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讲义第五章

管理学讲义第五章

管理学讲义第五章
管理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战略性计划

学习目的

掌握战略性计划的主要步骤

了解远景与使命陈述的内容和作用

掌握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掌握基本的战略类型

第一节战略性计划及基本过程战略

一、战略

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战略是战争全局性规律的东西。—毛泽东

二、战略性计划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的基本过程

远景和使命陈述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战略定位企业将来在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

战略选择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途径?

战术性计划如何具体实施与控制?

四、战略性计划到战术性计划

第二节远景与使命陈述

一、远景与使命陈述的内容

我们想成为什么?

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二、远景与使命陈述的作用

共识

激励

鼓舞

三、远景与使命陈述的构成

1远景和使命陈述

2. A远大的愿景生动逼真的描述

宏伟大胆的目标

B. 核心意识形态核心目标

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战略环境分析

一、环境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天一般环境

地行业环境

彼竞争对手

己企业自身

顾客目标市场

知天知地知利危

知己知彼识长短

深谙顾客

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满足顾客

二、外部一般环境分析(PEST模型)

Political Factors:政治因素

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Ecological Factors : 自然因素

Social-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因素

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因素

三、行业环境分析

五力模型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研究

入侵者研究

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竞争对手基本情况研究

目的:找到主要竞争对手

内容:竞争实力及变化情况(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获利能力)

问题:数量有多少?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哪些活动?各自的规模、资金、技术力量如何?威胁多大?

主要竞争对手研究

目的:找到竞争对手实力的决定因素

内容:技术力量、资金、规模、其他目的:

主要竞争对手发展动向的研究

目的:占据主动

内容:竞争对手市场发展或转移动向与产品发展动向

入侵者研究

决定一个行业被入侵的威胁大小的因素:

行业进入障碍

行业产品价格水平

行业对入侵者的报复能力

入侵者对报复的估计

行业进入障碍的影响因素

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别化

3、转移成本

4、资本需求

5、在位优势

6、政府政策

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对入侵的影响

如果行业现行价格高于进入扼制价格,则入侵者预计有利可图。

所谓进入扼制价格,是指入侵者设想克服进入壁垒及其遭到报复的风险恰好为入侵带来的潜在报酬所平衡时的价格水平。

行业对入侵者的报复能力的影响因素

1、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行业的集中程度

3、行业的退出障碍

入侵者对报复的估计的影响因素

1、行业过去对入侵者的行为反应

2、入侵者对自身能力的估计

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

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

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

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

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大小?

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

买方是否采取后向一体化的威胁?

买方行业获利状况。

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

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

要素是否是该企业的主要投入资源?

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转移成本是否低?

要素供应者是否有前向一体化威胁?

四、竞争对手分析

如何识别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的竞争对手。潜在的竞争者可能是:

虽不本产业但可特别便宜地克服进入壁垒者;

在本产业经营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者;

进入本产业竞争是其公司战略的自然延伸者;

前向一体化的供方或后向一体化的买方。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在行业中,我们与谁竞争?我们该采取何种行动?

竞争对手的战略行动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应该规避哪些领域,因为这些领域竞争对手将采取情绪化的和拼死的行动?

五、企业自身分析

六、顾客分析

市场容量分析:市场总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潜在需求

市场交易成本分析:市场基础建设、法规、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六、顾客分析

确定细分变量并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将一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

地理因素:地区、区域大小、城市规划、人口密度、气候

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宗教、种族、国籍

心理特征因素:社会分层、生活方式、个性特征

行为因素:场合(定期/特别场合)、利益(豪华/经济)、使用率(经常/偶尔)、使用状态(从不使用—重复使用)、忠诚度(不忠诚—专一)

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变量

地理因素:产业、企业规模、地理位置

生产运作变量:顾客能力、技术水平

采购方式因素:买方企业集权程度、内部权力结构、采购政策、公共形象、采购标准

描述细分结果

基本过程:调查——分析——描述

评价细分市场(主要指标)

