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交换白皮书

数据交换白皮书

数据交换白皮书
数据交换白皮书

辛普数据交换平台

白皮书

西安辛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目的 (3)

2.架构 (3)

3.功能 (5)

3.1.系统运行时 (5)

3.1.1.单个域运行 (5)

3.1.2.跨域运行时 (5)

3.2.数据交换中心 (6)

3.2.1.元数据管理 (6)

3.2.2.服务管理 (7)

3.2.3.用户和权限管理 (7)

3.2.4.日志 (8)

3.2.5.性能查看 (8)

3.3.数据交换客户端 (8)

3.3.1.消息管理 (8)

3.3.2.映射管理 (9)

3.3.3.日志 (9)

3.3.4.用户信息管理 (10)

3.3.5.系统管理 (10)

4.技术实现 (10)

4.1.数据交换中心 (10)

4.1.1.消息管理 (10)

4.1.2.元数据管理 (11)

4.1.3.权限管理 (11)

4.1.4.数据交换中心的互联 (11)

4.1.5.数据交换服务管理 (12)

4.2.数据交换客户端 (12)

4.2.1.客户端管理器 (12)

4.2.2.JMS (13)

4.2.3.数据包分拆/组合 (16)

4.2.4.数据压缩/解压 (16)

4.2.5.数据加密/解密 (16)

4.2.6.数据适配器 (17)

5.附录 (18)

5.1.技术标准 (18)

1.目的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但是通常不同系统是不同厂商采用不同的技术基于不同平台开发的,同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调用接口,因此系统之间的交互变得很困难,每个信息系统实际上成了一个“信息孤岛“。因此,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建立统一、规范的接口,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最终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

2.架构

数据交换平台由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交换代理构成。客户通过数据交换代理参与数据交换,所有数据交换代理在逻辑上是对等的;数据交换中心基于ESB 提供的事件发现服务、消息路由服务、消息日志等服务实现,它负责交换代理之间消息的传递。架构图如下所示

数据交换平台采用基于元数据的、统一的交换协议标准。协议以XML作为描述格式,可扩展、自解释,支持SOAP规范。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在将其发布为Web服务。

数据交换代理直接服务于数据交换参与者,即客户。它主要有以下功能:第一,向数据交换中心发出数据请求,交换中心返回客户请求的数据,交换代理自动选择适当的适配器将数据转化到相应的数据源或提交给现有的调用接口;

第二,接收数据交换中心发出的数据请求,根据请求交换代理选择合适的适配器(通过适配数据库或文件,或调用Web Service获取数据然后适配)产生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将数据转发给交换中心。这样,每个数据交换参与者既作为服务提供者又作为服务消费者。但是,他们并不需要关心服务消费对象和服务提供对象,即相互之间并不直接通信。他们只需在数据交换中心注册并维护各自提供的服务,其余任务交给数据交换中心即可。数据交换代理实际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数据适配器,用户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如配置数据源与标准元数据的映射关系,配置适配器调用的Web服务和接口等)。

第三,提供手工录入数据的接口。某些请求需要人工干预,如填写Excel表格之类的操作。数据交换代理获取这些消息请求之后,可以通过交换代理提供的接口上报数据。

第四,提供了数据映射服务,这种服务不需要跟数据交换中心交互。如某个用户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数据源,如果需要两个不同数据源之间需要数据转化则可以通过图形化地简单配置数据源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转化。

数据交换中心作为交换平台的核心,主要负责关联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数据交换中心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的思想解耦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即服务消费者不需要关心服务提供者的位置、实现方式等具体细节,实现服务透明化。数据交换中心还负责各个代理的权限、交换协议标准、元数据信心等的维护和管理。

3.功能

3.1. 系统运行时

3.1.1.单个域运行

如上图所示,整个数据交换平台是一个单一的交换域,由一个数据交换中心和多个代理构成。这种运行方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运行。数据中心基于企业服务总线构建,所有交换代理通过插拔的方式接入数据交换中心。交换代理不需要知道其它代理的物理位置即可进行透明地数据交换。

3.1.2.跨域运行时

如上图所示则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的情况下使用。整个数据交换中心可以分割成多个交换域。每个交换域有一个数据交换中心,每个数据交换中心逻辑上负责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数据交换。这样既方便管理也做到安全隔离。每个数据交换域的数据交换中心通过一个域数据交换总线进行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数据能够跨域进行交换。跨域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但是对于数据交换代理来说是透明的,既代理感觉仍是在一个数据交换域中进行交换一样。

3.2. 数据交换中心

3.2.1.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主要用于统一所有交换数据的格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Xml,因此元数据则采用Xml Schema进行描述。如下图所示。

上图描述了book(书籍)、author(作者)、character(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所包含的属性。

数据交换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元数据,主要包括元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以及对元数据的发布。只有发布的元数据才有效,而对应的数据才能进行交

换。由于元数据是可变更的,因此所有元数据都有一个版本属性,以标识当前的版本。

3.2.2.服务管理

●服务注册

服务注册有两个步骤,首先需要注册代理。只有经管理员批准之后的数据交换代理才能参与数据交换;其次注册服务。一个代理可以提供多项数据服务,如数据代理A可以提供本单位的人员信息和部门信息两项服务。经管理员批准之后,其它有权限的代理便可以从代理A获取相应的人员和部门信息。

●服务查询

服务查询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实现代理的数据请求和数据响应的转发任务。因为数据交换中心知道所有代理提供的服务以及代理的具体信息,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数据请求获取真正的数据提供者。从而做到解耦合数据代理。第二个作用是,代理可以从交换数据中心查询其它代理提供的数据交换服务,以便确定所需要的服务。当然这种查询也是受到权限限制的。

●服务更新和注销

交换代理可以更新个人的服务信息,譬如增加新的数据服务、更新数据服务。用户也可以注销掉原有的数据服务,那样别的代理也不能再请求该服务了。

3.2.3.用户和权限管理

●用户管理

用户必须通过数据交换代理进行注册才能参与到数据交换平台。用户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对于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可以查询其它用户。

●权限管理

普通用户的权限体现在服务的查询、服务的调用等方面。对于管理员则还体现在用户信息查询、日志查看等方面。为了便于权限的管理,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3.2.

