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和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和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和不良反应

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时引起的全身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

1.中枢神经系统:

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多言、震颤和焦虑,甚至发生神志错乱和阵挛性惊厥。中枢过度兴奋可转为抑制,之后病人可进入昏迷和呼吸衰竭状态。

原因: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不平衡而出现兴奋症状。

治疗: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向外周扩散所致,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中毒晚期维持呼吸是很重要的。

普鲁卡因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被利多卡因取代。

丁卡因可引起欣快和一定程度的情绪及行为影响。

2.心血管系统:

局麻药对心肌细胞膜具有膜稳定作用,吸收后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多数局麻药可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因此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心血管反应,偶有突发心室纤颤导致死亡。特别是药物误入血管内更易发生。

高浓度局麻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常发生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之后,但少数情况下较低剂量也可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反应。

利多卡因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二)变态反应

较为少见,在少量用药后立即发生类似过量中毒的症状,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及喉头水肿等症状。

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比酰胺类发生变态反应为多,如普鲁卡因可引起过敏反应。

08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 (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1.撤出市场的处方药 据Mkt L,2001,28(8):14报道,从1997年1月1日~2000年12月21日一些处方药因严重不良反 应从美国市场撤出,见表1。 月1日 2.药源性肺性猝死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肺性猝死药物的种类、临床特点和其它因素。方法:通过对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手工检索得到的197例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从而导致病人24小时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肺性猝死的药物本文统计有63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和超剂量中毒造成的喉水肿、肺水肿、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呼吸抑制等。结论:提高认识,合理治疗将有助于减少猝死案例的发生。 关键词药源性肺病猝死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性综述 在药源性疾病死亡的案例中,我们尚未见到药物影响呼吸功能而引发的肺性猝死的完整的统计资料。本文作者收集国内主要医学杂志中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在24 h内死亡的报道,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查阅1949年1月~1994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期刊,对一次性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案例选择标准如下: 1.用药前疾病诊断明确,排除由于漏、误诊而导致病情骤变死亡的案例; 2. 病情突然变化和死亡与用药有直接关系; 3. 死亡的时间限定在用药后24 h内; 4. 病人猝死前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或死亡后的尸体解剖以呼吸系统严重受损和呼吸衰竭为主。按照上述标准将入选案例按发生原因对致肺性猝死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就如何防范进行讨论。 2 结果 共查阅232种临床医学杂志, 13 802期,文章合计539 985篇,从中检出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24 h死亡的报道124篇,获得197例案例,涉及药物种类63种,药物致肺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表1)和超剂量中毒(表2)两大类。 3 讨论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 ?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 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绢、血压升 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总量<4mg/kg); ③病It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 心^初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 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漠节鞍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 心脏停止: 处理: ①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肾上腺素1mg iv ; ③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 到步骤(7); 除颤或肾上腺素1 mg iv (观察2 min ) ⑤重复步骤⑶;

⑥重复步骤⑷; ⑦20% 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⑼终点: a)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 c)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只供学习与交流

