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升本语文大纲要求28篇课后答案

专升本语文大纲要求28篇课后答案

专升本语文大纲要求28篇课后答案
专升本语文大纲要求28篇课后答案

养生主

1、"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已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2、养生之道:顺任自然。论据:事实论证。

3、人生态度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谏太宗十思疏

1、"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思",真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深入。

2、本文善于应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来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3、本文虽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排偶句式,也很富于文采,但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鲜明而直接的表达自已的主要意思,句子切中文治要害,表现作者对治理国家的深思熟虑。

答司马谏议疏

1、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基础上。效果:这样做,使文章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非常坚实的理论原则的基础之上,简洁扼要,靶的集中,一针见血,语约义丰,文笔犀利,语气斩截,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2、文章巧妙地以儒家历来所看重的"名实相符"为论事原则,在这一极具权威,连论敌也不敢否认的原则下开展反驳,使文章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士大夫们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因循守旧的本质。从而有力的反驳了"致天下怨谤"的指责。

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书信体驳论。论辩双方对事情的评价以什么为标准。文章以儒家历来所看重的“名实相符"为论事原则,在这一极具权威,连论敌也不敢否认的原则下开展反驳,使文章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针对论敌指责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观点,据实反驳,反驳其"非真"的实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士大大们苟且偷安,不恤国事,因循守旧的本质。从而有力的反驳了"致天下怨谤"的指责。

4、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用典论据。

5、行文委婉,寓刚于柔。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士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又如第三段,在表示愿意接受责备,"知罪"的同时,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绝无反顾之心,并旁敲侧击,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守旧。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比剑拨驽张更加坚韧有力。

1、时代背景:本文写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正酝酿着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封建与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李大钊深知青年是改造社会的先驱,是国家未来

的希望,因而积极勉励他们要珍惜今天,立足现实,担负起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虽然作者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倡导进行社会变革,但是,不难觉察出作者重视现实的思想意图和期盼变革的殷切心情。

2、本文运用了事实论据、理论、比喻论据。

事实论据: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

理论论据:哲人耶曼孙的话。

比喻论据: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

3、所有"过去"都是由"现实"变成的,所有的"未来"都是以"现在"作为源头。今天的"过去"都是昔日的“现在”。今天的"未来"是将来的"现在",所以说,"过去"、"未来"都是"现在"。

这样,就显得"今"格外重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麽

1、本文写于1934年,自“9.18"事变之后,一系列的事件使得社会上流行起了一股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失掉了自信呢?中国人究竟有没有真的失掉自信力呢?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写作了本文,对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种种失败论调予以有力驳斥,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并热烈赞颂、肯定广大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认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2、本文作者运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首先,作者将这-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采用直接反驳的方法,重在"破",层层剥笋,驳倒论敌的观点。首先论证论敌"自信心其实早就失掉了",所以论敌的论点中所谓"失掉自信的中国人",恰恰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全体中国人。在第二部分,作者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重在"立",树立"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论点。文章用一系列的排比,热情赞颂自古以来前赴后继的"中国脊梁",热情赞颂"现在"正在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革命者。作者确信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代表"中国人",从而推翻论敌污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

3、作者善于借助模拟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与"自信力"相对的"他信力"、“自欺力",形象贴切,使文章风格俏皮而不失庄重,锐利而别有风趣,寓逻辑性和形象性为一体更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之一。

4、所谓的"地底下",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书写中国人真正的历史,而这历史绝不是那些状元宰相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所能替代的。

1、课文在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中介绍了四种裘衣分别是貂裘(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狐貉裘(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貌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貉)、羊裘(母贱子贵,裘质痴重,由贱者之服耳)、麂裘(御风便体,袜靴更佳)。

2、本文运用了定义说明,如"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分类说明,如“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貂、狐貂、羊、鹿的产地及其皮毛的特点";比较说明,如狐貉裘与貂裘的比较,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

3、首段粗略地介绍裘的种类、价值,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依次详细地介绍了貉、狐貉、羊、鹿的产地及其皮毛的特点,末段粗略地介绍了另外一些裘衣,并说明不同等级人所穿裘衣的差异,使全文内容集中,详略得当。

7、桥的运动

1、作者列举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并分析其运动的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进而提出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的形式这一科学论断。

2、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一反传统的观念,总说桥每时每刻都在"小动"微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具体说明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并分析其原因。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点明主旨——“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的形式”。文章结构上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3、第四自然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法。如“桥是固定建筑物”。第三自然段运用举例说明法。如“桥上不但有车,而且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到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影响它在地基中的移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说明法。如“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第五自然段运用“引用”说明方法。如引用恩格斯的名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垓下之围