4.日志

日志记录了所有消息往来的各种消息的概要信息,包括消息描述、消息的发送者、消息发送时间、以及消息的接受者、消息接收的时间等等。通过全面记录的日志,可以对消息进行跟踪、审计,也可以获知哪些消息发生了异常、确定出错。

日志查看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查看方式,如按时间顺序、消息主题、发送者、接收者等。除了一般的表格形式之外,还提供丰富的图形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日志信息。

3.2.5.性能查看

在数据交换平台中数据交换代理是分布在不同的客户端上,通常不存在性能问题。数据交换中心是所有代理都需要打交道的地方,因此数据交换中心的性能是整个平台的关键。为此我们提供性能查看功能,以获知数据交换中心的性能特征。

性能主要关注的是数据交换中心的并发数以及数据流量。当发现某一时段的流量特别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将数据交换过程分散开,以避免数据交换平台的负担过重。当然,如果数据流量始终很大,这种时候还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参看3.1.2)。

3.3. 数据交换客户端

3.3.1.消息管理

发布/订阅消息

消息的处理主要分两种模式:发布/订阅和点对点。用户可以发布一个主题消息,而这一主题的消息可以被多个订阅了该主题消息的它用户分享。而点对对的消息,则是固定一个用户接收。

发布/订阅的优势在于,如果有多个消息消费者,发布者不用逐一分发,只需要分发一次,所有订阅的用户就可以接收到该消息。订阅者可以订阅自己感兴

趣主题的消息,这样一旦有该主题的消息,数据交换中心将主动将该消息推送给订阅者。

●未处理和已处理的消息

用户接收到的某些消息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直接操作的,如:接受到某个数据请求消息,而这个消息所需要的数据是从数据库中自动获取的,这个时候不需要人工干预,数据交换代理会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关数据并返回给请求者。但是还有一类消息可能就需要人工的干预才能进行下去。如:一个消息中附带了一个Excel附件,这个附件需要用户填写然后提交。

所有消息分为已处理和未处理两类。自动处理的和手工处理完毕消息都会放到已处理类别中,便于用户将来查阅。而有些需要手工处理但是还没有处理的消息则属于未处理类别。用户选择该类别,将看到所有需要手工处理的消息。

加上手工处理这种方式,可以体现出广义上的数据交换。整个系统关心的数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至于数据怎么来的则是可选的,可以是从关系数据库、平面文件等已有数据源中获取,也可以是用户手工录入。

●消息模板设置

3.3.2.映射管理

客户端支持各种数据适配器。它们用于将各种数据源的各种格式的数据适配成符合元数据标准的数据(用XML描述)。适配器的功能很强大,能够通过图形界面简单而又灵活地配置。主要的适配器包括各种关系数据库适配器、平面文件(如Excel,XML,CSV)适配器、XML适配器等等。

用户通过图形界面配置异构数据源与标准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可以轻松实现异构数据源和标准元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

3.3.3.日志

用户可以查看个人数据交换的日志。该日志与服务器上的日志是一致的。

3.3.

4.用户信息管理

用户通过交换代理在数据交换中心注册,只有注册且被批准的用户才有资格进行数据交换。用户可以修改个人信息。

3.3.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负责设置交换代理所属的数据交换中心。代理只跟所设置的交换中心进行直接的通信。此外,还设置数据交换代理的更新服务器,这样一旦有新的版本,将进行自动升级,减轻了代理端的维护和升级压力。

4.技术实现

据交换平台由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交换代理两部分构成。所有的交换代理都是分布的、对等的,可以任意增减。而数据交换中心可以是分布的也可以是集中的。每一个数据交换中心与其直接相连的交换代理构成了一个数据交换域,如果整个系统只有一个数据交换域,则可以称为集中式的数据交换平台。如果有多个数据交换域,并且每个数据交换域都是联通的,这样就构成了分布式的数据交换平台。对于整个平台中的所有数据交换代理而言都是对等的,即使不属于同一个域,但是这对于数据交换代理来说是透明的,跨域的数据传输是由数据交换中心来负责的。因此辛普数据交换平台具有明显的分布式、灵活、可扩展的特性。

4.1. 数据交换中心

4.1.1.消息管理

消息管理同样也是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同数据交换代理一样采用JORAM。主要有四个模块,分别是:(1)消息队列:对所有代理发出的消息按优先级、时间进行排队,可以实现异步服务;(2)消息路由:基于消息内容的路由,如果代理请求的数据在数据交换中心已经存在将直接发送给请求方;如果请求的数据暂时在中心不存在,将根据请求内容通过服务管理中心获取提供数据的代理,然后

将该消息路由给数据提供者,之后可以同步或异步将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自动转发给数据请求者。(3)消息日志:所有消息日志全部保存,用于跟踪、查询交换信息;(4)消息持久化:消息将在数据中心持久化,供以后察看具体消息内容。

4.1.2.元数据管理

通过辛普的XML表单服务器对符合教育规范的元数据(采用XML格式)进行的维护,包括元数据的创建、更新、删除、增加等操作。辛普XML表单服务器基于微软的InfoPath构建,为用户提供了简单快捷高效的XML定义。用户不需要懂得相关复杂的XML技术既可以轻松进行维护(详见辛普XML表单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4.1.3.权限管理

不同的数据代理有各自的权限,根据权限提供服务,即不同用户可以获取不同的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1.4.数据交换中心的互联

不同数据域通过域连接总线进行互联互通。所有的数据交换中心需要在域连接总线中注册。

不同域中的代理如果需要进行数据交换,首先将请求发给所在域的数据交换中心。然后该数据交换中心会将请求转发给域连接总线,由它来负责将消息路由给目的域的数据交换中心。接着目的域数据交换中心会将请求转发给目的交换代

理。交换代理获取数据后,再通过与先前相反的过程将数据转发给数据请求代理。

4.1.

