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电平衡习题典型

静电平衡习题典型

静电平衡习题典型
静电平衡习题典型

1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

以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为命题点的考题时现于高考卷面,充分表明当今高考已无热点,然而该类命题以其背景的抽象性、知识的综合性,始终是考生应考的难点。

高考对静电平衡内容的命题考查主要集中于对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动态过程的分析以及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把握与运用.命题综合性强,背景抽象,常以填空与选择题型呈现于卷面,能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区分度.预计在"3+X"的理综测试中仍有可能再现.

一、静电平衡导体的特点

孤立的带电导体和处于感应电场中的感应导体,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具有以下特点:

1.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E 内=0.没有电场线.

2.整个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但导体表面的场强并不一定相同.

3. 导体外部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

4.对孤立导体,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上,并且电荷的分布与表面的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电荷分布密.

二、用导线连接不同静电平衡导体或同一导体不同部位时,判断电流方向的方法

1.判断有无电流要看导线两连接点有无电势差,判断电流流向要看两点电势高低(电流总是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

2.一般思路:首先要明确哪个导体是场源电荷,哪个导体是电场中的导体.其次,判明两不同导体或同一导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间电势的高低,最后确定有无电流产生及电流的流向.

[例1]如图11-4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 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 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

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B ,没有充分考虑到导体的放入.由于静电感应而导致空间电场的变化因素,思维片面化.

解题方法与技巧: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处于点电荷Q 的电场中而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是一个等势体,其表面处电场线处处与表面垂直,故带电小球(表面绝缘,电量不变)在导体表面滑动时,电场力不做功,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 、C 、D 选项正确.

图11-4

[例2]如图11-5所示,绝缘导体A带正电,导体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使导体B的M端带上负电,而N端则带等量的正电荷.

(1)用导线连接M、N,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

(2)若将M、N分别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导线中有无

电流流过?方向如何?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特点及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

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电流形成的条件理解不深刻,误认为将M、

N两点相连会进行电中和现象,有电流通过.

解题方法与技巧:A为带正电的场源电荷,由正电荷即

形成的电场的电势分布可知:U A>U B>U

,其中,B

是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U M=U N=U B.当用导线在不同位置间连接时,电流定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而在电势相等的两点间连接时,则导线中无电流通过.所以:(1)因为U M=U N,故导线中无电流.

(2)因为U M=U N=U B>U地,所以无论用导线将M还是N与大地相连,电流均由导体B流向大地.

难点磁场

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细杆MN,如图11-1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

A.E a最大

B.E b最大

C.E c最大

D.E a=E b=E c

2.在正电荷附近有两个绝缘导体M、N,由于静电感应发生了如图11-2的电荷分布,当用导线将a b两点联接起来时,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果有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

3.如图11-3所示,面积足够大的、板间距离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与直流电压为U的电源连接,板间放一半径为R(2R<d)的绝缘金属球壳,C、D是球壳水平直径上的两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上C、D两点电势差为

d

RU

B.由于静电感应,球壳中心O点场强为零

C.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正电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5

2

3

D.用手摸一下球壳,再拿去平行金属板,球壳带负电

4、如图11-6中,实心金属球A 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点电荷B 带电量为q .B 与A 球间的距离为r . 当B 不存在而只有A 存在且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电荷Q 在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等于________.当点电荷B 也同时存在并达到静电平衡时,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等于________,金属球上的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等于________.

5、如图11-7所示,A 、B 为两个大小不等的导体球壳(R A >R B ),分别有正电荷q 与2q .

(1)球壳B 与A 接触一下后,将B 放进A 球壳内与内表面接触,则A 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B 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

(2)球壳B 与A 接触一下后,将B 球壳放进A 球壳内,使A 瞬间接地,再将B 与A 的内表面接触,则A 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B 球带电情况是________.

