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个性

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本我

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5.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A.自我)

6.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C.超我)

7.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A. 多血质)

8.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B. 胆汁质)

9.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粘液质)

10.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D. 抑郁质

11.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A. 性格)

12.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知觉防御

13.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 C.首因效应)

14.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 D.定型效应)

15.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价值观)

16.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B.态度)

17、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多学科交叉性

18.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 理性的经济人)

19.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B.社会人)

20.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减少自己的投入)。

2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

23.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自然消退)。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5.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6.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正式群体)

27.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同质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28.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29.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冲突)

30.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B.开诚合作)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2.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

3.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4.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A.先天遗传因素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6.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E.抑郁质

7.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D.因果关系知觉

8.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

9.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知元素

10.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E.实用性

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个体 B.群体 C.组织

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13.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14.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工作本身的特点 B.责任感 C.提升和发展

E.上司的赏识)。

15.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

17.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E.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18.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B.完成复杂的工作D.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E.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20.群体决策的方式有( A.缺少反应 B.独裁原则C.少数原则D.多数原则 E.完全一致原则)

21.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经济关系 B.亲缘关系 C.政治关系E.伦理关系)

22.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亲缘关系 C.地缘关系E.业缘关系)

23.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24.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D.相容原则)

25.信息沟通中的障碍有(A.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B.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C.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D.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E.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

26.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27.按沟通的方法分,沟通可分为(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非语言的信息沟通)

1.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是什么?(A.物质层C.制度层D.精神层)

2.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观念 B.习惯C.经济 D.地位)

3. 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A.教育C.参与D.奖惩)

4.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包括(A组织结构的改变C.组织职能的改变D.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5.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

6.勒温认为存在着(A.专制方式C.民主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的领导工作方式

7.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C.上下级的关系)。

8.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权责利一致的原则B.民主公开的原则C.统一领导的原则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

9.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因素构成的

三、判断改错题

1、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对

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错,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错,由本我支配的行为(不)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

4、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对

5、态度是天生的。错,态度(不)是天生的

6、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错,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7、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

8.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错误。改正: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9.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对

10.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起作用。对

11.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错误。改正:保健因素同工作环境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

12.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错误。改正:增加职工的工资不一定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3.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对

14、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错,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正式群体。

15、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错,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16、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对

17、大群体比起小群体(7人以下),往往内聚力更强。错,(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内聚力更强。

18、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错,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降低)

19、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同质结构为好。错,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

20、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

21、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错,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逐步缩小)。

22、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是有害无益的。错,不否认冲突有时是有害的,但更重要的是有些冲突非常有益。

23.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错,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24.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对

25.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所处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对

4.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错。改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26.一个具有才能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往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服从,容易使人们自觉地接受他的影响。对

四、名词解释

.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在领导工作中,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

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

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

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4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

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

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66.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

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

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

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

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83.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

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

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

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9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

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

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

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五、问答题

1、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

(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情感的培养

(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1)经济组织。 (2)政治组织。 (3)文化组织。 (4)群众组织 (5)宗教组织

3、何谓激励?

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

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

第二,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

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4、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

(1)目标激励(2)工作激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

5、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

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6、内聚力有何作用?

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1)满意感。(2)沟通。(3)敌意。(4)生产率。(5)对改革的阻碍。(6)群体意识。

7、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人际交往应遵循:(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8、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

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1.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对同样的压力却有相反的反应。如现代社会中当企业裁员和进行重组时,经理人员便经历到了工商业史上最为严厉的压力考验。老板们的压力感除了来源于变革的快节奏外,现在生意场上发生的事情也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除了生产和销售指数在不断地攀升外,其他事情却好象都在下滑:企业运作费用预算、差旅费补助、花销账目、工资增长、晋升机会等等。最令经理人员痛苦的是,他们本来是为构建组织、增强企业实力而服务的,可现在却要他们拆自己的台;本来需要增加员工,壮大企业力量,而现在却恰恰相反,不得不面临裁员的选择。

2、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内容?

组织文化较为全面的一种解释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从组织文化的形式看,其内容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所谓显性内容就是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人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又符合组织文化实质的内容。它包括组织的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等几部分。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虽然隐藏在显性内容的背后,但它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质,而且它在组织文化中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组织文化的内容时,要牢牢抓住这些隐性内容,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组织文化的隐性内容包括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精神。

3、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2)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3)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1.组织变革的内容

在组织变革实践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组织变革冲突的焦点。组织变革大致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技术、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环境等。不同的变革内容所采取的变革对策措施是不同的。

(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

(2)以任务、技术为中心的变革。

(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4)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2.何谓激励?如何理解激励的含义?