5.数据交换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各种管理、查询各个代理所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有两部分:(1)服务注册/注销:各个代理都可以作为数据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需要在此进行注册,如果代理不再提供该项服务需要注销其服务;(2)服务检索:提供服务检索功能,在消息路由功能中为其提供服务者信息;(3)服务更新

4.2. 数据交换客户端

4.2.1.客户端管理器

客户端管理器采用基于Eclipse架构的富客户端(Rich Client Platform)技术实现。客户端基于插件的模式开发,可以轻易增删插件,便于扩展。同时提供自动更新的功能,方便客户端的维护和升级。

客户端管理器为用户提供了基本的管理和操作界面。用户在这里可以查看处理各种信息,包括消息日志、已处理/未处理的消息、流量负荷分析等等。用户也可以在这里进行各项配置,如数据映射关系,消息采用的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的算法等。

该模块的功能是:

(1)负责代理的消息发送、接收,只与数据交换中心通信;

(2)提供消息日志,供用户审核、跟踪、查询;

(3)可插拔的加密/解密:可以使用各种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4)可插拔的数据压缩/解压:为了提高传输效率提供可插拔的压缩功能;(5)数据验证:数据必须满足元数据所定义的逻辑关系;

(6)能对传输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供审计、会话管理、传输优先级设定。

4.2.2.JMS

消息收发基于消息中间件,在本系统中可以使用任意实现JMS标准的消息提供者,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在本方案采用开源的JORAM消息中间件。

4.2.2.1. 消息发送

消息管理使用JMS(Java Message Service)作为实现基础。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企业消息传递框架被设计用于使得一个或多个应用能够克服各种障碍进行通信。常见的屏障包括:两个系统同时运行(同步通信)的需求,多个应用获取同一条消息(多重传输)的需求,大多数系统都彼此异构,以及网络故障等。

许多企业的体系结构依赖于面向消息的中间件系统(MOM)来为不同类型的系统提供消息通道。MOM为应用提供了一种公共的、可靠的方式,使这些应用能够轻松地创建、交换和处理消息,而无需考虑消息传递客户机的实现细节。消息被发送到服务器目的地和域(domain),而不是发送到物理地址。消息传递客户机只需简单地声明对某个特定的域和目的地感兴趣,提供适当的安全性令牌(security token)以获得访问该域的权限,然后通过那个目的地与消息传递服务器进行交互。

在一个MOM系统中,客户机之间的耦合性比较弱,这允许它们不必真正地全天“在线”便能维持服务的最佳质量。如果能够去掉应用一直处于可用状态这一需求,那么维护和伸缩性将变得更加易于管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将应用离线,更新应用,或者作为例行的维护工作刷新应用,而不必担心会影响服务的质量。

JMS 定义了在Java企业系统中传递消息的规则,并且声明了一些方便应用组件和消息传递系统(通常是MOM)之间的消息交换的接口。JMS客户机向MOM 服务器上的目的地开放连接,然后在那个目的地上发送和接收消息。JMS卸下了保证传送(guaranteed delivery)、消息通知(message notification)、消息耐久性(message durability)以及消息传递系统中所有底层网络和路由问题的负担。JMS和MOM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因为它们都划清了消息传递客户机和服务器

之间的责任界限。

Java 消息服务

MOM 服务器允许不同类型的系统交换消息,但是每个MOM供应商都有其特有的处理消息的API。这种标准化的缺乏对于Java技术开发范例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MOM基础设施,同时又不失标准化,J2EE平台提供了JMS。

消息传递的类型

JMS 支持两种基本的消息传递机制。第一种机制是点到点的消息传递(point-to-point messaging),在这种机制下,消息由一个发布者(发送方)发送,由订阅者(接收方)接收。另一种机制是发布-订阅式的消息传递(publish- subscribe messaging),在这种机制下,消息由一个或多个发布者发送,由一个或多个订阅者接收。尽管这两种机制是JMS的实际基础,很多人还是按照三种消息传递模型来看待这项技术:

一对一的消息传递(One-to-one messaging )是一种点到点的模型。消息由一个JMS客户机(发布者)发送到服务器上的一个目的地,即一个队列(queue)。而另一个JMS客户机(订阅者)则可以访问这个队列,并从该服务器获取这条消息。在队列中可以存放多条消息,但每次只能获取一条消息。

一对多的消息传递(One-to-many messaging)是一种发布-订阅模型。这里仍然是由一个JMS客户机将一条消息发布到服务器上的一个目的地上,但是这次这个目的地叫做一个主题(topic)。这里关键的不同在于放在一个主题中的消息包括了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定义了该消息的耐久性(它能够在服务器上等待订阅者多长时间)。该消息将一直维持在主题中,直到这个主题的所有订阅者都取走了该消息的一个副本,或者该消息的耐久性时间已到期,不管发生的是上述中的哪种情况,该消息都将被从这个主题中删除。

多对多的消息传递(Many-to-many messaging),这也是一种发布-订阅模型,同时还扩展了一对多的消息传递模型。除了支持多个订阅者外,该模型还支持一个主题有多个发布者。多对多消息传递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e-mail listserve:多个发布者可以将多条消息投递到一个主题,而所有的订阅者将获取每一条消息。

根据项目特点选取JMS中间件的主要参考标准:

支持JMS 1.1规范

持久化,能满足商业应用所需的稳定性

满足项目的性能需求

最好本身提供JNDI服务

最好支持JMX

最好本身提供一个友好的管理工具

最好提供一份完整的文档

常见开源JMS产品及其特点:

OpenJMS:老牌JMS服务器,仅支持JMS1.02。长时间未更新。

UberMQ:性能表现好,但是不支持消息持久化,文档不完整。

ActiveMQ:Apache的JMS产品,效率上存在问题,不提供JDNI。不支持JMX

MantaRay:使用P2P模型,存在耦合性问题

JORAM:功能完整,稳定性好,管理工具齐全。并实现了JDNI和JMX。同时对于集群方案考虑详细。适合商业应用。

开源协议考虑:ActiveMQ是Apache License,JORAM是LGPL,这两者对于商业应用都是友好的;UberMQ和MantaRay采用是Dual License,UberMQ 的Dual License是只要你不分发,就可以允许使用;而MantaRay是商业使用需要应用一个商业的License。

