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张仁桥 (浙江林学院,浙江杭州311300)

摘要 介绍了在离散型地域结构条件下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基本原理,以浙江为例,对离散型地域结构对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针对离散型地域结构对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不利影响,提出积极推动乡村人口适度集中、统筹城乡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创新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政策等建议,以期使乡村居民能够较为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关键词 公共设施配置;离散型地域结构;乡村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3-07012-06Study on Rura l Publi c Fac ilities A lloca tion Ba sed on D iscrete Geograph i ca l Structure ZHANG Ren 2qi a o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The basic p rincip le of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allocation under the discrete geographical structure condition was intr oduced .W ith Zhejiang Pr ovince as an examp le,the effects of discrete geographical structure on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all ocation were analyzed .A i m ing at the negative i m pacts,s ome counter measures were put f or ward,including actively p romote the app rop riate concentration of rural populati on,coor 2dinat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facilities p lanning and constructi on,innovat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o on,which ai med t o enable rural residents more equitable to enjoy public services .

Key words Public facility all ocati on;D iscrete geographical structure;Rural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08CGY D080Y BX )。

作者简介 张仁桥(1972-),男,安徽定远人,博士,讲师,从事城乡发

展与规划研究。

收稿日期 2010204208

为了缩小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在城乡层面,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失衡的矛盾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加快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是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乡村地区,制约公共服务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体制机制等因素,又包括离散型地域结构因素。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从对前者研究较多,对离散型地域结构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影响研究较少。实践表明,离散型地域结构对乡村公共设施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增加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成本,也使乡村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成本大大增加。笔者拟从离散型地域结构视角,结合浙江实践,对乡村公共设施配置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1 基本理论

1.1 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内涵与类型

1.1.1 公共设施的内涵。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是消费上具

有非竞争性(某一人使用一种产品,不影响其他人使用该产品)、非排他性(在不产生很大成本的条件下,不可能将其他人排出在公共品的利益之外),以及集体消费性(不是为某一人或某一类人服务,而是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的产品

[1]

,如

国防、外交、社会安全、道路桥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直接供给的原因在于,其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存在是为了增进社会公众利益,具有公益性。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公共品,其提供的主体往往不同,一般说来,全国性公共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品则由相应的地方政府提供,通常以公共设施的形式提供。在乡村地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公共服务,也称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教育、文化、卫生、自来水、垃圾处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主要由县、

乡等地方政府提供。

1.1.2 公共设施类型。根据公共服务对设施的依赖程度,

可将公共服务分为设施型公共服务与非设施型公共服务,前者主要包括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这些公共服务分别对道路桥梁、学校、文化站、医院、环卫设施等的依赖较大;后者是指对设施依赖性不是很大的公共服务,如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等,这些公共服务对社会保障设施和就业培训设施的依赖不是很大。例如,对于社会保障服务,居民不必经常往返于住地与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之间来享受社会保障服务,因此,社会保障管理设施及其与居民住地间的距离对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服务影响不大。

根据居民使用公共设施出行特点和频次,可以将公共设施再细分为出行设施和保险设施,前者是居民必须出行一定距离才能使用,如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后者是居民不必出行,需要出行的是公务人员,居民因接近这类设施

而受益,如社会治安设施(如派出所)和消防设施等[2]

。相比

较而言,出行设施受离散型地域结构影响显著,该研究仅对出行设施公共配置进行研究。

1.2 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原理

1.2.1 公共设施空间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的权衡。鉴于公共

服务的性质,公共设施配置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2个目标。公平目标是指每个居民都能使用公共设施,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效率目标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配置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公共设施,使得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出行总距离或总成本最小化。

对于医院、学校、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布局,既要考虑各种设施的可能利用效率,也应考虑所有公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到公共设施的权利。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根据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来决定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若偏向于追求每个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均等性,则公共设施配置只能是小规模、分散式;若偏向于追求公共设施利用的效率和服务的多样化,公共设施配置大规模、集中式布局。但对于后者,这种配置方式使居民到公共设施的总移动距离增加。在乡村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实践中,鉴于地方政府财力的有限、公共

责任编辑 马卫鹏 责任校对 傅真治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38(13):7012-7017

设施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公共设施使用中存在的空间距离衰减作用(随着居住地与公共设施间距离的增加,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成本递增,或公共设施给居民带来的收益递减),完全均等地、公平地配置公共设施是不可能的。此外,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似,公共服务生产活动也存在不完全可分性,即公共设施往往都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例如,对于学校的规划建设,不可能将学校规模缩减得很小,均匀地分布。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均等性,小规模、分散地布局公共设施。同样,也不能只是追求公共设施配置中的规模经济,大规模、集中地配置少量的公共设施,这样会使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总出行距离显著增加。例如,在乡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中,很多地方撤销规模较小的学校,设立规模较大的学校,以改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调研发现,这种做法显著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上、下学的距离,对于山区学生来说,上下学变得更为不便。在公共设施的规划实践中,人们往往根据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来决定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公共设施配置过程中不仅有规模大小问题,有些公共设施还涉及职能等级高低[3]。根据中心地理论,公共设施功能等级与其服务半径呈正相关,即公共设施功能等级越低,服务半径越小;公共设施等级越高,服务半径越大。因此,对于那些较高功能等级的公共设施,总数不可能配置很多,在实践中这类设施往往更注重效率,难以兼顾公平。比如,功能等级较高的三级医院大多配置在大中城市,这里不仅有规模较大、密度较高的需求(人口),而且高层次公共服务提供所必需的高素质劳动力(医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这给乡村地区居民享受高层次医疗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因此,三级医院的这种配置方式效率较高,但公平性较差。

在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既要考虑每个居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和期望值,同时也要兼顾所有居民的需求。因此,公平和效率往往难以协调一致。一般追求效率的配置模型多以居民住地到公共设施的总出行距离最小为目的;追求公平的配置模型多以居民住地到最近设施的最大距离最小化为目标。