细分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状况

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

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状况

选择细分市场

确定定位概念

产品定位

抢先定位

领导定位

依附定位

空隙定位

重新定位

第四节战略选择

战略类型

企业基本战略姿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

企业成长战略成长战略I: 一体化战略: 前向/后向/横向

多元化战略: 同心/横向/混合

加强型战略: 渗透,市场/产品开发

成长战略II: 战略联盟

虚拟运作

出售核心产品

企业防御战略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一、基本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差异化战略(特色优势)

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

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集中战略(目标聚集)

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二、成长战略

核心能力向内扩张

一体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加强型战略

核心能力向外扩张

战略联盟

虚拟运作

出售核心产品

一体化战略

前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后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横向一体化

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多元化战略

同心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横向多元化

企业向现有顾客提供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混合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加强型战略

市场渗透

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市场分额

市场开发

企业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的区域市场

产品开发

企业通过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而提高销售

战略联盟

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价值活动进行合作,以相互利用对方资源

虚拟运作

企业通过合同、参股、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优势方面,其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出售核心产品

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或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做进一步生产加工

三、防御战略

收缩战略

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和独特的竞争能力

剥离战略

企业出售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不赢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活动不相适宜的业务。

清算战略

企业为实现其有形资产价值而将公司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推荐阅读《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年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年

《战略管理》,F·R·戴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管理学概述

治理学讲义 第一章治理概述 1、治理含义? 所谓治理,确实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打算、组织、领导、操纵,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那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治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治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打算、组织、领导、操纵等,它们成为治理的差不多职能。 (3)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治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治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治理的三大性质? (1)治理的二重性 治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

出来的治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治理的属性。 治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能够大胆地引进和汲取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治理水平。治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2)治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治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不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治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治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治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托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刻和精力进行打算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操纵其他人的工作。 (3)治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治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治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治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

吉首大学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

. 管理地定义和基本特征; 管理是一定组织中地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地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有目地地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管理地载体是组织 .管理地主体是管理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管理地二重性; 与生产力相联系地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地社会属性 . 管理与环境; 存在于一个组织地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地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地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管理学地研究内容和学习管理学地重要性. 管理学研究地内容:.从管理地二重性出发>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从历史性出发.从管理过程出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习管理学地重要性.管理地普遍性:>管理地历史与人类社会一样久远>管理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地方方面面>管理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地组织中,要和各种各样地组织打交道,每个人不是扮演管理者地角色,就是扮演被管理者地角色.)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地地位和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决定了学习管理学地必要性和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生产力>管 理是社会进步地物质力量,是实现现代化地关键因素(可以说, 管理地社会进步地另一个不可忽视地物质力量).管理是一 个组织生存和发展地重要条件,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 员能力地重要途径(管理地作用犹如组织地神经系统) .管 理在未来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 管理思想地演进 .管理学发展阶段地划分:管理学形成后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世纪初到世纪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世纪年代到世纪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世纪年代至今)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地效率问题,对人地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第二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第三阶段是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地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地对经济发展地重大影响地过程 .泰罗地科学管理理论强调调:.效率至上.管理地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谋求最高地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必要地方法.在各项工作中要挑选第一流地工人,在作业过程中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地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地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也是标准化地,不用考虑人性地特点..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为追求效率,最高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要实行最大地精神革命,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遵循地四个原则:>对工人工作地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地经验方法.>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地科学原则去办.>管理当局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地,管理当局吧自己比工人更胜任地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遵循地两个基本原理.作业研究原理,用于分析和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时间研究原理,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时间和工资率.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法约尔地管理过程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管理教育地必要性和可能性.管理地十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与管理系统 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载体是组织,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就是计划组织 控制等活动的过程。人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就是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3、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效率,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效益。管理 者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贯穿对效益的追求。 4、管理学的特征:1、管理是一门边缘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不精 确的科学;3、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4、管理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5、管理学以系统观念为基础;6、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7、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8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懂得组织的必要,有组织就有管理)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管理就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科学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保障)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对生产力的作用上;b、管理影响生产力存在状况: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科学管理是充分发挥生产

