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护理药理学大纲

(完整版)护理药理学大纲

(完整版)护理药理学大纲
(完整版)护理药理学大纲

《护理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药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护理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护理药理学不仅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还着重阐述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疗监护须知及护理人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禁忌症、防治措施,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为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药物的毒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疗监护须知。

本课程的难点: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药物和药理学发展简史

3.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理学、药物的概念。

2.熟悉我国药物发展简史。

3.了解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4.树立合理用药、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两重性

3.药物的量效关系

4.药物的作用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不良反应、副作用,药物剂量的定义,

量效曲线。

2.熟悉药物的基本作用、变态反应、依赖性等概念,受体的概念,药物与受体的相互

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物的速率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的首关效应、药物生物转化及意义、肝药酶、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熟悉稳态血药浓度、药物经肾排泄和消除。

3.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主要教学内容】

1.机体方面的因素

2.药物方面的因素

3.给药方面的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个体差异、高敏性、耐受性、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概念。

2.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树立全面评估病人生理、病理和用药史的意识,避免不良因素,充分发挥药物的治

疗效果。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化学递质

2.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3.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和效应

4.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类型、分布及生理效应。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的分类。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主要教学内容】

1.胆碱受体激动药

2.胆碱酯酶抑制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卡巴胆碱、贝胆碱、毒扁豆碱的特点、临床应用和用药护理。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主要教学内容】

1.M受体阻断药

2.N受体阻断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了解琥珀胆碱、筒箭毒碱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主要教学内容】

1.αβ受体激动药

2.α受体激动药

3.β受体激动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

应和用药护理;掌握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熟悉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学会急救用药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急救用药的能力。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主要教学内容】

1.α受体阻断药

2.β受体阻断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酚妥拉明、普萘诺尔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第十章麻醉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局部麻醉药

2.全身麻醉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局麻药代表药物及临床应用

2.熟悉局麻药的给药方法及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主要教学内容】

1.镇静催眠药

2.抗惊厥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巴比妥类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中毒的解救措施;硫酸镁的作

用、临床应用、给药途径、中毒症状及解救。

第十四章抗癫痫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常用抗癫痫药

2.临床用药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癫痫的分型。

第十三章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帕金森病药

2.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分类;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

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精神病药

2.抗抑郁症药

3.抗躁狂症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氯丙嗪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镇痛药

【主要教学内容】

1.阿片类生物碱类药

2.人工合成镇痛药

3.其他镇痛药

4.阿片类受体阻断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芬太尼、曲马多、美沙酮、喷他佐辛、纳诺酮的作用和应用。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2.治疗痛风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及其特点、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

用药护理。

第十七章中枢兴奋药和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主要教学内容】

1.中枢兴奋药

2.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咖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利尿药

2.脱水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呋塞米、氢氯噻嗪和甘露醇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

药护理。

第十九章抗高血压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2.常用抗高血压药

3.其他抗高血压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线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章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正性肌力作用药

2.减轻心脏负荷药

3.β受体阻断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强心苷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其他抗心衰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药

【主要教学内容】

1.硝酸酯类药

2.β受体阻断药

3.钙通道阻滞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心绞痛药的分类;硝酸甘油、普萘诺尔、硝苯地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硝酸酯类药与β受体阻断药配合使用的合理性。

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学基础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和分类;利多卡因、普萘诺尔、胺碘酮和维拉帕米

等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了解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第二十三章调血脂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常用调血脂药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血脂的类型及高血脂的分型;其他调血脂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作用于血液系统药

【主要教学内容】

1.促凝血药

2.抗凝血药

3.抗贫血药

4.促白细胞增生药

5.血容量扩充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维生素K、氨甲苯酸、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铁剂、右旋糖酐的作用、临

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垂体后叶素、链激酶、尿激酶、阿司匹林、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和临

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二十五章组胺和抗组胺药

【主要教学内容】

1.组胺

2.抗组胺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H1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二十六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消化性溃疡药

2.助消化药

3.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4.止吐药

5.泻药和止泻药

6.利胆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止吐药、泻药、止泻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七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主要教学内容】

1.镇咳药

2.祛痰药

3.平喘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β受体激动药、氨茶碱的平喘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可待因、右美沙芬、色甘酸钠等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八章作用于子宫的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子宫兴奋药

2.子宫抑制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缩宫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麦角新碱、子宫抑制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主要教学内容】

1.糖皮质激素类药

2.盐皮质激素类药

3.促皮质素与皮质激素抑制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感染的目的、禁忌症。

第三十章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主要教学内容】

1.甲状腺激素

2.抗甲状腺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主要教学内容】

1.胰岛素

2.口服降血糖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磺酰脲类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二章性激素类药和抗生育药

【主要教学内容】

1.雌激素类和抗雌激素类药

2.孕激素类和抗孕激素类药

3.雄激素类和抗雄激素类药

4.促性激素类药

5.抗生育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雌激素、孕激素类和雄激素类药的作用、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章抗微生物药物概论述

