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杨德明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杨德明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杨德明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杨德明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毒有机溶剂很多都是对人体和环境有巨大的危害,但是通过研究这些有毒有机溶剂的特点,利用一些化学原理结合这些不同的有毒有机溶剂千差万别的化学差异通过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它们有效的进行回收,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同时这也对工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通过有效的回收这些有机溶剂很多时候还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显然对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且迫切。 标签:工业生产;有机溶剂;危害;回收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3000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

溶剂使用回收制度

溶剂使用回收制度 1.目的:为有效管理本公司有机溶剂之使用、存放及回收处理并减少使用有机溶剂作业时挥发性有机物质对人员之伤害,进而降低其对环境质量之冲击。 2.范围:使用有机溶剂之相关单位。 3.权责: 3-1.各使用单位:负责妥善存放当日使用量之各类有机溶剂及回收、暂存等作业,并应于规定之作业区内操作及分类回收。 3-2.总务单位: a.负责督导使用单位之操作情形,各类溶剂物质安全数据表之更新,溶剂操作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回收厂商之联络事宜。 b.负责提供及管制操作人员之各类安全护具。 3-3.品管部:配合总务单位共同执行督导、教育训练等相关事宜。 4.名词解释: 4-1.有机溶剂:指产品制程中用于清洗、擦拭及调制等各类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天那水、凡立水等。 4-2.含有机溶剂物料:指物料中含有有机溶剂者,如环氧树脂、硬化剂、剥离剂、助焊剂等。 5.相关文件: 5-1. 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6.内容: 6-1.有机溶剂尽可能当地采购并以JIT交货. 6-2.有机溶剂之使用及领用:

a.各使用单位只能领用当周使用量,并严禁接近火源。 b.使用溶剂之操作人员需穿戴符合标准之口罩;清洗人原则需加戴防溶剂手套,以防止挥发之有机溶剂对人员造成之职业性伤害。 c.各使用单位之主管应强制推动操作人员安全护具之戴用及严禁溶剂不当使用(如清洗地板或手脚等),总务单位及品保中心将不定期检查,若发现未戴用或不当使用溶剂者,则立即反应该单位主管,履劝不听者依厂规办理。 d.若使用有机溶剂调制漆料、试剂等作业时,应于指定场所配制。 6-3.有机溶剂之存放: a.各使用单位只能存放当日使用量,并于不使用时加盖密封,以防止挥发至空气中,造成物料浪费及作业区之空气污染。 b.各类有机溶剂应存放于各指定区位,并注意是否有无泄漏情形,若有泄漏时应依”物质安全数据表”及《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之化学物质泄漏处理原则作处理。 6-4.有机溶剂之回收: a.各使用单位应将使用过之废有机溶剂分类回收并置入各类专用回收桶内,且应随时加盖密封,待回收桶装满时应运至溶剂回收区,等待回收或清理厂商清运。 b.使用后之废有机溶剂应妥善分类收集,严禁随意弃置、倾倒,避免污染空气质量、附近地面或地下水体或土壤。 c.总务单位对回收区内之各类溶剂回收桶应注意是否有泄漏情形,若有泄漏时应依”物质安全数据表”及《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之化学物质泄漏处理原则作处理。 7.附件:(无)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1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日本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1989年德国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德国的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 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目前使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在这些领域,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002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寻找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室研究分离使用得最多的膜分离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它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好的高分子膜材料之一。研究人员大多是采用聚枫()、聚偏氟乙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材料作为支撑层,使用涂层堵孔,作为选择性分离层,选择性分离2或空气体系,都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2003年,大连欧科力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研究所、公司合作,率先引进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在中石油上海灵广加油站应用成功。这座加油站安装上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后,油气回收率达到98%以上,尾气排放浓度降到15 g 3以内,低于欧洲标准(35 g 3),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环保、效益型的加油站。 2膜分离机理 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对不同结构的膜,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包括: (1)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溶解—扩散的分离机理。一般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是溶解控制,玻璃态聚合物为扩散控制。此时,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3个环节(步骤)组成:①吸着过程,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②扩散过程,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另一侧;③解吸过程,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溶剂回收 在实验室里,常常使用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这些试剂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其易挥发,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正确回收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减少浪费。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一、石油醚: 石油醚是石油馏分之一,主要是饱和脂肪烃的混合物,极性很低,不溶于水,不能和甲醇、乙醇等溶剂无限止地混合,实验室中常用的石油馏分根据沸点不同有下列数种,其再生方法大致相同。 再生方法: 用过的石油醚,如含有少量低分子醇,丙酮或乙醚,则置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数次,以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部分,如含有少量氯仿,在分液漏斗中先用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格的石油醚用浓硫酸,每公斤加50一振摇后放置一小时,分去下层硫酸液,可以溶去不饱和烃类,根据硫酸层的颜色深浅,酌情用硫酸振摇萃取二、三