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激励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激励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

第二,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第三,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

第四,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3.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

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1.什么是挫折?如何认识挫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挫折?

(1)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甚至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生活的希望等等。另一方面,挫折又可能给人以教益,使人变得比较地聪明起来;挫折能使犯错误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改弦更张;它还可以砥厉人的意志,使之更加成熟、坚强;它还能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之所以把挫折理论归于激励范畴,是因为成功与挫折是个体行为的两种可能的结果。目标达成,要积极引导以保持激励的效果;遭受挫折更应保护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不产生消极和对抗行为。

(3)面对挫折,有的人采取积极态度,但有的人却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是对抗态度。一个有效的主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心理防卫机制,了解挫折后产生防卫性行为的实质,努力做好下属的心理辅导,从而增加积极的建设性行为,消除消极的破坏性行为。为消除行为受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国外常见的几种做法有:及时了解、排除、形成挫折的根源;提高下属和职工的挫折忍受力;或采用“精神发泄”疗法等。挫折理论提出采用改变环境、分清是非、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引导人们在挫折面前避免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态度,而采用积极的态度,以改变人的行为朝积极方向发展。挫折理论对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哪些条件?联系实际谈谈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1)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2)任何人际关系的确立,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或前提:

①人。②人际接触。③人际需要。

(3)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订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效的技巧等。

六、案例分析

案例1: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实例: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己经是推销员中的姣姣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

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白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问题:1、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

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白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白产生不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

问题:2、小白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据此可以判断小白算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因为他能承担起自己的推销工作,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满足其高成就需要。但由于得不到上级更好的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以他决定不在这家公司干了,而去寻找能满足其高成就需要的工作

案例2: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但马德最后得到了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她未能得到提升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她和阿苏曾戏称马德为:“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明娟觉得马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反思。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后,她决定把她同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便条进行交流。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为朋友为止。”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后来她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德打交道。”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威恩告诉明娟:“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德被安全的踢走了,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仍然与马德一样多。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明娟感到十分尴尬,她抬头向阿苏看去,阿苏耸了耸肩,说道:“你想不想来点咖啡”?在喝咖啡的时候,明娟向阿苏诉说了在过去这个月里她是怎么想的,并为自己的不公正态度向阿苏道歉。阿苏向明娟解释了她所认为的疏远冷漠实际上是某种敬畏:他看到她的优秀和效率,结果他非常小心翼翼,惟恐哪儿阻碍到她了。

第二天,办公室又恢复了正常。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明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一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他们的友好状态使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

思考题:

(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则是什么?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A.专制方式)领导方式。

2.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C.知识素质)素质。

3.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D.知人善任能力)。

4.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B.极少数人)。

案例3:《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到两年换一个,换了12任厂长也没摆脱亏损的一家国有企业,却在一个农民手里起死回生。1994年5月,当王义堂接手河南泌阳县水泥厂时,该厂亏损123万元,到年底,王义堂却使该厂盈利7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税525万元。第三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仍实现利税470万元。

当年水泥厂多年亏损,再任命谁为厂长呢?难!有人说:“让王义堂试试吧!”。王义堂?这提议让大家一愣,他是水泥厂所在地的农民,他怎么能当国有企业的厂长呢?可再一琢磨,认为王义堂有本事,他和人合伙开办的公司,个个盈利。县里与王义堂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王义堂交10万元抵押金,企业亏损,抵押金没收;企业盈利,退还抵押金本息,还可按30%的比例得到奖励。

谈起当时厂里的情况,王义堂至今记忆犹新:全厂413名职工,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13人,厂长一正八副,各自为政。一个科室有五、六个人,天天没事干。来三五个客人,是一、两桌相陪;来一个客人,也是一、两桌相陪,20个月吃掉30多万元。

上任后,王义堂把原来的9个正、副厂长全部免掉,但对原来的规章制度,没有改变,只是不让原来的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空口号。他规定,职工犯错误只允许三次,第四次就开除。不过,他到底也没开除一个人,倒是有二、三十个光棍汉主动调走了,因为实行计件工资后,这些人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光拿钱不干活了。于是,企业每小时水泥的产量从过去的五、六吨提高到十多吨。

