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8861919.html,/s/blog_5bbd6ec00100b5nk.html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2008-11-20 17:24:22)

标签:杂谈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作用机理还是比较难理解,现在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原理。这个例子是关于人的识别技术的,在门禁系统,逃犯识别,各种验证码破译,银行预留印鉴签名比对,机器人设计等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当然也可以用来做客户数据的挖掘工作,比如建立一个能筛选满足某种要求的客户群的模型。

机器识别人和我们人类识别人的机理大体相似,看到一个人也就是识别对象以后,我们首先提取其关键的外部特征比如身高,体形,面部特征,声音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大脑迅速在内部寻找相关的记忆区间,有这个人的信息的话,这个人就是熟人,否则就是陌生人。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这种机理。假设上图中X(1)代表我们为电脑输入的人的面部特征,X(2)代表人的身高特征X(3)代表人的体形特征X(4)代表人的声音特征W(1)W(2)W(3)W(4)分别代表四种特征的链接权重,这个权重非常重要,也是人工神经网络起作用的核心变量。

现在我们随便找一个人阿猫站在电脑面前,电脑根据预设变量提取这个人的信息,阿猫面部怎么样,身高多少,体形胖瘦,声音有什么特征,链接权重初始值是随机的,假设每一个W均是0.25,这时候电脑按这个公式自动计

算,Y=X(1)*W(1)+X(2)*W(2)+X(3)*W(3)+X(4)*W(4)得出一个结果Y,这个Y要和一个门槛值(设为Q)进行比较,如果Y>Q,那么电脑就判定这个人是阿猫,否则判定不是阿猫.由于第一次计算电脑没有经验,所以结果是随机的.一般我们设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输入的就是阿猫的身体数据啊.

现在还是阿猫站在电脑面前,不过阿猫怕被电脑认出来,所以换了一件衣服,这个行为会影响阿猫的体形,也就是X(3)变了,那么最后计算的Y值也就变了,它和Q比较的结果随即发生变化,这时候电脑的判断失误,它的结论是这个人不是阿猫.但是我们告诉它这个人就是阿猫,电脑就会追溯自己的判断过程,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结果发现原来阿猫体形X(3)这个

体征的变化导致了其判断失误,很显然,体形X(3)欺骗了它,这个属性在人的识别中不是那

么重要,电脑自动修改其权重W(3),第一次我对你是0.25的相信,现在我降低信任值,我0.10的相信你.修改了这个权重就意味着电脑通过学习认为体形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自己认识的人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这就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循环.我们可以要求阿猫再穿一双高跟皮鞋改变一下身高这个属性,让电脑再一次进行学习,通过变换所有可能变换的外部特征,轮换让电脑学习记忆,它就会记住阿猫这个人比较关键的特征,也就是没有经过修改的特征.也就是电脑通过学习会总结出识别阿猫甚至任何一个人所依赖的关键特征.经过阿猫的训练电脑,电脑已经非常聪明了,这时你在让阿猫换身衣服或者换双鞋站在电脑前面,电脑都可以迅速的判断这个人就是阿猫.因为电脑已经不主要依据这些特征识别人了,通过改变衣服,身高骗不了它.当然,有时候如果电脑赖以判断的阿猫关键特征发生变化,它也会判断失误.我们就

不要要求这么高了,不要说电脑,就是人类也无能为力,你的一个好朋友你经过多次的识记肯定认识吧,但是他整了容你们在大街上邂逅.你可能觉得这个人声音好熟悉,体形好熟

悉,----都像自己一个朋友,就是脸长的不像.你不敢贸然上去搭讪吧(否定的判断).因为我们判定一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依靠的关键的特征就是面部特征,而他恰恰就是改变了这一特征.当然也存在我们把一个拥有和我们朋友足够多相似特征的人判定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认错人的现象了.这些问题电脑也会出现.

不过这个算法还是有比较积极的意义的,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

下面是这种方法的理论解释:

人工神经网路

学习是要透过我们的头脑,因而研究大脑神经细胞的运作,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学习在脑神经是如何完成的,进而可以模拟神经细胞的运作以达到類似学习的

功能。据估计人脑约有一千亿(1011)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约有一千(103)

根連结与其它神经细胞相連,因此人脑中约有一百万亿(1014)根連结,形成一

个高度連结网狀的神经网路(neural network)。科学家们相信:人脑的信息处理工作即是透过这些連结來完成的 [葉怡成1993]。

神经细胞的形狀与一般的细胞有很大的不同,它包括:细胞体(soma):神经

细胞中呈核狀的处理机构;轴突(axon):神经细胞中呈轴索狀的输送机构;树狀

突(dendrites):神经细胞中呈树枝狀的输出入机构;与突触(synapse):树狀突上呈点狀的連结机构。根据神经学家的研究发现:当神经细胞透过神经突触与树

狀突从其它神经元输入脉波讯号后,经过细胞体处理,产生一个新的脉波讯号。

如果脉波讯号够强,将产生一个约千分之一秒100 毫伏的脉波讯号。这个讯号再

经过轴突传送到它的神经突触,成为其它神经细胞的输入脉波讯号。如果脉波讯

号是经过兴奋神经突触(excitatory synapse),则会增加脉波讯号的速率;相反的,如果脉波讯号是经过抑制神经突触(inhibitory synapse),则会减少脉波讯号的速率。因此,脉波讯号的速率是同时取决于输入脉波讯号的速率,以及神经突触的强度。而神经突触的强度可视为神经网路储存信息之所在,神经网路的学习即在调整神经突触的强度。

類神经网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或译为人工神经网路,则是指模仿生物神经网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是由许多人工神经细胞(又称为類神经元、人工

神经元、与处理单元)所组成,人工神经细胞,如图15-18 所示。本节将探讨最

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類神经网路模式——感知机(perceptron),它是1957 年由

Rosenblatt 所提出。感知机的基本原理是由脑神经模型所启发,特别是1943 年

McCulloch 和Pitts 所共同提出的數学模型,通称为MP 模型,以及Hebb 所提出

的神经元学习规则,通称为Hebb 学习规则。

MP 模型的要点如下:(1) 神经元的狀态为兴奋或抑制二者之一,可用0 表示

抑制狀态,用1 表示兴奋狀态。(2) 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间的連结,可用一个加