6、如图11-8所示,将一不带电的空腔导体A 的内壁与一外壳接地的静电计相连,又将另一个带正电的导体B 向A 移动,最后B 与A 接触,此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将会

A.B 与A 未接触时指针不张开,接触时变大

B.指针一直不张开

C.B 与A 未接触时指针不张开,接触时变小

D.B 与A 靠近时指针张开,接触时张角最大

7、如图11-9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心金属球M 和N ,M 带-Q 电荷,N 不带电,旁边各放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P 和R (M 、N 相距很远,互不影响),当将带正电Q 的小球分别放入M 和N 的空腔时

A.P 、R 上均出现感应电荷

B.P 、R 上均没有感应电荷

C.P 上有感应电荷,而R 上没有感应电荷

D.P 上没有感应电荷,而R 上有感应电荷

11-7 图

11-8 图

11-9

图11-6

4

8、如图11-10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壳A ,顶部开一小孔,有两只带正电的金属球B 、C ,用金属导线连接,让B 球置于球壳A 内的空腔中,与内表面接触后又提起,C 球放置在A 球壳外,待静电平衡后正确的判断是

A.B 、C 两球都不带电

B.B 球不带电,C 球带电(正电)

C.让C 球接地后,B 球不带电(带负电)

D.让C 球接地后,A 球壳空腔内的场强为零

9、如图11-11所示,一导体球A 带有正电荷,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A ,在A 球球心与P 点连线上有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 ,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B ,当A 、B 同时存在时,根据场强叠加原理,P 点的场强大小应为

A.E B

B.E A +E B

C.|E A -E B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

1、C

2、有电流通过,方向是a →d

3、BD

4、0;0;k 2r

q 5、(1)外表面带电3q ;不带电 (2)不带电;不带电

6、D

7、D

8、B

9、

D

11-10

图11-11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典型例题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及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a 中接触面对球 无 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 有 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水平面ON 对球 有 支持力,斜面MO 对球 无 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A 球光滑,O 为圆心,O '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

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加速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4)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沿着杆的方向。 3.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图b 中物体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 中物体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 中物体A 静止。 图a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b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c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d 中 有 摩擦力产生。 【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例7】如图1—10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受力分析及物体平衡典型例题解析

受力分析及物体平衡典型例题解析

专练 3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单项选择题 1.如图 1所示,质量为 2 kg 的物体 B 和质量为 1 kg 的物体 C 用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 再将一个质 量为 3 kg 的物体 A 轻放在 B 上的一瞬间, 弹簧的弹力大 小为(取 g =10 m/s 2)( ) A .30 N C .20 N D .12 N 答案 C 2.(2014 ·上海单科, 9)如图 2,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AB 固 定在竖直平面 内, A 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 拉力 F 作用下,缓慢地由 A 向 B 运动,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 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 F N ,在运动过程中 ( ) A .F 增大,F N 减小 B .F 减小, F N 减小 C .F 增大,F N 增大 D .F 减小, F N 增大 解析 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 衡条件,有: F N =mgcos θ和 F =mgsin θ,其中 θ为 支 持力 F N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物体向上移动时, θ 变 大,故 F N 变小, F 变大;故 A 正确, BCD 错误. 答案 A (2014 ·贵州六校联考, 15)如图 3 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 上的物体 A 上叠 放着物体 B.A 和 B 之间有一根处于压 缩状态的弹簧,物体 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C .地面对 A 的摩擦力向右 D .地面对 A 没有摩擦力 解析 弹簧被压缩,则弹簧给物体 B 的弹力水平向左,因此物体 B 平衡 时必 受到 A 对 B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则 B 对 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故 A 、 B .0 3. A .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 .B 对 A 的摩擦力向右

静电场复习课-教案

专题·静电场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每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静电场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电场强度E(矢量) 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①根据定义式E=F/q; ②点电荷电场,E=kQ/r2; ③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④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 (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①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②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③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是非题(投影片)(由学生口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C)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面指向低电势面(√) (D)已知A、B为某一电场线(直线)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E A和E B的大小无法比较(√) (E)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F)若电荷q在A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大,则A点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G)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电势U(标量)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 >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典型共点力平衡问题例题

典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例题 [[例1]如图1所示,挡板AB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m,问当挡板与竖直墙壁之间夹角θ缓慢增加时,AB板及墙对球压力如何变化。 极限法 [例2]如图1所示,细绳CO与竖直方向成30°角,A、B两物体用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已知物体B所受到的重力为100N,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为80N,试求 (1)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 (2)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3)细绳CO受到的拉力。 例3]如图1所示,在质量为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0.5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试问 .

