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语文教学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应仅仅是培养本学科解题的能力,它应该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50分)

一、汉语拼音(10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

Yǔ wn s zh jio y pi xn c shi .

( ) ( ) ( ) ( ) (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

便宜(pin bin) 校对(xio jio ) 结束( s sh )

3、填空。某公司招聘经理,用四个读音相同的" gōng "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每空0.5分,共2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ōng( )字: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ōng( )字: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ōng( )字: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ōng( )字。

二、字词句部分(24分)

1、"凸"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共有( )画。"鼎"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共有( )画。(3分)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4分)刚笔自用( ) 叹为观只( ) 暗然失色( ) 按步就班( )

惩前毙后( ) 谈笑风声( ) 丰功伟迹( ) 义不容词( )

3、在下面的( )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6分)

( ) 水一战袖( ) 旁观孤 ( ) 难鸣

屈( )可数 ( ) 有成竹 ( )缠万贯

得( )应( ) 牵( )挂( ) ( )大( )细

4、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3)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3分)

(1、)有三个爱吃辣的人聚在一起,都说自己不怕辣。根据下面三个人的表述,你认为谁最能吃辣呢?( )

A、甲说:" 不怕辣"。

B、乙说:"辣不怕"。

C、丙说:"怕不辣"。

(2、)下面三句话中,哪一句表达了"你和我"都要去的意思。( )

A、你去,我不去。

B、你去?我不去!

C、你去!我不去?。

(3)"形象"一词有以下4种解释:A、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B、能激发人的认识活动的具体形状;C、人的形状和姿态;D、表达具体生动,选择下面各句中的形象,各是以上哪种解释?(1)、祖父的形象又一次呈现在我的眼前。( )(2)小说塑造了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张老师讲的话很形象。( )(4)利用音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

教学,效果非常好。 ( )

(五)下面几句诗写出了山村的美丽风光,你见过这样的山村景色么?请你为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写一句广告词。(3分)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广告词:————————————————————————————————————————————————————————————————————————————

三、文学常识填空(5分)

1、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2分)

《送东阳马生序》——( ) 《朝花夕拾》——( )

《岳阳楼记》——( ) 《三国演义》——( )

2、巴金的《爱情三步曲》是《》、《》、《》,《激流三步曲》是《》、《》、《》(3分)

四、阅读欣赏:下面这首绝句通过淡淡的背景、稀疏的笔意,写出了春夜的生意盎然,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3分)

夜月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自《唐宋绝句选注析》)

1、第3句诗中专写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的是哪一个词?(1分)

答:。

2、第4句用"新透"写"虫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妙。请把这句诗用散文的笔调展现出来(2分)

答:。

3、请将你所熟悉的描写春天的一首古诗词工整漂亮地书写下来。注意使用标点符号。(2分)

四、阅读感悟(8分)

—————————————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去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 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 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卧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联系上下文,在画"_______"的空白处填上的最恰当的句子。(2分)

2.父亲说"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第3 / 7页

3.父亲对儿子的三次教育,一次比一次深刻。该文中能显示这个特点的词语依次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这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谆谆教诲的关爱之情。(3分)

4、请给该文拟一个题目。 (1分)

第二部分教学理论(3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 2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与发展。

3、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要求认识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______万字以上。

4、识字写字是____________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年级的教学重点。

5、写作教学应贴近________ ,引导学生关注________,热爱________,表达________ 。

6、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字,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____________,体会作者的____________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浏览。

8、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开展形式。

9、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简答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分别指什么? (6分)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加强学习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情况,回答

下列问题。(共4分)

(1)写出两种自己知道或阅读过的语文教学期刊(含报纸)的名称:(1分)

(2)列举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姓名及其在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主张,并谈谈其对你在教学方面的启发或影响。(3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0分)

《滥竿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教师感到有些意外,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是很聪明吗?"教师表扬道:"听你这么说,老师也觉得有些道理。谁还赞同这种看法呢?""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混了进去,很聪明。""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湣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南郭先生知道自己的底细,还能顾全大局,不争着出风头。"教师若有所思地回答:"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独特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两字,学生就接受了"南郭先生很聪明"的结论。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10分)

读《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作简要分析,然后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环节作教学活动片段设计。

分析(4分):

设计(6分):

第五部分:写作(20分)

题目:在你的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片断一定不少吧!请你撷取一个镜头写一个教学故事:

要求:①教学实践中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第一人称)或看课中领悟到的别人教学故事(第三人称),正反例均可; ②主题突出,情节完整,语言朴实,叙述生动; ③题目自拟,字数不限,注意不要写成教育故事。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 解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桂花雨》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在导入环节,播放紫桂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桂花的世界,直观感受桂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雨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