【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抗菌药作用机制

3.病原菌的耐药性

4.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和常用术语。

2.熟悉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3.了解抗菌药物、机体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第三十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教学内容】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非典型β-内酰胺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类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药物。

3.了解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药物。

第三十五章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可霉素类

【主要教学内容】

1.大环内脂类

2.林可霉素类

3.万可霉素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

2.了解万可霉素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六章氨基苷类和多粘菌素类

【主要教学内容】

1.氨基苷类

2.多粘菌素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熟悉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三十七章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主要教学内容】

1.四环素类

2.氯霉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四环素、氯霉素类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四环素类其他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三十八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喹诺酮类药

2.磺胺类药与甲氧苄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了解磺胺类药和甲氧卞啶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用药护理。

第三十九章抗结核病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常用抗结核药

2.临床用药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线抗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用药护理。

2.熟悉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第四十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真菌药

2.抗病毒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两性霉素B、酮康唑、阿昔洛韦等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

理。

2.了解其他常用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第四十一章消毒防腐药

【主要教学内容】

常用消毒防腐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常用消毒防腐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2.了解消毒防腐药的杀菌或抗菌机制及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第四十二章抗寄生虫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疟药

2.抗阿米巴原虫药和抗滴虫病药

3.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4.抗肠蠕虫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氯喹、伯氯喹、甲硝唑、阿苯达唑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用药护理。

第四十三章抗恶性肿瘤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抗恶性肿瘤药常见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3.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常用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用

药护理。

2.了解细胞增殖周期;周期非特异性药和周期特异性药物的概念。

第四十四章调节免疫功能药

【主要教学内容】

1.免疫抑制药

2.免疫增强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和免疫增强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四十五章解毒药

【主要教学内容】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中毒药

2.金属、类金属中毒解毒药

3.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4.蛇毒中毒解毒药

5.有机氟灭鼠药中毒解毒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有机磷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的作用及应用。

2.熟悉重金属中毒的解毒药物、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物的作用和应用。

3.了解有机氟灭鼠药中毒解毒药的作用应用。

三、考核办法

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本课程为考试科。

2.本课程考试(考核)办法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四、学时分配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二)推荐参考书

制定:潘洁琼审稿:潘洁琼、武鹏审定:蒋会慧

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药理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用) 本大纲是在《护理药理学》(肖顺贞、孙颂三主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我院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的培养目标而编写的理论教学大纲。 一、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护理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是治疗学的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护理 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药物学与护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护理药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护理人员如何应用药理学知识在临床防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积极作 用,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护理药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要 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掌握”是指护理药理学的重点内容,“熟悉”是指 护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他的内容则要求学生“了解”。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教学内容和重点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和难点内容、基本内容、一般性内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作 详细讲解,对基本内容教师作一般讲解,对一般性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具体详见各系统药物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特点 为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科学分析综合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和初步科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护理药理学教学是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方式进 行的。理论课主要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式教学,着重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适当介绍药理学的重大进展,并指导学生自学。实验课是通过药理实验、 课堂讨论等方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 度和工作作风。 五、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学生在学习护理药理学时,应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应有笔记本)。必须以药理作用机制及特点为核心,通 过推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再联系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这种纵向链式联系学习的效果比死记硬背要 好得多。以各系统的典型药为代表,突出有关各药的特点进行选择用药及联合用药。新药不断涌现,老药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使用)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应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图表、模型、操作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强调理论讲授结合操作方法示范及利用临床见习进行实践操作练习等。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上篇针灸理论 第一章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教学内 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第二章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 3、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4、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 Ⅰ前言 《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 上篇《黄帝内经》选 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 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 二、教学要求 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 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要求: (1)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 重要意义。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分 析。 (3)第三章《血液》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掌握血细胞生理。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4)第四章《血液循环》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 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5)第五章《呼吸》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 吸运动的调节。 (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要求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道的神经 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7)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掌握体温的 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 稀释;清除率;排尿反射。 (9)第九章《感觉器官》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功能节其他感受器的功能。 (10)第十章《神经系统》了解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掌 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11)第十一章《内分泌》要求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胰岛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释放及分泌调节;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及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了解肾上 腺髓质激素、降钙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讲授48学时 实验全部安排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 1.绪论(2学时)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针灸学基础理论,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较熟练地运用针灸方法和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动损伤性疾病。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 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 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

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针灸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 操作方法要领;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 给学生自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 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 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8学时,理论/见习学 时比:1.8︰1。计学分:6分。 四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针灸学(供中医学专业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石学敏主编,第一版,2002年8 月。 II 正文 绪言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经络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完整版)护理药理学大纲