最终考虑选取JORAM。它是一个纯Java的JMS实现,功能齐全,提供了一个面向消息的中间件,并且通过LGPL协议开放源代码,支持JMS1.1规范。如果存在压力过大情况可以考虑集群解决。JORAM有以下特点:

?提供统一的接口支持点对点(P2P)和发布/订阅的消息传输模式

?并且同样具有专门的P2P和Pub/Sub接口

?完全向后兼容JMS1.0.2b规范的应用程序

?支持本地和通过TCP,SOAP(HTTP/XML)的客户段服务器模式的通信协议?消息的持久化和传输的保证性

?消息主题的分级

?支持消息选择、消息优先权

?支持JCA1.5规范的资源适配

?提供持久化,可靠性,分布式的JNDI服务器

?可配置的死消息队列

?通过主题和队列的集群,实现负载平衡

?提供管理,监视的方法接口

?提供一个桥接的特性,可以连接任何JMS平台

?提供客户端开发库,支持J2ME程序通过JMS1.1标准访问JORAM平台

?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监测工具

动态配置管理,通过JORAM接口动态添加删除JARAM服务器

4.2.2.2. 消息持久化

数据代理接受到的消息都将持久化在本地,这样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以接受到的消息。对于需要人工干预的消息,消息持久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接受到的消息会分为已处理和未处理两类。

4.2.3.数据包分拆/组合

有的时候需要一次从数据源中获取大量数据,这时很容易造成交换代理内存不足。因此,需要将大的数据量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传输。同时接收代理端必须要进行组包的过程,如果发现包丢失将要重传。当接收端获得所有的包之后再分段将数据映射到目的数据源。

4.2.4.数据压缩/解压

为了缓解网络传输压力,需要对传输数据包进行压缩。而在接收端自然需要解压缩。由于,整个代理采用插件的方式搭建,因此很容易进行压缩模块的替换或更新。

4.2.

5.数据加密/解密

为了实现数据安全,对所有传输的数据包进行了加密。这样即使被非法用户

截获数据包也无法破解里面的内容。从而达到真正的数据安全。

4.2.6.数据适配器

数据适配器采用辛普公司自主开发的基于XML的数据适配器,可以进行多种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转化。数据交换平台的中间数据统一为符合教育元数据规范的XML数据文件。适配器的配置是简单的可视化配置,无需编程。

图6

主要的数据适配器有:

(1)XML适配器:数据源是XML,可以配置数据源XML与元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两者可以自由相互转化;

(2)DB适配器:数据源是各种关系数据库,可以定义数据表与元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自动实现两者之间的全面转化。DB适配器适用于Oracle,DB2,SQL Server,Sybase,Mysql等各种主流关系数据库;

(3)文件适配器:文件适配器用于各种文件与元数据之间的适配,这些文件主要包括Access、mdb文件、Excel文件等。

5.附录

5.1. 技术标准

●J2EE1.4标准;

●JMS规范;

●Xml, Xml Schema, Xsl标准;

●Web Service规范;

●OSGI标准;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标准。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 设计方案 1.1应用场景 ?场景一:电子业务统一平台与其它单位的信息交换 由于各单位信息化进程不同,特别是一些垂直管理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网上办公系统,这些单位如果要接收市公文,都必须通过手工录入,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结合简单的接口开发,能使市电子业务统一平台与已有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自动对接和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场景三:基础信息库 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地理基础信息库。这些基础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独立存储,信息不全,也不具备权威性. ?场景四:领导决策支持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级**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有科学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需要有科学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现阶段大量的数据分散在各个单位业务系统中,各自通过纸质进行报送,一方面这些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不同单位数据之间无法产生在的联系,不利于正确的决策。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自动从各单位系统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比如房地产,涉及国土、税务、房管、银行、运输、电力等。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很好的从不同系统中采集信息,使开发者不需要关心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只需要解决与决策有关的业务问题。 ?场景N:…… 随着电子业务的深入,数据交换平台的利用会越来越多,好比是经济发展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一样……

1.2术语介绍 (1)企业基础信息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涉及到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吊)销、年检、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等业务容的基础信息,具有跨部门共享需求的特征。 (2)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之间进行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的通讯、传输与管理系统。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是指成熟的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中间件产品。 (3)交换前置机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中与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交换节点进行信息交换连接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4)信息交换桥接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业务应用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信息安全交换的连接通道。 (5)企业基础信息库 存储、管理企业基础信息的数据库。 (6)前置交换信息库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与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之间共享信息双向交换的中转数据库。 (7)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是指各个委办局保存业务数据的数据库,运行在委办局的网中。如税务部门的税务征管数据库,工商部门以“经济户口”为主要容的工商业务数据。 (8)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的部署在各委办局节点前置机上的桥接系统、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比对和整合系统等应用的总称。 (9)中心数据管理系统 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的实现交换数据查询和管理等功能的应用系统。 (10)数据比对整合系统

精选-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产品白皮书

1 行业大数据 电力行业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用电量预测:基于海量历史电量数据,规划区域面积、历史人口、历史国民经济数据、三产比例等变化情况,对区域用电量进行预测,作为进一步规划设计依据。 空间负荷预测:基于全网中各小区的占地面积、用地类型、容积率,行业的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占地面积负荷密度,小区目标年占地面积、小区目标年建筑面积,总负荷值、行业负荷值等数值,对远景年负荷进行预测。 多指标关联分析:从多个外部系统(如GIS ,PMS ,OMS 等)抓取所需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切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从而支持规划设计。 金融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基于矢量图组件与动态组件的实时资金交易数据监控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资金实时流向分析:重点地区资金流向、重点行业资金流向、频繁且相近额度资金流向、季节资金流向、节假日资金流向、偶尔大额资金流向。 数据辅助征信风控:通过连接大数据(包括P2P 平台、小额信贷机构、征信机构、银行、第三支付、互联网大数据等)、连接不同的应用场景,挖掘和探索虚拟经济形态下的网络和商务平台数据,提供去中心化分布式查询,打破行业内信息各自孤立而形成信息漏洞的现状,高效控制风险。 业务拓展:客户挖掘、精准投放、二次开发、战略指导、全民分析等多种智能分析模型,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依据,同时绚丽易读的可视化展现带来了清晰直观的产品体验, 让管理层不再拍脑袋发愁。 电子政务应用特点:基于GIS 组件的基础数据关联展示,基于静态组件的多样化报表分析展示。 整合分析发现群众真实需求,并强化数据预测应用功能,助推政府采取更加人性化、便民化,更有 WYDC Viewer 产品白皮书 四方伟业大数据分析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 WYDC Viewer 是Data Discovery 系列产品中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本白皮书介绍了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架构,对 WYDC Viewer 的功能及要求做了简要介绍。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白皮书

