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诊断查体30项

物理诊断查体30项

物理诊断查体30项
物理诊断查体30项

查体30项

1、气管检查: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置于甲状软骨下缘,然后向下滑

动触诊气管,随后观察中指是否在示环指之间。

(偏向健侧: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膈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偏向患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胸廓扩张度:前胸廓扩张度,手掌置于前侧胸壁,拇指指尖沿肋缘对称性指向剑突.

后胸廓扩张度(嘱患者双臂抱肩),双手平置于背部第十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拇指尖相距2-3厘米,嘱患者深呼吸,观察双手拇指的离合度是否对称一致。

(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

2、肺尖叩诊:自斜方肌前缘中点,先左后右,先内后外叩诊,清音变浊音时作标记,宽4—6cm。

(肺上界变窄、浊音: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纤维变性及萎缩。上界变宽、过清音:肺气肿)

3、右侧肺下界定界: 6、8、10——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叩诊时,只叩肩胛线上的

肺界。先嘱患者双臂下垂,找到肩胛下角确定肩胛线,做好标记后再嘱患者双手抱肩,沿标记好的肩胛线向下叩,叩诊时注意手法要平行于肋弓方向。

(肺下界降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上升:肺不张、腹内压升高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膈肌麻痹)

4、肺下界移动度:先嘱患者双臂下垂,找到肩胛下角确定肩胛线,做好标记后再嘱患者双

手抱肩,现在平静呼吸时沿肩胛线叩出肺下界位置,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并屏住呼吸,继续向下叩诊叩出肺下界最低点。待患者平静呼吸一至两个呼吸周期后,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由平静时肺下界的位置向上叩出肺下界的最高点。

肺下界的最低点与最高点间距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正常是6~8cm。

(减小:肺弹性消失如肺气肿,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和肺纤维化,肺组织炎症和水肿。叩不出: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

定数肋骨:前——胸骨角为第二肋;乳头处是第四肋间。

后——最突出的棘椎为第七颈椎(随脖子转动);肩胛下角连线平第八胸椎。

5、肺部叩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左右对比。从上往下移动时要体现出确定

肋间隙的动作。(前胸第一到第四肋间是胸骨旁线、锁骨中线、腋前线;第五肋间是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胸每侧肩胛间区两次,肩胛下区两次。)检查后胸时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上半身略向前倾,注意检查肩胛间区时,

扳指与脊柱平行叩诊。

胸部体表标志:1、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平第2肋软骨、第五胸椎)、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肩胛下角平第7或8肋或第8胸椎),颈椎棘突(第7颈椎)、肋脊角;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3、自然陷窝和骨性标志: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肩胛上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

注意点:注意叩诊音变化。

6、肺部听诊及语音共振:听诊顺序与叩诊同,每一位置听诊一到两个呼吸周期。

气管呼吸音: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吸呼时间比约为1:1,基本无临床意义;

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第1、2胸椎附近,吸呼时间比约为1:3,响亮,音调高,呈管样;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胸骨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均可听及,吸呼时间比约为1:1,强度中等,音调中等,呈管样沙沙声;

肺泡呼吸音:乳房下部及肩胛下部最强,其次为腋窝下部,肺尖及肺下缘区域较弱,吸呼时间比接近3:1,柔和,音调低,呈轻柔的沙沙声;

7、胸部语颤检查: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部位,嘱被检查者用同样的强

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检查位置为胸部二、四、六肋间,背部四个肺部听诊区。语音震颤在肩胛间区及左右胸骨旁第1、2肋间隙部最强,于肺底最弱。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连,胸部皮下气肿。

语音震颤增强: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更有利于声波传导,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8、心脏触诊:两部法(先用右手掌至于心前区,后用示指和中指指腹同时触诊)

内容:心尖搏动(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厘米)及心前区搏动(判断有无抬举性搏动—左室肥厚体征)、震颤(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变,举例见书P135)、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3、4肋间,见于急性心包炎)

9、叩心界:先左后右。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

第2肋间;右界叩诊先沿右锁骨中线由上到下叩出肝下界(约第5肋间),从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对个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用两把尺子)。注意测量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距离。

正常范围

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10、心脏听诊:先用膜型体件,后换钟型体件,反“R”型听诊顺序,依次为心尖区(左锁

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0.5-1.0cm,范围2.0-2.5cm),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听诊内容:心率(正常60-100次/分、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有无早搏、房颤)、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及其变化)、额外心音(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医源性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11、毛细血管搏动、肱动脉听诊、血流方向检查(以前臂血管代替)

(1)毛细血管搏动征:

检查: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使局部发白。

判断标准: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2)肱动脉听诊:

检查:暴露病人右上肢,将手指置于肘窝处,触摸到病人动脉的搏动。将钟型体件放于搏动处进行听诊;

判断标准:是否有血管杂音。

(3)血流方向检查:

检查:检查者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充盈。(腕部静脉也可)

判断标准:如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的一端。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观察静脉充盈速度,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12、腹部触诊(不包括肝脾)及腹壁反射

(1)腹部触诊:

体位: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使腹肌尽量松弛,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向下而腹部上抬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下陷,可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

检查:医生应站立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被检查者,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指甲剪短,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然后以轻柔动作按顺序触诊,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依次检查腹

部各区(注意手法)。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

浅部触诊:使腹壁压陷约1cm,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浅表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如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深部触诊使腹壁压陷至少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以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等。包括“深压触诊”,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压痛点和反跳痛。

(2)腹壁反射:

检查:(注意体位)检查时,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弓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注意左右对比,先两侧上,再两侧中,最后两侧下)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13、肝脏单手触诊

检查: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平行地放在髂前上嵴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处,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顺势抬起并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用示指的桡侧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再在髂前上嵴与前正中线的交点上,用同样方法触诊。(正常肋缘触不到,剑突下3cm 以内;瘦长者肋弓下1cm,剑突下可达5cm)

口答内容:注意点

紧(紧贴腹壁)平(与肋缘平行)下(自脐下开始)

移(随呼吸上移每次不超过1cm)压(主动下压)抬(被动上抬)

14、脾脏触诊(两种体位)

检查: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 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面向前托起,并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迎触脾尖,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为止。触不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则容易触到。

15、肝颈静脉回流征、胆囊触诊(莫菲氏征)

(1)肝颈静脉回流征:

检查:嘱病人头部转向左侧,暴露右侧颈静脉,右手按压右侧肋弓下缘约10秒(向肋弓处挤压肝脏),观察颈静脉扩张情况。

阳性标准:松开手,若颈静脉扩张部分下降4cm以上,则为阳性。

(2)胆囊触诊:

检查: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胆囊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阳性标准:患者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暂停称Murphy征阳性。

16、腹部移动性浊音:

方法:先让患者仰卧,双腿屈曲,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后嘱患者恢复仰卧位,双腿屈曲,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患者右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左侧卧,再度叩诊。

阳性标准:患者变换体位后,原浊音点变为鼓音,说明浊音移动。

意义: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

17、肝肾区叩击痛、液波震颤:

肝肾区叩击痛

方法:肝,肝区位置,左手贴于右胸壁外缘,右手握拳叩击左手背;肾,患者取坐位,医师用左手掌平放在肋脊角处,右手握拳叩击左手背。

阳性体征:若有疼痛感,则为阳性体征

意义: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和肾周围炎

液波震颤

方法: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为防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阳性体征: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即为阳性体征。

意义:腹水3000-4000ml以上才可查出。

18、腹部听诊:

肠鸣音,在脐右下缘听诊;血管,大约在九分法的四个分界点,由上到下分别听诊肾动脉与髂动脉,腹主动脉听诊点在前正中线与肋弓下缘连线交点,股动脉的听诊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

内容:肠鸣音(右下腹,4-5次/分)、血管杂音

19、测血压:

方法:患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坐位或仰卧位,裸露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准备听诊,然后向气袖充气,边充边听,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约30mmHg,缓慢下降汞柱。第一下响亮拍击声代表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最低值。气袖应包裹80%的上臂。(注意:测血压之前应检查血压计的开关、水银柱中是否有气泡、气袖内气体是否放尽,第二次测量前必须将水银柱放至0刻度处)

标准:

正常血压<120 <80

正常高值120?139 80?89

高血压≥140 ≥90

轻度140?159 90?99

中度160?179 100?109

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20、头颈部浅表淋巴检查:

方法:医师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

顺序: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

注意点:颌下与颏下检查,头应偏向检查侧;锁骨上淋巴结应作完耸肩动作后触诊。21、腋窝、四肢淋巴结检查:

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行触诊。检查腋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各部。检查顺序为尖群(腋窝顶部)、中央群(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前锯肌处)、胸肌群(胸大肌下缘深部)、肩胛下群(腋窝后皱襞深部)和外侧群(腋窝外侧壁)。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右)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右)前臂,以右(左)手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摸。

注意点:除了以上要点,还有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该注意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22、眼球运动及集合反射:

眼球运动:检查者置目标物(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处,嘱受检者固定头部,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右内直肌CNⅢ;左外直肌CNⅥ),左上(左上直肌,右下斜肌CNⅢ),左下(左下直肌CNⅢ;右上斜肌CNⅣ);右(左内直肌CNⅢ;右外直肌CNⅥ),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CNⅢ),右下(右下直肌CNⅢ;左上斜肌CN Ⅳ),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每个方向代表双眼的一对配偶肌的功能。

异常意义:若有某一方向运动受限提示该对配偶肌功能障碍,并伴有复视。

集合反射:嘱受检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食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