权值(weight)表示連结强度。(3) 神经元的狀态会经由連结输出到其它神经元,

成为其输入。(4) 神经元的狀态受其相連的神经元制约,当从这些神经元传來的

输入讯号(即该神经元的狀态)经过連结以加权乘积和计算所得的值大于某门坎

值(threshold)时,神经元的狀态将成为兴奋狀态;否则,为抑制狀态。以公式

表示为:

其中,Wij为神经元i与神经元j间的連结强度,即連结加权值,Xi为从神经元

i传來的输入讯号,θj为神经元j的门坎值,f为转换函數(transfer function),

通常为一个阶梯函數(step function),其定义如下:

(5) 神经网路的学习过程即在调整神经元间的連结强度,即連结加权值。而Hebb

学习规则的要点如下:调整兩个神经元间連结加权值的原则为当第i个与第j个

神经元同时处于兴奋狀态时,则其連结应当加强。Hebb 学习规则与动物行为科学

中的条件反射学說一致。

感知机的网路架构有兩种,如图15-19 所示,一含有隐藏层,另一种则无。

它们皆包括有输入层与输出层。输入层用以表现网路的输入变數,其处理单元數

目依问题而定,使用线性转换函數f (X ) = X,亦即输入值即为输出值。隐藏层用

以表现输入处理单元间的交互影响,其处理单元數目通常以实验方式决定其最佳

數目,隐藏层可以有一层以上,也可以没有。输出层用以表现网路的输出变數,

其处理单元的數目依问题而定。输入变數形成一个输入向量,输出变數形成一个

输出向量。

图15-19 感知机网路架构

我们以简单的无隐藏层的感知机來說明類神经网路的学习机制。在神经网路

的学习中,样本资料以數值形式表示,每一个样本都包含有输入向量X = [X1, X2, …,Xn] 和目标输出向量T = [T1, T2, …, Tm]。一般将所有的样本资料随机分为兩部分,一部分为训練样本(training samples),另一部分为测试样本(test samples)。首先,将感知机初始化,即给定每一个連结一个随机亂數值。然后将一个训練样本的输入向量X输入感知机中,并利用公式 (15-6.1) 和 (15-6.2) 计算其推論输出向量Y= [Y1, Y2, …, Ym]。此网路利用由训練样本输入之目标输出向量T和透过网路推得的推論输出向量Y相较之下的误差,作为修正連结中的加权值的依据,以从训練样本中学习隐含的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之对应关系。差距量δj计算公式如下:

δj=T j-Y j (15-6.4)

若δj > 0,表示推論输出变數Y j小于目标输出变數T j,根据公式 (15-6.2) 得知連结加权值W ij太小,故应增加W ij的值。相反的,若δj < 0,表示推論输出变數Y j

大于目标输出变數T j,根据公式 (15-6.2) 得知連结加权值W ij太大,故应减少W ij的值。加权值之改变量公式可表达如下:

△W ij=ηδXi (15-6.5)

其中,η为学习速率(learning rate),控制每次加权值改变量的幅度。公式 (15-6.5)中,加权值之改变量也应与输入讯号Xi成正比,因为讯号越大,其修正量也应越大。同理,输出单元的门坎值改变量公式计算如下:

△θj=-ηδj (15-6.6)

類神经网路的学习过程,通常以一次一个训練样本的方式进行,直到学习完

所有的训練样本为止,称为一个学习循环(learning cycle)。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可采用逐步学习(step learning)或批次学习(batch learning),逐步学习是每输入一个训練样本,计算其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量后立即修改。而批次学习是在一个学习循环后,计算所有训練样本的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量后,依下列公式计算其整体修正量而修改之。

其中,m表示第m个样本,而N为训練样本总數。一个网路可以将训練样本反复

学习多个循环,直到满足终止条件为止。而终止条件可订为执行一定數目的学习

循环或是网路已收敛(即误差不再有明显变化)。感知机的误差程度可用总错误率

E定义如下:

学习过程:

1. 设定网路參數。

2. 以均布随机亂數设定加权值矩阵W,与偏权值向量初始值。

3. 输入一个训練样本的输入向量X与目标输出向量T。

4. 计算推論输出向量Y。

5. 计算差距量δ。

6. 计算加权值矩阵修正量ΔW,以及偏权值向量修正量Δθ。

7. 更新加权值矩阵W,以及偏权值向量θ。

8. 重复步骤3 至步骤7 直至到收敛或执行一定數目的学习循环。

回想过程:

1. 设定网路參數。

2. 讀入加权值矩阵W与偏权值向量θ。

3. 输入一个测试样本的输入向量X。

4. 计算推論输出向量Y。

?/P>

一些公式是用图片的形式表达的,传不上来.参考下列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8861919.html,/s/blog_4910d7c501000ch4.html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2007-11-30 19:32:17)

标签:校园生活分类:学术点滴

痛苦,异常的痛苦,代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本想是营销类的课程,谁曾想风向偏理,特别是呼叫中心和挖掘技术。什么遗传算法,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整的晕晕的,下次还是给电子商务的精英吧。下面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谁有兴趣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人工神经网路

学习是要透过我们的头脑,因而研究大脑神经细胞的运作,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学习在脑神经是如何完成的,进而可以模拟神经细胞的运作以达到類似学习的

功能。据估计人脑约有一千亿(1011)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约有一千(103)

根連结与其它神经细胞相連,因此人脑中约有一百万亿(1014)根連结,形成一

个高度連结网狀的神经网路(neural network)。科学家们相信:人脑的信息处理工作即是透

过这些連结來完成的[葉怡成1993]。

神经细胞的形狀与一般的细胞有很大的不同,它包括:细胞体(soma):神经

细胞中呈核狀的处理机构;轴突(axon):神经细胞中呈轴索狀的输送机构;树狀

突(dendrites):神经细胞中呈树枝狀的输出入机构;与突触(synapse):树狀突上呈点狀的連结机构。根据神经学家的研究发现:当神经细胞透过神经突触与树

狀突从其它神经元输入脉波讯号后,经过细胞体处理,产生一个新的脉波讯号。

如果脉波讯号够强,将产生一个约千分之一秒100 毫伏的脉波讯号。这个讯号再

经过轴突传送到它的神经突触,成为其它神经细胞的输入脉波讯号。如果脉波讯

号是经过兴奋神经突触(excitatory synapse),则会增加脉波讯号的速率;相反的,如果脉波讯号是经过抑制神经突触(inhibitory synapse),则会减少脉波讯号的速率。因此,脉波讯号的速率是同时取决于输入脉波讯号的速率,以及神经突触的强度。而神经突触的强度可视为神经网路储存信息之所在,神经网路的学习即在调整神经突触的强度。

