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类型学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类型学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类型学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类型学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建筑类型学

浅谈建筑类型学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分析建筑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认识,可以使建筑设计师对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与真实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类似于以往而又不同于以往建筑形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设计;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1建筑类型学的含义 “类”,即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我国古代逻辑中,“类”就已被作为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手段了。所以,“类”也有相似、类推、法式的含义。现代词“类型”更加强调了其方法论特征。类型,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性质特征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群组为其主要内容。群组,是类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单体。 类型概念是法国拿破仑时代著名理论家Q•德•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至今还适用。而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类型就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历史的、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各种形态和形态关系。它既原始,又新奇。由于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它曾经也必将永远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对事物形象完全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3个主要方面:类型选择、类型转换及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 2.1类型选择 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时候,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选择时应该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2类型转换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转换的最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

用建筑的视角看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思考

用建筑的视角看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思考 ——以亲历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摘要:以苏州博物馆设计为例,研究现代建筑“苏州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从历史、文化、环境的角度研究了“苏州博物馆”延续历史文脉的几种设计策略,从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在国际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传承中国建筑的文脉,中国建筑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历史文脉; 地域性,创新; Abstract: Using the design of Suzhou museum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tudied the cultural value of architecture Suzhou museum and discussed sever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context form the aspects of history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 Meanwhile ,form the angle architecture ,it also discussed how to inherit Chinese architectural context and realize self-innova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s:historical context , Regional, Innovation 1概述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意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文脉既是物质与空间的概念,又是运动与时间的概念。对文脉问题的认识可追溯到前工业时代甚至古希腊时期,文 脉思想真正被 正式提出是于 20世纪60年代 以后随着后现 代建筑的出现 而出现的。受 自然环境、经 济技术、文化 习俗等影响, 环境中一些的 符号和排列方 式,形成了城 市所特有的地 域文化和建筑式样。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其最大载体是城市建筑。古代蒙古人打败西夏人后,毁灭了西夏人的所有建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龚伟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综合体的来源 城市综合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般认为,城市综合体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所谓“城市综合体”简单讲就是“城中之城”,它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工业革命前,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各生产者之间为了互通有无渐渐形成了“集市”;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资本和劳动力源源不断涌进城市,城市的政治优势也逐渐被商业、交通、信息优势所取代,一个商业中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于是大城市的商业区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逐渐向四周扩散,这样在非城市中心区就形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商业、生产及生活中心,有的甚至发展为相当规模的卫星城,于是作为“城中之城”的城市综合体概念也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慢慢形成了。 城市综合体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简言之,就是开发企业不再满足于住宅或者商业的单一功能的开发建设,而是通过整体规划、综合设计建造一座集购物、居住、工作以及休闲等于一体的“新城市”。笔者认为,城市综合体开发除具备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就业、拉动投资等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优势以外,至少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城市综合体开发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竞争力。传统的开发模式由于每个项目的功能都相对单一,需要若干个项目相互配合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若干个项目又不可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发建设,因此在传统开发模式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混乱,而城市综合体开发中,在通盘考虑了开发项目的各种配套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后,才做出整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故恰好能弥补传统开发模式的不足。 二是,城市综合体开发有利于迅速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综合体开发一般采取商业房产为基础,带动住宅、公寓、商务办公,辐射交通、通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规划之始就确定了综合体项目的商业特色,细分了市场客户群体。因此,城市综合体开发完成之后很容易就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例如,广州的万达广场、深圳的华润万象城等,一投入使用就迅速成为了该城市的新地标。 三是,城市综合体开发还有利于缓解城市 的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摘要】城市设计历史悠久,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关系密切。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布局的形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监理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而在城市空间上,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功能的分化、复合和追求高效率,人情化,自然化,整体化这几个方面上。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城市空间生态自然整体 【正文】 “城市设计”这一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始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大的概念上说,它包括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及城市管理。而从层面上说,又包括城市政策管理方法设计,城市供应及污染处理设计,以及擦肩而过瑟吉欧规划与建筑学概念上的城市设计。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城市设计呢? 在西方学术界纵多的设计科目中,“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确立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设计与其他设计有诸多的不同点:建筑设计是对单体建筑的形体,外观及内部装饰进行设计;公园设计是对游玩空间的装扮和设计;广场设计是相对城市而言较小的空间的设计。这些设计均是一些对单一场所的规划,而城市设计则是这几种设计的总括,设计的范围较为全面,是为整个城市的形态及空间变化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也是西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括一些开放空间景观、街区布局、道路系统等一系列的因素,犹如一张绘满各种风景的图纸,它是由各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 而对于我国而言,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的人们话题。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他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等,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多数人对于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形态环境这一点上认识比较一致。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表述。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是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原本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