异常意义:动眼神经功能损害时,睫状肌和双眼內直肌麻痹,集合反射消失。

23、对光反射:

操作内容:

1、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注意哦?快进慢出

意义:正常人,当眼球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2、间接对光反射,应以一手挡在两眼中间,用手电照射一侧瞳孔,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

动态反应。

意义: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24、副鼻窦检查:

操作步骤:上颌窦→额窦→筛窦

1、上颌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也可用指腹叩击颧部)

2、额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头部,将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

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也可用中指叩击)

3、筛窦:检查者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

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意义:鼻窦发生炎症出现鼻窦压痛。

25、甲状腺检查(视触听):

1、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

而向上移动。

2、触诊:峡部:双手握住患者颈部,用右手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

软组织,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示、中和拇指同时触诊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3,听诊当触及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体件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静脉"嗡嗡"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很有帮助。

甲状腺肿大分度标准: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1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2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这为3度。

26、上下肢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左臂,嘱患者屈曲左前臂置于检查者左臂,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右臂,嘱患者屈曲右前壁置于其右上方,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手法同上,叩击位置为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桡骨膜反射:双侧均为嘱患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前臂,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膝反射:检查者以左手托起患者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用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病故下方股四头肌腱。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跟腱反射:嘱患者屈曲髋、膝关节,下至去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屈曲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27、病理征检查

Babinski征:嘱患者下肢伸直,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踝部,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Oppenheim征:检查者用示指及中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Hoffmann: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示指与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放松并处于轻度过伸位,而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

28、浮髌实验

检查者左手虎口卡于患者膝关节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右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若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抬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

29、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检查者以左手托患者枕部,另一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强直,在排除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30、脊柱检查:定数棘突、叩击痛、压痛检查

定数棘突:以第七颈椎(隆椎)为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

叩击痛:直接叩击法,用叩诊锤垂直叩击胸椎与腰椎棘突;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部位叩击左手背。如疼痛阳性则考虑脊柱结核、脊椎骨折和腰椎间盘突出等。如有颈椎病或颈椎间盘脱出症,间接叩诊时可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疼痛。

压痛检查:嘱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如有压痛,提示压痛部位可能有病变(结核、骨折、椎间盘突出等)。Jackson压头实验,嘱患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双手重叠放于患者头顶部,向下加压。如有颈痛或上至放射痛即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六队物诊小组联合出品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体格检查

膝关节损伤就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得损伤之一,早期准确得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伤,对于避免进一步得损伤以及后期得恢复都有重要作用,也就是对于关节外科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得基本要求,现将常见得检查方法以及提示得可能得损伤总结如下 接上文 体格检查 一、膝关节力线 膝关节得解剖轴线(FTA角):5°-7°得外翻 膝关节得机械轴线:0° 方法: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与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得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得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得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得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得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与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 60ml-80ml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意义 急性外伤所引起得关节积液:关节血肿 陈旧性损伤所导致得关节积液:关节内得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 无明显外伤原因得关节积液: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或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得反映,如风湿热 2.髌股关节炎 病人仰卧位,让病人慢慢地过度屈膝几次,检查者手放在髌骨上,当病人伸屈时触及髌骨,疼痛伴有捻发间为阳性 提示:髌股关节炎 3.髌骨活动度: 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得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得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

等离子体物理培养方案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电子学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波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聚变等离子体学主要开展对受控聚变中所涉及的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进行细致研究。重点开展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加热机理,探索新型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微波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2.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电子学 5.等离子体诊断6.太赫兹科学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生物物理学发展史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 从16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展了生物物理现象的研究,直到20世纪40年代薛定谔(Schr?dinger)在都柏林大学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讲演之前,可以 算是生物物理学发展的早期。19世纪末叶,生理学家开始用物理概念如力学、流体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力学的知识深入到生理学领域,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最初的生物物理学。实际上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例如克尔肖(Kircher)在17世纪描述过生物发光的现象;波莱利(Borrelli)在其所著《动物的运动》一书中利用力学原理分析了血液循环和鸟的飞行问题。18世纪伽伐尼(Galvani)通过青蛙神经由于接触两种金属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发现了生物电现象。19世纪,梅那(Mayer)通过热、功和生理过程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能量守恒定律。 20世纪40年代,《医学物理》介绍生物物理内容时,涉及面已相当广泛,包括听觉、色觉、肌肉、神经、皮肤等的结构与功能(电镜、荧光、X射线衍射、电、光电、电位、温度调节等技术),并报道了应用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生物对象。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专门作了“生命是什么”的报告中提出的几个观点,如负熵与生命现象的有序性、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生命现象与量子论的协调性等,以后陆续都被证明是极有预见性的观点,而且均得到证实。这有力地说明了近代物理学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之后,物理学实验和理论的发展为生物物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例如,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对核酸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研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将生命科学的许多分支都推进到分子水平,同时也把这些成就逐步扩大到细胞、组织、器官等,

