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对一个世纪性的伟大领袖的最好纪念,是把他的未竟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

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其次,在于他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虽然,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却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许多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清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中,纠正错误,继承正确和开拓创造,终于完成了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之所以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它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出的新阶段的历史任务,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代替旧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新的一轮世界社会主义的周期运动,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新纪元。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出色地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把马

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回顾和考察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的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性,有其不同的历史任务。在这里,我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实现其阶段性的任务,大体上花去了40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会

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一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欧洲最发达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人类业已创造出来的优秀思想成果,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经

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实践的经验,为无产阶级制定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理论和革命策略,并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一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最纯粹的一般理论设定,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第二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10年代末,是社

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社会制度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世界矛盾的焦点和革命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世界历史跨进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受到严峻的挑战,却在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在俄国首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这一阶段里,列宁高举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崭新的理论形态一一列宁主义,而且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发展为一国首先胜利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生产和国家分配的制度”①,即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第三阶段从本世

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世界资本主义诸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一步发展并在欧亚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列宁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②的发展模式,作出了至今仍有直接实践意义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但是由于列宁身后的苏联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斯大林抛弃了新经济政策”体制,在列宁早先的国家”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并把它绝对化、神圣化,把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为多国的普遍模式,造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领导、一条道路、一种模式的高度僵化的局面。第四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

现在,是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它的核心和实质,是要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建设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这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种社会制度在相互对峙和相互竞争的复杂关系中都着力于内部的调整与革新的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借助

当代科技革命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力量,获得了相对繁荣稳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优势。而世界社会主义各国在探索革新的道路上,则发生了一连串的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1956年以来,社会主义各国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但这种探索在许多国家里不但没有获得成功,而且到头来还断送了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一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一经过两代人的多方面的探索,终于在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从而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样化发展的历史任务。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无疑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最积极、最辉煌的思想成果。它宣告了国家集团性的单一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为社会主义向着民族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中国有句老话: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同一种桔子树种在不同的地方,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的,它在不同的国家必然会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特点。虽然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但它必须植根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传统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是很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即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要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多样化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必经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二、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仅表现在它成功地解决了新阶段提出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表现在它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首先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特别是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使得这个问题更加令人深思。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西方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在东方落后国家里取得胜利。这是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列宁曾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世界历史演进得如此奇特,到1918年竟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分开两半:一半是德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一半是俄国具备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俄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

量方面,比不管什么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③。20世纪实践的社会主义未能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思想轨迹发展,像俄国、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马上就提出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经典社会主义的观念,承认对社会主义

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④。他曾经设想,以市场、商业为基础”⑤,通过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列宁的探索在苏联的往后发展中被打断了,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先

驱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探索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遗志,进行了历史性的拨乱反正,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连续不断的探索,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建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到形成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充分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党的十三大提出12个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定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党的十四大在十三大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

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毫无疑义,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最新的理论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意义。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还在于它用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四大阐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9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有些是前此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的、或没有完全解决的观点。如: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的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党风建设;革命统一战线;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而大部分则是从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未曾遇到和未曾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两个主体、两种补充: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三项基本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四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三步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先富后富的辩证法;一个领导核心三种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等等。所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连同上面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形态。再次,作为一种新

的理论形态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支柱,只有这

样,才能建构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自己的理论支柱?这个理论支柱又是什么呢?我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台柱,三大理论基础。正是这三大理论柱石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和

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世界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始阶段的理论,提出和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使得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落后国家,都不能搞纯粹的社会主义,不能搞马克思原先所设定的那种完全的属于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从而纠正了过去那种远离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脱离人民群众觉悟的程度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关心,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把社会主义再一次置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现实主义的理论光芒。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重大理论突破,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发展。这两大理论的确立,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它鲜明地表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观念的和以往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有两个突出的理论基点:一是两制分开”即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是应该也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二是两权分离”即公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应该也是可以适当分离的。理论上的这种剥离,不仅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深化改革的实践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根据两制分开”的原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不能改变的,而社会主义体制则需要根本改变。这样,它就顺理成章地回答了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诸多问题。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原理,在这里也就豁然开朗了。根据

两权分离”的原则,国家作为全社会的代表者占有生产资料,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性质;国家把生产资料交由企业去组织生产和经营,实行政企分开,赋予企业以独立的自主权,并承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扫除了理论的和实践的障碍,而且也是适应现代的社会化生产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有如