次。上层石油醚再用5%稀碱液洗一次,然后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加金属钠丝或五氯化二磷脱水干燥。 二、环乙烷: 沸点,性质与石油醚相似。 再生方法: 再生时先用稀碱洗涤。再用水洗,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将工业规格环乙烷加浓硫酸及少量硝酸钾放置数小时后,分去硫酸层,再以水洗,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用金属钠丝脱水干燥。 三、苯: 沸点,比重0.879,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丙酮等在各种比例下混溶,纯苯在时固化为结晶,常利用此法纯化。 再生方法: 用稀碱水和水洗涤后,氯化钙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模的苯常含有噻吩、吡啶和高沸点同系物如甲苯等,可将苯1000毫升,在室温下用浓硫酸每次80毫升振摇数次,至硫酸层呈色较浅时为止,再经水洗,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79℃馏分。对于甲苯等高沸点同系物,则用二次冷却结晶法除去,苯在固化成为结晶,可以冷却到,滤取结晶,杂质在液体中。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附件4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计算,其中印刷包装、汽车涂装等已有具体计算方法的有机溶剂行业按照已有方法计算。 表本办法适用行业范围

核算方法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产生主要来源于使用的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VOCs挥发逸散或经由排气筒排放。VOCs排放量计算采用全过程物料衡算法,计算公式如下:E有机溶剂= E物料-E回收–E废水- E去除(式4-1)E印刷:统计期内VOCs排放量,千克; E物料:统计期内使用的所有物料中的VOCs量,千克; E废水:统计期内废水中VOCs量,千克; E去除:统计期内污染控制措施VOCs去除量,千克; E回收:统计期内使用溶剂或废弃物中VOCs的回收量,千克。 物料中VOCs含量 统计期内使用的所有物料中的VOCs量计算见公式4-2,计入核算量的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涂料、胶黏剂、油墨、稀释剂、固化剂、清洗剂等。 ∑=? = n 1 i i 物料, i 物料, 物料 WF W E(式4-2)W物料,i:统计期内所有含VOCs有机原辅料i投用量,千克,以企业原辅料购入凭证为 核定依据。 WF物料,i:统计期内物料i中VOCs质量百分含量,%。根据下列三种方法计算:①以供货商提供的质检报告(MS/DS文件)为核定依据,如文件中的溶剂含量数据为百分比范围,取其范围中值,②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机类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报告中VOCs含量,○无法获取VOCs含量比例的,按表1给出的含量比例计。其中,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涉及到印刷包装的工艺应尽量按照印刷包装行业中溶剂VOCs含量。 表1 有机物料种类与VOCs含量参考值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1油库的油气回收的意义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轻组分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极易挥发,故在油品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油品蒸发损耗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如降低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火灾隐患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对油蒸气进行密闭回收势在必行[1]。 在当今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浪费和保证油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2]。 一般情况下,油库在运行过程中,其油气排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排放量有一定差别。 卸油阶段: 目前,油库所储油品的运输以火车为主,在卸油过程中,油气处于负压状态,排放量较小且集中。如果要使火车卸油过程中油气排放的瞬时值均达到国标规定值,只有对火车油罐的构造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为底部卸油;但很显然改造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所以难以实施。 储油阶段: 该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静止储存损耗或小呼吸,主要指油品因受外界环境如风速、温度以及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呼吸损耗。针对该阶段的油气排放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将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密封在油罐内,防止其排放到大气中。 收、发油阶段: 相对于储油阶段,收、发油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大呼吸,主要指油罐从外界收油和将油罐内的油品转移到油罐车的过程中,因油罐开启的瞬间和装油过程中随着油罐或油罐车中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