膝关节检查 (1)

骨科理学检查(膝关节1)1.股四头肌抗阻试验 患者仰卧或端坐,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将患侧髌骨向远侧推挤,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动作,如果出现剧痛则为此试验阳性,提示该侧髌骨患有髌骨软骨软化症。 2.半蹲试验 让患者屈膝90度呈半蹲位,然后将健侧下肢提起,如果患侧膝关节出现疼痛,不能继续维持半蹲位,则为此试验阳性,多为髌骨软骨软化症。 3.半月板损伤的体征 (1)蹲走试验: 让患者蹲下并行走,或左或右不断变换方向,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关节疼痛为阳性,多为半月板后角损伤。 (2)Trimbell—Fisher试验: 患者屈膝仰卧,检查者一手以拇指紧压于患侧膝关节间隙处触诊,另一手握住患侧小腿佳内旋和外旋活动,若拇指触及活动性物体,且能在胫骨髁上滑动即为阳性,提示为半月板损伤。 (3)Fouche试验: 患者屈髋、屈膝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踝部转动小腿,如果出现疼痛为阳性,多为半月板损伤。向内旋转试验阳性时,多为内侧半月板损伤;向外旋转试验阳性时,多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4)Kellogg—Speed征: 是专门检查半月板前角损伤的一种方法。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小腿对膝关节进行被动的伸直与屈曲活动;另一手拇指尖在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处触诊按压,若触及局限的压痛点,则多为内侧或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 (5)回旋挤压(McMurray)征: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按住完全屈曲的患侧膝关节进行触诊,另一手握住同侧踝关节,使足跟紧靠臀部,在将小腿极度外旋外展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出现弹响或疼痛即为阳性,多为内侧半月板破裂。在将小腿极度内旋内收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出现弹响或疼痛也为阳性,此时多为外侧半月板破裂。 (6)膝关节过伸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一手按压髌骨使膝关节过伸,如果出现疼痛即为此征阳性,多为半月板前角损伤,也可见于关节游离体卡夹于关节内。 (7)膝关节过屈试验: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围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 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25、窗口技术中的窗宽是指___放大的灰度围上下限之差____ 26、窗口技术中的窗位是指大围的中心灰度值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 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 (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 2,单探针与双探针法的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