1、文章通过霸王别姬、斩将刈旗、自刎乌江这三个情节的描写,塑造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丰满形象。霸王别姬,既写出英雄末路悲歌慷慨的本色,也给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平添了一段儿女的情怀。斩将刈旗,则是困兽犹斗,除写出项羽威武勇敢的英雄气概之外,还表现了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高贵品格。多角度的个性描写与多层次的心理刻画,使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2、文章选取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四面楚歌"的惊魂氛围,"虞兮虞兮"的千古诀别,"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浩叹,对汉军"嗔目叱之"使之"辟易数里"的超凡气势,"愧见父老"的知耻良心,"赐马亭长"的知恩必报(殷勤厚意),"赠头故人"的临终义行,"五侯分尸"的悲惨情景,这些激情浓烈的细节不仅多角度塑造了一个血肉和灵魂俱皆丰满的失败的英雄人物,而且多方面地制造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场景。特别是自刎乌江一节,在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精神。所有这些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使得整篇文章读来,动人心魄,生动传神。

3、不正确,这是一篇史实性的文章,作者针对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要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另一方面,既然作者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那么,对其缺点也是不容避讳的,所以,作者在写作时会呈现出既肯定又批评的态度。

张中丞传后叙

l、韩愈写作这篇后叙的原因和目的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潼关失守,长安陷落,李隆基仓皇亡命四川。在安史乱军回兵东扫之时,张巡、许远孤守睢阳城十余月,拖住数十万安史乱军,为李唐王朝最后平定安史之乱,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最后,终因粮尽兵绝,又毫无外援,睢阳城被攻破,张、许二人以身殉国。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张、许的英雄业绩没有得到李唐王朝的正确评价,反倒屡遭诬陷和诋毁,并且延续五十余年。直至终于演变成张、许的后代子孙居然对簿公堂。韩愈有感于此,出于为英雄辩诬、正名的义愤,写下了这篇后叙。

2、(1)张巡是一个"儒将"形象,他熟读史书、兵书,遍识睢阳城中居民,对士卒具有感召力。张巡在安史乱军"以刃胁降"时,依然英气逼人,以此感召南霁云慷慨赴义。这表现了张巡富于韬略,精明强干。当张巡疾呼南霁云:"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时,南霁云应声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一传神之

笔,既刻画了南霁云受张巡身传言教,一样义薄云天;又衬托张巡对部将的真心关爱。总之作者笔下的张巡不仅是为国殉身的武将,同时也是一位博通古今、才思敏捷、智勇双全的英雄。

(2)南雾云是张巡的部将,一身凛然正气,作者通过四个典型事件的描述:慷慨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和共赴国难,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南霁云忠贞刚烈和疾恶如仇的个性。

3、"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说明了许远授权张巡而自居其下,毫无疑忌。体现了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的谦逊,为国让贤的卓识。第二自然段,通过列举的史实,如"与巡俱守死、成功名"、"食其所爱之肉"等,体现了许远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4、如南霁云向贺兰进明乞求出师搭救一事,贺兰爱其勇且壮,"强留之,具食与乐"。南霁云拔刀断指的壮举触动了贺兰进明的部属,"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侧面烘托了南霁云忠贞刚烈和疾恶如仇的个性。又如韩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深情追忆当年南霁云抽矢射塔之处。这些都从侧面烘托了南霁云英勇坚贞的形象,点明其深入人心,人所共仰的程度。

5、本文是一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第四日然段)以驳论为主,痛斥对张、许诬蔑攻击的种种不实之词。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最后)以叙事为主,补叙张、许及其部将南霁云的传闻轶事。议论部分,在驳斥谬论中突出了张、许的英雄功绩,成为第二部分叙事的"纲领";叙事部分,则为第一部分的议论提供了确凿的事实佐证。两大部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为这两部分都共同围绕着热情赞美忠勇英烈之士,无情鞭挞小人,揭露卑劣言论实质的主题而展开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

l、文章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气势暗喻了作者改革失败后仍然在西山"卓然特立"的形象上找到自我精神境界的写照时的喜悦与超脱之感,强调自己虽遭贬谪,仍坚持独立特行、清白自傲的品性与操守的信念。