1.2.2 公共设施空间配置的模型。为实现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分别建立效率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和公平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4-5]。2类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①公共设施数量事先确定,其规模固定;②居民沿交通线出行,出行成本与总出行距离成正比;③公共设施的建设费与运行费在区域中任意区位都相同,因此,公共设施配置只是受出行成本约束;④公共设施的使用者由设施的类型来确定,鉴于公共服务以居民和家庭为对象,这里可由居民人口总数来代替。

1.2.2.1 效率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此模型在于寻找需求地点(即居民居址)与公共设施区位间的总出行成本最小化的问题。根据假设,可将最小总出行成本转化为最小总出行距离。

目标函数为:

m in Z=ρ

i ρ

j

a i d ij x ij(1)

约束条件为:

ρ

i

x ij=1 Πi(2)

y i-x ij≥0 Πi,j(3)

ρ

i

y j=p(4)

x i,j=0,1 Πi,j(5)

y j=0,1 Πj(6)

式中,a

i

为地点i的需求(人口);d

ij

为地点i和j间的最短距

离;x

ij

表示当i的利用地点j的设施,则为1,否则为0;y

j

为地

点j布局时为1,否则为0;p为设施数;a

ij

和d

ij

为外生变量;x

ij

和y

j

为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目标函数(1)式表示居民利

用设施时总移动距离最小,如果用地域全体的需求(人口)

ρ

i

a i除以总出行距离,得到每人的平均出行距离;约束条件

(2)式表示地点i的居民保证能够被分配到一个设施;(3)式

表示在设施区位点的居民也能被分到;(4)式表示配置的设

施总数。

1.2.2.2 公平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建立在最大覆盖原理

基础之上的公平型公共设施模型,是指在距设施一定范围

内,尽可能向更多的居民提供服务为目标,即在一定范围内

使需求地域最大化。

目标函数为:

max Z=ρ

i

a i z i(7)

约束条件为:

ρ

j∈N i

y j-z i≥0 Πi(8)

ρ

i

y j=p(9)

x j=0,1 Πj(10)

y j=0,1 Πj(11)

式中,z

i

表示地点i被覆盖时为1,否则为0;其他变量的定义

与效率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相同。目标函数(7)式表示被覆

盖的需求(居民数)最大化,制约条件(8)式表示能够覆盖地

点i的设施至少有1个以上,地点i才能被覆盖;其他条件与

效率型公共设施配置模型基本相同。在公平型公共设施配

置模型中的设施区位可按照一定的步骤来求解,最终得到一

定地域范围内公共设施的2个最佳区位。

1.3 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及其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影响 与

城市聚集型、高密度的地域结构显著不同,乡村地域结构是

离散型的,乡村人口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空间分布是低密度

的、分散的。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不仅明显制约公共设施的

利用效率,也妨碍公平性的提高。

1.3.1 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传统农业是一

种土地密集型的经济生产活动,农民为了接近土地,尽可能

地靠近自己耕种的土地居住,使得农民的居住地与耕地的距

离普遍较小。一般说来,耕作半径(居住地与耕地间的距离)

的上限只有几百米,由于土地是分散的、不可移动的,这便形

成了乡村离散型人口分布地域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在沿海

或内地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了得到劳动

力,同样也在乡村地区进行分散布局,这进一步强化了乡村

离散型地域结构;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每户农民都获得一定数量土地的耕种权

利,但当家庭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之后,仍有相当一部

3107

38卷13期 张仁桥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分年纪较大的农民留在农村耕种承包地,这也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此外,我国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业开发充分而又久远,加之我国多山地,耕地破碎,使得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人口分布较其他国家更为分散,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特点较为典型。

1.3.2 离散型地域结构加大了公共设施配置中效率与公平权衡的难度。在乡村地区,1k m2人口密度大多在几十人至几百人之间,人口稀疏的中西部地区则更低,而城市人口密度大多在1万人左右,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则在1万人以上,乡村人口密度大多不到城市的1/20。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总量是一定的,在乡村规划建设公共设施,若使得公共设施达到一定的规模,势必只能布局较少的公共设施,由于乡村地区面积广袤,必然造成很多乡村居民远离公共设施,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出行成本大大增加,结果造成不能方便使用或干脆不使用这些公共设施;若配置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公共设施,虽然可以使大部分居民接近公共设施,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但公共设施规模收益太差,在实践中往往不可能实现。

例如,在某一县域内,在规模较大的重点城镇配置中学,在规模较大的集镇或村配置小学,这显著增加了部分学生上下学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就学出行成本,同时也给出行带来隐患;若分散建设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中小学校,这样可以显著缩短学生上下学的距离,降低学生出行成本,但会带来学校规模过小、教学质量下降且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在一些山区乡镇,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前,学校部分班级学生人数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人,这类学校存在明显的规模不经济,教学质量不高。随着乡村人口外迁和适龄就学儿童的减少,这种局面已愈加困扰学校的发展。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中小学规模显著扩大,大部分班级都达到一定标准,甚至1个年级有多个班级,但这种布局使相当数量的学生远离了居住地,上下学出行距离显著扩大,给学生带来很大不便,加之山区交通不便,所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乡村地区离散型地域结构使公共设施配置的效率与公平权衡更为困难。

2 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是沿海地区乡村经济发达的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4年列全国各省区第1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浙江公共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浙江又是一个多山、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省份,“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域结构增加了公共设施建设的难度,72%人口居住在市区以外的县(或县级市),平均人口密度不到500人/k m2。对于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人口密度明显偏低。较低的人口密度给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带来困难,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中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更为困难。尽管如此,新世纪以来,浙江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1 浙江省公共设施建设总体水平

2.1.1 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东部沿海地区总体上也位于前列。2006年末,浙江有二级公路的比重、完成电网改造的乡镇比重、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通电行政村比重和通电话行政村比重分别为55.1%、99.0%、97.6%、100.0%和99.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浙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高,其中,完成电网改造的乡镇比重比全国高1617%;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完成电网改造的乡镇比重等4个指标明显高于或与东部沿海持平,不过,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指标比沿海地区约低10%,这主要是受到浙江山地、海岛较多,以及乡村人口密度较低的制约(表1)。

表1 2006年浙江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Table1 Rura l i n frastructure constructi on i n Zheji a ng Prov i n ce%

地区Regi on 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secondary

high way

完成电网改造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co mp leting

po wer grids transfor mati on

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high way

通电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electricity

通电话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telephone

浙江Zhejiang55.199.097.6100.099.4东部地区Eastern regi on65.996.898.298.799.6全国Whole country46.282.395.599.997.6 注: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6-7]。

 Note:Data are fr o m reference literature[6-7].