医学生物物理学最终版

1、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多聚体中组成单位的顺序排列。含义主要包括 1、链的数目; 2、每条链的起始和末端组分; 3、每条链中组分的数目、种类及其顺序; 4、链内或链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位置和数目。测定方法:1、生化方法:肽链的拆开、末段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多肽链降解、肽顺序分析 2、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er)和色谱层析分析技术。 2、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聚体分子主链(骨架)空间排布的规律性。测定方法:1、圆二色技术(Circular dichroism CD)、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 )技术。 3、水化作用 (Hydration):离子或其他分子在水中将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水层。 笼形结构(cage structure):疏水物质进入水后水分子将其包围同时外围水分子之间较容易互相以氢键结合而形成笼形结构。 4、能量共振转移(energy resonance transfer): 将分子视为一个正负电荷分离的偶极子,受激发后将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如果其附近有一个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分子存在,则通过这两个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以非辐射的方式从前者转移给后者,这一现象称为~。 5、脂多形性(lipid polymorphism):不同的磷脂分子可形成不同的聚集态或不同的结构,称为“相”,同一磷脂分子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聚集态,这一性质称为脂多形性。 6、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由两种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当温度在两种磷脂的相变温度之间时,一种磷脂已经发生相变处于液晶态,另一种磷脂仍处于凝胶态,这种两相共存的现象称为相分离。 7、相变:(phase transition):是指加热到一定稳定时脂双层结构突然发生变化,而脂双层仍然保留的现象。这一温度成为相变温度,温度以上成为液晶相,相变温度以下称为凝胶相。 8、协同运输(cotransport):细胞利用离子顺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时释放的能:量同时使另一分子逆其跨膜浓度梯度运输。 9、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是指溶质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一低浓度区域,最后消除两区域的浓度差,是以熵增加驱动的放能过程。这种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10、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1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双层脂分子上存在一些特殊蛋白质能够大大增加融资的通透性,溶质也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易化扩散。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运输蛋白。 12、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的脂双层中的一些特殊大分子蛋白质,其中央形成能通过离子的亲水性孔道,允许适当大小和适当电荷的离子通过。 13、长孔效应(longpore effect):当一个离子从膜外进入孔道,要与孔道内的几个离子发生碰撞后才能通过孔道,这种现象称为长孔效应。 14、双电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r ):细胞表面的固定电荷与吸附层电荷的净电荷总量与扩散层电荷的性质相反,数值相等,形成一个双电层。 15、自由基( free radical FR ):能独立存在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子。 16、基团频率( group frequency ):一些化学基团(官能团)的吸收总在一个较狭窄的特定频率范围内,是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在红外光谱中该频率表现基团频率位移,即特征吸收峰。 17、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18、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CD):记录的是物质对紫外光与可见光波段左圆偏振光和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存在的差别与波长的关系,是分子中的吸收基团吸收电磁波能量引起物质电子能级跃迁,其波长范围包括近紫外区、远紫外区和真空紫外区。 19、圆二色性(activity of circular dichroism):手性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度不同,导致出射时左右圆偏振光电场矢量的振幅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是椭圆偏振光,而不再是线性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 20、旋光性(activity of optical ratation):左右圆偏振光在手性物中行进(旋转)速度不同,导致出射时的左右圆偏振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的角度不同,通过样品后的左右圆偏振光再次合成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振面旋转了一定的角度,称为~。 21、荧光(fluorescence):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寿命为10-8~ 10 -11s。由于是相同多重态之间的跃迁,几率较大,速度大,速率常数kf为106~109s-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有合适的结构(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6分) 1、关于X 线性质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X线与红外线紫外线一样,均属电磁波; B 、X线具有波动性和微粒二重性 C 、X线的干射衍射现象证明它的波动性,康普顿效应证明它的微粒性D、光电效应证明它的波动性E、X线不具有质量和电荷。 2、一般摄影用X 线胶片中不包括下列哪些物质( D ) A、片基 B、保护层 C、乳剂层 D、防反射层 E、防静电层 3、IP板描述错误的是( D ) A、IP中荧光物质对放射线、紫外线敏感,所以要做好屏蔽; B、IP中光激励发光物质常用材料是掺杂2价铕离子的氟卤化钡的结晶 C 、IP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D、曝光后的IP,其信息不随时间延长而消退 4、非晶态氢化硅型平板探测器单个像素尺寸是( C ) 5、A、0.139cm B、0.143cm C、0.143mm D、0.139mm 6、5/X线信息是哪一个阶段形成的( A ) 7、A、X线透过被照体以后B、X线照片冲洗之后C、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D、视觉影像就是X 线信息影像 E、在大脑判断之后 6、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为使图像的边界轮廓清晰,可采用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 B ) A、图像平滑 B、图像锐化 C、图像缩小 D、图像放大 7、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与传统X线成像技术相比说法错误的是(B ) A、量子检测效率高 B、动态范围小 C、空间分辨力低 D、对比度分辨力高。 8多选、产生X线的条件应是下列哪几项(ABDE ) A、电子源 B、高真空 C、旋转阳极 D、高速电子的产生 E、高速运行的电子突然受阻 9多选、在医学放射诊断范围内,利用了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哪几种形式(BCD )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效应 10 X线照射物质时衰减程度与(D)无关 AX线的能量B原子序数 C 密度 D 每克电子数 D X线灯丝的温度 11 DDR那个定义错(D) A 在计算机控制下工作B用一维二维探测器 C 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 D 使用高强度磁场成像 12、CR的基本成像过程不包括(B) A影像信息的采集B远程传输C 读取D 处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医用X线与物质产生的效应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2、医用放射检查的手段有X射线,X-CT、ECT(SPECT、PET)、MRI、超声四种。 3、透视检查主要利用X线的(穿透)作用和(荧光)作用。 4、晶态氢化硅平板探测器是由闪烁发光晶体,将X射线光子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光子,再由薄膜非晶态氢化硅制成的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期末考试含答案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文版低温等离子体作业 一. 氩等离子体密度103 210n cm -=?, 电子温度 1.0e T eV =, 离子温度0.026i T eV =, 存 在恒定均匀磁场B = 800 Gauss, 求 (1) 德拜半径; (2)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和离子等离子体频率; (3) 电子回旋频率和离子回旋频率; (4) 电子回旋半径和离子回旋半径。 解:1、1/2302 ( )8.310()e i D e i T T mm T T ne ελ-==?+, 2、氩原子量为40, 221/21/2 00()8.0,()29pe pi e i ne ne GHz MHz m m ωωεε====, 3、14,0.19e i e i eB eB GHz MHz m m Ω= =Ω== 4、设粒子运动与磁场垂直 2 4.210, 1.3e e i i ce ci m v m v r mm r mm qB qB -===?=== 二、一个长度为2L 的柱对称磁镜约束装置,沿轴线磁场分布为22 0()(1/)B z B z L =+,并满 足空间缓变条件。 求:(1)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需满足的条件。 (2)估计逃逸粒子占全部粒子的比例。 解:1、由B(z)分布,可以求出02m B B =,由磁矩守恒得 22001122m m mv mv B B ⊥⊥ = ,即0m v ⊥⊥= (1) 当粒子能被约束时,由粒子能量守恒有0m v v ⊥≥,因此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的条件是在磁镜 中央,粒子速度满足002 v v ⊥≥ 2 、逃逸粒子百分比20 1 sin 129.3%2P d d π θ ?θθπ = ==?? (2)