城市综合体及其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及其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般认为,城市综合体起源于上世纪 70年代的美国。 所谓“城市综合体”简单讲就是“城中之城”,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促成因素 1.旧城改造(a.商圈扩大与再生 b.城中村改造) 2.城市框架拉大 3.交通体系完善 4.土地价值上涨 5.城市居民需求 产品构成 从综合体HOPSCA的英文字面表现来看,产品构成主要包含H-hotel(酒店)、O-office (写字楼)、P-park(生态公园)、parking(停车场)、S-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club(会所)、couvention(展览)、A-apartment(公寓)等,各产品间互动、互助、互补。 功能组合 包括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文化、娱乐、交通、健康、旅游、休闲、科技、教育培训、商务、会议等多重功能。 项目类型 按位置划分为:商圈型、CBD型、邻里型、新区型、交通型、城郊型;

按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按形状划分为:点式、线式、板式; 按品种划分为:商业为主体、办公为主体、住宅为主体、酒店为主体、多元型主体、均衡型; 开发要求 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集公园、公寓、商场、写字楼、餐饮、休闲、娱乐、会所于一体,其开发要求相对比较严格。 首先,它属于综合性物业,由于对其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有特定的要求,所以一般分布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地区,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开发地块,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实现低密度的建筑模式。 其次,大型城市综合体必须拥有大面积的绿化作为其营造园林景观的基础。 再者,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切都需要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作为纽带,保证在综合体内的办公人员、居民、消费者的便利性。最后,为满足城市精英阶层的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社交等多种形态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其中一般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与国际化写字楼。 属性空间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投资模型,其自身拥有四重主要的属性空间: 1.可售部分可回收现金流 2.持有部分拥有稳定的租金回报、收益 3.若企业开发多个综合体项目,当租金回报达到一定水平,资产包达20-30亿,即可作为上市IPO借壳上市 4.资产可作为银行的贷款抵押 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模式一:酒店、写字楼、商场、公寓等各种功能均衡发展的模式

普罗提诺神秘主义的类型学研究

普罗提诺神秘主义的类型学研究 内容提要普罗提诺是神秘主义大师,其宗教思想是典型的神秘主义,然而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神秘主义,学界却有着诸多的争论。普罗提诺的宗教思想和《九章集》的相关文本分析表明,其神秘主义类型既不是泛神论的,也不是一元论的,而是一神论的神秘主义。正是基于这种一神论的神秘主义,普罗提诺被尊为“西方神秘主义之父”。他既把希腊神秘主义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成为其后一切神秘主义的根源,对他之后的神秘主义,尤其是基督教神秘主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普罗提诺神秘主义类型与神合一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B50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6-0009-08 普罗提诺被称为“西方神秘主义之父”,①他及其开创的“新柏拉图主义是后来一切神秘主义的根源。”②然而,关于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他是何种神秘主义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将依据普罗提诺的宗教思想和《九章集》③的相关文本对其神秘主义进行类型学研究和分析,以期厘清争议,确切把握他的神秘主义思想。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神秘主义及其特征和类型有个界说,然后才能准