2.1.2 医疗环卫设施建设。据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浙江省医疗机构基本覆盖全乡镇,有医院或卫生院的乡镇占9915%,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基本持平;有卫生室行政村的比重占49.8%,远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这与浙江撤销部分村卫生室,集中建设乡镇医院有关。

近年来,浙江乡村卫生环境整治效果较为明显。2006年末,浙江省内已有53.0%的行政村实行了集中供水,垃圾经处理乡镇的比重达61.9%,大部分乡村地区已建立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网络。浙江省这些环卫指标也明显高于全国和东部沿海地区(表2)。

2.1.3 文教设施建设。据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浙江省有小学乡镇的比重、有中学乡镇的比重、有幼儿园和托儿所的乡镇,以及有小学行政村的比重分别为96.0%、7814%、30.2%和81.2%。在这些指标中,除有幼儿园和托儿所行政村的比重与全国水平持平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全国或东部地区水平,其中,有中学乡镇的比重低于东部地区水平约16个百分点,这很大程度上是乡村学校合并调整造成的。浙江省乡村交通相对便利,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这有利于集中财力进行学校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浙江山区和海岛的农村小学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开展了适度合并,在嘉兴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便捷的地区,农村中小学合并的力度更大,有些行政村和乡镇不再配置学校,致使浙江文教设施(学校)比重相对较低(表3)。

4107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表2 2006年浙江省乡村医疗环卫设施建设情况

Table2 Rura l medi cal and env i ronmen t a l s an it ati on constructi on i n Zheji a ng Prov i n ce i n2006%

地区Regi on

有医疗设施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medical facilities

有卫生室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sanitati on r oo m

有自来水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tap water

垃圾经处理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waste treated

浙江Zhejiang99.549.853.061.9

东部地区Eastern regi on99.274.147.429.9

全国Whole country98.874.324.515.8

表3 2006年浙江省乡村文教设施建设情况

Table3 Rura l cultural and educati onal fac iliti es constructi on i n Zheji a ng Provi n ce i n2006%

地区Regi on

有小学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p ri m ary school

有中学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m iddle school

有幼儿园和托儿所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有小学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p ri m ary school

浙江Zhejiang96.078.430.281.2东部地区Eastern regi on99.294.135.188.7全国Whole country99.087.630.286.5

2.2 浙江省11个地区公共设施建设比较

2.2.1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浙江11个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高,完成电网改造乡镇、通公路行政村、通电行政村、通电话行政村的比重4个指标都接近100%。相比较而言,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指标相差较大,指标较高的有嘉兴、湖州、绍兴、宁波等地区,较低的包括衢州、舟山、丽水等地区。这主要与各地区区位和地域结构的差异有关,嘉兴等地区位优越且人口密度较大,公路建设较为发达,而山区或海岛地区交通不便且人口稀疏,公路建设相应受到制约(表4)。

表4 2006年浙江省各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比

Table4 Compar ison of i n frastructure constructi on of per rura l regi ons i n Zheji a ng Prov i n ce i n2006%

地区Regi on 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secondary

high way

完成电网改造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co mp leting

po wer grids transfor mati on

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high way

通电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electricity

通电话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telephone

杭州Hangzhou60.2100.0100.0100.0100.0宁波N ingbo70.3100.0100.0100.0100.0温州Wenzhou65.1100.098.3100.0100.0嘉兴J iaxing80.4100.0100.0100.0100.0湖州Huzhou78.3100.0100.0100.0100.0绍兴Shaoxing76.4100.0100.0100.0100.0金华J inhua50.9100.098.4100.0100.0衢州Quzhou46.8100.098.2100.0100.0舟山Zhoushan32.198.792.6100.098.7台州Taizhou61.0100.097.5100.0100.0丽水L ishui41.598.494.2100.0100.0

2.2.2 医疗环卫设施建设比较。浙江大部分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配备齐全,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但各地差异悬殊。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村的比重较高的包括嘉兴、宁波、舟山、杭州、温州等地区,衢州、丽水等地区较低,且差距较大,最高的嘉兴为99.4%,最低的衢州仅为12.2%,两地差距近8710%;垃圾集中处理村的比重较高的有嘉兴、宁波、舟山等地区,都在9010%以上,但丽水、温州、台州等地区较低,其中丽水仅为2

3.4%;乡村沼气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并且各地差异较大,嘉兴高达58.7%,其他地区比重都在30%以下,最低的台州只有1.3%;有卫生室行政村的比重较高的为嘉兴、宁波、舟山等市,金华、丽水、台州等地区较低。不难看出,乡村人口密度较大的嘉兴、宁波等地区医疗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乡村人口密度较低的丽水、衢州等地区医疗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较低(表5)。

2.2.3 文教设施建设比较。在文教设施建设方面,嘉兴、湖州、宁波等地区建设水平较高,丽水、衢州、温州等市普遍较低,各地区文教设施建设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在有幼儿园、托儿所行政村的比重等7个文教设施指标的合计值中,嘉兴最高,达427.6%,平均值达71%,丽水最低,仅为175.7%,平均值约为29%,两者指标合计值相差近252%(表6)。