(1)长为30cm的细绳的力是多少? (2)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 (3)角φ多大? [分析]选取圆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圆环的受力情况:圆环受到重力、细绳的力T、杆对圆环的支持力N、摩擦力f的作用。 [解]因为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所以,可以判定本题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平衡条件∑F x=0,∑F y=0,建立方程有 μN-Tcosθ=0, N-Tsinθ=0。 设想:过O作OA的垂线与杆交于B′点,由AO=30cm,tgθ=,得B′O的长为40cm。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的边长条件得AB′=50cm,但据题述条件AB=50cm,故B′点与滑轮的固定处B点重合,即得φ=90°。 (1)如图2所示选取坐标轴,根据平衡条件有 .

Gcosθ+Tsinθ-mg=0, Tcosθ-Gsinθ=0。 解得T≈8N, (2)圆环将要滑动时,得m G g=Tctgθ,m G=0.6kg。 (3)前已证明φ为直角。 例4]如图1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求当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时,牵引力F的最小值和 方向角θ。 [分析]本题考察物体受力分析: 由于求摩擦力f时,N受F制约,而 求F最小值,即转化为在物理问题 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先通过物体受力分析。据平衡条件,找出F与θ关系。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极值。 [解]作出物体m受力分析如图2,由平衡条件。 ∑F x=Fcosθ-μN=0 (1) .

力与物体的平衡典型例题与习题

力与物体的平衡 题型一:常规力平衡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此类题型常用分解法也可以用合成法,关键是找清力及每个力的方向和大小表示!多为双方向各自平衡,建立各方向上的平衡方程后再联立求解。 [例1]一个质量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轻弹簧的一端系在物体上,如图所示.当用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拉弹簧时,弹簧的长度 伸长x ,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析]可将力F 正交分解到水平与竖直方向,再从两个方向上寻求平衡关系!水平方向应该是力F 的分力Fcos θ与摩擦力平衡,而竖直 方向在考虑力的时 候,不能只考虑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不要忘记力F 还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分力作用! 水平: F cos θ=μF N ① 竖直:F N + F sin θ=mg ② F =kx ③ 联立解出:k = ) sin (cos θμθμ+x mg [变式训练1] 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于物体上,能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力之比F 1/F 2=? 题型二:动态平衡与极值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 (1)三力平衡问题中判断变力大小的变化趋势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其小和方向均不变的一个力,分别向两个已知方向分解,从而可从图中或用解析法判断出变力大小变化趋势,作图时应使三力作用点O 的位置保持不变.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而平衡,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另一个力的方向始终不改变,而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改变,问第三个力取什么方向这个力有最小值,当第三个力的方向与第二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这个规律掌握后,运用图解法或计算法就比较容易了. [例2] 如图2-5-3所示,用细线AO 、BO 悬挂重力,BO 是水平的,AO 与竖直方向成α角.如果改变BO 长度使β角减小,而保持O 点不动,角α(α < 450)不变,在β角减小到等于α角的过程中,两细线拉力有何变化? [解析]取O 为研究对象,O 点受细线AO 、BO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挂重力的细线拉力 F 3 = mg .F 1、F 2的合力F 与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因为F 1的方向不变,F 的末端作射线平 行于F 2,那么随着β角的减小F 2末端在这条射线上移动,如图2-5-3(解)所示.由图可以看出,F 2先减小,后增大,而F1则逐渐减小.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 、环与横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 A.F 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N 逐渐减小 B.F 逐渐减小,f 逐渐减小,N 保持不变 图2-5-3

高考复习专题--静电平衡及电容

高考复习专题--静电 平衡及电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授课教案 教学标题静电平衡;电容器 教学目标1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2电容器问题分析 教学重难点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 电容器动态问题分析 上次作业检 查 授课内容: 1. 静电感应 E中,由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力作用下重新分把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 外 布的现象叫作静电感应。(在靠近带电体端感应出异种电荷,在远离带电体端感应出同种电荷)。 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去分析。静电感应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来解释; ②也可以从电势的角度来解释,导体中的电子总是沿电势高的方向移动。 2. 静电平衡 (1)静电平衡 E 增大到与原电场等大时,导体内合场强为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停止,这时附 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注意:没有定向移动不是说导体内部的电荷不动,内部的电子仍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的特点 ①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电场线在导体内部中断。②整个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为零。(因为假如导体中某两点电势不相等,则这两点有电势差,那么电荷就会定向运动) ③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都跟该点表面垂直;(因为假如不是这样,场强就有一个沿导体表面的分量,导体上的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这就不是平衡状态了) ④净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3. 尖端放电 (1)空气的电离:使分子的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2)尖端放电: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的现象。 4. 静电屏蔽

