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 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5分)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1.5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2分)

(5)免疫调理。(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抗组胺: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

抗缓激肽:乙酰水杨酸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上腺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分)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2分) (5)免疫调理。(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的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3.Fc(fragment crytallizable) 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5.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6.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10.J链(joining chain) 11.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12.Ig功能区(Ig domain) 13.Ig折叠(Ig folding) 14.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 问答题 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4.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3.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6.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0.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文件精选

请列表比较死、活疫苗的特点。 2.简述 Ig生物学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分) (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1分) (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5分)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1.5分)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1分)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2分) (5)免疫调理。(1分) 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2.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3.生理功能紊乱, 组织细胞损伤轻微。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1.防治原则 1)重在预防 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最有效)

2)皮肤试验: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 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皮试阳性又必须使用者,可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4)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变应原已查明,如花粉、尘螨等,可小剂量、长间隔、反复皮下注射变应原作减敏治疗。 2.药物治疗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抗组胺: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 抗缓激肽:乙酰水杨酸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肾上腺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被称为抗体(antibody, Ab)。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一些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及尿中的本周氏(Bence Jones, BJ)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相关素材☆☆ 图片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The basical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hinge 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补体是执行非特异免疫作用的效应分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功能性裂解片段和攻膜复合物可介导产生如下多种生物学作用。 1.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攻膜复合物(C5b6789)在细菌或细胞表面形成穿膜亲水孔道,可使菌细胞、病毒感染或寄生虫等靶细胞溶解破坏,产生对机体有益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若使正常组织细胞溶解破坏则可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病理性免疫损伤。 2.调理作用补体裂解片段C3b/C4b是一种非特异性调理素(nonspecific opsonin)。他们通过其断裂端与病原体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被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3bR/C4bR)的吞噬细胞识别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病原体等颗粒性抗原的吞噬杀伤或清除作用。 3. 免疫黏附及其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即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可激活补体,并与补体裂解片段C3b共价结合形成抗原-抗体-C3b复合物;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具有C3b受体(CR1),能与上述免疫复合物中C3b结合、即通过免疫黏附作用(immune adherence)使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在一起;进而通过血液循环,由红细胞/血小板将抗原-抗体-C3b复合物转运到肝脏,被表面具有C3b受体的巨噬细胞识别结合、有效吞噬清除。上述C3b介导的免疫粘附作用是体内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4、炎症介质作用①补体裂解片段C3a和C5a又称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他们能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3aR/C5aR)结合,而使上述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②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并使之外渗进入感染炎症部位;可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显著增强。 5.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活化产物可通过以下几种作用方式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①C3b/C4b 介导的调理作用可促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提呈,有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②抗原-C3d复合物与B细胞表面BCR和BCR辅助受体(CD21/CD19/CD81复合物)中CD21(C3dR)交联结合,可促进B细胞活化;③滤泡树突状细胞可通过C3bR(CR1)将抗原-抗体-C3b复合物滞留于细胞表面,供抗原特异性B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抗体结构与分类

抗体结构与分类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抗体基本结构是一个由四条多肽链(二硫键连接的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组成的糖基化蛋白,分子量约150,000Da。轻链的分子量约25,000Da,由二个结构域组成,一个可变区V L 和一个恒定区C L。轻链有κ和λ两种类型,人的L 链中κ型占60%,λ型占40%;小鼠L 链中κ型和λ型分别为95%和5%。一个抗体分子中的L 链只有一种类型。 重链分子量约50,000Da,有恒定区和可变区组成。轻链和重链有很多相似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同源区。这些同源区有110 个氨基酸,称为免疫球蛋白结构域。重链包括可变区V H 和3~4 个恒定区,C H1, C H2, C H3,和C H4(依抗体类型不同)。C H1 和C H2 之间有一个铰链区,使得Y 型抗体分子的两个Fab 臂具有灵活性,以结合固定距离的两个抗原决定簇。 重链也决定抗体分子的功能活性。依据重链不同,抗体分子分为IgG, IgA, IgM, IgE 和IgD,对应的重链分别为, , μ, 和。IgD, IgE, 和 IgG 通常以单体存在,IgA 有单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IgM 以五聚体存在,由二硫键连接。IgG 依产生物种不同又分为四个轻微差异的亚型,称为同型。