力的前提。)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管理确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取决于管理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是是否合理,取决于管理对组织活动过程的调控是否得当)。 6、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特点包括: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 习俗来实现,这说明管理从一开始就具有习惯性);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以上五点统称公共事务管理。 7、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管理的发展状况受到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水平的制约,社会属性指管理 的发展状况受到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 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 动的目的)。 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西蒙创立决策理论要点:a,组织是 作为决策者组织系统,组织成员的第一决策,是应否加入组织b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c创立了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的新理论。(西蒙认为用最大化原则,择优需要三个

西财管理学讲义

第一章导论 我拥有六个忠诚的仆人,他们会教我一切。他们的名字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何时(when),如何做(how),何处(where)及何人(who)。 ——Rudyard Kipling 何为管理学? ●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融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学、心理 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统计学、信息学、工业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其它科技取向学科的知识。 ●管理学所探讨的是组织机构本身有关的管理问题,它包括组织内的管理者、管理者与下属、组 织的行为、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本章学习概要 ●管理学学科体系 ●管理学主要流派 ●管理学的统一 ●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 第一节现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从广义上讲,包括了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和企业组织的营运职能,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 会计、财务、生产与作业等。 ●从狭义上讲,主要探讨组织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员工的行为和激励 问题以及组织的战略问题等。 本课件的管理学指的是狭义的管理学。 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 的分类: 企业政策与战略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冲突管理管理的社会事项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沟通与信息系统 创新与创业国际企业管理 组织理论管理教育的发展 组织行为管理咨询等 我国有关管理学学科体系的传统分类: ●我国管理学界受职能(或过程)学派亨利·法约尔及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的影响,我国现 今的管理学研究是从职能角度出发的,大多数管理学教科书都沿用管理职能(或过程)学派的体系。 ●我国传统的管理学主要是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如计划或战略、决策、组织、控制、领导、 激励、人事、创新、协调和组织的发展等。 第二节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二次大战前 管理学著作大多出自实际工作者(泰罗、法约尔、穆尼、巴纳德等)之手,管理理论家对管理学的研究少有建树。 ●二次大战后 管理学著作大多出自高等院校

《管理学概论》期末考试

网络学院《管理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 B )。 A.目标原则B.可行原则C.最优原则D.满意原则 2.决策所解决的问题通常与( C )相关。 A.过去B.现在C.未来D.现在和未来 3.把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的分类标准是( C )。 A.职能空间B.综合性程度C.程序化程度D.时间长短 4.通常,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扁平式和锥型式两种结构,比较两种组织形式的特点,表述更为恰当的是(B )。 A.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B.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C.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D.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5.员工以业余时间为主,进行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方法是( D )。 A.新进员工培训B.“师带徒”培训 C.在职培训D.脱产培训 6.按照韦伯的观点,只有在( C )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A.传统权威B.神授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个人权威 7.情景理论将下属的成熟程度作为选择正确领导方式的重要依据。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何时何地做的领导方式被称为( A )。 A.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B.推销行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C.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D.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8.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解错误的是( B )。 A.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B.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C.一个人的需要可以分为高低层次 D.一个人的需要层次是绝对从低到高排列的 9.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进行经营单位分析时,既具有高业务增长率又具有高竞争性的经营单位是( A ) A.明星单位B.幼童单位C.金牛单位D.瘦狗单位 10.下列( C )项不属于管理职能。

管理学基础导论讲义

管理学基础导论讲义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说明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旅游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主要表现为:把握管理基础知识,用现代管理思想武装,掌握四大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 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三、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 ㈠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体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

国际管理学讲义

国际管理学讲义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国际管理学参考书目录 1.《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刘海云着,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4月 2.《跨国企业与世界新秩序》,理查德 巴纳特和约翰 卡瓦纳着,海南出版 设,1999年3月 3.《国际经济中的经理》,(美) RaymondVernon,HarvardUniversity,LouisT Wells,J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4.《国际商务》,(加)艾伦 M 鲁格蔓,(美)理查德 M 霍杰茨着,李 课宁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5.《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哈佛大学教授作品集,(美)迈克尔 E 哈特 斯利及林达 麦克詹妮特着,李布及赵宇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6.《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美)克里斯托弗 A 巴特利特 和(英)休蔓特拉 戈歇尔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7.《亚太地区战略与管理》,菲力普 劳舍尔及海尔母特 舒特着,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8.《MBA国际商务》(英汉对照),R Mirus(加拿大),冯宗宪及 EadyVong(加拿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目录