确把握普罗提诺是何种神秘主义,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客观看待普罗提诺及其神秘主义的影响。 一、何谓神秘主义?与神合一 神秘主义(mysticism)在词源上还是比较明确的,来自希腊文mysterion,其词根为muein,④本意为“闭上”,尤指“闭上眼睛”。W?R? Inge在《基督教神秘主义》一书中,通过对神秘主义辞源上的详细考证,认为神秘主义所包含的意思就是对外界事物有意的闭上眼睛。⑤闭上肉体的眼睛,就是要使灵魂不受现象世界的诸事诸物的纷扰,专注于神或某种超验的实在而进入一种忘我的神秘状态,以获得至善、至美、至福的人生最高境界。然而要对神秘主义下一个确切且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则很难,“就像解释和评价它的意义一样意见纷呈,而各种看法又彼此冲突”。[美]爱德华主编:《哲学百科全书》,第420页。转引自王晓朝:《神秘与理性的交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页。在诸多存有差异的界定中,研究者大都认可神秘主义是一种超越的体验,是在一种神秘的直觉和静观中达到与神这里的神,“是指人类的这么一种观念,它的内容或对象可能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超在的、精灵的、人格的、高于人的、无限的、绝对的、神圣的、神秘的、终极的(或根本的)性质,也可能被认为具有内在于自然的、泛在的、物质的、非人格的、有限的、相对的、非神圣的、非神秘的、非终极的(或非根本的)性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规划设计作为整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城市的面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规划设计城市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需求等要素,统一规划空间,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作用;设计要点 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建设是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规划设计城市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给城市的远期发展留下充足的余地。人与环境关系密切,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要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的责任。 1.城市规划的作用分析 1.1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机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探讨。 1.2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 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目前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1.4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 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随着七、八十年代城市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和发展,基于学界对前期理论的认可和共识,进入90年代以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Leon Krier于1990年提出了四种城市空间的类型(见图),并严厉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只注重建筑形式而完全忽略城市形态的发展模式。Albert Pope又在《阶梯》(Ladders, 1996)中就城市街道网的蜕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快速交通及交通层级系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中断了网格空间的连续性,排除了选择机会,形成了‘超级街坊’”,并把这种过程称为“网格系统腐蚀”(见图)。1998年John Montgomery以图表的形式提出增强城市空间潜在场所感的设计要素,他们分别是:活动(Activities),意象(Images),及形式(Forms),并详细地罗列了每个要素所包含的详细设计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一直在反复地探讨着几个话题:“什么是城市设计”、“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等。Kevin Lynch于1981年为城市设计的5个功

9、类型学

第六章类型学 第一节类型学研究:学术史问题 一、定义 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 其研究目标在于突破时间、地域、语言、文化的界限,去寻觅客观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所内在地共通的“诗心”与“文心”。,去发现那些诗学“通律”。 二、研究史 1、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对“类型学”比较关照表现出“开放意识”,如艾田伯P206 2、德国:比较学者的“类型学”思想堪称一种理论的自觉,如W·威茨P208 3、俄苏:“类型学”思想不仅拥拥有理论自觉,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最有成就。 主要观点及代表作: 1、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 他在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类型学的关照视角的偏爱。他毕生致力于构建一种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理论基石—历史诗学,试图把文学理论建立在对一切文学中重复的、可靠的现象的概括上。因而,他广泛运用了相似的文学现象的类型对比法,在比较关照中,必然会发现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他认为找到相似点更有价值,正是相似点表现着某种共通的、可重复出现的东西,更接近事务的规律性。在相似点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实质性的东西。 他在“历史诗学”领域的比较关照中推重“类型学”视界,对诸种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历史-类型学相似”的寻觅,作为一种带有方法论意义的价值取向,对日后的苏联比较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维·日尔蒙斯基(主攻西欧文学) 他在30年代就倾心于比较文艺学的方法论建设,在1936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一文中,批评西欧同行们把比较文学研究局限在“有直接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上,而倡导“无历史接触”的“类型学研究”。 他还认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他强调后者是文学比较研究中的重要角色。 而且,他还从“类型学”视界考察了作为国际现象的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学史进程中的这些文学流派进行了“历史类型学”意义上的比较关照。