類神经网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或译为人工神经网路,则是指模仿生物神经网路的

信息处理系统,它是由许多人工神经细胞(又称为類神经元、人工

神经元、与处理单元)所组成,人工神经细胞,如图15-18 所示。本节将探讨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類神经网路模式——感知机(perceptron),它是1957 年由Rosenblatt 所提出。感知机的基本原理是由脑神经模型所启发,特别是1943 年McCulloch 和Pitts 所共同提出的數学模型,通称为MP 模型,以及Hebb 所提出的神经元学习规则,通称为Hebb 学习规则。

MP 模型的要点如下:(1) 神经元的狀态为兴奋或抑制二者之一,可用0 表示

抑制狀态,用1 表示兴奋狀态。(2) 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间的連结,可用一个加权值(weight)表示連结强度。(3) 神经元的狀态会经由連结输出到其它神经元,成为其输入。(4) 神经元的狀态受其相連的神经元制约,当从这些神经元传來的输入讯号(即该神经元的狀态)经过連结以加权乘积和计算所得的值大于某门坎值(threshold)时,神经元的狀态将成为兴奋狀态;否则,为抑制狀态。以公式表示为:

其中,Wij为神经元i与神经元j间的連结强度,即連结加权值,Xi为从神经元i传來的输入讯号,θj为神经元j的门坎值,f为转换函數(transfer function),通常为一个阶梯函數(step function),其定义如下:

(5) 神经网路的学习过程即在调整神经元间的連结强度,即連结加权值。而Hebb 学习规则的要点如下:调整兩个神经元间連结加权值的原则为当第i个与第j个神经元同时处于兴奋狀态时,则其連结应当加强。Hebb 学习规则与动物行为科学中的条件反射学說一致。

感知机的网路架构有兩种,如图15-19 所示,一含有隐藏层,另一种则无。

它们皆包括有输入层与输出层。输入层用以表现网路的输入变數,其处理单元數

目依问题而定,使用线性转换函數f (X ) = X,亦即输入值即为输出值。隐藏层用

以表现输入处理单元间的交互影响,其处理单元數目通常以实验方式决定其最佳

數目,隐藏层可以有一层以上,也可以没有。输出层用以表现网路的输出变數,

其处理单元的數目依问题而定。输入变數形成一个输入向量,输出变數形成一个

输出向量。

图15-19 感知机网路架构

我们以简单的无隐藏层的感知机來說明類神经网路的学习机制。在神经网路

的学习中,样本资料以數值形式表示,每一个样本都包含有输入向量X = [X1, X2, …,Xn] 和目标输出向量T = [T1, T2, …, Tm]。一般将所有的样本资料随机分为兩部分,一部分为训練样本(training samples),另一部分为测试样本(test samples)。首先,将感知机初始化,即给定每一个連结一个随机亂數值。然后将一个训練样本的输入向量X输入感知机中,并利用公式(15-6.1) 和(15-6.2) 计算其推論输出向量Y= [Y1, Y2, …, Ym]。此网路利用由训練样本输入之目标输出向量T和透过网路推得的推論输出向量Y相较之下的误差,作为修正連结中的加权值的依据,以从训練样本中学习隐含的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之对应关系。差距量δj计算公式如下:

δj=T j-Y j (15-6.4)

若δj > 0,表示推論输出变數Y j小于目标输出变數T j,根据公式(15-6.2) 得知連结加权值W ij太小,故应增加W ij的值。相反的,若δj < 0,表示推論输出变數Y j大于目标输出变數T j,根据公式(15-6.2) 得知連结加权值W ij太大,故应减少W ij的值。加权值之改变量公式可表达如下:

△W ij=ηδXi (15-6.5)

其中,η为学习速率(learning rate),控制每次加权值改变量的幅度。公式(15-6.5)中,加权值之改变量也应与输入讯号Xi成正比,因为讯号越大,其修正量也应越大。同理,输出单元的门坎值改变量公式计算如下:

△θj=-ηδj (15-6.6)

類神经网路的学习过程,通常以一次一个训練样本的方式进行,直到学习完

所有的训練样本为止,称为一个学习循环(learning cycle)。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可采用逐步学习(step learning)或批次学习(batch learning),逐步学习是每输入一个训練样本,计算其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量后立即修改。而批次学习是在一个学习循环后,计算所有训練样本的加权值与门坎值的修正量后,依下列公式计算其整体修正量而修改之。

其中,m表示第m个样本,而N为训練样本总數。一个网路可以将训練样本反复

学习多个循环,直到满足终止条件为止。而终止条件可订为执行一定數目的学习

循环或是网路已收敛(即误差不再有明显变化)。感知机的误差程度可用总错误率

E定义如下:

学习过程:

1. 设定网路參數。

2. 以均布随机亂數设定加权值矩阵W,与偏权值向量初始值。

3. 输入一个训練样本的输入向量X与目标输出向量T。

4. 计算推論输出向量Y。

5. 计算差距量δ。

6. 计算加权值矩阵修正量ΔW,以及偏权值向量修正量Δθ。

7. 更新加权值矩阵W,以及偏权值向量θ。

8. 重复步骤3 至步骤7 直至到收敛或执行一定數目的学习循环。回想过程:

1. 设定网路參數。

2. 讀入加权值矩阵W与偏权值向量θ。

3. 输入一个测试样本的输入向量X。

4. 计算推論输出向量Y。

?/P>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题目: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一、概述: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般由许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它可以连接到很多其他的神经元,其输入有多个连接通路,每个连接通路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人工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一是结构和实现机理;二是从功能上加以模拟。 根据神经网络的主要连接型式而言,目前已有数十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前馈型网络和反馈型网络是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 1)反馈神经网络(Recurrent Network) 反馈神经网络,又称自联想记忆网络,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网络,储存一组平衡点,使得当给网络一组初始值时,网络通过自行运行而最终收敛到这个设计的平衡点上。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将输出经过一步时移再接入到输入层的神经网络系统。 反馈网络能够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特性。它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为以下两点:(1).网络系统具有若干个稳定状态。当网络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运动,网络系统总可以收敛到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设计网络的权值而被存储到网络中。 反馈网络是一种动态网络,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该网络主要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在这种网络中,每个神经元同时将自身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反馈给其他神经元,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2.Hopfiel d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J.J.Hopfield 教授于1982年提出,是一种单层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 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中最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模型,它具有联想记忆的功能。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循环神经网络,从输出到输入有反馈连接。在输入的激励下,会产生不断的状态变化。 反馈网络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如何判别其稳定性也是需要确定的。对于一个Hopfield 网络来说,关键是在于确定它在稳定条件下的权系数。 下图中,第0层是输入,不是神经元;第二层是神经元。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探究文献综述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研究文献综述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8级2班作者:刘铭指导老师:熊朝松 引言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而它的预测功能也在不断被人挖掘着。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现代计算机构成单元的速度是人脑中神经元速度的几百万倍,对于那些特征明确,推理或运算规则清楚地可编程问题,可以高速有效地求解,在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方面的精确与高速极大地拓展了人脑的能力,从而在信息处理和控制决策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先进手段。但由于现有计算机是按照冯·诺依曼原理,基于程序存取进行工作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结构模式与运行机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逻辑运算规则,因而在很多方面的功能还远不能达到认得智能水平。随着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日趋尖锐,促使科学和技术专家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出路。当人们的思想转向研究大自然造就的精妙的人脑结构模式和信息处理机制时,推动了脑科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和闹模型的研究。随着对生物闹的深入了解,人工神经网络获得长足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初创期和低潮期后,人工神经网络终于以其不容忽视的潜力与活力进入了发展高潮。这么多年来,它的结构与功能逐步改善,运行机制渐趋成熟,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在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可以进行预测事物的发展,节省了实际要求证结果所需的研究时间。 正是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理论、模型、算法、应用和时限等方面都还有很多空白点需要努力探索、研究、开拓和开发。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大量的科学和技术专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广泛问题立项研究。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程序和专用芯片的不断推出、论文的大量发表以及各种应用的报道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里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形成。 为了能深入认识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搜集的资料范围主要是大量介绍人工神经网路,以及认识和熟悉了其中重要的BP网络。参考的著作有:马锐的《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胡守仁、余少波的《神经网络导论》以及一些相关论文,董军和胡上序的《混沌神经网络研究进展和展望》,朱大奇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展望》和宋桂荣的《改进BP算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这些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目录 1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工作原理 (3) 2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内容 (4) 3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5) 4 典型的神经网络结构 (6) 4.1 前馈神经网络模型 (6) 4.1.1 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 (6) 4.1.1.1网络结构 (6) 4.1.1.2学习算法步骤 (7) 4.1.1.3优缺点 (7) 4.1.2单层感知器 (8) 4.1.2.1网络结构 (8) 4.1.2.2学习算法步骤 (9) 4.1.2.3优缺点 (9) 4.1.3多层感知器和BP算法 (10) 4.1.3.1网络结构: (10) 4.1.3.2 BP算法 (10) 4.1.3.3算法学习规则 (11) 4.1.3.4算法步骤 (11) 4.1.3.5优缺点 (12) 4.2反馈神经网络模型 (13) 4.2.1 Hopfield神经网络 (13) 4.2.1.1网络结构 (13) 4.2.1.2 学习算法 (15) 4.2.1.3 Hopfield网络工作方式 (15) 4.2.1.4 Hopfield网络运行步骤 (15) 4.2.1.5优缺点 (16) 4.2.2海明神经网络(Hamming) (16) 4.2.2.1网络结构 (16) 4.2.2.2学习算法 (17) 4.2.2.3特点 (18) 4.2.3双向联想存储器(BAM) (19) 4.2.3.1 网络结构 (19) 4.2.3.2学习算法 (19) 4.2.3.4优缺点 (21) 5.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趋势以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5.1 与小波分析的结合 (22) 5.1.1小波神经网络的应用 (23) 5.1.2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3) 5.2混沌神经网络 (23) 5.2.1混沌神经网络的应用 (24) 5.2.2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24)

最新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汇编

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 学校:上海海事大学 专业:物流工程 姓名:周巧珍 学号:201530210155