共点力平衡的几种解法(例题带解析)

共点力平衡的几种解法 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势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可求得未知力。 矢量三角形作图分析法,优点是直观、简便,但它仅适于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3. 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通常寻找的是一个矢量三角形与三个结构(几何)三角形相似,这一方法也仅能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4. 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5. 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为共点力。 6.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干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7. 动态作图: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其中一个力为恒力,第二个力的方向一定,讨论第二个力的大小和第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 重难点分析: 1. 怎样根据物体平衡条件,确定共点力问题中未知力的方向? 在大量的三力体(杆)物体的平衡问题中,最常见的是已知两个力,求第三个未知力。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作两个已知力的示意图,让这两个力的作用线或它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则该物体所受的第三个力(即未知力)的作用线必定通过上述两个已知力的作用线的交点,然后根据几何关系确定该力的方向(夹角),最后可采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拉密定理、正交分解等数学方法求解。 2. 一个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有什么关系?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受n个力平衡可看作是任意一个力和其余(n-1)个力的合力应满足平衡条件,即任意一个力和其余(n-1)个力的合力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怎样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 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的基本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直接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关系的基础。 (1)明确分析思路和解题步骤 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分析思路.而分析思路应从物理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本身去探求。物体的平衡遵循的物理规律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要用该规律去分析平衡问题,首先应明确物体所受该力在何处“共点”,即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出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还要正确选定研究方法,即合成法或分解法,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建立各力之间的联系,借助平衡条件和数学方法,确定结果.由上述分析思路知,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为: ①明确研究对象。 在平衡问题中,研究对象常有三种情况: <1> 单个物体,若物体能看成质点,则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作用点全都画到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若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则各个力的作用点不能随便移动,应画在实际作用位置上。 <2> 物体的组合,遇到这种问题时,应采用隔离法,将物体逐个隔离出去单独分析,其关键是找物体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力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 <3> 几个物体的的结点,几根绳、绳和棒之间的结点常常是平衡问题的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需要做好两件事:

经典算法——动态规划教程

动态规划是对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的算法设计方法。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没计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表示方式。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但是可以通过对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讨论,学会这一设计方法。 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因此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能任意确定,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这种把一个问题看做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称为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 【例题1】最短路径问题。图中给出了一个地图,地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城市,两个城市间的连线代表道路,连线上的数值代表道路的长度。现在,想从城市A到达城市E,怎样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的长度是多少? 【分析】把从A到E的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用k表示阶段变量,第1阶段有一个初始状态A,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ABl、AB2;第2阶段有两个初始状态B1、 B2,B1有三条可供选择的支路,B2有两条可供选择的支路……。用dk(x k,x k+1)表示在第k阶段由初始状态x k到下阶段的初始状态x k+1的路径距离,Fk(x k)表示从第k阶段的x k到终点E的最短距离,利用倒推方法求解A到E的最短距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S1:K=4,有:F4(D1)=3,F4(D2)=4,F4(D3)=3 S2: K=3,有: F3(C1)=min{d3(C1,D1)+F4(D1),d3(C1,D2)+F4(d2)}=min{8,10}=8 F3(C2)=d3(C2,D1)+f4(D1)=5+3=8 F3(C3)=d3(C3,D3)+f4(D3)=8+3=11 F3(C4)=d3(C4,D3)+f4(D3)=3+3=6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可编辑修改word版)

3 5 知识点三:共点力平衡(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法) 1.(单选)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 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F 1 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F 2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B A .F 1 先增大后减小,F 2 一直减小 B .F 1 先减小后增大,F 2 一直减小 C .F 1 和 F 2 都一直减小 D .F 1 和 F 2 都一直增大 2、 (单选)(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N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 F T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D A .F N 保持不变,F T 不断增大 B .F N 不断增大,F T 不断减小 C .F N 保持不变,F T 先增大后减小 D .F N 不断增大,F T 先减小后增大 3.(单选)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 F 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2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 B A .F 1 增大,F 2 减小 B .F 1 增大,F 2 增大 C .F 1 减小,F 2 减小 D .F 1 减小,F 2 增大 4、(单选)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 F 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 AB 运动,应该再加上另 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答案 B A .F cos θ B .F sin θ C .F tan θ D .F cot θ 5.(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 m 的小木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 F 的方向不改变 F 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 F 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 ).答案 A A .60° B .45° C .30° D .15° 6.(多选)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 F 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 一过程中( ). 答案:AD A .细线拉力逐渐增大 B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D .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7、(多选)(苏州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 、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 O 点,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小球 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 OA 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 θ 保持 30°不变,则外力 F 的大小( ).答案 BCD A .可能为 mg B .可能为 mg 3 2 C .可能为 2mg D .可能为 mg 8、(单选)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 MN 上.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 F 的大小使 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 F 、环与杆 的摩擦力 F 摩和环对杆的压力 F N 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 D A .F 逐渐增大,F 摩保持不变,F N 逐渐增大 B .F 逐渐增大,F 摩逐渐增大,F N 保持不 变