2、作者不是正面描绘西山,而以三个层次来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1)视野广阔:"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西山四周的山川景色历历在目:“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3)水天之际,山水交天一目了然,"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这三个层次的描写都烘托出了西山峭拔挺立、凌云高耸的雄伟气势,也表达作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灵感受。

3、文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自然段为第一个层次,极写未得西山之前,作者为排遣贬谪被流放的郁闷心情,而遍游永州城外的山水胜地,却不得解脱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第二自然段为第二层次,转入正题,写"始得西山宴游"之乐。

登西台恸哭记

l、在本文中两次提到他的父亲,为作者回忆与文天祥的交往以及叙写登西台祭奠文天祥的事件提供了铺垫,并感慨江山沦亡,人物凋谢,怅然若失,寄托了作者深切的亡国的哀思。

2、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追叙往事,既为写登西台恸哭交代了背景,也在追叙往事中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追思伤悼之情。其中,一再点明数年来作者怀念文天祥的时间、地点、场景,强烈地表示了作者心中的深痛剧哀由来已久,确实到了难以抑制,不得不发的程度。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细致入微,真切感人地记述了作者西台恸哭的全过程。作者既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又以细节描写来直接宣泄作

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作者与友人归途中"风帆怒驶",久久难以渡江等危及祭奠与生命的种种因素为衬托,突出作者一种独特的感受。这样,哭祭忠烈英魂的时间、地点、场景、心理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怒,天人同悲、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文章在叙事中抒情,寄情于具体而郑重的叙述之中,写得情景俱在,曲折深沉。

作者身为南宋遗民,曾是抗元义士,与文天祥又是故交,所以文章隐约其辞,不敢明言所哭祭的对象,但是追思烈士英魂,缅怀故国之情却溢于言表。沉哀剧痛之情出于紧峭生涩之语、隐约吞吐之辞,写来也别有一种呜咽悲怆之感。

3、文章最后一段自序著述之意,表达了作者写作本义的用心,看似与正题无关,却曲折地表达作者有数不尽的故国兴亡之感,深化主题。

徐文长传

1、"无之而不奇",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的时代特征,同时又着意于写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也给徐渭这一人物形象平添浪漫色彩。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了简要的叙述与评价,表现了他兀傲不群的人格风范和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表达了作诸对徐渭生平牢骚困苫,以至失意癫狂的深切同情。文章写徐渭其人其事,侧重写他独立特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

2、作者为徐文长立传,既沿用"以事传人"的笔法,更注重"以论传人"。如作者初读徐文长诗集《阙编》时,写他自己"读末数首,不觉惊跃"说自己"不枉人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即以自己对徐文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加以侧面烘托。

3、本文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简要的叙述与评价,表现了他兀傲不群的人格风范和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表达了作者对徐渭平生牢骚困苫,以至失意癫狂的深切同情。文章写徐渭其人其事,侧重写他独立特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间时又着意于写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无之而不奇",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也给徐渭这一人物形象平添浪漫的色彩。

故乡的野菜

1、本文选取故乡的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为描述对象。描写荠菜,穿插童谣与典故记载,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描写黄花麦果,细致描绘其形状,引述儿时谣谚,介绍故乡风俗;描写紫云英,引证日本《俳句大辞典》的相关记载,结合故乡上坟民俗的描写,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平易亲切地叙述了浙东故乡的风情民俗,在平淡自然地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1)周作人的散文往往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容,在娓娓而谈中,信手拈来书本上的知识,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常识,自然穿插于文中,写得异常详细而又津津有味,让人获得科学的知识与审美的熏陶。

(2)周作人学贯中西,知兼雅俗,这就为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博学的根底。他的散文引证丰富,这是与他的杂学分不开的。他对中国古典学、希腊神话、文化人类学、性心理学、日本的文学艺术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废园外

1、文章叙述了在1941年昆明轰炸事件中,备受战火之苦的生命。描写了年轻生命的死亡,被炸毁的花园和炮火后绿叶红花的寂灭,从侧面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震撼读者的心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

2、"红花绿叶"是有生命力的象征,但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却残留在被炸毁的废园里,与死亡的少女、废墟般的园子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园中的绿叶红花依旧,绿叶欣欣向荣,红花开得正好,然而楼房毁了,屋瓦震落了,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

晃晃悬在架子上。园中的主人,那个青春少女的生命,也被埋在了泥土里。鲜明的对比震憾着我们的情感,也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谴责。