蛋白水解酶水解IgG 形成有特定生物特性的固定片段,有助于IgG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胃蛋白酶作用于IgG 分子,产生F(ab')2 片段,包括铰链区连接的两个Fab 区。 F(ab')2 分子是二价的,可作用于抗原。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时作用在C H1 和C H2 之间的铰链区,产生两个单独的Fab 片段和一个Fc 片段。Fab 有抗原结合活性,Fc 则没有。Fc 是糖基化的片段,具有很多效应功能(如结合补体、结合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细胞受体等),也可用于划分抗体类型。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 IGM 是新近感染或病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MAC 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 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C4b 、iC3b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 的炎症介质 C3a C4a 、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 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 Fc 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 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 解离。②循环 IC 可激活补体,产生的__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 借助C3b 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 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 APC 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 的功能。 (二)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 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 ;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用于预 防疾病。 2. 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 ,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 _______ 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 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 ,称为Forssman 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 086与人B 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 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 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 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 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 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HBeAg- e 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都是良好的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 5.自身抗原; 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物、辐射而变性 6.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抗体-抗原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研究模版范本

项目名称:抗体-抗原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和功能 研究 首席科学家:郭亚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总后勤部卫生部上海市科委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 抗体研究平台的系统性 抗体分子识别研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系统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抗体研究平台。目前采用生物学方法结合原子层面的结构分析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可针对多状态(静态与动态)、多层次(原子-分子-细胞)和多角度(量子力学、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的系统研究平台是本项目拟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采用结构生物学结合计算生物学和功能验证的策略,建立抗体“虚拟设计预测和验证”研究体系,发展和完善已建立的抗体研究生物技术平台。 2、抗体抗原特异识别的可模拟性 免疫识别和结合是发生在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定位置、特定片段之间的互相匹配和吻合的过程。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是完全基于一级序列折叠后的三级结构,对应的蛋白质空间表面特征是揭示分子识别规律的基础。在已构建的抗体-抗原复合物库(平台)和前期973所建立的技术平台基础上,跨生物学、计算机、统计、数学等学科,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分析与模型分析”功能,对抗原抗体分子识别进行分析与模拟,并结合其它子课题进行生物学试验验证。 3. 抗体抗原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分子识别必然存在着其普遍意义上的规律,在遗传密码之外还应该存在着“结构密码”,对分子识别规律的了解将能够大量获得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分子的一系列重要生物学功能均与抗体分子特异性识别有紧密关系,对抗体分子识别规律的阐明,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科学问题。利用已建立的各种生物抗体库和抗体虚拟设计平台,通过抗体的虚拟设计抗体分子的结构,预测抗体功能,结合生物手段和生物信息技术,解析抗体分子的识别规律。对抗体分子识别规律的阐明也将为其它生物大分子识别规律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我们已有的晶体结构明确的抗原表位为研究模型,在虚拟设计和生物验证的研究平台上采用从生物——虚拟——模拟——生物的策略才有可能准确、全面地研究抗体分子识别的规律。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六、抗体的制备 一、基本概念 (一)抗体(antibody, Ab)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指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构 (一)Ig的基本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 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 可变区:H链近氨基端(N端)1/4或1/5区域内的氨基酸、L链近N端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多变,称为V区。 超变区(HV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HVR,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一般CDR3变化程度更高。 骨架区(FR) 恒定区:H链和L链靠近C端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C区。

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亚型 根据CH不同分为五类: CH:γαμδε Ig: IgG IgA IgM IgD IgE 亚类:IgG1~IgG4; IgA1、IgA2。 根据CL不同分为两型:κ型、λ型 亚型:λ1~λ4 (二)Ig的功能区 L链:VL、CL。 H链: VH、CH1、CH2、CH3(IgA、IgG、IgD)VH、CH1、CH2、CH3、CH4(IgM、IgE)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弯曲。各功能区主要功能: VH、VL: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CH和CL:遗传标志所在处 IgG的CH2和IgM的CH3:激活补体 IgG的CH2/CH3和IgE的CH4:结合细胞