2.3 离散型地域结构对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 从上述指标体系中选取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等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区的数据,分别计算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密度(用来表示乡村地域结构离散型程度)、人均G DP的相关系数,考察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地域结构的相关性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地域结构的相关性中,“饮用水经集中净化处理行政村的比重”等5个指标相关系数在0.5以上,这表明浙江省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密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部分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均G DP的相关系数,这表明人口密度或地域结构对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同样

5107

38卷13期 张仁桥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具有重要影响,在个别方面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小学乡镇的比重”指标与人口密度、人均G DP的相关系数皆为负,表明人口密度越大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有小学的乡镇的比重越低,这与浙江省普遍推行的学校撤并政策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区,学校撤并的力度越大(表7)。

表5 2006年浙江省各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情况比较

Table5 Co mparison of med i ca l and envi ronment al constructi on of per rural regi ons i n Zheji a ng Provi n ce i n2006%

地区Regi on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with drinking

water centralized purificati on

垃圾集中处理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with

waste centralized pr ocessing

有沼气池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methane tank

有卫生室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sanitati on r oo m

杭州市Hangzhou City66.080.15.654.9

宁波市N ingbo City88.196.93.173.3

温州市W enzhou City65.252.73.746.7

嘉兴市J iaxing City99.498.558.781.6

湖州市Huzhou City71.580.42.978.9

绍兴市Shaoxing City54.080.42.354.2

金华市J inhua City31.255.27.143.6

衢州市Quzhou City12.250.228.253.8

舟山市Zhoushan City76.293.52.476.9

台州市Taizhou City61.454.71.338.6

丽水市L ishui City20.123.419.428.4

表6 2006年浙江省各地区乡村文化教育情况比较

Table6 Co mparison of cultura l and educa ti ona l est ablish men t constructi on of per rural reg i on s i n Zheji a ng Prov i n ce i n2006%

地区Regi on

有幼儿园、托儿

所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kindergarten,

nursery

有体育健身场所

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fitness centers

有图书室、文化

站行政村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library,

cultural center

有小学乡镇

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p ri m ary school

有中学乡镇的

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m iddle school

有职业技术学

校乡镇的比重

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v ocati onal technical

schools

合计

T otal

杭州市Hangzhou City33.033.421.998.685.126.2298.2宁波市N ingbo City37.851.043.996.796.726.4352.5温州市W enzhou City23.230.512.293.981.313.4254.5嘉兴市J iaxing City51.276.285.4100.0100.014.8427.6湖州市Huzhou City63.530.438.896.7100.033.3362.7绍兴市Shaoxing City35.931.120.9100.091.59.6289.0金华市J inhua City25.627.214.299.175.712.6254.4衢州市Quzhou City38.211.69.9100.073.17.5240.3舟山市Zhoushan City23.348.335.882.951.48.6250.3台州市Taizhou City24.234.927.692.594.612.9286.7丽水市L ishui City21.57.36.693.940.36.1175.7

表7 浙江省各地区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与人口密度、人均G D P的相关性

Table7 Correl a ti on of rura l publi c fac ility constructi on w ith popul ati on density,G D P per capit a of per rural reg i on s i n Zheji a ng Prov i n ce i n2006

指标I ndex

人口密度

Populati on density

人均G DP

G DP per capita

有二级公路乡镇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secondary high way0.3240.509

饮用水经集中净化处理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drinking0.7210.818 water centralized purificati on

垃圾集中处理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waste centralized pr ocessing0.5970.935

有卫生室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sanitati on r oo m0.5510.762

有幼儿园、托儿所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kindergarten,nursery0.1330.424

有体育健身场所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fitness centers0.8540.821

有图书室、文化站行政村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ad m inistrative villages with library,cultural center0.7370.753

有小学乡镇的比重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pri m ary school-0.237-0.016

有中学的乡镇比重Pr oporti on of villages and t o wns with m iddle school0.3630.496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6];人口密度不包括市区的地区人口密度;人均G DP不包括市区的地区人均G DP。

 Note:Data are fr o m reference literature[6];①doesn’t include populati on density in urban area;②doesn’t include G DP per capita in urban area.

3 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除了经济因素外,离散型地域结构是影响和制约乡村公共设施配置一个主要因素。为提高乡村公共设施配置效率,促进乡村居民能较为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乡村公共设施规划建设。

3.1 积极推动乡村人口适度集中 乡村离散型地域结构制

6107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约了公共设施利用效率和公平性,也增加农民利用公共设施成本。因此,要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平,首先就需要努力推动乡村人口集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乡村居民,特别是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居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②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进乡村人口向较大农村居民点集聚,如人口稀疏、自然村落较小的居民向山下集中、河湖密集地区居民向较大村落集聚,利用重大公共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的契机,引导人口集聚;③利用当前农村土地里流转、土地整理的时机,推动人口适度集中。2000年以来,浙江省为了推动乡村人口集聚,先后出台“下山移民”“撤乡并镇”等多项政策,提高了乡村人口集聚水平,促进了公共设施建设。

3.2 统筹城乡公共设施规划建设 当前,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矛盾的主要在乡村,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而解决城乡公共服务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城市。因此,可通过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

目前,部分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缺少统筹规划,造成重复投资,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乡村公共设施配置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整体规划。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城乡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环境治理等设施的合理配置,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尚未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欠发达县(或县级市)的支持,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并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和村庄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②要大力推进城乡文教卫体均衡发展,加快农村卫生、文化、体育发展,提高公共设施设施在农村的可达性,方便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看病、娱乐以及健身,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差距;③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搞好城乡公共设施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县城、重点集镇的公共设施。

3.3 创新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政策 受离散型地域结构等因素制约,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明显低于城市,且公共服务功能等级和质量也较低。因此,必须逐步消除城乡在公共服务的二元体制,使乡村地区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享受到城市高层次公共服务。例如,逐步统一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方便农民在城市大医院看病就医;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农村教师享受与城市教师相同的待遇,提高乡村对高素质教师的吸引力,取消重点中小学,促进城乡生源质量均衡等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

参考文献

[1]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郭庆旺,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彼德?尼茨坎普.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卷)[M].安虎森,等,

译.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3]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TEI XEI RA J C,ANT UNES A P.A hierarchical l ocati on model f or public

facility planning[J].Eur opean Journal of Operati onal Research,2008,185: 92-104.

