体科学问题自由申报项目,在同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择优支持。

本年度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植物激素代谢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激素通过合成、修饰、转运、降解等代谢过程维持其在植物体内的动态平衡,进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激素合成、积累与分布等过程的生化和分子基础是阐明其作用机理的关键。本研究方向针对激素代谢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研究激素及其他重要信号分子合成、降解、转化、修饰以及新型植物激素(如多肽激素)代谢途径,分析激素转运、分布与动态规律,分析激素代谢途径与其他物质代谢途径相互连通的关键节点,分析关键酶或重要酶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激素信号对激素代谢的调控。 (二)植物激素信号感知及传递的分子机制 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逆境响应过程大多与内源激素的信号转导相关。本研究方向重点支持激素信号感知和传递两方面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激素受体及结合蛋白研究;激素信号转导新元件的鉴定及功能分析;激素的跨膜和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参与激素信号调控的蛋白和RNA降解机制的研究等。鼓励综合应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与方法的系统性研究。 (三)植物激素间的信号互作网络 不同激素在代谢、信号转导直至发挥效应的多个步骤或环节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激素信号通路之间往往通过共有的信号元件相互联接和交叉,从而形成复杂而精细的植物激素信号互作网络。本研究方向将采用实验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手段,鉴定激素信号互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认识新的激素互作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植物通过激素间的信号互作协调生长发育与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探明植物激素信号互作网络系统。

最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生物 SW-BX3-03-01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龙红明 审定人:余新龙 编写时间:2012-03-08 【学习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发布; 【知识链接】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狀物。为胚体的第一张叶,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部分的功能。 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以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 损伤,同时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随后被胚芽突破。 【学法指导】 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以达到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那 些科学家所作的实验中得出的那些结论。 关于生长素的运输中, 要分清楚形态学的上下端和 地理方位的上下的区别。 【学习过程】 理解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回答有关问题。 1. 诗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 2. 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导致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 3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4?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弯向 _______________方向生 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 __________________ ②条件: ________________ 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班级: _______________ 组别: 组名: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4. 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植物激素发展史

植物激素发展史 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生长素是包括吲哚乙酸在内的具有和吲哚乙酸相同生理效应的化合物总称)。 生长素的发现是由达尔文、温特、郭葛三人的阶梯型实验完成的,从实验目的和在科学中认识的作用来看,达尔文的实验属于探索性实验,温特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温特的实验的可信之处在于他的试验中运用了分开解决的科学办法,即在实验中只采选一个可变因素,这一可变因素是琼脂块中是否有生长素。 从达尔文的胚芽鞘试验算起,到郭葛最终得到纯品吲哚乙酸,并为之命名,大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科研的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推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重要实验 一、达尔文的实验 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父子首先进行了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他们发现金丝草的胚芽鞘在单方向照光的情况下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尖端套上锡箔小帽,或将顶尖去掉,胚芽鞘就没有向光性。他们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运动的本领》一书中指出: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产生某种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速度不同。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二、詹森的实验 1913年,丹麦人鲍森·詹森发现,切除燕麦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再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片凝胶,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凝胶片上,在单侧光的情况下,凝胶以下部分仍发生弯曲。他还设计了另一个试验,在胚芽鞘背光面插入一云母片,向光性仍发生。他认为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 具体如下所示: 1.过程:设置两个实验组: A组:将胚芽鞘顶端切掉,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B组:在胚芽鞘顶端插入琼脂片,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结果:A组直立生长,B组向光生长。 3.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不足之处: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由尖端产生,而不是由琼脂片产生。 5.改进方案:增加设置C组:将胚芽鞘顶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三、拜尔的实验 1918年,德国人拜尔在詹森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试验:如果把胚芽鞘的尖端去掉,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