免疫球蛋白3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Immunoglobulins) 一 I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其中IgG1含量最多。 IgG半寿期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通常为高亲和力抗体。 IgG是血液和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发挥重要免疫学效应,如调理作用,ADCC 作用,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人IgG1、IgG2和IgG4的Fc段还能与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SPA)结合,应用SPA可纯化IgG抗体,SPA与已知IgG抗体结合可用于免疫诊断。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都为IgG类。 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以及引起II、I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IgG。 二IgM 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五聚体结构使IgM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也使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 强。 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符的输血,易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在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IgM也是最先产生的抗体。 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IgM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类风湿因子亦属IgM。 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的主要成分。 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相关素材☆☆ 图片IgM五聚体及与抗原的结合示意图

抗体的生物功能之令狐文艳创作

抗体的生物功能 令狐文艳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 Ig是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抗体的异质性及其抗原决定簇(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抗体的特异性是指抗体中免疫球蛋白的不均一性。Ig本身具有抗原性,将Ig作为免疫原免疫异种动物、同种异体或在自身体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本身又可以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IgI不同抗原决定簇存在的不同部位以及在异种、同种异体或自体中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别,可把Ig的抗原性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第三种不同抗原决定簇。 a.同种型(isotype):指同一种属所有个体的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 (比如人,都有免疫球)

b.同种异型(allotype):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同种异型(allotype)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 分子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免疫可诱导免疫反应。同种异型抗原性的差别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编码Ig的结构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并被稳定地遗传下来,因此Ig同种异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这种标记主要分布在CH和CL上。 1.γ链上的同种异型γ1、γ2γ3和λ4重链上均存在有同种异型标记,目前已发现:Glma、x、f、z;G2mn;G3mgl、 g5、b0、b1、b3、b4、b5、c3、c5、s、t、u、v;G4m4a、 4b。共20种左右。其中G表示λ链,1、2、3或4表示亚类λ1、λ2、λ3和λ4,m代表标记(marker)。 除Glmf和z位于IgG1分子的Cγ1区外,其余的Gm均位于Fc部位。一条γ链可能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的Gm标志,如白种人常常在γ1H链Cγ1区有G1mz,Fc部位有G1ma。由于人第14号染色体编码四种IgG亚类的C区基因Cγ1、Cγ2、Cγ3和Cγ4是密切连锁的,因此IgGH链各亚类Gm标记可作为间倍体(haplotype)遗传给子代。 2.α链上的同种异型α2H链已发现有A2m1和A2m2两种。A2m1在411、428、458和467位氨酸上分别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缬氨酸;A2m2则分别为苏氨酸、谷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抗体分类及特性和功能

抗体分类及特性和功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抗体可以分成许多类型: (1)按作用对象,可将其分为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和亲细胞抗体(能与细胞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1型变态反应中的lgE反应素抗体,能吸附在靶细胞膜上)。 (2)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IgG、IgA、IgM、IgE、IgD五类。 (3)按与抗原结合后是否出现可见反应,可将其分为:在介质参与下出现可见结合反应的完全抗体,即通常所说的抗体,以及不出现可见反应,但能阻抑抗原与其相应的完全抗体结合的不完全抗体。 (4)按抗体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 一、同种型(isotype) 同一种属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其抗原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C区。 类和亚类(根据H链的抗原性不同) 五类: IgG --- γ(gamma) IgA --- α(alpha) IgM --- μ(mu) IgD --- δ(delta) IgE ---ε(epsilon) 亚类: IgG: IgG1, IgG2, IgG3, IgG4 IgA:IgA1, IgA2 IgM: IgM1, IgM2

型和亚型(根据轻链C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 κ(kappa)型、λ(lambda)型 亚型(λ链): OZ(+) (或λ1) :第190位(亮氨酸) OZ(-) (或λ2) :第190位(精氨酸) Kern(+)(或λ3) :第154位(甘氨酸) Kern(-)(或λ4) :第154位(丝氨酸) 同种异型(allotype)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免疫球蛋白也具有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分子的CH和CL上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 (genetic markers---遗传标志) 。 Gm因子:Gm1~30 Am因子:A2m1,A2m2 Km因子:Km1,Km2,Km3 二、独特型(idiotype) 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以及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不同。 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IgG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3~5岁达成人水平(8.0~17 mg/ml); 可与SPA结合。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Porter等对血清IgG抗体的研究证明,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称为轻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称为重链组成的。轻链与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Ig单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是一致的,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一)轻链和重链 由于骨髓瘤蛋白(M蛋白)是均一性球蛋白分子,并证明本周蛋白(BJ)是Ig分子的L链,很容易从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分离纯化这种蛋白,并可对来自不同患者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Ig分子氨基酸序列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1.轻链(light chain,L)轻链大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约为24kD。每条轻链含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内二硫所组成的环肽。L链共有两型:kappa(κ)与lambda(λ),同一个天然Ig分子上L链的型总是相同的。正常人血清中的κ:λ约为2:1。 2.重链(heavy chain,H链)重链大小约为轻链的2倍,含450~55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55或75kD。每条H链含有4~5个链内二硫键所组成的环肽。不同的H链由于氨基酸组成的排列顺序、二硫键的数目和们置、含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相同,根据