3、文章所展示的是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的一座花园炸死一个少女所形成的一幅惨剧,唤起人们对无辜生命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课文在废墟的描述上,把战争审美推向了极致。"防空洞''、"三具尸体"、"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七八个人带着悲戚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炸弹毁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微弱的希望"。在废园中展示了一出人间悲剧,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愤慨。这是作品中的废墟描写的作用。

九歌.国殇

1、通篇全用赋体,诗人以"直赋其事"的手法,通过对战斗中各种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清晰描绘,再现了血泪迸进,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场面,渲染浓烈的悲剧氛围,刻画楚国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热烈的礼赞,既凸显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了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该诗风格刚健,色彩单纯,声调激越,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美感的杰作。全篇均为七言句,显示了整齐之美,增加了诗的表现力。句中使用"楚辞"中常见的语气词"兮",使诗句更具节奏感,更有力。所以清代学者戴震说该篇"通篇直赋其事"。

2、表现了楚军将士为保卫楚国视死如归、虽死犹生、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诗人对死者的礼赞,表现了诗人刚毅的性格,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之情。

短歌行》

1、这首诗流露了作者叹息时光流逝,伤时悯乱,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作者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2、本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诗经》成语和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仅把作者思贤若渴,礼遇贤士以及想借助贤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而且这种古朴典雅与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的本色及相谐洽,浑然天成,丝毫看不出是引用和用典。

3、诗中多处用了比兴手法。例如:"臂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些诗句用比兴手法把作者感时伤事、爱惜人才,广罗人才之心表现得含蓄蕴藉。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以因月明星稀而惊飞别枝的乌鹊,比喻身处乱世尚难找到自己可信赖、依托的圣主明君的贤才。用"月光"和"乌鹊"从贤才的才智和处境落笔,准确表达了诗人的用意。

山居秋暝

1、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诗中有画",《山居秋暝》是典型代表作。在这首诗中,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极其简淡朴素的素描画,线条简单,但画意盎然。如颔联上句写所见——月光,下句写所闻——清泉。颈联上句写所闻—由隐而显,下句写所见——由显而隐。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场景交叉转换,变化有致,极富诗情画意。

2、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该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泊秦淮

1、在婉约清丽的风情、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同时也对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该题参考答案见课文重难点分析三。

3、字面上诗人是在感慨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质则含蓄委婉地鞭挞讽刺了那些只知犬马声色,置国家兴亡危难于不顾的达官贵族。

关山月

1、诗人借用乐府旧题,抒写现实感慨,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投降的态度,表达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懑和沦陷区遗民渴望恢复的心情。

2、题目为"关山月",全诗每四句为一层,前四句概括出议和后造成的悲惨景象。围绕"关山月"内外之景,三个不同场景的描写,发生在"月"内外,紧扣题目。最后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之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旨。

3、诗人用关山的月光临照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这三个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作用,在不同境况的对比中更加彰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4、诗人在开头一句点出了诗歌主旨,然后就紧扣“关山月”,用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写出豪门贵族们醉生梦死的场景:“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点明了将士按兵不动,表达了将士的悲愤和无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写中原遗民在金人铁蹄下的生活状况和渴望恢复中原的感情。这样用鲜明的手法写了“月”内外三种人物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层次分明,对比强烈。

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次到英国访问,久违的学子依依不舍作别母校,望着清澈美丽的康河时,万千离愁涌上心头。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无论哪一段都是用优美的语言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负载美的意象,来展示康桥的妩媚风光。诗中写了一系列美的意象: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青荇、柔波、榆荫、一潭、浮藻、彩虹、星辉、夏虫等。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不仅展现出康桥迷人的风光,构建起一个美的意境,而且,诗人对康桥无限眷恋的深情都凝结在这充满灵性的康桥的神奇境界中,融入到了这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中。这种景中有我,情在景中的抒情方式,既表达了诗人醇厚真挚的留恋之情,又很好地创造了美的意境。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会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4、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曼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

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缥缈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结尾处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亢、激昂的高峰。

2、起了强调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3、诗人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几乎难以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全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诗歌第一节的“我”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在诗的意蕴中是显性,展现古老多难的祖国在深邃的“历史的隧道”中“蜗行摸索”的历史面貌,则是字里行间中出现“你”的隐形意象。他们是上述意象的载体。密集的显、隐多层次叠加、折射,加深了读者对祖国曲折漫长历程的感性认识,更是诗人糅合自身“文革”动乱经历,所体验的理性悟知。

诗歌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象征性意象,表明希望虽美好,但却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因而祖祖辈辈依然与贫穷、悲哀相伴相随。