膝关节体格检查简版

膝关节体格检查 除了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的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也十分重要.和其余部位的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的手法检查和血管神经的检查。 一、望诊 望诊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大体异常。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的姿态称为步态.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的“保护性步态”.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以上总的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 畸形是指膝关节外观的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变异。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和双内踝可同时并拢。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的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的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下肢的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的测量. 图1 图2 图3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的长度畸形.其可能是结构性的,也可能是姿势性的,如髋的内收外展、骨盆的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的长短。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的位置是否对称。如患膝不能完全伸直,可将健侧放置与患侧同样的位置进行观察。 急性损伤时,由于下肢软组织肿胀瘀血、膝关节腔内积液,患肢可出现周径增粗。而慢性患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早期的肌肉萎缩主要发生于股四头肌内侧头,其有时可通过望诊发现,表现为髌骨内上方肌腹平坦,严重者髌上大腿周径变小,甚至累及小腿,可进一步进行两侧对比测量(详见量诊). 急性损伤或慢性病变均可由于不同原因形成膝关节不同程度的肿胀。膝骨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的弥漫性肥大。关节积液或滑膜弥漫性增生可表现为膝眼、髌上囊的局限性肿胀,进一步可通过浮髌试验明确(详见触诊)。半月板囊肿、腘窝囊肿、膝部肿瘤均可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肿块,有些于膝关节活动或站立时更明显。

医用物理基础整理

第一章 1、医学物理学的概念:是医学和物理学两大学科的融合 (1)阐明生理,病疾机理即基础研究 (2)物理学用于实践 2、工程学的概念: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3、医学物理学的一般方法分为:模型法和测量法。 模型法: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生物模型 正反馈:当样品中的某个量改变时,若反馈使生产发生同方向的变化。正反馈是不稳定的控制。 负反馈:当某量增加,反馈使这个量这个量减少,反之当这个量减少时,反馈使其增加。 负反馈是稳定的控制 举例:如果钙含量降到大低,人体就从骨中适当一些钙以增加血中的钙含量。如果释放的钙大多,则经过人体肾脏排出一些钙来降低血中的含钙量。 4、测量:分为重复过程的测量和非重复过程的测量。 重复过程的测量通常包括每秒、每分、每小时等重复的次数。 准确度:涉及一个给定的测量接近公认的标准到什么程度。 精密度:涉及到测量的可重复性,不必与测量的准确度有关。 5、假阳性:被诊断有病其实没病(误诊) 假阴性:被诊断没病其实有病(漏诊) 原因:①如果某种检测指标或检测仪器太过敏感,即灵敏高,则易出现假阳性②当某种检测项目的灵敏度过低时,就出现假阴性 避免方法(应对):发展新的临床检验方法,以制造更好的仪器。同时小心谨慎进行测量,多次重复测量,使用可靠的仪器并且适当校准这些仪器。 第三章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定标:定标把温度和物理性质联系起来 温标: 华氏温标(°F):水在32°F时凝固,212°F时沸腾,98.6°F为人体正常温度,以0℉作为人们那时所能产生的最低温度(冰水混合物)。 摄氏温标(°C):水在0C时凝固,100°C时沸腾,37°C为人体正常温度 凯调氏温标(°K):水在273.15°K时凝固,373.15°K时沸腾,310°K为人体正常温度。°K(绝对零度)为-273.15°K 3、热像仪(了解) 4、热疗法(三种方法): 传导加热(热水浴、热水袋、电热垫以及偶尔用热蜡接触皮肤):用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热通过传导从热物体到冷物体。传导式的热转移只导致局部表面 受热,因为循环的血液能带走渗入到较深部位的热。。适用于:关节炎、神 经炎、扭伤、挫伤、窦炎和背脊痛。 辐射加热(红外线,激光):用来给物体表面加热。人工热源是灼热的金属线圈和250瓦的白炽灯,所用的红外线波长在0.8和40微米之间。过度照射会使皮肤 发热(红疹),有时会肿。长时间会使皮肤变褐色或硬化。治疗与传导加热 相同的疾病,效果一般更好。 透热疗法:利用高频电(短波:电磁感应)、微波、超声波

