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重点)

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大凡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大凡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盛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

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自主预习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

涅槃(pán) 翱翔(á) 氛围(fēn)

亢奋(àng) 禁忌祈祷

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场面——举行火把节的严重意义。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烈、喜悦。“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敏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快乐,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慢。”体会摔跤手的快乐和骄慢。

(4)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丽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乐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喜悦与美满。2.通过本文来看,彝族火把节有哪些特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彝族火把节特点: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参与人数众多,节目丰盛,场面盛大。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二)品味语言

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连用两个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彝家女儿打着黄的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载歌载舞的情态之美。

2.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富有语言气势,有力地突出了夜晚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荡奔腾的气势之壮,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

四、板书设计

火把节

内容:简介、传说、“选美”、狂欢场面、严重意义特点:与丰收结合,人数多,节目丰盛、场面盛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pī zhān iǎ iàn shuāi iā ī qíng sì ìí dù 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3.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而同约:人声()沸沸:

激情四()溢:数不()数胜:

兴高()烈烈:()山遍野遍:

4.完成课后第2题。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屋门,()三圈,然后()田野,()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一段的比喻句是。把,写出。

(3)“沸腾”一词说明了什么?

6.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火把节之歌

教案 导入: 猜一猜 云披红日恰衔山, 列炬参差竞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 一天星斗下人间。 板书:火把节之歌 王充闾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及其彝族人民的精神。 先学后教(一) 预习检测(这些字你会读吗?) ?彝族淬水轴心?遮天蔽日吞噬心痛如焚?蒿杆祈祷箐毡

?硕大寻觅瘟攒聚?衔翱翔 ?走近作者 王充闾,当代作家,笔名汪聪,193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桑无语》《淡写流年》《面对历史的苍茫》等。 ?火把节有关知识 先学后教(二) 1、火把节神圣在什么地方? 2、彝族人怎样在节日上狂欢? 3、火把节在彝族人心目中有哪些意义? 先学后教(三) 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 (提示:古诗、谚语、修辞) 悟主旨 本课讲述了()族的民族风情, 介绍了()的来历,赞扬了 ()族人民()

()的精神。 写作特色 1、场面描写渲染了热烈的气氛; 2、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 文章中还有一个写作手法是什么? 插叙:作用提示: (1)补充情节.推动情节发展;(2)解释说明的作用. 迁移训练 阅读《元宵狮舞》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写道:“有一种美,总在徐徐绽放”。 结合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有点题的作用,引出下文,设置悬念。 2、第三段在写“狮舞”之前插写调皮伢子模仿大人的唱段有什么作用? 插入这段文字既渲染出当时的热闹气氛,也衬托出“狮舞”之前人们翘首以待的心情。 3、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2

火把节之夜教案2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弹拨乐曲《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静心、专注地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各段落不同的情绪和速度,能随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吉克民族及该民族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阮",能初步辨认"阮"的音色。 3.学会几个彝族的舞蹈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交,到了晚上 ,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二、欣赏乐曲,展开想象。 1.介绍乐器:中阮--好像是一把大的月琴,它的历史有近____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提出欣赏乐曲的要求。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最好能跟着哼唱几遍;再者,听音乐要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演奏乐器的音色。 3.初听乐曲,现在让我们首先做到第点,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随着教师学唱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三、欣赏弹拨乐曲《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吉克民族及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 2.初听乐曲,随着教师学唱乐曲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3.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手持手鼓为乐曲伴奏。 4.教师演奏乐曲的主题,部分学生手持手鼓为乐曲伴奏,其他同学模仿手鼓演奏的动作。 ●四、复听乐曲,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火把节》word教案1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 背景资料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火把节之歌》教案苏教版本

《火把节之歌》 教学目标 复备栏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 家火把节的来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 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 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 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 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 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 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 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

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非常有特色。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 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复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

火把节之夜教案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 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

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 (1)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2)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中软和琵琶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1)、相同点:都是民乐器,都是四根弦。(2)、不同点:琵琶声音脆一点,中阮声音浑厚点;琵琶是用假指甲,右手五个手指弹的,而中阮是用专有的弹片弹的。 2.听辨乐段。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提问: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火把节》