麻醉学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麻醉学》辅导复习内容 一、选择题 1、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是( E ) A、导管的位置与方向 B、药物的容量 C、注药的速度 D、病人的情况 E、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性镇痛药( C ) A、吗啡 B、芬太尼 C、丙泊酚 D、舒芬太尼 E、雷米芬太尼 3、临床麻醉学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ABCE ) A.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B.麻醉的实施与管理 C.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 D.疼痛病房的管理 E.麻醉期间的监测 4、ASA分级的4级是指( E ) A、濒死状态,麻醉手术危险性很大 B、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虽在代偿范围,但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 C、重要脏器轻度病变,代偿健全,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一般 D、各器官功能正常,体健,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良好 E、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5、术前访视病人除下列哪项外均应着重了解( A ) A、婚姻史 B、过去史 C、以往麻醉手术史 D、治疗用药史 E、个人史 6、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下列哪项正确( C ) A、5~15cmH2O B、8~15cmH2O C、5~12cmH2O D、5~10cmH2O E、3~10cmH2O 7、关于术中所需液体量的依据,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基础生理需要量 B、术中累计丢失量 C、第三间隙缺失量 D、药物性血管收缩量 E、术中继续损失量 8、决定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的主要因素,下列哪一项正确( B ) A.麻醉药容量和比重 B.穿刺间隙 C.患者体位 D.局麻药的剂量大小 E.注药速度和针尖斜口方向 9、肺保护性通气核心内容为用低潮气量通气,下列潮气量哪项正确(C) A、3~5ml/kg B、4~6ml/kg C、6~8ml/kg D、7~9ml/kg E、2~4ml/kg 10、下列哪项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C ) A、气管导管不畅 B、痰液过多 C、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创伤 D、气管插管位于总气管内 E、麻醉机故障 11、关于血液回收禁忌证的叙述,下列哪些正确( ABCE ) A.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B.术野中存在胶原止血材料 C.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毒液污染 D.非恶性肿瘤手术的术中出血 E.血液严重溶血 12、经现场心肺复苏后,下列哪项指标不是考虑范围( B ) A、大动脉搏动 B、呼吸 C、瞳孔 D、脑组织功能 E、面色 13、行全麻的病人,应从哪些方面估价经口插管的难易度:( E ) A、张口度 B、颈部活动度 C、下颌间隙 D、舌/咽的相对大小 E、以上全部 14、在有疼痛存在时,下列哪种药可引起谵妄和不安:( C ) A、咪达唑仑 B、氯丙嗪 C、东莨菪碱 D、地西泮 E、氟哌利多 15、关于麻醉前用药的药理作用,以下叙述哪项正确:( C )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局麻药可阻滞机体电压门控钠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全身毒性作用。当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严重者可致死。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误将药物注入血管内以及患者的耐受力降低等。毒性反应和程度和血药浓度直接相关,与局麻药的作用强度成正比。一般认为局麻药混合应用时,毒性作用累加。 (一)中枢神系统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比心血管系统对局麻药更敏感,对于清醒患者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为局麻药中毒的先兆。初期症状包括眩晕、口周麻木,然后患者会出现耳鸣和视物不清(注视困难或眼球震颤)、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和定向障碍等。如果继续发展,则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并出现面部肌群和四肢远端震颤、肌肉抽搐、最终发生强制性阵挛性惊厥。如果局麻药大剂量、快速入血时,将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发生心搏骤停。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加局麻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危险性。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血流量增加,局麻药入脑更迅速,并且还可以降低大脑惊厥值;高碳酸血症和(或)酸中毒可降低局麻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将增加弥散入脑组织的药物量。抽搐发作可引起通气不足以及呼吸性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从而进一步

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此外,高热也将增加大脑对局麻药的敏感性。 (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多数局麻药产生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血药浓度是产生惊厥时血药浓度的3倍以上,但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例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几乎同时发生。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初期表现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间接引起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晚期则由局麻药的直接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降低,引起心律失常;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当血药浓度极高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广泛扩张,心脏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在动物实验中,布比卡因可引起包括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在内的严重心律失常,而利多卡因、丁卡因、甲哌卡因很少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与其他局麻药相比,布比卡因引发的心血管功能衰竭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极低。妊娠患者对布比卡因的心血管系统毒性更敏感,故美国产科麻醉中不推荐使用0.75%的布比卡因。酸中毒和缺氧也可增强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三)过敏反应 局麻药过敏反应是指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引起机体快速而严重的全身防御反应。真正的局麻药过敏反应并不常见,临床上常易将毒性反应或对局麻药种添加的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脏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 (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 1mg iv (观察 2 min ) ⑤ 重复步骤 (3); ⑥ 重复步骤 (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⑼ 终点: a) 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c) 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临床药理学