第1章国际化进程 6 第2章变动世界中的国际管理 8 第3章文化与国际管理 12 第4章国际谈判与跨文化沟通 19 第5章国际贸易世界 23 第6章跨国公司的基本战略 27 第7章作为国际公司的小企业:克服障碍与寻找机遇 33 第8章比较战略管理:理解竞争者与合作者 36 第9章全球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9 第10章国际战略联盟:管理与设计 42 第11章国际公司的激励 47

经济类、管理类考研数学基础班课程讲义

《附件3》----2018届管理类考研数学基础班课程讲义 导论 一、管理类联考数学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MBA,MPA,MPAc等)综合能力考试数学部分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部分(75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和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两种形式来测试. 数学部分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整数 (1)整数及其运算(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3)奇数、偶数(4)质数、 合数 2. 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3)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体(2)柱体(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

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 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二、数学基础两种考查题型 数学基础共25道题,满分75分,有两种考查题型: 第一种是问题求解,1-15题,每道小题3分,共45分; 第二种是条件充分性判断,16-20题,每道小题3分,共30分. 两种考查形式说明如下: 1. 问题求解题型说明 联考中的问题求解题型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般选择题,即要求考生从5个所列选项(A)、(B)、(C)、(D)、(E)中选择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该题型属于单项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该题型有直接解法(根据题干条件推出结论)和间接解法(由结论判断题干是否成立)两种解题方法. 下面举例说明: 【范例1】(200901)方程214x x -+=的根是( ). (A)5x =-或1x = (B)5x =或1x =- (C)3x =或53x =- (D)3x =-或5 3x = (E) 不存在 【答案】C 2.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说明

管理学讲义

管理学讲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管理学 主讲人:王建国博士(Dr. Wang Jianguo) 办公室424 Tel: 学期:2002 – 2003 第一学期 一、课程目标: 1.系统介绍组织与管理的知识与技巧体系; 2.分析组织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探讨解决的办法; 3.通过案体分析与研究报告提高分析与管理技能。 二、研讨方法: 本课程采取各种有益的教学方式:讲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际考察,管理实践等。 三、评分标准: presentation 30分(21分陈述+9分辩论) 体会 15分(2500字以内) 出勤率 10分 表现 10分 (满分) 闭卷考试 45分(五选三,闭卷,一个半小时) 四、主要教科书: 1.基本教材:

《管理学》(第五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in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rentice Hall,北京,1998(罗) Robbins, SP and M Coulter, “Management”, 6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R) 2.参考书 《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M普蒂(Joseph M Putti),海茵茨·韦罗奇(Heinz Weihrich)及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等着,丁慧平,孙先锦译,机械出版社& McGraw-Hill,北京,1999 Stoner JAF, RE Freeman and Jr D Gilbert,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1995. 五、课程大纲 1.管理与导论第一,二章(罗)(R) 2.管理文化与环境第三章(罗)(R) 3.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五章(罗)(R) 4.管理决策第六章(罗)(R) 5.计划的基础第七章(罗)(R)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公共管理学讲义(2015完整版)

公共管理学讲义 课程编码:0501104 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班级:公管14 (1、2) 教师:李兴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 2015年3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前几章节的内容专业术语也较多,这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大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述关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比较慢。因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公共管理场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让游戏后的学生分享其观点。