起初,有城里人身份的人对王义堂的严格不很满意,但王义堂早上5点钟就上班,一天在厂里呆十几个小时,他的责任心,最终让职工认可了。

针对王义堂现象,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个案:厂长、经理个人的道德境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生死兴衰。这不是纯经济学所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企业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关注并研究王义堂现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1)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王义堂现象说明领导者个人的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即真才实学很重要。

同时还说明,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力。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以下现实意义:

A、国企改革应首先从企业领导人入手;

B、国企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C、国企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在经营机制上把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相结合。

案例4:建造“大家庭”

企业家们常常号召职工“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试图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但真正能让职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却没有那么容易。这要求企业家真正在企业营造出“大家庭”的环境。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是1969年由冯景禧所创办,该公司在日成交数亿港元的香港证券市场上,占有30%的份额,公司年盈利额达数千万元,冯景禧的个人财产达数亿美元。他成了称雄一方的“证券大王”。

“新鸿基”之所以能创造出世界证券业少有的佳绩,主要得益于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哲学。

“新鸿基”执行董事谭宝信介绍说:“在冯景禧的掌管下,公司形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奇妙力量。这样的气氛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这里工作,成就肯定比别的机构大。”

实际情况正如谭宝信所说,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济哲学,不但使本国职工感到和谐,而且也使外籍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一种奇妙的力量就自然形成。这种力量之大是难以形容的。

为了实施“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在管理方式上,他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发挥人的创造性。他曾声明:服务行业的资产就要靠管理,而管理是靠人去实行的。

新鸿基集团不以拥有巨额资产为荣,而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量、善于运用大好时机、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队伍为骄傲。

冯景禧的管理哲学和用人艺术,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和谐情趣的气氛;既有美国现代化管理原则,又有日本人的以感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融东西方优点于一炉。

在管理原则上,他十分强调团结的力量,注重全公司上上下下的团结一致。他在经营业务的大政方针决定之前,总是广开言路,尤其是重视反面意见,然后加以集中,再向全体员工解释宣传,使大家齐心协力。

他在实施公司的决策时俨然像一位“铁血将军”,而在体谅下属时又俨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如果有哪个职工向他辞职,他首先会询问是否有亏待过他的地方?如有,就诚恳道歉、改正,并全力挽留。因为他知道,失去一个人容易,但培养一个人难。

在管理作风上,他注重以身作则,平易近人。为了使员工心情愉快,他还刻意创造一种“大家庭式”的生活气氛,如组织业余球赛,在周末用公司的游艇观赏海景,亲自参加员工们的“国语”学习,等等。

许多企业的职工“吃里扒外”,对企业不负责任,“大家庭式”的管理,不失为医治这种病症的良方。

思考题:

1.冯景禧是如何提高新鸿基证卷有限公司凝聚力的?

冯景禧是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他能做到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能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骄傲;他能以身作则、宽严相济,注重团结,营造出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组织氛围。正是这些,使得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有很高的凝聚力。

2.你从该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是一个组织成功之本。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从职工的需求出发,采用营造“大家庭”的激励措施,去满足职工对安全、人际交往以及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映证。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 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 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 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 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 经济组织系统) 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 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 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 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14.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 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 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 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18.造成不公平感的真正问题在于(收入差距的不合理) 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有所作为阶段) 20.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 22.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法制化) 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组织) 24.有效落实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评价管理) 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 2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2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28.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是(霍兰德) 29.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薛恩) 3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 31.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专)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韦伯 C.勒温 D.明兹伯格 4..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 A.指挥权 B.奖惩权 C.决策权 D.人事权 5.在组织变革理论中,提出适应循环学说的学者是()。 A.卢因(Kurt Lewin) B.卡斯特(E.Kast) C.沙恩(H.Sehein) D.唐纳利(H.Donnelly) 6.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 7.在组织中,有效的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表现为()。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无相关关系 8.组织行为学中把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既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 环境的能力称为()。 A.决策能力 B.创新能力 C.应变能力 D.协调能力 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0.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 B.组织目标与宗旨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 二、名词解释 1、价值观 2、群体规范 3、工作态度 4、人格 5、领导 三、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四、论述题 1、论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五、案例分析 案例1: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读《组织行为学》有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识人、读人、用人、用好人。更好地了解新生代的员工的需求,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的管理,让我在建设团队、管理团队、处理团队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激励团队等工作上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另外,组织行为的考量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而团队的建设贵在坚持。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将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转化为巩固经营成果的安全防护墙;最终保证业务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团队的真正意义在于找到一群人,他们技能互补、目标相同、工作表现指标一致、具有协调的认知、彼此为对方负责。而我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更要为这个团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组织行为学介绍003资料