静电屏蔽教学设计

《静电屏蔽》教学设计 【课题自选】静电屏蔽 【教材】人教版高二物理第13章第四节《静电屏蔽》 【设计思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堂教学思想;并针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合作探究意识、才能展示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防电服的精彩演示引入同学们要共同研究的课题(静电平衡状态及特点)通过每个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既经过理论探究得到静电平衡状态及其特点,又通过分小组实验验证了理论探究结果的正确性,紧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将当下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既静电屏蔽,课后留疑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社会实践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大有裨益的。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静电场的力的性质、能的性质中的重要物理概念: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电势线、电势面等知识及相关方法。从本节课开始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都是静电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从本节课开始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应用静电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静电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电

荷守恒定律、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差等知识和研究电场的基本方法。学生自觉应用这些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相关能力也是不足的,针对该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应用静电场知识和方 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 (2)理解静电屏蔽现象的原理及其应用; (3)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静电实验训练学生的静电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体处于电场中的过程状态的理论探究过程中,学生应用静电场知识、方法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得到静电平衡状态及其特征。在理论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理论探究能力。 (2)在静电屏蔽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等效的方法、实验验证方法 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从生活到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从物理到社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实际的意识和科学的价值观。 ⑵学生通过理论探究、科学实验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中,树立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3)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经典题目教学内容

16.简述金属固态扩散的条件。 答:⑴扩散要有驱动力——热力学条件,化学势梯度、温度、应力、电场等。 ⑵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前提条件;⑶足够高温度——动力学条件;⑷足够长的时间——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7. 何为成分过冷?它对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貌有何影响? 答: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虽然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液相的凝固点,此时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这种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形成在液固界面前沿产生了类似负温度梯度的区域,使液固界面变得不稳定。当成分过冷区较窄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小,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只能稍微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不规则胞状、伸长胞状或规则胞状;当成分过冷区较宽时,液固界面的不稳定程度较大,界面上偶然突出部分较快超前生长,使固溶体的生长形态为胞状树枝或树枝状。所以成分过冷是造成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按胞状或树枝状生长的主要原因。 18. 为什么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答:这是因为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后,会使溶剂产生点阵畸变,引起点阵畸变能增加,体系能量升高。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产生的点阵畸变大,体系能量升高得多;随着溶质溶入量的增加,体系能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溶剂点阵就会变得不稳定,于是溶质原子便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而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位于溶剂点阵的阵点上,产生的点阵畸变较小;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别越小,点阵畸变越小,固溶度就越大;如果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接近,同时晶体结构相同,电子浓度和电负性都有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19. 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处于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纯金属凝固时界面形貌如何?同样条件下,单相 固溶体合金凝固的形貌又如何?分析原因 答:正的温度梯度指的是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 的增大,液相温度T 随之升高的情况,即0>dZ dT 。在这种条件下,纯金属晶体的生长以接近平面状向前推移,这是由于温度梯度是正的,当界面上偶尔有凸起部分而伸入温度较高的液体中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周围部分的过冷度较凸起部分大,从而赶上来,使凸起部分消失,这种过程使液—固界面保持稳定的平面形状。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会产生成分过冷,在液体处于正的温度梯度下,相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呈现月牙形,其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此时,成分过冷区的特性与纯金属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的热过冷非常相似。可以按液固相界面前沿过冷区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讨论:⑴当无成分过冷区或成分过冷区较小时,界面不可能出现较大的凸起,此时平界面是稳定的,合金以平面状生长,形成平面晶。⑵当成分过冷区稍大时,这时界面上凸起的尖部将获得一定的过冷度,从而促进了凸起进一步向液体深处生长,考虑到界面的力学平衡关系,平界面变得不稳定,合金以胞状生长,形成胞状晶或胞状组织。⑶当成分过冷区较大时,平界面变得更加不稳定,界面上的凸起将以较快速度向液体深处生长,形成一次轴,同时在一次轴的侧向形成二次轴,以此类推,因此合金以树枝状生长,最终形成树枝晶。 20. 纯金属晶体中主要的点缺陷类型是什么?试述它们可能产生的途径? 答:纯金属晶体中,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空位、间隙原子、空位对及空位与间隙原子对等。产生的途径:⑴依靠热振动使原子脱离正常点阵位置而产生。空位、间隙原子或空位与间隙原子对都可由热激活而形成。这种缺陷受热的控制,它的浓度依赖于温度,随温度升高,其平衡态的浓度亦增高。⑵冷加工时由于位错间有交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能产生点缺陷,如带割阶的位错运动会放出空位。⑶辐照。高能粒子(中子、α粒子、高速电子)轰击金属晶体时,点阵中的原子由于粒子轰击而离开原来位置,产生空位或间隙原子。 21. 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 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基体的弹性畸变能,而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的降低。再结晶温