H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5类:μ链、γ链、α链、δ链和ε链,不同H链与L链(κ或λ链)组成完整Ig的分子分别称之为IgM、IgG、IgA、IgD和IgE。γ、α和δ链上含有4个肽,μ和ε链含有5个环肽。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通过对不同骨髓蛋白或本周蛋白H链或L链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氨基端(N-末端)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称此区为可变区(V),而羧基末端(C-末端)则相对稳定,变化很小,称此区为恒定区。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约含108~111个氨基酸残基)和H链靠近N端的1/5或1/4(约含118个氨基酸残基)。每个V区中均有一个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的肽环,每个肽环约含67~75个氨基酸残基。V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随抗体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同有较大的变异。由于V区中氨基酸的种类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可形成许多种具有不同结合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L链和H链的V区分别称为VL和VH。在VL和VH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具有更高的变休程度,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在V区中非HVR部位的氨基酸组面和排列相对比较保守,称为骨架区(fuamework rugion)。VL中的高变区有三个,通常分别位于第24~34、50~65、95~102位氨基酸。VL和VH的这三个HVR分别称为HVR1、HVR2和HVR3。经X线结晶衍

最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 性与功能

医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2015-05-22 19:38:54| 医疗卫生人才网 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 医学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1.IgG (1)合成与分布特点 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抗感染的主力军。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 人IgG有IgG1~IgG4 4个亚类。IgG半寿期长,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2)主要生物学作用 具有抗感染作用、通过胎盘、与细胞表面的Fcγc结合、激活补体、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超敏反应。 2.IgM (1)合成特点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易激活补体。天然血型抗体为IgM。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抗体。初次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①合成早: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②合成快:在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IgM也是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

(2)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抗感染作用: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早期阶段产生的主要Ig,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②激活补体:IgM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③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超敏反应。 3.IgA的特性和功能 s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别,在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sIgA在粘膜表面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为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4.IgE的特性和功能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Fc段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 IgE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诱发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作用。 5.IgD的特性和功能 膜结合型IgD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

抗体的生物功能

抗体的生物功能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 Ig是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免疫功能最主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是由其分子中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抗体的异质性及其抗原决定簇(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抗体的特异性是指抗体中免疫球蛋白的不均一性。Ig本身具有抗原性,将Ig作为免疫原免疫异种动物、同种异体或在自身体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本身又可以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IgI不同抗原决定簇存在的不同部位以及在异种、同种异体或自体中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别,可把Ig的抗原性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第三种不同抗原决定簇。 a.同种型(isotype):指同一种属所有个体的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 (比如人,都有免疫球) b.同种异型(allotype):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同种异型(allotype)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免疫可诱导免疫反应。同种异型抗原性的差别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编码Ig的结构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并被稳定地遗传下来,因此Ig同种异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这种标记主要分布在CH和CL上。 1.γ链上的同种异型γ1、γ2γ3和λ4重链上均存在有同种异型标记,目前已发现:Glma、x、f、z;G2mn;G3mgl、g5、b0、b1、b3、b4、b5、c3、c5、s、t、u、v;G4m4a、4b。共20种左右。其中G表示λ链,1、2、3或4表示亚类λ1、λ2、λ3和λ4,m代表标记(marker)。 除Glmf和z位于IgG1分子的Cγ1区外,其余的Gm均位于Fc部位。一条γ链可能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的Gm标志,如白种人常常在γ1H链Cγ1区有 G1mz,Fc部位有G1ma。由于人第14号染色体编码四种IgG亚类的C区基因Cγ1、Cγ2、Cγ3和Cγ4是密切连锁的,因此IgGH链各亚类Gm标记可作为间倍体(haplotype)遗传给子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