第一张绪论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理学主要任务: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②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④监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 ⑤对已批准上市药物进行再评价,为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生理、生化效应;剂量与效应 ①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最大疗效,最小的副作用 ②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动学:是一门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态规律,浓度-时间变化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TDM):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给药方案个体化 疗效与血浓相关性更密切 某些药物没有适当的效应指标来指导剂量调整 需要了解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要强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血药浓度至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的概念:治疗上限:机体能耐受的最大不良效应时的血药浓度; 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 治疗窗:两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窗 制定给药方案的目标就是将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分析药物浓度方法 光谱法: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专一性差,易受到体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故使用受限制。 色谱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几种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当临床救治病人急需监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局麻药中毒的处理 1.轻者仅有兴奋、多语、面红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肉小抽搐等症状 处理: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鼻导管给氧 2.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头痛,心悸,全身肌肉抽搐至惊厥,因惊厥不能有效呼吸、发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处理: ① 利多卡因导致中毒: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②长效局麻药导致的中毒: a) 停止给局麻药,安定5mg ,面罩给氧; b)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③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3.心*****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性、室性早搏、室扑、室颤) 、QRS增宽、血压下降。 处理: ①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 20%脂肪乳15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4mg/kg); ②溴苄铵 ③异丙肾上腺素 ④请求支援,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 ⑤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改全麻后继续手术。 4.心脏停止: 处理: ① 标准化心肺复苏; ② 肾上腺素1mg iv; ③ 20%脂肪乳100 ml iv (2 min ),如果在心脏停止前已输脂肪乳,总量已达4mg/kg,则直接到步骤(7); ④ 除颤或肾上腺素1mg iv (观察2 min ) ⑤ 重复步骤(3); ⑥ 重复步骤(4); ⑦ 20%脂肪乳300 ml ivgtt (15 min ) (总量<8mg/kg); ⑧ 继续治疗……向医务科汇报; ⑼ 终点: a) 病情好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返病房; b)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或未清醒送ICU;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局部麻醉药物效能的影响因素

局部麻醉药物效能的影响因素 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与它的固有效能有关。增加脂溶性可以使局部麻醉药更容易渗透过神经细胞膜(因为神经细胞膜本身90%都是脂质)。这是局部麻醉药效增加在生物学方面的反映。高脂溶性的局部麻醉药比低脂溶性的局部麻醉药在低浓度(低浓度溶液或小容量)时更能产生有效的传导阻滞。 局部麻醉药与蛋白的结合程度决定麻醉作用时问。当局部麻醉药渗透过神经鞘后,在盐基和阳离子形式之间重新建立平衡。现在,在钠通道上,RNH+与受体结合。蛋白约占神经细胞膜的10%,与蛋白结合力大的局部麻醉药(如依替卡因、罗哌卡凶和布比卡因)比结合力小的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更牢固的与蛋白受体结合。在临床上产生更持久的阻滞时间。 血管活性影响麻醉药的效能和持续时间、注射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后会引起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灌注。注射的局部麻醉药会更快地被吸收进入心血管系统并被运离注射部位和神经,进而缩短麻醉作用时间并降低麻醉效能。表1-7总结了不同因素对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影响. 表1-7 影响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因素 因素影响描述 pKa 起效低pKa=起效快,更多的RN分子扩散穿过神经鞘,起效时间缩短 脂溶性麻醉效能增加脂溶性=增加麻醉效能(如普鲁卡因=1,依替卡因=140)依替卡因在浓度下产生传到阻滞作用,而普鲁卡因甚至在高浓度下也很难 蛋白结合力持续时间增加蛋白结合力使麻醉药的阳离子(RNH+)与受体结合更紧,因此作用时间增长 非神经组织的扩张性起效增加扩散性=降低起效时间 血管扩张活性麻醉效能和持续时间血管活性增加=局部血管血流量增加=局部麻醉药分子从注射不位快速移走,降低局部麻醉药物的效能并减少持续时间

临床药理学重点(完整版)