第2课火把节(节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中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初步了解“火把节”。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回旋曲式结构。 3、能听出主奏乐器,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二.教材分析 《火把节》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火把节》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回旋曲式ABACADA。基本主题A 性格豪放,音调朴实,是男子们的群舞,有弦乐和木管乐器主奏。第一插部B是由A发展而成,由单簧管和短笛主奏,小提琴用拨弦为之伴奏。第二插部C是抒情性质的,是姑娘们的舞蹈音乐,双簧管主奏,弦乐组拨弦伴奏。第三插部D先由低音乐器演奏,继而传给中音乐器,最后传给小提琴高八度演奏,伴奏上采用三种不同的节拍,表现青年们不同的舞姿。 三.教学重难点 能听出主奏乐器,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唱、节奏 1、视唱旋律 声音要求:轻柔、连贯、气息绵长 2、节奏律动练习 2/4 X O / O X // (拍手、拍腿、拍腿、拍手) 拍手动作要求轻点手尖,动作要有弹性 活动2【讲授】聆听感知 1、聆听第二插部 (1)继续上述节奏律动练习,并播放第二插部 (2)刚才拍手练习的节奏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在演奏? ——三角铁图片 (3)再次播放,仔细聆听旋律是否似曾相识?出示乐谱、用“呣”哼唱,感受旋律中

诸多的连音线让旋律绵长,连贯。关注演唱力度,速度。 (4)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双簧管 音色特点: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今天,我们的作曲家王西麟,也用双簧管演绎着彝族美丽的少女。 岀示图片:彝族少女 2、民族介绍(第二插部音乐为背景): 岀示图片: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生活着很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佤族、纳西族等,其中以彝族人数居多,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姑娘们每到节日就会床上盛装,鲜艳的民族图纹,上面还缀满了精美的饰品,当姑娘们舞动起来,还发出清脆的声音。让我们也随着她们一起去参加盛会吧! 3、聆听全曲,并观看图片 揭题——《火把节》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就是火把节,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盛会上,姑娘小伙高歌热舞,那么姑娘的音乐找到了,小伙的音乐呢? 4、聆听基本主题 (1)感受音乐的热烈、刚劲有力,表现小伙子的强壮、矫健,舞姿的气势。 (2)结合乐谱,分析音乐之所以热烈的因素 乐器数量、演奏力度、演奏速度 (3)声势伴奏(用动作表现出男子气概) X X / X X X // 踏踏捶捶捶 5、曲式结构的感知 要求学生聆听全曲,并用图形记下相同和不同部分,以此来展示曲式结构:如★◇★○★□★,得出ABACADA,即乐曲的回旋曲式结构。 8、结合视频,复听全曲,进一步感知各个部分,根据演奏进度,同步显示乐曲各个部

初一语文开学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近语文,魅力无穷。 1、“家”字解析-----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2、笑话------公交车上超挤,有一女人站在门口。从车后面挤过来一个GG要下车,跟那女的说了一句:“让一下,下车”。那个女的没有动。GG挤过去时就踩到她了。 3、结果那女人好厉害的,不停地骂:“神经病啊你!神经病啊你!~~”,还超大声,搞得全车都在看。GG一直没有说话,下车时忍不了了,回头对那女人说:“复读机呀你!” 4、后边有几个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扮演刚才的一幕,甲说:“你神经病呀你!…………”乙说:“你复读机呀你…………”全车人暴笑~! 5、后来,有个小MM也要下车,挤过去怯怯地说:“我~我~我想下去,我不是神经病~!” 6、全车人再次暴笑~!那个女人没有说话,可是从边上飘来一句话:“你是不是没电了?” 7、全车人暴笑不止~!(适当分析,语文在生活中的妙用) 8、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语文的身影?举例说明。 ----------日常交谈、广告、对联、合同…… 二、语文的概念 1、语文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中国官方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与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今天,语文多指语言文字与文学表达的结合。 2、“大语文” 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3、听--- 学会倾听,听懂表面意思,听出言外之意。 说--- 在听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表达的技巧,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 读---- 学会阅读 写---- 写作 三、初一新生如何学好语文 知变化 (1)、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多,任务重,中考压力大,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方法,不能再沿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

小学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2

《火把节之夜》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静心、专注地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各段落不同的情绪和速度,能随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阮”,能初步辨认“阮”的音色。 3、学会几个彝族的舞蹈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 认识民族乐器“阮”,能听辨出“阮”的音色。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乐器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二、欣赏乐曲,展开想象。 1、介绍乐器:中阮——好像是一把大的月琴,它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提出欣赏乐曲的要求。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最好能