关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关系的思考

关于中小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思考 ——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摘要: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城市特色,避免走进“千城一面”规划设计误区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生体。随着人们对精神层次享受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的大城市开始恢复城市特色的塑造工作,但是还有太多的中小城市依旧处于“原始”状态,那我们的做这类城市的设计时,如何来处理特色塑造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望江县青林寺地块的城市设计为例,阐述笔者对于同类型城市设计中特色塑造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特色灵魂城市设计关系中小城市 1.对于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理解 1.1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城市特色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城市社会为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当时的生产手段,利用并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是城市空间和物质要素的形象外在特征,它是一座城市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美好特征,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空间和建筑群体、建筑单体及环境小品各个层次之中。 1.2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它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为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是对城市采取的一种人为的干预手段。即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是满足社会的生活需要及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2.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2.1城市特色反映城市设计的底蕴所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风格,但城市特色却表现不一,这与人们从城市形成到发展的过程中主观干预是否成功相关,城市特色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城市特色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读后感 本学期阅读了一本语言学专业书籍—《什么是语言类型学》。这本书使我不仅仅了解到了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知识,更加是让我对世界语言的共性得到了了解。世界上的语言有几千种,但是它们却都可以找到一些共性。同时,阅读这本书也使我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母语—汉语。 语言类型学是属于语言学,而不是属于类型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世界上所有语言的类型。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不一样,外语跟自己的母语会完全不同。但是在世界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来看,语言也是有类型的,但只有几种为数有限的语言类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中的要素和规则的。语言中的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语音和词汇单位。语言中的规则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构词法、句法、篇章构成的方法等等。要素的客观存在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规则的客观存在则是要通过不以某个人的意志转移而必须服从来体现。因此语言学要研究的都是可观察的对象,拿客观性这个标准来衡量,语言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不同于主观性为主的文学艺术等学科。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人类对探索自己的语言的兴趣至今不减。我们对语言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某种语言现象。通过这本书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类型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实际上就是普遍性,或者共性。因此语言类型学对世界语言的划分是一种追去普遍共性理论解释的工作。它对语言的划分本身表现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尽可能地对所有语言具有普遍的解释价值。语言类型学要解释的是不同的语言类型之间都有哪些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哪些方面要表现为一套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背后是什么样的制约规律在起作用,这种规律性的作用是否同样作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考察,发现某些规则是某些类型的语言所具有的,而另一些语言并不具有。语言类型学也同样追求对人类的语言作出普遍的解释,并且通过建立一套有层次的规则系统来解释的。这就是我读过这本书所了解到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目标。 每一种学科有自己的研究目标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也是由研究目标所决定的。语言类型学首先便要学会调查。语言类型学要建立的是人类语言的类型,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现存的世界上的所有的语言,因此语言类型学要求研究者对人类语言作尽可能广泛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抽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各种现象进行一致性分类,并从这些分类中寻求规律。接着研究语言类型学就要分类并寻求相关性。如果一个研究者仅仅对某种语言现象进行了甚至是穷尽性的调查,得到了许多翔实的数据或者是资料,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是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同时寻求这些类别与另一些相关的类型参项的联系,即寻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致性或条件关系,只有把这种一致性或条件关系建立起来,我们才能从中寻求解释,才能建立起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最后对类与类之间的相关性或条件关系提出它们为何存在必然关系的证明和解释。这就是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格林伯格是语言类型学研究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奠基者。他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向从语言的形态研究方便转向了语言的语法类型。因而语言类型学的形态类型和语序类型是研究得相对较为充分的,成果丰富。而语音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时体类型、地理类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理解,使我知道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领域。我相信,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类语言的真实面目终究有一天会完全展示在我们面前,犹如人类基因图谱真是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能一睹生命的奥妙一样,我们