1.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的内源性周期节律变化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时辰药动学和时辰药效学。 3.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人体作为预防,诊断,诊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用途时出现的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药物警戒:指发现,评价,认识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其涉及的不仅是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有与药品相关的问题。 5.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 6.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 7.药物依赖性:是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这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主要表现为欲求定期地或持续地强迫性用药,以期体验用药后的精神效应,或避免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可伴有或不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一、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各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通过研究人体对药物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适应证,临床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每日给药次数等,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提供防治方法。 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中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是新药临床试验的继续,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药物剂量等,并根据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有哪几种,评价其标准是什么 分为ABC三型,A型不良反应由过强的药物作用或与其他药物反应引起,B型又称特异型反应,可危机生命不可预测,C型不良反应以疾病的形式出现,不易察觉 不适表现分为四级: 0=无不适,1=轻度不适,2=中度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3=重度不适,明显影响生活与状态(卧床),4=危机生命 三、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具有哪些特点 1,药物的吸收。早孕期频繁恶心呕吐,临产孕妇的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胃内残存量增多。妊娠期雌激素分泌增多,使胃酸或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 2,药物的分布。孕妇血容量增加许多水溶性药物浓度被稀释。 3,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脏血流改变不大,但是胆汁淤积,药物排出缓慢,可诱导或抑制肝药酶活性 4,药物的排泄。妊娠妇女肾血流量增加,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清除率增加。 四、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主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 1,妊娠期妇女用药基本原则 2,早期妊娠的用药注意 3,中晚期用药注意 4,分娩前两周用药注意 5,分娩期用药注意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__

脂肪乳治疗局麻药中毒 一、概述 ㈠局麻药中毒得概念 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得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得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中毒。㈡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约10000例周围神经阻滞中有 15~20例,约10000例椎管内麻醉中有4例。 ㈢常见原因:局麻药使用过量,药物误入血管内,注射部位血运丰 富导致吸收过快,个体对局麻药超敏等。 二、常用局麻药毒性强度 ㈠常用局麻药其毒性强度依次为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使用可提高中毒剂量。 ㈡布比卡因就是一种长效得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得麻醉性能强而且持续时间久。布比卡因得心血管毒性反应较难纠正,一旦出现了严重得心血管毒性反应后复苏就比较困难。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毒性反应 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口唇麻木、头痛、头晕、头昏、眼球震颤、肌肉强直、惊厥乃至昏迷等症状;通常通过给氧、镇静、控制呼吸与稳定循环等对症处理方法可以很好控制,而且往往经过药物充分代谢后相对恢复良好。 ㈡心血管系统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室颤及心搏骤停;一旦局麻药中毒表现为严重得心脏毒性反应,尤其就是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则缺乏有效得处置与复苏手段。 四、局部麻醉药心脏毒性反应救治得新发现 ㈠临床医师对局麻药中毒重视得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得救治药物,因而使得对症与支持治疗成为局麻药中毒最主要得处置手段。 ㈡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努力寻求能够逆转局麻药中毒后循环衰竭得有效药物。 ㈢Weinberg及同事在1998年所报道得一项研究使这一临床现象得到显著改变。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得静脉营养液—脂肪乳剂,有可能在局麻药中毒得救治中扮演及其重要得角色。 五、病例材料㈠病例1 ①女性,84岁,ASA3级,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挛缩松解术。②1%罗哌卡因40ml,注毕15min后患者诉头晕,随即意识消失、全身抽搐,2min后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严重窦缓至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无效。 ③给予20%脂肪乳剂首剂100ml加持续输注200ml(10ml/min),当总量达到200ml(4ml /kg)时心率恢复。 ④病人转入IUC三小时后拔管,没有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缺陷。随后得检查未发现心梗或肺栓塞得证据。 ㈡病例2 ①中年男性,采用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②用药几分钟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经过20min得标准化心肺脑复苏(CPCR)处理,包括多次电除颤与多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以及加压素等,病人仍然处于心跳停止状态,心电图显示间断有室速与室颤波形。 ③静脉注射100ml浓度为20%得脂肪乳后,心电图上迅速观察到了病人心脏得一次跳动,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A. 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局麻药(练习题)