跟着哼唱几遍;再者,听音乐要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演奏乐器的音色。 3、初听乐曲,现在让我们首先做到第一点,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随着教师学唱,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三、复听乐曲,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 四、小结。 同学们对于彝族火把节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可以回家把这个传统节日与父母分享哦。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遵义市仁怀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火把节之歌》

遵义市仁怀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火把节之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23分) 1. (3分)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腊酒浑________ 鸡豚________ 叩门________ 2. (4分)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并加以改正。 (1)颠沛咬牙切齿低媚顺眼________ () (2)晦气鸡另狗碎风尘苦旅________ () (3)唏嘘长途跋涉穷困了倒________ () (4)呵斥生死祸福连声喏喏________ () 3. (2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八岁)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B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D . 愚,常用于自称的谦称,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 4. (2分)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在如何提高初三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 . 恒大晋级亚冠决赛受到万众瞩目,恒大决定再次提升亚冠票价,决赛次回合的主场比赛最低票价很可能涨到大约500元左右。 D .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5. (5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作一些解释;再说说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 6. (2分)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B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C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7. (5分) (2017七下·宁波期中)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为正确引导学生追星行为,顺应个人的心理追求。学校团委决定

人音版小学音乐 火把节(节选)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进行了修订;作品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如今《火把节》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2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聆听体验,能够感受《火把节》片段中热烈欢快的情绪,喜欢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本土交响音乐。 2、听出《火把节》音乐片段中的双簧管、短笛等主要演奏乐器,熟悉乐器的音乐及特点;并能听辨出伴奏乐器的不同音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3、通过声势伴奏、律动、哼唱等多种手段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各段落的情绪对比。3教学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西洋管弦乐所表现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联系音乐中彝族特有的的“文化元素”展开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火把节》音乐作品中表现彝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关注音乐要素是欣赏音乐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声势模拟、律动、哼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音乐结构、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深层体验,从不断感受体验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彝族人民火把节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感知三个乐段的旋律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及旋律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为主题伴奏。 教学难点: 体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尝试模拟表演。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初一语文的开学第一堂课往往是最紧张的。做好教案是必须的,怎么做好教案呢?WTT收集了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欢迎阅读。 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 ⒈准备四本本子: 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 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⒊上课要求: ①双手放桌上 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 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 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 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 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 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火把节之歌》原文阅读 苏教版

火把节之歌 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淬水冒出蒸汽,再将祭品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污浊。他们视火为神物,视锅庄、火塘为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践踏与跨越。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在家要挂在屋壁上方,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人类最初一代的文明,是被火焰照亮的。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火的崇拜、火的禁忌的习俗。然而,像我国彝族那样,把火的崇拜神圣化,并以节日形式固定下来,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却是不多见的。 关于火把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旱情十分严重,庄稼长得瘦弱不堪。可是,天神仍然派出差役,下界催租逼债。人们苦苦求饶,还是颗粒不留,统统被收走。这激怒了英雄惹地豪星,决心把这个恶差除掉。结果在六月二十四这天,在比赛摔跤时,把他摔死了。正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天神放出天虫,遮天蔽日的天虫转眼之间便把一片片庄稼吞噬净尽。豪星看了心痛如焚,情急生智,动员男女老幼采来蒿杆扎成火把,漫山遍野燃烧起来,经过九天九夜的激战,终于消灭了天虫,保住了即将收获的庄稼。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也为了祈祷丰收,年年都点燃火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火把节。 我们来到凉山时,恰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吃过早饭,大家就乘车来到普格县五道箐乡拖木沟的一处非常开阔的草坪,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达三万多。彝家有一句谚语: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意思是,过年讲究吃好喝好,而火把节讲究的是穿戴打扮,好玩耐看。放眼望去,尽是姑娘们的七彩裙、花头帕、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发表时间: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 发表时间: 五年级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师:谭蕊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竖笛电子琴投影仪打击乐器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1、歌曲《雨花石》 2、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三、竖笛吹奏训练 1、《红河谷》 2、《牧场上的家》 3、合奏《我怎样长大》 4、学习吹奏《赶圩归来啊哩哩》的5—8小节 四、课题引入 刚才吹奏的曲子,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风味的曲子吗?(抽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彝家欣赏彝族风情吧。 五、欣赏CAI课件制作的MV 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赶圩、外出,姑娘们都要带上美丽的花包头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青等色,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小伙子的擦尔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重点) 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大凡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火把节大凡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盛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 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自主预习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