《资本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论》对于列宁主义

。没有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内容的社会政治理论形态,是不完全的、缺乏生命力的理论形态,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是不能视之为相对独立的新的理论形态的,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新阶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形成奠放了最后一块基石,而且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重要内容。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

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全世界的

资产阶级都断言,20世纪的社会主义试验已经宣告失败,21世纪必将是社会主义在地球上彻底消灭的世纪。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和深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人们,也大谈什么社会主义是空想”想用空想”这个非同小可的字眼来铲除前此以往的所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现在,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得不承认,西方资产阶级未免高兴得太早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在前苏联一些地区和东欧并没有销声匿迹,而且还在于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这种情况有如马克思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时所说的,人民拥护共产主义,同时又分裂为许多不同的

派别。改造这些各不相同的社会倾向的真正运动不仅没有日暮途穷,而且只是在现在才真正开始”⑥。我们可以这样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三十年的分裂,

改造社会主义的真正运动只是在现在才真正开始。不论是以后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的再度兴起,还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到了尽头。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宣告了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运动形式的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历史现象曾经迷惑了不少人,至今仍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对此,邓小平曾经适时地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

哪有这回事!'⑦其实,在苏联东欧陷于毁灭的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过时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里用得着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讲过的一句话: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⑧原则是永存的,运动形式则是多样的。本世纪的最后10年,是社会主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自

我更新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能够作为新时代和新纪元标志的东西,不

仅仅是一种新理论,而主要地是一种新的实践,严格地说,划时代意义的东西不是完成于纯粹的抽象的理论之中,而是完成于实实在在的实践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理论本身的价值。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四大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年

改革实践,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一伟大实践,使得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使得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世界风云剧变的严峻考验,显示出自我更新的强大生命力。总之,正是这一伟大的实践,给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巨大的历史推动力,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巨大的物质世界,这是没有疑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还将给世界社会主义的往后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这也是没有疑义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起点的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不能不深深地打上时代特征的烙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几个资本主义大国尚占据着世界历史的支配地位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自主和自强,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不能不改变传统的历史面貌。列宁曾经做过这种尝试,他十分肯定地指出,在西方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到来以前,率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落后国家,其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的类型,只能实行上面集中、下面自由贸易这样的一种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⑨。列宁的这一思想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够成熟、又由于列宁只有短暂的实践而未能实现。长期以来这一思想一直被人们置于遗忘的角落里,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又一次把它重新挖掘出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由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辟的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比较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有着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它已经不再是向着纯粹单一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向发展的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而是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的实践的社会主义。在这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纯政治上抽象对立的两极,而是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主义不再以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来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而是要把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帮手,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在前进的道路上绝不再是简单地排斥和否定资本主义,而是要同资本主义结伴同行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因此,现代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带着有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第二,它已经不再是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将不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和分配。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种社会主义是企业市场社会主义,它不仅主要地要通过企业的市场竞争来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而且还要借助和依靠市场来同资本主义发生经济联系,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第三,它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的没有人剥削人现象的社会主义,而是在

事实上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剥削现象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实际历史进程,还没有能够提供足以马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而阶级的消灭则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段为前提的。所以,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不会也不应该把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放在首位,而应该把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的物质基础摆在首位。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能不在原有存在的阶级差别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资本主义。而只要有资本主义因素、成分的存在,就必然会有剥削现象,就会产生两极分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码常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可能的,相反地,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有某种扩大和发展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当有足够的和充分的思想准备。第四,它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僵化的

狭隘地域性的社会主义,而是开放的、高度灵活的世界历史性的社会主义。这种新的社会主义不再是作茧自缚、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市场,远离世界文明发

展大道,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把社会主义经济推向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去,吸取养料、经受考验,以求发展壮大。因此,这种新的社会主义实现的程度,将越来越受世界市场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生产状况的制约,从而也就将越来越变成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了。也就是说,一国社会主义实现的程度不仅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努力,而且还有待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所以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是直接地同世界历史相联系的,它既不能超越自身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毫无疑问,建设这种开放的社会主义要比以往那种封闭的社会主义更长期、更艰巨、更复杂、更伟大。同时,也更具风险,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性变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一个榜样。事实上,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并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还不甚理解,还不能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框架,但在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也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某种程度的复兴,并不是没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将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正如党的十四大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

业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10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注释①⑤《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

卷,第221页,第506页。②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83

页,第367页。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85页。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94页。⑦《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第208页。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77页。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第376页。⑩《中国共产

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5页。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