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该阶段油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油库油气回收应主要针对此阶段的油气排放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对储油阶段中密封储存在油罐内的油气加以收集和处理。根据国标规定,发油过程采用底部装油方式,防止油罐开启瞬间的油气排放;通过油气回收装置的收集系统对罐内油气进行收集,同时在收集系统配设测压仪表,以保证罐内压力适宜;装油和油气输送接口采用DN100密封式快速接头,以减少油气排放[1]。 总之,成品油在输送分配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容易造成油气的小呼吸和大呼吸损耗,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仅浪费了巨大资源、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形成的油气聚集易成为易燃易爆场所,更给油库的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伴随人们节 能、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作也越来越紧迫。油气回收已是人们面临重要课题。同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油品质量、节约能源、排除安全隐患,优化油库工艺设计、引入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以达到实现减少污染的要求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烃密度在1% ~ 7%之间则处于爆炸范围,所以在成品油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是现代化油库建设的趋势。而成品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为罐区6. 94%,接卸区27. 78%,发油区36. 11%,可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发生的事故为油库事故的大多数。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油气损耗着步采取控制手段,油气损耗占原油量的比例高达0. 6%左右,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浮顶罐的推广应用,使油气损耗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汽油从炼厂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一般要经过4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1. 8%的挥发损失,4次装卸的损失率既为7. 2%,所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设置油气回收设施从节能和安全上考虑尤为重要[3]。2油气回收的技术 2.1油气回收技术分类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报告公司:XXXX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二、项目任务和目标 1、短期任务 2、长期目标 3、项目主要功能及特色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四、项目建设风险分析及对策 1、技术风险及对策 2、环境风险及对策 五、报告结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其中,废有机溶剂由于大多具 有易燃性、腐蚀性、易发挥性或反应性等特性,被列为一类危险废物,对环境 存在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更针对此问题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例。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更表决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 令予以公布。此项法律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 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所以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基于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解决城市废物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 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此项项目的开展,为相关产业废有机溶剂的处理提供解 决方案,针对规模型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进行回收、循 环利用处理。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理处置能力,具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 3000 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

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是针对不同的有机溶剂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 的方法回收,还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使用才会更有效的回收有机溶剂。 1 吸收法 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有机物经典的相似相容原理,运用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物。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将含有待回收有机溶剂气体经过一些油性液体,通常用废弃的柴油等,让气体和液体逆向的运动,让含有有毒有机溶剂的气体逆向通过流动的液体,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气体中包含的有毒有机溶剂大部分会被油性液体吸收掉。 而这些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油性液体会继续作为一些生产活动的燃料加以燃烧,而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性液体,例如柴油就会被有效的燃烧掉,而这些油性位置中包含的有机溶剂浓度有限,所以通常燃烧的会很充分,所以会减少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安全的,更为环保的办法是直接将柴油吸收的有毒有机溶剂通过沸点的不同分馏区分开来,达到回收的目的。 2 冷凝法 冷凝法则是主要通过低温让有机溶剂从气体中冷凝下来,直接回收。对于浓度较高的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水或冷冻水降温后冷凝,一般能够回收其中约 80%的有机溶剂,对于成本控制和环保都很有利。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情况,这种做法困难在于难以创造低温条件,一般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构成。 油品的蒸发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轻质油品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于洼地或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由于油气爆炸极限范围宽,油气扩散范围广,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密闭状态下的油罐、油库、油船仓及槽车内,更易发生爆炸事故。排放到大气中的油气分子污染环境,既产生光化学烟雾,又破坏臭氧层。 储运过程的油气损失,造成宝贵的石油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在装车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中平均含烃类为1.3kg/m3。2005年,我国的汽油消费量为五千多万吨,汽油挥发损失量近九十万吨,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亿元。 早在60年代国外就对装车、装船过程蒸发损耗油气进行回收技术的研究,70年代,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国家已广泛采用油气回收技术,解决了装车、装船过程油品损耗的问题。在美国,不仅炼油厂和油库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而且所有加油站都建立了密闭卸油和加油系统,使加油站基本无油气排放。欧盟的炼油厂和油库已经普遍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对加油站的油气污染治理工作也已经开始,2005年之前欧盟的加油站均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 在国内,油气回收还是个新兴产业,实际应用不多。随着安全、环保、节能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内对油气回收的广泛应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由于油气