《护理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药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护理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护理药理学不仅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还着重阐述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疗监护须知及护理人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禁忌症、防治措施,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为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药物的毒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疗监护须知。 本课程的难点: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药物和药理学发展简史 3.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理学、药物的概念。 2.熟悉我国药物发展简史。 3.了解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4.树立合理用药、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两重性 3.药物的量效关系 4.药物的作用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不良反应、副作用,药物剂量的定义, 量效曲线。 2.熟悉药物的基本作用、变态反应、依赖性等概念,受体的概念,药物与受体的相互 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要教学内容】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物的速率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的首关效应、药物生物转化及意义、肝药酶、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熟悉稳态血药浓度、药物经肾排泄和消除。 3.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使用) 一、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骨伤方向)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装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本课程共72学时,主要采取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的研究针灸的

进展情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 上篇经络腧穴 经络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环、分面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5、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普专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为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服务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企业管理型人才。《针灸治疗》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服务的。 针灸治疗一门针推专业的必修临床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必考学科,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针推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专业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西医专业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等针推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特别是已经完成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都为针灸治疗这门临床课程学习已经打下了理论基础,同学期开设的还有中医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西医内科学等中西医临床科学,帮助针灸治疗课程的学习。 本门课程主要的课程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主要学习常见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三方面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三项能力,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与病人沟通,与团队协作,并且能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树立创业意识,积聚创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部分,学习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第二部分是各论部分,主要是各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这部分内容是针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必需知识,也成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分为理论教学课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课学时50学时、实践教学课22学时,理论教学教授学生常见病证诊断辨证施治等(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实

践教学主要开展常见病证基本针灸技术操作、针灸治疗工作流程实训、针灸治疗临床思维培养,后两点因为学生没有临床经验而成为学习的难点。 该门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生已学完相关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已经学习结束并同时开设中医妇儿科学和西医内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临证水平,具有初步的临床思维,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将采取校内外实训结合,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兴趣浓厚,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论课程教学设计,采取每次授课首先提问和检查了解学生前次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复习作用,讲授新课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结合教师示范基本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引用微课展现疾病诊治流程,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和回答)总结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加强重点难点学习,最后通过布置作业,下达任务,主要是病案分析和病案治疗方案设计,并要求以小组完成。板书设计:以PPT为主。板书设计通过字体、字号、颜色、形状、动画、音响效果等改变,强调重点及难点内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医院见习相结合。校内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性校内实训,开展“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治疗疾病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开展“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校外见习以开放式的校外实训为主,依托见习医院和实训基地开展见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学习常见病针灸诊断治疗方法和工作流程,也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开放式实践教学还配合学生社会实践,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寒暑假到各级医院为依托开展用所学专业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以此加强学生针灸基本技术操作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针灸科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研究经络、腧穴、针灸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实践经验,并不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探究经络实质及其防治疾病的机理。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针灸治疗几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经络循行分布和腧穴定位、主治的掌握;要结合骨度分寸和解剖标志反复点穴;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加强针刺手法的练习;掌握好针灸治病的原则和常见病证的针灸配穴处方,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本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物、图表、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和设备,以及加强技术操作的示范教学。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经络 【目的要求】 1.1.了解十四经脉以外的经络系统的内容以及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2.2.熟悉经络系统的内容、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3.3.掌握经络的含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流注次序、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的循行分布、 经络的生理功能。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2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经络学的主要内容 一、一、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附]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思考题】 1、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简述经络的含义。 第二章腧穴 【目的要求】 1.了解腧穴命名; 2.熟悉特定穴的特点; 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治疗作用。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2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三节特定穴 一、特定穴的意义 二、特定穴的分类及特点 第四节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简便取穴法 【思考题】 1、简述特定穴的意义。 第三章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针刺进针层次; 2.熟悉腧穴的功用、操作; 3.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和特殊操作。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授课4课时,课后自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二经脉常见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2.列缺3.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2.曲池3.肩髃4.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1.四白2.地仓3.下关4.天枢5.犊鼻6.足三里7.丰隆 四、足太阴脾经 1.三阴交2.阴陵泉3.血海 五、手少阴心经 1.神门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后溪2.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 1.肺俞2.膈俞3.脾俞4.肾俞5.委中6.承山7.昆仑8.至阴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 一、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的破坏。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Nursing课程编码:Z103205 总学分:8.5总学时:134 理论学时:96 实验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单位:医学院护理系 大纲制定者:倪志宏大纲审定 者:审定日期: 课程简介: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核心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重点阐述各系统主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及各系统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临床内科护理思维,能够在内科护理理论框架下通过运用护理手段观 察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而达到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建立在基础医学理论、内科学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还有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上的一门护理综合性应用学科,也是认识疾病、防治疾病、护理疾病、促进疾病康复的一门重要临床护理学科,是临床其他各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与关键。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知识及护理思维的训练,集中表达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的,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护理价值观,扎实的内科护理学专业理论及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从事临床护 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说明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9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102学时 理论学时:81学时 实验学时:21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灸治疗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⑵全面了解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症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2.基本技能 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治疗治疗的作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及配穴处方。 3.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针灸治疗的作用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1.重点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法则; 2.讲述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