局麻药 一、A1型题 1.为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 A. 增大局麻药用量 B. 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 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D. 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 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2.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注射麻黄碱的意义是 A. 可预防呼吸抑制 B. 可预防发生心律失常 C. 可预防血压下降 D. 可减少局麻药在作用部位的吸收 E. 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3.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用哪种药物对抗 A. 硫酸镁 B. 异戊巴比妥钠 C. 水合氯醛 D. 苯妥英钠 E. 地西泮 4.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 利多卡因 B. 普鲁卡因 C. 丁卡因 D. 布比卡因 5.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 A. 蛛网膜下腔麻醉 B. 浸润麻醉 C. 表面麻醉 D. 传导麻醉 E. 硬膜外麻醉 6.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 A. 作用增强 B. 作用减弱 C. 易被灭活

D. 不受影响 E. 无麻醉作用 7.关于利多卡因具有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 能穿透粘膜,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持久 B. 安全范围大 C. 易引起过敏反应 D. 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E. 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8.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苯妥英钠 D.利多卡因 E.奎尼丁 9.为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 A.增大局麻药用量 B.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D.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10.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用哪种药物对抗 A.硫酸镁 B.异戊巴比妥钠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11.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 C.丁卡因 D.布比卡因 12.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 A.蛛网膜下腔麻醉 B.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 D.传导麻醉 E.硬膜外麻醉

局麻药

第十一章局部麻醉药 §大纲要求 1.熟悉局麻药其用法和对药物的要求。 2.熟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3.了解局麻药的概念、作用及作用原理。 §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 1.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难点 2.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内容精讲 在适当的浓度下,局部应用于神经组织周围后,能可逆性地阻断与神经传导有关的动作电位,而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受到影响的药物,称为局部麻醉药。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可分为酯类(代表药物为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及酰胺类(代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各种麻醉药可按其穿透力大小、毒性大小等特点而应用于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 一、作用 (一)局麻作用 它对所有的神经组织均有阻断作用,使神经纤维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直至最后完全丧失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温觉、触觉和压觉。其机制在于直接与电压调控的钠通道相互作用而抑制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二)吸收作用 局部麻醉药吸收入血后,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呈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量过高时可由兴奋转为抑制。高浓度时还可发生心肌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及不应期延长)及小动脉扩张。高度敏感的患者在小剂量时也可发生心血管反应。 二、体内过程 局部麻醉药的体内过程特点: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大小及解离度有关。在血浆中,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脂类者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酰胺类者可被肝药酶灭活。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及应用 (一)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作用弱,持续时间短,毒性小,偶见过敏反应。可用于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麻醉学复习题(含答案)教学教材

麻醉学复习题(含答案)