神经网络最新发展综述 摘要:作为联接主义智能实现的典范,神经网络采用广泛互联的结构与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模拟人脑信息处理的过程,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方法,也是当前类脑智能研究中的有效工具。目前,模拟人脑复杂的层次化认知特点的深度学习成为类脑智能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增加网络层数所构造的“深层神经网络”使机器能够获得“抽象概念”能力,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又掀起了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新高潮。本文分8个方面综述了其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神经网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类脑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大数据 Abstract: As a typical realization of connectionism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 which tries to mimic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tterns in the human brain by adopting broadly interconnected structures and effective learning mechanism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lso a useful tool in the research on brain-like intelligence at present. Currently, as a way to imitate the complex hierarchic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rain, deep learning brings an important trend for brain-like intelligence.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ayers, deep neural network entitles machines the capability to capture “abstract concepts” and it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various fields, leading a new and advanced trend in neural network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eight applic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considering neural network and points out its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Key wor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 deep learning; big data 1 引言 实现人工智能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虽然计算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智能至今仍然困难重重。伴随着神经解剖学的发展,观测大脑微观结构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人类对大脑组织的形态、结构与活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脑信息处理的奥秘也正在被逐步揭示。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大脑信息表征、转换机理和学习规则,建立模拟大脑信息处理过程的智能计算模型,最终使机器掌握人类的认知规律,是“类脑智能”的研究目标。 类脑智能是涉及计算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的交叉前沿方向。类脑智能的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现状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现状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趋势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 现代计算机构成单元的速度是人脑中神经元速度的几百万倍,对于那些特征明确,推理或运算规则清楚的可编程问题,可以高速有效地求解,在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方面的精确与高速极大地拓展了人脑的能力,从而在信息处理和控制决策等各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先进手段。但由于现有计算机是按照冯·诺依曼原理,基于程序存取进行工作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结构模式与运行机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逻辑运算规则,因而在很多方面的功能还远不能达到人的智能水平。随着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日趋尖锐,促使科学和技术专家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出路。当人们的思路转向研究大自然造就的精妙的人脑结构模式和信息处理机制时,推动了脑科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和脑模型的研究。随着对生物脑的深入了解,人工神经网络获得长足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初创期和低潮期后,人工神经网络终于以其不容忽视的潜力与活力进入了发展高潮。60多年来,它的结构与功能逐步改善,运行机制渐趋成熟,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在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正是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理论、模型、算法、应用和时限等方面都还有很多空白点需要努力探索、研究、开拓和开发。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组织大量的科学和技术专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广泛问题立项研究。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程序和专用芯片的不断推出、论文的大量发表以及各种应用的报道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里一个百花气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进行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时,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神经网络模型或算法在通用的串行或并行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但这只是研究的手段而绝非目的,在构造实际的神经网络应用系统时,必然要考虑到硬件实现问题,特定应用下的高性能专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题目: Hopfield神经网络综述 一、概述: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般由许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它可以连接到很多其他的神经元,其输入有多个连接通路,每个连接通路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人工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模拟:一是结构和实现机理;二是从功能上加以模拟。 根据神经网络的主要连接型式而言,目前已有数十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前馈型网络和反馈型网络是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 1)反馈神经网络(Recurrent Network) 反馈神经网络,又称自联想记忆网络,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网络,储存一组平衡点,使得当给网络一组初始值时,网络通过自行运行而最终收敛到这个设计的平衡点上。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将输出经过一步时移再接入到输入层的神经网络系统。 反馈网络能够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特性。它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为以下两点:(1).网络系统具有若干个稳定状态。当网络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运动,网络系统总可以收敛到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设计网络的权值而被存储到网络中。 反馈网络是一种动态网络,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该网络主要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在这种网络中,每个神经元同时将自身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反馈给其他神经元,它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2.Hopfield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J.J.Hopfield 教授于1982年提出,是一种单层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是反馈网络中最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模型,它具有联想记忆的功能。 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循环神经网络,从输出到输入有反馈连接。在输入的激励下,会产生不断的状态变化。 反馈网络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如何判别其稳定性也是需要确定的。对于一个Hopfield 网络来说,关键是在于确定它在稳定条件下的权系数。 下图中,第0层是输入,不是神经元;第二层是神经元。

BP神经网络及深度学习研究-综述(最新整理)

BP神经网络及深度学习研究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已广泛于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并取得了重要成果。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本文将主要介绍神经网络结构,重点研究BP神经网络原理、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及改进和深度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应用 1 引言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即ANN ),作为对人脑最简单的一种抽象和模拟,是人们模仿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信息处理功能的一个智能化系统,是20世纪80 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人工神经网络以数学和物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抽象,并建立某种简化模型,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最有吸引力的特点就是它的学习能力。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萌芽开始,历经两个高潮期及一个反思期至1991年后进入再认识与应用研究期,涌现出无数的相关研究理论及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最富有成果的研究工作是多层网络BP算法,Hopfield网络模型,自适应共振理论,自组织特征映射理论等。因为其应用价值,该研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学者们在多领域中应用[1]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优化解决。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多个神经元连接构成,因此欲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必先建立人工神经元模型,再根据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及控制方式不同建立不同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现在分别介绍人工神经元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仿生学在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工神经元模型的建立来源于生物神经元结构的仿生模拟,用来模拟人工神经网络[2]。人们提出的神经元模型有很多,其中最早提出并且影响较大的是1943年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W. Pitts 在分析总结神经元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MP模型。该模型经过不断改进后,形成现在广泛应用的BP神经元模型。人工神经元模型是由人量处理单元厂泛互连而成的网络,是人脑的抽象、简化、模拟,反映人脑的基本特性。一般来说,作为人工神经元模型应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一组突触或连接,常用表示神经元i和神经元j之间的连接强度。 w ij (2)具有反映生物神经元时空整合功能的输入信号累加器。

人工神经网络文献综述.

WIND 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 work , ANN 是由大量的简单神经元组成的非线性系统,每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简单,而大量神经元组合产生的系统行为却非常复杂。人工神经元以不同的方式,通过改变连接方式、神经元的数量和层数,组成不同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元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 1所示。图中X=(x 1, x 2, … x n T ∈ R n 表示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也是其他神经元的输出信号 ; w ij 表示 神经元 i 和神经元 j 之间的连接强度,或称之为权值; θj 为神经元 j 的阀值 (即输入信号强度必须达到的最小值才能产生输出响应 ; y i 是神经元 i 的输出。其表达式为 y i =f( n j =i Σw ij x j +θi 式中, f (

·为传递函数 (或称激活函数 ,表示神经元的输入 -输出关系。 图 1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work 是一门崭新的信息处理科学,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和智能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历史是不平衡的,自 1943年心理学家 McCulloch 与数学家 Pitts 提出神经元生物学模型 (简称MP-模型以来,至今已有 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 50多年的历史中,它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60年代末至 7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处于一个低潮时期。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本质上的困难,即电子线路交叉极限的困难。这在当时条件下,对神经元的数量 n 的大小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它不可能去完成高度智能化的计算任务。 80年代中期人工神经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多种模型、算法与应用问题被提出,主要进展如:Boltzmann 机理论的研究, 细胞网络的提出,性能指标的分析等。 90年代以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进入了稳健发展时期。现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在模式识别、经济管理、优化控制等方面:与数学、统计中的多个学科分支发生联系。 (三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种模型,建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出自热力学的、数学方法的、模糊以及混沌方法的。其中 BP 网络(BackPropagationNN 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80%~90%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采用 BP 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它也

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摘要:概要的阐述下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史、当前研究热点和实际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 前景; 发展综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1956 年正式问世以来的五十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其应用的极其广泛性及存在的巨大研究开发潜力,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去。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开发新技术的高潮,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计算机技术,而尤以人工智能为其基本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成为国际公认的当代高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 1什么是人工智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给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 是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从人工智能所实现的功能来定义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这些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若是从实用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是一门知识工程学: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 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如果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电脑表现智能化,使电脑能更灵活方效地为人类服务。只要电脑能够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行为,就算是达到了目的,而不在乎在这过程中电脑是依靠某种算法还是真正理解了。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个分支,人工智能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用电脑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的技术产品,建立有关的理论。 2 人工智能历史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