诗歌第三节“你”在这节已经被诗人赋予了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和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的形象。

诗歌最后一节“迷惘的我”指代在过去的年代我们产生的精神的迷惘,我们失去了生存的理智。“深思的我”指代我们在历史的变革之中,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思考中国的命运。“沸腾的我”指代改革开放到来之后,我们的热血沸腾。

23、虞美人

1、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学圣手的性命。

2、选取典型的景物,借春花秋月表达忧愁。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

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1)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 "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比喻贴切形象,在即景抒情中渗透着起伏难平的复杂感情和心灵深深的伤痛。以“一江”春水喻愁,将抽象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长江东流水,写出作者心中滔滔不绝的哀伤之深、之广、之无穷无尽,将感情推向最高潮。

、雨霖铃

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开头三句,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句的“无绪”已经达到了“默然魂销”的程度。“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万,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离别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用点染的手法,以“念去去”点明此一去山高水长,人别离,冷落凄清,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渲染离情。南行千里,烟波浩渺,楚天空阔,而行旅孤单,前路难卜,如此情景相融,自然遇合,正烘托出离人空虚、寂寞和茫然的心境。

、水龙吟

1、一是用张翰感秋风思家乡鲈鱼的典故,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同时,自己有志报国,也不能辞官归隐。二是用刘备鄙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示自已绝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三是用桓温感伤岁月流逝的典故,表示时光流逝,岁月虚度,壮志未酬。这三个典故曲折表达词人渴思报国、满腔热血横遭压抑的痛苦和激愤,层层推进,笔势浩荡,将词人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回肠荡气。

2、本词上片写景抒情,借纵览秋色和刻画自我形象,抒写悲愤难抑的情怀。词人一开篇就描绘登高望远的秋光山色,展开一个阔大的境界,渲染高远的气氛,“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紧扣了秋天的特点,但此时词人有所寄思。抒发情怀:赤胆忠心,想要建功立业。但回首北顾,与南天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北国江山的不尽悲凉。楼头落日,令人联想南宋国势衰微,孤雁哀鸣,传递着词人无助的悲凉。

这几句景物的描巧,表现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景交融,突出游子孤寂、无援的感觉。看吴钩、栏杆拍遍的举止,抒发了词人心底里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人理解的悲哀。

3、下片词人述怀言志,借历史人物抒发抱负和感慨。这片词中,讲人采用了三个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报国、热血被压抑的痛苦,层层推进,笔势浩荡,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回肠荡气。

前赤壁赋

1、本文以夜游赤壁为契机,表现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矛盾的心情:由于刚刚摆脱杀身之祸,他留有消极悲观,苦闷哀愁之感,但他游赤壁,感悟秋水、秋月、秋风的启示,用"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来构建豁达、乐观的人生信念。

2、本文分为三个层次逐步深入揭示主旨:第一段写秋景,先描绘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优美画面,再由眼前美景触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旷达心情。而水,月,风这些景物又是下文说理的张本。第二段“客”的议论,经“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紧紧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表达出“客”消极和悲观。

第三段,先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针锋相对,继而以水和月作譬喻,说明事物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作者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这些自然界美好的事物,来表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层层递进,表达明晰。

3、文章继承了传统文赋文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矛盾、斗争的两个不同侧面。作者心中因遭到沉重挫折而产生消极、悲观、苦闷哀愁的情绪,以"客"之口吻加以宣泄,而由客观景象感悟到应该具备的潇洒超逸、旷达乐观的情怀通过"主"的辨析加以高扬。因此,不难理解,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乐”——"悲"——"乐",实际上形象鲜明、哲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过程。

4、这篇赋文在手法上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寓情于景,借景明理,感情的起伏与行文的变化相配合,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文章是围绕赤壁的风、月、水这三个自然意象所给人带来的感悟和启迪。首先描绘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优美画面,再由眼前美景触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而水、月、风这些景物又是下文说理的张本。然后凭吊历史人物,比如"客"的议论,经"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紧紧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表达出"客"消极、悲观。最后通过水和月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比如先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针锋相对,继而以水和月作比喻,说明事物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作者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这些自然界美好的景物,来表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全文明白晓畅,舒卷自如,议论赋予了景物以深刻的哲理内涵;全文又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同时又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样,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风波

1、主题思想:小说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2、人物性格特征: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善于应变、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