[5]GE OFFREY D.Reconsidering the legacy of urban public facility l ocati on

theory in hu man geography[J].Pr ogress in Hu man Geography,2000,24

(1):47-69.

[6]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

计局.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村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7]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200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上接第6992页)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创造了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的适宜环境,促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32.

[2]韩俊.中国三农100题[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264.

[3]綦江县农业局.綦江县农业信息[E B/OL].(2009-01-15).[2009-07

-16].htt p://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0126371.html,jinnong.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0126371.html,/nongcunlaodonglizhuanyi/g ong2 zuoyanjiu/1782.ht m l.

[4]大足县物价局.2008年重庆市分区县常驻人口城镇化率[E B/OL].

(2009-03-16).[2009-07-16].htt p://wjj.dazu.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0126371.html,/Text_Sho w.

as p?ClassI D=1040000&id=18945.

[5]易南平.重庆农经信息.綦江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更新工作圆满完

成[E B/OL].(2009-01-09).[2009-07-16].htt p://w w w.cqagri.

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0126371.html,/njxx/detail.as p?pubI D=230398.

[6]龚维斌.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

[7]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

(6):6-9.

[8]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3.[9]刘秀梅,田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

理世界,2005(1):97-101.

[10]邓一鸣.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与转移[M].北京:中国农村读物出

版社,1998:273-274.

[11]温家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对外政策[N].人民日报,

2007-02-26.

[12]蒋成凤,李德.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现代

农业科技,2006(5):99-100,102.

[13]张毅.阳光工程惠及830万农民[N].人民日报,2006-11-14(06).

[14]秦晖.农民流动与经济要素配置优化———清华大学学生农村调查报

告[J].改革,1996(3):33-36.

[15]赵树凯.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与风险的初步考察[J].农业经济问

题,1995(3):33-36.

[16]LE W I SW A.Econo mic devel opment with unli m ited supply of labour[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17]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202.

[18]侯兵,胡丹.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乡镇经

济,2007(11):42.

[19]宋林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问题与对策[N].大公报,2003-03

-14.

[20]陈冰.农业剩余劳动力逆向转移的初步观察[M].北京:中国农村经

济,1999.

7107

38卷13期 张仁桥 基于离散型地域结构的乡村公共设施配置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范本

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范本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范本篇一为了保证项目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及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特制定了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制度,希望项目部所有人员严格遵守以下条例: 1、每天设专人对办公区、生活区卫生进行打扫,项目部所有人员必须维护办公、生活区的卫生,不得乱扔杂物、果皮等物品; 2、树立强烈保护意识,爱护各项办公设施、生活设备以及各种办公用品,例如宿舍内的衣拒、架子床,办公室的办公桌、文件柜、电器设备等; 3、实行各种生活、办公用品责任到人,例如架子床、电话、办公桌、椅、热水壶、电热器等;一旦发生丢失、毁损现象,则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4、严禁在活动房、会议桌、文件柜、办公桌、办公椅上粘贴、刻、划、书写东西或其它损坏行为,违者每发现一人次,视情节轻重处以10--100元罚款; 5、电脑、电视监控设专人负责维护,注意保护软、硬件设备,电脑、电视监控设备应放置合理、操作规范,出现故障应及时检修,若因人为原因造成这些设备损坏者,责任自负; 6、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设备应设专人管理,出现故障及时修理,有意损坏这些设备者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处罚。 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范本篇二学校所有的电教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它的完好程度决定了课堂电化教学能否正常进行。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特制订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 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 1、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电化教学的主要工具,不得用于其它活动。 2、教师应掌握各设备的使用方法(详见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

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上师大康城学校学科品社班级三()人数38 课题1身边的公共设施教时 3 执教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设施是生活中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或场所。 2、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名称及其作用,体会公共设施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3、了解国外的一些公共设施的特点,感受到其他国家公共设施设计上的人性化。 4、了解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并能进行比较和归类。 5、进一步体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6、学习一些制图方法,合作制作社区公共设施分布图。 7、能对本地区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提出看法。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设施姓“公”,是大家公有的,因此是大家必须共同爱护的。教材通过呈现学生考察到的公共设施以及他们的感想,让学生初步理解“公共设施”的概念和作用。课本中呈现了路牌、电线杆和变电设备、桥梁、路边座椅、公用电话亭、公共厕所、少儿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中既有物品,也有场所;既有维持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如电线杆和变电设备、桥梁等),又有专为外出者提供方便的设施(如路牌、座椅、公用电话、公用厕所等)、还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设施(如图书馆等)。 2.学生分析: 虽然公共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公共设施的了解却有困难,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到社区考察各种公共设施等方式,扩大他们的社会视野,从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再到祖国、世界,由小到大,逐步展开,了解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景,揭1、出示图片或录像: (1)公园里,吃了很多 看录像运用媒体录像 能在课堂有限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公共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5952 公共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公共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各社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二、各社区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社区管理单位应当在危险地段和部位设置必要安全设施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三、各社区要加强宣传,以“爱护公共设施为荣、破坏公共设施为耻”加大对社区居民公共设施安全和思想教育,把爱护公共设施作为经常性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设施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析报告(精)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调研报告 河南分行机构业务部 2009年1-9月全国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投资完成总量较多,各个分类行业的投资增幅在全国各类行业投资增幅中也属于快速发展行列。统计数据显示:1-9月全国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12037.2亿元,同比增长51%,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9.04%,增幅同比提高了17.9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达到了9871.9亿元,同比增长49.2%,在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中的比重最大,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3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的投资为1363.2亿元,同比增长59.6%,增幅同比提高了28.4个百分点;环境管理业的投资为802.2亿元,同比增长60.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4个百分点。 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内容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对应79、80和81大类,均属于第N门类。其中,水利管理业(79大类主要包括对河流、湖泊、行蓄洪区及沿海的防洪、防涝设施的管理、水库管理、调水、引水管理和其他水利管理等;环境管理业(80大类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城市市容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江河湖泊、水库、地表地下的水污染治理和对制造、维护、医疗等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治理;公共 设施管理业(81大类主要包括对城市污水排放、雨水排放、路灯、道路、桥梁、隧道、广场、涵洞、防空等市政设施的维护、抢险、紧急处理、管理等活动、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活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城市公园管理。 二、行业情况 由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包括内容繁多,本次调研仅对调水、引水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内容进行调研。

