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概念隐喻和英语习语的理解

概念隐喻和英语习语的理解

概念隐喻和英语习语的理解
概念隐喻和英语习语的理解

浅谈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浅谈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习语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产期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具有形象性、簡洁性、通俗性等特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包含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来说,习语具有不可拆分性,换言之,习语的整体含义并不能通过其构成数个词语的逐一累加,而是通过整体性得以表达的。由于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所以,在习语中不难发现其蕴含的社会习俗、人文文化、宗教思想、经济生活、价值态度等。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往、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广播等方面,因此,本文就以英语习语的跨文化翻译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探究。 一、英语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性 第一,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性。如前说述,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而英语习语自然就是对于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的一种集中体现。首先,英语习语所使用的比喻形象与汉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具有较大差异性,这就是就中西方不同两个民族在认识和喜好上的差异性。例如:英语习语“as nimble as a squirrel(身手敏捷、动作灵活)”,它反映出看英语文化中对于“squirrel (松鼠)”的认知,它是灵活、敏捷的象征,而在汉语文化中松鼠是“吉祥”和“多子多孙”的象征。其次,英语习语的形成具有有别于汉语习语形成的特点历史文化背景。于特定的历史传统中。例如,“dyed in the wool(彻底的,根深蒂固的)”就是来源于英语圈地运动的一个习语。再者,英语所体现出的西方文化很多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这就为何很多英语习语都会涉及古希腊神话人物或是典故的原因。例如,英语习语“Achilles’Heel(致命弱点)”就是出自于古希腊神话,阿喀琉斯的脚跟是其唯一一处没有被神水浸泡到的地方,日后成为其在特洛伊战争中被射中致命的唯一的弱点。 第二,日常饮食上的差异性。民族的日常饮食习惯必然也会体现在语言上,而习语更是如此。英语文化中的黄油、奶酪、面包、果酱等都成为了英语习语中被广泛使用的对象,因而也就形成了很多与这些食品相关的习语,例如:“butter and bread(生计,主要收入来源)”,“a traffic jam(交通阻塞)”,“be like chalk and cheese(截然不同、迥异)”,等等。 第三,自然环境上的差异性。由于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与海上、船只等属于有关的习语也很多,例如:“go by the boar d(计划落空)”,“see how the wind blows(观察形式或观察情况)”;而有关比喻观察形势和情况。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伦敦更是著名的“雾都”,因而,关于天气的习语在英语中也很多,英国多雨多雾,例如:“as tight as rain(非常健康)”,“in a fog(苦难)”等等。 第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性。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它是人类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汉语文化中有关宗教信仰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都是佛教信仰的几种体现;而英语习语则是集中体现在其对于基督教的信仰,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8569934.html,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作者:时璐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2期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 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 关键词:概念隐喻;映射;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9-01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是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被莱可夫和约翰逊等称为概念隐喻。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莱可夫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 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去认识、去思维、去经历,从而在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时,就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的文化中,隐喻概念已经形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考证 概念隐喻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INFLATION IS AN ENEMY.(通货膨胀是敌人。)这里的INFLATION称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 AN ENEMY称为始发域(source domain), IS被看作是“经验集的简化,隐喻以它为基础,我们根据它理解隐喻”,即“经验基础”。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的、部分的、不对称的结构映射。这种映射通常有几种对应关系。一个是本体对应(ontological correspondences),映射是始源域与目标域实体间的一个固定的本体集对应。我们以概念隐喻“经济是旅行”为例:“经济是旅行”映射“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的共同目的”和“经济危机对应旅行中的障碍”。另一个为推理模式对应(inference pattern correspondences),当本体对应被激活时,映射能把始源域的推理模式映射到目标域的推理模式上。