Ibot8.0产品白皮书 第 1 页共47 页

目录 1.前言 (6) 1.1.目的范围 (6) 1.2.产品定位 (6) 1.3.名词术语 (6) 2.公司简介 (8) 2.1.小I简介 (8) 2.2.小I发展历程 (8) 3.产品概述 (11) 3.1.智能机器人 (11) 3.2.产品架构 (11) 3.1.1.机器人前端平台 (12) 3.1.2.智能服务引擎平台 (12) 3.1.3.机器人统一管理平台 (14) 3.1.4.知识库组织说明 (14) 3.3.产品演进路径 (17) 3.4.技术特点 (17) 3.5.技术指标 (18) 3.6.扩展接口 (19) 3.7.优势特性 (19) 4.产品主要功能 (22) 4.1.基础智能问答 (22) 4.2.前端用户功能 (23) 4.2.1 Web机器人功能 (23) 4.2.2微信机器人功能 (28) 4.2.3IM机器人功能 (31) 4.2.4短信机器人功能 (33) 4.3.后台主要管理功能 (35) 4.3.1知识管理功能 (35) 4.3.2服务管理功能 (36) 4.3.3渠道管理功能 (36) 4.3.4素材管理功能 (37) 4.3.5语音管理功能 (38) 4.3.6运维管理功能 (38) 4.3.7系统管理功能 (39) 5产品实施 (39) 5.1.实施流程 (39)

5.2.知识建设 (39) 5.2.1 语言知识库构建 (40) 5.2.2 业务知识库构建 (41) 5.3.二次开发 (42) 5.4.系统部署 (44) 5.4.1 常规部署 (45) 5.4.2 扩展部署 (45) 5.4.3 集群部署 (47)

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技术白皮书

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网络的设计 1 引言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指拥有包括高速宽带互联网接入、高性能局域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的设备系统、专业化管理和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IDC服务商为企业、ISP、ICP和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作为业务承载与分发的基础网络系统,就成为IDC平台的动脉。随着中国IDC产业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多样化,基础网络逐步发展出一套相对比较通用和开放的方案架构。 2 当前主要的IDC基础网络架构 虽然各IDC机房各有度身定制的业务需求,网络设计也有各自的关于带宽、规模、安全和投资的考虑因素,但最基本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和可扩展性上。 2.1 通用的IDC架构 在整体设计上,层次化和模块化是IDC架构的特征,如图1,这种架构设计带来了整体网络安全和服务部署的灵活性,给上层应用系统的部署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图1IDC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架构 分区结构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它将数据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用于部署不同的应用,使得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具备可伸缩性、灵活性和高可用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访问特性和核心应用功能,分成不同组,并部署在不同的区域中。由于整个数据中心的很多服务是统一提供的,例如数据备份和系统管理,因此为保持架构的统一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功能相似的服务将统一部署在特定的功能区域内,例如与管理相关的服务器将被部署在管理区。 分区结构另一个特点是以IDC的客户群为单位进行划分,将具体客户应用集中在一个物理或逻辑范围内,便于以区域模块为单位,提供管理和其它增值服务。 层次化是将IDC具体功能分布到相应网络层、计算层和存储层,分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和后端管理等。网络本身根据不同的IDC规模,可以有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一般情况下,数据中心网络分成标准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1)核心层:提供多个数据中心汇聚模块互联,并连接园区网核心;要求其具有高交换能力和突发流量适应能力;大型数据中心核心要求多汇聚模块扩展能力,中小型数据中心共用园区核心;当前以10G 接口为主,高性能的将要求4到8个10GE端口捆绑。2)汇聚层:为服务器群(server farm)提供高带宽出口;要求提供大密度GE/10GE 端口,实现接入层互联;具有较多槽位数提供增值业务模块部署。3)接入层:支持高密度千兆接入和万兆接入;接入总带宽和上行带宽存在收敛比和线速两种模式;基于机架考虑,1RU 更具灵活部署能力;支持堆叠,更具扩展能力;上行双链路冗余能力。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中心平台设计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功能流程说明: 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传输性能,必须有传输管理功能,包括了传输协议管理和控制,传输过程控、数据传输加密、压缩、网络故障检测和连接共享等功能。 数据整合协同平台: 会话管理:为了能提供数据的交换方式如主动(推)、被动(拉);支持定时和实时策略,支持超时控制管理等功能,数据交换平台必须有会话策略、会话控制和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为了数据能按标准进行交换,能按照部署的路由规则进行交换,必须有数据路由、数据模板管理、数据解析、数据转换等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同时数据交换平台还应该提供服务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

产品方案技术白皮书模板

一、背景概述 (2) 1、研发背景 (2) 2、产品定位 (2)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2) 1、设计理念 (2) 2、系统拓扑图 (2) 3、系统构架描述 (2) 4、系统功能介绍 (2) 5、产品方案规格 (2) 四、产品方案应用介绍 (3) 1、应用模式 (3) 2、应用流程 (3) 3、应用环境 (3) 五、产品方案特性介绍 (3) 1、技术特性 (3) 2、应用特性 (3) 3、系统特性 (3) 六、产品方案技术介绍 (3) 1、相关技术 (3) 2、技术指标 (4) 七、产品方案测评数据 (4) 八、实施运维方式说明 (4) 九、售后服务方式说明 (4)

一、背景概述 1、研发背景 介绍用户需求背景、该产品所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产品所涉及的相关政策简述等,以说明该产品的研发背景,以及满足的客户需求。 2、产品定位 为了满足客户以上需求,该产品具有什么功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1、设计理念 该产品方案的设计思路。 2、系统拓扑图 使用统一的图标,制作系统拓扑图。 3、系统构架描述 按照系统的构成,分类对系统进行描述。 4、系统功能介绍 详细阐述系统的主要功能。 5、产品方案规格 产品方案不同的规格介绍,或者对产品方案技术规格的介绍。