组织行为学 作者:未知日期:2005-07-26 我们已经表明了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这本书,还是本书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都没有用人际技能这个概念,广泛地用来描述这个学科的术语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 传记特点。对管理者来说传记特点非常易于得到。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中都有这些资料。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能力。能力通过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

如果管理者希望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匹配,该如何来做呢? 第一,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在做些什么以及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然后,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方式了解申请者在所需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第二,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应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第三,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善这种适应性。这种调节常常是在对工作的基本活动方面不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在职者的工作潜力。这方面的例子有:在员工群体中,改变所使用的设备、重新安排任务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新员工中,也可应用于现任的在职者中。对于后者,还可以采取培训方式,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 )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 B.民主方式 C.放任自流方式 D.协商式 A 2.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 )素质.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心素质 C 3.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 ). A.决断能力 B.人际交往能力 C.组织指挥能力 D.知人善任能力 D 4.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 ). A.大多数人 B.极少数人 C.一半人 D.所有人 B 二、多项选择题 1.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 ). 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C.协调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 ABDE 2.勒温认为存在着( )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 B.协商方式 C.民主方式 D.独立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 ACE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ABC 4.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B.民主公开的原则 C.统一领导的原则 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 ABCDE 5.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因素构成的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 ABCDE 三、问答题 1、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

《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2010春《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 一、单选题 1、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2、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3、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C)。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4、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ABCDE)。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E、中间型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E、沙特尔 6、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利克特 D、布莱克 E、沙特尔 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二、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功能有(ABCDE)。 A、产生合力 B、形成互补 C、激励功能 D、联络感情 E、交流信息 2、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ACE)。 A 、人 B、人际交往 C、人际接触 D、社会环境 E、人际需要 3、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ABC)。 A、人的生产 B、物质生产 C、精神生产 D、阶级斗争 E、社会活动 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D)。 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 D、相容原则 E、自主原则 6、冲突的来源有(ABC)。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 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 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 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 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 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解决了生产难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发给攻关小组奖金后,却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厂里在发给公关小组奖励时,首先奖金和公关小组的付出相比微乎其微,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精神鼓励,造成公关小组受挫折后,想调离该厂,其次其他小组人员奖金得到的少,对公关小组产生的不满情绪,说怪话,向上级告状,从公平理论来说,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心理不服气,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对于一些自己不干,还说三道四的人,想拿报酬的人,领导没有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由于以上几点原因,使这个厂面临困境。 面对这个厂出现的问题,陈厂长首先应果断决策,利用激励理论,对厂里有贡献的人,应用强化激励理论,强化时要确定一个目标行为,强化时,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大胆鼓励和表彰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姜、汪二人,使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安心和努力为企业作贡献。其次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消除员工之间的不满情绪,使员工了解事实真相,克服看问题的片面性,消除员工之间的说怪话的不满情绪的隐患。再一点就是对那些说三到四,不想为企业多做贡献,又想多拿报酬的人,领导不应迁就,必要时或采取行政处罚手段。 案例三:确定合适的营销方案 1、为了明确合适的营销方案,该厂讨论产品是否提价时采用了哪些决策方法? 2、在群体中应如何决策? 这是一个典型的群体决策的案例,参加的人面对面进行座谈,统一思想,这种决策的主要优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三