英语习语中的不可译现象

英语习语中的不可译现象 英语习语中的不可译现象[班级管理] 练长城约3184 字摘要: 习语在语言的交流中运用比较广泛,其寓意深刻,赋予哲理,表现力极强。大多数习语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习语在他语言中找不到等值的表达,出现了不可译现象。本文从英语习语文化背景即习语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学作品、历史人物地名、风俗习惯、神话寓言、体育运动等不同文化背景来探讨不可译现象。关键词: 英语习语文化背景差异不可译现象引言习语是语言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以及人们的生 活生产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是作为现成的语言材料存在和使用的。习语的形成与所属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习语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比普通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带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的习语仅为某种语言所独有的,而其它语言里没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背景,对这类习语的理解和翻译有极大的难度,翻译时找不到等值的表达,就产生了不可译现象。若是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很难领悟这些习语的真实含义。习语的不可译现象一般分为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以下笔者仅从文化背景来探讨英语习语的不可译现象。 1.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往往贯穿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因此对习语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人信仰基督教,由此产生了与上帝有关的一些习语,比如:欧美人士相信上帝(God),相信上帝有神力,所以,act of God 就表示“不可抗力”;God from the machine 指“意外的救星”。特别是《圣经》更是习语产生的主要来源,《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和比喻,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handwriting on the wall(不祥之兆),to eat no fish(忠诚),

浅谈英语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

- - -. XX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毕业论文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毕业生XX:李艳菲 指导教师、职称:曹慧芳(讲师) 学号:7 专业名称:商务英语 2010年11 月7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2) 引言 (3) 1、英语习语中所反应的文化差异 (3) 1.1生存环境的差异 (3) 1.2习俗差异 (3) 1.3XX信仰方面 (4) 1.4历史典故 (4) 2、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4) 2.1直译法 (5) 2.2意译法 (6) 2.3同义习语套用法 (6) 2.4增词加注法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浅谈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摘要: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缺少了习语,语言将会变得索然无味。习语在语言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写作或演说中适当地使用习语增色,加强语言的力量使语言更形象。恰到好处地翻译习语将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也使得翻译中容易产生误译,因此加强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套用法以及增词加注法。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 Abstract:Idioms,having universal appealare widelyrecognized as the essence or the crystallizationof language.Without idioms language ,articles would bee dull and dry, whereas an appropriate use of them in speech and writing will add much to strength and vividness of the language.Idiomsusually carry more impact than non-idiomatic expressions because of their close identifi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culture.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not only helpful but also essential in intercultural munication.This paper is about to make abrief 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 embodi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and gives some ways to translating the idioms。. Key Words:Idioms,culture,translation 引言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

#愤怒的概念隐喻

“愤怒”习语与概念隐喻 “愤怒”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人人都有伤心动怒的时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情感比较抽象,我们在表达时往往借助于其它具体的手段。例如,在表达生气时,人们除了直接说“I am angry”外,还可以运用“do a slow burn”“blow one’s top”等隐喻形式。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它常常根据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下面就对表“愤怒”的英语习语进行分析。 (一)“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根据Lakoff & K?vecses 的理解,生理效果的文化模型,尤其是强调“热量”的部分,构成了阐述愤怒的最为普遍的基础,即“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这一核心隐喻又可分为将“热”使用于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两类。在英语中,当中心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 ;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液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液体”(Anger is the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首先,我们来看“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这一中心概念隐喻,与此概念隐喻相关的英语习语有: (1)He gets very hot under the collar if people disagree with him. 别人要是和他有分歧,他就很生气。① (2)Dad gets all hot and bothered if someone parks in his parking space. 如果有人把车停在爸爸的车位上,他就变得焦躁不安。 (3)I tried to be patient with her, but she was so irritating in that meeting. I just lost my cool. 我对他尽量忍耐,可是在那次会上她实在太恼人了,我不禁心头起火。 在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中,“热”是源域,“愤怒”是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对应是以隐喻概念或实体性对应为基础的。人们通过这一概念隐喻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愤怒”。 其次,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在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有: (4)It makes me do a slow burn when it takes longer to check out at the grocery store than it took to shop. 在小杂货店交钱花的时间比购物花的时间都要长,让我渐渐有些生气。 (5)The bishop was breathing fire over the press release. 主教对几天前的新闻发布恼火万方。(6)It was only a suggestion, Rob. There is no need to blow a fuse. 这只不过是个建议而已,犯不上大发雷霆。 上文(4)、(5)、(6)中的三个习语的语义都是“愤怒”,这里是用源域“fire”来理解目标域“anger”,即“anger”的语义产生来源于“fire”的概念含义。 最后,我们来看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使用于液体时的情形。人们常用容器这一实体来表达情感,容器这个概念经验的形成,是人们自出生起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通常把自己的躯体理解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承载着喜怒哀惧。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于液体时,它与概念隐喻“身体是情感的容器”(The body is a container for the emotions)结合便产生了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的液体”(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此时,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就有: (7)When I saw the rude way she talked to him it made my blood boil. 我看到她对他说话时的那种粗野态度,不禁火冒三丈。 (8)Public anger reached boiling point when troops were called in to control protesters. 当军警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英语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数量可观,内容包罗万象,使用极其广泛。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当代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一切语言都是建立在隐喻思维基础上的。习语与隐喻的关系犹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因此,研究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对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对习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英语习语的研究通常以英国学者L.P.Smith的研究作为开始。Smith于1925年发表了《词与习语》(Words and Idioms)一书,成为早期习语研究的代表。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C.F.Hockett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B.Fras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开始用生成转换理论来研究习语的深层结构,尤其是习语的转换功能。他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认为固定性是个程度问题,大部分习语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换不足,但仍然具有转换潜力,因此他提出了习语的固定性等级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习语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的阶段,许多学者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习语研究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首先是习语意义的理解模式,其次是认知语义学在习语意义研究方面的应用,再者就是习语交际功能的研究。隐喻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最初的隐喻研究发源于古典修辞学。Plato与Aristotle分别开启了西方隐喻研究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传统。Aristotle在《诗学》和《修辞学》两部著作中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并论述了隐喻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隐喻都是作为修辞格进行研究的。直到20世 (Metaphors We Live 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By)一文成为了隐喻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文开始,隐喻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西方隐喻研究史上先后主要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理论:1,比较理论;2,替代理论;3,互动理论;4,映射理论;5, 转移理论;6,合成理论。比较论