无锡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

无锡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标准 (征询意见稿) 无锡市规划局 2007年11月

1.总则 1.1 为使无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更切合当前实际,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满足居 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全面提升无锡的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 化、规范化,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参照相关标准与指标,按 照以人为本、分级配套、分级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无锡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 划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1.2 标准是无锡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技术标准,江阴和宜兴市可参照执行。 1.3 标准适用于市(区)级以下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规划设计;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由相关的专项规划确定配置要求。危旧房改造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特殊地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因地制宜,具体研究。 1.4 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用地情况、周边设施条件、行政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配置标准可作适当调整;新建地区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严格执行本标准;,老城区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项目依据本标准,各项设施的配置水平可在本标准的基础上适当降低。 1.5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无锡市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条例。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2.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 2.1.1对应社区的管理体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街道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级配置,控制规模及对应行政、规划管理应符合附表2-1的规定。 附表2-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行政规划管理一览表 2.1.2街道社区由交通干道和自然地理边界围合形成,人口规模一般为5万人左右;对应行政管理中街道的管辖和规划管理中控规编制单元的管理。 2.1.3基层社区是由城市支路以上道路或自然地理边界围合形成,人口规模一般为1~1.5万人;对应行政管理中居委的管辖和规划管理中街坊的管理。 2.2分类与控制要求 2.2.1按照使用功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设施;(2)医疗卫生设施;(3)

基础设施维修养护管理制度

颜店中心小学基础设施维修养护管理制度 学校所有的电教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它的完好程度决定了课堂电化教学能否正常进行。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特制订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 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 1、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电化教学的主要工具,不得用于其它活动。 2、教师应掌握各设备的使用方法(详见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 3、各班班主任为本班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如造成丢失或损坏,影响正常收看者,一学期超过两次,将视为教学事故。因违章操作造成人为损坏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按照规章处理。 4、使用任何电教设备教师必须在场。同时播放影视资源之前,应尽早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早和电教室取得联系。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使用设备,更不能改变设备之间的连接线,以免在给收看带来影响。 5、对设备定期清洁,清洁时要用干燥的抹布擦拭设备(注意防止静电),切忌用湿巾清洁,预防短路。对背投屏幕要用干燥的软巾轻轻擦拭或吹去表面灰尘,切忌用粗糙的抹布或用力擦拭,以免划伤屏幕。机柜后面不得堆放清洁工具和其他杂物,以免影响线路连接或造成危险。学校将定期检查,并将奖分或扣分,记入班级量化管理评分中。 6、老师所领取的录音机,要注意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学生提拿和使用。平时做好防尘、防摔、防水的措施,防止人为的损坏,有什么问题及时通知电教室,造成人为破坏的要按章赔偿。 办公室电教设备、网站管理制度 1、按计算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开启、关闭计算机,以确保电脑使用安全。 2、校园网系统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如有破坏和损坏,将给学校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禁止任意修改和删除校园网系统的文件和数据,不准随意改动计算机的系统设置。 3、不得随意安装或拆卸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不得让校外人员到办公室使用办公电脑。不得利用学校办公电脑在上班时间进行聊天、游戏、炒股,播放与教学无关影片等娱乐性活动。不下载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及时做好防毒防黄工作,遵循办公电脑用于办公的原则。 4、保证校园网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堵塞病毒传染渠道。尽量不使用外来软盘、光盘,即使使用也要先查杀病毒后,才能在校园网上使用。 5、所有教学资料应在办公室计算机的“指定盘D盘”,如备课件等,以备查阅,个人资料应及时做好备份工作,以防资料丢失,便于查找和管理。 6、保护校园网的设备和线路,不准擅自改动计算机的连接线,不准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不准擅自移动计算机、线路设备及附属设备,不准擅自把计算机设备外借。 7、网络中心将定期对各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及清洁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若有违反本规定的,按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8、无论进入校园网或上因特网都要讲究网上公德、遵守网络公约,不说有失教师身份的话,不得传播反动言论,不得私自查阅、篡改别人的资料或文件,不能盗用别人的账号和密码。

施工现场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施工现场基础设施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施工现场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提供和维护工作场所和相应设施,满足施工生产 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项目部在工程进场前,做好工作场所和设施 需用计划的编制工作,报安全科长审核,分公司经理审 批。 第二条:项目部依据绘制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确 定工作场所和设施位置,报安全科、安全处审核,安全副 总经理审批后实施搭设工作。 第三条:基础设施的搭设工作必须在工程正式开工前 完成,并通过安全科、安全处共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条:基础设施的搭设标准根据工程申报的文明工 地等级来确定,具体标准参照《文明施工标准》。

第五条:基础设施的搭设工作由项目部负责实施,安全科负责搭设过程中的现场检查、指导,总公司安全处负责对搭设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公共设施有哪些

公共设施有哪些 公共设施很多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商业和市政公用等类。 1、校园 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指住宅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 公用设施包括道路、公交站场、环卫设施、各类公用管线及相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和绿地等设施。产权及收益权不属于开发商。 总结精选(4)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带给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公共设施是由公共政府带给属于社会的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劳务。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公共政府带给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取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