四、产品方案应用介绍 1、应用模式 该产品方案包括的应用模式类型,或者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解决方案。 2、应用流程 该产品方案的应用流程。 3、应用环境 描述该产品所运行的应用环境。 五、产品方案特性介绍 1、技术特性 主要是性能先进性、功能齐全性、系统兼容性、技术稳定性等。 2、应用特性 主要是部署灵活性、可扩展性、管理方便性、易用性等。 3、系统特性 对系统的主要特性进行描述,根据产品不同和竞争优势的不同而不同。 六、产品方案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 主要应用技术的介绍,以及该技术的优势。

海事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海事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中创软件推出基于Infor系列中间件的“海事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的设计思想是将海事局辖区水域管理所用业务应用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的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其它系统中不同的软硬件平台连接整合起来,建立中心数据库,向各软件系统提供海事业务数据的服务接口,实现关联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使得整个管辖水域任何一个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快速的集成到海事局数据中心。该方案主要实现: 实现分布异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建立中心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构造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交换平台; 实现可动态配置或基于标准进行拓展的外部接口服务,方便系统扩展; 基于多层面的支持二次开发的接口设计,既保证已投入使用软件系统数据的独立性及安全性,又保证为以后新上项目预留接入接口。 业务功能模型 本方案设计目标如图 1所示,在海事局专网上建立以各类信息交换为核心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海事局内外的异构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资源等,支持不同处理业务、不同软硬平台对不同结构数据交互的要求,满足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海图系统平台、内外门户网站,以及其应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将不同系统各自独立的数据源连接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图 1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功能框架 通过图 1可以看到,目前海事局存在种类繁多的系统,本方案针对不同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设计其适用的数据交换方式。系统数据的分类,如表 1所示: 表 1 系统数据分类

根据不同的数据分类,设计其适用的数据交换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交换方式 技术体系架构 为实现孤立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消除“信息孤岛”,中创软件提供了分布式对象中间件InforBus、符合CORBA标准的、基于“软总线+软构件” 模式的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数据交换平台就象一根智能消息传输总线,连接了分布的异构系统中的各个构件。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解读: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解读: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城市大数据平台白皮书》,阐述了城市大数据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对于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难题的意义,并介绍了我国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发展现状。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了城市大数据平台的通用技术架构,梳理了城市大数据平台的运营模式,并就城市大数据平台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什么是城市大数据? 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数据应用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和各行业运行产生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城市大数据。 城市大数据是指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数据,及其与信息采集、处理、利用、交流能力有关的活动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用简单、易于理解的公式可以表达为:城市大数据=城市数据+大数据技术+城市职能。 城市大数据的数据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政务、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的总和。同时,城市大数据的异构特征显著,数据类型丰富、数量大、速度增长快、处理速度和实时性要求高,且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流动的特征。 按照数据源和数据权属不同,城市大数据可以分为政务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社会公益大数据。政务大数据指的是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产业大数据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工业数据、服务业数据等。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大数据。当前,城市大数据多数为政务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所以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推动者应为一个城市的政府和相关的具有一定数据规模的企业。

为保障城市运转的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并使用智能感知、分布式存储、数据挖掘、实时动态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大数据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政通、惠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数据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白皮书认为,虽然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但仍存在着特色不明、体验不佳、共享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实现城市大数据资源与城市业务的良好融合。 具体而言,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烟囱林立,阻碍数据共享;二是数据治理普遍薄弱,价值大打折扣;三是数据管理水平不一,缺乏整体联动。 如何应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白皮书认为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通过数据汇集加速信息资源整合应用 第一,城市大数据平台建立了数据治理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通过统一标准,避免数据混乱冲突、一数多源等问题。通过集中处理,延长数据的“有效期”,快速挖掘出多角度的数据属性以供分析应用。 通过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冗余、数据缺值等问题。 第二,城市大数据平台规范了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的共享流通,促进数据价值充分释放。通过统筹管理,消除信息资源在各部门内的“私有化”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强数据共享的意识,提高数据开放的动力。通过有效整合,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 二、通过精准分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在交通领域,通过卫星分析和开放云平台等实时流量监测,感知交通路况,帮助市民优化出行方案;在平安城市领域,通过行为轨迹、社会关系、社会舆情等集中监控和分析,为公安部门指挥决策、情报研判提供有力支持。 在政务服务领域,依托统一的互联网电子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互通,既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能及时监测疫情,降低市民医疗风险。 三、通过数据开放助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将推动政企数据双向对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一方面,企业可获取更多的城市数据,挖掘商业价值,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eSight 产品技术白皮书

华为eSight 产品技术白皮书 文档版本 01 发布日期 2016-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5。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8735308.html,

目录 1 执行摘要 (4) 2 简介 (5) 3 解决方案 (7) 3.1 eSight系统介绍 (7) 3.1.1 关键技术特点 (7) 3.2 统一监控、诊断和恢复解决方案 (12) 3.2.1 性能采集和预测分析 (12) 3.2.1.1 整体方案介绍 (12) 3.2.1.2 关键技术点介绍 (13) 3.2.1.3 功能约束 (13) 3.2.1.4 典型场景应用 (14) 3.2.2 告警信息采集和通知 (14) 3.2.2.1 整体方案介绍 (14) 3.2.2.2 关键技术点介绍 (15) 3.2.2.3 功能约束 (16) 3.2.2.4 典型场景应用 (17) 3.2.3 网络故障诊断(智真会议) (17) 3.2.3.1 整体方案介绍 (17) 3.2.3.2 关键技术点介绍 (17) 3.2.3.3 功能约束 (18) 3.2.3.4 典型场景应用 (18) 3.2.4 通过设备配置备份数据快速修复故障 (20) 3.2.4.1 整体方案介绍 (20) 3.2.4.2 关键技术点介绍 (20) 3.2.4.3 功能约束 (21) 3.2.4.4 典型场景应用 (21) 3.3 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介绍 (21) 4 结论 (22) A 缩略语 (23)