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念过去的保守派的典型。

3、细节描写,小说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练的笔墨刻画人物。但有些地方也很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作者善于抓住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七斤为没有辫子发愁时"忘却了吸烟"的细节,形象刻画出他的怕事愚昧的心态;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会儿又"放下"的细节,则刻画出他善于应变而又时刻不忘复辟的特点。

4、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突出了其实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念过去的保守派的典型。

5、作者开头的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不仅是一幅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风景和风俗画,而且与结尾相呼应,表现出当时落后封闭、传统守旧的农村现状,而且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起到了以静衬动的作用。

6、六斤"新近裹了脚",象征着封建传统的束缚仍在下一代身上继续;六斤"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象征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苫中重复着老路。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C ) A.《谏逐客书》 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 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 )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B) A.契诃夫 B.莫泊桑 C.欧·亨利 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C )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B )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C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D)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C ) A.《大堰河》 B.《火把》 C.《北方》 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C) A.小说 B.散文 C.散文诗 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 A.登高临远 B.睹物思人 C.雨洒江天 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D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 2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2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 ) A.《幻灭》 B.《子夜》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虹》 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浸湿。 B.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释放。 D.中石没镞。镞:箭头。 6.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 A.中秋词 B.端午词 C.重阳词

D.清明词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A.小令 B.大令 C.慢词 D.杂剧 8.《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 A.《雅舍谈吃》 B.《槐园梦忆》 C.《雅舍小品》 D.《实秋杂文》 1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 A.茅盾 B.巴金 C.鲁迅 D.曹禺 答案及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 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着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着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晋侯饮.赵盾酒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自非亭午 ..夜分,略无阙处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简答题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 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郦道元,水经 2.子瞻,眉山 3.英国,莎士比亚 4.杨绛,洗澡 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像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梦,成为推动作者的思想发展的依据。 作者凭借梦境这个特殊的空间来进行创作构思,飞驰想像,全面展示了鲁迅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字(子固/子长),西汉阳夏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诚斋),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诗论家。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了“(神韵/性灵)说”,即主张诗歌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 3.《蛮子大妈》的作者莫泊桑是(德/法/俄)国人,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普法/俄法)战争中普通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 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3《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表达了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类比推理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说体史论的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苏轼《前赤壁赋》 D.柳宗元《哀溺文序》 4.按《诗经》的分类,《氓》属于() A.国风 B.小雅C.大雅 D.颂 5.按古诗通常的分类,屈原的《国殇》属于()

A.七言律诗 B.五言古诗C.乐府诗 D.楚辞体诗 6.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体裁属于()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7.体裁属于七言绝句的作品是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商隐《无题》C.王维《山居秋暝》D.陆游《书愤》 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张若虚 C.陶渊明 D.王维 9.将对比和比喻手法结合运用来抒情达意的诗句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行路难》中用象征暗示手法来抒写人生艰难的诗句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刘郎是 A.汉武帝刘彻 B.三国蜀帝刘备

福建专升本语文课后练习与答案.doc

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归纳 庄子·养生主 (1)“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答:阐明了作者“顺任自然”的养生之道。文章用寓言进行论证。(3)“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①表现了作者委运随化、无为而治的思想。②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谏太宗十思疏魏徽 (1)“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答:①分总关系,十思是分说,思是中心论点。②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列举十思以告戒君主。 (2)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答: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术”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生动形象,道理明白易懂。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3)分析本文纵贯式(三段式)的结构方式。 答: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论述了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能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4)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 答:“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使文章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作者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反驳,是建立在哪个议事原则的基础上?如此安排,具有怎样良好的效果?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漱玉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第2题单选《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第3题单选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排除A、B、C三项,选D项。 第4题单选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应试指导】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人称“七绝圣手”。《从军行》(其四)通过描写边地艰苦生活与激烈的战况,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是王昌龄七绝代表作之一。 第5题单选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此诗写作于抗曰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曰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当时曰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第6题单选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曰苦多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专升本考试语文历年真题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正确的选项,并按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誓旦旦”一语出自 ( ) A.《行路难》 B.《氓》 C.《国殇》 D.《短歌行》 2.陶渊明生活的朝代是 ( ) A.东晋 B.六朝 C.汉末 D.西晋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 ) 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 A.象征 B.夸张 C.对比 D.比喻 5.柳永是 ( ) A.南宋婉约派词人 B.南宋豪放派词人 C.北宋婉约派词人 D.北宋豪放派词人 6.《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的国籍是 ( ) 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 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 A.叠字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 ) A.史论 B.辞赋 C.小说 D.奏疏 9.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 ) A.欧阳修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苏轼 10.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 ) A.契诃夫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D.屠格涅夫 11.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 ) A.杜甫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李清照 12.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李翊书》 C.《陈情表》 D.《答司马谏议书》 13.《山居秋暝》中,表现作者有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 (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 ) A.清风、明月、芦荻 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明月、江水、秋花 15.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 ) A.欧阳修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VIP专享】语文专升本答案