化设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农村公共设施,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处理系统、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按收费与否,有收费和不收费之分。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相关阅读】 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一、从功能要求出发 功能性是公共设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进行生产和设计的根本目的,即所有公共设施都要基本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我们设计和制造该设施的动机。如:为了方便行走而制造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为了方便交流而发明电话、电报等信息传输工具……一切设施存在的必要条件都是基于人们对其功能的需要。正如设计大师贝聿铭所说:“设计是需要的艺术。” 二、从人机观点分析 人机关系是评价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人们对人机关系具体资料的阐释也有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提出的设计理念:①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②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1 总则 为在城市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全面提升南京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制定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吸取有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参照同类城市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南京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南京城市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并为公共设施实施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新建地区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标准》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新建地区进行具体的建设管理时,应按编制的规划和本《标准》控制预留用地,保证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在进行已建成区的更新改造时,应结合人口情况和实际需求,在既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鼓励功能混合、提高使用效率,保证设施配套的服务水平,对设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 保障房片区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针对性核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 基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遵循公益性设施优先、集约节约用地、复合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应衔接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政辖区及其管理要求、各类设施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现状及周边用地和设施情况等,设施项目、规模及布局可结合实际作适当调整。 本《标准》提出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中涉及用地的为刚性规定,新建地区规划建设时必须予以保证,已建成区尽量通过用地盘整达到标准。用地上配套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强度,可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和人口规模做适当调整。

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7)

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7) 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七) 1、目的 严格保障公共设施正常使用,,维护业主利益,确保业主人身安全。 2、指导思想 严格按操作规程开展维护、保修工作,积极做好检查预防,提高处理突发危机事件办事效率。 3、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 3.1对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依法应由专业部门负责的除外),保证共用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和使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建立共用设施设备清册档案(设备台账)有设施设备的运行、检查、维修、保养记录; 3.3有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按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开展工作; 3.4对共用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巡查,做好巡查记录。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向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提出报告

与建议,按有关规定办理; 3.5特种设施设备和测量仪表、仪器,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校准,使之符合相关规范; 3.6设备房保持整齐清洁,安全设施符合规范,无鼠害,无跑、冒、滴、漏现象,无堆积杂物;设备设施铭牌、标识,规范、统一、完整;操作规程、维护规范、管理制度上墙; 3.7各类管线有分类标识和流向标识,各类记录本、登记本(运行、维修、保养、交接班等)齐全,记录完整;监控记录可保存15天,并能正常回放; 3.8对小区内变压器、高层屋面、有安全隐患的健身设施、水系沿岸等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制定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备有应急方案; 3.9公共区域内的雨、污水管道每年检查疏通1次;雨、污水井每半年检查清掏1次雨、污水管道及井发生堵塞应及时疏通;化粪池清掏每年至少1次,每季度检查1次,防止外溢; 3.10建立设备设施巡视制度有专人巡视,中控室有专人24小时值守,值守人员实行轮班制; 3.11每日对园区路面、景观、小品、围墙(护栏)、窨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公园位于市区东南部,是一座集水体景观和亚热带植物园林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目标“136”的推进,市政府为了整治南湖周边环境,扩建景区面积,如后的景区总面积为公顷,其中陆地面积公顷,水体面积107公顷,同时,添置和改造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以突出的“城市森林”景观营造“中国绿城”标志性园林作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如今的公园景区——“名树博览园”已经成为“中国绿城”中又一张靓丽名片,塑造了首府城市新形象。因此,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的维护直接影响着首府城市

的形象和反映建设管理单位的公园的综合管理水平。本人根据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实践及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水平,向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迈进。谈谈个人见解: 一、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平时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随着市政府对南湖景区的完善和扩建,为市民营造了一个清新、优雅、休闲的娱乐环境,给首府市树立了新的形象,成为“中国绿城”中一张靓丽名片,也提高了公园的知明度。公园自10月1日免费开放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治安巡逻90多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人员150多人,物业维护管理人员10多人,在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国际化城市园林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标准要

求和园林局领导提出“名树博览园”要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园免费开放后,周围的围墙已全部拆除,实施了敞开式看护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给管理带来了难题。据统计,公园景区平均每天客流量达上万千人次,双休日达二、三万人次,节假日可达五、六万人次。免费开放带来游客量激增,在游人中个人的素质不一,有相当部分游人进入景区不注意爱护公物,加之外来人员和拾荒人员也比较多,恶意破坏景区园林配套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气愤的是,在景区内设置很多供市民、游人休息的大理石桌子、凳子时常被人为弄得肢体分离,甚至一脚踢进湖里,还有景区广场的照明设施,如:路灯和庭院灯的镇流器及灯杆检查口盖、景观灯控制器、电缆线、配电箱里的配件、警示标牌、公厕的供水设施,人造雾景点的铜管、喷头等等时常被小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v1.0 可编辑可修改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以及投资、布局方式等,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五级: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

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 (市规划局 2011年9月) 1、总则 1.1为了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建立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推动农村地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等国家、省、市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南京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参照同类城市农村地区的技术标准与准则,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制定。 1.3本指引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市镇和新社区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指引合理安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规模。 现状新市镇和新社区的更新改造,可参照本指引优化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配套标准和服务水平。 1.4本指引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基于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

筹、社会公平、运行高效、兼容配置的原则,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实施管理等因素,对农村地区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出的配套要求,着重于对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 1.5新市镇、新社区进行规划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指引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6本指引将根据试行的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必要时进行版本更新。 2、术语 2.1农村地区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含主城、副城)、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地区。 2.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一系列设施的总称,包括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商业等社区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2.3新市镇 农村地区镇街的镇区,规划人口规模一般在 2 万人以上。按照南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类:(1)有行政建制的现状涉农街道或建制镇的镇区(镇街政府所在地),为其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虽已撤销行政建制但规模较大且功能较为齐全的镇区。 2.4新社区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T50- -2009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Standard for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报批稿)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2009年3月

根据宜居重庆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2007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7年11月1日)的精神,本标准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科研、管理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义与分级;4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与依据;5 标准街道社区;6 标准基层社区; 7 农村社区。 本标准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标准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重庆市渝中区朝东路1号,邮编:400011,电话:6373761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主要起草人:余颖刘利宋智王华淳魏英何丹杨李宁审查专家:孟东方周顺元陶坤宏黄天其黄安会董世永廖百茫(按姓氏笔画)