最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与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相比更是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它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只有这两种方式统一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研究中的教学方式改革是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协同性的特点摈弃知识灌输的教学,潜入儿童内在的思路与见解,重视探究客观的现象世界,着力于如何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学习为组织同他者的互动合作,发现并基于能力与学力的差异,组织全员参与学习,指导集体思维。教师不再追求如何有效实施预设好的教案,而是寻求如何让儿童打开未知世界,把学习同儿童自身生活方式的变革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对话性学习的维度:第一维度,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是认知性、文化性实践。第二维度,与教师、伙伴的对话,这是人际性、社 会性的实践。第三维度,与自身的对话。学习者不仅与题材、教师和课堂上的伙伴进行对话,而且也与自身对话,在形成自我身份的同时,实现学习。这是内在的、存在性的实践。教师以儿童的困惑、差异、认知冲突为契机引出他者的应答,构筑对话性关系的实践构想。改造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一、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等特征,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四个实用课堂”,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这四个实用课堂分别是“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必须以“四个实用课堂”做基础。 “情感性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这与核心素质培养之理念不谋而合。这里的“情感”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与爱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融情”,是学生与文本心灵合一,情感洋溢的表现。 如,在《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意浓浓的“思乡”意境,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更让学生对诗人的思乡之情延展至自我,达到“物我和一,情意绵绵”之境界。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交流性课堂”“自主性课堂”以及“开放性课堂”,旨在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文本对话的课堂目的,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质疑析疑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文本的情感阅读是培养学生有效深入课文,理解作品的关键,教师要巧妙抓住情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中华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也呈现出广博的文化风貌,更体现出丰裕的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学习与鉴赏汉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提升核心素养。 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文本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意境营造的奇妙、思想呈现的深远等对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鉴赏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联想想象等去激发学生对文字鉴赏的兴趣,并感受作者如何用精妙的表达去描写西沙群岛,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最终习得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展开的,而阅读课堂是重要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极大提高,并借阅读课堂积累语言,习得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人底蕴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编者选编了将近00篇质优美的作为和其他学习材料。长期以,语教师正是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学习语言字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人理念、人情怀和审美情趣的。例如: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的大量古诗词,能使学生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化智慧;而《假如》《触摸春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能引导学生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等大量描写艺术魅力的,能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的能力。 学会学习小学语程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有较系统的设计。例如:在许多中设计了“小泡泡”,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问题;在高年级的语园地中设计了“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对单元学习重点进行整理和反思;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了着重培养,如安排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样专门介绍信息技术的;在一些综合性学习中,对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健康生活小学语程在“健康生活”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

“身”“心”。例如:《棉鞋里的阳光》《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引导学生要健康、安全地生活;《爬天都峰》《陶罐和铁罐》等彰显着要有积极的心理、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指导思想。 责任担当例如:《我选我》《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桥》等,体现了小学语程在“责任担当”方面的培养意识,从对自己、对班集体的责任担当逐步发展为对社会、对同一片蓝天下的全世界孩子的关爱和责任担当。 从以上的简要列举,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小学语学科对“人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十分丰富,这是“长处”。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地“扬长”,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如:既可以在教学时立足本对学生进行涵养和训练,也可以向外延伸,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进行相关综合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的语实践中打好以上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两大核心素养上“补短” 仅从人教版教材看,小学语在“科学精神”“实践创新”方面选编的不多,每册中仅有一两篇体现“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的,所占比例较少。这样的选编排数量,造成教师在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是小学语程存在的“短处”。为了使学生在六大核心素养方面全面发展,必须把这两个短处“补齐”。 科学精神例如:《兰兰过桥》《太空生活趣事多》《农业的变化真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等体现科学精神的,在小学语教材中稀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小学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12

附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评价设计 一、评价能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评价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学习五年级上期《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 2.评价学生的诵读、展示能力。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二、评价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评价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案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案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案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案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案,彰显语文教案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案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试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4090903.html, 试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庄文艺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3期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回答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因此成了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内涵不断扩大,对于整体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小学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小学教育当中,语文教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是学生获取其他学科知识语言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能够促使他们利用语文知识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教学策略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 核心素养是人类全部品格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贯穿于人类一生,是一个持续性的、共同性的概念,它包括人的心理、技能、文化、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成为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观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幾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使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获取、消化、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勇于交流、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使他们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场合,结合特殊的语境运用不同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品质 通过汉语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语言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从而在长久的语文积累中,使他们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另外,通过不断学习,应促使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语言的“自我意识”,并不断提升这种“自我意识”的层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审美得以提升,其道德、意志、品质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与方法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语文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浓厚的兴趣和的动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并进而感受到整个学习乃至至人生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学生成长为有学习热情、爱学习的人奠定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及解读 二年级语文组 一、倾听能力 培养小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在各个学段都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学会了听,才会说,最后才逐渐学会写。听是其他能力的基础,会听的人才会学,而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说话能力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三、阅读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四、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感的重要表现。朗读能力高的学生其语