【判断题】 1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B 2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B 3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 A 4“皴裂”一词的正确发音是junlie。 B 5 “卡拉Ok”是一个外来词。 A 6 “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坏,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这是一个错句。A 7 “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这是一个错句。A. 8 “在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啊!”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A 9 “共同奋斗”是一个主谓短语。B 10 “陈词滥调”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的写法都是对的。A 1 “三”和“从”都是会意字。 B 2 “一张一驰”中的“驰”字是别字。A. A 3 “(李冰)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中“圭臬”的意思是“准则和法度”。 A 4 在“(她的)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这句话中“梯己东西”指“非常重要的财物”。 B 5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错句。A 6 “读完这篇文章,使读者感到回味无穷。”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主语残缺。B 7 “原来很丰满的妈妈因为操劳而瘦得象个猴子似的了”这句话中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说话者的思想感情。B 8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主要用了夸张的修辞格。B 9 理发店门上贴“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这样的对联,妙在语义双关 A 10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B 1 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A 2 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表示读音。 A 3 “埋怨”一词的正确发音是埋怨(mán yuàn)。 A. 4 “伊妹儿”并不是外来词。B 5 “我有个表哥在美国留学。”是一个连谓句。B 6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B 7 汉语儿化韵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A 8 “明”和“刃”是典型的会意字。B 9 “游说”一词的正确发音是游说(you shuō)。 B 10 “她的手艺好得不得了。”这一句中,前一个“得”字要读轻声,后一个则不能。A 1 “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这是一个错句。A 2 “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来。”是一个条件复句。B 3 “他完全清楚这件事应该不应该告诉老师”这句话句末应该用问号。B 4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运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A 5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A 6 从文字体系来看,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声字,但仍然应看作表意体系的文字。A 7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叫会意。B 8 “景气”是一个外来词。A 9 “由于我的贪心,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这是一个错句。A 10 “电脑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两倍。”这也是一个错句。A 1 您这么说可是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哇!””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2 “把”字句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 A 3 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A 4 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基本调值。B 5 “参差”一词的正确发音是chenci。B 6 “在妈妈的鼓励下,使我树立起了信心。”这是一个错句。A 7 “由于政府部门加强了打击力度,市场上的盗版现象大大减少了。”这也是一个错句。B 8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躲藏。”这句话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

最新专升本语文试题答案名师精编资料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题A 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C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茅盾是哪个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C) A 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3.下列句子中“于”表被动的是(A)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移其民于河东 C 西取由余于戎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梅尧臣 5.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散文的是(B)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郑伯克段于鄢》 C《寡人之于国也》 D《宝玉挨打》 6.《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 A张巡、许远、南霁云 B张巡、许远、于嵩 C张巡、许远、雷万春 D张巡、于嵩、雷万春 7.《红楼梦》的体裁是(A)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小说集8.欧·亨利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 D) A麦琪的礼物 B公务员致死 C老人与海 D白菜与皇帝 9.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B)A借典故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前人成句抒情 D直抒胸臆 10.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D)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李斯是( 秦 )代文学家,是(《谏逐客书》)的作者。 2.《左传》是一部(编年体)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左丘明)。3.《氓》从文体上看是一首(叙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弃妇)诗。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乐府”是(西汉)王朝设立的(音乐)官署。 6.(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绘画,精通(音乐)。 7.“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8.丘也闻有过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1.没有辫子,该当何罪?当:担当,承担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所以:用……的方法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直:通“值”,价值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精心整理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第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荷锄(者)有菜色 B. 徘徊( C. D. 第2 A. 第3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答案:A