三、名词解释 1.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段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3.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工人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上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谓激励因素。 5.期望值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效价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7.挫折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8.强化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激励的过程。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而言,生存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恳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赫兹伯格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人们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积极后果。而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4.管理上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组织行为学专科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每小题3分,共15分)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 2.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D.测验法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4.当一个和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升华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7.在管理方格图中“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 A、1.1型????B、1.9型 C、5. 5型?????D、9.9型 8、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9、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 A、调查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B、群体决策、激励 C、调查研究、集体活动??D、集体活动、激励 10、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 A、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 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职能 C、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职能、组织环境 D、组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人员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根据所学组织行为学理论简明扼要地回答题中所提问题)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为哪几种类型? 2、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有哪些? 3、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4、内聚力有何作用? 5、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错者不得分;如需要改正的题,判断正确得1分,将错误改正后再得2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对。 2.对。 3.错。改为:只有群体规模适中,工作绩效才高。 4.错,改为:在紧急的情况下,独裁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错,改为: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结合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C3.B 4.B 5.A 6. A 7.B 8.C 9.A10.D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6分,共30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 1.答案要点: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2.答案要点: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子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 错误!行为的自发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姓名:刘登银学号:080402010023 专业:08公共事业管理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随着形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这门学科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外到国内都在迅速发展,它不是与其他管理理论同时产生的,而是管理科学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它是把人的心理和人们行为的规律性这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这种组织的范围包括工厂、商店、学校、机关、军队、医院、农村等所有的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等组织。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心理包括个人行为的发展过程、态度、个性、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确定、人格特征的形成等,个体行为则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包括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冲入与沟通以及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领导心理与行为,主要包括领导功能、权威与影响力、领导者素质与领导者选拔、领导行为等问题;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决策、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等问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行为激励、探索人的行为规律、提高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已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管理效能的目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在《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英葵老师用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以及幽默风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恰到好处地将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受益匪浅。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过程中的一幕幕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那晚由陈老师带领我们两个班在相宝山做的活动和期末结束的模拟拍卖会这两次活动,给予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彼此间信任、选择一个合适的领路人、对策略的把握、对解决困难的执着、动脑与动力的权衡、信念、目标、梦想、勤奋、求知等等因素对于一个即将投身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有多重要。 《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并不会因大学课时的终止而结束,进入社会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只不过我们的团队组织、人生导师、学习环境等即将发生新的变化而已,然而学习的精神、对信念的执着、这个学期以来学到的宝贵知识对于我个人而言,却是永恒的,亘久不变的!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大作业 一、联想国际化 2013年7月11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Gartner分别发布了全球PC行业第二季度统计报告,两家的报告均显示,联想第二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6.7%,超越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然而,联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2004年并购IBM的PC事业部以来,联想一度陷入经营困境。 请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结合联想国际化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运用某一项组织行为理论进行分析,阐述联想国际化经营管理中的成败得失。 自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后,联想集团将总部已到了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业务版图涵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达164亿美元,成功进入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随着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联想一下从一家中国本土公司成为了跨国企业。在此之前,联想只是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整个管理团队都是中国人。杨庆元也只有在中国的管理经验,联想急需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 为了尽快熟悉、了解西方文化,贴近全球客户,当然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联想的国际业务,杨庆元加强了英语语言学习,举家搬迁到了美国,很快就能用英语自如的交流甚至演讲,开拓了全球视野,首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指挥官。与此同时,为了延揽经验丰富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杨庆元除了出任董事长一职,不再担任CEO,而是聘请原IBM负责个人电脑业务的史蒂夫-沃德担任CEO。7个月后根据业务的需要,又聘请原戴尔公司负责亚洲业务的威廉-阿梅里奥替换沃德成为新一任CEO。并购之处,很多来自IBM,戴尔的外国员工担心会受到排斥,整个管理团队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这种情绪,经杨庆元,沃德和阿梅里奥等高管的身体力行,及时得到了消除。 并购后在联想的近200名高管中,国际高管占到30%;三年后,在联想300人高管团队中,国际高管达到60%。以上联想的18位顶级高管中有12位是非中国国籍的全球领导人。杨庆元已经为联想组建了一个真正的,稳定的国际化团队。 除了聘请大量的非中国籍人员加入团队,联想还实施海归计划,在全球寻找那些有开拓精神,有全球化管理经验的华裔高级经理人。 1、请自行搜索有关联想公司国际化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资料内容可以侧重于任何方面, 例如联想并购之后国际化团队管理,领导力,新公司的员工激励,组织公平,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在大作业中简要呈现你搜集的素材作为论述的基础。 2、结合组织行为理论开展分析。明确你所运用的是哪一种组织行为理论并简单介绍该理论 内容。 3、1500字以上,手写和打印均可。请注意写明班级、学号、姓名。 4、最后一次课交纸质大作业,手写打印均可。过期不接受,电子文档无效。 5、 十一年前的一个金秋,年轻的杨元庆率领一帮联想高管前去美国硅谷考察学习,在参观访问了IBM、微软、惠普、英特尔等IT业巨头后,杨元庆等人不但没有因联想与这些企业