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同时较高的朗读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其语文素养也自然高人一筹。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六、书写能力 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语文教师,我总认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是我们老师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七、质疑能力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教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品质。 八、逻辑能力 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需要逻辑思维,语文也同样需要感性之外的逻辑思维。九、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力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小孩子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等特征,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四个实用课堂”,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这四个实用课堂分别是“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必须以“四个实用课堂”做基础。 “情感性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这与核心素质培养之理念不谋而合。这里的“情感”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与爱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融情”,是学生与文本心灵合一,情感洋溢的表现。 如,在《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意浓浓的“思乡”意境,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更让学生对诗人的思乡之情延展至自我,达到“物我和一,情意绵绵”之境界。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交流性课堂”“自主性课堂”以及“开放性课堂”,旨在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文本对话的课堂目的,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质疑析疑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文本的情感阅读是培养学生有效深入课文,理解作品的关键,教师要巧妙抓住情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必要和重要,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丰富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语文能力(语言文字欣赏、审美能力等)、较高的人文素养、阅读与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创新的技能、较强的识字、阅读与写作技能等。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借助教材载体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新颖的课堂导入、精彩的教学过程、干练的教学总结等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可采用精彩的多媒体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当视频为学生呈现“小英雄雨来”的小故事时,学生的吸引力马上被吸引住,而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能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突,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抓住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语文知识、人文知识,鼓励学生勇于分析质疑,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探究,实现对文本的深层解剖,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样,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等的感悟便会提升,从而实现间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中华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也呈现出广博的文化风貌,更体现出丰裕的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学习与鉴赏汉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提升核心素养。 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文本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意境营造的奇妙、思想呈现的深远等对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鉴赏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核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 亮点与核心要素,旨在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以 人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学习潜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真诚期盼。随 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真地 按照“课标”精神引领自己的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也 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体现。 欣喜之余,我们不禁又发现了,在课堂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形式重于内 容的现象并不乏见,特别是合作学习的运用方面,不管是哪门课程,均在不加 甄别地使用。似乎没有用上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就不是新课程意识下的课堂。 于是乎,合作学习成了每堂课必备的“特色菜”。君不见,课伊始,教师早将 学生的座位排成了“合作型”状,课堂上“四人小组合作合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课后留的作业设置上,让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时髦”作业也屡见不鲜。合作学习成了当下课堂的“统一标签”。特别是每回听课时,看到四张桌子合并,六个人一组,坐在旁边的那两位同学,侧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 了学生,也别扭了我们听课的教师,真不懂执教者的心里作何感想。难道这样 的“排排座”,课堂上的“叽叽喳喳”,几下子的“交头接耳”就是新课程所 倡导的“合作学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遭遇到了误区, 乍看这一教例,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里教师 用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示(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成果的正确率),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甚至达到了“短、频、快” 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质疑,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效果会不会更 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 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同一件 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就无 所谓“同心协力”,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衡量,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一、追溯“合作学习”的渊源及含义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总结22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训学习总结 本次参加青蓝杯研修学习活动。通过网络观看名师讲座的过程,我学习了祖国经典传统文化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教学设计方面等。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在平的时教学中,我着眼于改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 一、在兴趣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修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这样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我的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兴趣的把课堂学习加以延伸。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总能认真地对待,从而让他们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让学生懂得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教学时,我有意地从学生自身出发,加以引导。如《看电视》我让学生留意家里的人是怎样看电视的,你在家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胖乎乎的小手》我拓展了两个问题:1、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2、想一想,你的小手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这样的作业和问题设计,与学生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家中应该怎样做得更好,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在合作学习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别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位组内成员都有必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平时让学生收集的一些古诗文和描写四季的词语以及一些谚语等,在组内分工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更多。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三、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 良好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拓宽学习的知识面,文化价值和人文的素养也得以提升。 1、要重视课内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比如读《秋天的雨》,就让学生领悟描写秋雨的妙处;读《新型玻璃》,就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描写方法;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也让学生理会到没有提示语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没有提示语是对话中的最高境界。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当我们把语文学科 的核心素养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时,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 知识,所获得的能力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而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 综合体现,是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听 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由此可见,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理解,对于中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恰恰充满了排斥。究其原因,并不是语文学科本身 的问题,而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赋予语文学科的复杂的知识结构,繁 琐的语文作业,日复一日地对文本的重复理解,让学生产生了厌烦 的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语文世 界的桥梁,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语文,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二)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不一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大胆地分享后,我们会欣喜 地发现,孩子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 在步入中高年级的时候,孩子不再爱举手,不再争先恐后地发言。 仔细思索,或许是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最简单、最随意的一次评价,让他失去了信心;或许是因为你的讲解,阻断了学生的思维;或许 是上课的氛围,让他不愿意站起来表达。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 我们的课堂是因为什么少了孩子稚嫩的声音,智慧的火花,我们应 该做一个领航者,引导孩子走上自由表达的航线。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