静电的利用与防范教学设计

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知道了电场中的导体会发生静电感应现象,那为什么会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呢?产生静电感应现象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导体又有何特点呢?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 问题: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电场强度为E0 的电场中,会有什么现象? 问题:导体中所有自由电子都会定向移动吗? 正负电荷在两侧积累会出现感应电场E‘,感应电场与原电场叠加,当E’= E0,即导体内部合场强E为0时,导体内电子不再自由移动。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1、电场中的导体,内部自由电子不再定向移动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讨论:导体中自由电子会由于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发生定向移动。 讨论: 于有电场力;不是,电子累积会 场,感应电场与

问题: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电场具有什么特点? 2、特点:(1)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导体为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 (3)导体表面场强垂直于表面; 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思考:导体处在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有何特点?演示:导体上电荷分布探究——法拉第“圆筒实验” 特点1: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 演示: 特点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地方几乎没有讨论处于静电平衡 点。 观察实验,积极讨论,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

电荷分布。 (二)静电的应用与防范 1、尖端放电 视频演示:尖端放电 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引导:导体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它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 原因:因为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的运动。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和空气分子相碰时,会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新的离子,这就使空气边得易于导电。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的顶端,弯曲很厉害处)附近,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这里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而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 问题:你能举出尖端放电的应用实例吗? 视频演示:避雷针分组讨论: 分析尖端放电原因: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尖端周围电场强,空气中残留带电粒子剧烈运动,空气电离,正负电荷 荷,尖端失去电荷,尖端放电。 避雷针

动态平衡试题,死结和活结

★★★★★高一物理培优讲义2 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问题: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平衡问题,从宏观上看,物体是运动变化的,但从微观上理解是平衡的,即任一时刻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2.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况。 3.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往往涉及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第三个力则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解答此类“动态型”问题时,一定要认清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哪些因素是改变的,这是解答动态问题的关键 4.典型例题: 例1:半圆形支架BCD上悬着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 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 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力的 大小如何变化? 例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 压力为F N1,球对板的压力为F 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N1和F N2都增大 B.F N1和F N2都减小 C.F N1增大,F N2减小 D.F N1减小,F N2增大 思考:1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使连结点 A向上移动而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则A点向上移动时 () A.绳OA的拉力逐渐增大; B.绳OA的拉力逐渐减小; C.绳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例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直面上,斜面倾角为α, 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今使板 与斜面的夹角β缓慢增大,问:在此过程中,球对挡板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大小如何变化?

静电场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六章 静电场 一、点电荷和库仑定律 1.如何理解电荷量、元电荷、点电荷和试探电荷? (1)电荷量是物体带电的多少,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元电荷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而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和质子带有最小的电荷量, 即e =1.6×10- 19 C. (3)点电荷要求“线度远小于研究范围的空间尺度”,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对其带电荷量无限制. (4)试探电荷要求放入电场后对原来的电场不产生影响,且要求在其占据的空间内场强“相同”,故其应为带电荷量“足够小”的点电荷. 2.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适用条件 ①在空气中,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情况,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②当两个带电体的间距远大于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2)库仑力的方向 由相互作用的两个带电体决定,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斥力;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为引力. 【例1】 (2011·海南·3)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 ,球2的带电量为nq ,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 ,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 A .n =3 B .n =4 C .n =5 D .n =6 图2 【例2】 (2010·启东模拟)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 ,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 A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B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C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D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二、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分析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思路 分析带电体平衡问题的方法与力学中分析物体平衡的方法是一样的,学会把电学问题力学化.分析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如果有几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要依据题意,适当选取“整体法”或“隔离法”,一般是先整体后隔离.