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10春《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 一、单选题 1、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2、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3、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C)。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4、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ABCDE)。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E、中间型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E、沙特尔 6、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利克特 D、布莱克 E、沙特尔 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 、成员受益程度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二、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功能有(ABCDE)。 A、产生合力 B、形成互补 C、激励功能 D、联络感情 E、交流信息 2、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ACE)。 A 、人 B、人际交往 C、人际接触 D、社会环境 E、人际需要 3、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ABC)。 A、人的生产 B、物质生产 C、精神生产 D、阶级斗争 E、社会活动 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D)。 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_学习组织行为体会与感悟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_学习组织行为体会与 感悟 a;《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下面是带来的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篇一 听到祖林老师激昂的课堂语言,给我一种感染,觉得人生都要保持这种状态去激励自己,并感染他人。 说到祖林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内容逻辑性强。给我的启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计划准备,才能循序渐进,忙而不乱,轻松的生活和工作。 问自己,做人,做事,做自己,做企业,这次所学的的《组织行为学》都是一把规尺,来满足以后的成长,慢慢地深入了解,结合实战,真正的认识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长久发展。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篇二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激励方面的例子的。但现在通过以下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比如,我看过这样一个案例:销售部有位高级销售代表小李非常适合做销售,极聪明,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能言善辩,几句吸引力,同时也了解自己产品,并懂得如何销售,部门的人都挺尊重他。但是,销售部经理发现,小李并不比自己包房更多的客户,通常他的拜访总是足以达成其业绩时停止,很少依规定的频率去拜访新的客户,每月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销售代表中属于中上之列。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变得很散漫,宁肯去和朋友,同学聊天,也不愿意再多拜访几个客户。实际上,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及其圈子中,都说他是一个挺严谨的人,并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销售部经理和小李谈话,一便了解他,激励他,因为经理知道小李可以做得更好。小李表示他现有的收入不值得他投入更大的精力,他说他比团队内的其他销

组织行为学

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简单的说,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含义: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内容 1、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忠诚,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对团队的困境感到忧虑。所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是要求团队的领导要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团队的成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组织的决策。二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员工有地方、有时间、有机会向领导反映问题,互通信息,化解矛盾。三是建立健全奖励及激励机制。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具有不同的作用,集体奖励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个人奖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力,但这种奖励方式会导致个人顾个人,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压力,协作、凝聚力可能会弱化。所以,在我们公司,经常采取的方式是在对职工奖励时综合考虑,即承认个人的贡献,又承认团队的成绩,在对个人奖励的同时,对员工所在的团队在精神文明上给予奖励。 2、团队的合作意识 团队的合作意识是指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和共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共享利益和成就、共担责任。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一是要在团队内部积极营造融洽的合作气氛。团队的精髓就是在于“合作”二字。团队合作受到团队目标和团队所属环境的影响,只有团队成员都具有与实现目标相关的知识技能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的基础上,团队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二是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力求通过合作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溶互信的领导模式。很多的管理者热衷于竞争,嫉妒他人的业绩和才能,恐惧下属的成就超过自己,而事实上没有一个领导者会因为自己下属优秀而吃尽苦头。三是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及合作的规范。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出现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就会使成员之间产生不公平感,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进展合作。要想有效推动合作,管理者必须制定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合作规范,采取公平的管理原则。四是要强调大家的共同长远利益,管理者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使大家相信团队可以实现目标,这样团队成员就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主动开展合作。五是要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机会使团队成员不断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融为一体。如组织大家集中接受培训、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进行比赛或采取多种激励的活动等等。 3、团队士气 团队士气是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拿破仑曾说过:“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靠的是士气”。将这句话的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管理,为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对团队的业绩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管理中,要始终关注员工士气的高低,以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采取措施让员工的行为与团队的目标一致。如果团队成员赞同,拥护团队目标,并认为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在目标中有所体现,员工的士气就会高涨。二是利益分配要合理。每位员工进行工作都与利益有关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有在公平、合理、同工同酬和论功行赏的情形下人们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士气才会高昂。三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员工对工作热爱、充满兴趣,士气就高,因此,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智力、能力、才能、兴趣以及技术特长来安排工作,把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四是实行民主管理。团队内部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团队的管理层的领导方式对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很大。管理层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与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这时士气就会非常高昂。而独断专行、压抑成员想法和意见的管理者就会降低团队成员的士气。五是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团队内人际关系和谐、互相赞许、认同、信任、体谅,这时凝聚力就会很强。六是要进行良好的沟通。管理层和下属之间、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