(完整word版)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简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简介 李宗贤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卷积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领域的一种高效识别算法,具有简单结构、训练参数少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它的权值共享网络结构使之更类似与生物神经网络,降低了网络的复杂度,减少了权值的数量。以二维图像直接作为网络的输入,避免了传统是被算法中复杂的特征提取和数据重建过程。卷积神经网络是为识别二维形状特殊设计的一个多层感知器,这种网络结构对于平移、比例缩放、倾斜和其他形式的变形有着高度的不变形。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的感知器,每层由二维平面组成,而每个平面由多个独立的神经元组成,网络中包含一些简单元和复杂元,分别记为C元和S元。C元聚合在一起构成卷积层,S元聚合在一起构成下采样层。输入图像通过和滤波器和可加偏置进行卷积,在C层产生N个特征图(N值可人为设定),然后特征映射图经过求和、加权值和偏置,再通过一个激活函数(通常选用Sigmoid函数)得到S层的特征映射图。根据人为设定C层和S层的数量,以上工作依次循环进行。最终,对最尾部的下采样和输出层进行全连接,得到最后的输出。

卷积的过程:用一个可训练的滤波器fx去卷积一个输入的图像(在C1层是输入图像,之后的卷积层输入则是前一层的卷积特征图),通过一个激活函数(一般使用的是Sigmoid函数),然后加一个偏置bx,得到卷积层Cx。具体运算如下式,式中Mj是输入特征图的值: X j l=f?(∑X i l?1?k ij l+b j l i∈Mj) 子采样的过程包括:每邻域的m个像素(m是人为设定)求和变为一个像素,然后通过标量Wx+1加权,再增加偏置bx+1,然后通过激活函数Sigmoid产生特征映射图。从一个平面到下一个平面的映射可以看作是作卷积运算,S层可看作是模糊滤波器,起到了二次特征提取的作用。隐层与隐层之间的空间分辨率递减,而每层所含的平面数递增,这样可用于检测更多的特征信息。对于子采样层来说,有N 个输入特征图,就有N个输出特征图,只是每个特征图的的尺寸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具体运算如下式,式中down()表示下采样函数。 X j l=f?(βj l down (X j l?1) +b j l)X j l)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卷积神经网络在本质上是一种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它能够学习大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而不需要任何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精确数学表达式。用已知的模式对卷积网络加以训练,网络就具有了输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8861919.html,/s/blog_5bbd6ec00100b5nk.html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2008-11-20 17:24:22) 标签:杂谈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作用机理还是比较难理解,现在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原理。这个例子是关于人的识别技术的,在门禁系统,逃犯识别,各种验证码破译,银行预留印鉴签名比对,机器人设计等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当然也可以用来做客户数据的挖掘工作,比如建立一个能筛选满足某种要求的客户群的模型。 机器识别人和我们人类识别人的机理大体相似,看到一个人也就是识别对象以后,我们首先提取其关键的外部特征比如身高,体形,面部特征,声音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大脑迅速在内部寻找相关的记忆区间,有这个人的信息的话,这个人就是熟人,否则就是陌生人。 人工神经网络就是这种机理。假设上图中X(1)代表我们为电脑输入的人的面部特征,X(2)代表人的身高特征X(3)代表人的体形特征X(4)代表人的声音特征W(1)W(2)W(3)W(4)分别代表四种特征的链接权重,这个权重非常重要,也是人工神经网络起作用的核心变量。 现在我们随便找一个人阿猫站在电脑面前,电脑根据预设变量提取这个人的信息,阿猫面部怎么样,身高多少,体形胖瘦,声音有什么特征,链接权重初始值是随机的,假设每一个W均是0.25,这时候电脑按这个公式自动计 算,Y=X(1)*W(1)+X(2)*W(2)+X(3)*W(3)+X(4)*W(4)得出一个结果Y,这个Y要和一个门槛值(设为Q)进行比较,如果Y>Q,那么电脑就判定这个人是阿猫,否则判定不是阿猫.由于第一次计算电脑没有经验,所以结果是随机的.一般我们设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输入的就是阿猫的身体数据啊. 现在还是阿猫站在电脑面前,不过阿猫怕被电脑认出来,所以换了一件衣服,这个行为会影响阿猫的体形,也就是X(3)变了,那么最后计算的Y值也就变了,它和Q比较的结果随即发生变化,这时候电脑的判断失误,它的结论是这个人不是阿猫.但是我们告诉它这个人就是阿猫,电脑就会追溯自己的判断过程,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结果发现原来阿猫体形X(3)这个 体征的变化导致了其判断失误,很显然,体形X(3)欺骗了它,这个属性在人的识别中不是那 么重要,电脑自动修改其权重W(3),第一次我对你是0.25的相信,现在我降低信任值,我0.10的相信你.修改了这个权重就意味着电脑通过学习认为体形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自己认识的人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这就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循环.我们可以要求阿猫再穿一双高跟皮鞋改变一下身高这个属性,让电脑再一次进行学习,通过变换所有可能变换的外部特征,轮换让电脑学习记忆,它就会记住阿猫这个人比较关键的特征,也就是没有经过修改的特征.也就是电脑通过学习会总结出识别阿猫甚至任何一个人所依赖的关键特征.经过阿猫的训练电脑,电脑已经非常聪明了,这时你在让阿猫换身衣服或者换双鞋站在电脑前面,电脑都可以迅速的判断这个人就是阿猫.因为电脑已经不主要依据这些特征识别人了,通过改变衣服,身高骗不了它.当然,有时候如果电脑赖以判断的阿猫关键特征发生变化,它也会判断失误.我们就