城市综合体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综合体运营模式解析 城市综合体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体量巨大、投资额高、开发周期长。刘总刚刚发言里也说到,现在都是大型综合体的大盘时代已经来临,几十万方是小型综合体,大一点的一两百万方,甚至于数据里面有七百万方甚至更大体量的综合体,应该说这么大的体量的项目,相应的投资额也非常大。从十亿,几十亿,甚至到几百亿的投资,比如说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一百多万方,整个投资额是200多个亿。开发周期长,对于城市综合体或者是商业为主的综合体,短一点的时间四五年,长一点的时间可能要十年的时间。比如说广州泰谷前后十年的时间,把城市综合体完成。这是第一个方面的特点。 第二个方面,土地的集约化、本身综合体的开发强度比较高,在比较小的地块上比较高的容积率比较高的强度来开发。相应也导致综合体的密度比较大。还有它是高科技设施的集成,其实现在的综合体的项目已经不仅仅是水泥加玻璃,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的运用,比如说技术材料、安保,它的机电设备,都是一些最新的技术的应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城市综合体的物业类型比较多,三种、四种、五六种的物业类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功能,在进一步的走向复合化。现在的城市综合体不仅仅是我满足居住、商业服务、办公酒店,往往把很多城市的功能都集合进来,比如说交通枢纽,一些城市的综合体本身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跟公交站跟地铁,比如说在香港,甚至跟机场大巴、机场的快线都有很好的结合,本身就是交通的枢纽,包括文化演艺的设施,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展览会议的功能,包括大型广场,等等市政的设施也都集合到综合体里面,综合体的功能越来越复合。最后导致整体的运营非常复杂。 我想讲运营内容之前,需要看看综合体这个产品所具备的特点。大家了解了这个综合体的情况之后,发现综合体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产品类型。但我们恰恰看到了,刚刚刘总介绍的,21个重点城市里面,综合体的数量包括增长的速度,包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_杨跃华

图1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的类型与原型理 论,并结合湖南大学营造工作室多年的建筑实践介绍了营造工作室在类型学理论方面的探索。关键词:类型;原型;元设计 Abstract:ThepaperdiscussedthetheoryoftypeandarchetypeofarchitecturaltypologyandthenintroducedtheHunanUniversityConstructStudio'sresearchaboutarchitecturaltypologyonthebasisofyearsconstructpractice.Keywords:type;archetype;meta-design中图分类号:TU-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085-04 1类型 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古已有之,而所谓类型思想,则导源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即在文艺思想上崇尚古典,重视理性判断,迷信规则的原则。然而将类型说移植到建筑学,始作俑者是维特鲁威。虽然他并没有针对类型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具体理论,但是从他的《建筑十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给他的影响①。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维特鲁威从建筑中分离出6个构成要素:法式、布置、比例、均衡、合式和经营,他提出建筑是“摹仿自然的真理”,并将摹仿归结为人的本性和行为,认为类比或比拟是建筑移植摹仿论后不可避免的方法。而建筑类型学真正以理论的形式进入建筑领域则是在18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一些建筑家进入建筑历史,将古典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类型,以试图解决任何所遇到的景观、城市、个体各个层次上的问题。至此,类型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似乎 只可意味不可言传,FrancescoMilizia曾作过预见性的陈述:“任何舒适的建筑包括3个主要的条件:基地、形式和各部分的组织方式。”这似乎触及了类型的定义,但与类型本身还有很大的差距。 类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按照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但这个定义似乎过于笼统。19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Q.D. Quincy)在其著作《建筑百科辞典》中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提出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他说:“‘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就模型来说,一切都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 作者简介:杨跃华(1980-),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与实践 ResearchandPracticeofArchitecturalTypology 杨跃华 魏春雨YANGYuehuaWEIChunyu ①引自《建筑类型学》 ,汪丽君,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P11。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 考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_陈雄_城乡规划_建筑中文网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 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提出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既重视技术性因素,又注重制度性因素;应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 各自的相对局限性。提出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既重视技术性因素,又注重制度性因素;应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以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具有浓厚建筑学科色彩的氛围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规划形式,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作为一种研究议题,作为一种发展策略被广泛地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有大约1O年的时间,城市设计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1 城市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存在分歧 一般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城市设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直接设计具体的城市建筑物及其外部空间,其操