1 总则 (5) 2 术语 (6) 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7) 4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与依据 (8) 4.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 (8) 4.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依据 (8) 5 标准街道社区 (9) 5.1 标准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9) 5.2 标准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9) 5.3 标准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9) 6 标准基层社区 (12) 6.1 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12) 6.2 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12) 6.3 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12) 7 农村社区 (15) 7.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15) 7.2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15) 7.3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1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

温州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温州市规划局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

基本配套规定(试行) 1 总则 (目的)为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全面提升温州规划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依据)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吸取有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参照同类城市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温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和应用)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行政区域内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编制规划特别是编制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依据本规定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具体的建设管理时,应按编制的规划和本规定控制预留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本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以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本规定由温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2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分级和分类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分级 2.1.1 城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街道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个级别。 2.1.2街道社区一般指以城市干道或自然地理边界围合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片区,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时一般对应于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范围、一个或几个城市居住区或规划管理单元范围,人口规模为5-10万人左右。 2.1.2 基层社区一般指由城市支路以上道路或自然地理边界围合,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时一般对应于居民委员会区划范围、居住小区或规划管理单元小区范围,人口规模约1万人。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及控制要求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

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的 现状及对策 **公园位于**市区东南部,是一座集水体景观和亚热带植物园林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目标“136”的推进,市政府为了整治南湖周边环境,扩建景区面积,如后的景区总面积为192.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5.2公顷,水体面积107公顷,同时,添置和改造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以突出的“城市森林”景观营造“中国绿城”标志性园林作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如今的**公园景区——“**名树博览园”已经成为“中国绿城”中又一张靓丽名片,塑造了首府城市新形象。因此,**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的维护直接影响着首府城市的形象和反映建设管理单位的**公园的综合管理水平。本人根据**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实践及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水平,向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迈进。谈谈个人见解: 一、**公园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平时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综合

分析。随着市政府对南湖景区的完善和扩建,为市民营造了一个清新、优雅、休闲的娱乐环境,给首府**市树立了新的形象,成为“中国绿城”中一张靓丽名片,也提高了**公园的知明度。公园自XX年10月1日免费开放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治安巡逻90多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人员150多人,物业维护管理人员10多人,在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国际化城市园林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标准要求和园林局领导提出“**名树博览园”要超一流的“养管”工作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景区配套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园免费开放后,周围的围墙已全部拆除,实施了敞开式看护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给管理带来了难题。据统计,公园景区平均每天客流量达上万千人次,双休日达二、三万人次,节假日可达五、六万人次。免费开放带来游客量激增,在游人中个人的素质不一,有相当部分游人进入景区不注意爱护公物,加之外来人员和拾荒人员也比较多,恶意破坏景区园林配套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气愤的是,在景区内设置很多供市民、游人休息的大理石桌子、凳子时常被人为弄得肢体分离,甚至一脚踢进湖里,还有景区广场的照明设施,如:路灯和庭院灯的镇流器及灯杆检查口盖、景观灯控制器、电缆线、配电箱里的配件、警示标牌、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条文说明]CJJ 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条文说明]CJJ 27-2012 913

2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2.0.1 该标准适用于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不仅要与城市、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尤其是要与城市详细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以便于落实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2.0.2 规定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时应考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系统性,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保证。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65,生活废物指人类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而生活垃圾是指人类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是生活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3 规定了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应统一进行规划和设置,并要因地制宜。 2.0.4 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过程中,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必须与主体工程进度保持一致。 2.0.5 规定了区域性规划和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2.0.6 规定垃圾处理设施设置中必须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0.7 为确保项目实施,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应列入城乡建设计划。 2.0.8 本条是为了限制旧城改造中,被改建、拆除的环境卫生设施还建不到位的现象,明确了在替代环境卫生设施未交付前不得停止使用或拆除原有的环境卫生设施。 3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3.1 一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本条规定了设置环境卫生公共设施重点应考虑的场所。本次修订将“应设置垃圾收集容器或垃圾收集容器间、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调整为“应设置废物箱、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以与本章中提到的各类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名称统一。

卫生及公共设施管理制度

??村卫生及公共设施管理制度 为彻底改变??村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按照“因地制宜、长效管理”的原则,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经村委会共同研究决定建立村组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管理制度。 一、管理的目标 1、培养新农民,增强群众环保、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建设新家园,开展我村各村民组环境卫生整治,达到村容整洁; 3、营造新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二、管理的要求 1、各户室内包括房前屋后垃圾定时打扫,保护清洁,垃圾必须倒入垃圾桶内。 2、杂物不得扔入河内,死鼠、死鸡、死猪、死猫等有害身体健康和影响卫生的弃物不得乱扔,必须入土深埋,违者罚款拾元。 3、垃圾桶有专职清洁工每天进行清理,工资每月150元,并实行奖罚制度,由村民进行监督。 4、共同遵守人人有责。定期检查,每10天一小检,一个月一大检。检查结果用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牌贴到各户门上评比。 三、管理的职责 1、各村民组小组长为本组卫生管理员,受乡环卫所领导。 2、各小组卫生管理员负责本小组内道路、堰塘、溪沟、农户房前屋后等公共卫生的实施管理。 3、村委会与各小组卫生管理员签订卫生保洁合同书,确保小组区域卫生整洁,环境优美。 4、农户房前屋后落实“三包”责任制,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生活垃圾要倒入垃圾屋或焚烧深埋。 四、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村委会成立文明卫生创建领导小组,村长任组长,村书记任副组长,全面负责本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2、宣传先行,在各村民组广泛进行卫生宣传,营造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氛围,发动农民积极参与,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每个季度对小组道路、沟港堰塘、房前屋后等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3、督查,村委会创建专干每周要对各村民组卫生进行一次督查,对督查情况要进行记录,并指出整改落实范围。 四、公共设施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