翻译英语习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翻译英语习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 准确理解习语,切毋望文生义,弄出笑话来。例如下面几例就是因为理解错了,所以译文不对:(1)John likes to pat himself on the back. 约翰喜欢捶自己的背。(正确译法:约翰喜欢自吹。) (2)Then it happened that I had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and, passing, I saw the risen dough, which seemed to say to me, "Do it!" In brief, I let myself be persuaded. 碰巧我现在得对自然的召唤作出答复(正确译法:碰巧这时我想解手),走着,我看到了发起来的面团,它好象对我说,"撒吧!"简单地说,我真的这么做了。 (3)He kissed the hare's foot. 他吻了兔子的脚。(正确译法:他迟到了。) 有时,一些貌似有理据或合乎逻辑的习语极易导致人们相信自己直觉而疏于查考,单从字面或比喻意义去联想,造成理解以至表达的错误。这就要求译者不能马虎,不能望文生义,而需殚精竭虑,采取细针密缕的态度。例如: There is no love lost between them.很容易被理解成"他们彼此恩爱,感情从未破裂",而实际意思却是"他们互相憎恨,毫无爱情可言。" 类似的例子还有: (1)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好马也有失蹄时。(不宜译成"良马不失蹄")(2) It is a good man that never stumbles, and a good wife that never grumbles. 好丈夫也有过失,好妻子也会唠叨。(不宜译成"从不失足的丈夫是好丈夫,从不唠叨的妻子是好妻子")(3)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再坏的鸟也不至于弄脏自己的窝。(不宜译成"弄脏自己的窝的是坏鸟雀".) (4)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光如潮水,不等任何人。(不宜译为"时光和潮水不等人".) (5) Of soup and love, the first is the best.恋爱如喝汤,头一碗最香。(不宜译?quot;头一次喝汤恋爱最好".) (6)In choosing a wife and buying a sword we ought not to trust another. 择妻如选剑,不能靠别人。(不宜译为 "择妻和选剑不能靠别人。")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 研究生语用学课程论文Some of my 2010-10-20 05:37:07 阅读4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语用功能 宋磊 摘要: 英语习语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导致了习语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多样性的“角色”或多元的语用功能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或语用功能,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一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使用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语用能力,在 语言学习中有效、得体、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 Abstract: English idioms with their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render themselves various roles or multi-pragmatic functions in us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idioms and aims to help English learners grasp their basic traits as well as their diversity and flexibility in usage. 关键词: 英语习语;文化内涵;语用功能 Key words: English idiom; cultural connotation; pragmatic function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语言的一种习惯用法和特殊表达方式.是英语语言的精髓.在日常交流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语言的蕴涵。从语言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文化上又可以解释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习语与文化的关系如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样。从起源上看,语言与文化是同时发生的。从发展上看,语言与文化有一种制约关系,既互为条件,又相互依存。习语是语言的历史遗存,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习语的产生、发展同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因而内容繁杂,包罗万象。社会、历史、心理、民俗等各类现象都可以在习语中得以反映,所以它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因此,通过习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同样,透过文化层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包含在习语中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体使用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英语习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语用意义.在交际活动中.具有多元的语用功能。在《柯林斯COBUILD英语习语词典》(1998)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习语在语言中有重要的语用功能(Idioms have important pragmatic functionsin language. )。[1][p.6]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英语习语通常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指示话语发生的背景和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具有评价功能、语境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英语习语的应用使交际双方能很快地预见对方谈话的意图或用意.从而使得整个交际活动流畅、高效和省力;习语的使用在建立、保持或协商交际关系等方而有时甚至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英语习语还具有语篇组织、友好关系建立和话语经济省力等功能。英语习语在应用中的多元语用功能和丰富语用意义表明.探讨英语习语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或语用意义.对语言学习者得体、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以及学习、掌握地道的英语.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英语习语的交际功能 作为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相当部分习语(尤其是惯用语)的字而意义己经淡化.而它们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则显得更为重要。弗南多(Fernando.2000)在《习语与习语特征》一书中根据系统功能理论.把习语分为概念习语(ideational idioms)、人际习语(interpersonal idioms)和联系习语(re-lational idioms)。他说.具有人际功能特征的英语习语是日常交际中的礼貌或友好的标签(markers)。[2][p.97]英语中.大多数惯用语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际。比如How' s everything going?How are you?Good night. See you then. See you later. So long. Excuse me. God bless you! Have a good time. Can I help you?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惯用语不是为了提供或获取某种信, 而是建立和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或社会接触.就像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吃了吗?”一样.说话人并不是想清对