生物物理学发展史与分支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17世纪A.考伯提到发光生物荧火虫。 1786年L.伽伐尼研究了肌肉的静电性质。 1796年T.扬利用光的波动学说、色觉理论研究了眼的几何光学性质及心脏的液体动力学作用。 H.von亥姆霍兹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生物系统,认为物质世界包括生命在内都可以归结为运动。他研究了肌肉收缩时热量的产生和神经脉冲的传导速度E.H.杜布瓦-雷蒙德第一个制造出电流表并用以研究肌肉神经,1848年发现了休止电位及动作电位。 1895年W.C.伦琴发现了 X射线后,几乎立即应用到医学实践。 1899年K.皮尔逊在他写的《科学的文法》一书中首次提到:“作为物理定律的特异事例来研究生物现象的生物物理和生物物理学……”,并列举了当时研究的血液流体动力学、神经传导的电现象、表面张力和膜电位、发光与生物功能、以及机械应激、弹性、粘度、硬度与生物结构的关系等问题。 1910年A.V.希尔把电技术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并显示了神经纤维传递信息的特征是一连串匀速的电脉冲,脉冲是由膜内外电位差引起的。 19世纪显微镜的应用导致细胞学说的创立。以后从简单显微镜发展出紫外、暗视野、荧光等多种特殊用途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则提供了生物超微结构的更多信息。 早在1920年 X射线衍射技术就已列入蛋白质结构研究。W.T.阿斯特伯里用 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毛发、丝和羊毛纤维结构、α-角蛋白的结构等,发现了由氨基酸残基链形成的蛋白质主链构象的α-螺旋空间结构;20世纪50年代J.D.沃森及F.H.C.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物质 DNA双螺旋互补的结构模型。1944年的《医学物理》介绍生物物理内容时,涉及面已相当广泛,包括听觉、色觉、肌肉、神经、皮肤等的结构与功能(电镜、荧光、X射线衍射、电、光电、电位、温度调节等技术),并报道了应用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生物对象。物理概念对生物物理发展影响较大的则是1943年E.薛定谔的讲演:“生命是什么”和N.威纳关于生物控制论的论点;前者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生命的本质引进了“负熵”概念,试图从一些新的途径来说明有机体的物质结构、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延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问题(见耗散结构和生物有序)。后者认为生物的控制过程,包含着信息的接收、变换、贮存和处理。他们论述了生命物质同样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它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应该遵循物质运动的共同的一般规律。这就沟通了生物学和物理学两个领域。现已在生物的各个层次,以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系统分析。 生物物理学的分支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问题则几乎包括生物学的所有基本问题。由于生物物理学是一门正在成长着的边缘学科,其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它和一些关系特别密切的学科(生化、生理等)的界限也不是很明确。现阶段,生物物理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生物物理。分子生物物理是本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小分子及分子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相互作用和其生物学性质在功能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基本过程,进而通过修饰、重建和改造生物分子,为实践服务。 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物理的核心问题。自从50

等离子体物理

在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正电子束的发射 第一个测量强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装置已经制成。在不同的激光产生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的正电子能量峰值下的正电子发散和源尺寸得到发射值。对于其中一个激光产生条件,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paper-pot 技术来改善发射值。相比于使用在现在加速器上的正电子源,在100和500mm.mard之间激光产生正电子有一个几何发射。在5-20Mev能量范围中,每束 1010-1012个正电子中,这种低的束流发射度是准单能的,这可能在未来加速器中能作为替代正电子源。 最近的实验表明,在FWHM中大约20-40度的发散角下,用强短脉冲激光照射富含高Z的目标靶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准单能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这个实验表明了可以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直线加速器中的替代源的可能性。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新的替代源取决于一些潜在的优势,大大减小的物理尺寸,更少的成本和束流品质的提高比如每个脉冲的粒子数,能量范围,束流发射度。这些优势正是基于激光尾场的电子加速器概念所追求的。 传统的正电子源通常包含高能量的电子束和富含Z的目标靶。例如,SLC使用了一个120 Hz, 30 GeV, 30kW的电子束和一个24mm厚,水冷却式W(90%)-Rh(10%)目标靶来产生正电子。一个两千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需要产生电子驱动束。在2-20 MeV范围内,大约500mm.mrad的几何发散度下,在加速系统中 可以捕捉到每束5×1010的正电子束。在被放进加速器之前,被收集到的正电子 束要先被加速到 1.2 GeV并且被传送到一个发射制动环中。 用强激光产生正电子的同时会在高Z目标靶中产生相似的电子。用一个持续 的非常短强激光脉冲照射一个1mm厚,直径2mm的金制目标靶,产生1010-1012个 5-20MeV的准单能正电子。既然这是总电子能量其中包含了决定正电子产量的兆电子伏特电子,所以激光的功率会比激光的强度更重要。相同的物理过程在基于正电子源的的加速其中是有优势的。在BH过程中,激光产生热电子制造能产生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正负电子对的轫致辐射光子。考虑到对比每个脉冲的粒子数和粒子能量,这篇文章会阐述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几何发射度,和与在SLC 中~500mm.mard的比较结果。 几何发散度 ,被定义为,其中x和x'表示在x轴上的 粒子的位置和发散,代表一束中粒子的平均数。发散角的上限,其中和分别是原尺寸和发散角度的平方根。这篇文章说明了四个驱动激光正 电子能量6,12,17,28MeV的发射度上限。我们展示的发散度是通过1-D方法得到的。 考虑到非常小的激光焦点的结合和在20至40度范围内测量正电子束的发散,可能会预期正电子发射度可能小于10mm.mard。然而,实际的源尺寸和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发散度比预想的更大,如图1a所示。在激光中产生的热电子通过目标靶传送,所以,在目标靶任意深度中,正电子构成的区域都会比激光中焦点区域大。小部分有足够动能的正电子可以跃出目标靶并且成为有用的作为正电子源。跃出表面的正电子在目标靶背面的横向分布决定了原尺寸大小。源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含答案)讲解学习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 (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 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 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 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 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范围内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 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例如:太阳中心区的温度超过一千万度,太阳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本章先介绍聚变反应、聚变能利用原理、聚变能利用条件、