第4题“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第5 A. C. 第6 A. 第7 A. 第8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答案:A 第9题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着名的是( ) A.《抗战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蚀三部曲》 答案:C 第10题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译文:赵襄子围攻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被列为首功。 B.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译文: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理,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D. 第11 A. B. C. D. 译文: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 答案:D 第12题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着称的是( ) A.墨子B.庄子C.韩非子D.孟子 答案:B 第13题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论语》主要记载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庄子散文,想象丰富,多采用论辩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好__________先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独伧然而泣下。 7、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壮罢低声问夫婿,____________________。 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 9、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 10、李商隐诗名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_____________最为突出。 11、苏轼与父苏洵、弟_______,合称“三苏” 12、矛盾小说著作主要有《蚀》、《虹》、《_______》、《腐蚀》、《清明前后》等。 13、钱钟书的主要著作有《读忆录》、《管锥篇》、《旧文四篇》等。长篇小说有《_______》。 14、《左传》是_________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5、《史记》是我过第一部_________体通史。 16、王昌龄与高适、_________同为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17、韩愈卒后溢“文”,故后世称__________文公。 18、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即____________。 19、北宋与苏轼并称“苏黄”的诗人是__________。 20、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风格__________。 二、解释词语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 幼吾幼: 3、公退之瑕,披鹤,戴华阳巾,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公退: 世虑: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着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望洋向着: 莫己若: 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侣渔虾而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居。 渔櫵: 侣渔虾: 6、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右,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自衿功伐: 过矣: 7、唯圆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彭泽: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篇一:201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押题卷】 xt>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b 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常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善用比喻和排比,富于感情色彩, 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2.“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 a.柳永、辛弃疾 b.李清照、柳永 c.辛弃疾、李清照 d.苏轼、辛弃疾 d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 弃疾、陈亮、张孝祥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等。 3.成语“夙兴夜寐”“日薄西山”“夜不闭户”依次出自() 4.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a.王维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b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 5.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雄慷慨 b 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博大,充 满忧国忧民的意识,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射箭“中石没镞”的细节出自() a.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d.侯方域《马伶传》 c “中石没镞”见于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一节。 7.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夹叙夹议 b.情景交融 c.寓情于景 d.今昔对比 d 《香市》先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后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农村经济昔盛今衰的状况。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 b.小马没有食物 c.儿子突然病故 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 d 《苦恼》中的老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别人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却处处碰壁,无处诉说丧子之痛的苦恼,令姚纳更加悲伤。 9.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 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c.序幕、开端、发展、尾声 d.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a 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10.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c.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 b项中的“轻”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轻”。 11.被人称作“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1

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1 第1题单选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 A.《凤凰涅槃》 B.《天狗》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凤凰涅榘》《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第2题单选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 A.张勋复辟 B.九斤老太的唠叨 C.七斤的苦闷 D.辫子事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 【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第3题单选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 A.张爱玲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春水》是冰心的诗集。此外,冰心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散文和短篇小说舍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第4题单选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是一篇政论文。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 第5题单选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参照考试大纲,复习重点一目了然,复习效率加倍提高,为专升本考试复习提指明方向。————海大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考试学生。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洪主编),同时参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别识记等方面,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翻译。本部分分值约为40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同时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本。分值20分。 3、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包括议论文写作(含文学评论)、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分值40分。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10小题)10分 2、填空题(设10小题)10分 3、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4、阅读分析题(一到二段文本的分析)20分 5、写作题(一篇或者二篇)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0分) 1、语言知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理解、掌握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辨析古汉语常用特殊句式;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文词语与句式 掌握现代文包括常用应用文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文体知识 (1)应用文体知识(参考其他教材)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2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 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2.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 A 英国哲学家 B 英国文学家 C 美国哲学家 D 法国哲学家 3.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 夸张 B 拟人 C 比喻 D 叠字 4. 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的人是 A 黛玉 B 王熙凤 C 宝钗 D 袭人 5.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 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撒江天) B 《天净沙》(秋思) 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 《声声慢》(寻寻觅觅) 6. 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 A 演绎论证 B 类比论证 C 归纳论证 D 对比论证 7. 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 A 曹操《短歌行》、《诗经. 氓》 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 陌上桑》 C《汉乐府. 陌上桑》、《诗经. 氓》 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 国殇》 8. 下列人物出自话剧《日出》的一组是 A 陈白露、李石青、黄省三 B 陈白露、周朴园、方达生 C 陈白露、李石青、四凤 D 陈白露、潘月亭、周萍 9. 下列作家中同属文学研究会的是 A 沈雁冰、叶圣陶、谢冰心 B 郭沫若、郁达夫、谢冰心 C 沈雁冰、朱自清、郁达夫 D 朱自清、钱钟书、梁实秋 10. 《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 A 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 B 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 C 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 D 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 11. “日薄西山”、“祸起萧墙”、“夙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 《季氏将伐颛臾》、《诗经. 氓》、《陈情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