作主体是建筑师;二是通过拟订城市设计指导大纲(Urban Design Guidelines)对具体的空间设计提出建议或规定,其操作主体是规划师。因此,将不可避免地涉及这样两个问题:1)建筑师设计城市空间,如何超越建筑专业本身的视野,克服无系统性,使之不流于建筑空问的简单相加;2)规划师拟订的城市设计指导大纲,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得到相对具体的贯彻落实。 事实上在具体实践中,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对于建筑师而言,单纯从建筑角度出发设计城市空间,往往流于建筑空间本身的自然膨胀,各个建筑单体之间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切割的片断,被动的形成,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创作。在目前大量缺乏城市设计的状况下,建筑整体效果的成败,往往寄希望于建筑师的素质,建筑师的视野。这种完全依靠建筑师的方式毕竟是一种冒险的选择,何况建筑师可以对现状的建筑和地形作出判断,却难以了解今后规划的情况,即今后规划对该项目的形体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师在实践中很容易将城市设计狭隘地“建筑化”,城市设计的范围也就此被硬性地缩小。另一方面对规划师而言,相对广阔的知识背景使得他们往往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由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在空间的综合立体投影,从而能够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城市,做出的城市设计往往更能够在整体上突出城市这个复杂统一体的大致轮廓。但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间有时仅仅停留在虚空、形而上的层面上,细节的缺乏常常使得城市空间显得苍白、空疏、无着落。无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其中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简略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即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涉及类型学理论的建筑实践加以归纳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its desig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effect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A brief overview of type theo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or the modern building until now (that is, since the nineteen six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to practic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prototype typology, generic typology, third types of schools, the new rationalism, New Regionalis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类型学概况 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但是,分类学往往对于“自然属性”进行探讨,而类型学却可以用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类属间变化愈细微,限定自然类属的区别因素就愈困难,所以分类学就愈不胜任。同时,由于类型学通常为追加的目的来进行条理化,所以分类学可以被看作限于条理问题的类型学。 建筑学上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由此可见,建筑学中讨论的分类行为应该是类型学的而不是分类学的。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continuum)做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了建筑类型学。至于把类型学明确引入建筑设计,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建筑类型学”还是一门较新的研究课题。类型在建筑理论中亦有独特含义,作为一种形式创造手段,它也超出了史学范畴。 类型学在建筑中的运用 类型进入建筑领域是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对美的渴求。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的一些建筑家首先发展出一套类型学理论,将古典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们国家的城建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城建工作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要参照有关原则,积极的调查分析,选取适合所在区域,并且有特点的设计。作者以城市规划为中心点,论述了规划原则以及面对的问题等。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问题;思考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取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城建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大气和水体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因此当前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打造和谐绿色城市。作者在这个背景下,论述了当前工作中的设计原则以及理念等。 1 城市规划设计内涵及重要性 简要来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它指的是在当前的可持续思想指引之下,经由对土地的使用以及空间的划分等多项内容的创新,确保人类需求得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先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其自身工作来说,其具有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其需要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从而将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中心的城市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就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两者来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的内容合理恰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合理示范,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控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2 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原则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依据相应的指导原则,才能为整个设计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奠定有力的基础,总的来说,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人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等原则,这些原则,都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2.1 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