《麻醉学》辅导复习内容 一、选择题 1、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是( E ) A、导管的位置与方向 B、药物的容量 C、注药的速度 D、病人的情况 E、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性镇痛药( C ) A、吗啡 B、芬太尼 C、丙泊酚 D、舒芬太尼 E、雷米芬太尼 3、临床麻醉学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ABCE ) A.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B.麻醉的实施与管理 C.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 D.疼痛病房的管理 E.麻醉期间的监测 4、ASA分级的4级是指( E ) A、濒死状态,麻醉手术危险性很大 B、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虽在代偿范围,但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 C、重要脏器轻度病变,代偿健全,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一般 D、各器官功能正常,体健,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良好 E、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5、术前访视病人除下列哪项外均应着重了解( A ) A、婚姻史 B、过去史 C、以往麻醉手术史 D、治疗用药史 E、个人史 6、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下列哪项正确( C ) A、5~15cmH2O B、8~15cmH2O C、5~12cmH2O D、5~10cmH2O E、3~10cmH2O 7、关于术中所需液体量的依据,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基础生理需要量 B、术中累计丢失量 C、第三间隙缺失量 D、药物性血管收缩量 E、术中继续损失量 8、决定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的主要因素,下列哪一项正确( B ) A.麻醉药容量和比重 B.穿刺间隙 C.患者体位 D.局麻药的剂量大小 E.注药速度和针尖斜口方向 9、肺保护性通气核心内容为用低潮气量通气,下列潮气量哪项正确(C) A、3~5ml/kg B、4~6ml/kg C、6~8ml/kg D、7~9ml/kg E、2~4ml/kg 10、下列哪项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C ) A、气管导管不畅 B、痰液过多 C、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创伤 D、气管插管位于总气管内 E、麻醉机故障 11、关于血液回收禁忌证的叙述,下列哪些正确( ABCE ) A.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B.术野中存在胶原止血材料 C.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毒液污染 D.非恶性肿瘤手术的术中出血 E.血液严重溶血 12、经现场心肺复苏后,下列哪项指标不是考虑范围( B ) A、大动脉搏动 B、呼吸 C、瞳孔 D、脑组织功能 E、面色 13、行全麻的病人,应从哪些方面估价经口插管的难易度:( E ) A、张口度 B、颈部活动度 C、下颌间隙 D、舌/咽的相对大小 E、以上全部 14、在有疼痛存在时,下列哪种药可引起谵妄和不安:( C ) A、咪达唑仑 B、氯丙嗪 C、东莨菪碱 D、地西泮 E、氟哌利多 15、关于麻醉前用药的药理作用,以下叙述哪项正确:( C ) A、催眠剂量巴比妥类药可产和遗忘和镇静作用 B、哌替啶有时可出现“遗忘”呼吸现象 C、地西泮可产生解除恐惧、引导睡眠和遗忘作用 D、阿托品不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E、东莨菪碱不产生镇静和遗忘作用 16、脊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B ) A、腰背痛 B、头痛 C、颅内感染 D、虚性脑膜炎 E、马尾综合征 17、关于麻醉选择的决定因素,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B ) A、手术病种、方法和长短 B、性别 C、年龄 D、客观条件 E、麻醉者的经验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一.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药的分类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 I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II类: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III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IV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V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VI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临床试验方案内容 22条。1、题目和立题理由。2、试验的目的。3、试验设计。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6、观察指标。 7、流程。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 试验设计“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二.药代动力学 重点:参数(半衰期、时量曲线、清除率、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曲线下面积)TDM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药物体内过程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即ADME四个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局麻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一、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诊断在使用了大量局麻药或有可能发生局麻药意外入血的情况下,出现下列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 1. 意识突然丧失,伴或不伴强直阵挛发作。 2. 循环系统:可能发生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二、局麻药中毒的治疗 1. 停止注射局部麻醉药。 2. 请求帮助。 3. 保护气道,给纯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控制气道,避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 症 4. 控制抽搐: 1)安定成人开始静注10mg、每隔10-15min按需增加至最大限用量(40mg); 小儿用量:5岁以下每2-5分钟0.2-0.5mg静脉注射、最大用量5mg。 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用量10mg、2-4h可重复治疗。 3分钟内按体重不能超过0.25mg/kg,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 2)异丙酚,小剂量逐渐增加至有效控制抽搐。 5. 对循环衰竭病人使用容量复苏以及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局麻药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循环支持至药物代谢排除体外。 6. 治疗心律失常,请心内科会诊: A)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150mg葡萄糖溶液10分钟静滴,随后给药18ml(900mg)于500ml 葡萄糖维持( 1mg/min)。 B)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考虑电复律。 7. 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启动 CPR 流程。 8. 尽快开始使用 20%脂肪乳(Intralipid ) a)20%脂肪乳1.5ml/kg或100ml (成年人)负荷剂量静脉推注,时间超过 1 分钟;之后 0.25ml/kg/min 静脉持续输注 b)如心跳不恢复,每3-5分钟重复使用一次,负荷剂量至总量达3ml/kg c)维持输注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如血压下降速度增加到0.5ml/kg/mi n d)30 分钟内抢救最大剂量不超过 10ml/kg e)输注期间不能中断CPR (肾上腺素1ug/k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