游戏名称:模拟公共管理 游戏道具:卡片、中性笔、桌牌 所需人数:40人左右 游戏步骤: 第一步: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十七组,第一组扮演公安局局长,第二组扮演检察院院长,第三组扮演法院院长,第四组扮演民政局局长,第五组扮演计生委主任,第六组扮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第七组扮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第八组扮演交通局长,第九组扮演财政局局长,第十组扮演税务局局长,第十一组扮演教育局局长,第十二组扮演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第十三组扮演小学校长,第十四组扮演中学校长,第十五组扮演慈善基金会会长,第十六组扮演医院院长,第十七组龙江银行行长,第十八组为公民组。前十七组一组一个人就行,第十八组为多数人。 第二步:抽签。教师将事前准备好的卡片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抽签。其中,有17个人抽到的是公共管理主体的签,如政府的各种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其他的学生抽到的是公民签.每个签上都写着扮演角色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角色扮演。抽签结束后,即开始角色扮演。抽到公共管理主体的学生坐在事前准好的桌牌签,等待着处理公民组所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做好记录,将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细节或之前没有想到但却发生的现象记录下来。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谈谈在角色扮演时候的感受和想法。之后,教师对有关问题和观点进行点评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学科特征 一、何谓公共管理? 1.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与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各有描述,如第三次浪潮(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书,风靡一时,影响深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的说法。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模拟题试卷.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模拟题试卷 一. (共72题,共150分) 1.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2分)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已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B 2. “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2分)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万,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3. 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2分)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A 4. 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这位管理者的伦理观是()。(2分) A.伦理的功利观 B.伦理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A 5. 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凡组织文化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即消失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4、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6、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管理学 复习资料整理 专升本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 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 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 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 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 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 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 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17春福师《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参考资料及答案

福师《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直线与参谋本质上是一种_C___ A. 职位关系 B. 同位关系 C. 职权关系 D. 权力关系 满分:2 分 2. 以下哪项不是授权的原则(A)。 A. 授权可由授权者收回原则 B. 按预期的组织目标授权的原则 C. 按职能界限授权的原则 D. 分等级原则 满分:2 分 3.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划分的标准是(B) A. 按照主管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划分 B. 按照控制的手段 C. 按照控制的时间划分 D. 按照控制对象的全面性划分

4. 短期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灵活选择的范围较小,__B__ 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A. 准确的制定 B. 有效的执行 C. 全面的设计 D. 目标的明确 满分:2 分 5. __C__又称专家调查法 A. 用户意见法 B. 集合意见法 C. 德尔菲法 D. 回归预测法 满分:2 分 6. 对积极性起着强化作用的是(D) A. 需要 B. 认识 C. 环境 D. 行为效果反馈

7. 统一指挥原则最早由__D__提出。 A. 霍桑 B. 泰罗 C. 梅约 D. 法约尔 满分:2 分 8. 弗鲁姆提出的管理理论是(C)。 A. X—Y理论 B.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 C. 期望价值理论 D. 管理方格图理论 满分:2 分 9. 科学系统整体上之所以能够形成单个要素所没有的新的属性,生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它的(C)。 A. 要素

B. 信息 C. 结构 D. 环境 满分:2 分 10. 对于组织来说,无论采用部门制,还是采用委员会制,中心问题是一个(B)的问题。 A. 控制 B. 权力 C. 管理 D. 结构 满分:2 分 11.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提出了(B)条创新原则。 A. 5 B. 6 C. 7 D. 8 满分:2 分

专升本管理学简述的知识点

绪论 二、管理的职能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 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 责任原理(三角定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科学管理思想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主要贡献 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提高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面: (1)明确提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 (2)主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3)提出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主要贡献 从理论上概括出一般管理的原理、要素和原则,把管理科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管理科学不仅在工商业界受到重视,而且在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 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分离 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强调组织形式而忽视人的社会性 二、行为科学 霍桑实验(容、目的和结论) (1)车间照明实验 (2)工作时间等条件实验 (3)工作态度的会见与交谈实验 (4)影响职工积极性的群体实验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学派 管理环境 第一节外部环境因素 三、五力分析法(图1) 第二节部环境因素

二、文化环境 组织文化及其特点、构成要素及功能 计划 目标管理 二、计划的分类 3、按影响程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分 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三、目标管理 1、组织目标及其特点 2、组织目标的作用 3、目标管理原理 4、目标管理的四要素 5、目标管理过程 决策 二、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定可行案 4、比较和选择案 5、执行案 6、检查处理 三、决策的分类 1、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3、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5、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五、决策的理性限度 1、决策的合理性要求 就组织而言,判断一项决策是否合理,实际上是要评价该项决策所选案的实施相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效果。合理的决策应使得所选案对于组织目标是最为有效的。为此,决策者必须具有理性。 2、决策者的理性限度 知识有限 预见能力有限 设计能力有限 原因分析: 信息的不完全 环境多变 案不可穷尽 3、克服理性限制的策略 决策权利下放,把决策交给与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人去制定; 组织决策,用群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的理性不足。决策的途径和法很多,主要强调两种:

2014年《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成高)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2、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B )层次。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D、后惯例 3、下列几种情况下,哪一类管理者能在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选择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C ) A、惯例层次的管理者 B、自我强度较低的管理者 C、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 D、前惯例层次的管理者 4、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A )的角色。 A、代表人 B、联络者 C、发言人 D、谈判者 5、非确定型决策,由于其结果无法估计,因此决策往往取决于(A )。 A、B和C B、对组织状态的判断 C、决策者自身性格特点 D、环境因素 6、下列哪种方法是用来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A ) A、大中取大法 B、线性规划 C、网络优化 D、决策树 7、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态进行估计的决策称为(D )。 A、程序化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8、在计划的表现形式中,最简单形式的计划是(B ) A、战略 B、规则 C、程序 D、方案 9、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A )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10、企业组织有关产品结构、市场开拓和新产品项目上马的决策,属于(D)。 A、管理决策 B、长期决策 C、战术决策 D、战略决策 11、华美印刷公司刚刚创建,业务额增长迅猛,但市场占有率只有20%,你判定华美公司是一家(B)。 A、瘦狗企业 B、“问题”企业 C、明星企业 D、金牛企业 12、某电视机厂厂长从报纸上看到某地农民持币待购电视机的消息,立即打破正常的销售渠道,果断地组织车辆把本厂产品送到各村就地销售,很快这个地区成为“电视村”,结果不但直接扩大了销售额,还通过记者报道做了一次不花钱的宣传。这一决策销售方式属于:( A )A.非程序化决策B.程序化决策C.战略决策D.业务决策 13、就日常工作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属于(B ) 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业务决策 D、非常规决策 14、在企业经营单位组合中,具有较高竞争地位,但业务增长等缓慢的属于什么类型业务?( D) A、幼童 B、瘦狗 C、明星 D、金牛 15、某家电生产企业原是以生产销售大家电而成为名牌企业的,后开始进入小家电领域。由于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生产的小家电也颇受欢迎。1999年比1998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1.8%,2000年比1999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2.6%。但市场占有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

《管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论沟通的方式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学概论》 主讲教师:喻晓航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01.论什么是管理 02.论管理的载体 03.论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04.论管理的职能 05.论计划的权变因素 06.论计划的核心要素 07.论决策管理的类型 08.论组织高层战略管理的模式 09.论组织中层战略管理的模式 10.论组织设计的要素 11.论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 12.论现代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 13.论组织职务设计 14.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步骤 15.论沟通的过程 16.论沟通的方式 17.论沟通的障碍 18.论控制的过程 19.论控制的类型 20.论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论沟通的方式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 二、沟通的方式 (一)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指借助于口头语言实现的信息交流,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沟通形式。常见的口头沟通包括口头汇报、会谈、讨论、演讲和电话联系等。 口头沟通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指以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包括召开职工大会、发表演讲、电话交谈、举行座谈会、个别接待、走访等。借助口头沟通手段,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职工,职工也可反映自己的意见。口头交流手段的特点是能直接面对面地交流,交流的效果比较理想。但口头沟通的面窄,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口头沟通运用有声语言与伴随语言符号进行直接交流。口头沟通的优点是:不仅交流信息,而且交流感情;交流双方可依照当时情景的变化相互协调,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避免了通过媒介造成的信息失真。 口头沟通技巧:首先,提高发送信息的质量,掌握以下几点:吐字清晰发声适中;语言简炼、准确,用词得当;采取双向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在中间暂停下来,询问对方“ 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 ” );态度诚恳,营造和谐的沟通气氛,耐心回答对方提问;眼睛看着对方。其次,提高提高自己接受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