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工艺介绍

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工艺介绍 废有机溶剂主要由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印刷、电子元件制造、皮革鞣制加工、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等行业以及其他非特定行业生产、配制、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液、水洗液、母液、废水处理污泥等,具有毒性和易燃性等危害特性。 根据统计,我国2011 年至2013 年废有机溶剂的实际利用和处置规模分别约 为30.2、37.5 和23.4 万吨。考虑到存在的大量社会源废物和统计口径,我国废有机溶剂的实际产生量很难统计,应远大于上述统计数据。从省份上看,江苏、重庆、吉林、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和四川等省份废有机溶剂的产生量相对较大。此外,2011-2013 年我国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3%、90.7%和80.0%,其余部分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因此目前我国废有机溶剂的最主要处置途径为再生利用。 废有机溶剂中有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三氯乙烯、二氯甲烷、异丙醇等,可以通过再生利用技术再生为优良的溶剂。目前,废有机溶剂的再生利用技术主要有蒸馏、膜分离、萃取、干燥、中和、吸附等,其中废有机溶剂的蒸馏再生技术由于其运行成本低、工艺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再生产品品质较好、二次污染易于控制等特点,是目前工程应最广泛的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技术。由于废有机溶剂中含有使之变质的水分、机械杂质、树脂、油漆泥、松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将这些混杂在其中的杂质分离去除就可以恢复溶剂的使用价值。蒸馏技术是实现溶剂与杂质进行分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工艺原理:利用废有机溶剂中各物质沸点不同,用精馏釜把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机械杂质、油漆泥等不挥发杂质则留在精馏釜不被蒸发,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溶剂的蒸汽在精馏塔内自下而上底流动,而塔顶的回流液与上升蒸汽相迎自上而下流动,混合液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同时把产生的蒸汽多次部分冷凝,气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处理回收项目设计方案 一.总论 装饰材料(以下简称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丙烯酸稀释剂类和PE稀释剂类的废气,该类废气主要含有100#、150#、二甲苯和正丁醇、丁脂、丁醚等有机溶剂,该类有机溶剂的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废物资源化,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制造、安装废气全自动回收装置。据此提出本方案,本方案是以丙烯酸稀释剂设计的。 二.设计依据 1.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技术的先进性; 1.2 工艺的适用性; 1.3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 操作的简便性; 1.5 设备的可维护性; 1.6 运行能耗成本的节约性; 1.7 性能价格比的经济性 2.方案设计遵守的标准规

3.本方案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1)根据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及生产废气特征,结合已有的工程实例,在确保有机废气回收效 率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简单、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达到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 (2)污染调查结合企业介绍与实际勘察,尽可能真实反应企业污染状况,为工艺选择提供充 分依据; (3)处理工艺有针对性。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整治技 术路线,对恶臭、有毒化学品防治优先考虑,分析其达标排放的可行性,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5)主要机电设备选用优质、低能耗的国产设备,设置必要的自控装置,尽最大可能 地减少维修费用。 三.动力条件