力的平衡经典习题及答案

力的平衡经典习题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D.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重物挂在滑轮下,绳A端固定,将B端绳由B移到C或D(绳长不变)其绳上张力分别为T B,T C,T D,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分别为θB, θC, θD则 A. T B>T C>T D θB<θC<θD B. TB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引言:本人在做过一些题目后对DP有些感想,就写了这个总结: 第一节动态规划基本概念 一,动态规划三要素:阶段,状态,决策。 他们的概念到处都是,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说我对他们的理解: 如果把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看成一个工厂的生产线,阶段就是生产某个商品的不同的环节,状态就是工件当前的形态,决策就是对工件的操作。显然不同阶段是对产品的一个前面各个状态的小结,有一个个的小结构成了最终的整个生产线。每个状态间又有关联(下一个状态是由上一个状态做了某个决策后产生的)。 下面举个例子: 要生产一批雪糕,在这个过程中要分好多环节:购买牛奶,对牛奶提纯处理,放入工厂加工,加工后的商品要包装,包装后就去销售……,这样没个环节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产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状态,刚开始时只是白白的牛奶,进入生产后做成了各种造型,从冷冻库拿出来后就变成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_=||)。每个形态就是一个状态,那从液态变成固态经过了冰冻这一操作,这个操作就是一个决策。 一个状态经过一个决策变成了另外一个状态,这个过程就是状态转移,用来描述状态转移的方程就是状态转移方程。 经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对动态规划有所了解了吧。 下面在说说我对动态规划的另外一个理解: 用图论知识理解动态规划:把动态规划中的状态抽象成一个点,在有直接关联的状态间连一条有向边,状态转移的代价就是边上的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向无环图AOE网(为什么无环呢?往下看)。对这个图进行拓扑排序,删除一个边后同时出现入度为0的状态在同一阶段。这样对图求最优路径就是动态规划问题的求解。 二,动态规划的适用范围 动态规划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最优化问题都可以用动态规划解答呢? 一般在题目中出现求最优解的问题就要考虑动态规划了,但是否可以用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最优子结构(最优化原理) 无后效性 最优化原理在下面的最短路径问题中有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无后效性呢? 就是说在状态i求解时用到状态j而状态j就解有用到状态k…..状态N。 而求状态N时有用到了状态i这样求解状态的过程形成了环就没法用动态规划解答了,这也是上面用图论理解动态规划中形成的图无环的原因。 也就是说当前状态是前面状态的完美总结,现在与过去无关。。。 当然,有是换一个划分状态或阶段的方法就满足无后效性了,这样的问题仍然可以用动态规划解。 三,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拿到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后,第一步要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动态规划解决,如果不能就要考虑搜索或贪心了。当却定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后,就要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1)模型匹配法: 最先考虑的就是这个方法了。挖掘问题的本质,如果发现问题是自己熟悉的某个基本的模型,就直接套用,但要小心其中的一些小的变动,现在考题办都是基本模型的变形套用时要小心条件,三思而后行。这些基本模型在先面的分类中将一一介绍。 (2)三要素法 仔细分析问题尝试着确定动态规划的三要素,不同问题的却定方向不同: 先确定阶段的问题:数塔问题,和走路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先确定状态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先确定状态的。 先确定决策的问题:背包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一般都是先从比较明显的地方入手,至于怎么知道哪个明显就是经验问题了,多做题就会发现。 (3)寻找规律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耐心推几组数据后,看他们的规律,总结规律间的共性,有点贪心的意思。 (4)边界条件法 找到问题的边界条件,然后考虑边界条件与它的领接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也很起效。 (5)放宽约束和增加约束 这个思想是在陈启锋的论文里看到的,具体内容就是给问题增加一些条件或删除一些条件使问题变的清晰。 第二节动态规划分类讨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