智慧校园技术白皮书

智慧校园技术白皮书

一、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在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本期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 2.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3.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效率; 4.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二、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1.信息化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完成建立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 交互,导致财务收支存在漏洞。 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 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 …… 2.缺乏校园信息化集中应用与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也缺 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学生入学时: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无序; 学生在校时: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 学生离校时: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 老师年底时: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 …… 3.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产管理等),很难站在自己这个信息 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全校总体情况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信息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 4 1.1. 概述...................................................................... .. (4) 1.2. 现状分析...................................................................... ............................... 4 1.3. 需求描述...................................................................... . (5) 2. 目标与原 则 ..................................................................... (6) 6 2.1. 建设目标...................................................................... ...............................2.2. 建设原则...................................................................... ............................... 7 2.3. 定义与约 束 ..................................................................... . (7)

大数据态势感知系统白皮书_V2.0

目录 一、安全现状及挑战 (2) 1.1安全现状 (2) 1.2面临挑战 (2) 二、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3) 2.1方案概述 (3) 2.2方案内容 (4) 2.2.1典型网络状况 (4) 2.2.2态势感知工作流程 (5) 2.2.3态势感知功能组成 (5) 3、系统技术体系 (8) 3.1系统总体架构 (8) 3.2系统主要功能 (9) 4、系统部署方式 (10) 4.1部门级部署 (10) 4.2企业应用部署 (10) 4.3集团应用部署 (11) 4.4部署要求 (12) 五、系统优势 (12)

一、安全现状及挑战 1.1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类核心业务的开展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安全问题的全局性影响作用日益增强。为了保障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国家出台了网路安全法,各行业和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各类信息安全监控、审计作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制度,相关的制度标准包括ISO/IEC17799、COSO、COBIT、ITIL、NISTSP800等。这些标准制度从不同角度提出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公安部发布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也对安全监控、审计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目前,很多政府企业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先后建立了非法外联监控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补丁分发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为客户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手段。 1.2面临挑战 目前政府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类安全产品建立起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但当前各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单点的工作开展的多,缺乏有效手段将这些安全工作有效串接,并未形成一个综合防御体系。这些安全设备往往产生大量违反安全策略和安全规则的告警事件,其中不乏大量的重复报警和误报警,且各类安全事件之间分散独立,缺乏联系,无法给安全管理员提供在攻击时序上和地域上真正有意义的指导,加重了安全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所以通过购买更多的单点的安全设备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

LBPM产品介绍白皮书

白皮书

文档控制/Document Control 文档属性 模板修改记录 文档修改记录 审阅记录 分发

目录 第一章传统BPM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1.1IT需要支撑业务在频繁的调整和优化 (3) 1.2传统BPM严重割裂业务 (3) 1.3对于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有效支撑 (3) 1.4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的挑战 (4) 1.5移动端的挑战 (4) 第二章LBPM解决之道 (4) 2.1提出非常6+1接口规范来规约业务系统(去业务化解决方案) (4) 2.2不干预任何业务以避免割裂业务 (5) 2.3长期关注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 (5) 2.4从底层架构就支持业务流程的高可扩展和高性能 (5) 2.5充分支持跨浏览器 (6) 第三章为何要使用LBPM? (6) 3.1快速应对市场和业务的频繁变化和调整 (6) 3.2业界性价比最高的BPM (7) 3.3多种手段提升业务系统与LBPM之间高效通讯 (7) 3.4完善的监控机制来保障快速跟踪和分析问题 (8) 第四章LBPM产品核心架构概述 (9) 4.1LBPM流程虚拟机 (10) 4.2LBPM流程引擎 (10) 4.3LBPM流程应用 (10) 4.4LBPM流程扩展服务 (10) 4.5LBPM集成引擎 (11) 第五章LBPM产品功能概述 (11) 5.1流程建模平台 (11) 5.1.1对接业务系统全局配置 (12) 5.1.2创建流程模板 (12) 5.1.3节点绑定业务表单 (13) 5.1.4业务字段映射配置 (13) 5.1.5节点的事件监听器配置业务逻辑 (14) 5.2流程运行平台 (15) 第六章LBPM流程分析平台 (16) 附录A 非常6+1参考 (17) 附录B BPM思想流派参考 (17)

CopGap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技术白皮书解读

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CopGap200) 技术白皮书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目录 1.产品研制背景 (4) 2.产品介绍 (5) 2.1.概述 (5) 2.2.体系结构 (5) 2.3.功能性能指标 (6) 2.3.1.功能指标 (6) 2.3.2.性能指标 (7) 3.产品功能描述 (9) 3.1.信息交换功能 (9) 3.1.1.文件交换功能 (9) 3.1.2.Web交换功能 (9) 3.1.3.数据库交换功能 (10) 3.1.4.邮件交换功能 (10) 3.1.5.定制应用数据交换 (11) 3.2.安全控制功能 (11) 3.2.1.访问控制功能 (11) 3.2.2.数据内容审查功能 (12) 3.2.3.病毒防护功能 (12) 3.2.4.文件深度检查功能 (12) 3.2.5.入侵检测与防御功能 (13) 3.2.6.身份认证功能 (13) 3.2.7.虚拟专网(VPN)功能 (13) 3.2.8.流量控制功能 (14) 3.3.系统监控与审计功能 (14) 3.3.1.系统监控功能 (14)

3.3.2.日志审计功能 (14) 3.3.3.报表管理功能 (15) 3.4.高可用性功能 (15) 3.4.1.双机热备功能 (15) 3.4.2.负载均衡功能 (16) 4.产品使用方式 (16) 4.1.部署方式 (16) 4.2.管理方式 (17) 5.产品应用范围 (18) 5.1.核心数据库的访问 (18) 5.2.核心服务器保护 (19) 5.3.内外网络之间的数据同步 (20)

IBM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XX省电子政务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2005.5

目录:

1 概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目的是实现每个合法用户将其所要传输的数据包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指定的地方。数据交换平台支持常见数据库类型、多种业务类型、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网络特性,是各类应用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公共渠道,是应用系统扩展的接口。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不同时期和技术的体系结构。集成来自多个厂商跨不同平台的产品和应用系统,一直是企业IT部门的主要挑战。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以服务为导向、开放、松散耦合的总体目标架构,在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图IBM基于SOA的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SOA 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 服务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的可调用例程。服务公开了一个接口契约,它定义了服务的行为以及接受和返回的消息。术语服务常与术语提供者互换使用,后者专门用于表示提供服务的实体。 接口通常在公共注册中心或者目录中发布,并在那里按照所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分类,

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白皮书v1.0

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 白皮书 九次方财富资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5月

目录 第一章社会信用体系介绍 (3) 第二章发展现状及趋势 (6) 2.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6) 2.2大数据应用情况与趋势 (7) 2.2.1新形势下的大数据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7) 2.2.2开启大数据时代政务和社会管理新模式 (8) 2.2.3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区域性竞争优势 (8) 2.2.4打造诚信名片,树立行业标杆 (9) 第三章九次方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的特征 (10) 3.1遵循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和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 (10) 3.2采用大型IT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10) 3.3技术架构对数据结构变化的适应性 (11) 3.4数据采集源的易用性及业务变更的适应性 (12) 3.5注重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的设计 (12) 3.6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可视化及参数化设计 (13) 3.7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软件和技术 (13) 第四章九次方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 (14) 4.1数据架构设计 (16) 4.2网络架构设计 (17) 第五章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9) 5.1标准规范建设框架 (19) 5.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0) 5.2.1公共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20) 5.2.2统一社会公共信用代码建设 (21) 第六章社会信用体系数据中心建设 (27) 6.1大数据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27) 6.2大数据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28) 6.3信用门户网站和手机应用 (28) 第七章大数据平台建设 (29)

7.1大数据采集平台 (29) 7.2大数据清洗平台 (30) 7.3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 (33) 7.4大数据可视化平台 (35) 第八章应用系统建设 (37) 8.1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查询 (37) 8.2市场公共信用监管 (37) 8.3信用服务展现 (38) 8.4个人征信信息查询 (39) 8.5企业征信信息查询 (40) 8.6小微企业信用评估 (40) 8.7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预警 (41) 第九章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素 (42) 第十章结束语 (43)

服务器产品技术白皮书-Loongson

深度操作系统 服务器产品技术白皮书 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2) 二、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 (3) 三、技术指标 (4) 四、应用需求 (6) 4.1 通用服务器应用 (6) 4.2 小型机替换 (6) 4.3 国产化应用 (7) 五、产品特点 (9) 六、技术特色 (10) 七、产品对比 (11) 八、应用场景 (13) 九、典型案例 (14) 9.1 国家工商总局法人库项目 (15) 9.2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灾备项目 (16) 9.3国土资源部信访系统 (17) 9.4典型用户 (18) 十、产品资质 (19)

一、概述 深度操作系统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带入政府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级信息技术基础架构,是当今国内增长最快的操作系统之一。许多政府和企业用户由于其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而选择深度操作系统,信息部门和运维部门则更重视深度操作系统提供给桌面终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因为完全开放源代码和自下而上的自主研发,深度操作系统可以快速、轻松的增强和定制,而无需依赖国外厂家的产品维护周期。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提供对国产处理器与服务器的良好兼容,全面支持国产主流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并通过了工信部安全可靠软硬件测试认证,符合“自主可控”战略目标的要求,可以为国内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等应用提供全国产一体化的架构平台。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通过对全生态环境的支撑,以及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构建,能够满足企业级用户对服务器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要求。

二、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是深度科技发布的符合POSIX系列标准和兼容LSB标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广泛兼容各种数据库和应用中间件,支持企业级的应用软件和开发环境,并提供丰富高效的管理工具,体现了当今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的最新水平。 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以安全可靠、高可用、高性能、易维护为核心关注点:基于稳定内核,对系统组件进行配置和优化,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内核参数等多方面进行增强,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提供稳定可靠的业务支撑,以及高效实用的运维管理,从容面对快速的业务增长和未来挑战。 产品分类产品名称 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深度操作系统服务器版软件(x86_64平台) 深度操作系统龙芯服务器版软件(龙芯平台,3B2000/3B3000等)深度操作系统申威服务器版软件(申威平台,1600/1610/1621等) 服务器应用软件产品 深度日志分析软件 深度高可用集群软件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白皮书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 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产品简介 (4) 一、产品说明 (4) 二、产品特点 (4) 三、系统架构 (4) 四、基础架构 (7) 五、平台架构 (7) 第二章功能介绍 (7) 2.1.元数据管理平台 (7) 2.1.1.业务元数据管理 (8) 2.1.2.指标元数据管理 (10) 2.1.3.技术元数据管理 (14) 2.1.4.血统管理 (15) 2.1.5.分析与扩展应用 (16) 2.2.信息报送平台 (17) 2.2.1.填报制度管理 (17) 2.2.2.填报业务管理 (33) 2.3.数据交换平台 (54) 2.3.1.ETL概述 (55) 2.3.2.数据抽取 (56) 2.3.3.数据转换 (56) 2.3.4.数据装载 (57) 2.3.5.规则维护 (58) 2.3.6.数据梳理和加载 (65) 2.4.统计分析平台 (67) 2.4.1.多维在线分析 (67) 2.4.2.即席查询 (68) 2.4.3.智能报表 (70) 2.4.4.驾驶舱 (74)

2.4.5.图表分析与监测预警 (75) 2.4.6.决策分析 (79) 2.5.智能搜索平台 (83) 2.5.1.实现方式 (84) 2.5.2.SolrCloud (85) 2.6.应用支撑平台 (87) 2.6.1.用户及权限管理 (87) 2.6.2.统一工作门户 (94) 2.6.3.统一消息管理 (100) 2.6.4.统一日志管理 (103) 第三章典型用户 (106) 第四章案例介绍 (108) 一、高速公路大数据与公路货运统计 (108) 二、工信部-数据决策支撑系统 (110) 三、企业诚信指数分析 (111) 四、风险定价分析平台 (112) 五、基于斯诺模型的增长率测算 (113) 六、上交所-历史数据回放引擎 (114) 七、浦东新区能耗监控 (1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