翻译难点--习语译法

习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英语习语可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等,其结构既有短语、又有分句、还有句子。把英语习语译成汉语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文化特点,注意英汉习语之间的异同,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翻译。在准确地传达原习语的意义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原文的浓郁民族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法和表达习惯。 一、英汉习语比较 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Who is contented, enjoys.知足者常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江山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上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 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轻如鸿毛 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如释重负 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一辙 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 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Shallow streams make most din.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 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英汉习语形似义异,这类习语相当多,例如: When a dog is drowning every one offers him drink. (狗若落水人人救,强调人人伸出援之手。)

英语翻译中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以“head”为例。“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概念隐喻的资料爽

最好把这文档先看完,对你们应该有好处 爽的任务:你去找方位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然后从认知角度、语用学角度、文化角度、修辞角度等分析要把政治语篇中有隐喻的你要分析的那句摘抄下来到星期六为止做完 每个人所查文献不得少于10篇(包括著作),附在文献综述的后面。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每位小组成员可以选取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的一个视角,查阅相关资料,写文献综述,并运用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某一特定概念隐喻的中英差异。工作语言:英语。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 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 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 口”,“脚注”等。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 等等。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 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 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 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 low/high spirit Fall into depression 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在诗歌中的应用 ——以《吉檀迦利》第94首中的隐喻分析为例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认为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 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以泰戈尔《吉檀迦利》第94首诗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为例,让读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 【关键词】概念隐喻诗歌隐喻认知语言学 引言 随着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隐喻打破了传统修辞学的观念,上升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成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分析技巧。诗歌是我们常见文本形式之一,诗歌的创作离不开隐喻的运用,因为诗人为了创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深刻的内涵,总是会运用隐喻这一方法。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泰戈尔《吉檀迦利》诗的第94首诗歌中的隐喻现象,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 一、什么是概念隐喻 传统的隐喻理论大多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认为是语言层面的非正常现象。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摒弃了传统隐喻的研究理论,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综合Lakoff和Johnson的著作和李福印、张敏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他们对隐喻的看法和研究成果概括为概念隐喻理论。 1、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数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和界定的。 2、隐喻的工作机制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跨概念域的映射是不对称的,是部分的。每一种映射都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一系列固定的本体对应。一旦那些固定的对应被激活,映射可以把源域的推理模式投射到目标域中的推理模式上去。

英语习语中的隐喻现象(可编辑)