神经网络【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物理 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简单基本元件——神经元相互联接而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每个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简单,但大量神经元组合产生的系统行为却非常复杂神经网络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若干基本特性,但并非生物系统的逼真描述,只是某种模仿、简化和抽象。与数字计算机比较,人工神经网络在构成原理和功能特点等方面更加接近人脑,它不是按给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执行运算,而是能够自身适应环境、总结规律、完成某种运算、识别或过程控制人工神经元的研究起源于脑神经元学说。19世纪末,在生物、生理学领域,Waldeger等人创建了神经元学说。人们认识到复杂的神经系统是由数目繁多的神经元组合而成。大脑皮层包括有100亿个以上的神经元,每立方毫米约有数万个,它们互相联结形成神经网络,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接受来自身体内外的各种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内,经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再通过运动神经发出控制信息,以此来实现机体与内外环境的联系,协调全身的各种机能活动若从速度的角度出发,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速度要远低于计算机,前者为毫秒量级,而后者的频率往往可达几百兆赫。但是,由于人脑是一个大规模并行与串行组合处理系统,因而,在许多问题上可以作出快速判断、决策和处理,其速度则远高于串行结构的普通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模仿人脑,具有并行处理特征,可以大大提高工作速度。 人脑存贮信息的特点为利用突触效能的变化来调整存贮内容,也即信息存贮在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的分布上,存贮区与计算机区合为一体。虽然人脑每日有大量神经细胞死亡(平均每小时约一千个),但不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而普通计算机是具有相互独立的存贮器和运算器,知识存贮与数据运算互不相关,只有通过人编出的程序使之沟通,这种沟通不能超越程序编制者的预想。元器件的局部损坏及程序中的微小错误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失常。人类大脑有很强的自适应与自组织特性,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可以开发许多各具特色的活动功能。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非常灵敏;聋哑人善于运用手势;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以表现出非凡的运动技巧等等。普通计算机的功能取决于程序中给出的知识和能力。显然,对于智能活动要通过总结编制程序将十分困难。人工神经网络也具有初步的自适应与自组织能力。在学习或训练过程中改变突触权重值,以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同一网络因学习方式及内容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功能。人工神经网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综述 一、引言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1]。大量的人工神经元以一定的规则连接成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各连接权值的分布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信息,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每个神经元都可以独立的运算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输出结果,网络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实时性非常强。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点,便于联想、综合和推广。神经网络以其优越的性能应用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控制工程、信号处理、联想记忆等极其广泛的领域[2]。 二、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一)定义: 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而Hecht-Nielsen给出的神经网络定义最具有代表意义:神经网络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结构,它通过称为连接的单向信号通路将一些处理单元互连而成。每一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单输出到所期望的连接。每一个处理单元传送相同的信号即处理单元输出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可以是任一种所要求的数学类型。在每一个处理单元中执行的信息处理在它必须完全是局部的限制下可以被任意定义,即它必须只依赖于处理单元所接受的输入激励信号的当前值和处理单元本身所存储记忆的值[3-5]。 (二)基本原理: 1、人工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是生物神经元的抽象、简化和模拟。抽象是从数学角度而言,模拟是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而言。 2、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结构和工作机理基本上是以人脑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为背景的,它反映了脑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并不是要对人脑部分的真正实现,可以说它是某种抽象、简化或模仿。如果将大量功能简单的形式神经元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组织起来,构成群体并行分布式处理的计算结构,那么这种结构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统称为神经网络。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属性 1、非线性:人脑的思维是非线性的,故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的思维也应是非线性的。 2、非局域性:非局域性是人的神经系统的一个特性,人的整体行为是非局域性的最明显体现。神经网络以大量的神经元连接模拟人脑的非局域性,它的分布存储是非局域性的一种表现。 3、非定常性: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思维运动的动力学系统,它应按不同时刻的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故而它是一个时变的系统。 4、非凸性:神经网络的非凸性即是指它有多个极值,也即系统具有不只一个的较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属性会使系统的演化多样化。 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 (一)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 1、按照网络的结构区分,则有前向网络和反馈网络。 2、按照学习方式区分,则有教师学习和无教师学习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简介及应用概要

科技信息 2011年第 3期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大量的人工神经元以一定的规则连接成神经网络 ,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各连接权值的分布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信息 , 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每个神经元都可以独立的运算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输出结果 , 网络具有并行运算能力 , 实时性非常强。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点 , 便于联想、综合和推广。神经网络以其优越的性能应用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控制工程、信号处理、联想记忆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1986年 D.Rumelhart 和 J.McCelland [1]等发展了多层网络的 BP 算法 , 使BP 网络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神经网络。 1BP 网络原理及学习方法 BP(BackPropagation 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基于 BP 算法的二层网络结构如图 1所示 , 包括输入层、一个隐层和输出层 , 三者都是由神经元组成的。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并传递外部信息 ; 中间层负责信息处理和变换 ; 输出层向 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神经网络工作时 , 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流向输出层 (信息正向传播 , 若现行输出与期望相同 , 则训练结束 ; 否则 , 误差反向进入网络 (误差反向传播。将输出与期望的误差信号按照原连接通路反向计算 , 修改各层权值和阈值 , 逐次向输入层传播。信息正向传播与误差反向传播反复交替 , 网络得到了记忆训练 , 当网络的全局误差小于给定的误差值后学习终止 , 即可得到收敛的网络和相应稳定的权值。网络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建立输入模式到输出模式的一个映射 , 也就是建立一个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

机器学习算法汇总: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其它

学习方式 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对一个问题的建模有不同的方式。在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领域,人们首先会考虑算法的学习方式。在机器学习领域,有几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将算法按照学习方式分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样可以让人们在建模和算法选择的时候考虑能根据输入数据来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来获得最好的结果。 监督式学习: 在监督式学习下,输入数据被称为“训练数据”,每组训练数据有一个明确的标识或结果,如对防垃圾邮件系统中“垃圾邮件”“非垃圾邮件”,对手写数字识别中的“1“,”2“,”3“,”4“等。在建立预测模型的时候,监督式学习建立一个学习过程,将预测结果与“训练数据”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不断的调整预测模型,直到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一个预期的准确率。监督式学习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常见算法有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反向传递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非监督式学习:

在非监督式学习中,数据并不被特别标识,学习模型是为了推断出数据的一些内在结构。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关联规则的学习以及聚类等。常见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以及k-Means算法。 半监督式学习: 在此学习方式下,输入数据部分被标识,部分没有被标识,这种学习模型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但是模型首先需要学习数据的内在结构以便合理的组织数据来进行预测。应用场景包括分类和回归,算法包括一些对常用监督式学习算法的延伸,这些算法首先试图对未标识数据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再对标识的数据进行预测。如图论推理算法(Graph Inference)或者拉普拉斯支持向量机(Laplacian SVM.)等。 强化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基于现代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并且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首先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模型及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神经网络、分类、应用 0引言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不断从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学、组织协同学等各个角度探索人脑工作的秘密,希望能制作模拟人脑的人工神经元。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大脑有关的感觉器官的仿生做了不少工作,人脑含有数亿个神经元,并以特殊的复杂形式组成在一起,它能够在计算某些问题(如难以用数学描述或非确定性问题等)时,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快许多倍。大脑的信号传导速度要比电子元件的信号传导要慢百万倍,然而,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快许多倍,因此科学家推测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复杂并行信息处理系统。在研究过程中,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互相结合、相互渗透并相互推动。 1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1.1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中兴起的研究热点,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1.1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初期 1943年美国科学家家Pitts和MeCulloch从人脑信息处理观点出发,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及其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性,他们提出了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简称MP模型,这是人类最早对于人脑功能的模仿。他们主要贡献在于结点的并行计算能力很强,为计算神经行为的某此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开创了神经网络的研究。1958年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模型(Pereeptron),用来进行分类,并首次把神经网络的研究付诸于工程实践。1960年Bernard Widrow等提出自适应线形元件ADACINE网络模型,用于信号处理中的自适应滤波、预测和模型识别。 1.1.2人工神经网络低谷时期

神经网络应用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综述 一、引言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1]。大量的人工神经元以一定的规则连接成神经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各连接权值的分布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信息,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每个神经元都可以独立的运算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输出结果,网络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实时性非常强。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特点,便于联想、综合和推广。神经网络以其优越的性能应用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控制工程、信号处理、联想记忆等极其广泛的领域[2]。 二、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一)定义: 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而Hecht-Nielsen 给出的神经网络定义最具有代表意义:神经网络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结构,它通过称为连接的单向信号通路将一些处理单元互连而成。每一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单输出到所期望的连接。每一个处理单元传送相同的信号即处理单元输出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可以是任一种所要求的数学类型。在每一个处理单元中执行的信息处理在它必须完全是局部的限制下可以被任意定义,即它必须只依赖于处理单元所接受的输入激励信号的当前值和处理单元本身所存储记忆的值[3-5]。 (二)基本原理: 1、人工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处理单元,是生物神经元的抽象、简化和模拟。抽象是从数学角度而言,模拟是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而言。 2、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结构和工作机理基本上是以人脑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为背景的,它反映了脑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并不是要对人脑部分的真正实现,可以说它是某种抽象、简化或模仿。如果将大量功能简单的形式神经元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组织起来,构成群体并行分布式处理的计算结构,那么这种结构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统称为神经网络。

介绍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课程设计作业——翻译 课题:介绍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穆姣姣 0808490233 物流08-班

介绍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理查德·坎普 1. 介绍 一旦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被创造出来,它常常是可取的。利用这个模型的时候,识别套输入变量导致一个期望输出值。大量的变量和非线性性质的许多材料模型可以使找到一个最优组输入变量变得困难。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遗传算法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遗传算法是什么?遗传算法是基于搜索algo-rithms力学的自然选择和遗传观察到生物的世界。他们使用两个方向(\适者生存”),在这种条件下,探索一个强劲的功能。重要的是,采用遗传算法,这不是必需要知道功能的形式,就其输出给定的输入(图1)。 健壮性我们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健壮性是效率和效能之间的平衡所使用的技术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帮助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比其他搜索和优化技术,如calculus-based,列举,与随机的求索。 方法Calculus-based假设一个光滑,无约束函数和要么找到点在衍生为零(知易行难)或者接受一个方向梯度与当地日当地一所高中点(爬山)。研究了这些技术已经被重点研究、扩展、修改,但展现自己缺乏的鲁棒性是很简单的。 考虑如图2所示的功能。利用Calculus-based在这里发现极值是很容易的(假定派生的函数可以发现…!)。然而,一个更复杂的功能(图3)显示该方法是当地——如果搜索算法,在该地区的一个开始,它就会错过低高峰目标,最高的山峰。 图1 使用网络神经算法没必要知道它的每一项具体功能。 一旦一个局部极大时,进一步改进需要一个随机的重启或类似的东西。同时,假设一个函数光滑,可导,并明确知道很少尊重现实。许多真实世界充满了间断模型和设置在嘈杂的多通道搜索空间(图4)。 虽然calculus-based方法在某些环境中至非常有效的,但内在的假

机器学习之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机器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算法,那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听到这个名称相信大家能够想到 人体中的神经。其实这种算法和人工神经有一点点相似。当然,这种算法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机器学习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的知识。 1.神经网络的来源 我们听到神经网络的时候也时候近一段时间,其实神经网络出现有了一段时间了。神经网络 的诞生起源于对大脑工作机理的研究。早期生物界学者们使用神经网络来模拟大脑。机器学 习的学者们使用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实验,发现在视觉与语音的识别上效果都相当好。 在BP算法诞生以后,神经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热潮。 2.神经网络的原理 那么神经网络的学习机理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分解与整合。一个复杂的图像变成了大量 的细节进入神经元,神经元处理以后再进行整合,最后得出了看到的是正确的结论。这就是 大脑视觉识别的机理,也是神经网络工作的机理。所以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有很明显的优点。 3.神经网络的逻辑架构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的逻辑架构。在这个网络中,分成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负责接收信号,隐藏层负责对数据的分解与处理,最后的结果被整合到输出层。每层

中的一个圆代表一个处理单元,可以认为是模拟了一个神经元,若干个处理单元组成了一个层,若干个层再组成了一个网络,也就是”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中,每个处理单元事实上 就是一个逻辑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接收上层的输入,把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出传输到 下一个层次。通过这样的过程,神经网络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分类。 4.神经网络的应用。 图像识别领域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著名应用,这个程序是一个基于多个隐层构建的神经网络。通过这个程序可以识别多种手写数字,并且达到很高的识别精度与拥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 看出,随着层次的不断深入,越深的层次处理的细节越低。但是进入90年代,神经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其主要原因是尽管有BP算法的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仍然很困难。因此90年代后期支持向量机算法取代了神经网络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大家介绍了关于神经网络的相关知识,具体的内容就是神经网络的起源、 神经网络的原理、神经网络的逻辑架构和神经网络的应用,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对神经网络知 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