四.气候条件 五.工作容 (1)调查企业的产品及中间体种类、数量、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料(包括各种有机溶剂)消耗、环保设施、储运及公用工程等情况,掌握企业工艺废气排放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规律、排放部位。 (2)设计围从车间排气管汇合后出口开始,经装臵入口至排风机出口之间,所有工艺设备、连接管道、管件、阀门、风机、电气装臵、自动控制设备等。 (3)编制有机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提供投资、运行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

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

(一)一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应先连接好卸油胶管和油气回收胶管,然后打开罐车油气回收阀门和卸油口油气回收阀门,再开启罐车卸油阀门卸油。 2.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4.卸油结束时,先关闭罐车卸油阀门,再关闭罐车油气回收阀门和卸油口油气回收阀门,最后拆除油气回收胶管。 (二)二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3.保持加油机内油气回收真空泵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4.加油时油枪应由小档位逐渐开至大档位。 5.将油枪枪管处的集气罩罩住汽车油箱口。 6.加油时将枪管口向下充分插入汽车油箱,加油过程中确保加油枪集气罩始终与油箱口保持密闭连接。 7.油枪自动跳停应立即停止向油箱加油。 8.加油完毕,等数秒钟后挂回油枪。 9.盘整加油枪胶管。 (三)三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3.打开三次油气处理装置进气阀与回气阀。 4.接通主电源开关。 5.将三次油气处理装置设定在自动状态。 6.观察控制箱显示屏显示的数据是否正常。 7.停机先关闭主电源开关,然后再关闭处理装置进气阀与回气阀。 (四)集液器操作规程。 1.潜油泵自动回收方式: (1)常闭与潜油泵连接的集液器虹吸阀门。 (2)定期打开虹吸阀门,在加油机正常加油时,虹吸自动将集液器内油品回收到相应油罐。 2.手摇泵定期回收方式: (1)打开集液器密封盖。 (2)将手摇泵吸油管线伸入集液器底部,手摇泵出油管口伸入铝制油品回收桶。 (3)摇动手摇泵摇杆至吸尽集油。 (4)收回手摇泵吸油管线,关闭集液器密封盖,将抽出油品回罐。 3.井底开口定期排放方式: (1)取铝制油品回收桶放置在集液器(集液井是放置集液器的设施,例如“人孔井”和人孔的关系)底部开口(管口)处。 (2)打开集液器底部开口(管口)阀门,放尽集油。 (3)关闭集液器底部开口(管口)阀门。 (4)将回收桶内油品回罐。 注:集液井预留位置不便于此方法操作时,可使用手摇泵方式进行回收。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17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 其安全设计(正式版)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 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 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 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 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 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 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 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 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