实现聚变能利用的途径、方法和当前研究的进展,为学习等离子体物理提供一个背景和讨论的平台。然后介绍等离子体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19世纪末,放射性发现之后,太阳能的来源很快地被揭开。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阿斯顿(Aston)利用摄谱仪进行同位素研究,他在实验中发现,氦-4质量比组成氦的2个质子、2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约小1%(质量亏损)。这一质量亏损的结果为实现核聚变并释放能量提供了实验依据。同一时期,卢瑟福也提出,能量足够大的轻核碰撞后,可能发生聚变反应。 1929年英国的阿特金森(R.de Atkinson)和奥地利的胡特斯曼(F.G.Hout-ersman)证明氢原子聚变为氦的可能性,并认为太阳上进行的就是这种轻核聚变反应。 1932年美国化学家尤里(Urey)发现氢同位素氘(重氢,用D表示),为此,1934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体格检查

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早期准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伤,对于避免进一步的损伤以及后期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也是对于关节外科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的基本要求,现将常见的检查方法以及提示的可能的损伤总结如下 接上文 体格检查 一、膝关节力线 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角):5°-7°的外翻 膝关节的机械轴线:0° 方法: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 60ml-80ml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意义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关节血肿 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 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或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的反映,如风湿热 2.髌股关节炎 病人仰卧位,让病人慢慢地过度屈膝几次,检查者手放在髌骨上,当病人伸屈时触及髌骨,疼痛伴有捻发间为阳性 提示:髌股关节炎 3.髌骨活动度: 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活动度太大,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 伸膝位,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而后疼痛缓解,此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分型 Ⅰ型发育不全型,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Ⅱ型正常发育型,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Shelf)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但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无接触 Ⅲ型异常增生型,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摩擦。滑膜皱襞综合症Ⅲ型滑膜皱襞所产生的膝关节前内侧疼痛症状。当内侧滑膜皱襞呈Ⅲ型时,在伸膝位向内推移髌骨即将该皱襞挤压于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的压力增加,因而疼痛症状加重,而当进一步屈膝,滑膜皱襞从髌股间隙脱出滑向股骨髁内侧时,则症状缓解 5.恐惧症 完全伸膝位,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此为恐惧症阳性。恐惧症检查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

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第1号政策声明(2010年6月17日) 医学物理师:作用和职责 IOMP第1号政策声明工作组1 1 引言 本政策声明为IOMP成员组织在确立医学物理师的作用和职责时提供总体指导方针。它可以作为医学物理专业组织和各成员组织国卫生主管部门在筹划和发展临床医学物理服务时的参考,亦可作为学术机构在教育和培训医学物理师时的参考。本文件应当与IOMP第2号政策声明(教育和培训医学物理师的基本要求)一起结合阅读。 2 定义 2.1 医学物理学 医学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物理师所从事的学科。他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为具体目标,来实施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物理学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一系列分支学科(专业),包括以下方面2: 2.1.1 肿瘤放射物理学 2.1.2 医学影像物理学 2.1.3 核医学物理学 2.1.4 医学保健物理(包括医学辐射防护)学 2.1.5 非电离辐射医学物理学 2.1.6 生理测量学 2.2 医学物理师(MP) 2.2.1 医学物理师是受过应用医学物理原理和技术的教育及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医学物理师在临床、学院或研究机构任职。 2.2.2 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物理师是卫生专业人员,在将物理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原理和技术方面受过教育和专门培训,足以独立胜任医学物理学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学科(专业)的工作。 医学物理师成为卫生专业人员所需接受的教育及专门培训的要求请参考IOMP第2号政策声明。卫生专业独立执业资格需得到国家或国际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和(或)国家登记(或授权)。关于这方面的进一步说明请参考IOMP 第2号政策声明。 1成员:Kin Yin Cheung (主席), Cari Boris, Stelios Christofides, Anchali Krishanachinda, Tomas Kron, George Starkschall 2根据不同的专业环境,可能与邻近学科,如生物物理学、保健物理学等有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