涅槃(pán) 翱翔(á) 氛围(fēn) 亢奋(àng) 禁忌祈祷 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场面——举行火把节的严重意义。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起始课教案1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课时 老师寄语:如何学好语文 大多数的同学认为语文是拿手的科目,很容易忽视它。然而语文却是最不好学习的,也是最难把知识具体化的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科,是“百科之母”。语文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如果语文水平过低,会导致其它学科成绩难以提高,必将影响今后的学习。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语文这个世界里遨游,采摘到甜美的果子呢?老师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万世景仰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率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先哲们的意思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乐此不疲。 2、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既是大家的老师,又是大家的朋友。我知道:凡是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每位同学的教师,大家就对之很亲切,愿意学习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课程。《学记》中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就是这个旨意。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沟通情感,使你们热爱我、信任我,是激发培养大家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语文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非常希望我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而且我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超过我。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3、克服这几个方面的消极心理 (1)、满足心理语文有别于其它学科,不像英语,单词、语法背下来,成绩就突飞猛进,立竿见影。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犹如建一座大厦,先必须打好基础,然后才一层一层地建造上去,但永远没有最高。 (2)自卑心理自卑也是妨碍大家学习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别表现在成绩较为差的同学。我会给差一点的同学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心。另外,人各有不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会给大家多一些发展的空间。 (3)厌学心理在些同学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4、“学贵有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大家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是靠“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叩开成功的大门的。学一篇课文,大家能质疑,就说明你们学习有了兴趣,动了脑筋,有求知欲望。 课堂的质疑之处一是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 5、培养语文自学能力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有成就的人总是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

高中音乐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课时: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 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 1998 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 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 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 a 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b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 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 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古书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声悲。” 4、用音乐要素的手段分析作品的第一段落,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和管子特有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民族乐器中管乐的演奏特点。 5、总结:《江河水》用乐器管子表现出了一个“悲”字。(三)、中阮作品《火把节之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欣赏《火把节》(片段)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欣赏《火把节》(片段) 【教材分析】 《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修订),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设计意图】 本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参加彝族火把节这一线索展开聆听、律动、“演奏”和哼唱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意图通过听辨及模仿乐曲演奏,增进学生对打击乐器、短笛、双簧管、弦乐等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的了解。通过参与全曲演奏,巩固对乐曲主题音乐的识记,促进学生对作品结构的辨听,也加深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已有经验,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以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熟悉乐曲特点鲜明的音乐主题。 2.能听出乐曲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及音乐特点,并能用哼唱、动作和节奏拍击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验乐曲的音乐特点,并以合适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教室。昨天,我收到一个重要的活动邀请,我想这么好的事情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参加活动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参加彝族活动为线索,拉开音乐实践活动的序幕。

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大致方向。】 二、分段欣赏 1.欣赏主题一 (1)一听——风格 师:这里有一份活动的邀请函,让我们听听是来自咱们中国,还是外国的?(中国) (2)二听——旋律线 ①师:活动到底在中国什么地方?有人告诉我说答案就在这封邀请函里,请你一边唱谱,一边用手指来划划音乐进行的路线,看看谁能发现里面的重要线索。 ②师:再来一次,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路线。 ③师:这路线看起来像什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地方?为什么?(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旋律起伏较大) 根据旋律音高的走向而形成的路线被称为旋律线。(出示谱例及旋律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借助旋律线来体会乐曲旋律的进行方向,体验乐曲跌宕起伏的音乐特点。同时也将学生带入到彝族群山环绕,河流纵横的地理环境中,为后续了解彝族的风俗、进一步欣赏乐曲做准备。】(3)介绍彝族地理环境和人民的性格 师:音乐把我们带到了群山耸立,河流纵横的彝族地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着彝族人民热情、豪爽、率真的性格,而彝族音乐也如同这连绵起伏的山峦一样,旋律跌宕起伏。 (4)三听——情绪氛围 师:在音乐的引领下,我们跋山涉水来到了彝族地区,听,他们的活动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节日欢乐喜庆) (5)介绍火把节——了解背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