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构成。 油品的蒸发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轻质油品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于洼地或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由于油气爆炸极限范围宽,油气扩散范围广,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密闭状态下的油罐、油库、油船仓及槽车内,更易发生爆炸事故。排放到大气中的油气分子污染环境,既产生光化学烟雾,又破坏臭氧层。 储运过程的油气损失,造成宝贵的石油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在装车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中平均含烃类为1.3kg/m3。20xx年,我国的汽油消费量为五千多万吨,汽油挥发损失量近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副本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溶剂主要用在油漆涂料、印刷、医药、造纸、纺织以及化工等行业中。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所挥发出来的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巨大的危害。溶剂能够被回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气态、液态或固态物质的无机或有机液体物质。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有机溶剂?1。而有机溶剂都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VOCs通常是指在常压下沸点低于260~C或室温时饱和蒸气压大于71Pa的有机物,也有学者将常压下沸点低于100 或25℃时饱和蒸气压大于133Pa的有机物称为VOCs. VOCs大多具有毒性,部分已被列入致癌物,由于VOCs的危险性,许多国家颁布了法令,对VOCs的排放进行了管制。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修正案》和《污染防治法》,提高了废气排放标准,将工业生产中的189种污染物列为有毒污染物,其中大部分为VOCs。我国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回收利用,这就需要有经济有效的VOCs回收方法。 VOCs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破坏性消除法,如焚烧和催化燃烧法等,将VOCs转化为CO2和H20;另~类是回收法,如碳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碳吸附和冷凝法早已工业化。碳吸附法使用范围最广,对苯、醋酸乙酯、氯仿等VOCs的回收非常有效;冷凝法主要用于回收高沸点和高浓度的VOCs;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回收法,目前在石油化工、制药行业得到了应用. 2 吸附 2.1 吸附原理 “吸附”是用来表示气态的或溶解的物质在固体表面上富集的术语。吸附可以区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除了通过气体一侧的边界膜的扩散之外,吸附动力学主要由经过孔隙结构的扩散速率决定。扩散系数受孔隙的直径对被吸附分子的半径的比值以及被吸附组分的其他特性控制。吸附速率主要受扩散阻力控制。污染物必须首先从气体主流穿过气膜扩散到吸附剂的外表面(气膜阻力)。 2.2 吸附工艺 目前,采用吸附法净化、回收尾气中的有机组分的工业应用已比较成熟,较大规模的吸附系统采用的通常流程为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流程,既可有效脱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回收有用组分。吸附法在使用中表现了如下的特点:可以相当彻底地净化废气;在不使用深冷、高压的手段下,可以有效地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组分;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无二次污染_3]。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在已开发的多套PSA装置的预处理装置中,成功地采用TSA或PTSA技术实现了含高沸点有机物的尾气净化,如苯、萘等的脱除。变温吸附法(TSA)是根据待分离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容量差异实现分离,由于采用温度涨落的循环操作,低温下被吸附的强吸附组分在高温下得以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冷却后可再次于低温下吸附强吸附组分。TSA主要使用于从混合气体中回收一种成分,因此,如果要回收几种不同成分,需要安装几个变温操作单元。TSA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来回收非可燃的组分是可行的。但TSA不能用于回收温度敏感的物质,如三氯乙烷(TCA)和苯乙烯等。因此在工业上用TSA回收VOCs受到了限制,其应用不如PSA广泛[ 。 变压吸附法(PSA)提纯或分离单元是根据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容量或吸附速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压力下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的差异而实现的,由于采用了压力涨落的循环操作,强吸附组分在低分压下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查阅文献,研究发

关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简单介绍

官网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8537665.html, 关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简单介绍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3000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 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 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官网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8537665.html, 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 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 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 度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 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 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是针对不同的有机溶剂根据其特点选择最 有效的方法回收,还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使用才 会更有效的回收有机溶剂。 2.1 吸收法 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有机物经典的相似相容原理,运用化学性质相 似的有机物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物。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将含有待回收有机溶剂气体经过一些油性 液体,通常用废弃的柴油等,让气体和液体逆向的运动,让含有有毒有机溶剂 的气体逆向通过流动的液体,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气体中包含的有毒有机溶 剂大部分会被油性液体吸收掉。 而这些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油性液体会继续作为一些生产活动的燃料加 以燃烧,而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性液体,例如柴油就会被有效的燃烧掉,而这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 一、吸附原理 吸附剂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其中有一种被叫做毛细管的小孔,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样发达的孔隙构造也意味着吸附剂有着很大的表面积,使气体(杂质)能与毛细管充分接触,从而被毛细管吸附。当一个分子被毛细管吸附后,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的原因,会导致更多的分子不断被吸引,直到添满毛细管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微孔都能吸附有害气体,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即只有当孔隙结构略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杂质被吸附到孔径中,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吸附剂,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附的应用。 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吸附剂的孔隙的半径大小可分为:大孔半径>20000nm;过渡孔半径150~20000nm;微孔半径<150nm。 二、吸附剂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活性碳分为粒状活性碳、粉末活性碳及活性碳纤维,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碳有二次污染且不能再生而被限制利用。 粒状活性碳(GAC-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一般为直径在0.42 -0.85毫米之间的圆柱状颗粒,理论上讲粒状活性炭产品颗粒越小,接触空气面积就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吸附性能就越好,但是颗粒越小,粉碎制作过程中损耗也越大,粉尘也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很多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大颗粒活性炭,性能当然不好,一般颗粒大小在0.5毫米左右的活性炭既达到了最佳性能,又确保不是粉末,没有污染。GAC的孔结构一般是具有三分散态的孔分布,既具有按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分类的孔径大于50nm的大孔,也有2.0~50nm的中孔(过渡孔)和小于2.0nm的微孔。但是由于GAC的孔状结构、孔径分布等原因,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使其在应用和操作上的有诸多不便,GAC的应用范围收到了限制。 活性碳纤维(ACF)是继粉状与粒状活性碳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碳产品。70年代发展起来的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2435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