英语习语中的隐喻现象 摘要 本论文围绕英语习语中的隐喻现象展开先介绍了隐喻的概念和习语的概念比如隐喻的含义从古至今就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派对此做过研究至于隐喻和习语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例举了几位比较有名的学者的研究比如Lakoff和Gibbs这两位学者本文的重点是介绍习语的隐喻特征这部分是通过3个方面来论证的本位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三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主要是以例子来说明通过举例的方式可以让读者能更直接地了解英语习语中的隐喻现象 关键词习语隐喻派别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aphorical phenomenon in English idioms firstl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metaphor and idiom Take the definition of metaphor for example since the old times many scholars of differ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ideas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idiom many scholars carried out their own studies This paper cites the viewpoints of several famous scholars like Laoff and Gibb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metaphorical features of idioms from the ontological metaphors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and structural metaphors These three kinds of metaphor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explained through examples The way of citing examples enables the readers to get access to the metaphorical phenomenon in English idioms more directly Keywordsidioms metaphor schools

英语习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2期) Total No .282 收稿日期:2012—01—13 作者简介:隋潮(1979—),女,辽宁海城人,阜新市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浅析英语习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隋 潮 (阜新市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习语的定义,英语习语独特的语言特性及其浓郁的民族特点,并指出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信、达、雅”的要求时译者常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该如何克服中英文化背景不同的困难。笔者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习语范例来证明上述理论,最后又提出一些常用的、能更为准确地完成译文的解决方法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英语习语;对应法;转译法;综合法;注释法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142—02 一、英语习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是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固 定的表达方式。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在翻译时,如无法准确了解习语的含义,就可能产生误解,造成理解的障碍,甚至成为笑柄。 (一)语义的整体性。 语义的整体性是指通过短语的整体含义及语言环境来判断其真正意义。单纯地从某个词汇的角度去翻译,则会与真实的译文大相径庭。例如:A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单纯地从字面上来看,若译为“一只狐狸会变成灰色,但永远不会变好”不仅会让读者一头雾水,还会贻笑大方。译者一定要查询有关的英文词典或请教有关的学者,理解上下文想要表达的含义后再在汉语中寻找相应的汉语译文,应译为“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二)结构的固定性。 结构的固定性是指英语习语的每个单词和词组 的搭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不可改变,它不因语法或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这要求 英语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词汇理论知识,还要拥有深厚的欧美文学底蕴,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如:pins and needles 这个习语,如果单独 从字面上理解,有些译者会译为“图钉和针”,这样 的译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多年的英语使用过程中,英语使用者已将pins and needles 来比喻一种坐立不安的状态,就像坐在或站在针和图钉上那样。这两个单词同时出现来表达固定的含义,整个习语译为“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习语翻译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即根据字面翻译,一切想当然。这种问题的后果是严重的。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 主要的原因是译者对欧美文化传统一知半解或根本不了解学习语言的非 语言因素的培养,这只能通过多读书来深入了解欧美生活等多种方式去培养。 准确地翻译习语,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基础,要多读有关中西方的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翻译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另外还需要译者间的相互交流。多读一些纯英文原著,常与以英文为母语的人群交往,定期收听英文广播,尽量为译者营造一种纯英文的语言环境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对策。 如:That took his breath away.Take someone's breath away 的意思是“使某人大吃一惊”。所以原 2 41

暗喻英文句子

1. 共产党是太阳。 2.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3.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5. 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6. 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7. 广州城在节日期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8. 老师是园丁,辛勤地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9.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10.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篇二:隐喻学短语句子 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an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cannot see beyond the length of ones nose 鼠目寸光 make eyes at sb 向某人送秋波 apple in one’s eyes心肝宝贝 a thron in the eye眼中钉 pull the wool over one’s eyes 哄骗 the eagle eye 锐利的眼光 fishy-eyed狡猾的目光 evil-eyed狠毒的眼神 green eye眼红,嫉妒 black eye发青的眼圈 pink eye 传染性角膜炎 get off on the wrong foot . 出师不利 get off on the right foot 开门红 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想尽量给人好印象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讲话不得体说走了嘴 have ones foot on the neck of another person 残暴的控制别人 vote with feet(议会政治中)不予同意 put ones foot down很坚定,采取严厉手段 catch someone on the wrong foot令某人措手不及,出其不意,乘其不备 the shoe is on the other foot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 jump in and get your feet wet到实践中去学习,取得经验 to land on ones feet逢凶化吉 cold foot 事到临头打退堂鼓,对原先有信心的事胆怯了。 bring things to a head 使到摊牌的地步 lose head失去冷静 put heads together 集思广益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勉强糊口 head for朝......前进 hold one’s head high 趾高气昂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逃避困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