废有机溶剂的处置及精馏再利用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创新2019.27 间的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自动化应用中肩负着多种责任, 在工作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将带动提升运动控制系统的速度,同时在应用中也广泛使用, 实现运动控制的精密性一些列操作,能更好的进行生产更优质的产品,在流程中 也能做到更好的一个主要环节, 进行环环相扣。3.4控制系统 在我们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包装机械的主要流程在 与控制系统,程序的设计更加方便, 抗干扰能力较强,可靠性的运行方式更加稳定,针对客户的喜爱, 更加受客户的欢迎,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包装机械技术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控制系统领域中,食品行业的包装机械市场主要是以西门子、 施耐德、三菱及台达等大型领域。同时,很多设备也运用在啤酒、 饮料等市场上,不仅能更方便视频的生产和自动包装机的包装设备,还能 加快自动化技术的更新时代。 4结论 新时代的新征程道路上,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自动化技术在包装机械中的广泛运用,更好的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从上文分析来看,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自动化技术中也更加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安全生产,提高自动化技术手方面的操作问 题,更加良好的效果,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还应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提高控制技术为方向,将更好地运用自动化 技术为根本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 参考文献[1]郑梅,黄和平.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在包装机械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6(3):79.[2]何孝武,杜健.自动化控制产品在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向[J].饮料工业,2011,14(5). 废有机溶剂的处置及精馏再利用技术概述 王新亮 (陕西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713200)1国内废有机溶剂的处置情况及现状 1.1各种废有机溶剂按照不同的情况处理。一般废 有机溶剂是可燃烧的,可直接做为燃料燃烧处理, 作为火烧油较理想的废有机溶剂为烷基烃类、 烷基醇类、环烷烃等,如甲醇、乙醇、异丙醇、 石油醚、环己烷、正戊烷等。含有苯环类的废有机溶剂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黑 烟,造成较大的空气污染,需要加装尾气净化系统。 1.2国内的废有机溶剂再生技术起步较晚,一般主 要依靠精馏、萃取蒸馏、减压蒸馏、 共沸蒸馏等。再生系统由多套预处理设备及蒸馏、 精馏、过滤等装置组成。但是处理完最终产品的纯度一般在98-99%,大多数产 品含水量都较大,达到0.1%以上,纯度达不到工业级的 水平。再生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3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还有膜分离、 萃取、干燥、中和、吸附等手段。膜分离是指分子混合状态的气体或液体,经过特定膜的浸透作用,改变其分子混合物的组成,直接能使某一种分子从其他混合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目的。膜分 离的推动力来自膜两侧化学势只差,即膜两侧的压力差、电位差和浓度差。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份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电子行业废有机溶剂的回收处置的方法及现状, 概述了国外通过精馏等技术方法实现对废有机溶剂的回收再利用的情况。表明废有机溶剂再生技术将是未来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不久将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关键词:废有机溶剂;精馏; 处置;再利用;环保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 27-0144-02图1(转下页) 14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